白岩松 新闻人 你继续学会讲故事
白岩松 演讲稿
白岩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
观点。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见解,而我所
要分享的,正是基于我多年来的学习和思考。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一直致力于传播真实、客观的信息,提倡
理性、平和的言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
的信息所淹没,很难分辨真假。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
辨别,以免被误导和误解。
同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舆论引导的责任。
我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为准绳,不偏不倚地报道和评论
各种事件。
我相信,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才能让社会更加
和谐,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让世界更加美好。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
和权益。
我认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积极回馈社会,帮助那
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我们的社会
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关注更多的社会问题,关爱更多的弱势群体,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的聆听。
关于白岩松的故事
关于白岩松的故事央视“金牌”主持人白岩松以其高出镜率、庄重而平和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青睐,人称“国家脸谱”。
但却少有人知,这张光彩熠熠的“脸谱”经历过怎样的打磨。
汶川地震后,在都江堰一所中学的课堂里,白岩松临时充当了心理老师,面对在座的高三学生讲述了自己以前艰难的生活。
“地震使得很多孩子失去亲人,而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0岁时,从小抚养我的爷爷也离我而去,整个家庭只剩妈妈拖着我和哥哥,靠很低的工资过日子。
”即使如此,白岩松仍坚定地告诉孩子们,直到现在,他仍对自己以前历过的辛酸生活充满了感激。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因为惹妈妈生气而挨打,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
因为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
一次,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气之下,竟偷偷地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的性格,成绩也逐步跟了上来。
高三那年,为了更快的提升成绩,他把所有的课本都装订起来,历史书订了600多页,地理书订了700多页,而语文书订了1000多页。
然后,白岩松保证每天每科看30页的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
持之以恒,最后终于考上了大学。
谈到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能够去挥霍,你能够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准确的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到《中国广播报》当记者。
在那里,白岩松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朱宏钧。
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白岩松和朱宏钧同时被派往现场采访。
经过那次合作,白岩松被朱宏钧的才气吸引,后来二人走到了一起。
婚后,因为单位没分配住房,他们曾一年内搬了6次家,那个时期正值白岩松工作的低谷。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白岩松便跑去做兼职策划。
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
白岩松 演讲稿
白岩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白岩松的故事和思考。
白岩松,一个备受尊敬的新闻主持人和作家,他的言论和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今天,我想通过他的
故事,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首先,白岩松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和执着。
作为一个新闻主
持人,他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和新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地追求进步和突破。
正是这种不懈的
努力,使得他在新闻界拥有了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其次,白岩松的成功也得益于他的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
在他
的节目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他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
深刻分析。
他不会随波逐流,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正
是这种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的品质,使得他在新闻评论界拥有了很
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最后,白岩松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
为一个新闻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递真相和引导舆论的责任。
他
始终坚守着新闻的底线,不断地呼吁社会正能量和积极进步。
正是
这种对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坚守,使得他在新闻界拥有了很高的
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影
响力的人。
我们可以向白岩松学习,努力奋斗,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白岩松演讲观后感
白岩松演讲观后感前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主讲的演讲活动。
在这场活动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从事新闻报道的经历,并围绕着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经过听讲之后,我深深地被白岩松先生的聪明才智和学识独具一格所折服。
以下是我对这场演讲的一些个人观后感和思考。
演讲内容回顾在这场演讲中,白岩松先生首先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对新闻行业的热爱。
他提到新闻工作的本质是传播信息,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传统新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过去,媒体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
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局面,也使得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白岩松先生指出,面对这样的变革,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
他分享了自己在新闻行业多年来的学习心得,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他鼓励新闻从业者要精通多个领域,并具备深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应对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白岩松先生着重谈到了新闻行业的责任和使命。
他提到,新闻是社会的“舆论监察者”,新闻工作者应该为了真相而努力,为了公众福祉和社会正义而奋斗。
他呼吁新闻从业者要坚持传统新闻价值观,坚守媒体的核心职责,避免财经利益或政治因素对新闻报道的干扰。
个人观后感通过白岩松先生的演讲,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深深地被白岩松先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他在演讲中多次强调了新闻行业的责任和使命,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新闻从业者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中的事例为例,让我明白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社会的影响力。
其次,白岩松先生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他鼓励大家要学习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他的观点让我深思,以前我常常认为新闻工作者只需要掌握一门专业即可,但现实告诉我,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习白岩松演讲稿: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白岩松演讲:停下来,与自己对话作者:白岩松来源:厦门大学编辑:郭晓林按:12月18日,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作客厦门大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阅读与人生”的交流会。
小夏整理了白岩松的演讲实录(有删减),以飨读者。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稍微悲哀的事情。
今年台里头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说到国际吃饭日,没有。
那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完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
是他们技术很高科技吗?没有。
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这面跟咱们的手机一样是正常的,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样的、像水墨一样的屏幕。
我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脑海中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墨迹的屏幕,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它研发,他才会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我们设计成两个屏幕,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考虑是否更适合阅读。
同样的道理,今年八月份我去法国巴黎的时候,大家知道,八月份的时候,巴黎人民非常可爱,把整个巴黎全部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见着中国人的可能性会比见着法国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都去度假去了。
白岩松演讲稿
白岩松演讲稿第一篇:白岩松演讲稿——成长之路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人生成长之路。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我走过的路,以及我从这条路上学到的一些东西。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
但是,我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他们总是鼓励我勤奋好学,并且为我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些,我逐渐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
我的学习越来越好,到了高中时,我开始带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新闻工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在我的成长路上,最让我难忘的是大学时期。
当时,我学习新闻专业,开始接触新闻事业,感受到了新闻的魅力。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这些经历,我懂得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付出产生收获的道理。
当然,我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有过失败,也有过挫折。
但是,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在各种困难面前坚定不移。
正是这份信念和韧性,让我走上了我心仪的职业道路,成为了一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
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从中汲取了很多精神营养,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才能为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不断努力。
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坚定自己的梦想,不断学习和进步,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篇:白岩松演讲稿——媒体行业的挑战和机遇亲爱的朋友们,媒体行业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职业,它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监督和重要舆论导向力量。
在这个信息时代,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媒体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要直面媒体行业的一些困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媒体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网民观看各种新闻资讯、热点话题越来越频繁,许多媒体的广告收益、品牌价值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白岩松的故事
白岩松的故事白岩松,一个备受尊敬的新闻人物,他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让人感慨万分。
白岩松,出生于1967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新闻主持人和作家。
他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主持过《焦点访谈》、《朝闻天下》等知名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白岩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了中国电视界的一面旗帜。
白岩松的故事始于他的求学时代。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业优秀,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在校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对新闻事业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表现力。
毕业后,白岩松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他在新闻主持领域的辉煌之路。
白岩松在《焦点访谈》中的主持风格备受好评。
他以犀利的观点、深刻的分析和平和的态度,深入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主持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普通人的平易近人,深受观众的喜爱。
除了在电视台上的工作,白岩松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他的作品涉及新闻评论、散文随笔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文字清新简洁,观点独到,引人深思。
他用文字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用心灵感悟描绘着人生的百态,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文学偶像。
白岩松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新闻人物的成长之路,更是一个对社会、对时代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影响着整个社会,成为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力量。
白岩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新闻人物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要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岩松的故事,如同一本启迪心灵的教科书,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白岩松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成为社会的一面旗帜,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白岩松励志演讲稿
白岩松最新演讲全文:停下来,与自己对话2014-12-24 十点读书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作者:白岩松来源:厦门大学编辑:郭晓林按:12月18日,资深媒体人、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作客厦门大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阅读与人生”的交流会。
小夏整理了白岩松的演讲实录(有删减),以飨读者。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稍微悲哀的事情。
今年台里头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说到国际吃饭日,没有。
那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完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
是他们技术很高科技吗?没有。
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这面跟咱们的手机一样是正常的,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样的、像水墨一样的屏幕。
我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脑海中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墨迹的屏幕,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它研发,他才会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我们设计成两个屏幕,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考虑是否更适合阅读。
感受白岩松的触动之旅:从励志演讲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感受白岩松的触动之旅:从励志演讲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创业者和自媒体人,我一直在不断地寻找那些能够激励我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白岩松先生的一场励志演讲,从中汲取了很多启示和感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鼓舞了我前进的步伐。
白岩松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媒体人、资深主持人、评论员和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摇钱树。
他的节目风靡全国,许多人因为他才关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读完他的文章,总感觉益处匪浅。
在演讲中,白岩松先生谈到了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道,分享了自己的理念和信念。
他引用了经典的名言和著名人物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成功的半数是信念,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我们走过困难,迎接光明。
白岩松先生还提醒我们要多思考、多读书、多交流,不能让自己陷入固有思维和舒适区,创业就是要做出一些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他讲到了梦想和希望的重要性,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和使命,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外,白岩松先生也强调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人的心态会决定自己的运气和命运,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他阐述了自己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好心态的方法,如适时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多与乐观向上的人交往等。
最令人感动的是白岩松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人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依旧保持着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不停地前行,鼓舞着无数的人。
这场演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一件单纯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在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在这场演讲中,我汲取了白岩松先生的很多智慧和力量,感触颇深。
此次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思考和行动中,我想要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和爱心的人,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地努力,坚信自己,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谢白岩松先生的演讲,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己需要前进的方向。
白岩松 白说读后感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白岩松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新闻评论员,他的言辞犀利,思想深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节目《白说》更是备受瞩目,每一期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白岩松的《白说》给我们留下的感悟和启发。
在白岩松的《白说》中,他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评论员,更是一个思想者,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
他的每一期节目都让人深思,让人感慨,让人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在节目中,白岩松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了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同时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思路。
他的言辞犀利,逻辑严谨,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他的节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社会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分析,白岩松在节目中还对一些时事和热点事件进行了评论和观点表达。
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切中要害,让人眼前一亮。
他的言辞虽然锋利,但却不失公正和客观,他总是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问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白岩松的《白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通过他的节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思考人生。
他的节目不仅仅是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更是一堂社会学课,一堂人生哲学课。
通过他的节目,我们可以更加明白社会的运行规律,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白岩松的《白说》是一档非常有思想深度和启发性的节目,他的言辞犀利,思想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他的节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思考人生。
希望他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白岩松演讲稿5篇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持《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岩松演讲稿,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白岩松演讲稿篇1: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2022年3月3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过去的二十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我才知道,其实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
但是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个主题,或许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
那一年我出生了。
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的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的总统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一个梦想。
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只关系我是否可以吃饱。
因为我刚出生两个月就跟随父母被关进了wxdgm 特有的一种牛棚。
因此我的爷爷为了给我送进牛奶吃,要跟看守进行非常激烈的搏斗。
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似乎都有些问题。
1978年,十年之后。
我十岁,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只有二十万人的地方。
你要知道,在中国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离北京的距离有两千公里。
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需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
白岩松励志演讲稿完整版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励志的故事和感悟。
我是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事,给予了我无尽的动力和勇气。
今天,我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谈谈梦想的力量。
梦想是人生的灯塔,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许它宏伟,或许它平凡,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够触摸到它的边缘。
我还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那时候,我经常看新闻联播,对那些播报新闻的主持人充满了敬仰。
我告诉自己,将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我的声音传递正能量,用我的笔触记录时代。
然而,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我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次采访失败而沮丧,有时候,我会因为一篇报道不被认可而失落。
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站在讲台上,向我传授新闻知识的老师,是他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前进的勇气。
”是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前进的勇气。
正是这种勇气,让我在困境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坚定地走向梦想的彼岸。
接下来,我想谈谈坚持的力量。
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它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需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
在我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道路上,坚持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紧急采访任务,需要赶到一个偏远山区。
那天,天空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不堪。
我乘坐的汽车在途中抛锚,我不得不步行数十公里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我遇到了无数困难,但我从未想过放弃。
因为我深知,只有坚持,才能完成这次采访任务,才能将真相告诉更多的人。
经过数小时的跋涉,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当我看到那些受灾群众,听到他们的苦难故事时,我内心充满了感动。
我意识到,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正是这种坚持,让我在新闻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接近我的梦想。
白岩松 演讲稿
白岩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
思考和观点。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交流和思考,我们都能够获得一
些启发和收获。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一直深知媒体的力量和责任。
媒体不仅仅
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舆论和引导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作为媒体人,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事件,引导公众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同时,我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
是传承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
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
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有所作为。
此外,我还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
的地球上,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
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合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包容他人的观点,建立友爱和合作的关系。
只有当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借用白岩松先生的名字,呼吁大家一起关注媒体责任、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和人际关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白岩松演讲稿励志
白岩松演讲稿励志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表演讲,与诸位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一个励志故事,主人公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白岩松。
白岩松,一个备受喜爱的主持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新闻人,一个热爱探索的智者。
他的知名度不仅仅来自于他在《白岩松热点》中的深刻解读和敏锐观察,更源于他的背后故事,那个让人动容的励志故事。
白岩松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白岩松没有被困境所击倒,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大学,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然而,他并没有顺利如愿进入大学,而是以普通工人的身份投身社会。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将这段经历看作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他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崭露头角。
有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对白岩松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他的机会来了,是作为电视主持人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他看过的书籍堆积如山,他翻阅的资料占据着他整个桌子,他用任何他能够找到的时间来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正是因为他的自律和坚持,他获得了成功。
他的节目《白岩松热点》在观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主持人。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始终如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不断探索新的领域,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
成功的背后是付出和坚持,一个人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
白岩松就是这样一个励志的典范。
他的历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出身如何,无论我们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够突破自我,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我看来,白岩松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激励和鼓舞别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敢于梦想,敢于追求,我们就必将取得成功。
白岩松励志演讲稿文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梦想、奋斗和成长的心得。
我的名字叫白岩松,一个普通的媒体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今天,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勇往直前,追逐梦想,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回望我的成长之路,我深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历程。
而我,也不例外。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我的笔触,记录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真实。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在我刚开始接触新闻行业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新闻工作的竞争激烈,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新闻采访,面对的是一位严肃的领导。
在紧张的氛围中,我多次尝试提问,却总是被领导打断。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挫败。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白岩松,你不能就这样被打败,你要坚持下去!”于是,我调整了心态,重新整理了思路,最终完成了那次采访。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它们。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不要逃避,更不要放弃。
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要有信心去克服。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我的父亲。
他总是告诉我:“孩子,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速度,而在乎坚持。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在我遇到挫折时,是父亲那坚定的信念给了我力量,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当然,追求梦想的过程并非只有挫折和困难,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了一位残疾人士。
他身残志坚,用轮椅丈量着人生的宽度。
在采访中,他告诉我:“人生就像一场戏,有喜有悲,有笑有泪。
2023年白岩松厦门大学励志演讲稿
2023年白岩松厦门大学励志演讲稿尊敬的白岩松先生,亲爱的厦门大学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厦门大学这个知识殿堂的讲台上,与各位同学们共同分享我的故事和心得。
我是白岩松,一个与你们之间有着深厚情感纽带的普通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梦想,关于努力,关于成长的话题。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而梦想就是我们内心的火花,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助推器。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秉持追逐梦想的精神,不断地向前奔跑。
曾经,我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的大学生。
我热爱摄影,却并没有成为摄影师。
我热爱新闻事业,却并没有成为一名记者。
然而,我却始终坚持着追求梦想的信念,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我记得在我大三的时候,我偶然间看到了一部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个小小的海岛上,有一位村民自发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每年帮助几百名贫困学生完成了他们上大学的梦想。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定去探访这个小小海岛,也决定成为他们的一员。
在那个海岛上,我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为了上学而奔波劳累,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愤怒,更激起了我不断前行的激情。
于是,我成立了一个名为“梦想助学”的组织,致力于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实现梦想。
我们筹集了资金,组织了培训班,提供了助学金,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走向光明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成就感和快乐感,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所在。
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个人的成就,而在于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影响。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梦想,付出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的那样:“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将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做到最好。
”同学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自己人生的导演。
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摘要]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人一个屏幕,这屏幕只属于自己,即便在身边,也不会凑上去看别人的屏幕。
近在咫尺,好内容想分享也只是转发。
显然,个人在屏幕上看什么,是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白岩松(图片来自网络)我小时候,一放学就跑到电线杆子底下,听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半小时,聚精会神。
现在,你给我讲半小时故事试试?你能让多少人从头听到尾?更何况,还是连续一百天,每天半小时。
很难。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不一样了。
同样是半小时,过去你可以慢条斯理地讲一个长故事,假定受众从第一分钟开始听或看,一直到最后一分钟节目结束。
但国外的传媒调查显示:听众和观众会在任何时间进入、任何时间离开。
这就对我们过去那套“线性逻辑”产生了挑战—中途进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换台了。
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讲故事的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很重要的一项—细节。
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的时候,将他再次带入故事。
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大家平时一听到“主旋律”这三个字就头疼,话题太大!如果把大话题转化成故事、再引入一些细节呢?无锡有两大家族:荣氏和钱氏。
荣氏家族出了荣毅仁这样的国家副主席,钱氏家族出了钱穆这样的大学者。
钱穆有个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历史都是第一名—双百。
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钱伟长进了清华以后,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学文学。
可是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夜不能寐,觉得学历史、学文学都无法拯救民族命运。
他左思右想,跟同学探讨交流,只有学造坦克、强大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前途才能慢慢变好。
造坦克就得学物理。
第二天钱伟长跟学校说,我要学物理!老师打开成绩单一看,乐了: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数学加化学一共20分。
考成这样,您敢学物理?要说那时清华也牛,这样的学生也敢招,现在算总分,连“三本”都进不了。
新闻从业者的坚守和责任——读白岩松叶白说曳有感
新闻从业者的坚守和责任——读白岩松叶白说曳有感作者:饶小刚,喻春龙来源:《声屏世界》 2017年第5期摘要:从《痛并快乐着》开始,《白说》作为白岩松出版的第十本书,书中收录的大多是近五年来他在各种场合的讲演文字记录,涵盖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仔细阅读《白说》,品味白岩松新闻实践的经验之谈,让我们感慨。
学会思考,新闻要目中有人,让尽责成为新闻的自觉,是新闻从业者在新时期需要的坚守和责任。
关键词:《白说》思考坚守责任这几年,央视主持人相继离职,白岩松还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节目发声。
在《白说》中,白岩松透露,常有人问他:“你们台能干的都走了,你为什么不走?”白岩松回答很简单,“新闻还在这儿”。
他依然向往“说出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的确,在新媒体、自媒体“疯长”,传统媒体魅力下降,新闻界浮躁风气、悲观情绪蔓延的今天,走,正常,不走也正常。
毋庸讳言,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还执着新闻理想的人正在加速流失。
“新闻老兵”白岩松告诫年轻新闻人说:“顺时别飘得不知道该干啥,逆时也别觉得是穷途末日,平静地去面对,做一个有价值内容的供应者。
”这个时候,静下心来读读白岩松在不同场合(主要是高校)的演说集《白说》,仔细听听白岩松新闻实践经验之谈,启示良多。
第一,学会思考很重要。
当前,新兴媒体中假新闻太多,传统媒体时常态度失真,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浮躁不安的世风,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界,一些学者的另类思维颇有市场。
知名学者陈平原倡导多读“无用”之书,审计史名家方宝璋警示“成功使人失败”,作家郑渊洁提醒“早起的鸟儿被虫吃”,作家刘醒龙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等,让人醍醐灌顶。
同样,白岩松擅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白说》里,白岩松仿佛变成了熬制心灵鸡汤的高手。
比如,人生,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先哲曰:“哀莫大于心死。
”白岩松则非常认可另一句话:“哀莫大于心不死。
白岩松 新闻人 你继续学会讲故事
白岩松:新闻人你急需会写故事2014-10-27张英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文章根据白岩松2014年5月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整理来源:深度突击shendutuji)【这是一篇非常实用的新闻业务文章,昨天蓝鲸河南发过,今天粉鲸再隆重推荐,非常值得通读。
】白岩松:请给我讲一个好故事今天这一堂课算是给以前的东西打一个包。
我们从新闻理念一直到讲到采访,归根到底,我们要干什么?要学会讲故事。
大家会觉得,新闻跟讲故事怎么能连在一起呢?我上学的时候,读的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我们经常自嘲,我们是先编后采!我一直觉得,当下这种新闻的时代,不会讲故事的人,很难去做很好的传播。
传播归根到底,就是你会不会讲故事的过程。
柏拉图最先说这句话:谁会讲故事谁拥有世界。
这句话的道理其实挺深,历朝历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事,都是因为会讲故事。
我们开玩笑说,毛泽东比蒋介石会讲故事,故事讲得精彩,最后让那些贫苦大众用三轮车、独轮车,把共产党推到天安门城楼。
相比之下,蒋介石的故事讲得就不是太好。
新闻导语的变化过去写导语,我不知道跟你们讲过没有,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学期进行新闻导语写作训练。
现在我到高校讲课,做过无数次调查,我说学新闻专业的请举手,往往不超过3成。
我到《新京报》讲课,学新闻出身的记者都不到4成。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去做新闻。
但是当你到了罗马的时候,你要补一补新闻的专业课,你要熟悉到罗马这条路两边的风景和规矩,但是现在绝大多数记者,在上岗前都没补这些东西,他们要自己去撞南墙,不断地碰和适应。
为什么当初学新闻的人,要用一个学期去练习导语写作呢?导语是什么?导语就是对新闻内核最精炼的浓缩,把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讲究的是五个W,在你的导语当中,尤其文字的书写,这五个W应该是全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举一个例子,1987年,我大学三年级,用五个W的写作模式,一个非常精炼的和无懈可击的导语就是:“白岩松老师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璐老师的办公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岩松:新闻人你急需会写故事2014-10-27张英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文章根据白岩松2014年5月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整理来源:深度突击shendutuji)【这是一篇非常实用的新闻业务文章,昨天蓝鲸河南发过,今天粉鲸再隆重推荐,非常值得通读。
】白岩松:请给我讲一个好故事今天这一堂课算是给以前的东西打一个包。
我们从新闻理念一直到讲到采访,归根到底,我们要干什么?要学会讲故事。
大家会觉得,新闻跟讲故事怎么能连在一起呢?我上学的时候,读的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专业,我们经常自嘲,我们是先编后采!我一直觉得,当下这种新闻的时代,不会讲故事的人,很难去做很好的传播。
传播归根到底,就是你会不会讲故事的过程。
柏拉图最先说这句话:谁会讲故事谁拥有世界。
这句话的道理其实挺深,历朝历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事,都是因为会讲故事。
我们开玩笑说,毛泽东比蒋介石会讲故事,故事讲得精彩,最后让那些贫苦大众用三轮车、独轮车,把共产党推到天安门城楼。
相比之下,蒋介石的故事讲得就不是太好。
新闻导语的变化过去写导语,我不知道跟你们讲过没有,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学期进行新闻导语写作训练。
现在我到高校讲课,做过无数次调查,我说学新闻专业的请举手,往往不超过3成。
我到《新京报》讲课,学新闻出身的记者都不到4成。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去做新闻。
但是当你到了罗马的时候,你要补一补新闻的专业课,你要熟悉到罗马这条路两边的风景和规矩,但是现在绝大多数记者,在上岗前都没补这些东西,他们要自己去撞南墙,不断地碰和适应。
为什么当初学新闻的人,要用一个学期去练习导语写作呢?导语是什么?导语就是对新闻内核最精炼的浓缩,把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讲究的是五个W,在你的导语当中,尤其文字的书写,这五个W应该是全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干什么、为什么?举一个例子,1987年,我大学三年级,用五个W的写作模式,一个非常精炼的和无懈可击的导语就是:“白岩松老师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璐老师的办公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的课。
”我一直以为这是金科玉律,但是过去这二三十年,当你看到国外相当多的新闻导语的时候,发现坏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导语,超过半数以上的导语,不再是五个W完整的导语,而变成了五个W残缺不全的导语。
比如说现在的导语写作可能是这样的,“白岩松在那一瞬间显得很尴尬。
”这就是导语,现在包括国内,这样的导语写作都越来越多。
2000年9月1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因为那天早上是我儿子第一次去幼儿园,我把他送到幼儿园,看他哭完,我撒腿跑机场,飞到悉尼去做奥运会报道,一下飞机记者就告诉我们:中国奥委会实行最严厉的兴奋剂检测,中国一大堆著名的运动员全被干掉了。
作为报道奥运会的记者,这么重大的变化,我们当然忐忑不安了,我们到记者村去看电视,结果先看到的是中央四套的节目,这条消息是传统的报道:今天下午几点,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主席局长袁伟民在召开的什么会上强调,宁可牺牲成绩,也要一次干净的奥运会,很标准,谁、什么事、说什么全都有,我们也都正常的看,我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同。
又隔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看澳大利亚的一个新闻,也是反映这件事,突然看出不一样了,新闻一上来就是“一个运动员在宿舍里收拾东西,中国的运动员×××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参加悉尼奥运会,而是要回到他的河北老家。
”这五个W是不全的,但是我们就被这样的新闻抓住了,接下来新闻接着说:“×××昨天得到了通知,他在进行的血检当中没有合格,他不能再去参加悉尼奥运会了,我相信他的对手都会松口气,因为他是金牌的有力竞争者。
”再往下“和他相同命运的,还有很多中国运动员”,再往下讲“中国的奥委会主席的表态”等等,新闻结尾的时候,是×××走出体育总局的大院的画面,解说词的结尾写的是“×××只需要9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回到他的河北老家,但是没有人知道,他要用多长的时间再回到这。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新闻的表达跟以前是不一样的,首先你不太敢于去写这样的导语,残缺不全的,只是感受,但是后来陆续再去研究的时候发现,国外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面,导语写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由过去的五个W完整的导语写作过渡到了五个W残缺不全,但是越来越强调什么呢?第一个主人公、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戏剧化、第四个悬念,这给传统的新闻人的冲击是很大的,我们一直当做金科玉律的五个W的导语的写作模式为什么被颠覆掉了?那你就需要进一步再去研究案例及背后理念的东西。
后来,我在美国访问哥伦比亚大学。
我问哥大的人,哥大现在新闻教师里面是博士毕业的多,还是本科毕业的多?哥大人知道我问的是什么,他们说本科毕业的多。
什么意思?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过去是学院派的,学院派一定是本科毕业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考博士,然后留校当老师,但是过去这几十年,国外的新闻院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叫本科教师,什么意思?他们都是本科毕业之后就去当记者、编辑,干了二三十年以后,岁数大了、经验很丰富,重新被请回新闻学院开始当老师,他们带着强大的实践色彩,改造着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
其实新闻的理论永远是在不断更迭的,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是没有新闻学士这一说的,要么文学学士、要么法学学士,新闻无学士,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学科,不断在被更新。
比如说五个W,在29年前是根深蒂固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被颠覆了,都是残缺不全的了,为什么?因为五个W的时代是报纸新闻传统界定的导语准则,但是随着报纸、广播、电视、好莱坞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种各样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接受了新的讲故事的模式,替代传统的新闻写作。
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因此,前面的很多训练课程,归根溯源,我们强调细节、我们强调人,我们强调各个传媒特点,电视是什么特点、互联网是什么特点、广播报纸是什么特点,要回到你书写和表达的时候,你该怎么去写?就像刚才说的导语写作一样,为什么把主人公放在第一位?然后是故事,然后是戏剧化、悬念等等,因为大家现在已经习惯,这是一个强调故事的时代。
我早就跟你们讲过,新闻最核心的就是人,永远是因为关注人,人们才关注新闻,讲一千、道一万,人类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在描写人和人性,从来没有偏离过,表面上看不是,但实质上全是。
就像我要参加《狼图腾》出版十周年的会,因为十周年前出版的时候我在,可能跟我是内蒙人有关。
我就在想,十年后我怎么去看这本书?表面上写狼,是写狼吗?《狼图腾》能成为十年的畅销书,如果写狼的话不会吧?不过是通过写狼换一个角度在写人,归根到底还是故事,还是讲述人性的东西,对于新闻来讲,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通过用人物去化解宏大命题,比如说交给你一个选题,你要去拍的是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过去的写作方法可能就是大里来,大里去,现在不会了。
现在可能这个片子或者你这篇报道一上来,就是讲述一个人物,比如说用电视去描绘这个画面或者用文字都是一样的,星期五这天,早晨四点多,××就起床了,他拿出了已经准备了好几天的服装,平常他很少穿,要去参加在工体举行的招聘会,这已经是他进入大四之后参加的第12个招聘会了。
一定更多的新闻人这样选择,由一个个体、由一个具象的东西、一个主人公的概念切进去,接下去可能会有一个转折,“其实,这天要早起的不止胡宁,与他们相同命运的今年是727万个大学毕业生,与去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相比还多出了30万”,一下子横向就拉开了,然后可能有宏观的观察,但最后可能还是要回到个体、要回到胡宁这个故事里。
国外新闻,现在已经下意识形成了李先生、王先生,就是具体的名字、具体的人物,放在宏大的新闻事件当中去进行表达,人们觉得无主人公便没事件,可信度变弱,完全接受了新的讲故事的传统。
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闻同样是讲故事,难道真实的事情,不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进行传播吗?我们在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当中,有相当多的失败就是不会讲故事。
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大的力气,却没有好的效果。
因此第一个,你要接受这个概念,新闻写作传播是一个写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这是第一点,先要在观念上明白这个道理,不是说故事一定是虚构的,因此跟新闻无关,真实的事情也需要会讲故事。
第二个大家有没有想过?想要讲好一个故事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当中,你们12个人,在这个小群体当中,是讲故事者还是听故事者?有的笑话,有的人讲就特好笑,有的人讲就不好笑,有的人会讲故事,有的人就不会讲故事。
为什么?你们有没有反问自己,我怎么去讲这个故事?我跟很多的年轻人聊过,反感大话、空话、套话吗?反感,但是自己一落笔,还是那些话,因为自己写得顺,可是你没想过,你不爱听、不爱看的东西,别人怎么会爱听、爱看呢?新闻如何讲故事?昨天晚上,我还校正我们一个同事,我说新闻人,做每一天的节目都要强调,首先要寻找最新闻的东西,跟今天最有关联的东西,然后学会怎么去讲述它。
比如说昨天,我们要做的是江浙义乌招聘5个高薪的公务员,最低年薪30万,最高年薪60万。
我就跟他强调新闻性和讲故事,故事要贯穿到全环节,从电视栏目的标题、片子一开场和主持人、评论员第一个问题,包括节目的结构,都要跟它配套。
昨天我看到的标题,像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标题,最初的标题叫义乌试水高薪聘请公务员,我说你这太常规了,我上来就把它的标题给改了,我改成“30万年薪的公务员:怎么用?”原文案的第一个问题,是按常规去讲述这个故事,一切慢条斯理的,问对方组织部部长: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啊?我后来把这个问题全重新调整过了。
这条新闻是五一节前发生的,我们做这个节目是5日,它跟5日的关系是什么?这个编导没想过,说这几天持续关注,我说5月1日它公示结束,媒体上都刊登,他们不是5月4日上班,就是5月5日上班,我说他今天上班了没有?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几个人上班了没有?他回答说,没上班,我说这就是今天的新闻,他为什么没上班?我把原来第一个短片要完才要问的问题,提到了一开场,说完这件事,我就马上要表达,按媒体分析,他应该是昨天或者今天上班,但是今天我们得到消息,这5个人都没上班,出什么意外了吗?压力太大?然后我们马上采访连线他们的组织部部长,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昨天或者今天应该上班,但是到今天都还没上班,出什么问题了吗?他就解释,公示结束了,但是我们要向上级报,另外我们双方之间的合同没签,合同需要我们双方协商一些细节,接着我就问:有出问题的可能吗?会不会有人不签?然后再进入第一个短片。
看似很简单,做这么一个调整,马上把这个新闻的东西突出来了,这就是讲故事的那种模式,这不是从我的角度去分析,这是长期训练的解决,是新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