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收入千万的自媒体将大量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收入千万的自媒体将大量涌现!
i黑马: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在最近一次演讲中表示:一个是接下来年收入过千万的自媒体人的涌现,专业化互联
网媒体制作公司出现,传统的媒体公司解构,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会出现。自媒体人媒体公司与媒体平台共生共同繁荣,但是自媒体人与平台方的博弈也会持续:但竞争会形成动态的平衡,发现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以下为余建军在最近参加的“跨界创新平台”主办的内部分享会上的演讲:
我对自己的定位,一个是“屌丝”,区别于刚才沪生(徐沪生:“一条视频”创始人)的高大上,第二个呢,是关于我们的项目为什么能够这么成功,我的功劳是有限的,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我的合伙人陈小雨,她弥补了我性格上很多的缺陷,为我们的项目带来了很多。
我前面说我不是一个媒体人,是一个“屌丝”,所以我们先看一下几个案例吧,这样会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我先介绍一下这
位播客,名叫采采,是一位20出头的小姑娘,毕业后想进入广播电台没能成功,经过家人引荐,当了当地的科技馆当了一位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科普知识。她
喜欢播音,于是在网上自己玩,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进入我们的平台。我们认为这是个好苗子,便与她签约,帮助她推广,通过半年多的时间,她的单期节目播放
量已经达到了66.7万,她的大部分节目播放量也平均在40万这个量级。我们大概在3个月前为她引入了广告主,然后她现在单月的广告费已经有三个月前的5
万增长到了现在的10万,我们预计今后一年她的广告费能够达到200万的收入。这是一个纯屌丝转型的例子。
、再看一个例子,叫做新
闻酸菜馆,可能有的来宾知道,它的创办者叫做王掌柜,原本是新闻晨报的一个年轻记者,也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播客,现在已经拥有大约十几万粉丝。我们之
前并没有为他引入广告主,他是通过在淘宝上做一些虚拟的商品,让支持者通过购买这些商品来支持他做节目。这部分的赞助能够为他带来一年10万元的收入。而这个“百车全说”栏
目在喜马拉雅上有3.5万粉丝,很有意思,我们作为一个电
台,一直希望能够培养一个汽车节目,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好的对象,但是发现这个节目突然就火了,然
后就将他叫来公司聊,发现他并不是媒体圈内的人,他只是在南京一家4S店的汽车销售人员,他从事了10年的汽车销售,特别能讲。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台主持
人,他一期只讲一辆车,会将车以及同车有关的人的故事全部讲给你。而他做节目的状态也很特别,他并不是通过一些专业的设备,而是就是用手机,有时就是边开
车边录,边上传就把节目做好了,然后有的节目里我们甚至还能听到环境里的其他声音。但他的节目很受人喜欢,他到上海来都不用住酒店,他的粉丝会为他争相提
供住处。尽管比不上入罗振宇这样的大V,但是他无意间闯入这个领域,并做成了一个小的自媒体人。这位播客叫做谢涛,他
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媒体,仍在佛山一家小的电台任职。他做了一件在我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伟大的事情,他读了很多的历史文献,并把春秋3、4百年的历史编成
了800集的节目,把春秋期间栩栩如生的故事和人物
,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了下来。他自己在其中也扮演了很多历史角色,很有趣。前几天我把春秋800集都听完了,现在在听战国部分,已经听了5、6百集。他以及
只有15分钟,每天上班可以听4、5集。他的想法是把整个
中国,甚至国外的历史全部讲完。他踩中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类,那就是历史,因为历史是长效的,这是
在传统广播电台的并不受重视的,但是在我们平台上就是一个宝贝,拥有非常非常大的价值。以上几个例子希望大家对于自媒体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因为
Joan(任剑琼(Joan):沙龙主办方跨界创新平台创始人之一)给我的课题要求是裸心分享,因此我好好地酝酿了一下,花了两个礼拜的空余时间来想,如
何把过去的经历整理成一个有逻辑的成果。我大概会分几个方面:一个是我自己在做的事情,然后是脱离媒体环境,讲一讲整个IT产业的演进,因为我们的媒体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与整个环境是同构的。然后就是关于媒体平台和媒体人。题目比较大,我会尽我的一些理解说一些感悟。
我们说自己是
“小强”,是“屌丝”,只是比较执着。一开始创业做软件,做互联网。我们做喜马拉雅是基于几个判断,一个是互联网
大爆发(2002年),第二个就是移动互
联网相比互联网,它的使用场景发生了延伸。原来互联网主要是家里和办公室,而移动互联网大量的拓展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在这种场景下,我们发现音频是一个非
常好的伴随式媒介,你可以一边继续手头的工作,一边使用互联网。所以我们判断音频应该是被低估的。从人群来说,我没看广播电台,一开始比较火,到后来被电
视挤压,再随着车主人群的兴起,广播电台又迎来了每年
20~30%的增长,而且并没有停下。我们认为目前电台的成长将会由2~3亿车主的范围逐渐增长到
5~6亿的智能机上,这个市场空间可能从200亿增长到700、800亿甚至上千亿。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逻辑是“冷门”的概念,我们不愿意去做热门的概念,
冷门的事情能够给我们的小团队足够的成长空间。有一个小插曲,我们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表示不看好这个项目,并纷纷离职了,包括我们身边很多的朋友,都表示不
看好,认为有了视频为什么还要音频呢?这是一种惯性思维。
我们的口号是
“重新发明电台”。传统的电台体验很差,广告很多,内容没法自选,最关键的是其内容生产高度同质化。我们希望我
们的喜马拉雅有所不同,从内容消费上是个性
化的体验,从生产上做到社会化生产,而不是传统电台的老三样,我们平台上的内容是百花齐放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在里面。音频只是一个传递内容的媒介和载体。
我们喜马拉雅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睡前和上下班路上。我们的产品能够在你起床,上下班路上,健身和睡前收听。这是音频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做平台最大
的问题是所谓“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所谓有了买家就有卖家,有了卖家就有买家,但是一开始你二者都没有的时候要怎么办?我们一开始找了音乐人作为天使用
户,但是发现他们生产的内容太少,不能匹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些重视在生产内容,但是缺乏展示平台的人,就是一些网络电台,广播电台的主持
人,他们在这里如鱼得水。
从产业趋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