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类比研究_王聪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in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刘冰雪/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刘思雨/北京化工大学朱慧芳 杨洁/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Liu Bingxu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Art,Hainan UniversityLiu Siyu/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Zhu Huifang,Yang Ji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Art, Hainan University摘 要:中国传统颜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和象征,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色彩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因此,设计人员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作品的需求和特征适当地选择中国传统色彩,使设计作品色彩搭配更加分明、科学、合理,推动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以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整体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彩;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have special meanings and symbol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can enhance the artistic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esign work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designers should appropriately select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works, so as to make the color collocation of design works more clea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s in moder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odern design0 引言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都极为重视对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以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效果、艺术气息、情感传达。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一、本文概述《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广府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其传统建筑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地域特色,更在色彩运用上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特点、色彩与文化的关联、色彩运用的艺术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梳理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的基本特点,包括主色调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考察,揭示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运用的独特之处,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本文将探讨色彩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意义。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分析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如何体现地方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从而揭示色彩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总结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运用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色彩在营造建筑氛围、强化建筑形象、表达建筑意境等方面的作用,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的特点广府地区的传统建筑色彩,深受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特点。

这些色彩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广府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广府传统建筑在色彩运用上讲究和谐与对比。

以白色为基调,这是广府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色彩。

白色的墙壁与深色的屋顶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也给人一种清爽、整洁的视觉感受。

同时,白色还象征着纯洁和神圣,体现了广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广府传统建筑善于运用各种装饰色彩进行点缀。

明清山东府县文庙建筑色彩装饰研究

明清山东府县文庙建筑色彩装饰研究

Fashion Color人文王冠群Wang Guanqun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52000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Academy of Fine Arts, Shanghai 252000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Teaching Space 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 TempleDepartment of Shandong Count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山东府县文庙建筑色彩装饰研究摘 要:文庙作为传统社会礼制性建筑的象征,对其色彩装饰的解读有助于认知隐喻的儒家思想文化。

本文在梳理文庙建筑发展演变和对山东文庙调研的基础上,从建筑与空间环境、文庙装饰图案色彩及文庙中彩画艺术三个方面分析山东府县文庙色彩装饰对祭祀教学空间和建筑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所表现的儒学文化中中庸人格和善美精神的内涵特质进一步进行讨论,分析山东府县文庙特有的文化特点和地域色彩。

关键词:文庙;色彩装饰;彩画艺术;礼乐形制Abstract: As a symbol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ritual architectu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color decoration is helpful to recognize the metaphorical Confucian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emple, the architectural and space environment, the decorative desig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acrificial teaching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function,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fucian personality and beauty spirit, andthe analysis of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olor.Keywords :Confucian Temple;color decoration;color painting art;ritual and music shape system一、文庙建筑的发展及装饰色彩概述孔子与世长辞后,作为生活和教学之用的孔子旧居被改建为庙堂,孔庙作为私学教育的场所前提下被赋予了祭祀功能。

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

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

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作者:胡茂生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摘要】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从们开始注重对传统建筑的借鉴,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深入了解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构成艺术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传统建筑;色彩构成艺术;参考建议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85-01一、传统建筑色彩构成艺术之“明度对比”分析“明度对比”是传统建筑色彩构成艺术的一种较为明显的表现,指的是明暗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形成的色彩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色彩的明度对比,能够将色彩的层次以及空间关系等充分展现出来。

基于传统建筑角度来看,明度对比有三大层次,即黑、白、灰,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建筑当中反映出来。

从坛庙与宫殿建筑来看,在色彩变化上较为丰富,在素描关系上具备突出的层次感,在不同色彩的明度值基于色阶上的变化能够有效体现出来。

例如,黄瓦、青绿彩画、红墙以及红柱等,每一种色彩的明度比较,便自然形成了逐渐暗化的色阶;对于此类由明至暗、含蓄逐渐深刻的明度对比来说,使色彩的分量感逐步加深,进一步使单体建筑的稳定感得到有效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黑和白两者之间的对比为最强的明度对比,以我国南方民居建筑为例,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黑与白的对比。

我国南方气温偏高,湿度偏大,民居建筑大多数采用白墙以及黑瓦。

白墙和黑瓦之间形成对比,存在很强的光感;这样简单的色彩对比设计,能够体现出鲜明及清雅的特点,使得南方民居建筑别具一格。

二、传统建筑色彩构成艺术之“色相对比”分析“色相对比”是传统建筑色彩构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各种色相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形成的对比。

色相对比中,鲜明、饱和特点突出的有红、黄、绿、蓝四种色相,由这种色彩形成的色相环在颜色主体表明距离中心轴最远的部位。

谈起建筑的彩画,便需要从木结构构件说起,其最早是用于木结构构件的防腐,并且只在木结构构件表层涂上红色油漆或者黑色油漆,这两类油漆一般较为厚重。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永乐宫是中国明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成祖朱棣所建。

在永乐宫内,壁画是其重要的装饰之一,而壁画的赋色重彩勾填技法更是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技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概况永乐宫的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是一种在壁画绘制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

这种技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壁画的颜色鲜艳、明快,层次分明,极具视觉冲击力;壁画的勾填非常细腻,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绘画技术;赋色重彩勾填的壁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技法特点1. 鲜艳明快的色彩永乐宫壁画的色彩非常鲜艳明快,大量采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使整幅壁画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这些鲜艳的颜色不仅提升了壁画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使得整个宫殿更加华丽壮观。

2. 细腻精湛的勾填技法永乐宫壁画的勾填技法非常细腻精湛,匠人们运用毛笔和细竹签等工具,将颜料填充到壁画的线条之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层次分明。

这种勾填技法在当时堪称一流,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绘画技艺。

3. 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宫廷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多个方面。

这些题材内容的涵盖使得永乐宫壁画更具文化内涵,也更具历史价值。

三、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历史价值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壮丽气派和雍容华贵,是我国宫廷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绘画技法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永乐宫壁画所展现的题材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以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

222西安“新唐风”建筑色彩调研与分析

222西安“新唐风”建筑色彩调研与分析

222西安“新唐风”建筑色彩调研与分析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Xi'an "New Style of Tang" Construction Color■刘钊王晓博■Liu Zhao Wang Xiaobo[摘要] 本文以西安“新唐风”建筑为调查对象,运用建筑色彩抽样数据采集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西安“新唐风”建筑色彩构成。

论证“新唐风”建筑色彩在仿唐基础上由早期“写实”到近期“写意”的趋势。

[关键词] 西安“新唐风”建筑建筑色彩[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Xi'an "new style of Tang" building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rchitectural color sampling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color compositionof Xi'an "new style of Tang" building. It demonstrates the trendof "new style of Tang" building color in Tang basis is changingearly "realism" to the recent "freehand".[Keywords] Xi'an, "new style of Tang" building, architecturalcolor一、西安“新唐风”建筑发展概况“新唐风”一词,最早见诸于吴良镛先生为张锦秋著作《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所作序中:“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日兴,西安古都各项纪念性建设工程任务大增,亟需具有新时代精神,并赋民族的、地方特色的优秀设计。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路易斯·巴拉干(Le Corbusi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对于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很大。

他的色彩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创造建筑的氛围和表达建筑的功能。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巴拉干强调颜色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他认为色彩是建筑的基本元素之一,能够为建筑赋予生命和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古代皇宫和寺庙常采用红色和黄色等鲜艳的颜色,以展示其尊贵和神圣的气质。

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启示我们,色彩不仅能够增添建筑的美感,还能够传递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巴拉干在建筑色彩设计中强调了色彩的对比和平衡。

他认为对比色彩的使用能够突出建筑的特点,而平衡色彩的使用则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感。

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普遍采用对比和平衡的色彩设计。

在北京的故宫中,红墙和黄琉璃瓦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同时又与灰瓦和白墙形成了平衡。

这种对比和平衡的色彩设计使建筑更加突出和美观。

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告诉我们,在设计中国建筑的色彩时,要注意对比和平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层次。

巴拉干强调建筑的色彩应与自然环境相呼应。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色彩的运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也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苏州的园林建筑常常利用建筑与园林植被的配色相呼应,形成一幅自然和建筑相融合的画面。

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启示我们,在设计中国建筑的色彩时,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并运用适合的色彩去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于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他强调颜色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强调色彩的对比和平衡,以及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的相呼应。

这些启示对于中国建筑色彩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加美观和与环境和谐的建筑。

浅谈建筑设计中民族色彩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建筑设计中民族色彩的传承与创新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16卷第1期,2004年6月Jou rnal of Zhejiang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V o l.16N o .2,June 2004收稿日期:2003209202作者简介:李 敏(1967— ),女,上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理论教学与研究。

浅谈建筑设计中民族色彩的传承与创新李 敏(浙江教育学院艺术与体育分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民族色彩是某一民族特殊的具有地域文化意味的色谱系统及其组合,是民族自然、社会、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结果,同时也是民族具有至高无上价值的和谐与平衡的审美原则。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愈显迫切。

民族色彩的创新在现代设计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关键词:建筑艺术;民族色彩;地域性;传统性;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U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798(2004)022*******21世纪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中国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中国产业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民族化设计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民族色彩的应用是民族化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现今设计界已逐渐认识到民族色彩现代化的重要性,只是有些设计还停留在对传统色彩设计的模仿上,而没有对民族色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的创新设计。

这实际上是一个民族色彩如何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来认识民族色彩,如何使民族色彩流行化、现代化,而又不失其民族性是本文想探究的问题,亦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与实践中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设计界同行的批评指正。

1 民族色彩定义民族色彩是某一民族特殊的具有地域文化意味的色谱系统及其组合,是民族自然、社会、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结果,同时也是民族具有至高无上价值的和谐与平衡的审美原则。

具体化的民族色彩,如中国的青铜器、彩陶、敦煌壁画、故宫、徽派建筑,欧洲的巴洛克、罗可可风格、哥特式教堂,日本的浮世绘等等。

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第z7卷第5期2007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 alSciences)V o1.27No.5Sep.2007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王飚(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美术色彩的研究,系统解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形成,发展及基本特征.以民问色彩”五色观”为-I~A.点,对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本土艺术语言相互沟通的途径,以拓展现代设计新领域,探索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道路.关键词:民族民间色彩;五色观;现代设计中图分类号:J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3X(2007)05—0137—04在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的潮流下,设计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在多元化发展中备受重视.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其独具特色的赋色体系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是深化设计语言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木板年画,剪纸年画,刺绣,面具,泥塑等民间美术作品为例,来探讨中国民间美术的”五色观”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一,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形成发展本文所指的民间美术的色彩,特指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年画,刺绣,面具,泥塑等的色彩特征为依据来论述民间美术的色彩. 作为一种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突出表现为深受中国传统色观念的影响.其中,”五色观”的影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色彩艺术中的五色说是民族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的基础.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理论是以《周易》阴阳五行为基础形成的.《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把宇宙万物分为阴阳两种,认为它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是自然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生生之谓易‟,阴阳二气的运动推动了万物的新陈代谢,又把支配宇宙的自然力分为木,火,水,金,土五要素,这五种要素兴盛衰落的循环,决定宇宙的发展变化”.Ix]-阴阳五行学说衍生的五色学说,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6o0一l1o0年).五色学说是中国色彩理论的基础和中国哲学的代表之一,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产生自然万物之源的五种元素,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可纳入五行的理论系统,阴阳五行在空间方位关系上体现为东,西,南,北,中五方,在音乐上体现为五声,在农事上体现为五谷,在中医上体现为五脏,五官等等.《尚书》中曾有记载:‟五彩彰施与五色,作服‟.五色即为赤,黄,青,黑与白.春秋时期的《孙子》一书中有记载: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1].以黑,白二色为基础加上赤,黄,青三色所形成的”五色观”,构成了中国民间美术多彩的世界.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五色观”的象征性《周礼》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提出五色观的文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黄,青(蓝,绿),白,黑这五种原色与‟五行‟宇宙结构模式相对应,而被作为色彩之正,即‟正色‟或‟五色‟‟‟[.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因而具有丰富的象征性意义,这些意义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意识.在以《周易》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色彩被纳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形成色彩的青,白,赤,黑,黄五色.”五色的色彩体系与图腾化神祗相合,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央黄色.与人格化神祗相合即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中收稿日期:2006—11—20作者简介:王飚(1969一),男,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环境艺术设计.137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央黄帝].由此,有了高下等级的划分和特殊的象征意义.有的颜色还有严格的使用禁忌.色彩打上阶级烙印后,朱门,红墙为宫廷显贵所用”禁色”.”如苗族刺绣,用色观念虽也源于五色说,然在色彩斑斓的背后,惟有黄色或黄色调,在刺绣里使用不多.这种不使用黄色的色彩观念,就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对苗族的影响.另有一些色彩则体现了宗教观念的影响,至今仍对少数民族色彩观念产生影响.色彩在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对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有着较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黄色,在东方代表尊贵,雅致,而西方基督教则认为它是耻辱的象征.西方的婚俗中崇尚白色,如白色的婚纱,白色象征了纯洁的爱情,但在中国白色象征惨淡悲哀景色”[2].色彩神秘化和抽象化表述在《周易》中曾经出现过:”黄裳, 元吉”;”黄离,元吉”等,在这里,色彩已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表达,而不仅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色彩的使用也不再是人的本性对颜色的快感诉求,而更多地蕴含着某些象征性的意味.色彩的这种观念性的象征意义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交互配合,交相辉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不应局限于表面的感知,而必须对隐含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内容和观念形态的象征意义,人文精神予以体会和把握.三,”五色观”与现代设计语言的融合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随之产生的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设计未来发展的思索.新的文化的冲突,民族和文化混杂的问题日益尖锐,本土文化的异质性也更受重视.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精神应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进行探索与追求,在与国际的交流中发展设计出新形态,使其具有国际水平,成为世界文化的独特分支.古人由单色崇拜发展到五彩并用,形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五色观”,它具有清新,质朴,强烈,奔放的色彩韵味,震撼着现代人饥渴的色彩心灵,这也是现代设计界研究古老的”五色观”的重要因素.1.”五色观”的文化内涵是现代设计创作的源泉民间美术是人民大众自己创造的一种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我国当代一切民族造型艺术,民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心理源头.因此,从艺术形式上讲, 民间美术既是源又是流.从艺术心理来讲,民间美术奠定着一种重要的民族心理基础,或者叫审美感受能力的基础.”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造型千变万]38.化,风格异彩纷呈,思维方式独特,审美意识纯真.在形式上,它造型朴拙,构图简练,线条粗犷,色彩艳丽,形式多样,是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精华”[3】.民间美术色彩的”五色观”作为民间美术的构成要素,它的发展与民间美术密不可分.”五色观”在民间世代相传,历经千百年,在中国农村比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丰富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内涵.”五色观”强烈奔放的原始生命力,质朴而纯真的艺术原生态性,伴随着人类的生存,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意识.那么,我国现代设计在吸收西方优秀设计的同时,该如何树立中国文化形象,体现民族特色的设计呢?笔者认为,若将”五色观”思想,观念充分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其鲜明的审美与实用性将赋予设计师们更多的灵感,丰富其设计创意.”五色观”应用于现代设计,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审美需求,更体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大众的精神追求.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五色观”与现代设计语言的融合,无疑是一种内醒,觉悟和启迪,它将丰富人们对本民族审美习惯的感知,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本民族民间文化的原生魅力与现代审美价值,在设计创作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五色观”与现代设计共同具有装饰性特征.”五色观”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在民间美术中,装饰意味性很少受表现对象的局限.装饰性色彩反映出民间绘画用色比较自由的一面,另一方面在色彩选择过程中,它往往根据民间艺人自己认为的理想色用色.民间美术的材质与工艺特点决定了其色彩的单纯,明快,简洁,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性效果.”例如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所使用的主要颜色红,绿,黄,紫,黑加上白色的底子,在画面上构成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暗对比作用,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色彩效果”[3].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表现性构图中,反映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五色观”的阳刚之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色彩在民间美术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还在于它是情绪和情感的对应物,是积极乐观情感的宣泄.”五色观”真实地反映了内心的世界,情感的体验及歌颂理想,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色彩倾向,与现代设计装饰色彩特征有着相似性.设计者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作品,色彩设计处处渗透着其苦心经营的主观意识,从而使作品色彩的美感摆脱客观再现的束缚,进而让设计者的创造力在色彩中得到自由自在的发挥.设计作品直接面向大众,而民间美术的主要受体也是大众,尽管时至今日“吉利”的所指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第27卷王飚:论”五色观”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色彩都体现着芸芸众生”图个吉利”的愿望.正是这种艺术的相通性,使民间美术色彩”五色观”与设计色彩的主观出发点有了结合的契机,从”五色观”中汲取养分,丰富设计色彩创意.留意一下我国节庆日户外广告中的色彩,特别是春节,可以发现商家在产品的包装, 宣传册,影视广告等等上,无不体现红红火火的色彩特征.这种纯度较高的红黄色调,正是”五色观”——火爆热烈,明快响亮,鲜艳绚丽的色彩特征的延展.这种主观性的色彩调配蕴涵着传统色彩观念对大众的精神需求,给我们以设计灵感的启迪.丹(橙色)与品蓝(群青) 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而小色块的竹绿(草绿),品桃(玫瑰红),紫黄色(柠檬黄)加上墨线稿的穿插,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用色虽然只有五种原色的搭配,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这种装饰性色彩的显露,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在现代设计中色彩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一幅好的设计作品在视觉感受上善于运用鲜艳,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彩抓住人的注意力,传达作品信息.设计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的运用.为了在众多的视觉图像中脱颖而出,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常采用这种”高纯度,强对比”的设色手法.民间美术色彩对这种手法的运用也许不像现代招贴那样充分体现出科学的色彩设计观念,但在”高纯度,强对比”的设色手法上,古代民间艺人与今天的设计师遥相呼应.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五色观”具有现代装饰性色彩的特征.3.”五色观”与现代设计的象征性和简洁性.民间美术的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 “五色观”是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沿袭数千年,至今仍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彩塑,木版年画以及各类民间美术中广泛应用.深入探寻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可以发现在那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民间美术的色彩的用色体现着色彩的文化蕴涵.民间匠师喜爱采用纯度高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色彩象征意义丰富.如社火脸谱是象征性很强的符号形式.艺人在自由构成色彩的过程中,把握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规律.脸谱艺术的色彩,图形均是象征性的符号.民间社火的脸谱色调,显现出明确的概念化符号特点:”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绿为草莽,蓝为妖邪,金银为神仙佛道等”l_4].这些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 反映了中国古代”五色观”的长期影响.色彩观念实际上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符号.现代设计应充分考虑民间美术的色彩的象征意义,设计者可通过民间美术的色彩的象征性符号特征来传达概念,使人的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性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使设计更为深刻,更为有力的揭示创意主题.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总是利用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来获取观赏者的注意力.运用最简练的色彩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也是每一位设计师所追求的.因此,现代设计本身的特征也就被确定为准确,简洁,明晰,具有视觉上的可视性(美感,醒目)和感觉上的可读性(内容,概念,信息).而在这一点上,”五色观”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非常相似.民间画诀”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即点明了民间美术在简洁明快基础上追求强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则.民间艺人运用对比强烈而纯度较高的色彩,简洁,鲜明,响亮,体现了现代设色的特征.其设色规律与西方现代绘画主张自由奔放的用色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与现代设计色彩的配色原理也有着相同性. 如民间剪纸艺术,民间艺人基本上是选择一种颜色,创造出主观的,直觉的,意念的理想化形象.民间美术色彩所具有的强烈,浓郁,朴拙,真挚的特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简洁而浓郁的色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种以最简练的方式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感受,与现代设计对色彩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倡导”绿色设计”,”少即多”设计思想的今天,具有特别的借鉴性和示范性的艺术审美价值.4.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现代设计在追求市场经济的同时,又要注意文化心理,民族特色和设计师个性的表现.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五色观”的纯粹的单一,风格的简约,与现代设计追求单纯,简洁,醒目的设计要求非常吻合.在现代设计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运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申奥标志,采用民间”五色观”红,黑,青(蓝,绿),黄配以白色做底色,以中国传统太极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与奥运五环相一致,视觉冲击力强,其中既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美感, 将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融为一体,是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结合的范例.纵观世界现代设计史,尽管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风土人情迥异,各国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但在挖掘本民族优秀文化底蕴上却有其共同性.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各国优秀的设计作品为我们提]39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范例,特别是日本,在世界设计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日本现代设计受到传统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作品极其重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同艺术样式的表现语汇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在现代设计中.这些作品是通过借用传统图形的形式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设计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以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传统图形以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展了现代设计的视觉.日本现代设计的成功在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如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的作品《人和文字》中,色彩设计以日本的传统色彩蓝,灰褐,灰黑及象牙白等色彩组织画面,使其具有丰富的民族气息,更富有日本文化内涵.在讲求”个性纷呈”的现代社会中,把传统色彩融于现代设计之中,通过最为本质,朴实的色彩语言来传递现代设计元素和构成手法,在中国已经有不少设计师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和探索,很多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使其良好地与作品结合在一起,闪现出耀眼夺目的东方神采来.正是由于他们运用东方理念贯穿于设计作品中,才得以成功.如台湾设计师叶国松的作品《恭贺新禧》大红的底色透出无尽的欢乐,黄色与黑色,石绿,靛青点缀其间,年的韵味十足,富有浓郁的东方神韵,又与所要表达的设计主题相吻合.再如香港着名平面设计师靳棣强先生,他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其中既蕴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美感,将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切合点上寻觅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视觉语言.这对于现代设计是一种丰富与发展.由此可见,”五色观”本身的特性与现代设计中对色彩上的要求具有相似性.寻找这种相似,并把民间美术色彩给人在视觉感受上的震撼力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民间美术的色彩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意蕴,为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是本文研究”五色观”与现代设计的目的所在.参考文献:DJ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3.[4J 李振球,乔晓光.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23蒋红英.中国民族服饰的色彩装饰艺术特征D].装饰,2004(1).社,2000:2.[3]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21.(责任编辑王平)TheFiveFolkColorsinModernDesignWANGBo(CollegeofArt,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 China)Abstract:ThisthesisisaboutfiveChinesetraditionfolkcolors.Thethesisanal vzescharactersoffivecolors,developmen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etraditionalfolkcolors andmoderndesign.The authorattemptstofindthebetterwaytocombinemoderndesignandChinesefo lktradition.Keywords:traditiona1culture;folkcolor;fivefolkcolor;moderndesign14O。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

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摘要】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色彩艺术大师,其色彩理念深受世界各地建筑师的推崇。

本文通过对他的色彩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发现了色彩在建筑中的平衡和和谐以及文化体现的重要性。

在中国建筑色彩中,也体现出了对色彩的精心考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我们可以从巴拉干的色彩理念中获得启示,要在建筑中追求色彩的平衡和和谐,同时注重色彩与文化之间的呼应。

这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审美品味,也能够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色彩在建筑中的应用,为中国建筑色彩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路易斯巴拉干,色彩理念,中国建筑,启示,平衡,和谐,文化体现,对比分析,传统建筑,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路易斯·巴拉干(Le Corbusier)是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画家,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之一。

他对色彩的运用和理念影响了整个建筑界,为建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表现力。

在他的建筑作品中,色彩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有张力又有平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探讨色彩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运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为我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中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理念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启示,通过对比分析路易斯巴拉干的色彩运用和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特点,挖掘色彩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色彩在建筑设计中所起到的平衡和和谐作用,以及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启发设计师在中国建筑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色彩,创造出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也能够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色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色彩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促进建筑设计与色彩学科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建筑色彩理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浅议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色彩的运用

浅议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色彩的运用

其是矿物质
的发现及大量使用后 , 色彩 的使用也得到 了丰富 。 例如汉代的
皇室专用色彩是 黑色与红色的搭 配 ,此处的红色就是矿物质 国传统装饰 中使用的色彩已经极大地丰富了 。许多 的颜色一
直沿用至今。
型和色彩来 区别 ,汉代皇室使用红 色和黑色的搭 配来 代表天
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开始蓬勃 发展, 并 且能够 达到一定高度 ;与此 同时中 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得到 了发展和丰富 ,两者 都对 中国最终传统建筑也受其影响越来 越大,最终 ,中国传统建筑 装饰色彩在某些 程度上形成一定
式 。具 有代 表性 的有 以下几个 : ①《 周礼》 中有 明确记 载 : 画绩
同时中国古代 皇家建筑 白色 台基 , 红墙黄瓦与蓝天 , 绿树交相 呼应 , 形成强烈的原色对 比, 构成 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而 中 国古代 民居则 只使用 白墙 、 灰瓦这种对 比更显 民居 的 自然 、 质 朴、 秀丽 、 雅淡 的气质 。 简而言之 ,中国的传 统建筑装饰艺术色彩的运用具有多
艺 术 广 角
文 艺生活 L I T E R AT URE L I F E
2 O 1 3 — 0 3
浅议 中国传统 建筑装饰 艺术中色彩 的运用
刘 野
( 西南 交通大 学 艺术与传播 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1 7 5 6 )
摘 要: 中国有 着悠 久的历 史, 在 岁月的漫漫 长河之 中, 古朴而又勤 劳的 中国人 民通过 自己的双手创造 了许许 多多
南建筑 主题使用黑和 白两种颜色 ,这是受到 了老子的哲学思
饰方式 。北京 的紫禁城代表色是黄色 、 红色 , 江南 建筑 主体颜
色的黑 、 白, 除此之外建筑物装饰 彩绘色彩使 用更加广 泛 , 究

中国古建筑色彩

中国古建筑色彩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陈七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42603017摘要: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人们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建筑的色彩却研究得比较少。

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固然重要,但树赖皮,人赖衣,建筑也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

本文从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典型建筑颜色特色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色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发展历程紫禁城建筑色彩成因一、中国古建筑特色发展历程。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

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

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

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

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

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摘要】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在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点和技法独具一格。

本文从永乐宫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入手,分析了赋色重彩勾填的技法原理和应用,探讨了这种技法在壁画艺术中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通过研究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传承和影响,揭示了其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传承,为推动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将继续为后人所重视和传承。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分析研究、历史背景、特点分析、技法解析、艺术价值、影响、传承、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永乐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通过对永乐宫壁画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还可以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的分析研究,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2 研究意义永乐宫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理解,也有助于揭示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和艺术理念。

通过研究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可以为今后的壁画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艺术领域,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也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新的灵感和创作方向,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发展。

对永乐宫壁画赋色重彩勾填技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传承。

考查实践报告

考查实践报告

现代科技下的人文传统——行走在北京姓名:王聪雪学号:31231202045 专业:12级建筑设计二班公元2013年7月10日,一支学生旅游团从石家庄踏上了前往老北京的高速,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同样怀着激动的心情。

正当高客在蜿蜒的公路上蛇行之时,我就在想关乎此次旅游该如何命题,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从古建筑意识形态、结构特点、生态功能、风水地界以及修复保护等方面入手,进而映射现代建筑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在进行了为期3天的北京之旅以及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我对中国的古建筑也有了较全的认知。

一穿越千年的意志意识形态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对上层建筑具有指导作用,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北京之行的第一站便是故宫,故宫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这个特点是怎样通过建筑艺术的形式(布局、空间、体形等)表现出来的呢?首先我们从整体上看,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各个建筑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

和后宫中轴线两侧的建筑保持了严格的均衡、对称。

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了重点——太和殿。

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伸展,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

从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太和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以太和殿为中心成星罗棋布的格局,就如太阳系中各大行星以固定轨道环绕恒星一般,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绝对权威。

故宫全景从高空俯瞰整个故宫,建筑群的屋顶大面积地覆盖黄色琉璃瓦。

相传周代居火德,以红为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居水德,尚黑。

汉武帝时期,以土为德,黄色属土,土方居中,代表国家,黄色遂为汉皇权象征,以后各朝代都以黄色为贵。

黄”亦是“皇”的发音,以象征中央的“土”为黄色,表示皇帝权倾朝野,居伟尊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五行相生说认为,火生土,火为赤,土为黄。

所以故宫建筑的墙体、门窗、柱子等多用红色,富丽鲜艳乃寓有循环生化,吉祥之意。

中国古建色彩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启示

中国古建色彩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启示

Fashion Color人文李雨婧 王汉桥Li Yujing, Wang Hanqiao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9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Inspir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l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中国古建色彩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启示摘 要: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建筑艺术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部分之一。

古代建筑颜色,随着王朝的交替、文明的发达、科技的提高而不断进行着改变,但同时又在变迁中维持着平衡发展,并不断丰富拓展,最后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姿的传统色彩审美系统。

在这里既有皇室的富丽堂皇,也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素雅朴实、清新调和的色彩审美风格。

但任何一个传统的美学特点的产生均与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科学发达程度、审美情趣、人文交流等条件有关。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古建中的色彩搭配原理得出现代建筑色彩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建筑园林;色彩寓意;装饰性;传承与发展Abstract: Among the dynasties of China, architecture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most dazzling parts. The ancient color of architecture has been changing with the alternation of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maintained a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the change, and enriched constantly, and finally formed the beautiful traditional color aesthet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Here there is not only the royal magnificence, but also the literati respected simple simple, fresh and harmonious color aesthetic style.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any tradition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s related to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the degre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esthetic tas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other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lor matching principle in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to draw inspir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color. Keywords:architectural garden;color implication;decoratio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一、“白金红黄”的色彩主旋律我国建筑对色彩的运用,早在春秋时期便已经得到了重视,在唐宋之前我国官方建筑即已有颜色规范,而明清以后随着梁栋的艺术性提高,建筑色彩也就越来越丰富,但对色彩设计的方法仍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与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与雕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与雕塑艺术
于永厚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就在各类建筑中使用色彩作为建筑文化构件的一部分,用以提高建筑的欣赏价值,表达建筑文化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于永厚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第六建筑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简析中国古代明清建筑中的色彩运用 [J], 崔晓培;郑曼曼
2.象征内外——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设计思想探析 [J], 李路珂
3.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象征艺术 [J], 倪丽丽;徐琳
4.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象征艺术 [J], 倪丽丽;徐琳
5.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神话色彩分析 [J], 刘洁;戴秋思;闫会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