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谈谈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谈谈对盛唐气象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6282f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8.png)
谈谈对盛唐气象的理解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现象。
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盛唐气象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的繁荣。
首先,盛唐气象在自然环境上表现为宜人的气候。
盛唐时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四季分明。
春天温暖宜人,花开满园;夏天炎热多雨,但也有凉爽的夜晚;秋天阳光明媚,凉爽宜人,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寒冷但不严寒,没有大规模的降雪。
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为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其次,盛唐气象也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
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富庶、社会稳定。
繁荣的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也更加深入,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农田整治等措施使得盛唐时期的农田产量大幅提高。
同时,盛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外来的商品和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成果使得盛唐气象更加繁荣和多样化。
盛唐气象还体现在社会文化方面。
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峰时期,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达到了极致。
盛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非常丰富,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同时,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进步,人们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与浪漫的生活,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总之,盛唐气象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相互作用的结果。
盛唐时期的自然环境宜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盛唐气象为中国古代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也是中国古代气象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什么是“盛唐气象”
![什么是“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dbd8e93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1.png)
什么是“盛唐气象”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
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诗句里都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而在后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
尽管如此,诗人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可以说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
此时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d9cd14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f.png)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名词解释是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一是浑厚 ,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浑厚”是盛唐气象的精神底蕴,“雄壮”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形态。
盛唐气象的概念可上溯至宋代的严羽。
“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
首先,“盛唐气象”是盛唐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开元、天宝的40多年间,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富强繁荣的顶峰。
唐玄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改革,使全国迅速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贞观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盛唐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前期政治也比较开明。
此外,玄宗改革科举制度,推行以诗赋取士,为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但是,“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第二,“盛唐气象”又与唐代诗人的思想解放密切相关。
由于大唐帝国的开疆扩土、对外交流及国内的统一安定, 也由于唐代统治者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所以盛唐时期出现了空前的古今中外思想的大交流大融合,呈现出儒、道、佛、侠、纵横、阴阳、隐逸各家并存、自由发展的局面。
第三,“盛唐气象”的产生,还有文学继承方面的原因。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的第六首中论及了文学继承中的两个极重要的问题,一是“别裁伪体”,一是“转益多师”。
如果我们把初、盛唐诗人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加以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盛唐诗人在“转益多师”的问题上,要比初唐诗人成熟得多。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acd7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7.png)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摘要:1.盛唐气象的定义与背景2.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3.盛唐气象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盛唐气象的定义与背景盛唐气象,是指唐朝(公元618-907 年)中期,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公元713-756 年)所呈现出的繁荣昌盛的政治、经济、文化景象。
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最文明的国家之一。
盛唐气象不仅在物质层面表现出来,更在精神层面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创造。
二、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1.诗歌创作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当时的诗人们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歌形式,如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以及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欣欣向荣和一代人的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2.散文创作盛唐时期的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韩愈、柳宗元等散文家的作品,既有批判现实的尖锐,又有抒发理想的豪迈。
他们的散文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与诗歌相似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而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三、盛唐气象的影响与价值盛唐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诗歌、散文等,而且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盛唐气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代表着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总结:盛唐气象是唐朝中期的一种繁荣昌盛的政治、经济、文化景象。
在文学上,盛唐气象表现为诗歌和散文创作的空前繁荣,以及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等特有的精神风貌。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7bd27c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3.png)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 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 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材料二中唐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1.(2022晋中)“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 料描述的右图工具,其好处是( )A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2.(2021雅安)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 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第3课 盛唐气象
目标导航
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重点) 2.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和历史影响。(重点、难点) 3.结合唐朝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认识 盛唐的社会气象。 4.了解唐朝在诗歌、书法、绘画、乐舞等方面的 成就。(重点)
知识结构
经济的繁荣 1.农业: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 曲辕犁和筒车等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易错易混 享有“诗仙”美誉的诗人是李白,享有“诗圣”美誉的诗人是杜甫。“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歌的 称呼。
盛唐气象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有着一段令人振奋的历史。唐朝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 外交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声名远播四海。让我们阅读 下列材料,共同去探究大唐的历史。 [贞观之治] 材料一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 之治”。 [探究1]材料一中“他”当政期间出现的著名的谏臣是谁?试举出“他”任用的两位贤才。
什么是盛唐气象
![什么是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289ba70e7c1cfad6185fa76e.png)
什么是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
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浑厚”是盛唐气象的精神底蕴,“雄壮”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形态。
在唐诗研究史上,“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于严羽《沧浪诗话·考证十九》:“‘迎旦东风骑蹇驴’,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
”
但严羽只是以气象论诗,并谈到了盛唐诗的气象特点,这与后人以“盛唐气象”评价盛唐诗还不能同等看待,也就是说盛唐诗的气象与盛唐气象还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因此,盛唐气象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历代学人共同研究与探索盛唐诗的结晶,不仅应当包含严羽诗论中的妙悟说、兴趣说,而且,它还是以殷璠“气来”、“情来”两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和起点的。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38a82e1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5.png)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指唐朝时期的气候、天气、气象风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时期之一,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气象方面也是如此。
在盛唐时期,气候适宜、天气晴好的日子居多,山川大河、草原、荒漠等各种地形景观在多样气象的映衬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中涉及到的盛唐气象知识点。
一、盛唐时期的气候特征1. 气候适宜:盛唐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适中,夏季炎热,冬季较冷,春秋季节温暖舒适,不易产生极端气象。
2. 降雨充沛:盛唐时期,江南、华南等地区降雨较多,水文丰富,农业发展得以迅速壮大。
3. 沙塵暴少:唐朝时期,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沙漠化严重,但是由于气候稳定,沙塵暴不太常见。
二、盛唐时期的天气特征1. 雨量稳定:盛唐时期,江南地区常年较多雨水,形成水墨画中所说的“江南春雨”,这为水稻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便利。
2. 风光旖旎:唐朝时期,五岳、华山、泰山等名山秀水风光壮丽,气势恢宏,大有较之秦汉颓势的表现。
3. 春暖花开:春季是盛唐时期最为开满花朵的季节,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同时春季气候宜人,季风无力,大气清新,是人们忙碌之余赏花踏青的最好时节。
三、盛唐时期的自然景观1. 长江三峡:唐代时期,长江三峡景色秀美,山水相映成趣。
2. 黄河河套:新丰水库建成以前,黄河在黄土高原上三起三伏,河滩似乎在挣扎,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并调动了当时人们居民的环境适应能力。
3. 古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体验,这得到了当时唐玄奘等史料记载。
总之,盛唐时期的气候、天气、自然景观等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古代文化、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代代相传并体现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历程。
盛唐气象历史研究报告
![盛唐气象历史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3fea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9.png)
盛唐气象历史研究报告一、引言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
在这个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同时,盛唐的气象状况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盛唐时期的气象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盛唐气象特征1. 气候特点盛唐时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宜人。
这种气候特点为盛唐时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文化繁荣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2. 天气现象在盛唐时期,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出现。
夏季常常有雷雨,给人们带来凉爽和水源。
冬季则常常有寒潮和大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此外,盛唐时期也有多次旱灾和洪水,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盛唐气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 农业生产盛唐时期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收年景频繁出现。
这为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交通运输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有一定的影响。
夏季的雷雨和冬季的大风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干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盛唐时期的交通运输发达,人们通过不断地开拓道路和修建船只,克服了这些困难。
3. 生活安全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对人们的生活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
旱灾和洪水都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威胁,特别是洪水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盛唐时期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盛唐气象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 军事活动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盛夏的高温和雷雨会对军队的行动产生一定的制约,冬季的寒潮和大风也会给军队的补给和部署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军事行动中,对气象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2. 文化繁荣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盛唐时期的文人雅士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创作,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同时,盛唐时期的气象现象也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3fe9ed551eb91a37f1115ce0.png)
第三课盛唐气象一、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上:垦田面积扩大,生产工具发明了曲辕犁、筒车。
兴修水利2、手工业:丝织蜀锦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东市西市:商业区。
坊:住宅区)二、民族关系1、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贞观时,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3、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①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②朝廷中,少数民族可以担任重要官职!③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唐与吐蕃的关系(注意:吐蕃不是大唐的领土)①藏族的祖先:吐蕃吐蕃首领的称呼:赞普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定都逻些②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③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包,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妇女可以参加多种社会活动。
生活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尚武成风。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的繁荣: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全唐诗》录近5万首。
最著名的有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写的诗被称为“诗史”本人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写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拓展唐诗繁荣的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政策开放、科举制的推动。
2、艺术①书法: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②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③雕塑:甘肃敦煌莫高窟(4--13世纪建成)拓展:盛唐气象的表现(唐朝繁荣的表现)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民族交融、对外开放。
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政治稳定、政策开明开放、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7017f0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0.png)
名词解释盛唐气象盛唐气象,简称盛唐,是指中国古代盛世时期(即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景象。
盛唐气象主要体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以及国家强盛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方面,盛唐时期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后,实行了察举制度,任用贤能之士,实现了让贤者居于重要职位的目标,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的贞观之治,更是使唐朝达到了政治上的鼎盛。
统治集权,民众生活安定,社会风气恢宏,盛世气象十分明显。
其次,在经济方面,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家财政收入丰盈。
随着边塞的稳定,唐朝开拓了外部贸易,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进行商贸往来,各类商品纷纷进出国门,为国家经济带来了极为可观的财富。
同时,盛唐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农田开垦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盛唐时期还实行均田制,使土地的分配更加平均公正,从而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再次,在文化方面,盛唐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重大的文化成就。
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王勃、杨炯、杜牧等,他们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
盛唐时期,文人鼓吹“建章立仪”,即通过文化建设来达到国家安定发展的目标。
同时,盛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在国家强盛方面,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征战大获成功。
盛唐时期的陆海丰功,使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得以形成,边防稳固。
当时的唐朝在对付外族入侵时,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打击突厥、回纥、吐蕃等敌人的军事行动,为保卫边疆、拓展国土,维护国家统一建立了良好的局势。
总之,盛唐气象是指中国古代唐朝盛世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景象。
它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荣以及国家的强盛。
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表达,盛唐气象反映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8f0f23d87f1922791688e813.png)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史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
《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
(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
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
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
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
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https://img.taocdn.com/s3/m/a4adb1885fbfc77da269b196.png)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一、导入“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统一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简答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a62c762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f.png)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简答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在中国境内的天气变化和气象现象。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气象观测和研究的起点。
盛唐气象的主要特点是多样化和变幻莫测。
在盛唐时期,人们对于气象变化的观察和记录非常重视。
皇宫内设有专门的观测机构,负责记录天气现象,并定期向皇帝报告。
同时,宫廷内的文人雅士也经常以气象变化为题材进行创作。
这种重视气象观测和记录的态度有助于为后世提供具体的气象数据和文献材料。
在盛唐时期,人们对于气象现象的命名也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飞雪'指的是雪花飞舞的景象;'流云'指的是云彩在天空中流动的形态;'晴空万里'形容天空晴朗无云;'暴风骤雨'形容风雨突然而猛烈等。
这些名称既直观地描述了气象现象,又展示了古人对天气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盛唐气象的变化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盛唐气候的暖和和多雨。
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的气候比较温暖,冬天很少有严寒的寒流,而且降雪也相对较少。
盛夏时节,盛唐时期的气温也相对较高,经常有强烈的热浪袭来。
另外,盛唐时期的降雨量也相对较大,尤其是夏季,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暴雨。
盛唐气象的变化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温暖多雨的气候使得盛唐时期的农作物丰收,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丰富多样的气象现象也为盛唐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对于盛唐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盛唐气象是盛唐时期天气变化和气象现象的总称,具有多样化和变幻莫测的特点。
通过对盛唐气象的观测和记录,人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对当时社会、农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
![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f2d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1.png)
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一、盛唐时期的气象概况盛唐时期的气象主要表现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
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气候盛唐时期的气候温和湿润,气温适宜,一年四季分明。
夏季气温适中,冬季气温较低。
盛唐时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降雨盛唐时期的降雨充沛,特别是在江南地区,降雨更加丰富。
盛唐时期的降雨条件对农业生产和灌溉条件具有重要影响。
3. 风力盛唐时期的风力适中,没有过多的狂风暴雨。
这种温和的风力条件对当时的航海和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
二、盛唐时期的气象灾害盛唐时期的气象灾害主要体现为洪涝灾害和旱灾等。
这些气象灾害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1. 洪涝灾害盛唐时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由于降雨丰富,河流水位上涨,常常造成洪水泛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旱灾盛唐时期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北方平原地区,由于降雨不足,常常导致农作物受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三、盛唐气象对社会的影响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对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农业生产盛唐时期的气候温和,降雨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
这种气候条件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交通运输盛唐时期的温和风力和丰富降雨条件为当时的水陆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 文化发展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为当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为诗歌、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四、盛唐气象与现代气象的联系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现代气象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盛唐时期的气象知识点对现代气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气候变化盛唐时期的气候条件与现代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我们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
2. 气象灾害盛唐时期的气象灾害与现代气象灾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为我们对气象灾害进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2f0bc3f925c52cc58ad6be02.png)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历史才子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
《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
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
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
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
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盛唐诗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第一节 盛唐气象概述
![第一节 盛唐气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fd00db50e2524de5187ee0.png)
第三讲
盛唐气象
第一节 盛唐气象 概述
一、盛唐气象的政治内涵
唐代(618——907), 28之乱”为界,前期的唐帝国是当时世界 上最强大的先进文明国家,后期藩镇割据、 上最强大的先进文明国家,后期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各种矛盾激烈,最终导致灭亡。 宦官专权、各种矛盾激烈,最终导致灭亡。
三、盛唐气象的文学艺术内涵
1、艺术的全面繁荣
盛唐是艺术的黄金时期,书法、绘画、雕塑、 盛唐是艺术的黄金时期,书法、绘画、雕塑、 音乐、舞台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音乐、舞台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张旭狂草、吴带当风、李白诗歌、 张旭狂草、吴带当风、李白诗歌、 梨园弟子…… 梨园弟子……
2、诗国高峰(“盛唐之音”) 诗国高峰( 盛唐之音”
1、国家高度统一、国力强 国家高度统一、 大 、 政治清明 、 社会安定 。 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2、科举取士 行卷、 行卷、温卷 3、庶族崛起
二、盛唐气象的文化内涵 1、儒、释、道的融合 2、胡风盛行 3、任侠之风盛行 3、漫游和从军的风气
唐代文人特别是盛唐文人,吸纳北方少 唐代文人特别是盛唐文人, 数民族的游牧尚武之风, 数民族的游牧尚武之风,封建礼教相对 松弛,普遍具有轻财重义、 松弛,普遍具有轻财重义、好勇尚武的 侠士风度,强调个性自由,高估自身价 侠士风度,强调个性自由, 推崇独立人格, 值,推崇独立人格,具有高度的民族自 豪感和建功立业、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豪感和建功立业、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p111) 盛唐气象” 盛唐之音” p111) 盛唐之音的具体内涵: 盛唐之音的具体内涵: 风骨遒劲 兴象玲珑 自然平易
(完整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完整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cbb22268aef8941ea66e0540.png)
二、盛唐诗歌的新趋势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政,这时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古风》其二十四中痛斥宦官和斗鸡小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李白六十一岁时还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杜甫虽然忧国忧民,但不是悲观主义者。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北征》,忠实地记录了战乱中民生的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会中兴。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在痛心“万方多难”之余又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他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在《凤凰台》中说:“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正是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吴道子在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舞剑名手裴,裴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当时还有专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韦偃等。杜甫在《丹青引》中称赞曹霸的画“有神”;说他为玄宗的御马画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董庭兰善弹胡笳,李颀描写他的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当她舞蹈时,“观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f5094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1.png)
盛唐气象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的繁荣祥和的社会气象,也是对盛唐文学的一种总体评价。
在盛唐气象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文人墨客们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重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盛唐时期的文学突破了早期文学的束缚,大胆创新,风格多样,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文学形态。
其中,诗歌成为了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文学形式,人们积极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形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盛唐时期的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盛唐气象的出现,在古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0aa8c293cc22bcd126ff0c5b.png)
材料研读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 ,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人力,昼夜不停。
筒车(模型)
筒车(唐代)
翻车(汉代)
2、手工业方面表现
①丝织业工艺水平最高,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 精美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最富盛名的唐三彩。(邢白越青和唐三彩)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唐代以前的犁都是笨重的直辕犁,回转困难, 耕地费力。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 种轻便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 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 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 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 筒兜水,次第下 倾于岸上……以 灌稻田,日夜不 息,绝胜人力 ”
昭陵六骏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是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 金时期。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 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白居易 通俗易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 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 样。 《全唐诗》————5万首。
唐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农业生产: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唐三彩 商业繁荣 长安
先进的生产工具; 安定的政治环境; 开明的统治政策; 富有成效的社会改革;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课堂小结
经 济 的 繁 荣 农业 手工业 气 度 恢 弘 的 隆 盛 时 代
商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基础巩固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
(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
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
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
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
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
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
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
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
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
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
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
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
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
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
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
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吴道子在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舞剑名手裴,裴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
“舞毕,奋笔,俄顷而就。
”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
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当时还有专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韦偃等。
杜甫在《丹青引》中称赞曹霸的画“有神”;说他为玄宗的御马画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董庭兰善弹胡笳,李颀描写他的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当她舞蹈时,“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有若神助的艺术,同样呈现了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