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保护国家有关规定

合集下载

使用保护间隙的规定

使用保护间隙的规定

使用保护间隙的规定
使用爱护间隙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 悬挂爱护间隙前,应与调度联系停用重合闸。

凡是与系统相关的作业都必需与系统调度联系,并得到调度的同意,万一在作业中发生特别的状况,也可使调度预先作出支配。

依据带电作业的一般规定,作业过程中突然停电不得强送电,故作业前与调度联系,停用重合闸。

② 悬挂爱护间隙前,要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圆弧间隙外形及限位、定位装置应良好;调整应敏捷;间隙挂钩压紧弹簧卡子弹力合适;接线完好,其截面符合规定。

将间隙按定值进行试调整,无问题后再调到该挡范围最大值处。

③ 悬挂爱护间隙应先将其与接地网牢靠接地,再将爱护间隙挂在导线上,并使其接触良好。

拆除程序相反。

悬挂爱护间隙的方法与悬挂接地地线的方式相像,为保证悬挂时的人身平安,应先将爱护间隙的接地端与接地网牢靠连接,然后再挂导线端,并与导线接触良好。

拆除挨次相反。

将爱护间隙悬挂在导线上时,最好先并拢双脚立定位置,再将它挂在导线上,待作业人员即将进入绝缘子串工作时,才将间隙调整至整定距离定位限制。

④ 爱护间隙应挂在相邻杆塔的导线上,悬挂后,应派专人看管,在有人畜通过的地区,还应增设围栏。

⑤ 装拆爱护间隙的人员应穿全套屏蔽服。

低压柜 电气间隙 国标

低压柜 电气间隙 国标

低压柜电气间隙国标
【提纲】
一、低压柜概述
低压柜是一种用于配电系统的设备,主要用于对电能进行分配、控制和保护。

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各项性能要求较高,尤其是电气间隙。

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
电气间隙是指电气设备中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物理距离。

它在防止电弧闪络、击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气间隙越大,设备的安全性能越高。

三、国标中对电气间隙的规定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3906.1-201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规定,低压柜的电气间隙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其中包括: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125mm,固体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四、如何确保低压柜电气间隙的安全合规
1.设计阶段:在设计低压柜时,应充分考虑电气间隙的大小,确保满足国标要求。

2.原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以增大电气间隙。

3.生产工艺: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符合要求。

4.检测与验收:在产品生产和安装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电气间隙安全合规。

五、总结
低压柜的电气间隙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遵循国家标准,确保电气间隙符合规定,对提高低压柜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国家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1986年10月7日机械工业部(86)机生字76号文颁发,自1987年1月1日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机械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变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仪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试验、使用、维修与管理。

第三条变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作业和高空作业均应按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企业要在厂长、总工程师领导下,指定有关业务部门主管电气安全工作、保证电气安全。

第五条一切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凡违反本规程而造成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制裁等,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所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运行、试验、维护检修等工作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凡有视觉(双目视力校正后在0.8以下、色盲)、听觉障碍,高、低血压病,心脏病,癔病,癫痫病,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严重口吃者不能从事电气工作。

第七条各项电气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必须齐全。

变配电所(站室)、电气设备、线路的安装、验收、运行、检修资料档案应完整准确。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一节第一节电气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第八条对电气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各级电工必须达到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各专业电工技术等级标准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水平,凭操作证操作。

严禁无证操作或酒后操作。

第九条新从事电气工作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电气安全技术培训,见习或学徒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能操作。

新上岗位和变换工种的工人不能担任主值班或其他电气工作的主操作人.第十条供电系统的主管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变配电所(站、室)的负责人、值班长、检修、试验班组长应按时参加当地业务主管部门的安全培训、考核.第二节停送电联系第十一条停送电联系应指定专人进行。

非指定人员要求停送电时,值班人员有权不予办理。

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距离计算选择

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距离计算选择

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距离计算选择摘要:根据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要求,总结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的整定计算原则,根据目前电力系统实际情况,计算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可调范围值,并提出保护间隙可调范围通用设计值,以供设计单位及中性点设备厂家参考。

关键词:变压器中心点保护间隙;棒间隙距离;过电压及绝缘配合中图分类号:0 引言电力系统中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可采用直接接地方式,部分变压器中性点根据运行要求也可采用不接地方式。

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偶然出现局部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工频过电压损害变压器中性点绝缘,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应采用水平布置的棒间隙保护,当因接地故障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时,该间隙应动作。

当系统以有效接地系统方式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该间隙不应动作。

该间隙距离还应兼顾雷电过电压下保护变压器中性点标准分级绝缘的要求。

保护间隙虽有限制过电压的能力,但其熄弧能力差,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在保护间隙旁边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避雷器作为雷电冲击过电压主保护,保护间隙为后备保护。

另外,保护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还应与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配合,以免避雷器长时间运行在中性点工频过电压下而被损坏。

1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采用经隔离开关接地,并配置与隔离开关并联的中性点避雷器及放电间隙,其典型电气接线示意见图1。

当中性点隔离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变压器中性点为直接接地;当中性点隔离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时,变压器中性点为经棒间隙接地。

图1 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成套装置接线示意图(1)侵入雷电波过电压。

当雷击线路时,雷电冲击波侵入变压器,在三相同时进波时,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类似于开路情况,在中性点产生的雷电过电压最严重情况可达波幅值的2倍。

此过电压会对分级绝缘的变压器中性点造成危害。

此情况下,宜优先装设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作为主保护,间隙可作为后备保护。

110kV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110kV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第47卷第5期化工自动化及仪表413110kV 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的配置与整定杨帛润邵梦宇(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电仪运行中心电气三车间)摘要计算分析某炼化变11034主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时的过电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电力规程对变压器中性点保护的规定,拆除原有中性点仅为避雷器的保护形式,提出采用间隙保护与避雷器相互并联的中性点保护方式,并确定了间隙距离。

通过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保障了变压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非全相分合闸或雷电冲击时,均能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变压器中性点单相接地非全相操作过电压间隙保护并联避雷器间隙距离继电保护定值整定中图分类号 TQ0&3+.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32 (2020 )05-0413-04某炼化变11034的1#、2#、4#主变压器为分级 绝缘,中性点采用接地刀闸并联避雷器的保护方式,这种方式仅能对雷电冲击产生的高电压进行保护,对于电力系统中单相接地、非全相操 作过电压等造成的中性点过电压起不到保护作用⑴。

当中性点电压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将严重 威胁中性点绝缘的安全,无法实现保护变压器的目的。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反事故措施》规 定:为防止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工频过电压的异常工况,110〜22034不接地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间 隙保护方式。

对于11034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 冲击耐受电压小于18534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 护和绝缘配合》规定:应避免在11034及22034有效接地系统中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

对可能形成这种局部系统%低压侧有电源的11034及22034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应装设间隙。

因此,为了保护变压器中性点绝缘不被过电压击穿,应选择合适的间隙保护并联避雷器的保护方式。

1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的配置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放电间隙%避雷器和接地隔离开关并联配置。

保护间隙定值的整定

保护间隙定值的整定

个人收集整理-ZQ
保护间隙定值地整定
采用圆弧形保护间隙,其间隙距离按表地规定进行整定.
整定圆弧形保护间隙定值时,应以保证带电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并兼顾运行设备安全为原则.对保护间隙定值地整定,首先要确保作业人员地人身安全,当系统出现危险过电压时,保护间隙即能可靠动作,又必须保证系统地安全运行.加装保护间隙后,在线路工频电压作用下,线路或设备保护不误动作,即使是正确动作,也不应过多地增加线路断路器跳闸地次数.
1 / 1。

中性点间隙方案

中性点间隙方案

QB/YW云南电网公司发布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内容与方法 (1)4.1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要求 (1)4.2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一次部分)配置和使用要求 (1)4.3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二次部分)配置和与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一次部分)配合使用要求 (2)4.4其他相关问题及要求 (3)5 检查与考核 (3)6 附录 (3)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性点间隙安装方式的指导意见 (3)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原云南电网公司《220kV和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配置与使用意见(试行)》(云电生〔2005〕98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原公司的《220kV和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配置与使用意见(试行)》(云电生〔2005〕98号)予以废止。

本标准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闯、沈龙、姜虹云。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赵建宁、薛武、周海、魏杰。

本标准由廖泽龙批准。

本标准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220kV和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配置与使用意见1 范围为了规范云南电网220kV和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的配置与使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电网220kV和110kV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的配置与使用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59-94)2.2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84-95)3 术语和定义无4 内容与方法4.1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要求4.1.1 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运行。

什么是保护间隙

什么是保护间隙

什么是保护间隙一、主变中性点放电间隙的知识1.放电间隙,主要是为保护避雷器的.当雷击电压超过避雷器所能保护的值时,为防止避雷器被击穿损坏,装设放电间隙.当有很高的雷击电压时,间隙被击穿放电,从而保护了避雷器.至于之间如何配合,要依避雷器的防雷电压而定。

2.防止接地变跳闸后,高压侧故障中性点出现危险过电压。

3.110KV 及以上系统中性点的间隙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过电压!因为在这种电压等级的设备由于绝缘投资的问题所以都采用分级绝缘,在靠近中性点的地方绝缘等级比较低。

如果发生过电压的话会造成设备损坏,间隙保护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又由于中性点接地的选择问题一个系统不要有太多的中性点接地,所以有的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没有合上(保护的配置原因)。

在这时候如果由于变压器本身发生过电压的话就会由间隙保护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原理就是电压击穿,在一定电压下他的间隙就会击穿,把电压引向大地。

间隙保护可以起到变压器绕组绝缘的作用,当系统出现过电压(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等)时,间隙被击穿时由零序保护动作、间隙未被击穿时有过电压保护动作切除变压器。

4.满足保护的灵敏度要求.5.防止合闸不同期等情况造成的过电压,损害绝缘。

所谓保护间隙定义:是由两个金属电极构成的一种简单的防雷保护装置。

其中一个电极固定在绝缘子上,与带电导线相接,另一个电极通过辅助间隙与接地装置相接,两个电极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保护间隙对地是绝缘的,并且绝缘强度低于所保护线路的绝缘水平,因此,当线路遭到雷击时,保护间隙首先因过电压而被击穿,将大量雷电流泄入大地,使过电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和电气设备的作用。

二、补充1、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为满足零序网络的需要,一般接入同一系统的多台主变只有一台的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也就是说,主变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或者断开是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

2、第一条的表述有点问题,放电间隙并不是为了保护避雷器,现在的变压器多采用分级绝缘,一般中性点绝缘较低,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和大电流接地系统的主变中性点不接地是,为保护主变中性点绝缘不被击穿,设置了放电间隙,并配置间隙零序电流保护。

GB50171

GB50171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 —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三篇旋转电机篇、第四篇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篇、第五篇蓄电池篇、第十一篇电缆线路篇及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五章和一个附录。

这次修订主要增加了弱电回路抗干扰、静态保护和微机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199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UDCGB 50171—92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结线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主变间隙的作用

主变间隙的作用

主变间隙的作用一、主变中性点放电间隙的知识1.放电间隙,主要是为保护避雷器的。

当雷击电压超过避雷器所能保护的值时,为防止避雷器被击穿损坏,装设放电间隙.当有很高的雷击电压时,间隙被击穿放电,从而保护了避雷器.至于之间如何配合,要依避雷器的防雷电压而定。

2.防止接地变跳闸后,高压侧故障中性点出现危险过电压。

3.110KV及以上系统中性点的间隙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过电压!因为在这种电压等级的设备由于绝缘投资的问题所以都采用分级绝缘,在靠近中性点的地方绝缘等级比较低。

如果发生过电压的话会造成设备损坏,间隙保护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又由于中性点接地的选择问题一个系统不要有太多的中性点接地,所以有的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没有合上(保护的配置原因)。

在这时候如果由于变压器本身发生过电压的话就会由间隙保护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原理就是电压击穿,在一定电压下他的间隙就会击穿,把电压引向大地。

间隙保护可以起到变压器绕组绝缘的作用,当系统出现过电压(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等)时,间隙被击穿时由零序保护动作、间隙未被击穿时有过电压保护动作切除变压器。

4.满足保护的灵敏度要求.5.防止合闸不同期等情况造成的过电压,损害绝缘。

所谓保护间隙定义:是由两个金属电极构成的一种简单的防雷保护装置。

其中一个电极固定在绝缘子上,与带电导线相接,另一个电极通过辅助间隙与接地装置相接,两个电极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保护间隙对地是绝缘的,并且绝缘强度低于所保护线路的绝缘水平,因此,当线路遭到雷击时,保护间隙首先因过电压而被击穿,将大量雷电流泄入大地,使过电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和电气设备的作用。

二、补充1、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为满足零序网络的需要,一般接入同一系统的多台主变只有一台的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也就是说,主变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或者断开是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

2、第一条的表述有点问题,放电间隙并不是为了保护避雷器,现在的变压器多采用分级绝缘,一般中性点绝缘较低,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和大电流接地系统的主变中性点不接地是,为保护主变中性点绝缘不被击穿,设置了放电间隙,并配置间隙零序电流保护。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及MOA的参数选择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及MOA的参数选择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及MOA 的参数选择zsc[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不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上产生过电压的几种故障模式,归纳了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的选择原则。

并按此原则对绝缘等级满足现行标准的110kV 、220kV 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间隙进行了实例计算。

[关键词]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棒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4.1.1b )中规定:应避免在110kV 及220kV 有效接地系统中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的工频过电压。

对可能形成这种局部系统、低压侧有电源的110kV 及220kV 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应装设间隙。

因接地故障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时该间隙应动作;系统以有效接地方式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间隙不应动作。

间隙距离的选择除应满足这两项要求外,还应兼顾雷电过电压下保护中性点标准分级绝缘的要求。

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7.9条指出: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效高的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110~220kV 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

对于110kV 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185kV 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要进行校核。

对于实际的电网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间隙及避雷器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和校核,是各发供电单位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仅供各发供电单位高电压专责工程师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作为一个参考。

二.在不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上产生过电压的几种故障模式1. 系统以有效接地方式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原系统的对称性被破坏而成为不对称系统,采用对称分量法计算系统单相接地时在不接地的中性点上的过电压为:xg U U ⋅+=νν20 ……(1) 式(1)中:10x x =ν,0x 和1x 分别为从故障点看进去的系统零序电抗和正序电抗; xg U ——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

GB50171

GB50171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 —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三篇旋转电机篇、第四篇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篇、第五篇蓄电池篇、第十一篇电缆线路篇及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五章和一个附录。

这次修订主要增加了弱电回路抗干扰、静态保护和微机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199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UDCGB 50171—92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结线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低压柜 电气间隙 国标

低压柜 电气间隙 国标

低压柜电气间隙国标【实用版】目录1.低压柜的概述2.电气间隙的概念和作用3.国标的相关规定4.低压柜电气间隙的实际应用5.结论正文一、低压柜的概述低压柜是一种用于低压电气系统的配电设备,主要用于对电路进行控制、保护和测量。

低压柜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力、能源等领域,是保障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

二、电气间隙的概念和作用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的电气间隙能有效防止电气设备之间的短路、击穿等故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减少故障和维修费用:合适的电气间隙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和停机损失。

3.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合理的电气间隙有助于提高设备的散热性能,降低设备的温升,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三、国标的相关规定我国对低压柜的电气间隙有严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标准中:1.GB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 1 部分:总则》:该标准对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安装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包括电气间隙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2.GB/T 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对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安装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其中包括电气间隙的相关规定。

四、低压柜电气间隙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低压柜的电气间隙应根据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电气间隙的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1.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电气间隙的尺寸应能防止设备之间的短路、击穿等故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电气间隙的尺寸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确保设备的合规性。

电气间隙 国家标准

电气间隙 国家标准

电气间隙国家标准
电气间隙是指电气设备中两个导电体之间的距离,它在电气工程中具有重要的
意义。

国家标准对电气间隙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既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是为了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首先,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的标准数值。

在设计和制
造电气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电气间隙的大小符合规定。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电气间隙不合格而导致的电气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其次,国家标准还规定了电气间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
护过程中,必须对电气间隙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测和评估,电气设备才能够投入使用,从而保障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电气间隙的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电气间
隙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以确保电气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同时,电气间隙的结构设计必须合理,能够有效地隔离导电体,防止电气设备因电气间隙不合格而导致的故障和事故发生。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对电气间隙的规定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才能够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电气设备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因此,作为电气设备的设计者、制造者、安装者和维护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
标准对电气间隙的要求,做好电气间隙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工作,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电气设备保障。

《国家标准》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208-84

《国家标准》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GB 4208-84

标准名称: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 4208-84标准编号:GB 4208-84标准正文:国家标准局1994-02-21发布1985-01-01实施本标准以外壳防护能力为基础,规定了最高电压不超过69kV(如有需要,经供需双方协议,额定电压可不超过72.5kV),借助外壳防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的分类分级系统,同时规定了考核各种等级外壳防护性能的型式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的分类系统所包括的防护形式有:a. 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外壳内部的带电部分和触及运动部件(光滑的旋转轴和类似部件除外),防止固体导物进入外壳内部。

b. 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达到有害程度。

本标准仅考虑在各个方面均符合设计规定的外壳。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壳的材料和工艺应能保证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纯粹为人身安全而设置在外壳外部的栏栅等防护措施不算作外壳的一部分。

外壳外部的运动部件如风扇等的防护由有关专业的相应标准规定。

本标准不规定有关机械损坏,易爆、腐蚀性气体或潮湿(例如由凝露所引起的),霉菌,虫害等条件下的防护等级。

本标准等效采用IEC529(1976年第一版)《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包括1978年的第一次修改和1983年的第二次修改。

1代号(分类分级系统)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通常由特征字母IP和二个特征数字组成。

第一位数字指引言a项中所述防护等级,第二位数字指引言b项中所述防护等级。

特征数字的含义分别见表1和表2。

采用说明:对引言部分内容作了编辑性修改,将某些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删去,而放在编制说明中。

采用时的差异:IEC529-76规定“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72.5kV……的电气设备……””,我国无此电压等级,与之最接近的是69kV,故本标准规定“适用于最高电压不超过69kV(如有需要,经供需双方协议,额定电压可不超过72.5kV)……的电气设备……”。

表1第一位特征数字所代表的防护等级━━┯━━━━━━━━━━━━━━━━━━━━━━━━━━━━━━━━┯━━━━━第一│防护等级│试验位特├──────┬─────────────────────────┤方法征数│简短说明│含义│参看字│││条款──┼──────┼─────────────────────────┼─────0 │无防护│没有专门防护│不做│││试验──┼──────┼─────────────────────────┼─────│防大于50mm │能防止直径大于50mm的固体导物进入壳内│1 ││能防止人体的某一大面积部分(如手)偶然或意外地触及壳│6.1│的固体导物│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不能防止有意识的接近│──┼──────┼─────────────────────────┼─────2 │防大于12mm │能防止直径大于12mm长度不大于80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的固体异物│能防止手指触及壳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6.2──┼──────┼─────────────────────────┼─────3 │防大于2.5mm │能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能防止厚度(或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金属线等触及壳│6.3 │的固体异物│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6.3 │──┼──────┼─────────────────────────┼────│防大于1mm │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4 ││能防止厚度(或直径)大于1mm的工具、金属线等触及壳内│6.4│的固体异物│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6.4 │──┼──────┼─────────────────────────┼────5 │防尘│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但进入量不能达到妨碍设备正│││常的程度│6.5──┼──────┼─────────────────────────┼─────6 │尘密│无尘埃进入│6.6━━┷━━━━━━┷━━━━━━━━━━━━━━━━━━━━━━━━━┷━━━━注:①表中第2栏“简短说明”不应用来规定防护型式,只能作为概要介绍。

保护间隙的标准

保护间隙的标准

保护间隙的标准
保护间隙的标准是指安全领域中,为了保护人员或设备安全而设置的间隔距离或障碍物的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适用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储存设备、高温区域、辐射区域等危险场所。

保护间隙的标准通常由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文件制定和发布。

例如,我国对于电气设备的保护间隙规定,电工安全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各种电气设备的保护间隙标准。

在机械设备领域,我国机械安全标准GB/T 5226.1-2017中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保护间隙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遵守保护间隙的标准可以降低人员和设备发生事故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因此,企业和个人在使用各种危险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保护间隙的标准。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 1 -。

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

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

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是指在设计、安装和使用电气设备时,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而规定的安装间隙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防止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短路和火灾等危险情况,保护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 标准的重要性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电气设备引发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气设备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没有严格遵守安全间隙标准,就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遵守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关键之一。

2. 标准的适用范围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开关、插座、照明设备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并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用途进行调整。

3. 间隙标准的具体要求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人体接触的间隙:确定电气设备与人体之间必须保留的安全间隙,避免发生直接接触造成的触电危险。

(2)设备之间的间隙:规定不同电气设备之间必须保留的间隔距离,防止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互相影响。

(3)设备与障碍物的间隙:要求在设备周围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间隙,防止设备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和摩擦。

(4)设备与周围环境的间隙:要求电气设备必须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设备散热和维护。

4. 标准的实施和检测为了确保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的有效实施,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定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依据。

(2)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间隙符合标准要求,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培训与宣传: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5. 结语电气设备安全间隙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才能有效预防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电气绝缘是指在电路中,使用绝缘材料来隔离导电体,防止电流流失和电流外泄。

为了确保安全可靠的电气绝缘,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

电气距离是指两个电气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来保证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发生电击或放电。

电气距离主要针对的是电气设备之间的距离,比如开关、插座、仪表等。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电气距离分为清除距离、隔离距离和保护距离。

清除距离是指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的最小距离,以防止放电或电击危险。

这个距离通常是根据设备电压等级和绝缘材料的性能来确定的。

隔离距离是指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之间需要保持的最小距离。

这个距离是为了保证设备之间的相互隔离,防止电源短路或短路引起的火灾等危险情况。

保护距离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这个距离是为了防止触电、电击或其他电气事故,并确保人员和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元件之间的最小间隔,以防止电流传导或电击。

电气间隙通常用于绝缘的导体、芯线等之间,并用于保护电器的正常运行和防止电击等事故。

国际上,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来规定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

例如,IEC标准为全球电气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统一的准则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IEC 60664是一项关于电气绝缘和电气间隙的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不同类别和级别的电气设备所需的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

这个标准对于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电气事故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中国,国家标准GB 50052-2009《建筑物电气设计标准》和GB 50054-2017《建筑物电气工程源和用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则规定了建筑物电气系统中的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不同设备的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如墙壁上的开关和插座、灯具和水龙头等。

总之,电气距离和电气间隙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的关键要素。

国际上和中国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来确保这些要求得到满足。

栏杆间隙标准

栏杆间隙标准

栏杆间隙标准栏杆间隙标准是指建筑物或设施中栏杆的间隙大小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栏杆间隙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是保证人们不会从栏杆间隙中滑落或被卡住。

栏杆间隙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果栏杆的间隙太大,人们可能会从中滑落或掉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如果栏杆的间隙太小,人们可能会被卡住,无法自行脱身,同样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栏杆间隙标准通常由建筑设计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来规定。

在中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护设施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对栏杆间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该标准,栏杆的间隙应满足以下要求:1. 栏杆的间隙宽度不应大于120mm。

这是为了防止小孩子或者宠物从栏杆间隙中滑落或掉落。

2. 栏杆的下部间隙高度不应小于500mm。

这是为了防止小孩子或者宠物通过栏杆下部的间隙爬出或钻入。

3. 栏杆的上部间隙高度不应小于900mm。

这是为了防止成年人或者儿童从栏杆上方跌落。

4. 栏杆的间隙形状应平滑,不应有尖锐的边缘或突出物。

这是为了防止人们在碰撞或摩擦时受伤。

5. 栏杆的材料应坚固耐用,不易变形或破损。

这是为了保证栏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规定外,栏杆间隙标准还需要考虑特定场所和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在儿童活动场所或幼儿园中,栏杆的间隙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以确保小孩子的安全。

在高楼大厦的观景台或天桥上,栏杆的间隙标准可能会更加宽松,以便人们观赏景色。

栏杆间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或设施时的安全。

同时,监督部门和相关单位也需要加强对栏杆间隙标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的栏杆。

总之,栏杆间隙标准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和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物和设施的安全性。

希望各个相关方能够共同努力,确保栏杆间隙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隙保护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制定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和有关网局《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方式规定》,现摘录如下:
1、当220KV变电站有两台及以上主变运行时,应将其中一台主变高压绕组中性点直接接地。

2、110KV、220KV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应装设间隙或采用避雷器与间隙并联保护方式。

因接地故障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时间隙应动作;系统以有效接地方式运行、发生单向接地故障时,间隙不应动作;避雷器应能承受单向接地时中性点的稳态电压升高。

间隙的标准雷电波放电电压和避雷器雷电冲击残压应低于变压器中性点雷电冲击耐受水平。

3、220KV变压器〔自耦变除外〕的220KV绕组中性点为110KV绝缘水平〔LI400AC200〕,110KV绕组中性点为60KV绝缘水平〔LI325AC140〕,均应采用钢棒间隙与避雷器并联保护方式。

220KV绕组中性点宜选用Y1.5W-144/320型氧化锌,间隙距离宜选用300mm; 110KV绕组中性点宜选用Y1.5W-60/144型氧化锌,间隙距离宜选用140mm。

4、110KV变压器中性点采用以下保护方式
110KV绕组中性点为60KV绝缘水平(LI325AC140),宜选用Y1.5W-60/144型氧化锌避雷器与140mm距离的间隙相并联。

110KV绕组中性点为44KV绝缘水平(LI250AC95),宜选用Y1.5W-60/144型氧化锌避雷器与120mm距离的间隙相并联。

110KV绕组中性点为35KV绝缘水平(LI185AC85),可以采用单独间隙保护,间隙距离宜选用115mm。

有关各方可以根据当地海拔高度和空气湿度放电间隙距离作适当调整。

5、棒间隙采用φ16mm镀锌圆钢,端部形状接近半圆无棱角〔不允许焊接铜球〕,尾端应有螺纹以便调节,间隙应水平布置以防止雨水短接。

避雷器应加装放电记数器,以便于巡视人员监视。

6、变压器不接地的中性点应增设间隙〔过流、过压〕保护,当系统单向接地且失去接地中性点时,间隙过电压保护经0.3~0.5秒时限动作并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低压侧有发电电源的应在变电站装设解列装置,其中3U O取自于高压母线,动作时限应与间隙保护动作时间相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