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_头痛病教(学)案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头痛教案李荣

中医内科学头痛教案李荣
气虚头痛
血虚头痛
肾虚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其他头痛
重用川芎
头痛经久不愈者,当注意
【转归预后】
【预防与调摄】
小结
病例讨论
思考2
讲授,5
讲授,3
讲授,7
讲授,13
讲授,5
讲授,5
讲授,5
30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15
小结
讨论
编写人
李荣
编写时间
2009、4、10
21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
教案内页(供参考)
教学进程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
病例思考:诊断、证型
概念
范围
沿革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第二节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分证论治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2、风热头痛
3、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理论课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头痛的一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原则、方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头痛病因病机
头痛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头痛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通过举例、讨论、比较加以阐明。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具
幻灯片
教材与参考书:
《中医内科学》
课 程 教 案
(宋体小初加粗居中)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 颅内结构:静脉窦及引流到静脉窦的皮层静脉;颅 底动脉环及其近端主要分支;支配硬脑膜的动脉, 如脑膜前动脉和中动脉;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 颈1-3脊神经。
▪ 颅外结构:头皮;颅外动脉;颅骨骨膜;头皮下组 织、肌肉;外耳、中耳;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眼; 牙。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3)《丹溪心法》则强调头痛需用引经药:“头痛 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 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阳细辛,厥阴吴茱 萸。” (4)《医林改错》开创血瘀头痛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4. 范 围
▪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 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 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 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 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 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表; 甘草:和中缓急。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三)源流
1、命名: (1)《内经》称“头风”,“脑风” (2)《难经》提出“厥头痛”(气逆于上,痰逆于 上)、“真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病因病机:
(1)《内经》责之于外邪(风邪)、寒邪及内伤。 《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 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 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藏生成篇》“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xx年xx月xx日•头痛概述•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目录•头痛的预防与护理•头痛的案例分析•头痛的学术研究进展01头痛概述头痛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中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包括前额、两侧颞部、头顶、后枕部疼痛。

头痛定义头痛类型•外感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外感头痛由外邪侵袭所致,与六淫邪气相应,病理机制为邪气阻滞头部经络,营血不和,脑失所养。

内伤头痛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机制为脏腑失调,痰浊内生,上扰清窍,或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

头痛的病因病理0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等症状。

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暑湿型头痛多由外感风热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发热、有汗、苔薄黄等症状。

多由外感风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重、四肢酸痛、苔薄白等症状。

多由外感暑湿所致,疼痛较重,通常伴有身热、脘闷、苔黄腻等症状。

根据头痛的不同症状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或祛风散寒、或清热祛湿、或活血化瘀等。

中医对头痛的治疗原则辨症论治中医认为头痛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通过调整脏腑气血,使气血畅通,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调整脏腑气血中医认为头痛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

整体观念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头痛类型,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风寒型头痛可选用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的药物;风热型头痛可选用板蓝根、柴胡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痛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头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03头痛的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头痛的方法,具有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

其病理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为气血亏虚,脑脉 失养,或阴精亏虚,脑髓失充;实主要是风、火、 痰、瘀阻滞脑脉,上扰清窍,或蒙蔽清窍,以致 元神失控,神机失用,发为头痛、眩晕、中风、 癫狂、痫病、痴呆等病证。
脑系病证既有常见病证,又有危急重症。病因较 复杂,既有外感,也有内伤,但总属脑窍失养、 脑脉瘀阻、清窍不利,治疗多用补益肝肾、活血 祛瘀、化痰祛风等பைடு நூலகம்法。心主血,血生神,心为 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人的 精神情志;肾藏精生髓充养于脑,因而脑之病变 常从心、肝、肾诸脏论治。
手足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故在临床上,脑部疾病常配 合针灸、推拿、刮柄、拔罐等方法治疗。另外,情志 调畅、饮食有节、适度锻炼对脑系病证的预防和康复 均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学习头痛、眩晕、中风、痫病、痴呆五个病 证,要求掌握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 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


【学习目标】
1.感受外邪
中医内科学
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邪气上犯于头,清阳 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外邪以风邪为主,风 为阳邪,为百病之长,常夹寒、湿、热邪上袭。若夹寒邪,寒凝血 滞,络道被阻,而为头痛;若夹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 逆乱而为头痛;若夹湿邪,湿蒙清空,清阳不展,气血不畅而为头 痛。
3.头痛与真头痛
4.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
中医内科学
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 耗损,脑髓空虚,则可发生头痛;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不愈,产 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亦可致头 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中医内科学
跌仆闪挫或久病后,气血瘀滞,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 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指 标。
3 切诊
4 辨证论治
医生可能会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 切诊,以判断病情。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医生会对病因 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头痛的常见病因
外感病邪
头痛可能由风寒、 风热等外邪侵袭导 致。
内伤情志
长期情绪波动、精 神紧张等因素可能 引发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头痛的概述,中医理 论与头痛的关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注意事项。
头痛的概述
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出现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分类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发病机制
头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神经调节等因素有关。
饮食调理
4
善头痛症状。
中医饮食调理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食 材和方法,来帮助缓解头痛。
预防与注意事项
1 日常预防和注意事项
2 温馨提示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预防头 痛的发生。
本课程旨在提供参考,如有头痛等疾病, 请及时就医。
中医理论与头痛
中医对头痛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人体经 络被病邪阻滞,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头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脉证、舌诊等中医诊断 方法,头痛可分为风寒头痛、 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等。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 则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则是调整 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的平衡。
诊断
1 问诊
2 望诊
医生会询问头痛的具体症状、时间、频率 等情况。
饮食失调
暴饮暴食、食用过 冷或过热的食物, 可能导致头痛。
运动劳损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 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头痛的调护方法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焦虑、抑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力
头痛的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抗炎药等药物进行 治疗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咖啡、酒精等
扶正祛邪:扶助正 气,祛除邪气,达 到阴阳平衡
标本兼治:治疗标 病和本病,标本兼 顾,防止病情复发
头痛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头痛是一种 常见的症状,表现 为头部和颈部的疼 痛。
分类:根据病因和 症状,头痛可以分 为原发性头痛和继 发性头痛。
原发性头痛:包括 偏头痛、紧张性头 痛等。
继发性头痛:包括 高血压性头痛、颈 椎病性头痛等。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缓解头痛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疏通经络,缓解头痛 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放松肌肉,缓解头痛 食疗:通过饮食调理,改善体质,缓解头痛
头痛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焦虑、抑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累
年龄:35岁
病史:长期头痛, 伴有恶心、呕吐
诊断:偏头痛
治疗方案:药物 治疗,如阿司匹
林、布洛芬等
预后:经过治疗, 症状得到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 Nhomakorabea 汇报人:
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包括血管 性、神经性、肌 肉性、精神性等 多种因素
发病机制:血管 扩张、神经兴奋、 肌肉紧张、精神 压力等

中医内科学__第四章第三节头痛

中医内科学__第四章第三节头痛

四、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
2.辨疼痛性质
风寒---头痛剧烈而连项背 肝火---头痛呈跳痛 风热---头胀痛如裂 肝阳---头痛而胀 风湿---头痛如裹 瘀血---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 痰湿---头重坠或胀 亏虚---头隐痛、绵绵而痛、空痛
3.辨经络
(2)论治要点
①实证(祛邪):祛风、散寒、化湿、清热 ②虚证(补):滋阴、养血、益肾 太阳经---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经----白芷、葛根、知母 少阳经-----川芎、柴胡、黄芩 厥阴经-----吴茱萸、藁本
(一)、诊断要点
2.病史: 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 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目的为了了解有无细菌、病毒感染---抗病毒、抗生素(抗细菌药)
2.血压:了解有无血压增高—降血压 3.脑脊液:了解有无脑膜炎----抗炎、降颅压(甘 露醇)
止痛)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单方验方
1.肝阳上亢:夏枯草膏 2.风热头痛:苦丁茶 3.风寒头痛:川芎葱茶汤 4.顽固性头痛:全蝎、地龙、甘草各 等份,研末,每次3g,每日3次
(二)中成药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丸 2.风热头痛:芎菊上清丸 3.肝阳上亢头痛: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 4.阴虚阳亢头痛:天麻首乌片 5.肝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 6.气虚头痛:补中益气丸 7.血虚头痛:养血清脑颗粒、八珍颗粒 8.痰浊中阻证:二陈丸
然出现头痛,痛剧拘紧,痛连 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三、患者头痛而胀,兼发热恶 风,体温38.6℃。口渴欲饮, 面红目赤,大便秘结, 小便色 黄。舌红苔薄黄,脉浮略数。
四、患者反复头痛半年,隐痛、昏 痛为主,时有头晕,劳累及长时间 阅读后加重, 伴倦怠乏力,心悸不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一、课程概述头痛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头痛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临床经验。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知识点1、概述:头痛的定义、分类及症状。

2、病因病机:外感、内伤、其他因素引起的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在头痛诊断中的应用。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三、课程内容讲解1、概述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头部疼痛、颈强直、恶心、呕吐等。

头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紧张、疲劳、失眠、不良生活习惯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头痛被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种类型。

2、病因病机外感头痛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如风、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则由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包括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痹阻等。

其他因素如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气血不足等也可引起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判断头痛的原因。

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病情的轻重。

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找出头痛的诱因。

切诊:摸脉诊断,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判断病情的虚实。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外感头痛以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则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太阳、合谷等。

同时,根据病情的虚实,采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例如,对于长期疲劳引起的头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放松身心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对于失眠引起的头痛,除了针灸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四、总结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临床经验分享。

中医内科学课程案例-头痛详解

中医内科学课程案例-头痛详解
兼证: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 溲赤,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本方功能清热散风止痛,可用于风
热上扰头窍而致的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32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九
分。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辛凉微寒,轻
跌仆闪挫 头部外伤
久病人络
气血滞涩, 瘀血阻于脑络, 不通则痛,
血虚 头痛
痰浊 头痛
瘀血 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二、病因病机小结
1、病因: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 且多兼夹它邪, 如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及体虚
1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二、病机: 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风邪夹热 外 风夹湿邪 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
因于肝
肝失条达
气郁阳亢
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肝阳头痛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六节: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目录:
中医内科——头痛
2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九分。
【概述】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目录
• 头痛概述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头痛的治疗方法 •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01
头痛概述
头痛的定义
01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通常表现为头部疼痛,可伴有 其他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畏 光、声音过敏等。
02
头痛的疼痛性质可以是锐痛、钝 痛、紧缩感、压迫感等,疼痛部 位可以是全头痛、偏头痛、头顶 痛等。
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精 神因素等。例如,偏头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紧张性头 痛与精神压力有关,而丛集性头痛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此外,一些常见疾病如颈椎病、高血压、颅内感染等也可能 引起头痛。因此,对于长期或严重的头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
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畏光、 畏声等症状,发作前可出现视觉先兆。
丛集性头痛
表现为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常在夜间 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一侧的眼眶周围。
颅内高压性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表现为剧烈的 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 在躺下或低头时加重。
头痛的并发症
01
02
03
失眠
长期头痛可能导致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 或早醒等症状。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头痛。
避免诱发因素
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05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作息
调整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 酒量。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幻灯片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幻灯片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
☆概述
目录: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头痛
2
中医内科——头痛
3
中医内科——头痛
4
中医内科——头痛
5
中医内科——头痛
6
三讨论范围: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 五官等各科疾病中。
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 如 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 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 病的头痛等, 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中医内科——头痛
11
二、病机: 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外
风邪夹热
邪 风夹湿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
因于 肝
肝失条达
气郁阳亢 肝阳头痛
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 肝火头痛
26
三、证治分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兼证: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病久入络 瘀血疼痛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风湿头痛 17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 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 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 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 或 缓慢起病, 或反复发作, 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 长可短, 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 甚则长期疼 痛不已 o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04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尽量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 刺激性物质,保持饮食清淡。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 增强体质,预防头痛。
保健方法
热敷或按摩
头痛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头痛的症状包括头部疼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不同类型头痛的症状 也有所不同。
诊断
头痛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以确定头痛的类型和病因。
02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中医头痛理论
中医头痛理论认为头痛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需 综合分析。
中医头痛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中医头痛理论注重整体观念,认为头痛并非孤立存在,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相 互影响。
中医头痛病因病机
内伤七情
忧思、恼怒、惊恐等情绪因素 导致气血逆乱,影响头部气血 运行,引发头痛。
劳累过度
长期劳累、缺乏休息等导致身 体疲惫不堪,气血不足,引发 头痛。
中成药
如头痛宁、正天丸等,具有疗效稳定、服用方便等特点。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艾灸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推拿治疗
头面部推拿
通过推、揉、按等手法,放松头面部 肌肉,缓解头痛。
全身推拿
结合中医理论,对全身进行推拿,调 理脏腑功能,从根本上缓解头痛。

头痛中医学科课程案例

头痛中医学科课程案例

发 热 或 恶 风 ,面 红 目 赤 ,口 渴 欲 饮 ,便 秘 溲 黄
苔 薄 白 ,脉 浮 风寒外袭 清阳被遏 疏散风寒
川芎茶调散
川 芎 .荆 芥 .防 风 .白 芷 .羌 活 .蔓 荆 子
1.寒 盛 ; 2. 寒 邪 侵 犯 厥 阴
舌 红 苔 黄 ,脉 浮 数
风热入侵 上扰清空
疏风清热
芎芷石膏汤
头痛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说] 一、概念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引起的 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临床常 见病证。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二、沿革
1.《内经》有“脑风”、“头风”之病名 2.《伤寒论》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 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3.《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4.《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 头痛,并引经药的使用。 5.《证治准绳》有头痛、头风之分 6.《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头痛。
头痛。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四、讨论范围
(一)重点讨论内科杂病以头痛为主症的疾
患。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病、动 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血管神经性头 痛、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震荡后 遗症等。
(二)急性热病引起的头痛当作别论。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2.头痛与真头痛
真头痛:头痛突发,剧烈,持续不止,伴有呕吐 如喷、颈项强直、抽搐或角弓反张等, 起病突 然,脑脊液检查或颅脑CT、MRI异常,临床常见于:
流行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危象、硬膜下 出血。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六、西医治疗(5分钟)
七、病例分析(5分钟)
八、小结(5分钟)
思考题:一、头痛病如何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二、临床上如何根据头痛部位选择引经药?
参考书:《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







分析Leabharlann 教或研观室摩
指教
导学
教意
师见
教 案
教 案 内 容
备注
细目一:概述
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
1.头痛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头痛病的诊断、辨证以及头痛病的治疗
教学法:
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结合图片演示
教学手段、用具:幻灯
教学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
一、定义和概念(5分钟)
二、病因病机(10分钟)
三、临床表现(5分钟)
四、辅助检查(10分钟)
五、诊断(5分钟)
五、鉴别诊断(5分钟)
五、辨证论治(25分钟)
各型头痛病的辨证特点及治疗。熟记各型的代表方药。
二、风寒、风热和风湿外感头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头痛
主症: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嗣芥、防风、薄荷、菊花、蔓荆子。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4.肾虚头痛
主症: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
5.瘀血头痛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
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滨 州 医 学 院 教 案
(理论课用)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授课教师
李史清
职称
主治医师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内科学 2007年级 中医 班(组)
授课时间
2013 年 11月 22 日 4-6 节
计划学时
3
授课课题:头痛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头痛病的病因病机,掌握头痛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头痛病的辨证分型、治则方案。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二、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头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
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菊花、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3.风湿头痛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川芎、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
三、肝阳、肾虚、血虚、痰浊和瘀血内伤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首乌、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川芎、菊花、蔓荆子、五味子、远志、酸枣仁。
3.痰浊头痛
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枳壳、厚朴、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
三、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不同
头痛因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痛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头痛的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多属实证,治疗当以疏风祛邪为主,兼用散寒、祛湿、清热之品。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宜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虚实夹杂者,宜扶正祛邪兼顾。
1.肝阳头痛
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而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钩藤、菊花、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
2.血虚头痛
主症: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