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docx

合集下载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摘要】本文围绕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展开讨论,并就相机抉择原则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案例对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主要影响因素也被列入考虑范围,以展望未来为结束。

货币政策框架选择不仅涉及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适合的选择能够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抉择。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将更加重要,政策制定者需时刻保持警惕,灵活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相机抉择原则,现实案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汇率稳定等目标的经济政策工具。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可以选择不同的政策框架和工具来实现其目标。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强调通过一套固定的规则和标准来制定货币政策,以确保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而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则强调根据经济情况和政策目标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工具和措施。

相机抉择原则则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不同政策框架和工具的利弊,选择最适合的政策路径。

本文将分析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和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的特点,探讨相机抉择原则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

2. 正文2.1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是指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指标来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这种框架下,货币当局会公开透明地说明政策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的优势在于其预测性和稳定性,因为市场可以更好地预期未来的政策走向,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

规则性框架还可以减少政策制定者的主观干预和误判,提高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一个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

货币政策: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一个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
l hi a e ay e ep o eso eg meb t e n tep b i d te C nr od n mo e 。t sp p ra l zst rc s ft a ew e u l a e ta n h h h cn h l
按规则行事还是相机抉择是中央银行的两个替 代性选择。关于货 币规则 的争论可追溯 到 14 80年
英国的“ 通货论争” 。对于当时英 国经济中长期存
・ 收稿 日期 : 0 6— 3— 1 20 0 0
黄金储备支持的银行券过度 发行 , 币政策应该受 货
作者简介: 陈建斌(98 ) 男。 17 一 。 江西丰城人。 南京大学全融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 全融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 : 2 0 F1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6 ( 0 ) . 1 5 1 4 452 60 0 . 0 5 0 30 0
M o ea yPoiy: l rDic ein n tr l Rueo s r t c o An An lssBa e n tePe s e t e o meTh o ay i s d o h rp ci fGa e r v y
G N in bn HE Ja -i
(col f ui s,aj gU i rt, aj g 10 3C i ) Sho o B s esN nn n e i N n n 09 ,h a n i v sy i 2 n
Ab ta t D igb ue a d ds rt n i u s tt ec oc h tte C nrlB k fc s B sd o e sr c : on y r l n icei ss b tu i h ieta e t a a e . a e n t o i v h a n h

第十五 十六章 货币政策效果与两政相机抉择(3)

第十五 十六章  货币政策效果与两政相机抉择(3)

⑴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原因
一方面,垂直的LM曲线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此时, 人们会将手中的全部货币拿去购买有价证券,人们为投机需求所
持的货币量为零。这时,政府如果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向私 人部门借钱的话(出售公债),由于私人部门的手中没有闲置货 币,财政部门只能通过私人部门投资支出的减少来获得货币,而 私人部门认为只有投资支出的减少量等于政府借款的数目是合算 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因此,政府的借款利率一定得 上升,直到上涨到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 政府支出增加多少,将使投资支出减少多少。在这种情况下,政 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因此,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完全无效。
•8
结论: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证明:由公式可知 或:
hr y k k
m k r y h h m
LM曲线越陡峭,由L=m0+m1=ky-hr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 值越小,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小,货币供给量只要稍有增 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许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 较大,使得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将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 大的影响。 LM曲线越平坦,由L=m0+m1=ky-hr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 值越大,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大,利率稍有变动会使货币 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影响较小,货币 政策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
第二种情况:
IS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 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 LM相同,IS不同
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的斜率有关。 与IS 曲线的关系: IS越陡(斜率绝对值越大),效果越小。

中国货币政策是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中国货币政策是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5 期 总第 15 2 期

中国农 业银 行武汉 培训学 院学报
J u a fAB u a riigC l g o r lo ' C W h n T ann ol e n e
N .5 S p 0 7 o e .2 0 Sr l .15 ei a N0 2
[ 收稿 E期 ]0 7 l 8 l 1 t 2o - 0 - 0

根据货 币供给 量 ( 2 、 济增 长 和物价 之间 的关 M )经 系将 我国货 币政策划分为三个 阶段 : 在第 一阶段( 99—18 ) 国家 处于高度集 中统 一 17 94 , 计划经济模式 下 , 币 和银行 的作 用被 削弱 了, 货 它们 只 不过是计划经济的附属物 , 没有名符 其实 的中央银行 和 货币政策。因此 , 此阶段的各项经济 指标处于计划 体制 之下 , 价格 的制定 , 币投放 量 以及经 济 的增 长完全 由 货 政府控制 , 币政策 的作用无法充分表现出来。 货 第二 阶段 (9 5—19 ) 中央银行奉行 的是 发展经 18 95 , 济为 主的货 币 政策 , 币值 的稳 定 被放 在 一个 次要 的位 置 。在此阶段 , 国经 历 了最严 重的通 货膨胀 , 遭受 我 除 国际制裁的18 、 9 991 0年物价在低水平运行外, 9 其余年 份均在高位运行 , 其中在 1 4 , 9 年 通胀率达到 了 2 .% 9 17 的高值 , 这固然有深化价格 体制改革造成 的隐形通胀 的 公 开化的原 因 , 但是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 策起 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除 18 — 99 96 18 年价格体制由双轨制向市场定 价造成 的通货膨胀 引起 的 M 增长 率 的居 高不下外 , 1 在 19 9 2年 , 在通货膨胀 由上年 的 2 9 . %上涨为 54 .%后 , 中

相机抉择、简单规则与完全承诺最优货币规则——新常态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决策方式选择

相机抉择、简单规则与完全承诺最优货币规则——新常态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决策方式选择

作者: 苏乃芳[1];李宏瑾[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出版物刊名: 国际金融研究
页码: 30-4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最优货币政策 相机抉择 规则行事 新常态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货币调控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结合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条件变化的分析,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最优货币政策框架下,对相机抉择、完全承诺最优货币规则和简单规则三种货币决策方式的社会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损失及通货膨胀和产出偏差都要明显优于相机抉择,面临冲击下的产出和通胀波动更加平稳,因而我国货币政策亟须向规则行事转型;简单规则可以很好地近似完全承诺最优货币规则,这为今后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国实际的泰勒规则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

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
加大 了产 出和 物价 的波 动 J 。卞 志 村 分别 使 用 广
的热 点 问题 之一 , 德 兰 和 普 雷 斯 科 特 对 相 机 抉 基 择 的定 义是 : 给定 现 有 状 态 以及 对 期 间结 束 时 在 状 况 的正确 估 计 的前 提 下 , 做 出 的最 好 的决 策 所 选 择 。货 币政策 规则 是 给货 币政 策制 定 者 一个 规 则 , 货币 政策 制 定 者 可 以调 整 货 币政 策 工 具 达 让 到某 种 社 会 目标 , 比如 稳 定 的 通 货 膨 胀 率 。规 则 可 以阻 止货 币政 策制 定 者 盲 目操 作 。一 个货 币政 策 规则 就是 在一定 模 型下 在 给定 社会 福 利 目标 下 货 币政 策工具 的操 作 指 南 。 目前 赞成 货 币政 策 遵
了尝试 。其估计结果认为泰勒规则在我国只能作 为一 种参 照 - 。陆 军 、 丹 利 用 协 整 检 验 表 明 在 1 钟
变成现代宏观经济学 的标准研究 范式 , 尽管对 于 它的模型存 在很多争议 , 但是其标 准框架包含前
瞻 P i p 曲线 、 曲线和一个福利 函数 。在这个 hi ns I s
是最 优 的。新 凯恩斯 经 济学 模型 框架 包括 以下 内 容。 1标 准 Cl . a o定 价机 制的新凯 恩斯 P iis v hlp 曲 l

新 凯恩斯经济学框 架的规则 与相机
我 国对 于货 币 政策 规 则 与 相机 抉 择 的研究 也 日渐 深入 。谢 平 、 雄 最 早 对 利用 泰勒 规 则 结 合 罗 央行 反应 函数检 验 中 国 的货 币政 策 反应 路 径进 行
抉 择
新 凯恩 斯经济 学 或新 古 典 经 济学 模 型 目前 已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

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与规则约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国从xx年起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理解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转型的必然性、及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本文从相机抉择与政策规则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成功实践财政政策一般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两大类。

前者根据宏观经济不同情况和对总需求的不同影响,又分为扩张性、平衡性和紧缩性三种财政政策。

其中平衡性财政政策通常指维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不影响总的社会需求状况,既不新增政府支出和增发国债或减税,人为地进行扩张;也不降低政府支出或增税,人为地制造紧缩。

自动稳定器是指税收和政府部分支出的自动稳定功能。

中性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属于不同政策类型。

前者是当局的积极行为,可以在不影响总需求情况下,对财政收支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对冲性政策组合;而后者是当局真正的“不作为”,让财税制度自动发挥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在我国1993年和1998年两轮宏观调控措施中,“逆经济风向而动”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1993年到1997年主要是治理通货膨胀,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1998年以来主要是应对通货紧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等来扩大需求,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刺激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来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

这对带动投资、刺激消费和促进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xx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应用文-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应用文-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宏观面临的矛盾和困难,通过分析货币政策总体取向、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工具组合的选择,建议将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有机结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选择规则性相机抉择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并存、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并存的矛盾和困难,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的总体政策取向。

本文从选择遵循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原则的角度,简要分析政策工具组合选择。

一、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至少面临以下相互交织的四大主要矛盾和困难: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钢铁、电解铝、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经过持续几年投资快速增长,总供给增长势头强劲,产能开始加速释放,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逐步走低。

如果控制不力或不当,必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既会影响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又会影响中长期。

二是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

2005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价呈明显回落趋势。

从CPI 看,其涨幅已超过连续10个月低于2%,且作为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的粮食价格,在2006年前五个月的涨幅也均低于2%,可见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很小。

从市场供求看,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考虑到产能将继续加速释放,消费需求难有大的增长及出口面临的回调压力,价格总水平将会进一步回落,通货紧缩压力趋于增大。

三是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贷款增长相对缓慢,存贷差持续扩大,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过剩”。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存差达到9.3万亿元。

2006年5月末存差达到10.27万亿元。

除巨额外汇占款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大量资金找不到新的市场盈利机会而沉淀在银行系统,企业的长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大幅增长,贷款需求下降。

如何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影响,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难点。

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及发展

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及发展

美联储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及发展内容提要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长久话题,时间不一致概念虽使规则论在可信度上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相机抉择论具有的灵活性始终被美联储所采用。

泰勒规则作为简单工具规则,只能作为美联储的“指导线”,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复杂的货币政策制定;而目标设定规则中的“一般目标设定规则”相对全面,美联储可在规则性的基础上进行相机抉择性行动,针对经济形势做出相应地预测与判断。

此外,本文还从货币一般均衡模型与通货紧缩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理论中微观基础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规则(rule)与相机抉择(discretion)之争,至今已持续了150多年。

通常,规则指的是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之前,事先确定并据以操作政策工具的程序或原则。

相机抉择指的是央行在操作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束缚,而是依照经济运行态势灵活取舍,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在“大萧条”之后的1933年,芝加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芝加哥计划”(建立一种银行对支票存款保有100%准备金的制度)。

Fisher (1945)也持这一主张。

Simons (1948)认为:“对于一个以企业自由为基础的系统能否存在来说,货币方面一定的、稳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游戏规则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逆风向行事”为鲜明特征,强调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相机抉择性。

Friedman (1948)曾对此提出疑问:长期且可变的政策操作时滞是否会导致积极的反周期政策起不到的稳定作用。

他在后来的研究中认为,规则使货币当局能够顶住政治压力,为评定货币当局的运作情况提供标准,并且向市场主体保证了经济政策的确定性。

但Friedman的分析始终存在着逻辑上的缺点:如果某一项具体的规则可以使经济稳定下来,那么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总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还保有在需要时改变规则的灵活性。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概括为控制赤字、推进改
通货膨胀严重时期,为尽快抑制社会总需求,促 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
进经济增势回落,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 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货币政策
府支出规模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多种工具,适时适度调控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
有力保障。
财政政策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 通过财政支出
(一)财政政策注重结构优化,货币政策注重总 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
量平衡
体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乐观,投资消费信心不足,这时
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 主要是在财政收支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措施迅速
总量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动力等 而直接地扩大投资与消费,改善市场预期,从而推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在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保持
或者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防止出现大的起落,2008 年 11
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增支减税的措施, 货币政策主要 月 5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
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达到 1500 亿元。 (二 )2004—2007 年 实 施 稳 健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稳
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健的货币政策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 但运用时应谨慎, 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
2001 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苗头 和一系列不稳定、 不健康因素, 主要是投资需求过

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法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法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法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关键词: 宏观调控法/相机抉择/时间一致性/政府信誉/信赖利益内容提要: 宏观调控法是规范政府宏观调控相机抉择行为的法律。

宏观调控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规范和保障政府的相机抉择行为以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维护政府信誉是关键,只有守信政府发出的宏观调控信号才会被公众采信,进而产生政府所希望的预期,从而作出政府所希望的反应,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法的重要使命之一就在于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证、约束政府信守承诺,或者在政府不得不违背承诺时要求政府承担民众的信赖利益损失,以此强化政府信誉,保证宏观调控目的的实现。

一、困惑:相机抉择,还是遵守规则相机抉择也称为斟酌使用,指政府要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相机抉择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其基本作法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风向行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包括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方面。

当经济衰退时,通常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通常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理论来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凯恩斯认为,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动而引起的。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应该而且能够系统地控制总需求从而避免产出的连续波动。

凯恩斯主义分析范式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1970年代后期西方世界出现了它无法解释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并存的现象(滞胀)。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提出的“时间一致性”理论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缺陷,并对之提出了批判。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指出,许多政策的决定受固有的时间一致性问题约束,不能坚持时间一致性的相机抉择不能实现政府事先的承诺。

一个理性且有远见的政府,为了使公民的福利最大化而对政策的时间计划作出选择,如果在晚些时候政府有机会改变政策并使目标重新最优化,政府通常都会这么做。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选择的动态模拟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选择的动态模拟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选择的动态模拟刘杰【摘要】基于新凯恩斯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折现率、中央银行的产出权重、价格刚性以及成本推动型冲击的自相关系数.在全样本空间内,四种参数的模拟结果均显示规则能够为中国央行带来更大的收益.通过对样本进行划分,分别模拟汇改前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发现,汇改前央行货币政策按相机抉择行事更优,而汇改后规则的福利损失值相较于全样本进一步降低.建议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应逐步降低相机抉择成分比重,提高规则成分比重,从而减弱相机抉择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学研究》【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11页(P49-59)【关键词】规则;相机抉择;福利损失;动态模拟【作者】刘杰【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100871;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0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央行是应按规则行事还是按相机抉择行事,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理论上,规则与相机抉择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均存在各自的优点:一方面,规则可以更好的向公众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图,从而稳定公众预期,克服时间不一致性,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相机抉择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冲击。

从实践上看,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相机抉择为主(含有部分规则成分),但这一模式在调控宏观经济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即相机抉择所呈现的“松—紧—松”的模式,使得中国经济总是处于冷热交替中。

在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给经济降温,但容易造成实体部门的后续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进而恶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

而在经济过冷时,货币政策的盲目扩张容易造成实体部门出现强烈的投资冲动,对未来良好的预期会使得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加剧金融风险。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_货币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_货币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事实上 ,在世界各国的具体实践中 ,纯粹的单一 规则和纯粹的相机抉择都不存在 ,更常见的情况是 以规则为主以相机抉择为辅的混合政策模式 。大多 数国家采取长期政策遵循单一规则 ,而短期调整依 靠相机抉择 ,规则与相机抉择相互补充的原则。通货 膨胀 目 标 制 度 的 兴 起 是 对 此 现 象 的 最 好 证 明 : Svensson (1999) 指出 ,盯住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货币 政策规则 ,且该规则结合了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 两种模式的优点 ,因而是一种相机抉择型规则。①
可持续 、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 。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这种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 的运用 。④泰勒提出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 ,犹如基础 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变化 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⑤
而“相机抉择”则指货币当局在运用货币政策工 具调节经济的过程中 ,并不受遵循任何显性的或隐 性的程序或原则的约束 ,而是依据实际经济状况相 机而动 , 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麦卡勒姆 (McCallum ,1997) 指出 “, 相机抉择”意味着货币当局 要在政策的每一阶段都实现优化 ,而“规则”则意味 着货币当局在每一阶段执行原来选取的用于一般情 况下的决策区间的偶然性公式 。
经济评论 2006 年第 1 期
ECONOMIC REVIEW No11 2006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货币 政策选择的交易成本政治学视角
索彦峰 高 虹
摘要 : 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表明 ,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 进行抉择的决定因素是 ,在政策收益与政策转换引致的交易成本 ,并在对二者的权衡中做 出政策转换的决策 。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抉择中 ,应加快金融领域内市场化改革步伐 ,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以及采用连续微调货币政策 。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及其经验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两者的相机抉择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如何协调和控制两种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相机抉择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位和目标。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其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公平等。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其目标通常包括控制通货膨胀、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等。

在经济低迷时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的扩张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可以增加公共投资和减税等,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等,促进信贷扩张和投资增加。

这种相机抉择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复苏。

在经济过热时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的收紧和货币政策的紧缩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形成。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等手段来降低总需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政策等手段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

这种相机抉择有助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其次,要注重政策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财政和货币
政策的“失衡”。

再次,要注重长期效应和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完善货币体系等,提高政策的传导效果和可持续性。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分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汲水政策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改变支出和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在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

为什么预期稳定是重要的——兼议货币市场上的规则与相机抉择政策

为什么预期稳定是重要的——兼议货币市场上的规则与相机抉择政策
析 。事实上 ,预期效应最 终会通过流动性供需变化予 以反映 ,货币市场调控 目标也 可以通 过调
整市场流动性供需水平 予 以实现 ,货币市场供 给需求 框架为市场预期和政策调控相关研究 提供
了较好 的契 合点 。基于此 ,本文在梳理 预期 与货币市场调控框架 的基础上 ,尝试将 预期 因素引 入传统货 币市场的供给需求框架 ,以此 为基础 ,剖析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下 市场 主体的行 为差 异 ,进 而 比较两种政策安排下货 币市场 的波动效应 。与 已有文献侧重 于复杂 的微观主体行为分
数 量型调控等 来维护货 币市场平稳运行 ,更好地 实现宏观政策意 图。
关键词 :货 币市场 ;预期 ;规则 ;相机抉择 ;软预算约束


引言
货 币市场作 为金融 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 的枢纽 。中央银行 实行 间 接 调控 ,必须建 立在一个发达 的货币市场基础 之上 ( 姜波克 ,1 9 9 9 ) 。成熟稳 定的货 币市场 不 仅有利 于提高金 融机构 等微观 主体 的资金使用效率 , 而且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 导 。然而 ,
责 自负 。
②理论上 ,货币市场指融通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现实中,货 币市场主要指银行 间市场。
2 0 1 5 年 第5 期
鼬 箩 管厕 允
度竞 争性 以及交易产品 的高度流 动性 ,决定 了金融机构可 以根据市 场波动的预期变化 ,迅速调 整 流动性 头寸水平 。那么 ,市场预期是 如何影 响货币市场流动性头 寸,进 而引起 货币市场波动 的 ?是否存在某种政策手段可 以稳定市场预期 ,缓解 货币市场波动 ? 预期理论认 为 ,规则通过对 政策做 出预先承诺 ,可 以稳定市场 预期、降低动 态不一致性 、 提高宏观政策 的可预测性 。现实中 ,越来越多 的中央银行 已经逐步放弃相机抉择 ,进而选择参 考一定 的政策规则 调控货 币市场 。从 现有研究来 看 ,大多数文献从微观机制 的层 面探讨市场 预期对金融机构行 为决策 的影响 ,很少有文献将市场 预期 、货币市场调控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并存、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并存的矛盾和困难,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的总体政策取向。

本文从选择遵循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原则的角度,简要分析政策工具组合选择。

一、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至少面临以下相互交织的四大主要矛盾和困难: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钢铁、电解铝、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经过持续几年投资快速增长,总供给增长势头强劲,产能开始加速释放,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逐步走低。

如果控制不力或不当,必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既会影响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又会影响中长期发展。

二是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

2005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价呈明显回落趋势。

从CPI看,其涨幅已超过连续10个月低于2%,且作为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的粮食价格,在2006年前五个月的涨幅也均低于2%,可见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很小。

从市场供求看,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考虑到产能将继续加速释放,消费需求难有大的增长及出口面临的回调压力,价格总水平将会进一步回落,通货紧缩压力趋于增大。

三是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

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贷款增长相对缓慢,存贷差持续扩大,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过剩”。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存差达到9.3万亿元。

2006年5月末存差达到10.27万亿元。

除巨额外汇占款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大量资金找不到新的市场盈利机会而沉淀在银行系统,企业的长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大幅增长,贷款需求下降。

如何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影响,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难点。

四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增大。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升值趋势非常明显。

由于大量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沉重。

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

2006年1-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为8.0608、8.0415、8.0170,呈不断升值趋势。

人民币升值抑制了国外需求,加剧产能过剩,并形成拉动价格向下的合力,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

二、当前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控重点与政策组合一般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调控重点应该取决于宏观经济总体走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总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中的分工等基本因素。

1、当前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归根到底是结构失衡问题。

调控重点是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改善经济结构。

因此,宏观调控总体取向应当是继续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

在宏观调控分工中,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是什么。

应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选择进行分析。

2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和多重目标论。

单一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只能以物价稳定作单一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在传统上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多重目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经常被用于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这双重目标;二是最终目标中稳定币值是首要目标;三是以稳定币值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

显然,最终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通过稳定币值来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初期阶段,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分工中应该是配合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摆脱通货紧缩,或是抑制投资过热以防控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应该主要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来推动。

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后,如何考虑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只有通过控制中间目标,最终目标才可以实现。

3、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选择除多重最终目标相互冲突之外,缺乏单一有效的中间目标是我国货币政策缺乏有效性的另一重要原因。

央行必须同时确定包括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信贷增长速度、基准利息率(包括再贷款利息率、再贴现率、准备金利息率、超额准备金利息率和银行贷款利息率)在内的多重中间目标。

(1)关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

当前,我国以货币总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受到质疑。

由于货币乘数越来越不稳定等因素,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降低;由于货币流动速度的易变性等因素,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极不稳定;由于金融创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清算和支付方式的变革等因素在改变货币流通速度,使得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再平稳和可预测;由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吸收了大量货币、金融市场的易变性使得货币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频繁地转换等因素,使得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更不稳定。

尽管货币总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已受到质疑,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更好地取代。

从长远来看,改革这一货币政策框架是不可避免的。

(2)关于信贷增长速度。

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银行信贷的地位和作用也很重要。

近几年,信贷似乎取代了货币供应量而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管住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便是例证。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不仅限于信贷,但是央行年初信贷目标与实际信贷增加额之间的偏离程度也成为公众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变化的基本依据之一。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比较缓慢,企业直接融资的规模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长,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扭转,因此关注信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关于基准利息率。

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机制改变短期市场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以调整实际存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各经济主体的消费与投资等系列行为,最终影响经济总量,实现政策目标。

即以实际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给市场传达明确的政策信号,促使市场自动进行调整。

这就是美国的“泰勒规则”。

该规则强调政策规则不一定是政策工具的固定设定或一个机械的公式,规则型行为是系统地而不是随机地按照某一计划实施货币政策。

另外,英国等国实行按“稳定通货膨胀”规则行事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以上两类均称为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框架,其先决条件是利息率的高度自由化和货币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市场的贯通,所选择的短期利率应成为真正的基准利率。

尽管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短期利率已基本市场化,但是从短期同业拆借利率到市场利率的正常生成机制还远未形成,利率体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使得泰勒规则的操作目标(短期市场化利率)在我国无法有效地传导至中间目标,导致“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脱节。

尽管利率对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影响已越来越大,但是利率变动对公众投资和消费影响的程度尚不充分,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银行存贷款利率对风险、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等并不会做出完全反应。

即利率变动还不足以对投资和消费选择起到主导性的引导作用,严重削弱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

因此,利率政策一直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利率却不是中间目标。

(4)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我国同时选择多种中间目标,必然导致顾此失彼,或必须以加剧货币市场失衡为代价。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在短期内还是应在继续保持现有以货币总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以金融体制改革来推动货币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为着力点。

利率可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参照尺度,逐步作为中间目标。

三、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选择当前货币政策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来降低货币市场流动性,在货币政策内部如何选择操作工具的组合与搭配。

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方面考虑,央行可选择的政策工具包括:提高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利息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实行“窗口指导”等。

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或控制银行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信贷增长速度,控制货币投放量,进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但是,由于大量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沉重,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大规模投放基础货币以干预外汇市场,从而释放大量流动性;又为防止流动性过剩导致利率过低、信贷和货币增长速度过高,央行必须通过出售国债或各种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以减少基础货币或降低其增长速度。

然而“无券可冲”及对冲操作高成本制约着对冲的可持续性。

控制流动性与维持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相互冲突,验证了“不可能三角性”定律,单靠公开市场对冲流动性的困难较大。

因此,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取向的前提下,既要适当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还要将提高准备金率、继续加息、以及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等手段配合使用。

四、启示与建议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健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逐步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过渡到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当前,要注意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应变性的有机结合,以规则性和相机抉择为基础进行两种政策模式的配合和协调, 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经济。

针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制定一系列预先规则组合,通过对政策工具有规则的约束来保持货币政策必要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情况变化,相机抉择调整政策规则,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将“按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有机结合,培育公众稳定的预期,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和实效。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6y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