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原子吸收光谱的机理及原理解析
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测量和分析溶液或气体中的金属元素。

它的产生机理可以概括如下:
1.蒸发和雾化:首先,样品溶液中的金属元素通过加热蒸发的方式转化为气态。

如果样品是固体,它需要通过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来形成溶液。

2.吸收:在AAS仪器中,经过蒸发和雾化的金属元素气体进入炉内或火焰中。

炉内通常使用电热炉,而火焰则是由可燃气体(如乙炔)和氧气的混合物燃烧产生的。

在炉内或火焰中,金属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到高能级。

3.吸收光谱:AAS仪器通过将特定波长的光通过炉内或火焰中的金属气体,测量吸收光的强度。

光源通常是具有窄线宽的光源,例如具有特定波长的空心阴极灯。

当特定波长的光与激发态的金属原子发生共振吸收时,光的强度会减弱,被吸收的光谱线会形成深度吸收谱线。

4.比较和测量:AAS仪器会将被样品吸收的光强度与没有样品的纯溶剂或标准溶液进行比较。

通过测量吸收光强度的差异,可以确定金属元素在样品中的浓度。

总结起来,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涉及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气态,将其激发到高能级,通过特定波长的光与金属原子的共振吸收来测量吸收光强度的差异,从而分析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任务分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自然地将样品、光、分析联系在一起,理解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任务实施】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1)共振线和吸收线任何元素的原子都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这些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具有不同能级,因此一个原子可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态(这个能态最稳定)称为基态。

处于基态的原子称基态原子。

基态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光能等)激发时,其外层电子吸收了一定能量而跃迁到不同能态,因此原子可能有不同的激发态。

当电子吸收一定能量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当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辐射,其对应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其共振线也因此各有其特征。

由于原子的能态从基态到最低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生,因此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共振线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就是利用处于基态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发射的共振发射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因此元素的共振线又称分析线。

(2)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①谱线轮廓从理论上讲,原子吸收光谱应该是线状光谱。

但实际上任何原子发射或吸收的谱线都不是绝对单色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谱线。

若在各种频率ν下,测定吸收系数νK, K为纵坐标,ν为横坐标,可得如图5-9所示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曲线极大值对应的以ν频率ν称为中心频率。

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称为峰值吸收系数。

在峰值吸收系数一半(νK/2)处,吸收曲线呈现的宽度称为吸收曲线半宽度,以频率差ν∆表示。

吸收曲线的∆的数量级约为10-3~10-2 nm(折合成波长)。

吸收曲线的形状就是谱线轮廓。

半宽度ν②谱线变宽原子吸收谱线变宽原因较为复杂,一般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方面是由原子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谱线自然宽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引起的谱线变宽。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本原理
∫K d = e2N0ƒ/mc
2,峰值吸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1
2
3
4
5
在一般原子吸收测量条件下,原子吸收轮廓取决于 Doppler (热变宽)宽度,通过运算可得峰值吸收系数: K0 = 2/△D(ln2/)1/2 e2N0ƒ/mc 可以看出,峰值吸收系数与原子浓度成正比,只要能测出K0 就可得出N0。 3,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
Ni / N0 = gi / g0 exp(- Ei / kT) Ni与N0 分别为激发态与基态的原子数; gi / g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它表示能级的简并度;T为热力学温度; k为Boltzman常数; Ei为激发能。 从上式可知,温度越高, Ni / N0值越大,即激发态原子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按指数关系变化;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激发能越小,吸收线波长越长,Ni /N0值越大。尽管如此变化,但是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原子化温度一般小于3000K,大多数元素的最强共振线都低于 600 nm, Ni / N0值绝大部分在10-3以下,激发态和基态原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本原理
01
03
05
02
04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由图可知,在频率 0处透过光强度最小,即吸收最大。若将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所得曲线为吸收线轮廓。原子吸收线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和半宽度 表征。中心频率由原子能级决定。半宽度是中心频率位置,吸收系数极大值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频率或波长的距离。 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类是由原子性质所决定的,例如,自然宽度;另一类是外界影响所引起的,例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 1,自然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分析化学物质组成的快速便捷的仪器,主要用于测定特定化学元素的含量,它能够测量单个元素的微量含量,并准确地估算它们的含量。

它是检测各种离子浓度、原子激发能级、复杂物质组成以及离子活性等重要参数的重要手段。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实用的分析工具,用于快速准确的测定特定元素的含量,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土壤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重点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元素分析的原理、精密度测定原理及应用领域。

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是从物质中吸收特定的电磁辐射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来测定特定元素的含量。

元素能够吸收电磁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子吸收,当特定的电磁辐射被元素吸收后,被吸收的可以激发到更高的能级,产生消失谱线,消失谱线的强度可以用来测定原子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源、吸收管、分光光度计等部件,当原子被激发后,其吸收谱带会突出,而激发线会消失,分光光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由激发线突出的谱线的强度,从而估算出特定原子的含量。

二、元素分析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用来测定不同元素的含量,原子的吸收特征和离子的激发特征在相应的可见光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每个元素的谱线强度,从而测定出每个元素的含量。

三、精密度测定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测定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测定的元素含量十分低,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增加样品测量次数,使用精密度测定原理。

精密度测定原理是指重复测定多次,通过分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任何实验误差的存在,来估算准确的含量。

四、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具有快速、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医学方面,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微量元素,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过程,调节患者的营养状况等。

环境检测方面,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检测大气污染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等。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众所周知,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0=0),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

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E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Δ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例如图1-1所示的钠原子有高于基态2.2eV和3.6eV的两个激发态(eV为“电子伏特”,表征能量高低)。

图1-1中,当处于基态的钠原子受到2.2eV和3.6eV 能量的激发就会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I和II能级,而跃迁所要的能量就来自于光。

2.2eV和3.6eV的能量分别相当于波长589.0nm和330.3nm的光线的能量,而其它波长的光不被吸收。

图1-1 钠原子能级图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以后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电子是不稳定的,大约经过10-8秒以后,激发态电子将返回基态或其它较低能级,并将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去,这个过程称原子发射光谱。

可见原子吸收光谱过程吸收辐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过程则释放辐射能量。

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发射线。

由于基态与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最小,电子跃迁几率最大,故共振吸收线最易产生。

对多数元素来讲,它是所有吸收线中最灵敏的,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以共振线为吸收线。

2、原子吸收谱线轮廓及变宽理论和实验表明,无论是原子发射线还是原子吸收谱线,并非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都具有一定形状,即谱线强度按频率有一分布值,而且强度随频率的变化是急剧的。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构成、操作及应用领域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构成、操作及应用领域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构成、操作及应用领域详解一、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

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体,核正电,电子荷负电,总的负电荷与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相等。

电子沿核外的圆形或椭圆形轨道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同时又有自旋运动。

电子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0描述。

求解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薛定愕方程,可以得到表征原子内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n、L、m,分别称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原子核外的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能量最低的能级状态称为基态能级(Eo),其余能级称为激发态能级,而能量最低的激发态则称为第一激发态。

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核外电子在各自能量最低的轨道上运动。

如果将一定外界能量如光能提供给该基态原子,当外界光能量恰好等于该基态原子中基态和某一较高能级之间的能级差△E时,该原子将吸收这一特征波长的光,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相应的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原理仪器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3、原子吸收光谱仪方法原理原子吸收是指呈气态的原子对由同类原子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所具有的吸收现象。

当辐射投射到原子蒸气上时,如果辐射波长相应的能量等于原原子吸收光谱仪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则会引起原子对辐射的吸收,产生吸收光谱。

基态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层的电子产生跃迁,从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

原子吸收光谱根据郎伯-比尔定律来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

已知所需样品元素的吸收光谱和摩尔吸光度,以及每种元素都将优先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因为每种元素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使其从基态变成激发态。

检测过程中,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通过测定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从而测量待测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及注意事项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及注意事项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结构、作用及注意事‎项1.原子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1 原子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原子‎中,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旋转,各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4‎个量子数来描‎述。

不同量子数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的能量为‎其所含电子能‎量的总和。

原子处于完全‎游离状态时,具有最低的能‎量,称为基态(E0)。

在热能、电能或光能的‎作用下,基态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层的电子‎产生跃迁,从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它就成为激发‎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Eq)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这些能量以热‎或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成为发射光谱‎。

其辐射能量大‎小,用下列公式示‎示: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射由其E0与‎Eq决定的特‎定频率的光。

这样,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

即使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Eq也‎可以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是原子发射光‎谱的逆过程。

基态原子只能‎吸收频率为ν‎=(Eq-E0)/h的光,跃迁到高能态‎Eq。

因此,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也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线。

原子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最‎接近于基态的‎激发态,称为共振激发‎。

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称为共振跃迁‎。

这种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与此过程相反‎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一般有好‎多条,其测定灵敏度‎也不同。

在测定时,一般选用灵敏‎线,但当被测元素‎含量较高时,也可采用次灵‎敏线。

1.2 吸收强度与分‎析物质浓度的‎关系原子蒸气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因此,原子蒸气对光‎的吸收是频率‎的函数。

原子吸收光谱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元素的方法。

它是基于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发生能级跃迁的原理。

在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中,首先需要将待测样品转化为气态原子或离子状态,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原子脱离其化学结构,以便研究其特性。

然后,通过将一个高能的、特定波长的光源传到样品中,观察是否发生光的吸收。

当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样品时,会有原子吸收该波长的光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原子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需要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

这个跃迁过程是唯一的,不同元素有不同的电子能级结构,因此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在实验中,通过使用一个光谱仪器来测量光的吸收程度。

光源发出的光被传输到样品中,未被吸收的光被传输到光谱仪中。

光谱仪会测量传入和传出的光的强度差异,并将结果以光谱图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比较样品中的光谱图与已知元素的光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个元素。

当样品中的元素浓度增加时,吸收光强度也会增加,这为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总之,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元素特定跃迁能级和波长的光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用于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类型和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光谱分析仪器,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处理成气态或液态状态。

对于固态样品,需要先进行烧蚀、溶解或熔融等处理,得到可分析的原子状态。

2.蒸发、气化:利用高温或电弧等方法将样品原子蒸发或气化,使其处于激发态。

3.光源激发:使用光源(通常为空气/氧化锆灯或电极锗等)
向样品原子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使其发生跃迁进入激发态。

4.光路分离:从样品发射的光经过光路分离,仅留下特定波长
的光线。

5.光谱分析:分析待测元素所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强度大小,与标准曲线或其他测定方法比较,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具有精度高、指标清晰、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矿产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单个原子吸收紫外光进行谱线分析计量测定所采用的一种光谱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原子吸收既定量的紫外光,在激发几何条件下,利用光谱仪测量紫外光,可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吸收光谱分析定量的原理是物质会吸收一定波长的外界光,吸收程度与物质中原子含量成比例,将原子含量与原子峰位置或峰高度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原子的激发原理是基于电子前进理论的结果。

电子前进理论认为,电磁波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时,在特定波长处会激发原子的电子,使其从低能级的原子态升至高能级的离子态,且所用的电磁波的波长和原子每次跃迁所需的能量相一致,于是就出现了原子吸收谱线,即原子吸收光谱。

由原子激发衍生出来的原子吸收光谱可以用来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样品中,原子被激发为高能状态,之后电子崩溃跃迁以较低的能级,而这些外部紫外光可在具体波长处激发这些原子,当激发发生时,原子将失去其能级并吸收一定的能量。

因此,根据激发进步理论和原子结构理论,原子将排列一系列的激发电子态,每一级的激发态和原子中的电子能级有关,只有特定的电磁波可以激发电子,消耗的能量作为原子的半宽或原子的谱线能量。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也受到单色外界激发而引发的同源谱线干扰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少激发强度,提高谱线能量信号和测定精度,从而避免此类可能的干扰现象。

总之,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电子前进理论的光谱技术,可以通过原子吸收的紫外光进行谱线的分析计量测定,从而实现物质中元素定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是一种常用于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得到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信息。

以下是AAS 基本原理的详细解释。

1.原子吸收谱线:当样品中的原子或离子处于基态时,它们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具有特征波长和强度的吸收峰。

这些吸收峰是由原子或离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再跃迁至基态时所产生的。

每种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定的吸收谱线,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2.选择性吸收:AAS是一种选择性吸收分析方法,它只测量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这是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和窄缝光栅来实现的。

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束,经过光栅的分离和选择,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最终到达检测器。

这样就确保只有与特定元素吸收谱线相对应的光被测量。

3.原子化和气体吸收池:在AAS中,样品首先必须被转化为气相的原子或离子。

这是通过将样品以高温原子化炉或火焰中的火花器实现的。

在原子化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离子或者分子被转化为气体态的原子或离子。

然后,这些气体原子或离子会进入一个气体吸收池中,该池设有特定波长的光源。

4.吸收测量和浓度计算:进入气体吸收池的原子或离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吸收的光强度与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成正比,这是AAS用于定量分析的基础。

检测器记录吸收的光强度,通常使用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

校准曲线或标准加入法可以用于根据测得的吸收强度反推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总结起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于原子或离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计算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该分析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原子化和选择性吸收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吸收池中完成。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
入手探讨其应用和限制。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鉴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样品中的金属元素通过光束中的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被激发到高能态,然后会通过吸收光束中特定波长的光而返回到基态。

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或峰值的变化,可以得到金属元素的含量信息。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化工生产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其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和较高的选择性,可以检测到极小量的金属元素,并且对其他干扰物质的响应较小。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它只能检测金属元素,无法检测非金属元素。

其次,由于原子吸收光谱法需要满足特定的能级差条件,所以只有特定波长的光才能被吸收,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干扰,需要仔细控制样品的溶解过程和干扰物的消除,以保证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检测金属元素的吸收光强度变化来分析和鉴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虽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其应用受到波长选择、样品制备等因素的限制。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又称原子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由特征谱线的特征性和谱线被减弱的程度对待测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的方法。

中文名原子吸收光谱法外文名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光线范围紫外光和可见光出现时间上世纪50年代简称AAS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别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

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在线性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

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

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AAS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法主要适用样品中微量及痕量组分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谱线轮廓原子吸收光谱线并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占据着有限的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即有一定的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和半宽度来表征。

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决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基本原理
应用领域
食品卫生 土壤修复 化工过程控制
样品类型
肉及其制品 污染土壤 碳酸钠生产中的盐湖卤水
分析内容
铜、锌的含量分析 镁元素含量分析 钙、铁元素含量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广泛用于分析金属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 原子光谱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检测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并将其与标 准参考样品进行比较,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光谱学基本原理
玻尔模型
电子通过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轨道,再通过发 射光子回到基态。
发射光谱
数据处理
将吸收光谱与参考样品进行比较,计算出元 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组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样品原子通过空气燃烧器激发,在光谱仪中测量 吸收光强度。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样品原子通过石墨管加热激发,在光谱仪中测量 吸收光强度。
常用的金属元素测定
1铜
常用于分析食品和环境中的铜含量。
3钙
用于分析动物样品中的钙含量。
高能电子通过跃迁放出电磁辐射,谱线代表不 同的元素。
吸收光谱
原子对入射光子的能量进行吸收,谱线代表不 同的元素。
原子光谱分析过程概述
样品处理
溶解或分解样品,获得原子态元素。
吸收光谱检测
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空气燃烧器,使金属元 素被激发到原子状态。然后,通过样品溶液 中的原子吸收分析光强度。
光源选择
选择激发原子的光源,发射出一定波长范围 内的光。
2锌
用于分析食品和农业样品中的锌含量。
4镁
广泛用于水中镁含量的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分析灵敏度高,通常在微克甚至亚微克水平下检测元素;简单易于操作,样品准 备容易,结果的分析,容易受到干扰;由于逃避效应和极大算 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用于研究原子结构和元素组成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辐射下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原子内部的激发态,进而观察和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变化。

以下是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1. 激发态和基态:原子具有不同能级的状态,其中最低能级称为基态,而高于基态的能级称为激发态。

当给原子提供足够能量时,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2. 能级跃迁:原子的能级之间存在一定的能量差,而这些能级之间的跃迁需要特定的能量。

当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光子的能量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匹配,电子便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3. 波长选择性: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布局,因此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具有选择性。

这些特定的吸收波长称为吸收线或谱线,可以用来识别和定量分析元素。

4. 实验测量:在实验中,通常将待测样品中的原子蒸发成烟雾或气体,并通过传输窗口引入光束。

然后,使用单色仪或光谱仪将白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其中包括待测元素谱线的特定波长。

当这些光通过样品时,被吸收的光会产生吸收谱线,其强度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5. 谱线分析:测量吸收谱线的强度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的吸收
强度,可以绘制标准曲线或校准曲线,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总之,原子吸收光谱利用原子吸收光子能量的特性,通过测量吸收谱线的强度变化来分析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样品处理及应用领域等内容。

首先,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原子处于低温火焰或石墨炉等光源中,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特征光谱信号。

通过测定样品吸收光的强度,可以间接确定样品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含量。

其次,原子吸收光谱的仪器主要由光源、光路系统、样品处理系统和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空气-乙炔火焰或石墨炉,可以提供高温能使原子处于激发态的能量。

光路系统包括单色器、光栅等,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源。

样品处理系统用于将样品原子化,使其可以吸收光能。

检测系统一般采用光电倍增管等光敏元件,可以测定光信号的强度。

另外,样品的处理也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通常样品需经过溶解、稀释、前处理等步骤,以获得充分的原子化和吸收信号。

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最后,原子吸收光谱在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检测大气、水体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浓度。

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来分析食品中的微量元素,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研究中,也可以用原子吸收光谱来分析药物中的主要成分,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原子吸收光谱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模块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光源;检测系统;分光系统;原子化系统一、 原子吸收法定义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利用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方法。

测定对象:金属元素及少数非金属元素。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当有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且入射光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就要从辐射场中吸收能量,产生吸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原子吸收光谱是原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产生的原子线状光谱。

分光法: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带状吸收。

原子法:基态原子为线状吸收。

三、原子吸收光谱几个重要概念共振吸收线:当电子吸收一定能量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共振发射线:当电子从第一激发态跃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辐射,其对应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分析线:用于原子吸收分析的特征波长的辐射称为分析线,由于共振线的分析灵敏度高,光强大常作分析线使用。

(亦称为特征谱线)四、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光谱的轮廊 )原子对光的吸收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线,即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线并不是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

νI ν0I 频率为ν0的入射光和透过光的强度νK 原子蒸气对频率ν0的入射光的吸收系数 L 原子蒸气的宽度吸收线轮廓——描绘吸收率随频率或波长变化的曲线。

发射线轮廓——描绘发射辐射强度随频率或波长变化的曲线。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半宽度来表征。

中心频率:曲线极大值对应的频率υ0 峰值吸收系数: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吸收线的半宽度:指在中心频率处,最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光谱线轮廓上A 、B 两点之间的频率差。

吸收曲线的半宽度△υ的数量级约为0.001~0.01nm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原因(1)自然变宽ΔνN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在多数情况下,自然宽度约相当于10-5nm 数量级。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确定样品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含量。

该技术基于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发生电子跃迁的原理。

当一个原子吸收足够的能量(即光子),其中一个电子将会从其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这种跃迁会导致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该波长与原子的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解释:
1. 通过一个光源向样品中通入特定波长的光。

2. 样品中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将其能量用于电子跃迁。

3. 然后,检测器测量样品中透过的光强度。

4. 由于吸收的光与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根据测量到的透过光的强度来计算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精确的技术,可用于分析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

它在环境、制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用共振线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 ( 具有 一定宽度 )。可以看成是由极为精细的许多频率相差 甚小的光波组成的,有谱线轮廓。
10:44:35
1.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由:It = I0 e -Kvb , 透射光强度 It 和吸 收系数及辐射频率 有关。 以Kv 对 作图
链接
中心频率O(峰值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多普勒效应 :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
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
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10:44:35
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 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 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 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 波动现象 (包括光波) 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ΔVD
由于原子在空间做无规则热运动所致。由于热 运动导致多普勒效应。一般可达10-3nm,是谱线变宽 的主要因素。
VD 7.162 107 V0 T M
链接
M 为质点的原子量,T 为温度(K), V0 为谱线中心频率。
10:44:35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 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 约翰· 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多普勒认为,物体辐射的 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 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 (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 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 (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10:44:35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用途
定性分析:每种原子只能激发到它特定的激发
态,所以每种原子所能吸收的光量子的能量是特 定的,即被吸收的光谱的波长特定。基于物质特 定吸收的光谱的波长来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
线的吸收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10:44:35
二.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10:44:35
3.峰值吸收
采用锐线光源
进 行 测 量 , 则
Δνe<Δνa ,由图可见 ,在辐射线宽度范 围 内 , Kν 可 近 似 认 为不变,并近似等 于峰值时的吸收系 数K0
10:44:35
A lg
1 e- K L
lg e K 0 L 0.434 K 0 L
在原子吸收中 ,谱线变宽主 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原因:△λ=10-3 nm ,若λ取600nm,单色器分辨
率R =λ/△λ=6×105 ) 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10:44:35
后来,A.Walsh提出以锐线光源代替连续光 源,即必须用一个与吸收线中心频率相同,半宽 度比吸收线更窄的发射线作为光源,只有这样, 才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难题。
(3)压力变宽pressure broadening (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ΔVL
又称碰撞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 分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 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通 常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10:44:35
(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 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 现象越严重。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4) 应用广,可测70多个元素;
局限性
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 多元素测定。
10:44:35
1.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测量气态的基态原子外 层电子对其共振线的吸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要
吸收一定频率的光,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 吸收线。(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发出同样频率的 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 对于大多数元素,共振线就是灵敏线。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 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 0.5 %。灵敏度极差。 理论上:
π e2 K v dv N0 f mc
10:44:35

讨论
π e2 K v dv N0 f mc
如果将公式左边求出,即谱线下所围面积测 量出(积分吸收)。即可得到单位体积原子蒸气 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N0。 绝对测量方法, 链接 但无法实现
10:44:35
Summary of The key points
1.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测量气态的基态原 子外层电子对其共振线的吸收为基础的 分析方法。 2. 锐线光源就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 的发射线的光源。 3.热变宽(多普乐效应)和压力变宽 4.定量分析基础:A = lg(I0/I) = K' c
10:44:35
中心波长:λ(nm)
半宽度:ΔO 10-3-10-2nm
10:44:35
2.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natural width) ΔVN
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 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 情况下约为10-5nm 数量级。
(2) 热 变 宽 ( 多 普 勒 变 宽 Doppler broadening)
实际工作中用空心阴极灯作为锐线光 源,这是原子吸收测量的必要条件。
10:44:35
2.锐线光源
narrow-line source
所谓锐线光源就是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 窄的发射线的光源。
锐线光源需要满足的条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 小于吸收线的 Δν1/2 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空心阴极灯
2 π ln 2 e 2 K0 N0 f D mc
2 π ln 2 e 2 A 0.434 N 0 fL kLN 0 D mc
10:44:35
四、定量基础
A = k N0 L N0 ∝N∝c
N0 基态原子数,N总原子数,c 待测元素浓度
所以:
A = lg(I0/I) = K' c
原子吸收现象:原子 蒸气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吸 收的现象。 1802年发现;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A( 瓦尔西) 著名 论文《原子吸收光谱法在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奠定 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之后迅速发展。
10:44:35
特点
(1) 检出限低,10-10~10-14 g;
(2) 准确度高,1%~5%;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原子吸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了解原子谱线的轮廓和影响谱线变宽 的因素 掌握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化的原理和过 程,并比较其优缺点 掌握AAS法的实验条件及定量方法

10:44:35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 AAS
10:44:35
一、概述
(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 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一般的情况下,谱线的宽度可以认为主 要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与压力变宽两个因素引 起的。
10:44:35
三.积分吸收和峰值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 nm。 而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nm。如图: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10:44:35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第 5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操作条件选择与应用 干扰的类型与抑制 AAS的定量分析方法
10:4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