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法原理

合集下载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4章 投入产出核算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n 小 计 产品

产间 出投 部入

(
部门1 部门2
部门n
x11 x12 x1n ∑x1j f1
q1
x21 x22 x2n ∑x2j f2
q2



xn1 xn2 xnn ∑xnj fn
qn
)
小 计 ∑xi1 ∑xi2 ∑xin ∑∑xij ∑fi ∑qi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产间 出投 部入

(
部门1 部门2
部门n
投 入 部 门 (中 间 产 品) 最终 总产出
部门 1 部门 2 部门 n 小 计 产品
x*11 x*12 x*1n ∑x*1j f*1
q*1
x*21 x*22 x*2n ∑x*2j f*2
q*2



x*n1 x*n2 x*nn ∑x*nj f*n
q*n
)
小 计 ∑xi1 ∑xi2 ∑xin ∑∑xij ∑fi ∑qi
固 定 资 产 折 旧 d1 d2 dn ∑dj
最 劳 动 者 报 酬 v1 v2 vn ∑vj

投 生 产 税 净 额 s1
s2

sn
∑sj
入 营 业 盈 余 m1 m2 mn ∑mj
增 加 值 y1 y2 yn ∑yj
(二)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 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
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 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
Ⅰ.中间流量
Ⅱ.最 终产品
Ⅲ.最初投入
(Ⅳ)
10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j 1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2.纵向看,各产业的总产值 = 各产业消耗的中间产品价 值 + 各产业的毛附加价值。
X11 X21 Xn1 D1 V 1 M 1 X1 X12 X22 Xn2 D2 V 2 M 2 X2 X1n X2n Xnn Dn Vn Mn Xn
在(I-A)可逆时(在实践情况下一般能满足该 条件),可将矩阵形式转化为:
X=(I-A)-1 Y
其中的(I-A)-1 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可以通过昂 惕夫逆矩阵进行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的分析以及波及 效果分析等。
耗量。用aij表示第j产业产品对第i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 数,即生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数量。
aij
X ij Xj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a11 a12 a1n
实物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a 21
a 22
a
2
n
a
n1
an2
a
nn
a11 a12 a1n
价值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
产值必然相等。也就是把方程组中的n个方程(i=1,2,…,
n)连加起来。
nn
nn
= ( Xij Yi
( Xji Di Vi Mi)
i1 j1
i1 j1
(i=1,2,…,n)
n
n
即:
Yi =
(Di Vi M i)
(i=1,2,…,n)
i 1
i 1
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
四、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 ……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 ,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 ,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 ,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 )于 1931 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 1919 年、 1929 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 1936 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 (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1936.8. );1941 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 1919—1929 》;在 1942-1944 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 1939 年美国投入产出表; 1966 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以及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以及投入产出表

投⼊产出分析⽅法简介以及投⼊产出表⼀、投⼊产出分析⽅法(⼀)投⼊产出分析⽅法的产⽣与发展P76-771、产⽣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原有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

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在前⼈(主要是弗朗索⽡•魁奈)的启发和⼯作基础上,提出了投⼊产出分析⽅法。

2、产⽣及发展该⽅法产⽣于20世纪30年,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提出来的。

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产出分析⽅法,并⽤此⽅法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8⽉,第⼀篇论⽂——美国经济体系中的定量的投⼊产出关系(《经济与统计评论》发表;1941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53年,与他⼈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利⽤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的1919、1929、1939年的投⼊产出表。

1968年,在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等⼈的⼯作之后,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

(⼆)投⼊产出分析⽅法的基本思路P78⾸先,把各部门的投⼊来源和产出去向纵横交叉地编制成投⼊产出表;然后,根据投⼊产出表的饿平衡关系,建⽴投⼊产出模型;最后,借助于投⼊产出表和投⼊产出模型进⾏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产出分析⽅法的特点P781、投⼊产出表是投⼊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2、投⼊产出分析能够深⼊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例关系,揭⽰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3、投⼊产出分析是在投⼊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线性代数等数学⽅法建⽴数学模型,据此进⾏各种经济数量分析;4、投⼊产出分析的应⽤有很⼤的灵活性。

既可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问题、教育问题;5、投⼊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假定的满⾜;⽐例性假定等。

⼆、投⼊产出核算(⼀)涵义P88(钱书)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后,投⼊产出分析⽅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产出分析⽅法称为投⼊产出核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

投入产出预测法

投入产出预测法

第8章投入产出预测法8.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现代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表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要工具。

按计量单位的不同,投入产出表可分为价值表、实物表和劳动投入产出表,它们的投入和产出分别采用货币单位、实物单位和劳动量单位。

投入产出分析和预测就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所作的分析研究。

8.1.1投入产出表的概念我们知道 , 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要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都要投人劳动力,上缴税金;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或供生产其他产品时使用,或用于消费,或用于固定资本形成,或用于存货增加,或用于出口。

以钢生产为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生铁、焦炭、电、水等, 还要支付劳动者报酬,上缴税金等;而钢材生产出来后,又用于矿石、生铁、煤、电、焦炭、水等产品的生产,还用于出口等。

投入产出表就是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的一种表格。

投入产出表中的投人,是指各部门在生产物品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之和就是总投入。

中间投人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最初投入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两者之和为总产出。

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部分。

8.1.2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投人产出表的纵向反映投入来源,可看成是部门投入表即竖表;横向反映使用去向,可看成是部门产出表即横表。

投入产出表就是由上述竖表和横表交叉组成的棋盘式平衡表。

这种交叉在投人产出表中间形成横竖两条粗线,将投入产出表分成三个部分,按照左上、右上、左下的排列次序,分别称这三个部分为第I 、第II和第III象限。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某一需求结构所需要的总产品数量
b11 b12 b21 b22 1 ( I A) Y b 1n b2 n y1 x1 j X 1 y 2 x2 j X 2 y x X nj n n
2.中间消耗与增加值的分解 (1)按比例分摊:假定投入是按产值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某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 (2)按定额分摊:假定投入是按工时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企业生产总工时
3.最终产品的分解与调整
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
3.为了获得稳定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一定的工艺假设,尽可以“纯化”投入产出 表 (2)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中间消耗的价格变动
(3)对直接消耗系数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
二.完全消耗系数
1.概念 生产产品j对于i的直接或间接消耗之和
直接消耗:
aij
第一轮间接消耗:
a
k 1
n
ik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1.概念 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关系,用每一行业 某一产品的投入数值比该行业的产出数值,可以得到 反映出每生产一单位的j所需要付出的i的数量。
aij
xij
Xj
第四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法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
出的,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 型两种,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静态和动态。 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和统计学家,投入产出方法的创始人。1931年移居 美国,1936年在《经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美 国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首次提出 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
n
xij yi xi
j 1
• 直接消耗系数
aij
xij xj
,(i,
j
1,2,,n)
n
xij yi xi
j 1
n
aijxjyj xi,(i1,2, ,n)
j1
•产品分配方程组,它表明对于每一个部门,其总产品等于从 该部门流向其他部门的产品及最终产品之和
a11 a12 a1n
A
a 21
a 22
a
2
n
a n1
an2
a
nn
Y y 1 , y 2 , , y nT
X x 1, x 2, , x nT
A XYX
(IA)X= Y
I-A 0 X(IA)1Y
第二节 区域经济活动的投人产出模型
▪区域内外联系的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模型
一般而言,一个较大的区域,如一个国家 (或者省)是由若干个较小的区域,如若干 个省(或县)构成的。区域经济活动的投入 产出模型,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揭示 若干个较小区域的各个部门经济活动之间的 相互联系。
y1
x1
y2
x2
yn
xn
合计

1
u11 u12 u1n

2
u 21 u 22 u 2n

入 产
m
u m1 u m 2 u mn

合计
w1
u1
w2
u2
wm
um
新 创
劳动报酬
v1
v2 vn
造 纯收入 m1 m2 mn
价 值
合计
x1 x2 xn
二、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CGE模型及其应用

投入产出-CGE模型及其应用
中间产品 部门名称 农业 工业 服务 业 1534 合计 最终消 费 10628 最终产品 资本形成 净出口 其他 总产出
农业
4637
10168
16339
1105
-207
714
28579
中 间 投 入
工业
第Ⅰ 象限 5043
2269
100613
23493
129149
18936
41858
第Ⅱ象限 -458
第 Ⅱ象限 -458 1074
4667 -1187
190559
服务业
24677
19138
46084
42127
2602
94293
合计
135458
44166
305491
71691
45565
4002
601
313431
劳动者报酬
13316
22519
23116
77571
0
生产税净额 增 加 值
545
10249
Part
2
Part 1
Part 2
01
Part 3
Part 4
我们做过什么研究
02
“十一五”环保投入对经济拉动贡献研究
03
“大气行动计划”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影响
04
“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05
中国区域间虚拟大气污染物转移与环境公平
10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旅游规划实施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旅游规划方案

基础设施 其它用品 其他服务
休闲娱乐设施
旅游规划区域经济影响评价软件框架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概述

04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它主 要关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 系,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系统的变化。
静态分析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各部门之 间的经济联系,包括中间投入、最终使用、增 加值等指标。
静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系统的整体结 构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政策制定 提供基础数据。
投入产出法概述
目录
•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 投入产出法的历史与发展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分析方法 •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案例
01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用于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 是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研究经济系统的变化趋势 和规律。
动态分析通过编制时间序列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各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结 构变化,揭示经济系统的动态特征。
动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投入产出法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主要 关注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
行业效率评价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对各行业的生产效 率、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企业制定经营策 略提供参考。
地区分析
地区经济规模与结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各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了解地区经济的优势和短板。
地区间经济联系分析
研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揭示地 区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即投入决定产出,这里所指投入主要指资源投入,比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等;而产出指的是最终实际获得的某种成果。

投入产出法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延伸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投入产出法的主要思想是:企业通过投入一定量的资源(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来获得相应的产出,即通过投入获得有效的收益,也就是通
过尽可能多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

相比于市场经济体制中传统的依靠市场来决定产出的方式而言,投入产出法把
资源转换为有价值的产出更加直接,简单。

它可以让企业更加有效的根据需求去分配资源,企业也可以对产出期望有更好的控制,加强对效率的掌控,促使企业决策更趋向合理化。

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经济活动,包括研究和教育等活动,以
及政府的公共投资等。

许多学者利用投入产出法来估算经济发展、估算投资收益等。

总之,投入产出法是一种有效且便捷的衡量经济效益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
好的管理资源,最大化获得的产出,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1. 简介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旨在研究经济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它通过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揭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复杂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反映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它基于一种交易矩阵,被称为投入产出矩阵,它记录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入产出矩阵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计算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比例,以及他们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贡献。

3. 投入产出矩阵的构建构建投入产出矩阵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各个部门的产出值、投入值和交易值。

产出值指的是部门产生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投入值指的是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的价值,交易值则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额。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局、财政部等机构获得。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构建一个$n\\times n$的矩阵,其中n是经济系统中的部门数量。

矩阵的每一个元素X ij表示部门i向部门j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通过对投入产出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各个部门的产出比例、投入比例以及他们对总产出的贡献。

4. 应用领域投入产出法在经济分析和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评估各个部门的经济贡献。

在政府层面,投入产出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矩阵,评估减税政策对各个部门的刺激效果,以及对总产出、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在企业层面,投入产出法可以用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矩阵,企业可以发现哪些部门对其产出的贡献最大,从而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效率和利润。

5. 优点与局限投入产出法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和指标,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情况。

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

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

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重要的成本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相关的会计分录。

一、投入产出法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法是指根据相应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及价格关系,计算出生产或服务活动中各项投入和产出的相对重要程度及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中“投入”是指生产或服务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如原材料、人力、设备、能源等;“产出”则是指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

通过计算各项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及价格之间的比率和关系,可以了解企业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二、投入产出法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法主要通过构建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来进行计算。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矩阵,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投入要素(Input Factors):包括人力、原材料、设备、能源等各种投入资源。

2. 产出要素(Output Factors):包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等各种产出成果。

3. 因子投入系数(Input Coefficients):指每一种投入要素对于生产或服务活动的投入量和价格之间的比率。

在制定投入产出表时,需要收集各种投入和产出要素的数量和价格数据,以及各种因子投入系数和产品系数的相关数据。

通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在使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成本分析时,需要对相关的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会计核算,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原则进行记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投入产出法会计分录:1. 原材料采购借:原材料成本贷:应付账款2. 人力成本贷:应付工资、社会保险等3. 设备折旧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动力消耗5. 产品销售收入贷:销售收入6. 产品成本贷:成品库存通过以上会计分录,可以对企业的各种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并计算出相应的投入产出比率和成本效益比率等重要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h1-4 投入产出基本原理

ch1-4 投入产出基本原理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步骤
1、划分国民经济部门 2 、编制投入产出表 3、计算投入产出参数 4、 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5、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
【第二章:投入产出法预备知识(PPT略)】
第三章 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平衡关系 (一)表式结构 1、第一象限的经济意义 中间流量矩阵 qij 横行: i部门提供给j部门
二、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研究的经济关系 (一)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计量学的一个分
支”、“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学当中处于什
么位置呢?泛泛地说,它是经济统计中的一
部分。更确切点说,它是经济计量学的一部
分。”
——(美)威廉.H.密尔涅克《投入产出分析基础理论》
投入产出法的核心是在一些假定的基 础上,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处理成 一次函数关系,利用相对稳定的经济参数 建立确定的线性模型,以反映各个部门的 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把国民经济看作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巨大经 济系统,把各个部门放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研究它 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一张投入产出表,
一组投入产出模型,见林又见树,既有反映国民经
济整体最综合的指标,又有反映各个部门的指标;
既有反映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关系式,又有反映各
个部门平衡的关系式,任何部门的一点数量变化,
是投入产出法受到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重视,并
很快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基本上简单的概念打开对经济深入分析的路子
40年代编制500×500投入产出表
哈佛大学拒绝再版的《美国经济结构,
1919—1939年》 , 牛津大学出版,出乎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内容简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走向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社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之间普遍存在高度关联、相互依存的客观现象,这种关联和依存关系越来越复杂。

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的产品的数量关系,及企业经济系统,成为对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重点难点:投入产出表的构成及各部分经济含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然后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授课时数:12学时本章阅读书目1.谭跃进,陈英武等。

系统工程原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钟契夫,陈锡康。

投入产出分析。

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7><7主要内容5.1 产业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方法5.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5.1 产业关联关系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5.1.2 产业关联方式5.1.3 产业关联类型5.1.4 产业关联效应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A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B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对细分的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B1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它是任何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都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必须使用的劳动力。

B2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如用于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投资)和净出口等(后三者总称为最终产品)。

B3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B4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投入产出公式范文

投入产出公式范文

投入产出公式范文一、投入产出公式的含义投入产出公式描述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投入是指企业或经济体用于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源,如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

产出是指企业或经济体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或服务。

投入产出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单位投入所产生的单位产出,从而评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二、投入产出公式的应用领域1.经济政策评估:投入产出公式可以用于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比如税收减免、补贴等。

通过计算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政策的效果,并优化资源配置。

2.企业成本管理:投入产出公式可以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通过计算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单位产出,企业可以评估不同生产过程的成本效益,从而确定最佳的生产方式。

3.项目评估:投入产出公式可以用于评估不同项目的经济效益。

投资者可以通过计算不同项目的投入产出比,选择最具回报的项目进行投资。

4.产业分析:投入产出公式可以用于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投入产出公式的计算方法1.总投入总产出法:总投入总产出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它直接计算总投入和总产出的比例,如下所示:投入产出比=总投入/总产出2.单因素投入产出法:单因素投入产出法是一种更精细的计算方法,它考虑了不同投入因素的差异。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确定需要考虑的投入因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

2)然后,计算各个投入因素的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单因素投入产出比=单个投入因素的总投入/单个投入因素的总产出3)最后,将各个投入因素的投入产出比加权平均,得到总的投入产出比。

权重可以根据各个投入因素的重要性和分配比例确定。

总的来说,投入产出公式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用于评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

通过应用投入产出公式,企业和经济体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

因此,价值模型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全貌;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与资料取得的可能,灵活地将部门的分类进行合并和分解。

下面看看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ij ik it jk t j k t x x x y y y X X X =+=+=+jk t jk t m m m v v v =+=+jij k t k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X X a X a X X x x a =++=++=),,2,1,(n j i =从上面的结果看,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合并外,其它的合并是非常简单的;但ija 合并的复杂性已经提醒我们,价值模型中的合并与分解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有条件的、有缺陷的。

(2)由于价值模型中统一了计量单位,故表中的每一列也可以相加,不仅各列的流量可以相加(单位一致),而且各列的直接消耗系数也可以相加(没有单位),从而扩大了投入产出分析的范围和内容。

(3)价值模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再生产运动,为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有关宏观经济演变过程和问题提供了基础。

例如,价值模型建立了国民收入生产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nj ni ijy N11);还能建立最终产品的各个具体项目与相应各部门生产总量之间的关系;还有最终产品具体项目与净产值具体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再生产的各环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例如,最终产品各具体项目与各部门生产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具体表示出来:r r Y A I X 1)(--= ),(11∑∑====Rr r Rr r y Y X X同样,也由于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计量单位的统一),造成了价值模型也存在另一倾向的局限性:(1)在价值模型中引入了价格因素(目的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保持投入产出法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就使其模型不能全部、准确地反映部门之间技术联系;亦即由于按部门划分,各种不同产品的合并,使得直接消耗系数ija 不准确,最终将造成投入产出法的误差增大。

(2)价值模型是按部门来划分的,虽然部门之间可以有合并分解的灵活性,但也会相应造成由于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使得模型反映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不同(ija 会受到部门划分不同的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完全不是生产技术的影响,故破坏了ija 本来的意义)。

(3)价值模型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论问题,它们大都是由价格、部门划分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与求解条件1、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我们已知道投入产出模型是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因此这种简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亦即投入产出模型(除了有关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外)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之上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假设条件:(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这个假设,在理论上一方面是为了使每个部门都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某种纯粹产品的集合体,使模型能反映各部门产品不同的、明确的用途,并按不同的用途准确说明其使用去向。

另一方面,抽象掉各部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与相互替代,则是为了使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物资消耗构成和生产技术联系。

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个假设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保证能够用线性方法把所有部门通过生产技术联系起来,更具体地说,是保证直接消耗系数的准确无误。

只有保证了ij a的准确,才能保证线性方法的成功应用(举例说明)。

这个假设条件是投入产出法的核假设,与线性方法的应用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按照这个假设,要使投入产出模型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经济分析工具,就必须注意和解决如何做到尽量使价值模型中部门的分类符合“纯部门假设”的要求。

a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即抽象(2)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ij了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这个假设的提出更多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即把整个投入产出问题简化为简单的静态问题,而忽略了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或技术变化因素、价格因素、部门或产品结构变化因素等。

下面稍展开谈谈: A 、时间或技术变化的影响。

B 、价格变化对j ip p 的影响。

显然,价值形态的ija 可以看作是各部门产品的实物量乘以它们的单价而计算出来的,它间接地反映了各部门产品实物量之间的联系。

ija 计算公式可表示为:jiijjj ij i ij p p a Q p q p a '==(3·1)式中ji p p ,分别为j i ,种产品的价格。

上式表明ija 除了受ija '变化的影响外,还要受到价格比jip p 变化的影响。

亦即只有在产品价格与其价值相符的条件下,ija 才准确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一般来说,用不变价格来计算ija ,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时期对ija 的影响。

从(3·1)中我们可看出,只有在1=jip p 的情况下,ija =ija ',这说明了什么经济意义呢(可用劳动价值论来进行解释)?C 、部门或产品划分或结构变化对ija 的影响。

在前面已看到,部门合并或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后,ija 则是原来两个部分消耗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即kt kikk t t it k t k ik t it k t ik it ij X X X a X X X a X X X a X a X X x x a +++=++=++=),,2,1,(n j i =显然,如果原来的t 与k 部门的消耗系数ita 与ika 相等时,则ikit kt kik k t t ita a X X X a X X X a ==+++亦即 ijik it a a a == 即说明合并的两个部门有相同的生产技术关系。

如果ikit a a ≠,那么ija 不仅取决于原来ita 与ika 的大小,还要取决于t 与k部门占两部门总产量比重的多少。

特别地,当两个比重相等时,有)(21ik it k t k ik k t t ita a X X X a X X X a +=+++因此,产品的结构和部门的构成发生变化时,一般都会对ija 产生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面的初步讨论中,可以知道这个假设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有存在的问题中,技术进步因素应该说对ija 的影响最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投入)越多,它的产量就越大。

仔细一看,这个假设实际上是上一个假设的直接延伸。

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就是在直接消耗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各部门生产中的消耗与产量必然成正比例关系。

即实物模型jij ij Q a q =∑∑∑=====ni n i ni ijj j ij ija Q Q a q111),,2,1,(n j i =价值模型jij ij X a x =∑∑∑=====ni n i ni ijj j ij ija X X a x111),,2,1,(n j i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假设除了建立在ija 固定不变假设基础之上外,还抽象了生产中的固定消耗因素。

实际中,各部门的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关系,一部分消耗随产量的增加而成固定比例的增加,而还有一部分消耗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这一部分消耗称之为固定消耗。

因此,严格地说,在反映各部门生产消耗与产量之间关系时,应包括上述两个部分,用数学式表示为:j ij ij ij j ij ij ij X a x x Q a q q+=+=ˆˆ ),,2,1,(n j i =史中的ij ij x qˆ,ˆ为以实物和价值表现的生产中的固定消耗部分。

如果按照这个假设,则是在投入产出模型中假设ij ij x qˆ,ˆ都等于零,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总之,在这三个假设中,“纯部门假设”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假设,其思想表明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线性方法,并突出强调了直接消耗系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它两个假设纯粹是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在实际编表和模型分析中,要注意这两个问题,想方法尽量改进。

2、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在第二章中,投入产出法已分别建立了各部门(产品)之间最终产品和总产品、物资消耗和总产值的关系模型,它们实际上都是线性方程体系,因此,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些方程体系是否有解、有经济意义,必须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下面我们仅讨论模型Y A I X 1)(--=的求解条件。

在模型Y A I X 1)(--=求解问题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1)(--A I 要存在;二是0)(1≥-=-Y A I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