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地下水参考word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共4页word资料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共4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6eb2e3031b765ce04081446.png)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64090510 郑龙群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当存在危害性行为时遭受损失、损害和破坏的可能性,风险(R)可以用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来表征。
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因此风险与一些有害情况,与对人群、环境、财产和社会的危害相联系。
对环境或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的可能分别被称为环境风险或健康风险。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会引起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此类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度量。
风险又不等同于简单的概率统计,风险具有预测的性质,不是对已经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Finizio 和Villa(2002)将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发生的可能性。
Morris和Foster(2006)认为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水平的可能性,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仰效(2008)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污染的概率与污染后果之乘积。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R=H×D。
其中:H—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D—风险受体(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评估,这一预期损害可以表示为风险受体的敏感性与风险受体价值的乘积。
风险受体的敏感性是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与污染物等级的共同反映,风险受体价值则是地下水资源属性的体现。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表示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污染的可能性大。
2 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污染概率与污染后果两部分的评价。
其中,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由污染源灾害等级表征,即污染负荷越高,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而污染后果则由土壤—地下水系统本身的防护性能与污染质对地下水价值功能影响的共同作用决定。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受污染负荷、污染过程以及污染受体三部分因素的影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8690f2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3.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1.17•【字号】渝府发[2002]83号•【施行日期】2002.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2]83号)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十一月十七日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规定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防治水源污染,保障人群饮水安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依据和技术要求(一)本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二)技术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试行)》二、划分范围(一)以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并发布:1.主城区公用自来水厂集中式取水点保护区;2.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城市(镇)公用自来水厂集中式取水点保护区;3.服务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主城区大型企业自备水厂集中式取水点保护区。
(二)其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拟定方案,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发布,同时报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一)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划分1.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沿岸区县(自治县、市)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规定:(1)一级保护区水域卫生防护带范围:即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2)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在重庆主城区段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15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在区县段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的同侧江水水域(以中泓为界)。
2018-2019-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word版本 (10页)
![2018-2019-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word版本 (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a0ee33dcc7931b765ce15a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篇一: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前言 .................................................................. ..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2)5 环境监测井的设计要求 (6)6 环境监测井施工技术要求 (7)7 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 (12)8 环境监测井验收与资料归档要求 (12)9 环境监测井维护和管理要求 (12)10环境监测井废井要求 (12)附录A (1)附录B ..................................................................20附录C ..................................................................22附录D ..................................................................29前言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X~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和废止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布设方法、建设和废止等要求。
本指南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废止等有关要求。
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矿山开采区、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外工业污染源及工业废弃场地)、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再生水灌溉区、规模化养殖场)、高尔夫球场等区域的地下水调查和监测。
重庆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
![重庆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8233af6f1aff00bfd51e01.png)
重庆青木关地下水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青木关地下水资源情况调查人员:xx级师范1班秦某某调查时间:xx年11月26日调查地点:青木关一、青木关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青木关位于106°17′35″~106°19′45″E和2°47′~29°49′49″N之间,在地理单元上包括缙云山中段、川东平行岭谷区;在行政单元上包括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区歇马镇。
(二)自然地理状况青木关地区处于缙云山背斜地带,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多浅丘平坝,平均海拔225米,地势北高南低,山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在200米—300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
属于西南岩溶区,岩溶地质环境特殊。
青木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多云多雾。
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无霜期达360天,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流域面积达13.4平方千米。
青木关地区多发育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
自然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状况青木关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总人口3.5万人,下辖两个社区和五个村。
农业主要有林业、水稻种植、以及蔬菜种植,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渔业。
青木关镇工业基础雄厚,以摩托车、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有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铸造、表面出理、纺织业等企业128家,各类技术型从业人员18932人,其中在乡镇企业的有6000人。
镇内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供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交通便捷。
319国道横贯全镇,湘渝线回龙坝火车站、国家渝怀铁路西南编组站距该镇仅10余公里,渝隧高速公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在青木关镇交汇。
二、青木关地下水形成条件青木关地区位于缙云山背斜轴部,其中发育有断距不大的横断层,在须家河组砂页岩地区的单斜山地貌,发育了一系列次成谷和汇水洼地。
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
![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343706f3c1ec5da50e27087.png)
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一、为了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坚持既满足国家对长江三峡库区总体水质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的要求,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三、本市各水域的适用功能类别划分按以下规定执行:(一)按水系划分的适用功能类别:.长江干流重庆段水域,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管理,其总体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重庆主城区、沿江区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及市规划的工业区所在地水域,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管理,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其功能类别适用附表。
.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及其一级支流和特殊河流水域,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管理(个别河流除外),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其功能类别适用附表、附表。
.长江干流重庆段一级支流(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除外)水域功能类别适用附表。
.长江干流重庆段二级支流中的源头水、集中式饮用水源、缺水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地的河流水域,其功能类别适用附表。
.长寿湖、大洪湖水域为一般鱼类保护区、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二)按使用功能划分的适用功能类别.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域以江河(长江干流重庆段除外)、塘、库水域作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源的,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适用功能类别按《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执行。
.渔业水域()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所在水域,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从事渔业养殖的江河、塘、库水域,为一般鱼类保护区,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景观水域()经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水域,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
()经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水域,其水质适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重庆市水资源
![重庆市水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0efccd2195f312b3169a5f2.png)
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四川省(二)重庆市1.地表水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
工作区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水系十分发育,大小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及其支流。
区内河流纵横,渠系密布,水网结构为树枝状,主干发育,河道支岔纷繁。
另外在区内的丘陵地带还分布大量的湖泊、水库和坑塘。
2.浅层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分布重庆地下水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其地质构造、岩性及地貌等因素制约,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按其含水层的岩性、水力特征,地下水可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层间裂隙水三类。
碳酸岩类出露面积2903km2,占全市面积的35.2%,而喀斯特水占全市地下水总量的80.2%,主要分布于北部大巴山地和东南部武陵山地。
碎屑岩出露面积49723km2,占全市面积的60.3%,裂隙孔隙水量为20.84亿m3,而水量只占全市地下水总量的15.8%,主要分布西部红层丘陵及中部平行岭谷丘陵地区。
层间水主要分布于背斜两翼的须家河及沙溪庙组砂岩地层,地下水沿砂岩裂隙顺层面运动,普遍承压或自流,但水量仅5.2亿m3,占全市地下水总量的4%。
地下热水异常丰富,是重庆的一大优势。
重庆的地下热水是由大气降水补给渗透后,经地热增温再沿裂隙系统上升至地表,多以温泉的形式排泄。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重庆地区温泉有20多处(表5─3)。
按表5—3分析,重庆地区温泉其主要特征有四:第一、重庆温泉均为大气降水补给,地热增温所致,与岩浆活动无关。
第二、温泉含水层除彭水及秀山小塘温泉为奥陶系灰岩外,其余均为三迭系嘉陵江组碳酸盐类,露头多为背斜轴部、翼部被河流切割处。
第三、温泉多属低温热水(水温20℃─40℃);高温热水(大于60℃)仅渝北区统景温泉一处。
第四、水质类型大都属硫酸盐型热水,并含有氟、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
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例如江津杜市区南温泉背斜南倾没端钻孔日流量达2880m3。
地下水资料整编规范
![地下水资料整编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18d0fefab069dc5022017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T183-96地下水监测规范Regulation for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1996-10-31发布199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次1总则2井网规划与布设3测验4资料整编5地下水动态报告附录A监测井基本情况表式样及填制说明附录B基本监测井的编码附录C地下水监测原始记载表式样及填制说明附录D地下水监测资料整编成果表式样及填制说明附录E地下水基本监测井(站)分布图编制说明附加说明1 总则1.0.1地下水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特别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监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
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水利建设规划和为抗旱、除涝、治碱提供设计依据;为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为了统一地下水监测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行业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基本监测井网和统测井网的井网规划与布设、测验、资料整编和编写地下水动态报告。
试验井网的规划与布设、测验、资料整编和编写地下水动态报告。
试验井网的规划与布设、测验、资料整编和编写试验成果报告的要求,另行制定。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也可供南方地区参考。
1.0.3在不与本《规范》相抵触的原则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补充规定或实施意见。
1.0.4与地下水监测工作有关的气象、水文、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等项监测,应遵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定。
1.0.5本《规范》的用词用语说明以及采用的各项因素的单位和取用位数的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
1.0.6本《规范》采用国家标准GBJ95-86《水文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中给出的有关术语,还应用下列术语:(1)含水层顶板,指含水层的上部界面。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76dd43e9e009581b6bd9eb9b.png)
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又作为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一方面,耕地储量相对较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土地呈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趋势,土地使用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达,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使土壤污染严重。
为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就要求我们要以高精度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作为依据。
虽然环境部门、农业部门、地矿部门前期已经开展过大量的环境基础工作,但这些工作分析元素少,缺乏区域性研究,针对性较局限。
这些基础数据已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不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如Hg、Cd、Pb、Cr 和As 等)不断增加,对农产品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果品的卫生质量问题。
当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果园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品质,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血橙属于晚熟品种,果实挂树越冬,一般会喷洒2, 4-D类除草剂,这类农药为含Hg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除直接与果树作物粘结外,大部分均散落在土壤表面,并在土壤中残留积累。
另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便会沉降和积累在表土层,致酸离子会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盐基离子)发生交换,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现有研究发现,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城市垃圾与污泥农用堆肥等。
从金果园周围的环境条件看,果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农药、化肥。
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质[20],磷肥中含有较多的Cd、Pb 等重金属。
此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重庆主城区地下水参考word
![重庆主城区地下水参考word](https://img.taocdn.com/s3/m/5ff8b1c1a21614791611289c.png)
重庆主城区有9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重庆市主城区首例“人造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表以下土层里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形成地下水。
我国的水资源以西南部最为丰富.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
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
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
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
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
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讨论该地区近百余年水资源量的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最后对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
结果表明,从1892~2002年共111年重庆主城区年水资源量略有增多的趋势,其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近几年水资源量处于增强的偏丰期;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可能有偏枯的趋势。
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等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如沙坪坝区水资源量相对偏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长江、嘉陵江水量和水质较稳定,次级河流水环境较差。
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约1300万——1600万人。
2018-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word版本 (15页)
![2018-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word版本 (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e7672d6c85ec3a87c2c5f2.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于201X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面是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已审议通过《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全文发布,将于201X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提出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等4项制度。
据了解,《条例》共7章45条,主要从保护水质和控制用水总量入手,落实国家提出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立法提升全市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水平。
从源头保护饮用水如何确保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条例》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以及水污染防治统一监管等提出了要求。
《条例》规定,市、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提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报本级政府核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水源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管。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除了要保护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条例》还对分布在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提出要求。
根据《条例》,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应当划定保护范围。
其中,湖库型水源地保护范围为取水口半径不小于200米的区域,但不超过集雨范围;河流型水源地保护范围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两岸纵深不小于50米,但不超过集雨范围;水窖、水井水源周围等地下水水源保护范围是取水口周围不小于30米的区域。
《条例》特别强调,在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6种行为,包括新建厕所、化粪池;设立粪便、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堆放医疗垃圾,设立有毒有害化学品仓库、堆栈;施用高残留、高毒农药;从事规模畜禽养殖、网箱网栏养殖;排放工业污水;其他污染饮用水水体的行为。
关于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1994f0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b.png)
关于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和建议摘要:重庆主城都市区为典型的山地地形,潜在地下空间资源丰富。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对优化重庆主城都市区规划布局、空间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从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利用技术、开发利用效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提出了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议。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提供一定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地下空间;重庆主城都市区;地质环境。
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需要,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能够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发展,节约土地;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需要,通过发展高效的地下交通,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增强城市防灾能力的需要,通过建立完善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和战略物资储备系统,可以降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造成的威胁及损失。
(二)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从简单的地下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到地下市政设施和地下城市建设,北美,西欧及日本出现了大量地下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公共建筑,现今更是应用到旧城改造及历史文化建筑扩建区域。
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多为战备人防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动力充足,国内主要城市地铁建设、隧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雄安新区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二、重庆主城都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和开发利用现状(一)地质环境条件可行性分析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分析,主城都市区除局部低洼地带、背斜轴部及岩溶区地下水较丰富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地层赋水性较差,地下水相对贫乏,适宜地下空间的开发;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分析,主城都市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属典型的山地基岩型城市,出露基岩多为侏罗系地层,岩体完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优质地层。
(完整word版)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成稿
![(完整word版)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13869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2.png)
(完整word版)地下⽔⽔资源论证报告成稿⽬录第⼀章综合说明 (1)1.1编制⽬的及项⽬来源 (1)1.2评估论证范围及编制依据 (1)1.3建设项⽬供⽔特征 (2)1.4拟开发⽔源取⽔地点及取⽔特征 (3)1.5⼯作等级及⽔平年确定 (3)1.6项⽬建设的必要性 (3)第⼆章基础成果 (5)2.1⾃然地理及⾏政区划 (5)2.2社会经济情况 (5)2.3⽔⽂⽓象要素 (6)2.4论证区⽔资源情况 (7)2.5⽔利⼯程现状及⽔资源开发利⽤程度 (7)第三章供⽔⽔源⽔⽂地质条件 (9)3.1区域地质 (9)3.1.1 区域地层 (9)3.1.2 岩浆岩 (9)3.1.3 区域构造 (10)3.2论证区⽔⽂地质条件 (10)3.2.1 地貌 (10)3.2.2 地层岩性 (10)3.2.3 地质构造 (11)3.2.4 ⽔⽂地质条件 (11)3.3取⽔⼯程特征 (13)3.3.1 ⽔源井结构 (14)3.3.2 ⽔源井地质结构 (14)3.3.3 ⽔⽂地质特征 (16)3.3.4 ⽔温 (16)3.3.5 ⽔质特征 (17)第四章⽔资源论证 (18)4.1取⽤⽔合理性分析 (18)4.1.1 取⽤⽔合理性分析 (18)4.1.2⽤⽔合理性分析 (19)4.1.3 节⽔潜⼒与节⽔措施分析 (19)4.1.4 建设项⽬的合理取⽤⽔量 (19)4.2⽔资源论证 (20)4.2.1 依据资料和⽅法 (20)4.2.2 需⽔量预测 (21)4.2.3 ⽔资源供需平衡 (23)4.3⽔源井供⽔量分析 (24)4.4⽔资源质量评价 (24)第五章取⽔影响因素分析 (25)5.1⽔源⼯程对区域内⽔资源环境影响 (25)5.2海⽔倒灌因素影响 (25)5.3对第三者⽤⽔业户的⽔源影响 (26)5.4其它地质因素影响 (26)第六章退⽔影响分析 (27)6.1退⽔系统组成 (27)6.2退⽔处理⽅案和达标情况 (27)6.3退⽔对⽔功能区和第三者影响 (28)第七章⽔资源保护 (29)7.1⼯程措施 (29)7.2⾮⼯程措施 (29)第⼋章论证结论 (31)8.1建设项⽬取⽤⽔合理性 (31)8.2取⽔⽔源的可靠性和可⾏性 (31)8.3建议 (31)8.4存在问题 (31)附件:⽔源井⽔质监测报告附图1、⽡房店市⾏政区划图附图2、⽡房店市⽔资源分区图附图3、⽡房店市⽔利⼯程分布图附图4、⽡房店市多年平均降⾬量等值线图附图5、⽡房店市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第⼀章综合说明1.1 编制⽬的及项⽬来源⼤连永嘉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房店市仙浴湾镇滨海区建设集旅游观光、商贸及会议宾馆为⼀体的⼤型商务、度假旅游区,建筑⾯积4万平⽅⽶,项⽬总投资12亿元⼈民币。
红层表层地下水及其找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红层表层地下水及其找水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75827f06294dd88d0d26ba2.png)
红层表层地下水及其找水现状与发展趋势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主要从地质科技角度,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扼要介绍我国西南地区红层表层地下水及其找水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面是正文一、红层表层地下水及其基本特征㈠、红层及其分布与厚度红层是指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沉积岩层,因其颜色呈红色而得名。
红层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盆地中东部以及滇中、滇西等地区。
分布总面积达29.55万平方公里。
在四川盆地中东部川东、渝西的广大丘陵地区,东起华蓥山,西至龙泉山,北抵大巴山,南达长江北岸,红层分布总面积达13.27万平方公里(其中重庆1.45万平方公里)。
红层总厚度达5000~6000米。
㈡、红层表层地下水的基本特征红层地下水就是指在红层中蕴藏的地下水。
本文仅仅涉及红层表层地下水。
在20世纪70~80年代,我国西南红层分布地区进行过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第一轮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
随后,有关地质部门和单位,在西南红层分布地区又进行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
特别是从2001年初启动的红层找水示范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对红层表层地下水基本特征的认识。
目前,一般认为,红层表层地下水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红层表层地下水以风化带裂隙水为主要地下水类型。
2、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的含水层富水程度一般不高,水资源相对贫乏。
红层地区多数为相对贫水区和干旱缺水区。
并且,红层风化带裂隙水出水量因地而异,悬殊很大。
单井日出水量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
3、红层风化带裂隙水分布广泛、埋藏深度(水位)浅、开采方便、打井和取水成本低。
红层风化带裂隙水在红层分布区各地普遍存在。
一般在农村分散农户庭院房前屋后适当位置施工钻孔,孔深15~20米,均能获得一定的水量。
有些地区实行“三拚盘”方式打井,农民建一口井花钱不多。
在示范试点区的农民,只需花300多元钱,就能在自家庭院内打浅井取水。
在农村电网改造以后,每月只花5~10元的电费,就能做到从早到晚,想用就用,十分方便。
【优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推荐word版 (4页)
![【优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推荐word版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203b65c850ad02de8041b5.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一、**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局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首要工作,通过反复论证,科学测算,年初提出了在衡水市率先逐步退出地下水灌溉的目标,围绕“节、蓄、引、调、排、管”六个方面重点,积极谋划跑办项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市**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7825亿元,其中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4.66亿元、井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工程1224.79万元,年节水压采地下水3222.3万立方米。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我们及早安排项目规划设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资质的勘测单位、设计单位,于今年3月份第开始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测量,7月底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审、专家复审后于8月底通过财政评审,衡水市财政局、水务局联合行文批复了项目实施方案。
2、确定招投标代理机构。
根据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指导意见》和《河北省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文件示范文本》(冀发改招标〔201X〕1355号),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组织招投标代理机构比选工作,8月7日完成,确定了5个招投标代理机构。
3、依法进行招投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严格招投标程序,依法、依规进行招投标,招投标时纪检、财政、发改、检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工程的5个单体项目共分为73个施工标5个监理标,分别于9月21、22、23日、29日和10月10日开标,73个施工标中有11个流标,第二次招标前磨头第8标段无单位报名,其他10个标段已完成招标。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cdcfbe5e14791711cd791720.png)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08重庆市水利局二OO九年五月前言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各区县水利(水务)农机局的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资源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蓄水动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供用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水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重要水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综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重庆市长寿区红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富集浅析
![重庆市长寿区红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富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cf0004a7302768e99399d.png)
重庆市长寿 区红层地 下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分布与富集浅析
赵 榆 莫 都 秦泽华
( 重庆一三六地质 队,重庆 4 0 1 1 4 7)
【 摘 要】 长寿 区辖区范 围内红层分布广 , 地 下水虽贫乏、但 分布普遍 ,总资源量较大 ,对解决 乡村人畜用水、农 业上抗旱保 苗 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对红层地下水的探 寻是十分必要 的。红层分布 于 向斜 区,岩性为一套泥岩夹不稳定的砂岩。实际资料表 明。地下 水主要赋存 于砂岩裂 隙中,存在有砂岩裂隙层间水、构造裂隙水、 风化带 网状裂隙水三种含 水类型; 其富水程度、富水规律不尽 相同 , 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等 因素的控制 ,各有侧重。以砂 岩裂隙层 问水相对较富 ,一般是向斜翘起端、缓翼富水I J 生较好 ,轴部次之 , 陡翼最差 。地下 水富集带 多分布在较稳定裂隙发育的砂岩岩层 中, 地形上有 汇集降水与地表迳流的地带。
大洪河 ) 、十三溪 ,其 中龙溪河相连于长寿湖和长江 ,桃花溪直接汇 入长江。 红层的岩性组合以及所处的构造条件 ,地形地貌和水文网发育 的这些特点,无疑对 红层地下水含 水类 型、分布和 富集规律 以及补 给 、迳流、排泄都具有控制作用 。 2水文地质条件 长寿 区辖 区范围 内红层地下水按类型划 分有埋藏于地表浅部 的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埋藏较浅 ( 5 0 ~l O O m )的构造裂 隙水 ,埋藏深 度较大 ( 1 o 0 ~1 5 0 m)的砂岩裂隙层间水 2 . 1风化带 网状裂隙水 风 化带 网状裂 隙水主要分 布于 向斜轴部及近 轴部 的蓬莱镇 组 ( J 3 p ) 、遂宁组 ( J 3 s n )地层中。岩层倾角平缓 ,一般在 1 5 。以下, 地形 以台状 山为主 ,其间溪沟发育 。风化带随地 形而异,发育不均 匀,一般在 3 ~5 m以内,局部可达 l O m左右 。砂岩中风化作用 主要 沿构造裂隙进行 ,表现为增深与加宽。从钻探揭 露的情况 可知 ,深 度可达 2 5 m以上。据统计 ,裂隙率为 0 . 1 ~3 . 2 9 6 。地下水天然露头 多见于沟谷切割 处或地形低洼部位 以及台状 山的周边。泉水流量为 0 . 0 0 1 ~0 . 0 6 2 L / s ,一般小于 0 . 0 4 L / s 。 风化 带网状裂 隙水较严格地受地形控制 ,在台状山下部泉水流 量一般较大 。地 下水主要接受 降水补给 ,就近排泄,迳流途径段。 泉水的动态变化与 降水关系十分密切 ,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对泉水 流量与降水量 的观测 ,二者几乎同步,泉水流量峰值仅滞后 l小时
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共五则范文)
![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bba33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c.png)
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共五则范文)第一篇:重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概况水资源。
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等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如沙坪坝区水资源量相对偏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长江、嘉陵江水量和水质较稳定,次级河流水环境较差。
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约1300万-1600万人。
次级河流水环境容量接近上限,需严禁高排污产业布局,并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
供水设施:初步形成既能开发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又能跨水系、跨流域调水的供水工程体系。
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现有供水设施规模、供水水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水源水质影响区域供水安全,供水片区分割现象严重,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差。
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布局不平衡,污泥处理规模水平尚需提高,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不足。
寨山坪生态功能区位于西部综合功能区与西部高新技术及都市休闲功能区之间西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是其首要生态功能,可适当发展休闲、游憩等生态产业。
大溪河生态功能区位于西部都市休闲及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与西部先进制造业及物流功能区之间西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具备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樵坪山生态功能区位于南部综合功能区东南侧南部片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具备山体保护和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可适当发展休闲、游憩等生态产业。
加强水环境保护,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河流清淤工程和沿岸生态建设工程,推进梁滩河、大溪河、璧北河、栋梁河、朝阳河、肖家河、跳墩河、花溪河、一品河、苦溪河、清水溪、盘溪河、伏牛溪、跳蹬河等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实行污染物集中控制,对重点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对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工业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库污染,全面调整畜禽养殖业和水产业布局,二环以内关闭、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
【精品】重庆市水资源公报(2002年
![【精品】重庆市水资源公报(2002年](https://img.taocdn.com/s3/m/75c26173daef5ef7bb0d3c14.png)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WATERRESOURCESBULLETIN2002重庆市水利局二OO三年五月目录前言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前言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统计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6条。
降水量2002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83.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74.9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30.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属平水年份。
2002年,全市降水的地域分布情况为:渝东北部的城口县、开县及万州区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0%-20.0%,其余地区与多年平均值持平或偏多10.0%左右,其中南川、綦江交界处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0.0%。
水资源量2002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45.8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5%,比上年偏多67.1%。
蓄水动态2002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1.01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0.2%。
供用水量2002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0.35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9%;总用水量为60.351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主城区有9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重庆市主城区首例“人造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表以下土层里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形成地下水。
我国的水资源以西南部最为丰富.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
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
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
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
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
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讨论该地区近百余年水资源量的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最后对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
结果表明,从1892~2002年共111年重庆主城区年水资源量略有增多的趋势,其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近几年水资源量处于增强的偏丰期;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可能有偏枯的趋势。
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等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如沙坪坝区水资源量相对偏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长江、嘉陵江水量和水质较稳定,次级河流水环境较差。
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约1300万——1600万人。
水价理论与定价方法研究——重庆市主城区供水价格建议郭剑【摘要】:水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洪涝水患频发,经济损失巨大。
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自然资源。
但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工农业和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大幅增长。
1949—1993年,我国的总用水量以每十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的规模递增。
1993年,我国缺水225亿立方米。
而且,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水资源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亿立方米左右。
因此,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治理措施和手段,我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
为缓解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价格手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
水资源作为国有资源,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有偿使用。
因此,在观念上要改变计划经济方式的用水模式,改变城市低价用水,农村无偿用水的旧体制,利用市场手段调节水价,同时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在这样的形式下,水价应如何确定呢?本文首先对水价的理论基础—水资源价值论的主要理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水价实施的实际,提出了水资源价值的综合价值理论。
那么怎样从水价上体现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呢?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即全成本水价的概念,提出全成本水价应包括水资源的自身价值、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
在对重庆市主城区全成本水价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对全成本水价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测算,提出了重庆市的水价调整方案,对下一步重庆市的水价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重庆市城区面临缺水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开展重庆市主城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解决重庆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纲两则”是重庆市开展城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前期工作。
“一纲两则”评审通过后将正式开展重庆市城区水资源综合规划首先,我认为对重庆市的水资源问题的决策应树立三个观点:一是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二是水利是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条件;三是重庆是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必须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
其次,要认真分析研究重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讲,一是当地水资源贫乏,而且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率很低。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511亿立方米,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利用的仅39.4亿立方米,占77%;地下水资源为131亿立方米,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45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62亿立方米,占1.2%;过境水资源为3981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的为23.8亿立方米,占0.59%。
据测算,全市人均当地水资源为1680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的3/4,只有全世界人均近9000立方米的1/4。
而且在时空公布上为东南多,西北少,尤其是西部各县人均水资源仅为550立方米左右。
在时间分布上4月下旬到7月中旬汛期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为我市的洪涝期;7月下旬至次年3月仅占30%左右,为我市的干旱少雨期。
二是水环境恶化,而且治理难度很大,有限水资源浪费大、利用少。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4.23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50%以上,按现在每年治理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计算,需要40年才能完成治理任务。
而且预防监督力度不够,边治理边破坏。
全市水域污染严重,尤其是城市和城镇饮水水域和次级河流污染最重。
全市2/3的次级河流都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但不能作为饮用水,一些河流连作灌溉用水也不合格。
全市城市、城镇饮水水质一般都在3级以上,质量较差。
特别是在我市中西部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又受到严重的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供求矛盾。
三是水、旱灾害严重,而且不断加剧,损失越来越重。
表现在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两次全市性的特大洪灾和多次局部性的暴雨洪灾;直辖三年来渝东北和渝西两大旱区,几乎年年干旱缺水,造成城镇供水十分紧张,农村饮用水严重缺乏,农作物受旱大幅度减产。
每年因水、旱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50亿元左右,1998年仅洪灾损失就达68亿元。
酉阳县城连续两年遭洪灾,损失达10亿元以上,今年万州、云阳、开县等一次洪灾损失达2亿元以上。
综上所述,鉴于我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旱灾害的严峻形势,已使我市形成了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工业、城镇缺水与农业、农村缺水并存;干旱与洪涝并存;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并存的令人堪忧的现实。
据统计分析,现在全市工程设计供水总量为65亿立方米,已显现出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目前,全市水利化程度仅为39%,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尚有195万农村人口未解决饮水问题,355个乡镇没有吃上自来水,1/5的县城供水紧张。
只要连续伏旱30天以上,缺水县城和乡镇将会发生水危机,1/5以上的农村人口将发生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将会因干旱而减产减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庆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对水的需求,到2005年缺水27.56亿立方米,到2015年缺水61.53亿立方米。
如果重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不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共发利用,将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十分重要的支撑。
再次,要确立重庆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布局及重点项目。
指导思想:我们应坚持贯彻执行兴利与除害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利建设方针,抓住三峡工程建设、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机遇,突出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和防洪减灾三个重点,依法治水、科学兴水,大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化进程。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水利;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五是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一是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
初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确保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
到2005年全市水利化程度达到45%,解决195万农村人饮用水问题,乡镇自来水受益率达100%,确保县城以上城市用水。
二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保障体系。
在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有明显的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有较大提高。
到2005年主城区达到50年一遇,沿江县城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完成全市1388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初步建立起有效的水环境保护保障体系。
在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资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有明显的改变。
到2005年完成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建立起从市到区县的水保预防监督体系,有效遏制城乡饮水水源污染和初步改善饮水质量。
四是初步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保障体系。
在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上有明显进展,建立起水利工程分级负责、分级管理、自求发展的管理体制。
到2005年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部分区县水务管理一体化,全部水利工程实行分组负责管理。
区域布局:一是主城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地区,以建设江河堤防、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污染、开发利用过境水资源为主。
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发展小水利和乡镇供水工程,整治病险水库,渠道配套防渗,满足农业灌溉需要。
二是东南部地区,以开发利用当地丰富水资源、适当建设水源工程、实施大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提高水利化程度、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
同时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巩固发展地方水电,加快农村水电电气化进程。
三是中西部地区,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实施节水工程、大灌区配置改造工程、适当兴建水源工程和适时实施调水工程、治理水污染、解决城镇供水为主。
同时,大力整治病险水库,进行渠道配套防渗,提高水利存量资产效益。
重点项目:一是在水源供给项目上,续建17座重点水利工程;争取新上一批大中型水库和调水工程;实施大灌区配套改造和节水工程;乡镇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工程。
二是在防洪保安项目上,续建和新建主城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支流沿线城市的堤防工程;整治1388座病险水库;加强防汛、水文、河道管理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在水环境保护项目上,继续实施三峡库区江河两岸、重点建设项目区和已成水库库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控制主城区的江河水域和重点次级河流及饮水水库的水质污染。
四是在农村电气化项目上,实施24个区县(市)的农网改造工程,完成25亿元的投资任务;争取新上19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优质水电电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