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最新版)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fce40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1.png)
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控制措施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工人的健康的重要步骤。
生产性毒物包括化学物质、尘埃和放射性物质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监测等方面。
1. 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指通过采用设备、设施和工艺改进等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毒物对工人的危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控制措施:1.1 接触控制:采用密封式设备和容器,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对于需要频繁操作的设备,应安装抽风装置和排风系统来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
1.2 隔离措施:在需要使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区域周围设置隔离带或隔离设施,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1.3 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替代人工操作,减少工人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例如,使用机器人或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处理危险化学品。
1.4 防爆措施: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工具和防爆容器,以确保工作安全。
2.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指工人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生产性毒物对身体的危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个体防护装备:2.1 呼吸防护器: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例如,在处理有害气体或气溶胶时,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防毒面具或呼吸防护装置。
2.2 眼部防护:使用合适的防护眼镜或面罩,以避免化学物质、尘埃或飞溅物进入眼睛。
对特殊情况(如使用激光或放射性物质)下,应选择透明防护镜和特殊材料制成的眼镜。
2.3 皮肤防护: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防护用品,以减少皮肤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对于强侵蚀性的化学物质,应使用耐酸碱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
2.4 耳部防护: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以避免听力受损。
3. 监测控制监测控制是指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监测控制措施:3.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测量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e6a20615acfa1c7aa00cc46.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一、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系统,表现在:(一)神经系统铅、锰中毒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
震颤常见于锰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
重症中毒时可发生脑水肿。
(二)呼吸系统一次性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长期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和肺炎。
(三)血液系统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四)消化系统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
铅及铊中毒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
长期吸入酸雾,可使牙釉质破坏、脱落。
四氯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五)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氢、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和肾小管综合症等。
(六)其他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
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
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甚至诱发皮肤癌。
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引起刺激性眼结膜炎或角膜炎,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灼伤。
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可造成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
有些工业毒物还可诱发白内障。
二、综合防毒措施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一)消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物或低毒物代替有毒物,改革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改造技术设备,实现生产的密闭化、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二)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对逸散到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c1b7f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f.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生产性毒物对生产环境和工人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以及预防生产性毒物的有效措施。
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和放射性物质等。
他们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长期接触这些毒物的工人,更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2. 对环境的危害:生产性毒物释放到环境中,不仅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还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对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影响。
二、预防生产性毒物的有效措施1. 替代有害物质: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无害或较少有害的替代品,减少工人接触到有害物质的机会。
工业界应大力推动研发和生产环境友好型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性毒物带来的危害。
2. 安全操作和措施:建立和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人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
对于可能产生生产性毒物的工艺过程,应设计有效的排风系统、局部抽风装置等,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
3. 加强教育培训:工人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 健康监测和评估:对从事潜在有害工作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职业病的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并保护工人的隐私。
5. 推动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预防生产性毒物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他们落实预防措施,保障工人的权益。
三、结语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但通过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安全操作和培训、健康监测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2024年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2024年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d5bb6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2024年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在2024年及以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控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环境和健康安全问题。
为保护工人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制定一系列控制原则,以防止生产性毒物对环境和人体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在2024年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1. 防止污染的产生:在生产中使用环保的工艺和技术,减少或消除有毒物质的产生。
例如,采用绿色化学方法,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产生。
2.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风险。
例如,采用封闭式生产系统、局部排风系统等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和扩散。
3.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工人暴露于有害物质的机会。
例如,改进通风系统,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来减少人工操作,实施封闭系统控制等。
4.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仍然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的工作岗位,工人需要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设备,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例如,戴防护面具、手套、防护服等。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和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的方法。
提高他们对生产性毒物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6. 监测和检测: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害物质的泄漏或释放问题。
通过对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人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 应急准备:制定应急计划和应对程序,以应对事故、泄漏或其他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有害物质扩散。
这包括设立应急响应小组、购置适当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建立通信系统等。
8. 法规合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或最小化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9.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控制措施和管理实践,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效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将最佳实践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二篇)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7cc7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9.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毒物一旦进入人体,会对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不可小觑。
这些毒物包括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它们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其对人体的直接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化学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对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呼吸系统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受损等。
而放射性物质则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这些危害都是无法逆转的,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和工厂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尽量减少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通过改良工艺、采用环保设备等方式,可以降低毒物的生成量,进而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此外,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对于毒物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培养其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个人也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首先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且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面罩、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毒物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此外,如果从事高风险职业,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生产性毒物的排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监管机构应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于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于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普及防护知识,提高公众对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度。
总体而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无处不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危害,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35801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9.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生产性毒物危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工人健康的危害,以下将介绍一些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知识。
一、化学物质预防措施:1.认识危险:了解每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毒性和适当的处理方法,以便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
2.替代物资:对于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尽可能地使用替代物。
在生产中,应当鼓励采用绿色环保的物质,为员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3.合理储存:化学物质的储存要符合相应的规定,远离火源和热源。
不同的化学物质应被储存在不同的区域,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安全操作:在接触化学物质时,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同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确保化学物质不会被吸入体内。
5.应急处理:在发生事故或泄漏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及时疏散人员、隔离泄漏点并迅速清理。
二、粉尘危害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设施:在生产车间中安装适当的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的积聚。
2.湿化处理: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工序,可以通过湿化处理来减少粉尘的扬尘情况。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粉尘较重的工作环境下,应穿戴适当的口罩和防护服,保护呼吸道和皮肤不受粉尘的侵害。
4.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工作区的粉尘积聚,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减少粉尘对员工的影响。
三、放射性物质预防措施:1.确保工作场所符合辐射防护标准:放射性工作场所应符合相应的辐射防护标准,并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评估。
2.建立防护设备和设施:在放射性工作场所中,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和设施,如防护墙、防护门、防护玻璃等,以减少辐射的散射和透射。
3.监测员工的辐射剂量:对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员工,应定期监测其接受的辐射剂量,确保其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4.提供培训和教育:对于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员工,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辐射防护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41b4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3.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2000字生产性毒物危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情况。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正确的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首先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特性和危害程度。
对于不同的有害物质,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和措施:1. 替代有害物质:有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替代来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更安全的替代品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2. 封装和隔离:将有害物质封装或隔离起来,以防止其泄漏或扩散。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害化学品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贮存室中。
3. 通风:通过有效的通风系统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
通风系统应能够将有害物质排除到室外,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4. 工程控制:采用工程控制方法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
例如,在化工厂中,可以采取合适的管道和设备设计,防止有害物质泄漏。
5. 个人防护装备:在无法避免或控制有害物质的情况下,应向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
6. 培训和教育:对工人进行有害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处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并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物质,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另外,在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法规和标准: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是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基本要求。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2. 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对于控制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应急准备: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有害物质泄漏和事故。
应急预案应包括适当的应急措施和培训。
4. 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范文(二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e1bf6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a.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范文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非常重要,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为了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下是一些控制原则和建议,从而降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风险。
1. 确定潜在危害:首先,对于所有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含有潜在的毒性物质。
这可通过查阅相关的安全数据表和化学品清单来完成。
同时,要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可能的风险。
2. 替代可疑物质:如果材料或化学品被识别为潜在的毒性物质,应该考虑替代该物质以减少危害。
通过使用更安全和较少有害的物质替代品,可以降低工人和环境的风险。
3. 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实施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来减少毒物的释放和暴露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以确保适当的通风和空气质量。
此外,隔离和封闭危险区域,以防止有害物质泄漏或扩散。
4. 个人防护措施:除了工程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危害物质的暴露。
这包括佩戴呼吸器、工作服、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此外,工人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
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以防止事故和泄漏。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包括通风系统和防护装备,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任何损坏或故障都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6. 严格的标签和储存要求:采用明确规定的标签和储存要求,以确保危险物质被正确储存和处理。
标签应清楚地标识出潜在的危害,并提供应急处置指南。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且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7. 管理危险废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正确处理和处置。
建立有效的废物管理计划,包括正确的收集、储存和处理方式。
8. 健康监测和培训: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以检测工人是否暴露于有害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环境。
此外,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帮助工人了解潜在危害,并学习正确的工作技巧和防护措施。
总而言之,通过遵循上述控制原则和建议,可以降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风险,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46959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c.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各种生产性毒物的使用和生产也日益增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一、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性。
根据毒物的特性和作用方式,生产性毒物通常可以分为六类: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生物制品、物理因素、机械因素和行为因素。
在了解了具体的毒物种类后,我们需要了解其危害性,并掌握相关的应急措施。
二、改变工作方式和环境其次,我们需要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环境来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
首先,要尽量使工作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法、采用低毒或无毒替代品等方法来降低危害。
其次,要改进工作环境,包括通风、净化、防护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工人的危害。
三、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服等。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穿戴适当,避免身体暴露在危险物质中。
另外,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害物质引起的健康问题。
四、培训和教育对于工人来说,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和正确的应对方法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和应急能力。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危害性、防护措施等方面,帮助工人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企业需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确保工人在工作中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违规操作和暴露在危险物质中。
此外,还应制定紧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生产性毒物事故。
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转对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非常重要。
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97af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7.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危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危险品管理制度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第一步。
企业应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危险品的正确存放、使用和处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职工的危险品安全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将危险品安全教育纳入员工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危险品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危险品的辨识、存放和处理方法,应急措施等,使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另外,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危险物质,采取适当的防护设施和装备。
例如,在有毒气体排放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通风系统,防止有毒气体的积聚;在有毒物品存放的地方,应配备防护用具,如防护手套、面具等,防止接触到有毒物质。
同时,加强安全监测和检测工作也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危险物质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对危险物质的容器和管道,也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总之,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教育,实施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安全监测
和检测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66146c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7.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引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生产性毒物(如化学物质、粉尘、气体等)的释放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毒物不仅给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危害介绍、预防措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1. 健康危害:生产性毒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一些化学物质常被误认为无害,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癌症和其他疾病。
2. 火灾爆炸危险:某些生产性毒物具有易燃性或爆炸性,其不当处理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环境破坏:生产性毒物的释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土壤、水体、空气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引发生态链条的破坏。
二、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措施1. 识别和评估危险:在工作场所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了解每种毒物的特性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 设计与工程控制:通过设计安全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性毒物的释放和接触。
例如,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使用密闭设备,避免毒物泄漏和扩散。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不可避免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等,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4. 清洁和卫生措施: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和处理生产性毒物的残留物,防止其积累和扩散,减少工人和环境的暴露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相关的危害和风险知识培训,加强对于生产性毒物的认识,教育工人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他们对于危害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法律法规与责任分配1.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中对生产性毒物的使用和排放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企业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并购买相应的许可证和证书,才能合法经营。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cbef1f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2000字生产性毒物是在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毒物广泛存在于化工、制药、电子、冶金、石油等行业,对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正确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急性中毒:某些生产性毒物如氰化物、铅、汞等,当暴露于高浓度时可以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慢性中毒: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的生产性毒物,如苯、甲醛、有机溶剂等,会导致慢性中毒。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癌症。
3.过敏反应:某些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容易引起变态反应,如皮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4.生殖毒性:一些生产性毒物如苯、甲苯、铅等,具有生殖毒性。
暴露于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异常胎儿发育、胚胎死亡等问题。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产性毒物还会对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它们可能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在石化工业中,排放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可能导致空气和水污染,对大气和水体中的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各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替代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无毒、低毒或可替代的化学物质。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可以使用绿色溶剂代替有机溶剂,减少对工人和环境的危害。
2.工程控制:通过安装排风系统、密闭操作室和防护设施等,减少生产性毒物的产生和扩散。
同时,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以降低工人的暴露风险。
3.个体防护:工人在处理生产性毒物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提供培训,教育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紧急处理指南。
4.监测和诊断: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估。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控制技术(三篇)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控制技术(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8751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0.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控制技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生产过程中。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中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即生产性毒物。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原料控制原料控制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技术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或替代品,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例如,在某些工艺中,苯乙烯是一个常用的原料,但它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的风险。
可以考虑使用替代性的原料,以减少对工人健康的风险。
二、工艺改进工艺改进是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操作方式,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降低工人暴露的风险。
例如,有些工艺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可再利用的物质,这样既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改进也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例如,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密闭式系统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泄漏,降低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使用专用的抽风设备和通风系统来有效控制有害气体的扩散和浓度,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四、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尽管前面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但仍然难以完全消除有害物质的存在。
因此,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常见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工人在进行有害物质操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以降低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五、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生产性毒物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采取科学的工作方式,避免对有害物质的不当处理,减少对自身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六、监测和评估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有害物质危害。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0ca9b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b.png)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或有害性的物质。
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预防与控制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生产性毒物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人接触或吸入高浓度的毒物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毒性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接触或低浓度接触下,毒物在体内积累,逐渐导致慢性病,如癌症、中毒性肝病等。
此外,生产性毒物还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为了预防和控制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以下几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1. 替代或改进工艺:尽可能选择无毒或低毒的原料和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
比如,在制造化学品时,可以尽量使用低毒性或非毒性的替代品。
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易产生毒物的工序,要加强操作规程的编制和执行,合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毒物泄漏或扩散。
3. 加强通风系统:在有毒物产生的工作场所,应安装和维护良好的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毒气体,确保工作环境清洁。
4. 定期进行技术检测:通过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职业卫生检测,了解生产现场的毒物浓度和作业人员的接触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护措施。
5.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生产性毒物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6. 良好的卫生管理:保持生产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减少毒物的积累和传播。
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及时处理废弃物和残留物。
除了以上预防措施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1. 制定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遵循规定,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有毒物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查,确保企业按照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3.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投入更多的科研和技术力量,研发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和工艺,提高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66be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8.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范文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毒性物质。
这些毒物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应加强生产性毒物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生产性毒物的分类与特点、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生产性毒物的防控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化学危害管理体系等,全面介绍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工作。
一、生产性毒物的分类与特点生产性毒物根据其毒性和危害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毒物:如苯、甲醛、丙酮等。
有机毒物多数为液体或气体状,易于挥发和吸入,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 无机毒物:如铅、汞、砷等。
无机毒物多数为固体或液体,通过消化道、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血液等有毒作用。
3. 金属毒物:如铬、镉、钡等。
金属毒物多分布于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粉尘、烟尘、废气中,吸入或接触后在人体内积聚,对呼吸系统、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4. 放射性毒物:如铀、钍、锕等。
放射性毒物主要通过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放射性破坏。
生产性毒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毒性强:生产性毒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危害性,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 作用迅速:生产性毒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引起中毒症状。
3. 蓄积效应:某些生产性毒物在人体内可以积聚、蓄积,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4. 隐蔽性强:生产性毒物多数为无色、无味、无臭,隐蔽性很强,工人难以察觉,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损害:吸入生产性毒物的颗粒、烟尘等会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病变等,严重的可导致肺功能受损和呼吸困难。
2. 神经系统损害: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生产性毒物,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神经衰弱和神经系统疾病。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12904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e.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
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
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
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
有些患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5.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
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
经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
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
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
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6.怎样进行自救互救?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
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4331b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f.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详细讨论几个关键措施,以降低生产性毒物危害对工人的影响。
1. 推行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防治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首要措施之一。
通过替代有害物质为无害或较低有害性的替代品,可以有效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毒物危害。
例如,在危险化学品的选择时,应优先选择无毒、低毒的替代品,或者采用更安全的工艺来替代有危害的工艺。
这将显著减少工人暴露于毒物的风险。
2. 加强工作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工作环境监测系统对于及时掌握工作环境中毒物浓度的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空气和水样的采样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毒物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监测结果还可以为工人提供关于个体防护措施的科学依据,以避免毒物暴露。
3. 强化工人教育和培训工人教育和培训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基础。
工人需要了解毒物的特性、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等知识。
培训还应包括如何正确应对紧急情况,提高工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通过提供全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工人对毒物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毒物危害的发生率。
4. 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降低工人暴露于毒物的关键。
工人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等,以降低对毒物的接触和吸入。
此外,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并及时更换磨损或污染的设备。
5.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前提条件。
此管理体系应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同时,应建立监测和评估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以迅速应对突发事故。
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测和健康档案,定期对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总之,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任务。
通过推行替代原则、加强工作环境监测、强化工人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性毒物危害对工人的影响。
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毒措施
![生产性毒物危害与防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74c1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png)
组织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防毒工作的领导,确保相关防毒措施的 有效实施。领导者应明确防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和支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和遵守防毒措施的要求。同 时,领导者还应定期组织防毒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防毒综合措施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改善劳动条件
防毒综合措施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
加强防毒工作领导是确保防毒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管理者 应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明确责 任分工,制定并执行相关的防毒工作计划。同时,要加强对员工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只有管理者的重视 和支持,才能够有效推进防毒工作。
防毒综合措施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
制定防毒工作计划是有效组织和实施防毒措施的重要手段。防毒 工作计划应包括对潜在的毒物危害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 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防毒工作的 全面推进和落实。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毒措施,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隔离技术
工艺改进技术
防毒技术措施
空气净化技术
空气净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毒技术措施,通过过滤、吸附、化 学反应等方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 而减少工作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活 性炭吸附装置、湿式洗涤塔、静电除尘器等。在生产过程中,应 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确保工作 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d03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b.png)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生产性毒物对工人和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
下面将介绍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的原则。
1. 替代原则替代原则是指将危险的物质或工艺替换为较为安全的物质或工艺。
例如,将有毒的化学物质替换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或者使用无毒的机械或物理方法替代有毒的化学工艺。
替代原则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
2. 工程控制原则工程控制原则是指通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来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和释放。
例如,对生产设备进行封闭式设计,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安装通风系统,将有害物质排出室外等。
工程控制原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对工人的暴露和环境的污染。
3. 管理控制原则管理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管理措施来控制有害物质的危害。
例如,建立完善的作业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防护装备等。
管理控制原则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的基础,需要工作单位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
4. 个人防护原则个人防护原则是指为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其健康的危害。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个人防护原则是最后一道防线,当其他控制措施无法完全消除危害时,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5. 监测原则监测原则是指对工作环境、工人的暴露水平和生产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监测原则对于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改进控制措施的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包括替代原则、工程控制原则、管理控制原则、个人防护原则和监测原则。
这些原则是相互配合、综合应用的,只有在全面、系统地应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二)是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因工作环境中毒物引起的相关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最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823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最新版)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
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
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
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
有些患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5.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
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
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
经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
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
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
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6.怎样进行自救互救?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
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向上风向跑。
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沾染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
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7.防毒综合措施的内容①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③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④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⑤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理后排出室外;⑥做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⑦建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⑧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⑨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⑩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8.慢性铅中毒的症状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
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贫血。
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9.怎样预防铅中毒?预防铅中毒的措施有:①尽可能用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代替铅;②把产生铅烟或铅尘的设备密闭起来,减少逸散;③进行局部抽风,把铅烟或铅尘从发生源就地吸走,经净化后排出室外;④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⑤温式作业和湿式清扫,防止铅尘飞扬;⑥坚持戴防铅烟(尘)口罩;⑦不在车间内进食、吸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更衣;⑧经常地、定期地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
10.铬中毒的症状铬有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6价铬比3价铬毒性大。
铬中毒主要损害粘膜和皮肤,长期接触铬可发生铬鼻病,表现为鼻中隔粘膜糜烂、溃疡和软骨部穿孔。
铬接触皮肤,可引起皮炎、湿疹和铬疮(铬溃疡)。
此外可有头痛、消化不良、贫血等全身影响。
接触铬酸盐的人可引起肺癌。
11.慢性苯中毒的症状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
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
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12.制鞋工人要当心慢性苯中毒目前皮鞋制作多半把线缝针制改为粘结,粘胶由苯(或甲苯)加氯丁橡胶或天然橡胶配制而成,含苯量可达80~90%,操作工人常常多人集中在一室涂胶。
苯大量挥发,如果车间通风不良(尤其冬季门窗紧闭),空气中苯浓度很高,长期吸入很容易发生慢性苯中毒。
13.甲苯、二甲苯的毒性和苯有何区别?甲苯、二甲苯急性中毒症状与苯相似,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苯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也比苯大。
甲苯、二甲苯的慢性毒作用比苯小,对血液无明显影响。
当接触甲苯、二甲苯后出现血液变化时,应考虑到其中含苯。
14.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对眼和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或蒸气称为刺激性气体。
其品种很多,有二氧化硫、硫酸及三氧化硫、硝酸及氮氧化物、盐酸、氟化氢、氯、光气、三氯化磷、三氯氧磷、氨、溴甲烷、氯化苦、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基甲醚、甲醛、丙烯醛、臭氧、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等。
其中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15.预防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大多数刺激性气体中毒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
另一方面。
设备跑、冒、滴、漏也是造成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
16.硫酸二甲酯中毒的防治硫酸二甲酯是略带葱味的油状液体,可逸出蒸气。
主要用于农药、制药、染料和香料工业。
吸入蒸气后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损害眼和呼吸系统。
轻者有畏光、流泪、咽痛、呛咳等症状,重者眼痛、结膜充血、剧咳、吞咽困难,可出现喉头痉挛和水肿。
最严重的在短时间内可发生肺炎、肺水肿窒息。
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灼伤。
急性中毒时,鼻、口腔用4%碳酸氢钠液洗漱、抗菌素眼药水滴眼。
用大量稀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冲洗污染的皮肤。
作业地点应采取密闭,通风措施防止蒸气外逸,配备2~5%碳酸氢钠液及冲洗器,以便急用。
1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生产性中毒主要由皮肤吸收引起。
有机磷进入人体后引起胆碱酶活性抑制,使乙酰胆碱积聚,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急性中毒症状可分为三类:①毒蕈碱样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②烟碱样症状,表现为全身紧束感、发音含糊、胸部压迫感、上肢和面颈部肌束震颤(肌肉跳动);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
失眠或嗜睡、多梦、言语不清,重症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往往因呼吸麻痹危及生命。
此外,可发生肺水肿、脑水肿。
有些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发生后8~14天,出现周围神经炎、精神障碍,称为迟到性神经毒作用。
18.怎样预防农药中毒?农药施用过程中,配药、拌种应有专用器皿,正确配制药液浓度,拌过农药的多余种子应妥善保管,防止误服;喷药时人站在上风向侧喷,施药人员应穿长袖衣裤、鞋袜,使用塑料薄膜围裙、裤套和鞋盖,佩戴碱液纱布口罩,炎热季节避免在午间气温过高时喷药;工作时禁止吸烟进食,皮肤污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洗净,工作服和手套需用碱水浸泡后再清水洗净;施药工具注意保管维修,防止发生阻塞、漏水或其他故障;加强农药运输、销售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19.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处理化学性眼灼伤预后好坏关键在于急救处理是否及时。
急救措施包括:①立即彻底冲洗,酸性物质灼伤用2.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物质灼伤用3%棚酸溶液或用清水冲洗;②滴1%地卡因止痛,重者可给镇痛剂;③散瞳;④预防感染,可用抗菌素眼药,重者给抗感染治疗;⑤擦去坏死组织,涂抗菌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以预防眼球粘连。
20.引起皮肤灼伤的常见化学物品凡具有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品都可引起皮肤灼伤,常见的有:硫酸、硝酸及硝酸盐、氯及盐酸、氯磺酸、氯及氢氟酸、溴及氢溴酸、碘及碘化物、铬酸及铬酸盐、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液氨、石灰、碳酸钠、磷及三氯化磷、硫酸二甲酯、酚和甲酚等。
21.职业性肿瘤和职业性致癌因素生产过程接触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肿瘤。
目前国际上已公认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有:燃煤烟灰引起阴囊癌;沥青、煤焦油引起皮肤癌;页岩润滑油引起阴囊癌;切削油引起阴囊癌;焦炉煤职业危害安全 | Occupational Hazard Safety职业危害控制气、铬酸盐、氯甲醚引起肺癌;无机砷酸盐引起皮肝癌、肺癌;镍引起鼻腔癌、肺癌;石棉引起肺癌、胸腹膜间皮瘤;芥子气引起肺癌、上呼吸道癌;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苯引起白血病;β萘胺、α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引起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及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列入职业病名单。
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