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1.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类型。
2.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3.中国剪纸: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剪纸刀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
4.中国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元宵节等。
5.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古琴、古筝和京剧音乐等。
6.中国传统舞蹈:中国传统舞蹈包括古代舞蹈和民间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和扇子舞等。
7.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唐装和旗袍等不同类型。
8.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殿堂、庙宇和园林等不同类型。
9.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气功等治疗方法。
10.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饮食有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和鲁菜等。
11.中国传统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括泡茶和品茶等不同环节。
12.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如春节的放鞭炮、中秋节的赏月和端午节的划龙舟等。
13.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有许多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拜年、拜堂和拜师等。
14.中国传统民俗:中国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
15.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和越剧等不同类型。
16.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有琵琶、古筝和二胡等。
17.中国传统美术:中国传统美术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18.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有陶瓷、剪纸和刺绣等。
19.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有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类型。
20.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有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
中考必备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考必备传统文化知识大全一、书法1.毛笔:毛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工具,用于书写和绘画,历史悠久。
毛笔分硬毛和软毛两种,硬毛适合于工笔画,而软毛适合于写课文和楷书。
2.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清秀流畅,可以较快地书写。
3.楷书: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字体,规范严谨,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4.隶书:隶书是古代的一种用于书写行政文书的字体,笔画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5.草书:草书是书写速度最快的字体,开创了潦草飞扬的独特风格。
草书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抒发。
二、音乐1.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以其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音韵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2.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音色深情,表现力丰富,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中。
3.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剧目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打击乐:打击乐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大类,包括锣、鼓、镲等,音效明亮,节奏感强烈。
5.西洋乐器: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西洋乐器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绘画1.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注重韵味和气韵生动的表现,常用的画法有线条、色彩、纹理等。
2.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用水和墨来表现画面,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线条的流畅。
3.花鸟画:花鸟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描绘花卉、鸟类等自然界的事物,形象传神。
4.山水画:山水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以山水为题材,追求景物和人物在画布上的自然表现。
5.人物画:人物画是国画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描绘人物的形象、姿态和情感等。
四、戏曲1.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声调高亢、腔调丰富、动作夸张为特点,台词长,情节复杂。
2.粤剧:是广东地区流传甚广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快板腔调、动作敏捷而著称,表演形式多样。
3.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口技和声腔著称,行腔清亮、音高昂扬。
关于书法的文化常识

关于书法的文化常识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它源于甲骨文和篆书,发展到今天的行书、楷书、草书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涵盖了笔画、构图、意境、气息等多个方面。
它既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书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先贤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感受到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的魅力。
书法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的艺术。
初学者应该从基本功开始,比如练习字体、提高笔画和篇幅的均衡性、提高字形和间距的一致性等。
只有坚持练习,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不同的书法作品表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楷书体现了庄重、端庄,而行书则更加自由、灵动。
草书虽然笔意飘逸,但也注重自我控制和规范。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
除此之外,书法对于身体的锻炼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书写时,需要腕部、手掌、手臂等多个部位协同运动,锻炼了肌肉和韧带,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书法也有舒缓神经、放松身心的效果。
总之,了解和学习书法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表达情感、发展身体健康的一条好途径。
不论是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应该在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书法必备知识点总结

书法必备知识点总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艺术,书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表达。
在学习和理解书法的过程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
下面将对书法必备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文字是通过刻画或书写来表现的。
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不同的文字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书法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出现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不同的书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背景。
二、书法的艺术特点1. 线条的独特韵味书法作品的线条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线条的优美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书法中的直、弯、折、勾等线条是通过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平滑等来表现的,因此线条在书法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韵味。
2. 气韵生动书法中的“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气势。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求字形的工整美观,更要求其能够通过线条的运用和排布来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艺术效果,使人在观赏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内在意境。
3. 象形与抽象相结合书法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形式,因此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表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即文字应该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但与此同时,书法作品又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在书写时要有一定的变化和韵律,在笔画中把表现对象的特征进行抽象和提炼。
这种象形与抽象相结合的特点是书法作品的独特之处。
三、书法的分类1.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稳健,字形方正刚劲,线条硬朗,运笔流畅有力。
2.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最常见的一种书体,也是中国古代文书常用的书写形式。
楷书的特点是字形端庄稳健,笔画平滑流畅,整体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常识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1. 起源:中国书法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2. 分类:中国书法主要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篆书五种。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传统工具:中国书法大多使用毛笔,这种工具由毛发制成。
墨、砚台和宣纸也是书法所必需的工具。
4. 字体特点:中国书法注重书写的笔画结构和形态美。
具有端庄、雅致、流畅和韵味等特点。
每个字的笔画都要注重用笔的力度、速度和顺序。
5. 文化意义:中国书法被视为文字的艺术,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作品常常与诗词、名人墨迹相结合,表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关于中国书法的一些常识。
书法在中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书法常识大全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书法常识大全01汉字字体的发展1.我国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字形特点: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形体均匀齐整。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行书:“行”是“行走”的意思,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02书法发展史1.秦汉书法(1)秦-小篆,官方文字,著名作品是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秦隶,民间文字,"隶书,篆之捷也"。
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启迪了汉隶的诞生。
(2)汉朝汉隶——东汉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是蔡邕,《熹平石经》又称《太学石经》。
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后因战乱毁坏。
蔡邕自创飞白字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草书——代表人物是张芝,尤善章草书,又创于今草。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又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
代表作:《冠军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2.魏晋书法(1)钟繇——楷书鼻祖,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代表作《宣示表》等(2)“二王”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帖》;相关典故“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
书法文化知识

书法文化知识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书法文化的基础知识:
1. 书法字体:书法字体主要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楷书、行书和草书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
2. 书法工具:书法创作需要使用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
毛笔是书法的核心工具,其质量对书法作品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墨汁是用来蘸取毛笔书写;宣纸则是用来承载墨迹。
3. 书法风格:书法作品的风格因不同的流派和创作者而异,常见的有雄浑豪放、清秀婉约等。
4. 书法作品鉴赏:鉴赏书法作品时,可以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入手,欣赏其线条的质感、节奏和韵律。
5. 书法作品创作:创作书法作品时,需要注重构图、笔法和意境的表达,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字体和表现方式。
6. 书法与文化: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以上是关于书法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书法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书法的知识点总结一、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朝晚期至周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出来的文字,其笔画粗犷、直率,具有浓厚的原始风格。
金文则是商朝和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具有简洁、端庄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书法逐渐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五种基本字体。
其中,篆书是最早的字体之一,它起源于青铜器铭文和印章文字,具有古朴、庄重的特点。
隶书是在秦朝统一文字后形成的一种字体,具有方正、刚劲的特点。
楷书则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其笔画工整、端庄。
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字体,它的笔画流畅、自由,富有动态美感。
行书是楷、草两种书体之间的过渡,其特点是承接了草书的行云流水和楷书的秩序,是传统书法中最具书写实用性的一种字体。
除了以上五种基本字体,中国传统书法还发展出了很多变体字体,如颜体、兰亭体等,它们各具特色,丰富了中国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
二、艺术特点中国传统书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笔墨相济:中国传统书法重视笔墨的运用,认为“水墨乃书法之本”。
笔墨在书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工具,更是艺术的表达媒介。
通过对笔墨的运用,书法家在纸上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审美追求。
2. 神韵生动:中国传统书法重视神韵生动,追求以笔墨表达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情感。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势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精神世界。
3. 线条韵律:中国传统书法重视线条的韵律美,追求在纸上呈现出美妙的线条组合和流畅的书写形态。
书法家通过对线条的运用和组合,表现出了作品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4. 丹青墨彩:中国传统书法注重丹青墨彩,强调对纸张、笔墨、水墨的互动与调和。
书法家通过对笔墨的细致运用,使作品在纸上呈现出了生动的图像,营造出空灵深邃的意境。
(完整版)中国书法常识集锦

中国书法常识集锦1.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演变,目前公认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清•梁《承晋斋积闻录》3.“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4.“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5.毛笔的“四德”:即“尖、齐、圆、健”。
6.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的湖笔、江苏的太仓笔以及河北的侯店笔。
7.墨的种类:主要分为固体墨(墨丸、墨锭)与液体墨(墨汁)两类。
墨锭主要分为: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
8.宣纸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9.“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
10.汉字的六书:“六书”即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形声、指事、会意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它是后人根据汉字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六种构造条例,而非造字条例。
11.“永字八法”:指“永”字的八个笔画:侧(点)、勒(横)、弩(竖)、趯(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又:所谓“永字八法”,即以“永”字的八种点画为例,形象阐述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1)点为“侧”,如鸟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跃也;(5)仰横为“策”。
如策马之用鞭;(6)长撇为“掠”,如蓖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如笔锋开张也。
12.楷书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
13.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也有先内后外的)、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14.正确的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脚平(足安)。
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

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2017年中考书法知识整理一、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1.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
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挑选毛笔时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毛笔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2. 墨: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是松烟墨。
第二种是油烟墨。
第三种是混合墨。
3.此称为"宣纸")。
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
熟宣适宜工笔画。
4. 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
二、写字姿势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坐势:要求: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立势: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三、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即:压、勾、格、抵五法。
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四、关于用笔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五、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六、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挑七、书法临习临习方法:(1)读帖(2)摹帖(3)临帖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左上方。
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
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八、书法作品1.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
印章分类:1、朱文:白底红字。
笔划少的用朱文。
2.白文:红底白字。
笔划多的用白文。
2.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
3.书法作品格式:立轴、屏条、中堂、横幅、长卷、扇面、斗方、楹yíng联。
九、汉字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十、楷书1.楷书也叫真书、正书。
你必须要知道的书法知识

你必须要知道的书法知识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通过运用毛笔、墨、纸和硬笔等
工具,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技法,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艺术
性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中国
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一些你必须知道的书法知识:
1. 基本书法分类,书法通常分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篆
书五种基本字体。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书法的起源,书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时
间的推移,书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艺术。
3. 书法的工具,书法所需的主要工具包括毛笔、墨、纸和砚台。
毛笔的选材和制作工艺对书法作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4. 书法的技法,书法创作需要掌握笔画结构、布局、用墨技巧
等方面的技法。
不同的字体要求艺术家有不同的技法掌握。
5. 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更是艺术
家内心情感的抒发。
通过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性情
与情感。
6. 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
现在,书法在教育、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等
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一些关于书法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
果你对书法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关于书法的课外知识大全

关于书法的课外知识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艺术与文字的结合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研究中国文化还是进行艺术修养,了解书法的相关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以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书法起源与发展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按照考古学的研究结果,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书法作品大多见于甲骨文、金文、篆刻等。
汉字的产生与演变,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的流派。
二、书法流派与特点1. 隶书:隶书是古代官方文件中常用的一种字体,以其严谨、肃穆的气质而闻名。
隶书运笔规矩,字形直立,笔画粗细有序,给人以庄重稳重之感。
代表作品有郭璞《归田赋卷轴》等。
2. 楷书: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字体,以其端庄、典雅的特点深受喜爱。
楷书刚劲有力,笔画简练流畅,给人以清晰明了之感。
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等。
3. 行书:行书是书法中笔画变化最多、表现个性最强的一种字体。
行书笔画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用于书法艺术创作。
代表作品有张旭《大草书》等。
4. 草书:草书是书法的一种极简字体,潇洒奔放、独具特色。
草书短小精悍,笔画变化多端,给人以狂放不羁之感。
代表作品有怀素《兰亭集序》等。
三、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 基本功的培养:学习书法首先要从基本功入手。
练习字形、笔画和字与字之间的间隔,熟悉笔划的起笔、收笔和转折等。
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逐渐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临摹名家作品: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选择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反复的模仿与练习。
通过临摹可以学习到名家的笔法、结构和节奏感,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
3. 培养审美能力: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注重审美效果。
要培养对书法的欣赏能力,学习欣赏和评价名家的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4. 坚持不懈的练习:学习书法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的练习。
书法基本小知识

书法基本小知识
书法基本小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1.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主要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
2.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3.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这六种字体也称为“汉字六体”。
4. 著名书法家有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还有张芝、王羲之、钟绍京、智永、虞世南、欧阳通、褚遂良、薛稷、张旭、李邕、颜真卿、李阳冰、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鲜于枢、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等。
5. 书法的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执笔和运笔。
其中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提按使转。
6. 书法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7. 书法的五种书体包括篆书(包含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包含行楷和行草)、草书(包含章草、小草、大草和标准草书)。
8. 学习书法术语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锋”、
“侧锋”、“提按”、“转折”等术语对于理解书法技巧和运笔方法非常重要。
9. 学习笔法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包括用笔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方法和特点。
10. 学习墨色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掌握墨色的运用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层次感。
以上是关于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书法介绍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书法介绍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
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又称“书法”。
书法一般多指后世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文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书法就是一种文化,因为书法不是美术,不仅仅是视觉艺术,它连着文字,连着经史子集的经典,它是一种中国文化深层次的集体意识。
中国书法是能表达个人情感的,不是说仅仅跪在古人面前,但是一定要去尊重和珍惜古代的经典,然后从中间取出他们好的,加以自己再创作和放大。
我作为北大书法研究所的所长,张扬的“文化书法”,当然跟其他的书法思想观念不太一样。
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
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书法的艺术从古到今,写字的人不少,各有各的写法,但真正流芳千古的大书家并不多。
汉字和书法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型是不变的,态是可以变的。
就像一个双胞胎长相十分相似,长大了气质各有不同。
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书法是有方法和法度的。
方法没有掌握,光练不得法、光练不悟都是不行的。
书法博大精深,但也并非玄而又玄,写一手好字、写一笔规范字并不难。
书法可以速成,书法家是不能复制的。
书法强调走进去,然后走出来。
进去就是练就一笔好字,出来就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进去容易出来难。
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人们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使命。
汉字起初是作为实用性的,她一路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
中国书法知识大全

中国书法知识大全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艺术,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结合体。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书法类型:中国书法主要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等不同风格和字体。
2. 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提、点、折等基本笔画构成了书法字体。
3. 毛笔与墨:书法常用的工具是毛笔,墨则是书写的颜料,书法家通过对毛笔和墨的掌控来表达不同的意境。
4. 字体特点:楷书端庄稳重,行书流畅舒展,草书激情奔放,隶书刚劲有力,篆书古朴方正。
5. 气韵生动:书法追求“气韵生动”,强调笔墨之间的韵律和生命力,而不仅仅是字形的美感。
6. 历史渊源: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密切相关。
7. 艺术价值:书法被视为文化遗产,被列为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的传统修养。
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练习和钻研,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表现,更蕴含着艺术家的个人修养、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传统知识2篇

传统知识2篇传统知识篇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笔墨纸砚的文字艺术,表现人们对于情感、思想和精神世界的表达和传达。
自古以来,中国书法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品位的体现。
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人们用勺等器具在龟甲上刻字,随着大量的文字在青铜器和瓦出现,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样式。
到了唐朝,书法达到了一个极致,成为了社会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唐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还有柳公权、颜真卿等人也让中国书法独树一帜,成为了世界书法艺术的佳话。
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书法家们在书写时,不仅要注重字的造型、线条和峰回路转的曲线之美,还要注重书写者所处的时空背景、社会、文化、人性的反映和表现,使得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的精髓。
中国书法艺术被誉为“国之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涵,它的创作永远是一件充满挑战的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希望在未来,书法艺术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为国家的文化传承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传统知识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其中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并且这些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过年的日子。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传说,一年中的第一只春燕飞来,人们就会开始庆祝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门神、吃汤圆、放烟花爆竹、发红包等,寓意着各种吉祥的寓意。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在传统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
中秋节也称为“月圆节”,寓意着团圆之意。
在这个节日,人们会在一起赏月、品尝月饼、赠送月饼等,祈求家庭和睦、团结和谐。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寄托哀思的时候。
在这一天,祭扫者会在亲人的坟墓上焚香祭奠,寄托哀思之情,同时也寄托着对家族的意顺之情。
书法小知识

书法小知识书法是一种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书法的小知识。
首先,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则是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这些古代文字形状简练、刚劲有力,后来逐渐演化为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艺术。
其次,书法的基本要素有“笔、墨、纸、砚”。
这是书法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材料。
笔是书写的工具,有毛笔和硬笔两种,毛笔用来写中国书法,硬笔则用于西方书法。
墨是书写的颜料,常使用的有墨饼和墨汁。
纸是书写的载体,一般使用宣纸或米纸等。
砚是研磨墨汁的工具,有石砚、陶砚等不同材质。
另外,书法的基本技法包括“点、画、结构、布局”。
点是指点墨的轻重程度,画是指书写笔画的轻微变化。
结构是指字形的组成和比例关系,布局是指字的排列和整体效果。
这些技法在书写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作品更富有变化和艺术感。
此外,书法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
楷书是书法中的基本字体,结构规整,属于正式书写的字体。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字体,字形更加简洁、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而草书则更加隶属自由奔放的艺术形式,字形象征性地表达,富有激情和动感。
最后,书法的创作要求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于字体的形态,更体现了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修养品质和审美追求。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法,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总之,书法是一门饱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了解和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心灵,提升审美素养,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希望大家都能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常识

第一部分书法常识一、汉字起源在远古时候,因为没有文字,人们只好用绳子打结的办法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
比如,上午打了一只野兔就用绳子打一个结,下午又打了一只就再打一个结。
但是,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一些较复杂的事情用结绳记事的办法就比较难记录,因而,一个叫仓颉的人,通过自己对万事万物而发明了一些象形的符号来帮助人们记事,这样文字就产生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实际上,文字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创造出来,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年累月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创造出来的。
练习书法的好处二、练习书法的好处一、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增强自信心。
二、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
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
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办事效率是最高的;反之则心浮气躁、思绪混乱或语无伦次。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但人心普遍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
通过书法,可以弥补。
三、书法有益健康。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写字能祛病健身。
古人云:“写字用于养心,愈病君子之乐。
”写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爱好,能使人在挥毫中自得其乐。
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使躯体和精神放松,对肌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可推迟或延缓脑的老化。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
学习书法,这些常识必不可少!

学习书法,这些常识必不可少!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
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
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刻有文字的龟甲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起着保护椽头和房檐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2017年中考书法知识整理一、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1.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
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挑选毛笔时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和河南的太仓毛笔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笔。
毛笔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2. 墨: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是松烟墨。
第二种是油烟墨。
第三种是混合墨。
3. 纸: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古时属于宣州府,因此称为"宣纸")。
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
熟宣适宜工笔画。
4. 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
按产地分有: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安徽的歙(shè)砚、甘肃洮(táo )州的、山西的澄(dèng)泥砚。
二、写字姿势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坐势:要求: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立势: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三、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即:压、勾、格、抵五法。
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四、关于用笔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五、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六、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挑七、书法临习临习方法:(1)读帖(2)摹帖(3)临帖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左上方。
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
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八、书法作品1.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
印章分类:1、朱文:白底红字。
笔划少的用朱文。
2.白文:红底白字。
笔划多的用白文。
2.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
3.书法作品格式:立轴、屏条、中堂、横幅、长卷、扇面、斗方、楹yíng联。
九、汉字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十、楷书1.楷书也叫真书、正书。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
2.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前三者唐朝,赵孟頫fǔ[赵体]元朝)书法特点:颜体:端庄雄浑,气势开张,骨力遒劲,气概凛然。
柳体:活健苍劲,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欧体: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赵体: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图片:颜柳欧赵十一、书法名家1.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人物故事:墨池、书成换白鹅、坦腹东床、入木三分2.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
善草书。
其草书当时与李白的诗歌、裴文的剑舞并称“三绝”。
3.张芝:字伯英,家,后人尊称他为“草圣”,其书法被称为“今草”。
4. 怀素: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与唐代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5.启功,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
字元伯,一作元白。
满族。
姓,雍正帝九世孙。
6. 当代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田英章、席殊、司马彦、邹慕白2017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整理【春节】时间:农历一月初一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时间: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吃腊八粥【除夕】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7年中考必备国学常识1.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2.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3.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5.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7.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8.岁寒三友:松竹梅9.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10.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12.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1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4.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15.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16.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17.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18.古代秀才四艺:琴棋书画19.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20.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2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3.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2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5.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26.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28.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9.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30.: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31.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伉俪:夫妻32.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33.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时。
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耄耋(màodié)之年——80、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如《陋室铭》(刘禹锡)【记】记是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小石潭记》(柳宗元)【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说】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杂说》(韩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诸葛亮)【书】古代书信的一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古代文体]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朱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