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小说的情节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法三:分析情节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在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因为某一情节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作用。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小说开头的类型有多种,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事件、引用名言、引用诗歌等。
不同类型的开头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描写环境可以让读者了解小说背景,描写人物可以让读者对主角产生兴趣,引用名言可以引出主题等。
2.中间情节的作用中间情节是小说情节的主要部分,它可以通过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方式,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3.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小说结尾的类型有多种,如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留下空白的结局等。
不同类型的结局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留下空白的结局可以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方法指导: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的方法有两个大角度:结构角度和内容角度。
在结构角度上,可以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在内容角度上,可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特别提示: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时,可以采用“‘四考虑’+‘一感受’”模式,即从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四个方面考虑情节作用,再从读者感受的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个方面考虑其作用,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
这种“四考虑”加上“一感受”的模式适用于所有涉及作用的题目。
在这篇文章中,天气晴朗,XXX的景象让人感到宜人。
这也是一种心理投射,XXX可能会这样说。
2019年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小说的情节含解析20190709252
小说的情节三. 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开头段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从以下三点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暗示或突出了主题(某种社会现象)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关系——变现了人物精神、性格等。
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三)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例《麦琪的礼物》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例《项链》。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课时冲关二十一 小说阅读训
课时冲关二十一小说阅读训练(五)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配角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癖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情节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情节技巧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出色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依据题目要求作答。
依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解题思路: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索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特别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特别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技巧表达技巧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顾、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中叙述方式和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技巧》学案教师版
小说阅读中叙述方式和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技巧学习目标:1、彻底掌握答题规范,复习识记答题术语。
2、通过分析某种叙述手段和安排的典型范例,准确理解、运用答题术语,知其所以然;学会用参照比对的策略,快速准确的完成考试答题。
学习重难点:分析某种叙述手段和安排的典型范例,准确理解、运用答题术语答题,知其所以然;学会用参照比对的策略,理解分析考卷小说的某种情节安排和叙述方式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好处,准确答题。
学习过程:一、再现试题与答案,掌握答题规范和术语【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019广州市一测】《魔笛》: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通过现实和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教导,使小说情节更丰富完整;②既突出了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特征更鲜明;③表达了朗风对梁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使主题内涵更深刻。
答题规范:答题术语:情节结构:1、推动情节发展。
3、将情节串联,使情节发展更加连贯,使行文更紧凑集中。
4、使情节更丰富完整。
5、使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4、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照应开头、标题。
艺术效果(读者感受):1、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让读者感同身受。
4、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人物塑造:1、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接地气2、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3、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生动4、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感情主旨:1、有助于凸显、深化、丰富小说主题二、本次考试学生答案中出现的偏差情节结构:1、推动情节发展。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2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含答案解析
专题02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小说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题目的考点】
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 1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二章 小说阅读 提分点二 落实情节类题的两种增分策略课件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 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 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 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 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为……为什么?赵乡长百思不解。 正当焦急万分之时,田大爷气喘吁吁赶到,赵乡长迫不及待地 问:“乔厅长怎没来?”
11
“没……没见到。”田大爷捋着雪白的胡须,嗫嗫嚅嚅。 “什么人都没有见到?”赵乡长呼吸急促起来。 “见……见到乔厅长老伴,说乔厅长身体不适,不参加庆典,晚 上来看看。”田大爷声音冷冰冰的。 “唉……”赵乡长十分失望,大会筹委会开了紧急会议,临时请 来宾中的副市长剪彩。夜幕降临,桥灯齐明,人头攒动。来啦!一辆 黑轿车缓缓驶上桥来,人们呼地一下呼喊着。 车上下来一位老太太,穿着一身黑衣服,一副憔悴的面容。砰, 车门关紧。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 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 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 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5
○21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 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 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 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 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 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提分点二 落实情节类题的两种增分策略
2019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三. 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开头段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从以下三点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暗示或突出了主题(某种社会现象)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关系——变现了人物精神、性格等。
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三)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例《麦琪的礼物》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例《项链》。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精编全集(含解析)
专题01 语言艺术考点分析一、品味小说语言艺术的突破口1.体会、分析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
语言风格是讽刺还是幽默,是诙谐还是庄重等,要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对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以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典雅与朴实,简约与细腻,沉稳与奔放,轻松活泼与严肃凝重,诗意化与口语化;抒情意味很浓;善用民间俗语,生活气息浓;白描,工笔细描;等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方面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功能,在鉴赏时能灵活运用。
二、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表达”“手法”“技巧”等关键词。
以XXX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三、常用答题模板:鉴赏作者的语言=语言特点+例句分析。
四、品味小说语言知识点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解题的时候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出比喻的本体; 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4.表达方式的运用。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二、复习预习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小说构思技巧及作用】专题及解析
一、把握线索,梳理情节,赏析构思技巧及作用一、梳理情节,分析线索及思路典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案:小说阅读2情节 含解析
第二课小说情节结构●复习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设计思想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教学资源《小说情节结构》教学PPT●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2.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则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3.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塘山的咒语徐均生①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叫做天塘山.山上树木葱郁,云雾弥漫.飞禽走兽,遍及山岭.在天塘山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一句咒语——上山挖塘者断子绝孙!这条咒语何时雕刻,谁也说不清.我小的时候,就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②相传天塘山上有七个塘,据说是身高三丈三尺的仙人留下的足印.如果哪个人挖到了这七个塘,那么,他会在最后一个塘里得到一副金锣金锤,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那些上山挖塘的人,果真得病死了,果真断子绝孙了.有人不信这个邪,又上山去挖塘,结果,还是死于非命;或其子女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这样,村里的人就相信了,除了上山采茶挖笋什么的,谁也不敢想挖塘的事了.前些年,从山外来了一位有钱的老板,听了这个传说后,也非常好奇,决定找人偷偷去挖塘.结果,老板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压死了.老板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理说这也算是断子绝孙!③这样一来,村民更害怕了,远远地避开了天塘山,就是上山采茶挖笋也不敢了.天塘山的塘成了村民的一个痛,天塘山的咒语成了一个谜.④多年以后,我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突然想到了天塘山的咒语.如果把它揭示出来,那我的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的.于是,我对导师说了我的想法.导师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带我去考察.就这样,导师和我来到天塘山进行考察,特别是对那石碑上的咒语,走访了所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还拜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民俗专家、动物学家,就在要结束考察的最后一天,导师和我登上了天塘山绝顶.天塘山果然是山势巍峨,绵延数十里,奇峰巨壑,伟丽壮观!导师在山顶只说了一句话:“我倒情愿相信有这条咒语啊!”我却是感慨万端说:“可考察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啊!”⑤回校不久,博士论文《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写成了,交给导师后,导师很多天也没有答复.这让我非常奇怪,实在等不住了,就去问导师.导师的桌上放着我的论文,封面已经很陈旧,显然导师翻看过好多遍了.导师问我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家乡吗?”我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喜欢!”导师严肃地要求我:“这论文通过答辩后,别拿去发表了.”这让我非常意外,“这,怎么可能呢?”博士论文如果发表出来,就我而言,意味着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还能在学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石.⑥表面上答应了导师的要求,等论文答辩通过后,我悄悄地投稿给一份地理杂志,论文很快发表出来了.导师看到后非常恼火,他拍着桌子训斥我:“你,你,你这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你这辈子也别想采摘到科学的桂冠!”我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我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⑦过了几天,报纸电视都来采访了,天塘山咒语之谜,就这样真正地向公众揭开了——那些因上山挖塘而死去的人,完全是意外,跟所谓的天塘山咒语无关!有关断子绝孙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迷信!⑧然而,老家的兄弟来电话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我们就是相信!”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老半天,兄弟不但不信,反而骂我是傻子!回家过年的途中,我和老婆被老家的兄弟们远远地堵在了山外,他们不让我们进山.父亲还带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永远也别回来!我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很委屈,只好带着老婆回她父母家过年.⑨年后回学校,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天塘山毁了!那些挖宝的人,把天塘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小说第②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交代天塘山的由来着眼,揭示开头“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的原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从天塘山咒语应验之谜着眼,为下文写“我”和导师实地考察天塘山、咒语之谜的真相被揭开后父亲和兄弟对“我”的责骂和截堵、天塘山被毁等情节提供依据.解析准确、全面地把握本段内容,着眼于全文情节.2.小说第⑦段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⑦段写天塘山咒语之真相向社会公开,是上文“我”不顾导师劝阻发表论文的结果;同时,这一结果,为下文老家人强烈反对、天塘山被毁情节做铺垫.解析第⑦段是全文情节因果链中的一环,它既是上文情节之果,又是下文情节之因.题型总结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1.审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梳理小说的脉络;②概括小说的情节;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⑤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答题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二、情节作用分析题1.审题(1)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③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要关注以下几点: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关联.③审问法,a.是单一问(只问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b.是问的某一段落的作用还是段落中的某处文字的作用,甚至某处描写的作用.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方面作用),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2.答题(1)答题模式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的,具体来说:①结构(情节自身)作用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d.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e.线索,贯穿全文.②内容作用a.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b.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c.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2)注意使用术语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课堂反馈(201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开头写巴尔塔萨与妻子乌尔苏拉的对话,与上下文哪些人、事叙写有何关联?(改编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测评(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报复(法)雨果·克里兹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2019届语文讲义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微专题二 含答案
微专题二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一、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阐释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当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而试图寻找小说答题的规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的答题也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因此,称之为“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一)情节结构题例题1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7年山东卷第19题)答案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解析第①点是从读者效果回答,第②点是从情节结构自身角度回答,③④两点是从人物角度回答。
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人物两个要素。
例题2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17年浙江卷第13题)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解析①②两点是从情节自身角度回答,第③点是从读者角度回答,第④点是从结构角度回答。
该题涉及“四级概念”中的情节一个要素。
(二)人物形象题例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年全国卷Ⅲ第11题(2)题]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情节三. 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一)开头段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从以下三点考虑: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暗示或突出了主题(某种社会现象)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关系——变现了人物精神、性格等。
如《水浒传》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三)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平淡的故事陡生波上看,能使结构安排这种结尾,从。
出人意料式①.。
例《麦琪的礼物》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例《项链》。
②戛然而止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塑造人上看,能很好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⑤令人感伤式。
这种结尾,从主题上例: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最后一片藤叶》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⑥大团圆式。
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情节作用分析题答题(一)情节作用类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2 )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3 (二)回答格式: (1)答题模式:从情节(结构)、环境、人物、主旨四方面考虑。
设置悬念,激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d.结构作用:① a线索,贯穿全文。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e. ②环境: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③人物:表现了④主旨: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2)注意使用术语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
②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③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分)25(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塘山的咒语徐均生①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叫做天塘山。
山上树木葱郁,云雾弥漫。
飞禽走兽,遍及山岭。
在天塘山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一句咒语——上山挖塘者断子绝孙!这条咒语何时雕刻,谁也说不清。
我小的时候,就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
②相传天塘山上有七个塘,据说是身高三丈三尺的仙人留下的足印。
如果哪个人挖到了这七个塘,那么,他会在最后一个塘里得到一副金锣金锤,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那些上山挖塘的人,果真得病死了,果真断子绝孙了。
有人不信这个邪,又上山去挖塘,结果,还是死于非命;或其子女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
这样,村里的人就相信了,除了上山采茶挖笋什么的,谁也不敢想挖塘的事了。
前些年,从山外来了一位有钱的老板,听了这个传说后,也非常好奇,决定找人偷偷去挖塘。
结果,老板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压死了。
老板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理说这也算是断子绝孙!③这样一来,村民更害怕了,远远地避开了天塘山,就是上山采茶挖笋也不敢了。
天塘山的塘成了村民的一个痛,天塘山的咒语成了一个谜。
④多年以后,我为了完成博士论文,突然想到了天塘山的咒语。
如果把它揭示出来,那我的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的。
于是,我对导师说了我的想法。
导师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带我去考察。
就这样,导师和我来到天塘山进行考察,特别是对那石碑上的咒语,走访了所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还拜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民俗专家、动物学家,就在要结束考察的最后一天,导师和我登上了天塘山绝顶。
天塘山果然是山势巍峨,绵延数十里,奇峰巨壑,伟丽壮观!导师在山顶只说了一句话:“我倒情愿相信有这条咒语啊!”我却是感慨万端说:“可考察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啊!”⑤回校不久,博士论文《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写成了,交给导师后,导师很多天也没有答复。
这让我非常奇怪,实在等不住了,就去问导师。
导师的桌上放着我的论文,封面已经很陈旧,显然导师翻看过好多遍了。
导师问我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家乡吗?”我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喜欢!”导师严肃地要求我:“这论文通过答辩后,别拿去发表了。
”这让我非常意外,“这,怎么可能呢?”博士论文如果发表出来,就我而言,意味着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还能在学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石。
⑥表面上答应了导师的要求,等论文答辩通过后,我悄悄地投稿给一份地理杂志,论文很快发表出来了。
导师看到后非常恼火,他拍着桌子训斥我:“你,你,你这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你这辈子也别想采摘到科学的桂冠!”我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
⑦过了几天,报纸电视都来采访了,天塘山咒语之谜,就这样真正地向公众揭开了——那些因上山挖塘而死去的人,完全是意外,跟所谓的天塘山咒语无关!有关断子绝孙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迷信!⑧然而,老家的兄弟来电话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我们就是相信!”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老半天,兄弟不但不信,反而骂我是傻子!回家过年的途中,我和老婆被老家的兄弟们远远地堵在了山外,他们不让我们进山。
父亲还带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永远也别回来!我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很委屈,只好带着老婆回她父母家过年。
⑨年后回学校,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天塘山毁了!那些挖宝的人,把天塘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小说第②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 (1)从交代天塘山的由来着眼,揭示开头“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的原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从天塘山咒语应验之谜着眼,为下文写“我”和导师实地考察天塘山、咒语之谜的真相被揭开后父亲和兄弟对“我”的责骂和截堵、天塘山被毁等情节提供依据。
2.小说第⑦段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答案】第⑦段写天塘山咒语之真相向社会公开,是上文“我”不顾导师劝阻发表论文的结果;同时,这一结果,为下文老家人强烈反对、天塘山被毁情节做铺垫。
【解析】从情节安排上看,有……从主题上来看,揭示……表现……从人物塑造上看,表现突出了……的特点。
(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
(每点2分)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分)【答案】特点:①故事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
【解析】本文的结尾类似于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赝品姜铁军鸿图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利在北湖边上看中了一块地皮。
在市规划局工作的朋友告诉他,按照规划,北湖很快就要修建地铁,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皮可就值钱了。
地皮值钱了,房子价格还不上涨吗?王利当然会算这笔账,决定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胜帮忙给协调协调。
想请黄胜吃饭,在酒桌上谈这件事情。
被黄胜一口回绝了:“中央有八项规定,反对大吃大喝,你就别费心了!”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王利没想到会碰一鼻子灰,心里想,一定得想个办法让黄胜帮忙。
于是托人打听黄胜喜欢什么。
很快,那人给王利打来电话:“黄胜喜欢收藏瓷器。
”王利说:“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王利就在心里琢磨,送黄胜什么样的瓷器好呢……过了几天,王利通过一家快递公司给黄胜寄来一只瓷瓶。
王利给黄胜打电话说:“黄局长,这个瓷瓶是清朝的粉彩,你好好留着吧!”黄胜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说:“地皮的事你听信吧。
”第二天,黄胜叫自己老婆拿着这只瓷瓶,来到市文物鉴定所,请瓷器专家做鉴定。
瓷器专家仔细看了看,说:“这个粉彩是假的。
”黄胜老婆立马火了:“这不可能,你是不是鉴定错了?”瓷器专家害怕自己看走了眼,急忙找来所里另外两位专家,共同又鉴定了一次,出具了鉴定书:赝品。
黄胜看着文物鉴定证书,给王利打电话,说:“我这地方小,没地方放你送的东西,把那只瓷瓶拿回去你自己收藏吧!”王利赶忙说:“拿回来多不好,你不喜欢就拿到拍卖公司卖了吧!”听到这话,黄胜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么个破瓷瓶,还要去拍卖,拿我不识数是不?“啪”地一声把电话摔了。
他老婆说:“这样也好,拿拍卖公司拍卖也卖不了几个钱,拍卖公司会给我们作证这是个赝品,省得他反咬我们一口,说拿了他的粉彩不给办事,败坏我们。
”黄胜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黄胜就把瓷瓶拿到了拍卖公司参加拍卖。
拍卖公司的规矩是,只要有客户拿来东西我就负责拍卖,不保证东西的真假。
责任是买家自负。
他们也有鉴定师,看了黄胜拿来的瓷瓶,笑着说:“这东西还值得来拍卖吗?怕是不够手续费的。
”黄胜心里很恼火,脸色十分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