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2)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5.学校文化的分类。
学校文化可以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又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四个要素。
6.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规范功能。
7.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和迁移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 : 师与生B : 学与教C : 德与智D : 身与心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填空题 1877 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参考答案: 卡普捷列夫3、单选题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_。
A : 额叶B : 顶叶C : 枕叶D : 颞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四大区域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上各有 3 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这四大区域的作用是考试中的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4、单选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_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A : 心理现象B : 认识过程C : 心理过程D : 个性心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5、单选题“部分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 。
有可能赞成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A : 冯特B : 弗洛伊德C : 韦特海默D : 华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这是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把握关键词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派 (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6、单选题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_____。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心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心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参考答案: 课堂气氛2、多选题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_____。
A : 教师的领导风格B : 班级规模C : 班级的性质D : 对教师的期望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
3、单选题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_____A : 结果评价B : 过程评价C : 定量评价D : 定性评价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名师详解】过程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融合,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状态、行为,过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是采取目标和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主张采用内外结合、开放式的形式来做,主张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与整合。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
4、单选题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_____。
A : 课堂规范B : 课堂管理C : 课堂纪律D : 课堂制度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考查课堂纪律的概念。
5、简答题单元检测过后,照例是一节试卷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董昊同学就翻来覆去地摆弄试卷,批着“95 分”的试卷像风中的塑料袋一样上下翻动着。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纲要ppt

二、认知过程
(二)注意 1、注意的种类 2、注意产生和保持的条件(无意注意)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
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意\无意 \)
二、认知过程
(三)记忆 1、记忆的环节、记忆的种类 7+-2 2、识记的种类: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3、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倒 摄抑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过度学习 4、记忆和遗忘规律的应用(黄金2分钟)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开设课程、教授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集体讨论;畅所欲言;
标新立异;多多益善。
五、人生全程发展(小学生心理见教材)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1岁); 3、幼儿早期(1~3岁); 4、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 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 6、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 5岁); 7、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 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 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3.学习的关键期
五、人生全程发展
0- 2岁 1- 3岁 4- 5岁 0-4岁 5岁左右 10岁以前 5岁以前 10岁以前 心理发展关键期 亲子依恋关键期 口语学习关键期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或动物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述》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述》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论述题】有些教师说,他们没学过教育心理学,但一样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有的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对实际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
在回答论述题时一般分为三步: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对题中所持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
其次要说明原因,为什么这样的表述正确或错误,正确或错误在什么地方。
再次,还应该说明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原因在于:(1) 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一样能够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与他们长时间的反复积累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而题中的说法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很多教师虽然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他们在多年的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自己总结的心得其实都是教育心理学的通俗观点,在这些心得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教学问题,体现的正是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产生和应用,是一个反哺的过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题中提到的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但这也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实践形成理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所有的教师都在自己的实践中一点点总结经验,将会造成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吸取先前教师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2) 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查要点二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问题在发展心理学中,所谓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
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
个体生理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这是广义的个体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生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成年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2个观点:一是渐进论,认为从婴儿到成年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二是阶段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实际上,个体心理发展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既有量变过程,又有质变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两方面因素制约。
持自然成熟论的彪勒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关,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界环境虽然能对个体的生理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却无法改变其发展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持环境决定论的华生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个体的心理发展既非遗传决定,也非环境决定,而是由二者共同决定。
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
个体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
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在个体发育尚未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前,进行过高的教育,是不经济的,也是低效的。
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
教师招聘心理学培训资料

• 3)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 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其规律是;一种感觉受到微 弱刺激时可以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反之,一种感觉 受到强烈刺激时则能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二是不同 感觉的补偿与协作。4)感觉后象。刺激物停止作用后, 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余音袅袅,绕梁三 日”就是听觉后象,电影就是利用了视觉后象的原理。 5)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 6、感受 性的发展。经过专门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活动, 人的感受性是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 7、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区别:反映内容不同。感觉 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整体属性。2)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 觉是感觉的深入的发展,二者密不可分。
• 1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的特性。形状恒常、大小恒常、亮度恒常。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经验所致:人总是借助 过去的经验来知觉当前的对象;因此,过去的 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产生恒常性。
• 1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 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 14、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调动观 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制定观察计划,提出观察方 法,提高观察的条理性。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 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总结交流,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 15、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遵循感知规律运 用直观原则。灵活选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感性知识。 2)运用知觉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特点。比如运用差异 律、组合律、活动律等,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 会学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错觉—概念: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观,思,知,言,想)
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4.言语和思维
比 较 与 分 类 —比较: 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对象对比,确定异同点和关系。 分类: 思想上按事物异同,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如灵感) (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4) 根据思维创作程度:再造性思维(常规习惯性)、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高级形式) (5)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概念—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独特性,对象背景差别性、活动 性
(主观)知觉目的、已有体验,动机爱好、情绪 理解性:知识经验为基础,再加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整体性:根据知识经验,把各部分属性综合,整体把握事物;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论)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人物,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 充分准备、周密计划、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 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4 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观察报告、日记、作文; 5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观察品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考点巩固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_____心理学。
A : 精神分析B : 人本主义C : 认知D : 格式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现代认知学派 (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基本观点: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4.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2、单选题“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
艺术家,大商人,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强盗”这句话的作者是_____A : 洛克B : 华生C : 霍尔D : 皮亚杰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华生后来主张在心理学中取消本能的概念,认为在心理学中不再需要本能概念。
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
3、单选题俄罗斯的教育心理学之父是_____。
A : 凯洛夫B : 乌申斯基C : 米丁斯基D : 苏霍姆林斯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
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代表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
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卡普捷列夫,代表著作《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单选题周围神经系统不包括_____A : 脊神经B : 视神经C : 植物神经D : 脑干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心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心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某学校采用性格量表来测量学生,分别在一年的 3 月、8 月、12 月测量,其结果基本相当,测验结果如此相同,说明其_____A : 信度高B : 效度高C : 区分度高D : 平衡度高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信度概念的理解考查。
2、多选题教学策略主要有_____A :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B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C : 个别化教学策略D : 交互式教学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
解析:教学策略主分类考查。
3、简答题六年级四班是学校出了名的“捣蛋”班级,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该班去上课。
这学期,学校安排张老师担任四班的语文老师。
第一天上课时,张老师还在楼梯间就听到班里传出的喊叫声。
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小话、吃东西、随意走动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听课的同学也时常问一些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张老师筋疲力尽,哭笑不得。
面对这样的班级,你将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你会怎样来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呢?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课堂管理就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达到三个目标: (1) 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 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3)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教师应该通过深入了解班级特点,采取符合班级学生意愿的领导方式,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明察秋毫,要来源:91考试网求教师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学生所吸引或只与少数学生交流;(2) 一心多用,同时跟踪和监督几个活动; (3) 整体关注,调动尽量多的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4) 变换管理,灵活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使学生顺利从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
4、简答题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 教师的领导风格(2) 班级规模(3) 班级的性质(4) 对教师的期望5、单选题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_____A : 教学测量B : 教学测验C : 教学评价D : 教学鉴定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特训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多选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_____。
A : 年龄差异B : 性别差异C : 社会文化差异D : 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 : 学习方式差异参考答案: ABCDE本题解释:【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
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简答题【简答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深化拓展时期,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教育心理学开始探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3、单选题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 l908 年_____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 : 桑代克B : 房东岳C : 廖世承D : 陆志韦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 1908 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4、单选题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_____。
A : 陶行知B : 潘菽C : 房东岳D : 廖世承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掌握程度。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廖世承和房东岳要区分开。
解答本题时,除了要知道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瘳世承之外,还需要辨别清楚我国另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同为两个“第一”,前者是由我国学者编写的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后者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且由日本小原又一著,我国学者房东岳译。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2)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心
里发展概述(2)
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考点最新版(二)1、判断题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而知觉属于心理过程。
2、单选题 1903 年,_____出版了著作《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
A : 华生B : 斯金纳C : 桑代克D : 杜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非常重要的题目,桑代克的名字要牢记。
3、单选题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_____心理学。
A : 精神分析B : 人本主义C : 认知D : 格式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现代认知学派 (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基本观点: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4.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4、单选题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_____A :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B :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C :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D :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要素和三过程要牢记,考试常考。
5、单选题“部分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 。
有可能赞成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A : 冯特B : 弗洛伊德C : 韦特海默D : 华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这是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把握关键词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派 (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6、判断题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辨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____的主观映象。
参考答案: 客观现实2、单选题 1879 年德国学者_____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 赫尔巴特B : 夸美纽斯C : 冯特D : 杜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注意关于本知识点的不同说法要记住。
3、单选题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_____年。
A : 1903B : 1908C : 1913D : 1924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考试中不但要记住廖世承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还得记住是在1924 年编写的。
4、单选题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_____。
A : 意识B : 信念C : 性格D : 理想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
5、判断题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6、填空题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即有联系有区别的____和____两大部分。
参考答案: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7、填空题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参考答案: 桑代克8、单选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_____。
A : 意志B : 能力C : 气质D : 兴趣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 (情绪与情感) 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二)

中公教育·成就你的未来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汇总(二) 第二节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正常 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由初级不断发展到 高级。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它的活动来实现。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中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 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的活动。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兴 奋和抑制。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 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们有着自身的矛盾运动和发展,有着 不断的量变和质变,非常复杂。
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 能有反映。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必须强调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社会生活条件才是人的心理源 泉与内容的决定性组成部分。
印度的狼孩卡玛拉等事例表明, 社会存在是人的心理内容的决定性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心理内容是带有阶级性的。
总之,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 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人的心理从源泉来说是客观的,但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它是由具体的个人在头脑中进行的。
由于 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
例如,有的人爱财 如命,有的人乐于济人,这就是钱在他们主观上的不同反映。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心理学概述》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听觉中枢位于_____A : 颞叶B : 额叶C : 枕叶D : 顶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四大区域作用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上各有 3 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这四大区域的作用是考试中的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2、单选题 _____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A : 加涅B : 奥苏贝尔C : 桑代克D : 巴甫洛夫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3、简答题【简答题】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作用的识记和掌握。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除了要答出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四点主要作用外,还需要对该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具体的指导该如何体现。
【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合理、有效、全面地了解学生,作出正确的决策。
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他们偶然表现的积极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更多积极的学习行为,促进他们的学习。
②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观察法―在自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抑制过程-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活动状态转向休息状态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是指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而是身周围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动物和人的大脑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和集中。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一种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
感觉阈限-就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的刺激量适应-就是由于刺激物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变性变化。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就是被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来。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遗忘-就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的干扰作用。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动作思维-是依据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
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导出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并把各个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心境-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激情是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由妯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下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是人自学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为-是指在意志支配下的进行的行动。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诚面貌。
即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指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兴趣-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直接兴趣-指直接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兴趣。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再造能力-指人们根据提供的样式以相同或相追认的方式进行活动的能力。
性格-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两岸关系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气质-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学习-指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觉观念建立生的非人为性的联系。
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学习兴趣-是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概念同化-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谁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创造性-指产生独特非凡而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品德-是个体现象,它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
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作出相应行为的过程。
顺从-是表面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内化-指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障碍-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
学习障碍-指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教程、情结与情感过程、意志教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理论意义: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3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1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率4对提高教育、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依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向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证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向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条件反向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刺激物与无关刺激物在时间上有一下的重合。
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一、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善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的器官(1)日常生活的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
(3)反向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储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结和状态。
2、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3)合理地组织活动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和转移4、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2)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结色彩(3)注意的品质较差5、中学生注意的特点为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3)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一、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受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