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docx

高考化学复习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化学试卷2016.4.1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 N2 (g) 与H2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 与H2 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 ,Na 在Cl2 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 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 H5 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AlCl3遇水产生气体: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25.(17 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⑴ 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⑵D→Y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Ⅰ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看其反应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以粘土为原料烧制陶罐,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正确;B、雕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C、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D、预报地震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识别。

2.下图有关硫元素循环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正确;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 气体会进入大气,正确;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亚硫酸,进一步转化为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错误。

考点:考查硫的转化。

3.下列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稳定性:HI﹤HBr﹤HCl﹤HFB.元素非金属性:Si﹤P﹤S﹤Cl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D.碱性:NaOH >Mg(OH)2>Al(OH)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I﹤HBr﹤HCl﹤HF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B、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非金属性:Si﹤P﹤S﹤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正确;D、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 >Mg(OH)2>Al(O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测试化学部分2016.4.1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 N2(g)与H2(g)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 与H2 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 , Na 在Cl2 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 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 H5 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 AlCl3遇水产生气体: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25.(17 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1)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2)D→Y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 CO2。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 学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    学

2016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 学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 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目的古代文献说明 A 使用 “…凡研消(KNO 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KNO 3能自燃B性质“(火药)乃焰消(KNO 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 3的氧化性C 鉴别 区分硝石(KNO 3)和朴消(Na 2SO 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D 提纯 “…(KNO 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A .AB .BC .CD .D2.(6分)N 2(g ) 与H 2(g )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 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 .Ⅳ中NH 2与H 2生成NH 3C .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 .N 2(g )+3H 2(g )⇌2NH 3(g )△H >03.(6分)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 ) 实验检验方法 A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制备胶体用可见光束照射B 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 4 将反应后溶液转入盛有水的烧杯中C 区分AgNO 3溶液和Al 2(SO 4)3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 2溶液D 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 2 用CCl 4充分萃取,将红纸条分别浸入分层后的溶液中A .AB .BC .CD .D4.(6分)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Na 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H5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5.(6分)《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N2+O22NOB.硝酸铵遇热爆炸:2NH4NO32N2↑+O2↑+4H2O↑C.干燥的AlCl3遇水产生气体:AlCl3+3H2O═Al(OH)3+3HCl↑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CaC2→Ca(OH)2+C2H2↑6.(6分)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试剂试管中的物质A 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饱和溴水①苯②苯酚溶液B 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酸性KMnO4溶液①苯②甲苯C 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Br2的CCl2溶液①苯②乙烯D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石蕊溶液①苯酚溶液②碳酸溶液A.A B.B C.C D.D7.(6分)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装置现象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K3[Fe(CN)6]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7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1)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2)D→Y的化学方程式是.(3)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①M 是.②B→D的化学方程式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中均含有酯基b.乙二醇可通过CH2=CH2乙二醇的路线合成c.C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5)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E 中不含羟基.①X→E的反应类型是.②E 的结构简式是.(6)若X的聚合度n=1,有机物A 只存在一种官能团,A 的结构简式是.(7)聚合物P 的结构简式是.9.(12分)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由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1:(1)过程Ⅰ:2Fe3O4(s)⇌6FeO(s)+O2(g)△H=+313.18kJ•mol﹣1①将O2分离出去,目的是提高Fe3O4的.②平衡常数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③在压强p1下,Fe3O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α(Fe3O4)~T 曲线如图3所示.若将压强由p1增大到p2,在图3中画出p2的α(Fe3O4)~T 曲线示意图.(2)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是.(3)其他条件不变时,过程Ⅱ在不同温度下,H2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α(H2O)~t曲线如图24所示.比较温度T1、T2、T3的大小关系是,判断依据是.(4)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OTM),它允许电子、O 2﹣同时透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H2.工作时,CO、H 2O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H2O 在侧反应(填“a”或“b”),在该侧H2O 释放出H2的反应式是.10.(14分)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持意义重大.(1)红酒中添加一定量的SO2可以防止酒液氧化.这应用了SO2的性.(2)某水体中硫元素主要以S2O32﹣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该离子会导致水体中亚硫酸的浓度增大,原因是.(3)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①滴定时,KIO3和KI 作用析出I2,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IO+ I﹣+ =I2+ H2O②反应①所得I2的作用是.③滴定终点时,100mL的水样共消耗xmL标准溶液.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32﹣的质量1g,则该水样中SO32﹣的含量为mg/L.(4)微生物燃烧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式是.②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原因是.11.(15分)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点燃酒精灯,加热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iiiB中溶液变蓝(1)现象i 中的白雾是,形成白雾的原因是.(2)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b.用KSCN 溶液检验现象ii 和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 中黄色气体含有.(3)除了氯气可使B 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①实验b 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实验证实推测成立.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无证实了Cl2的存在.方案1:在A、B 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方案2:将B 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 溶液;检验Fe 2+.现象如下:方案1 B中溶液变为蓝色方案2 B中溶液呈浅橙色;未检出Fe2+方案1B中溶液变为蓝色方案2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 2+①方案1 的C 中盛放的试剂是.②方案2 中检验Fe 2+的原因是.③综合方案1、2 的现象,说明选择NaBr 溶液的依据是.(5)将A 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 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解答】A.由文献可知,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故A错误;B.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文献可知KNO3的氧化性,故B正确;C.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正确;D.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D正确;故选A.2.【解答】A.I 中破坏的N2和H2中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故A错误;B.图象中Ⅵ的变化是NH2和H 生成NH3,不是NH2和H2生的反应,故B错误;C.图象中Ⅱ、Ⅲ、Ⅳ三个过程均是能量降低的变化,所以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由图可知最终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因此△H<0,N2(g)+3H2(g)⇌2NH3(g)△H<0,故D错误;故选C.3.【解答】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现蓝色,可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故B正确;C.滴加BaCl2溶液后BaCl2分别和AgNO3和Al2(SO4)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钡沉淀,现象基本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经四氯化碳萃取后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可证明实验结论,故D正确.故选C.4.【解答】A.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且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故A 错误;B.钠在氯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防止燃烧引起爆炸,故C错误;D.钠与C2H5OH反应,反应速度相对缓慢,更安全、更合理,故D正确.故选D.5.【解答】A.液氮中无氧气,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B.硝酸铵在加热时生成氮气、氧气和水蒸气,故B正确;C.干燥的氯化铝遇水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氯化氢气体,故C正确;D.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aC2+2H2O→Ca(OH)2+C2H2↑,故D错误.故选AD.6.【解答】A.饱和溴水与苯进行萃取、与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验证了羟基对苯环活性的影响,故A正确;B.酸性高锰酸钾与甲苯反应生成苯甲酸,溶液褪色,验证苯环对甲基活性的影响,故B错误;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证明苯中无碳碳双键,故C正确;D.碳酸能使石蕊变色,苯酚不能使石蕊变色,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酸性,故D正确;故选B.7.【解答】A、图1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相等,因此发生的是普通的化学腐蚀,且腐蚀速率相等,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铁片Ⅰ、铁片Ⅱ均被腐蚀,故A错误;B、图2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不相等,因此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且浓度大的一极发生的反应是Fe﹣2e﹣=Fe2+,可以用K3[Fe(CN)6]溶液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进而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故B正确;C、Ⅰ、Ⅲ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二者的腐蚀速率不相等,故C错误;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解答】“缓释阿司匹林”提示了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结构出现的可能.由D→Y 的反应可以看出是合成酚醛树脂的过程.结合D 的分子式C7H6O3,可以推知D是.由于反应I的另一产物M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可知M含羧基.结合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以得出M为乙酸,B为.由A 两次酸性水解,先后得到C和X,可知A是X两侧与乙酰水杨酸成酯产物,C是X单侧与乙酰水杨酸成酯产物.若X的聚合度n=1,有机物A 只存在一种官能团,A 的结构简式是.若E中不含羟基,可知E 必然是X 两侧酯化产物.则E为,最后E 发生共聚,得到聚合物P.(1)D是,所含的官能团是:羧基、羟基,故答案为:羧基、羟基;(2)D→Y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如上;(3)①M 是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②B→D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如上;(4)a.D是,不含酯基,故a错误;b.CH2=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故b正确;c.C是X单侧与乙酰水杨酸成酯产物,没有酚羟基,不能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故选:b;(5)①X→E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②E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6)若X的聚合度n=1,有机物A 只存在一种官能团,A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如上;(7)聚合物P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如上.9.【解答】(1)过程Ⅰ:2Fe3O4(s)⇌6FeO(s)+O2(g)△H=+313.18kJ•mol﹣1①将O2分离出去,平衡正向移动,目的是提高Fe3O4的转化率,故答案为:转化率;②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 变大,故答案为: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 变大;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所以图象为:,故答案为:如上;(2)由图可知: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亚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故答案为:3FeO+H2O⇌Fe3O4+H2;(3)T 1>T2>T3;初始压强相同,浓度相同,图象斜率T 1>T2>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说明T 1>T2>T3,故答案为:T 1>T2>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4)本实验利用水制取氢气,H2O 得电子生成H2和O2﹣,O2﹣通过OTM 进入b 侧,所以H2O在a 侧,反应方程为H2O+2e﹣=H2+O2﹣,故答案为:a;H2O+2e﹣=H2+O2﹣.10.【解答】(1)SO2可以防止酒液氧化.这应用了SO2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2)酸性条件下S2O3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水体中亚硫酸浓度增大,故答案为:在酸性条件下2H++S2O32﹣=SO2↓+S↓+H2O,SO2+H2O=H2SO3,导致溶液中酸性增强;(3)①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故答案为:1、5、6、H+、3、3;②反应①所得I2的作用是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③100mL的水样共消耗xmL标准溶液.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32﹣的质量1g,所以100mL中含有xgSO32﹣,所以1L该水样中SO32﹣的含量为104xmg/L,故答案为:104x;(4)①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SO42﹣+9H+,故答案为:HS﹣+4H2O﹣8e﹣=SO42﹣+9H+;②由图可知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氧化菌可以将硫氢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O2放出电子,使电池则可以持续供电,故答案为: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O2放出电子,使电池则可以持续供电.11.【解答】(1)FeCl3•6H2O 受热水解,生成HCl气体,同时受热失去结晶水,HCl和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故答案为:HCl小液滴;FeCl3•6H2O 受热水解,生成HCl 气体,同时受热失去结晶水,HCl和H2O 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2)用KSCN 溶液检验现象ii 和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说明含有FeCl3,故答案为:FeCl3;(3)①氯化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答案为:2Fe3++2I﹣=2Fe2++I2;②作对照实验,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HCl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故答案为: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HCl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后溶液是否变蓝;(4)①方案1:除去Cl2中的FeCl3和O2(H+),若仍能观察到B 中溶液仍变为蓝色,则证明原气体中确实存在Cl2,使用饱和NaCl 溶液,可以让FeCl3溶解,并且除去O2影响过程中提供酸性的HCl 气体,从而排除两个其他影响因素,故答案为:饱和NaCl 溶液;②方案2:若B中观察到浅橙红色,则证明有物质能够将Br﹣氧化成Br2,若未检查到Fe2+,则证明是Cl2氧化的Br ﹣,而不是Fe3+.另外,因为还原剂用的不是I﹣,可不用考虑O2(H+)的影响问题,故答案为:排除Fe3+将Br﹣氧化成Br2的可能性;③NaBr 比KI﹣淀粉溶液好的原因,在于Fe3+能氧化I﹣对检验Cl2产生干扰,而Fe3+不会氧化Br﹣,不会产生干扰,故答案为:Br﹣可以被Cl2氧化成Br2,但不会被Fe3+氧化为Br2;(5)二氧化锰与FeCl3•6H2O 反应生成Fe2O3、MnCl2、Cl2及水,反应方程式为: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故答案为:3MnO2+4FeCl3•6H2O2Fe2O3+3MnCl2+3Cl2↑+24H2O.11 / 11。

朝阳区高三年级理综一模理综试卷解析(套模板)

朝阳区高三年级理综一模理综试卷解析(套模板)

2016年朝阳一模化学试卷解析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赵伟、武延宇、宿智强、李晨光、张新玲、蔺天威元弢、汲素美、张鸿、李霄君、铁建栩、金希哲周云、杨小华、孙一夫、宋保民1.A【解析】A选项,乙肝抗体是蛋白质,乙肝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所以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间的特异性识别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此选项符合题干。

B选项,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都是细胞;另外,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通过识别宿主细胞呈递到膜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该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

C选项,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个体,所以在组成一个整体个体时,相邻高等植物细胞之间一定会发信息交流。

比如根尖尖端细胞产生生长素,促进尖端下部细胞伸长生长。

D选项,甲状腺细胞释放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所以细胞,当然也包括肌细胞,所以此两种细胞之间有细胞间信息交流。

2.B【解析】A选项,ATP是生物体中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但含量很少;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ATP产生和分解也每时每刻进行。

此选项错误。

B选项,细胞失水和吸水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有水分子进细胞,也有水分子出细胞。

当进细胞水分子数小于出细胞的水分子数时,细胞表现为失水;当进细胞水分子数大于出细胞的水分子数时,细胞表现为吸水,所以此选项正确。

C选项,气孔关闭,会导致进入细胞的CO2量减少,而不是完全没有CO2,所以叶肉细胞没有停止同化CO2,所以此选项错误。

D选项,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在生物体中已失去分裂能力,但是其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并没有失去,所以此选项错误。

3.D【解析】A选项,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分泌蛋白质是胞吐的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此选项错误。

B选项,反射的发生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作为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此选项错误。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理综(化学)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试题(含解析)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 N2 (g) 与H2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 与H2 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 , Na 在Cl2 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 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 H5 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 AlCl3遇水产生气体: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25.(17 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⑴ 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⑵ D→Y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 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 CO2。

朝阳区化学高三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朝阳区化学高三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7.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4道小题,共42分1.下列金属防护的方法中,应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B.C.D.工具转动部位涂油脂钢铁船身嵌入锌车圈、车铃钢上镀铬健身器材刷油漆【答案】B【考查方向】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和应用【易错点】没有理解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致错。

【解题思路】牺牲阳极法是用一种电位比所要保护的金属还要负的金属或合金与被保护的金属电性连接在一起,依靠电位比较负的金属不断地腐蚀溶解所产生的电流来保护其它金属的方法.。

A.工具转动部位涂油脂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B.钢铁船身嵌入锌中锌比铁活泼,所以正确C.车圈、车铃钢上镀铬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D.健身器材刷油漆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解析】牺牲阳极法是用一种电位比所要保护的金属还要负的金属或合金与被保护的金属电性连接在一起,依靠电位比较负的金属不断地腐蚀溶解所产生的电流来保护其它金属的方法.。

A.工具转动部位涂油脂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B.钢铁船身嵌入锌中锌比铁活泼,所以正确C.车圈、车铃钢上镀铬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D.健身器材刷油漆是通过防护层保护金属,所以错误答案选B2.水中污染物不同,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同。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含Hg2+的废水——加入Na2S等沉淀剂B.钢铁厂的酸性废水——加入熟石灰等进行中和C.餐饮业厨房含油污水——加工为生物柴油进行利用D.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饮用水——加入明矾等进行消毒【答案】D【考查方向】水中污染物处理原理的考查【易错点】没有理解处理的本质致错【解题思路】A.含Hg2+的废水,加入Na2S可以生成HgS沉淀出去,所以正确B.钢铁厂的酸性废水加入熟石灰等进行中和,所以正确C.餐饮业厨房含油污水,加工为生物柴油进行废物利用,所以正确D.饮用水加入明矾只能吸附水中难溶物,而不能对细菌、病毒污染等进行消毒,所以错误【解析】A.含Hg2+的废水,加入Na2S可以生成HgS沉淀出去,所以正确B.钢铁厂的酸性废水加入熟石灰等进行中和,所以正确C.餐饮业厨房含油污水,加工为生物柴油进行废物利用,所以正确D.饮用水加入明矾只能吸附水中难溶物,而不能对细菌、病毒污染等进行消毒,所以错误答案选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鸡蛋清遇醋酸铅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C.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D.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答案】A【考查方向】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知识的应用【易错点】没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致错【解题思路】A.人造丝中无蛋白质,蚕丝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烧焦时具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B.鸡蛋清遇醋酸铅后发生变性,所以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C.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D.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以生成3种二肽(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丙酸、α-氨基苯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解析】A.人造丝中无蛋白质,蚕丝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烧焦时具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故A正确B.鸡蛋清遇醋酸铅后发生变性,所以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故B错误C.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所以C 错误D.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以生成3种二肽(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丙酸、α-氨基苯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D错误答案选A4.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2016年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年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测试化学部分2016.4.1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N2 (g) 与H2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 与H2 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 ,Na 在Cl2 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 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 H5 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AlCl3遇水产生气体: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25.(17 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⑴ 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⑵D→Y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Ⅰ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是A.烧制陶罐B.雕刻石雕C.水车灌溉D.预报地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看其反应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以粘土为原料烧制陶罐,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正确;B、雕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C、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D、预报地震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识别。

的是2.下图有关硫元素循环说法不合理...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正确;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正确;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亚硫酸,进一步转化为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错误。

考点:考查硫的转化.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3.下列比较不能..A.稳定性:HI﹤HBr﹤HCl﹤HFB.元素非金属性:Si﹤P﹤S﹤Cl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D.碱性:NaOH 〉Mg(OH)2〉Al(OH)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I﹤HBr﹤HCl﹤HF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B、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非金属性:Si﹤P﹤S﹤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正确;D、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 >Mg(OH)2〉Al (O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化学试题和答案

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化学试题和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化学试卷2016.4.1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7.N2 (g) 与H2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 与H2 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8.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9.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 ,Na 在Cl2 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 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 H5 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10.《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B.硝酸铵遇热爆炸:C.干燥的AlCl3遇水产生气体: 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11.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25.(17 分)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⑴ D 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⑵D→Y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小题)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2.N2(g)与H2(g)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B.Ⅳ中NH2与H2生成NH3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 N2(g)+3H2(g)2NH3(g) △H>03.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B.B C.C D.DA.A4.某厂用Na 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A.打开反应釜,将Na 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B.向反应釜通入Cl2,Na 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C.向反应釜加大量H2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D.向反应釜滴加C2H5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5.《常用危险化学用品贮存通则》规定:“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A.贮存液氮的钢瓶防止阳光直射:N2+O22NOB.硝酸铵遇热爆炸:2NH4NO32N2↑+O2↑+4H2O↑C.干燥的 AlCl3遇水产生气体:AlCl3+3H2O==Al(OH)3+3HCl↑D.火灾现场存有电石,禁用水灭火:CaC2+2H2O→Ca(OH)2+C2H2↑6.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B.B C.C D.DA.A7.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铁片Ⅱ均未被腐蚀B.用K3[Fe(CN)6]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C.铁片Ⅰ、Ⅲ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二、综合题(共3小题)8.有机物A 为缓释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用于内燃机润滑油的有机物Y 和用于制备水凝胶的聚合物P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1)D的分子式为C7H6O3,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2)D→Y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Ⅰ的另一种产物是M,其相对分子质量是60,B、M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①M是。

②B→D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中均含有酯基b.乙二醇可通过“CH2=CH2乙二醇”的路线合成c.C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5)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E 中不含羟基。

①X→E的反应类型是。

②E的结构简式是。

(6)若X的聚合度n=1,有机物A只存在一种官能团,A的结构简式是。

(7)聚合物P的结构简式是。

9.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由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1)过程Ⅰ:2Fe 3O4(s)6FeO(s)+O2(g) △H=+313.18KJ·mol-1①将O2分离出去,目的是提高Fe3O4的。

②平衡常数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③在压强 p 1下,Fe3O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Fe3O4)~ T 曲线如图 1 所示。

若将压强由p1增大到p2,在图1 中画出 p2的(Fe3O4)~ T 曲线示意图。

(2)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其他条件不变时,过程Ⅱ在不同温度下,H2 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H2 O)~ t曲线如图2所示。

比较温度T1、T2、T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4)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OTM),它允许电子、O2-同时透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H2。

工作时,CO、H2O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H2O在侧反应(填“a”或“b”),在该侧H2O释放出H2的反应式是。

10.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持意义重大。

(1)红酒中添加一定量的SO2可以防止酒液氧化。

这应用了SO2的________性。

(2)某水体中硫元素主要以S2O32-形式存在。

在酸性条件下,该离子会导致水体中亚硫酸的浓度增大,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①滴定时,KIO3和KI 作用析出I2,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②反应①所得I2的作用是。

③滴定终点时,100mL的水样共消耗xmL标准溶液。

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32-的质量1g,则该水样中SO32-的含量为mg/L。

(4)微生物燃烧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①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式是。

②若维持该微生物电池中两种细菌的存在,则电池可以持续供电,原因是_______。

三、实验题(共1小题)11.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实验操作和现象:(1)现象i 中的白雾是________,形成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 溶液检验现象ii 和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 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

(3)除了氯气可使B 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①实验b 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无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现象如下:方案1 B中溶液变为蓝色方案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方案2中检验 Fe2+的原因是。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

(5)将A 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部分1.考点:生活中的材料试题解析:A 选项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错误;B 选项鉴别KNO3和Na2SO4中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正确;C 选项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正确;D 选项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A2.考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解析:A 选项I 中破坏的是非极性键,错误;B 选项Ⅵ中是 NH2和H 生成 NH3,错误;C 选项中三个过程均是能量降低,所以是放热过程,正确;D 选项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因此,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C3.考点:分散系氯及其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试题解析:A 选项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和胶体的鉴别方法,合理;B 选项利用的是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现蓝色,合理;C 选项滴加BaCl2溶液后2 BaCl2分别和AgNO3和Al2(SO4)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钡沉淀,不合理;D 选项经四氯化碳萃取后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合理;故答案为C。

答案:C4.考点:氯及其化合物苯和芳香烃试题解析:A 选项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但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不安全;B 选项钠在氯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不安全;C 选项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安全;D 选项钠与苯酚反应,反应速度相对缓慢,更安全、更合理,故答案为D。

答案:D5.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试题解析:A 选项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或高温,错误;B 选项硝酸铵在加热时生成氮气、氧气和水蒸气,正确;C 选项干燥的氯化铝遇水发生水解,当生成氯化氢气体时氯化铝的水解完全,正确;D 选项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会发生爆炸,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A6.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苯和芳香烃试题解析:A 选项饱和溴水与苯进行萃取、与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验证了羟基对苯环活性的影响;B 选项酸性高锰酸钾与甲苯反应生成苯甲酸,溶液褪色,验证苯环对甲基活性的影响;C 选项己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证明苯中无碳碳双键;D 选项碳酸能使石蕊变色,苯酚不能使石蕊变色,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酸性;故答案为B。

答案:B7.考点:电解池试题解析:对比两个盐桥的双液装置,图1 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相等,因此发生的是普通的化学腐蚀,且腐蚀速率相等,故“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图2 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不相等,因此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且浓度大的一极发生的反应是,可以用K3[Fe(CN)6]对Fe 2+进行检验,故答案为B 。

答案:B8.考点:烯烃醇醛酸有机合成与推断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试题解析:“缓释阿司匹林”提示了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结构出现的可能。

由D→Y 的反应可以看出是合成酚醛树脂的过程。

结合D 的分子式C7H6O3,可以推知D 是。

由于反应I 另一产物M 能与NaHCO 3反应产生CO 2,可知M 含羧基。

结合M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得出M 为乙酸,B 为。

注意到由A 两次酸性水解,先后得到C 和X ,可知A 是X 两侧与成酯产物,C 是单侧与乙酰水杨酸成酯产物。

若E 中不含羟基,可知E 必然是X 两侧酯化产物。

最后E 发生共聚,得到聚合物P 。

经以上分析答题(1)D 为,则D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2)D 为,Y 为,则D 到Y 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⑶①M 相对分子质量是60,B 、M 均能与NaHCO3反应产生 CO2,故M为乙酸。

②B为,D为,则B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⑷a. B 为,C 为C 是单侧与乙酰水杨酸成酯产物,D 为,不含酯基,错误;b.乙二醇可通过的路线合成,正确;c.C中无酚羟基,不能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错误;故答案为ab;⑸ 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E 中不含羟基,故E为,①则X为,E为,则反应类型酯化反应,故答案为酯化反应;② E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⑹ 若X的聚合度n=1,有机物A 只存在一种官能团,A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7)根据已知可推出,则聚合物P 的结构简式是或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