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300字读书笔记(精选5篇)
![哈姆雷特300字读书笔记(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4506b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哈姆雷特300字读书笔记(精选5篇)哈姆雷特300字读书笔记篇1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
他可谓是将世上所有的悲惨都聚集在了这位可怜的王子身上。
父亲被自己的叔叔杀害,母亲改嫁,居然还下嫁给自己的轼父仇人,爱人发疯后不幸死去,最后连同自己,朋友,母亲都在这场悲剧中被完全吞噬了。
这一连串悲剧都是源自欲望和仇恨。
叔叔的贪婪欲望使他作出了违背天理伦常之事,也招致了自己亲侄子的无法泯灭的仇恨,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无法避免的祸根,直至最后家破人亡。
而小王子呢,因为父亲的死而悲痛万分,又因父亲的鬼魂而萌生了复仇的念头。
于是步步谋划,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替父亲报仇,却又要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母亲,却不曾想到意外之事不断发生,母亲、爱人、朋友、自己都一并失去了。
-------设友公社*阅读莎士比亚仿佛在用这样的文字像世人揭示仇恨的可怕,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把锋利无比,还涂满了毒药的双刃剑。
运用他的人就如同是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在失去理智再刺伤别人的同时,也难免是使自己遍体鳞伤,血肉模糊。
人类对仇恨的诅咒与排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同样也向人们阐述仇恨比罪恶本身更罪恶。
无论是怎样的理由,举起仇恨就是一切罪恶与不幸的开端。
虽然了结这个道理,人类却又不曾摆脱这个幽灵,不断有人为了仇恨害人害己,即使是无尽的鲜血也没能洗刷掉它的存在。
《哈姆雷特》不断的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各种形式演绎,电影一部又一部,人们却百看不厌,源于《哈姆雷特》紧凑的戏剧情节,高潮迭起,惊喜不断,所有的紧张气氛都要等到故事的最后才会得到缓解。
多种多样对大师作品的演绎不断给予我们新的惊喜和意外,对于仇恨的解释,对莎士比亚的解释。
即使有一些并不太尽如人意,人们依旧对次充满好奇。
因为莎士比亚,因为这位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和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演绎都会让人对这一部经典再一次来一遍心灵对话,每一次的对话都是对人生新的体验,这就是《哈姆雷特》的魅力所在。
高中必读书目《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
![高中必读书目《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a31991f90f76c661371add.png)
高中必读书目《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哈姆雷特》读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它是莎士比亚的骄傲。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读书目《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读书目《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又名《王子复仇记》。
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其中夹杂了哈姆雷特与自己母亲的亲情悲剧,与恋人奥菲丽娅的爱情悲剧以及与至交好友雷欧提斯的友情悲剧。
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的青年,然而他的理想却在悲哀,罪恶,丑陋的世界中难以得到实现,为此,哈姆雷特异常的苦闷,抑郁。
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自己为父报仇的决心,他装疯卖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来实现理想,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他赋予自己的使命,并不仅仅是杀死现任国王——叔父克劳荻斯,还要扭转乾坤,为国家,为社会,为时代负起责任,而他也在努力为这两个使命而不懈奋斗,体现了哈姆雷特身上的巨大的责任感和光明磊落,正义,勇于奋斗等高尚的品质。
当然,一部出色的剧本绝不可能是一个哈姆雷特所能体现出的。
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荻斯是剧中典型的反面人物,他阴险毒辣,弑兄篡位,娶嫂乱伦,因为一己私欲而违背人伦,是整个悲剧的制造者。
最后,死在了侄子哈姆雷特的剑下,以悲剧为自己的人生收了尾。
克劳荻斯的出现,反衬了哈姆雷特的高尚品质,使剧情色彩更加的鲜明。
哈姆雷特的母亲琼特鲁德,是一个端庄贤淑的王后,但在自己丈夫死后不到两个月就改嫁了新国王,她的人生以一杯毒酒悲剧收场。
她因为私欲而放弃了本有的品质,从而走上了悲剧的不归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为利所迷惑的人的结局。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剧里的每一个人都扮演了一个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利欲熏心,如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荻斯;有的人趋炎附势,如哈姆雷特的好友罗森格兰兹和吉尔德斯坦;有的人被现实所困惑,迷茫而失去方向,如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丽娅:有的人坚持正义,勇于承担,如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8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fc97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c.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8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
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
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
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
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
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
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读书笔记哈姆雷特600字(通用6篇)
![读书笔记哈姆雷特600字(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d8c9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f.png)
读书笔记哈姆雷特600字(通用6篇)读书笔记哈姆雷特600字篇1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之所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是因为他的性格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他既勇敢,又懦弱。
在面对雷欧提斯的挑战的时候;在面对他的父亲的灵魂出现的时候;在刺死波洛涅斯的时候,他是勇敢的。
但同时他又是懦弱的,对于复仇的犹豫不决,对于他母亲的爱狠交织,面对他叔父即位,迎娶他母亲,哈姆雷特十分不满,心中诅咒,却无可奈何,任凭事情的发生。
他,有时候显得很单纯。
比如安排一场戏剧,让自己以前刻意的装疯的努力前功尽弃,比如他在国王祈祷的时候有复仇的机会,却因为迂腐而放弃了。
“他现在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
不,那还是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
”他,有时候又显得很虚伪,比如对于奥菲丽亚的“爱情”。
哈姆雷特对奥菲丽亚有没有爱呢?可以说有了一点,但还是忏悔多于痛苦。
怜惜后悔多于爱。
他其实是在看见奥菲丽亚这个昔日的无知少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亲人、失去理智、失去生命后,情不自禁而产生的后悔,在这种心态下,他才跳进奥菲丽亚的墓中忏悔。
他,同时又在许多时候显得很迷茫。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刚刚发生在哈姆雷特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那时他只是个无忧无虑的王子。
而现在,突如其来的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最后,毒酒和毒剑结束了一切,一场宫廷悲剧最终落幕。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fc3e5eff00bed5b9f31d6e.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哈姆雷特读后感1做真实的自己,择一颗不凡的心。
----题记儿时,每每碰到两样或几样让人舍却不下的东西,我们都会伸出手指在他们之间来回点道:“点兵点将点到谁......”手指停留在哪里,它就会被我荣幸地选中。
也不知道这是从谁人嘴里听来的口诀,最后我有了选择恐惧症一般,总让“上帝”来安排我的“命运”。
当哈姆雷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曾一度发问:“生存或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奋起,还是堕落。
因为悲痛和郁闷,在他眼里,一切高洁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杂草却在那里疯长。
露台那一夜之后,仇恨的火焰终于燃烧在哈莫雷特的胸间。
他选择了复仇,深爱他的和他深爱的奥菲莉娅死去,固执的波洛涅斯悲惨地死去,哈姆雷特或许会有片刻的不安,但为了他的复仇大业----在我看来不免有些残忍的复仇大业----无论如何这就是他的选择,摒弃了生存选择毁灭,视宫廷皇室为无物,这就是他选择的路,是伟大却令后人叹息的王子的决绝。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从小太内向,“乖得像个女孩”,街坊面前我常常一言不发。
“真是不够勇敢啊!”怯懦或勇敢,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成为我的选择题,退缩,望着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远去,懊悔,对自己说,生活本该更精彩,于是努力选择坚持与勇敢。
六岁开始选择学琴和书法,漫长的学习意味着远离了许多的游乐,烦躁过、哭过、想放弃过。
可终于坚持着,当感觉那朵孕育已久的花骨朵慢慢绽放,人是幸福的。
长大些许,老爸带我去游泳池练习。
老爸希望我放手去干,水已淹没我的下巴,庆幸自己没有无助地扑腾,大口吞水。
在老爸的指导下渐渐游动,翻转于浪间。
在学会一项新技能时的惊喜着实让我振奋,但我更欣慰于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沉着与勇敢。
这一次,我需要果断而正确的选择并履行,我做到了。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5篇)_3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5篇)_3](https://img.taocdn.com/s3/m/aed159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4.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如果你身上背负着深仇大恨,你将怎么做?如果你的仇人是你的亲人,是你不易复仇的对象,你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可是,并非不存在。
父亲去世,母亲再嫁给自己的叔叔,哈姆雷特无法接受这所谓为了减少悲伤而办的喜事。
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死亡的真相时,他心里应该是很痛苦的吧,自己的母亲竟然是那样不堪的人,而叔父成了他杀父夺母的大仇人。
因此他决定复仇,他所选的办法是很通俗的装疯。
为了复仇,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失去了深爱人;为了复仇,他冷酷的对待性格柔弱的母亲。
他内心的那些善良呢?他内心的那些柔情呢?他内心的那些正义呢?在仇恨中,他丧失了这一切。
他在真理和仇恨中挣扎,在仇恨中燃烧,在仇恨中呐喊:“Tobeornottobe,thisisaquestion。
”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他喊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出口的,但在内心深处都曾思考过的对生命的怀疑。
无法理解哈姆雷特的做法,或许是无法设身处地地进入到情节里,我并不赞同他的行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过于优柔寡断,若非如此,有些人的死是不必要的。
他很勇敢,但有常人所有的缺点他也拥有了。
过于谨慎,不断的在杀与不杀间徘徊,思索着他认为最佳的方法,全副精力的在做决定,而错过了时机,这或许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虽然,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矛盾的是双重的,但是在我心中,哈姆雷特依然是那个才智过人,内心深处的善良不曾泯灭的高贵的王子!对于那些奉命想从他口中套出他癫狂的真相的所谓同学,他采取的是智斗,用亦真亦假的话混乱他们的视听。
对于爱情,我无法评价他起初对奥菲利娅的感情是否出自肺腑,但至少我认为那并非作假,只是他身上背负的仇恨不允许他去爱吧。
奥菲利亚是个令人同情的人,她的悲剧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
父亲不明不白的去世,连丧葬也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她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悲伤,导致精神错乱,她的美丽,高贵,优雅成了泡影,最终失去了生命。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精品7篇)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精品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38ea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7.png)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精品7篇)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篇1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是一个刻画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他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
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充满了杯具美的英雄。
杯具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杯具存在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滴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透过杯具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好处的严肃思索。
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正是遵循了杯具艺术的特征,从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始终存在着善良与邪恶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主角,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
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我的国家,热爱自我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莉娅,能够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完美的时刻。
然而,这完美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时的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王个性地驾崩,王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完美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可是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杯具的因素。
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杯具的帷幕拉开了……应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
最终,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我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d128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d.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莎士比亚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哈姆雷特是怎样一个形象呢先简单描绘一下剧情。
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莎士比亚的复仇剧在众多的改编中推陈出新,成为戏剧史的一大奇观。
剧本开始是丹麦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新国王克劳狄斯(即哈姆雷特的叔父)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王后,并企图置哈姆雷特于死地。
克劳狄斯是一个自私阴险的家伙,许多人从恶如流,王后禁不住情欲的诱惑委身于他,而哈姆雷特昔日的情人和朋友也成为新国王的密探,大臣波洛涅斯趋炎附势,为了保护个人的既得利益,变得圆滑世故,失去正直之心。
在这种情景下,哈姆雷特由原先是“欢乐王子”变成“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击败了他昔日的梦幻和信念。
哈姆雷特在父亲灵魂的提示下得知真凶就是他的叔父,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但由于他的犹豫不决和骨子里的软弱,使得复仇计划一再拖延。
最终,最终在比剑的时候手刃仇人,而自我也倒了下去。
哈姆雷特不具备一个王子,未来国王的气度和胆略。
哈姆雷特在复仇中一再拖延,错过许多良机,比如在克劳狄斯忏悔的时候,他完全有本事有机会把罪恶的国王杀死,而他却以为克劳狄斯是在向神忏悔,这个时候杀死他不仁慈,会受到神的责怪。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却更能反映他遇事的不果断和缺乏勇气。
一个王者通常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哈姆雷特为他所具的人文气质所害,导致最终杯具的发生。
哈姆雷特是一个偏激和悲观的人物。
他的言行在之后越来越游离于为父复的职责和重新夺取王位的社会职责。
在现实的压抑下竟然想到了自杀“早早脱身而去”,“谁愿意负着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流汗”然而一想到死后不仅仅要坠入一片虚无的世界,并且灵魂有不得安宁,他在心头又升起对死亡的恐惧。
在这样的想法下人就显得十分卑微和不足道,充满了悲观的情绪。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74a7d037375a417866f8fae.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哈姆雷特是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关于王子复仇的悲剧故事,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原来故事可以讲的如此精彩,真是文学瑰宝啊。
本文内容:1、读后感,2、好词摘抄,3、好句赏析。
哈姆雷特读后感200字:提到莎士比亚,逃不开的作品就是《哈姆雷特》,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书中讲述的是关于哈姆雷特王子的父亲被叔叔杀害,然后抢夺了皇位,然后哈姆雷特进行了复仇计划,但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一是为莎士比亚的才华感到惊叹,写出了这么精彩的故事。
二是对这样的悲剧故事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而一切为了权势和财富抛弃灵魂的人,都将受到上天的制裁。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寒风凛冽、目不转睛、凄惨、忐忑不安、令人丧胆、粉身碎骨、谣传、确确实实、威风凛凛、飘飘浮浮、不自量力、不以为然。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读书笔记摘抄:1、经典台词: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赏析:这句话总结的太妙了,是对文字和语言的精确归纳,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简洁,冗长反而显得啰嗦,这就是留白效应吧。
2、经典台词: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赏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习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这样的课程,因为思想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因此太过重要。
3、经典台词: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赏析:很多人表面上都显得虔诚,也拥有人生信仰,但实际上骨子里又是另一番摸样,他们只是在伪装罢了,而哈姆雷特的叔叔就是这样一个恶魔。
4、经典台词: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赏析:有一句名言,叫做将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而这类高明的说谎者善于宣传和营销,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徒和拥护者,而哈姆雷特王子就难以通过言语来说服这些人,因为成功的骗子是高明的心理学家。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通用7篇)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34ed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7.png)
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通用7篇)哈姆雷特100字读书笔记篇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
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
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
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
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
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
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e1b4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4.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谈到哈姆雷特的延宕,很多喜爱这个角色的读者或剧迷都多少会为他感到惋惜:或许再果断冷酷一些,复仇之计便可以大功告成,而且不必赔上自己的性命。
然而,在我看来,延宕在《哈姆雷特》中的存在是必然且合理的。
一、从文本出发(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高贵英俊而又聪明的贵族青年,就像奥菲莉亚口中夸赞的那样:“朝士的相貌,军曹的武艺、学者的口才,一国之君的辉煌前途,万人楷模的翩翩风度,显赫的至高尊严……”。
虽然在杀父之仇的冲击下,他从过去单纯高贵的生活中惊醒,看到了生活丑恶的一面,也因此产生了必报此仇的念头,正如他向父亲的鬼魂承诺的那样:“赶快告诉我,我将在一念之瞬飞奔去与您复仇”。
但试想一下,将如此一个青年拉下高高在上的位置,再往他的手中塞一把刀,然后说去杀了你的仇人吧!任凭对所要杀死之人怀有的仇恨是多么巨大,只要没有被热血冲昏头脑,只要残存一点点对法律和生命的敬畏,没有人会像入了戏的观众和读者们希望的那样果断而冷酷的杀死自己的仇人,更何况是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哈姆雷特呢?克劳地是哈姆雷特的杀父仇人,他还是哈姆雷特血浓于水的亲叔父,所以哈姆雷特就更有理由延宕了。
也许他的叔父克劳地是在欲望和野心的驱使下犯下了杀人的恶行,可是哈姆雷特的良知还不至于泯灭到轻易就能够杀人,甚至于杀死亲人的程度。
所以他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克劳地,直到确认克劳地就是杀人凶手后才实施复仇计划。
然而,哈姆雷特在杀克劳地的机会来临时还是犹豫了,成了千古留名的“延宕王子”。
(二)哈姆雷特曾经这样自白过:“而我……却是个懒散的家伙,整天抑郁不乐,胸无成竹的没个主意。
简直像个白日梦迷,也无能替一位被狠毒谋害的国王说半句话。
我是不是个懦夫?”从杀波隆尼尔、杀两个侍从时的表现来看,他不是一个懦夫,起码,他的延宕绝不是因为懦弱。
在我看来,他的延宕就像是拖延症,而这“拖延症”正源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6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9fcb2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a.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哈姆雷特》读书笔记(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他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尊称他为“莎翁”。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杯具:《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们必修四的教材中就有《哈姆雷特》的选段。
看了课文之后,我对这部戏剧产生了好奇,于是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读了这本书。
《哈姆雷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突然去世,怀着沉痛的心境回到祖国。
不久,母后又与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更使他感到难过。
新王声称老国王是在花园被蛇咬死的,而老国王的灵魂显灵,告诉哈姆雷特自我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
鬼魂请求哈姆雷特说,要是他确实崇拜和挚爱他父亲的话,那他必须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
哈姆雷特担心泄露心事,于是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
哈姆雷特借一个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自我改编了一出描述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之死”,让戏班子演出以试探新国王。
戏未演完,新国王就做贼心虚,仓皇而去。
这样,哈姆雷特相信新国王的罪行属实。
新国王下在坐立不安,奥菲利亚的父亲———宫内大臣波洛涅斯为他献计,让王后将哈姆雷特叫到房中谈话,自我躲在帷幕后偷听,以便探明情景。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93a81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c.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一边欣赏《王子复仇记》的电影一边在揣测莎翁著此书时的心情,这伟大得无与伦比的作家想要将哈姆雷特定位成什么形象。
一直认为莎翁的爱情悲喜剧有古希腊戏剧的遗风,且相比起他著名的四大悲剧毫不逊色。
其人物对白诙谐俏皮,情节跌宕起伏,最主要是人物个性鲜明,角色多元复杂,还有各种丰富的人物关系。
但这也只是一己之见,毕竟《哈姆雷特》是公认的最经典的悲剧,而“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又经典得家喻户晓。
所以,我必须静默下来用心体会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倾注的情感和寄望。
我似乎看到的是一个往日吊儿郎当的公子哥,风流倜傥,吃喝玩乐,闲暇时候追逐美丽的姑娘,赠送她昂贵的首饰,诉说着甜蜜的情话。
如果不是父王的早逝,母亲的改嫁,他似乎打算永远沉沦下去,和那个时代那个国家所有的王侯贵族一样。
然而我也并不欣赏自他父亲病逝后他过度的哀伤,过于无助和软弱,甚至有点儿做作。
虽然并不能站在后人的角度去评价他,但是,过于伤痛毕竟无济于事,作为父亲的独子或许有所作为比自顾自怜更有用。
他并不是我所欣赏的男子形象,过于阴柔寡断。
在他接受父亲亡灵的点拨之后,他开始着手于复仇,但行为又过于外露张扬,不够沉着冷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必须承认的是,戏剧的夸张有利于突显人物的个性,表现矛盾冲突的激化,但这里哈姆雷特的形象似乎不是一种被赞扬的形象,反而是一种无情的揭露,一个饱食糜烂奢华生活的,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人。
他偏执、敏感、脆弱、暴戾,有一点自傲,又不乏自卑,尽管行为自我,仍难掩任性的稚气。
其实这整一部戏剧放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合适的,只是一部关于人类诞生就随之产生的争权篡位的故事,由一千多年前的人来主演。
体现出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单纯、乏味、极端,和王室继承制下披着民主外衣的残酷、上层社会人情冷淡、形式化交际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哈姆雷特的缺点不是一个人的缺点,也不是一群人的劣性,而是一个时代的弊端。
心志单纯而迟钝的先王,狡诈却不懂掩饰的叔叔,愚蠢而无主见的皇后,天真却悲剧的奥菲利亚,他们共同造就了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的、真实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74a7d037375a417866f8fae.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0篇精选《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哈姆雷特是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关于王子复仇的悲剧故事,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原来故事可以讲的如此精彩,真是文学瑰宝啊。
本文内容:1、读后感,2、好词摘抄,3、好句赏析。
哈姆雷特读后感200字:提到莎士比亚,逃不开的作品就是《哈姆雷特》,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书中讲述的是关于哈姆雷特王子的父亲被叔叔杀害,然后抢夺了皇位,然后哈姆雷特进行了复仇计划,但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一是为莎士比亚的才华感到惊叹,写出了这么精彩的故事。
二是对这样的悲剧故事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而一切为了权势和财富抛弃灵魂的人,都将受到上天的制裁。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寒风凛冽、目不转睛、凄惨、忐忑不安、令人丧胆、粉身碎骨、谣传、确确实实、威风凛凛、飘飘浮浮、不自量力、不以为然。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读书笔记摘抄:1、经典台词: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赏析:这句话总结的太妙了,是对文字和语言的精确归纳,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简洁,冗长反而显得啰嗦,这就是留白效应吧。
2、经典台词: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赏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习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这样的课程,因为思想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因此太过重要。
3、经典台词:我们常装出信仰的表情和虔诚的举动,却用糖衣来包裹恶魔的本性。
赏析:很多人表面上都显得虔诚,也拥有人生信仰,但实际上骨子里又是另一番摸样,他们只是在伪装罢了,而哈姆雷特的叔叔就是这样一个恶魔。
4、经典台词: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赏析:有一句名言,叫做将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而这类高明的说谎者善于宣传和营销,他们拥有自己的信徒和拥护者,而哈姆雷特王子就难以通过言语来说服这些人,因为成功的骗子是高明的心理学家。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d56ae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e.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
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
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
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
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
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
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c4747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e.png)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一部剧本,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雨果说“哈姆雷特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的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
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雷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
”赫而岑说“哈姆雷特的性格达到全人类普遍性的程度。
”歌德、海涅、别林斯基等一大批著名作家都作出过至高的评价和赞誉。
无数的文人学者,更是作出了深刻的解读阐述。
有人认为,作品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罪恶与本质特征;有人认为,歌颂的是人文主义理想,以及人文主义与强大封建势力的斗争,还指出其思想局限性,表现在脱离群众、孤军奋战;也有人认为,哈姆雷特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统一国家的理想;还有弗洛伊德派挖掘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原型批判说则把哈姆雷特作为古代祭祀品,充当人类涤除罪恶复苏自然活力的“替罪羊”;甚至另有相异的观点,百年来分析争论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犹豫还是善良,是懦弱还是勇敢,几尽解剖到了一个人的脑纤维和脑细胞。
看到这些,我读完《哈姆雷特》自惭形秽到无地自容。
我前后把这本书读了3遍,也觉得是部好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莎翁的语言更是飘逸细腻,出神入化,意达心肺,情透骨髓,时有吟诵太白之诗的幻境妙觉,一些经典隽永美句更是闪现哲理、耐人寻味。
但说实话,真的没有从哈姆雷特身上观照出多少自己,也真没有看到什么封建阶级斗争、黑暗势力统治、人文理想闪光,更没有联想到“恋母情节”“替罪羊”之类的心理暗示与原始献祭。
估计是自己“功力”着实不够,加之属于线性思维模式,领悟不出其博大精深,这看来是十分肯定和万分必然的。
不懂反而正常,佛道儒释深奥玄妙,琴棋书画意接千古,梅兰竹菊通情达义,日月星辰照烁古今,哪一个又是真正懂得过的。
人啊,看到啥说啥,想到啥说啥,认为是啥就说啥,真实的反映自己,既便是错的,那也是自己的,而且我们也只能知道自己知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精选3篇)
简要分幕剧情:
第一幕:哈姆雷特之父化为鬼魂,哈姆雷特得知父死真相,克劳狄斯迎娶乔特鲁德,哈姆雷特假装疯癫决心复仇。
第三幕:“戏中戏”惹恼克劳狄斯,哈姆雷特斥责其母乔特鲁德,误杀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送哈姆雷特去英国欲将哈姆雷特处死,奥菲利亚因父死而发疯后溺死,雷欧提斯决定复仇,与国王密谋。
第五幕:哈姆雷特施巧计逃回丹麦,与雷欧提斯比剑,乔特鲁德误服毒酒,欧雷提斯与哈姆雷特被毒剑刺伤,国王被刺,皆死。
戏剧的主角哈姆雷特,丹麦的王子,如剧中所描述,他拥有一颗高贵的心,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是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举世瞩目的中心,但在这
场充满人伦的背叛与阴谋的横祸中如同流星陨落般早夭。
但他的死
亡并不是“必须的”,他在复仇的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次的犹豫,
即使是最后的成功刺杀也是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之时,所以说他的
决心是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所作出的。
我在读《哈姆雷特》的时候十七岁,和哈姆雷特处于相仿的年纪,归根究底,哈姆雷特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我个人并不喜欢奥菲莉亚,尽管奥菲莉亚的溺亡给后世带来了无数美的来源。
我认为奥菲莉亚本身是并不爱哈姆雷特的,她不能像
朱丽叶一样勇敢、热爱、奉献。
她爱的是父亲、兄长和茫然无措的
自己罢了。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
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
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
的缩影。
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
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
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
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
代颠倒了。
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
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
炎附势等等。
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
儿脱节了”的吼声。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
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
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
他
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
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
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
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
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
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
在
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所以有评论说,
《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
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
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
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
样子,—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
者的冻疮。
”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
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
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
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
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
克劳迪斯阴
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
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这部戏剧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金钱、权利的欲望。
对于哈姆雷特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也引起了我们一些思考,冤冤相
报何时了啊!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这个鬼魂长得很像他过世的父亲。
哈姆雷特断定这个鬼魂一定是父亲,他一定是来想、向哈姆雷特诉说冤情的,为了能够见到父亲,他决定晚上和哨兵一同守夜,到了晚上,鬼魂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夜
晚的静寂。
这个鬼魂正是哈姆雷特逝世的父亲。
父亲说,他的死绝
对不是个意外,而是克劳狄斯和王后在他睡觉的时候用毒药滴进了
耳朵里,才会死去的。
没过多久,哈姆雷特的两个朋友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来了,他们还带来了一个戏剧团。
哈姆雷特在演出的剧本里加了和父亲死亡差
不多的一幕来试探叔父,并且让马塞洛在一旁关注新国王克劳狄斯
的反应,果真,当克劳狄斯看到了剧中用毒药杀人的时候,他想起
了自己和王后曾在花园中用毒药杀了自己的哥哥,生怕这件事情会
被哈姆雷特知道,做贼心虚,命人点起火炬回宫,称身体不舒服。
终于哈姆雷特断定鬼魂的话是真的,王后让他到自己的宫中,温婉
地责备已经得罪了自己的“父亲”可是当他一听到父亲这两个的时候,就冲着母亲喊,说她大大的得罪了丈夫。
克劳狄斯决定担心哈姆雷特已经知道他父亲的真正死因让哈姆雷特去了英国,并派了几个人去暗中杀了他,可是,他非但没有死,
还活生生的回到了丹麦,雷欧提斯因父亲波利尼尔斯和妹妹奥菲利
娅发生了事故,对哈姆雷特憎恨不已,克劳狄斯就趁这个机会逼哈
姆雷特走上绝路,他特地让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比赛,在雷欧提斯
的剑上擦了毒药,还准备了一杯毒酒,如果雷欧提斯失败了,就可
以用毒酒来毒死他,谁知道毒酒竟然被王后误喝导致死亡,而哈姆
雷特也被毒剑所伤,不过,最后,奸王克劳狄斯被奄奄一息的哈姆
雷特用剑刺穿了胸膛。
这真是应了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即使自己做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但是总会有人揭穿的,就像书中的克劳狄斯和王后一样,本以为杀死了国王,这件事情谁也不会知道,就是没有想到,老国
王因为死不瞑目而化成鬼魂来将真相告诉哈姆雷特,最后他们双双
死去,这就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