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陵降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李陵对苏武劝降所说内容。

2 感受李陵劝降过程中内心复杂的挣扎和矛盾煎熬。

过程与方法:

1 感受李陵的矛盾复杂内心与苏武坚持如一两种不同心态。

2感受两个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具体分析苏武拒降与李陵投降两者的选择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分析作者刻画苏武李陵两人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在结构上的曲折张弛的对比,以及情感上内敛而丰富表现方式。

2 以司马迁,苏武,李陵三人为对象进行比对,横向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

【教学层次设计】

第二课时安排

一、检查家庭作业:同学翻译课后练习的《答苏武书》。具体介绍李陵兵败降奴事件。(5分钟)

二、根据课文第7,8段分析李陵劝降苏武是的情感转变过程,感受李陵内心的挣扎。并比对苏武和李陵两种不同的心态。(7分钟)

三、青梅煮酒“叹”英雄:感受李陵特殊的悲情英雄与苏武的气节义士之风。(12分钟)

四、探讨作者结构上曲折张弛的对比,以及内敛而丰富的情感表现。(8分钟)

五、横向比较司马迁,李陵,苏武玩味历史人物,感受人物的人生精神和选择。(9分钟)

六、机动时间,布置作业。(4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感受了一场激烈的斗智斗勇的劝降过程,并且对这场劝降活动中的卫律,张胜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而对于李陵,从一代名将转为对苏武进行劝降的主要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呢?今天我们从李陵自己所说所感中走近历史,走近李陵,从这些第一手资料中还原和感受李陵。

二、以李陵的书信《答苏武书》入手,介绍李陵兵败降奴过程。

检查家庭作业,点同学翻译《答苏武传》,李陵在这段话中认可了苏武不降并且赞扬了其不屈精神,对汉天子颇有不满。

介绍李陵兵败过程,李陵主动要求率领五千步卒,出居延海,向北深入单于王庭。30天后,李陵部队与匈奴八万铁骑相遇于浚稽山。李陵屯兵两山之间,以一当十,连战连捷,十天之内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按照事先的部署,他且战且退,一路将匈奴单于引向正南方的汉匈边界,在那里,将军路博德负责率军接应。但是就在距离汉朝边塞遮虏障仅剩下一百多里的时候,汉军被匈奴阻断退路,弹尽粮绝,最后只能以短刀、车辐做武器,而援兵却迟迟不至。

三、揣摩李陵劝降时复杂的情感活动。(二三部分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李陵劝降苏武是在整个劝降过程中最为扣人心弦的,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在我们走近这次劝降的帐篷中,从李陵的语言中感受他的情感活动。

问:要求学生细读翻译7,8两段,劝降中李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李陵所说感情真挚,即联系和苏武亲人的真实近况,又倾诉了自己的内心挣扎,并比较客观的评价了汉天子。

李陵劝降苏武拒降

左右摆动坚持如一亲人不测(真实近况)愿肝脑涂地,无所恨!

自痛负汉(吐露心声)

陛下法令无常(客观评价)效死于前

谓苏武:“义士”!(内疚和赞叹)

老师用ppt呈现上图,意在感受李陵在劝降过程中思想上的左右摆动,从而感受他内心的起伏波动和复杂抗争。苏武情感上没有波动,回答则是始终坚持如一,坚定不移。在这个过程中,李陵即有劝降苏武的目的,但从情感上又对苏武充满敬佩,对自己投降匈奴行为有不可逃避的内疚和无法释怀。

这番对苏武的劝降,正是李陵吐露心声的展示。

四、青梅煮酒“叹”英雄,讨论感受李陵特殊的悲情英雄与苏武的气节义士之风。(完成过程与方法)

(一)悲情英雄李陵:

李陵作为一名大将,在此战之前已经是战功赫赫,英雄无敌,被人誉为“天下无双”,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且他一生都有力战封侯的功名情节。这样的英勇大将,断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为什么对不惜放弃自己的名誉投降匈奴呢?难道仅仅为了保全自己个人性命?

李陵所追求:英勇且重功名名誉。李陵为什么要投降?

投降匈奴后:英名毁于一旦

是什么样的战场让李陵投降的呢?我们重回历史情境之中,还原当年的战场,在那战场厮杀中感受。强调战争中敌我双发兵力差距,以及李陵军队十天之内杀敌一万余人。最后汉军被匈奴阻断退路,弹尽粮绝,最后只能以短刀、车辐做武器,而援兵却迟迟不至等关键细节。

讨论一:在这种没有没有悬念,必然兵败的情况之下,若你是当时战场上李陵的副将,你会怎样建议这位“飞将军”?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讨论,并说明

自己的理由。

投降:个人名誉不保几千士兵性命可保保存实力,犹可翻盘

拒降:个人名誉可保几千士兵性命不保必败

若用部下几千名将士的性命来保全自己的名誉气节,是不是也算一种自私?他的投降,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与贪生怕死的张胜,卖国求荣的卫律都不可相提并论。李陵能放下自己所追求和看重的功名和名誉,以此为代价,换部下数千人的性命,某种程度上,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而对自己的投降,并在其劝降苏武时,仍旧可以感受到李陵心中的痛苦挣扎,终生不可释然,郁郁寡欢。

讨论二:在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将军被迫投降,将来有机会一定会再回汉朝报答天子。而汉武帝不仅不满于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处以司马迁宫刑,且诛杀李陵全家。汉武帝对李陵信任吗?如果你是李陵,知道家人全被诛杀后,还会回归汉朝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参考《答苏武书》和李陵劝降苏武时对汉皇的评价。

(二)气节义士苏武:

无疑苏武是不为所动的执着义士。与内心挣扎痛苦的李陵相比,他更像一个硬汉,没有太多情感体现,却始终抱定为国肝脑涂地的信念。作为一名使臣,是否投降的选择上,他可以不为他人性命所牵绊。苏武忍受长达十九年的非人折磨,始终不屈不挠,心向大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讨论:我们感叹这位悲情将军李陵,那么从苏武身上,有什么是在当下的现在,我们仍旧可以学习的呢?说明你的理由。

1 敢去担当,不怕死。

2 顽强求生,不怕苦。

3 坚定信念,不动摇。

4 平常心。

5 通人情。

6 重友谊。

五、结构上的巧妙对比,以及情感上内敛而丰富表现方式。

李陵劝降,成就了谁?没有苏武,何来李陵悲情将军?

没有李陵,何来苏武气节义士?

在文章中,通过李陵劝降苏武,即为李陵提供了一个倾吐自己投降的苦衷以及辩白的机会。而苏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他坚持不屈,心向大汗的义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