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的区别

SBS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的区别

SBS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的区别SBS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的区别如下:

1、SBS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相比针入度由原62变为50软化点由47.2变为60.6,软化点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及抗车能力。

2、加SBS后的沥青混合料其额定度有较大的提高。

3、加SBS后的沥青混凝土其沥青与石料的粘接力强,沥青膜较厚,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4、SBS沥青对拌和温度要求较高,如温度低时其拌和出来的混合料发粘,不利于摊铺的进行。

5、SBS改性沥青对摊铺温度要求也较高,现场运输必须加保温帆布,否则易出现结块硬化现象。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设备性能的提高、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修订,原工法(YJGF37-2004)有些条款已不适用现在施工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次工法的修订依托多个改性沥青路面工程项目,开展了《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拼接技术研究》等多项施工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吸收了从混合料级配设计、拌和、运输、压实及离析控制等多项研究技术成果和专利,即将“贝雷法”纳入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中,补充和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大功率摊铺机和对摊铺机布料槽进行了改进,有效地的解决了混合料纵向、横向、竖向离析和温度离析;提出了复压完成温度的控制范围,有效提高压实质量;针对低温环境提出了相适应的施工控制参数,有利指导低温施工;提出接缝处理采用热接缝技术,增强了接缝处抗渗能力等。四项实用型专利是“新旧沥青路面拼接预热装置”、“沥青拌合站回收粉尘排放装置”、“一种设置在冷料仓下料口处控制冷料供给量的挡板”和“粉煤燃烧系统”。所引用的新技术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的技术鉴定,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工法在我局下属各公司推广应用以来,所承建工程较多,不仅路面的施工质量较好,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3项,中囯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交通部优质工程一等奖10项,交通部优质工程二等奖4项。 2工法特点 本工法最突出特点就是工艺的大改进,控制措施准确、到位,工艺控制参数选择恰当,能成功的解决了摊铺时混合料纵向、横向及竖向离析;同时也将温度离析控制在允许范围。加之,配合比和压实度的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大大堤高,施工组织更加科学、合理。 本工法不考虑改性沥青现场加工,而是使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工法只涉及成品检测、试验与储存保管方法。 3工法的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城市干道、厂矿道路、机场跑道等热拌SBS改性沥青密级配面层的铺筑施工。 4工艺原理 把粗、细集料经冷料按目标配合比进行配料,通过充分烘干,加热到规定温度,进行二次筛分,存于各热料仓,然后按生产配合比供料,再加热至规定温度和规定比例的SBS改性沥青、一定比例的填料,一并进入搅拌机中强制拌和,搅拌均匀后,运输车运至现场,采用具有振动夯、自动找平系统的大功率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压路机碾压成型,使结构层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合料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检验 1.2操作要点 1.2.1 施工准备 1) 根据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 2) 经检验,下承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即可进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摊铺。 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4) 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1.0~1.2kg/m2(沥青含量50%)。 5) 粘层油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量0.5~0.7 kg/m2(沥青含量50%)。 1.2.2实验室操作规定 所有操作规程完全按《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有部分注意事项如下1)、混合料拌和注意事项: (1)按常规方法准备相应的各种集料、矿料、沥青;各种集料、矿料加热温度:180-195℃,基质沥青加 热温度155-165℃; (2)将加热后的集料倒入拌和锅中,加入按比例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样品,干拌90s;再加入 (按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设计好的沥青用量,一起湿拌90s;最后加入矿粉拌和90s; (3)用小铲将拌合好的混合料铲入容器内,进行简单的手工拌合,使混合料中各种粗细集料能均匀分布。 2)、马歇尔击实成型、车辙件成型及养护要求: (1)马歇尔击实成型温度170±5℃,车辙成型温度170±5℃; (2)在成型倒料时,请注意集料的均匀性,禁止直接倒入,应用小铲将混合料均匀沿试模由边至中铲入试 模内,然后按试验规程④进行夯实; (3)成型试件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是先试压4次(8个来回),然后调转方向再压24次(48个来回); (4)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48h为宜; 备注: ①手工搅拌时请注意保持温度应不低于车辙或马歇尔试件成型温度; ②拌合时由于集料大小差别较大,机器拌完后大粒径的在拌合锅上面,为确保集料能均匀分布,请进行简 单拌合; ③指《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黄 彬,马丽萍,许文娟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摘要 为了得到性能更优良的改性沥青,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用作改性沥青改性剂,同时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及其他领域的新化学分析方法也被用来更完整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性能。总结了国内外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改性机理、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来介绍各种改性沥青的概况,并概述了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改性沥青 改性剂 机理 发展Rsearch Development of Modif ied Asphalt HUAN G Bin ,MA Liping ,XU Wenjuan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Abstract More materials ,as modifier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modified asphalt.Besides ,the new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new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perties more com 2pletely and accurately.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ified asphal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 2rized.From the aspcts of modific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various modified as 2phal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ified asphalt technology i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K ey w ords modified asphalt ,modifier ,mechanism ,development  黄彬: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资源化 E 2mail :binbin_hu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542101.html, 马丽萍:女,1966年生,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固废综合开发利用 E 2mail :lipingma22@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542101.html, 0 前言 普通道路沥青由于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感温性能差,弹性和抗老化性能差,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而且在过去的10年中,车轴负荷增加、车流量增加、气候条件恶劣,难以满足高级公路的使用要求,必须对其改性以改善使用性能。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覆在沥青集料表面,可以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性能。 1 改性沥青的分类 在沥青的改性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是应用最广泛、研究最集中的一种。其他改性材料还有两大类:矿物质填料和添加剂。矿物质填料,如硅藻土、石灰、水泥、炭黑、硫磺、木质素、石棉和炭棉等,对沥青进行物理改性,可提高沥青抗磨耗性、内聚力和耐候性。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和抗剥落剂,如有机酸皂、胺型或酚型抗氧化剂或阴、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沥青粘附性、耐老化或抗氧化能力。聚合物改性沥青(PMA 、PMB ),按照改性剂的不同一般可分为3类:①热塑性橡胶类,即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是嵌段共聚物,如SBS 、SIS 、SE/BS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并以SBS 最多;②橡胶类,如NR 、SBR 、CR 、BR 、IR 、EP 2DM 、IIR 、SIR 及SR 等,以胶乳形式使用,其中SBR 应用最为广泛;③树脂类,如EVA 、PE 、PVC 、PP 及PS 。 2 各种改性沥青及其发展现状 通过SCI 和EI 分别检索近15年来改性沥青在交通、建筑、材料、能源及环境等学科方面研究的文献情况,检索结果如图1、图2及表1、表2所示。根据表1、表2数据和图1、图2情况可以看出,近几年国内外对改性沥青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以SBS 和胶粉最为突出,出现了多种新型改性剂。下面 将分别介绍各种改性沥青及其发展现状。 图1 SCI 检索统计表 Fig.1 SCI search results 2.1 矿物质材料改性沥青 矿物质材料作改性剂的研究较少,主要为硅藻土、纳米 碳酸钙、矿渣粉、白炭黑等,可与基质沥青形成均匀、稳定的 共混体系以改善沥青性能[1] 。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规范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规范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层工程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要求 ⑴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 ①规格: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表3-6厚度(mm)宽度(mm)长度(m)。(2.0≥1000 20)(3.0≥1000 10 )(4.0≥1000 10 )(5.0≥1000 10) ②技术性能: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技术性能。 二、指标 聚酯胎麻布胎聚乙烯胎坡纤胎,拉力N≥400≥500≥50≥200 ,延伸率%≥30≥5≥200≥50 ,耐热度85℃受热2h不流淌,涂盖层无滑动,低温柔性-15℃绕规定直径圆棒,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保持时间 0.2MPa/30min 。 1、配套材料: ⑴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氯丁橡胶加入沥青及溶剂配制而成的黑色液体。用于油毡接缝的粘结。

⑵橡胶沥青乳液:用于卷材粘结。 ⑶橡胶沥青嵌缝膏:用于特殊部位、管根、变形缝等处的嵌固密封。 ⑷汽油、二甲苯等:用于清洗工具及污染部位。 2、主要用具: ⑴清理用具:高压吹风机、小平铲、笤帚。 ⑵操作工具、电动搅拌器、油毛刷、铁桶、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压子、手持压滚、铁辊、剪刀、量尺、1500mmφ30管(铁、塑料)、划(放)线用品。 3、作业条件: ⑴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⑵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后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基层应平整、牢固、不空鼓开裂、不起砂。 ⑶防水层施工涂底胶前(冷底子油),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 ⑷施工用材料均为易燃,因而应准备好相应的消防器材。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做保护层

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全过程

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1根据拌和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 1.2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坏。 1.3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 1.4装料过程中,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装料距离,往车厢内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 1.5不管是否刮风、下雨,运料车均应用完好的双层蓬布覆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1.6运料途中运料车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行进,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 1.7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0㎜. 1.8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

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1.9卸料后,对残余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结硬。 2、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1处理下承层,下承层的清扫、修补、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该项工作应在摊铺前1天完成,并验收确认。具体要求如下: 1)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砂浆和其它浮渣应用钢刷擦清。 2)下承层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 3)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 2.2洒布粘层油。由于本工程下承层已受到一定污染,为确保上面层与下承层粘结完好,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应对下承层、横缝接口、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均喷洒一层粘层油。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粘层油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2)粘层油用量控制在0.3~0.4㎏/㎡之间,且应洒布均匀,局部少洒或多洒的地段应用人工补洒或予以刮除; 3)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概况: 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支路1路面长491.97米,路幅宽16米;支路2路面长308.22米,路幅宽16米.道路设计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7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我施工段路面施工采用集中拌料的施工法,加强对施工中的材料、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要素的控制,以达到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1.2.主要工程量: 工程量为:支路一4919.7平方米;支路二3082.2平方米。 2、编制依据: 2.1.《道路工程施工合同》; 2.2.《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3.《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2.4.《城市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1); 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2.6.《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2.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3、施工准备 3.1.根据施工场地,做好总平面布置,施工用水、临时排水、用电要接到位。 3.3根据监理单位和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机械、人员进场。 3.4根据基层总进度计划,编制月、周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主要机械: 1、压路机2台 2、自卸车4辆 3、经纬仪1台 4、水准仪1台 5、洒水车1辆 6、摊铺机1台

7、切割机1台8、小型夯机1台 5、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5.1、施工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5.2、劳动力组织 土建技术员1名、施工员工1名、质检员1名、安全员1名、压路机操作工2名、摊铺机操作工2名、切割机操作手1名、司机4名、后台配合及壮工20名、技工15名、电工1名。 6、施工方法 沥青砼为商品沥青砼。 6.1、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应经工程师批准。 (2)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三个阶段进行试拌、试铺后,进行大批生产。 (3)每种规格的集料、矿料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料。 (4)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60-170℃范围内,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50-160℃,不准有花白料、超温料,混合料超过200℃者应废弃,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见下表所示。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160-170 矿料温度:170-180 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50-165超过200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50 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低于130-140,不超过165 低温施工不低于140-150,不超过175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京能北京八达岭太阳能综合试点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方 案 2016年5月2日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京能北京八达岭太阳能综合试点道路工程,站区道路共有6m,4m两种宽度,变电站站区主道路采用6m宽,次要道路采用4m宽,道路双面坡,立缘石混凝土道路。 2.路面结构设计 本工程土基为E0=55MPa,二级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厚度为150mm,石灰土碎砾石上基层厚度为300mm,沥青碎石面为50mm. 二、技术准备 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掌握规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指标要求,理解设计图纸。 2、计算路段内各点设计高程,10米断面三点。 3、各种记录及表格准备(内业、外业、质检、化验、统计等方面) 4、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报告; 5、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二、人员准备 1、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的协调工作; 2、黑色路面施工应配备完整的施工段机构, 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黑色面层的施工人员安排。 三、设备准备 1、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热拌设备配套一座及摊铺现场所需的设备。

2、要求能满足本分项工程的各种检、试验设备及所需试剂 四、材料准备 1、料源的选择与定购 2、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常规试验 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4、原材料的储存与保管 五、施工现场准备 1、下承层的准备 2、测量放样,安装路边石(培路肩) 3、施工机械准备 六、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1)、根据拌和能力,为保证混合料的运输、摊铺的连续性,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数量应根据拌和能力、摊铺能力及路面结构、运距而定,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不能无故停留,雨季车辆应配备苫布,防止热拌料运输中途遭雨淋。 热拌料运输程序:接料→过秤→运输→卸料→空回 (2)、车厢内坚实无破损、漏洞,且有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底相粘结,车厢内应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不得出现积聚现象。 (3)、从拌和机(储料仓)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放一斗混合料,移动一下汽车位置,以防止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4)、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数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计算的数量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前方应有等待卸料的车4-5辆.。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工长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结成团块、已遭雨淋、花白料、油过大的混合料不得铺筑。 2、混合料摊铺、整平 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摊铺沥青混合料,同时配备标准的自动找平装置2.1、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若采用半副施工时,可阶梯进行或每天一侧半副摊铺一个台班,便于处理接缝。

改性沥青现状及发展前景

改性沥青现状及发展前景 1、改性沥青应用现状 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由于原油成分及炼制:工艺等原因,其含蜡量较高,导致其具有温度敏感性强,与石料的粘附性差,低温延度小等缺点。用其铺筑的沥青路面,夏季较软,易出现明显车辙壅包等病害;冬季较脆,易出现低温开裂等病害;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较差。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沥肯混合料已不能满足高等级道路和特殊地点的重交通,大轴载,快速安全运输的需要。 1.1 改性沥青的应用背景和现状 据相关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前,沥青路面仅用于城市道路和专用公路,沥青材料主要是煤沥青和用进口原油提炼的石油沥青。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曾采用渣油吹氧稠化,掺配特立尼达(TLA)或阿尔巴尼亚稠沥青等改性的方法,提高结合料稠度,配制成200号沥青铺筑以表面处治为主的沥青面层。1985年国内开展 了沥青中掺丁苯,氯丁橡胶,废轮胎粉等改性沥青和掺金属皂等改善混合料性能的研究试验工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92年NovophaltPE现场改性技术的引入,对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改性沥青从研究试验逐步发展到生产应用。 1.2影响改性沥青应用的因素 生产施工工艺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大规模应用中起到了关

键性的作用。无论是聚合物改性,物理改性还是采用不同的沥青加工工艺都会增加较大的工程成本,在国内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研究重点在新的改性剂和沥青改性剂的加工工艺上还有一部分研究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即研究在沥青集料改性剂确定的情况下,找出合适的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和改性剂用量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我国研究改性沥青已有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至今仍有两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1)没有形成对改性沥青和改性性能统一的评价标准; (2)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 改性沥青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成果必须综合各研究机构的优势,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比如美国l987年~l992年的大型系统工程SHRP计划等等。而相对于国内,研究工作往往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完成,没有统一的研究规划,配套工作滞后。另外由于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沥青改性的关键技术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3、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 由于普通沥青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路面的要求,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必将在高等级路面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 SBS改性沥青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SBS改性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双向改性作用,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一、防水对应相关工序的要求 1、对基层表面的要求: ①基层表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不翻砂,以利于防水卷材与基层粘结。 ②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135°)折角。 2、对保护层要求: 当防水层验收合格后,土建单位应尽快按图纸设计要求做好保护层,以防止其他人为因素对防水层局部损坏,而影响整体防水效果。 二、施工准备工作 1) 技术准备: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设计图纸;熟悉本工程防水构造、细部节点要求;了解所用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和施工工艺规定;进行操作技术交底或培训,未经交底或培训不得上岗进行施工操作。 确定本防水工程检查验收工序为: 进场材料抽样复验——找平层含水率测定——节点密封处理和增强附加层——涂刷冷底子油——卷材铺贴——搭接缝边粘合和密封材料封边处理——卷材收头固定和密封。 以上每道工序完成,必须由质量检查人员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 材料准备:本工程所需的主要防水材料有: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涂刷冷底子油。 3)施工技术交底:

Ⅰ、卷材搭接缝宽度 卷材防水层采用空铺法施工,故要求长边及短边搭接缝宽度均不得小于100mm,转角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mm。为确保搭接缝宽度,应先在找平层上弹出粉线,进行卷材试铺,无问题后方可进行正式的铺贴。 II、掌握好卷材热熔胶的加热程度 卷材底部的热熔胶加热不足,卷材与基层粘结不牢;过分加热,易使卷材烧穿,胎体老化,热熔胶焦化变脆,严重降低防水层的质量。因此,要求烘烤时要使卷材底面和基层同时均匀加热,喷枪要沿卷材横向缓缓来回移动,移动速度要合适,使卷材幅度加热温度均匀,至热熔胶熔融呈光亮黑色时,即可趁卷材柔软情况下滚铺粘贴。 III、辊压、排气 应趁热用压辊滚压,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并使之粘贴牢固。表面平展,无皱褶现象。 IV、搭接缝施工 在进行搭接缝粘贴前,应先接下层表面80mm宽的铝膜用喷枪烧熔,注意不要烧伤搭接缝的卷材,粘贴搭接缝卷材时,当卷材底部的热熔胶熔融至呈光亮的黑色即可粘贴,并进行滚压至热熔胶溢出,收边者趁热用刮板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平,沿边封严。当整个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毕后,在所有搭接缝边均要用SBS改性沥青弹性密封膏涂料。宽10mm。 V、节点处理 在正式辅贴卷材前,要进行水落口杯、变形缝、泛水等部位的防水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条文说明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条文说明 目录 制订说明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3 基层 4 材料 5 改性沥青 6 改性沥青混合料 7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8 施工质区管理

制订说明 一、编制过程 交通部以交公路[1994]1265号文下达《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后,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拟订出“编写大纲(草案)”,并于1996年3月在重庆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对“编写大纲(草案)”进行了讨论、修改,形成了正式的“编写大纲”,同时成立了编写组,落实了分工及编制计划。此后,编写组成员按照分工转入正式编写工作。随后,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各参编单位的初稿进行了汇总、统稿,经编写组成员反复磋商,提出了规范讨论稿,于1997年8月分别寄送各参编单位和部分专家审阅。1997年IO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编写组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讨论稿)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的内容逐章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建议;编写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后,完成了规范送审稿。1998年5月在重庆市,由交通部公路管理司主持召开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对送审稿逐章逐节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评议,编写组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报批稿,报交通部审批。 二、主要制订原则 1.规范制订应尽可能系统、完整; 2.规范制订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3.应与其它有关规范、标准协调,并与国际上同类标准、规范接轨。 三、指导思想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对道路使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许多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工程及养护部门的道路工作者为改善国产沥青特性,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改性沥青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进步。为适应当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需要,本规范在大量可用于改善沥青特性的改性剂中选取了几种在国内外公认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聚合物改性剂。 根据已有的资料,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制订或准备制订有关改性沥青的标准、规范,但有关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方面的规定、手册、指南、规范等却很少,而且不够系统。比较完整的是日本沥青协会编制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手册”,但这个手册的编制方法与内容都不符合我国的习惯。其它一些国家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规定。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改性沥青的大规模应用,改性沥青路面将成为常规施工的沥青路面,因此,制订系统、完整、符合施工要求的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本规范参考、引用了国外有关技术标准的部分内容。 国内有关单位和部门在研制和使用改性沥青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改性沥青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制订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标准、施工指南、手册、

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摊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的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东关大道工程有关设计图纸及资料。 2.北京市现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检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1-2004)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5.北京市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指南。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1计划总工期 3.1.1隧道及U槽段透层油及下封层 开工日期:2012年11月7日 竣工日期:2012年11月8日 总工期:2日历天 3.1.2隧道及U槽段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开工日期:2012年11月8日 竣工日期:2012年11月9日 总工期:2日历天 3.1.2道路段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上面层 施工日期:待定 3.2施工流程及进度计划 3.2.1施工流程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透层油施工→下封层施工→隧道西侧沥青混凝土摊铺→U槽西侧施工至0+625处→隧道东侧沥青混凝土摊铺→U槽东侧沥青混凝土摊铺→U槽西侧由0+595向北施工(施工至0+625) 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上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粘层油施工→隧道西侧、U槽西半幅→隧道东侧、U槽东半幅→道路段西半幅→道路段东半幅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图示:

3.3施工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3.3.1组织保证 沥青面层施工采用信誉良好的分包队伍,有过路面混凝土摊铺施工经验的分包队伍。 3.3.2施工准备保证 做好进场准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前期测量放线,标高控制到位。二灰钢渣基层养护期满足规范要求,强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3.3.3技术保证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采用最成熟、最可靠、最有效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优化施工工序,改进施工方法。 3.4劳动力配置 组织有施工经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化施工队伍队伍。 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序号工种名称数量 1车辆协管员4人 2电工1人

橡胶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845年,英国就进行了往沥青中掺加橡胶以改善其性能的尝试,1901 年法国修筑了试验路段,1937年英国在波兰修筑了几段路面,1947年美国也采用合成橡胶粉和胶乳改性修筑路面,日本于1942年开始采用天然橡胶胶乳掺入沥青乳液中。1952年在东京,1945年北海道,都修筑了这种改性沥青的路段。以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掺入乳胶的沥青于1960年左右就开始在日本其它地方的路面工程中使用,并且用量剧增。由此可见,在国外橡胶改性沥青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瑞典、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印度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橡胶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近20年来,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成功的应用胶粉改性沥青修筑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 美国用废轮胎作为改性剂制造改性沥青用于修筑公路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1982年~ 1986年间已试验铺筑210多个路段,共1.1万km,这种路面的热稳定性能和防冻性能都比较好,并可以减少维修费用。美国联邦法院在1991年颁布了在新修筑的沥青路上必须掺用20%的胶粉的立法,极大地促进了废旧胶粉的利用,橡胶粉改性沥青已在美国加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等广泛使用。据美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到1997年废胶粉改性沥青已消耗了8000万t废轮胎。 德日耗200t废轮胎用于修筑公路、运动场及机场跑道。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在公路建设中亦广泛采用废胶粒、胶粉配料;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公路交通部门将废轮胎粒用于铺设路面,可有效地预防冬季路面结冰而产生交通事故。他们的做法是在用沥青铺筑路面后,当沥青尚未干时在上面洒一层废轮胎胶粒。这样,冬季路面的冰块容易被压碎,车辆行驶就不会因为打滑而发生冲撞事件。为了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英国在萨里郡交通繁忙的4条道路上用废轮胎胶粒铺设路面,测定胶粉配料路面与传统配料路面是否坚固耐用,如果结果令人满意,英国柯拉斯将获得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权。据称,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噪音减少70%。这种技术是将3mm粒径的废轮胎胶粉混入热沥青中并搅拌均匀,用量为沥青总量的3%。这种技术优点之一是胶粉粒取自于再回收利用的废旧轮胎,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这些橡胶颗粒还具有吸收光线, 缓减强光刺眼的好处, 与传统的

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工作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屋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则可以避免施工后出现缺陷,甚至造成返工等质量事故。同时工程必须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计划展开施工,这样则可防止工作遗漏、错乱、颠倒,影响工程质量。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负责人应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的部位、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构造层次、节点设防方法、增强部位及做法,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成品的保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二)人员和作业计划准备 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应认真地检查施工人员的上岗证。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的自检、自查、自纠,并且做好施工记录,监理单位做好每步工序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 二、屋面防水施工要点 (一)施工的环境要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般采用热熔法铺贴卷材,宜在+50℃~+350℃温度下施工。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均不宜露天作业,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二)对屋面排水坡度的要求 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当坡度小于等于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大于3%时,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三)对屋面基层空隙、裂缝的处理 本工程屋面基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当板内存在有裂缝,应先用凿子把裂缝凿成15~20mm宽,深倒八字形的槽沟,然后把石渣清走,把沟槽吹干净,用填缝膏分二至三次填满裂缝,每次间隔时间必须有15分钟之久,填满裂缝后用滚筒压平即可。 (四)屋面各结构层的施工 1、卷材防水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卷材附加层→铺贴卷材→热熔封边→蓄水试验→保护层 2、一般防水构造做法 (1)防水层:由防水卷材和相应的卷材粘结剂分层粘结而成,层数或厚度由防水等级确定。具有单独防水能力的一个防水层次称为一道防水设防。

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标准[详]

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1 根据拌和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 1.2 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坏。 1.3 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 1.4 装料过程中,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装料距离,往车厢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 1.5 不管是否刮风、下雨,运料车均应用完好的双层蓬布覆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1.6 运料途中运料车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行进,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 1.7 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0㎜. 1.8 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围。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1.9 卸料后,对残余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结硬。 2、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1 处理下承层,下承层的清扫、修补、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该项工作应在摊铺前1天完成,并验收确认。具体要求如下:1)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砂浆和其它浮渣应用钢刷擦清。 2)下承层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 3)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

沥青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其应用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混合料路面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公路修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等级路面中更足以沥青混合料路面为主。纵观沥青路面的发展历程,改性沥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这也是沥青混合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普通道路沥青因其冬季易变硬发脆,夏季易变软流淌,其温度敏感性大,热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差等缺点,易引起沥青路面严重车辙、拥包和开裂等破坏。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老化严重、疲劳耐久性欠佳,导致其路用品质和使用年限很难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研究表明,SBS是苯乙烯与丁二烯单体以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成的苯乙烯和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在它的分子结构上具有软端和硬端,所以SBS兼有橡胶和塑料两种性能。物理共混——SBS微粒受到沥青组分中油分的作用发生溶胀而均匀分散在沥青中,SBS与沥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作用,只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化学改性——加入添加剂使沥青和SBS之间发生加成、交联或接枝等化学反应,形成较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改善沥青的化学性质。提出化学改性是提高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重要手段。SBS改性的优越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双向改性作川,也就是使沥青软化点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又使低温延度明显增加,感温性得到很大改善,而且弹性:恢复率特别大。所以理论上能极大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性能。并且,根据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等指标也得出了SBS能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结果由于SBS改性沥青体现出其他改性剂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应该以SBS作为主要方向。尤其是现在,SBS的价格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技术也已经成熟,非常有利于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 二.改性沥青的应用现状: 1.国内外SBS改性沥青的发展情况 (1).发达国家SBS改性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SBS产品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Philips石油公司首次用偶联法生产出线型SBS 共聚物,商品名Solprene。1965年美国Shell公司采用负离子聚合技术以三步顺序加料法开发出同类产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商品名Kraton D。1967年荷兰Philips公司开发出星型SBS产品,1972年美国Shell 公司又开发出SBS的加氢产品(SEBS)。1980年,Firestone公司推出商品名为Streom的SBS产品,该产品的苯乙烯结合量为43%,产品有较高的熔融指数,主要用于塑料改性和热熔粘合剂。随后,日本的旭化成公司、意大利的Anic公司、比利时的Petrochim公司等出相继开发出SBS产品。目前世界上有美国、意大利、中国、中国台湾、比利时、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约12个国家和地区生产SBS产品。 北美和欧洲,SBS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沥青改性,其次是粘合剂和鞋类。日本SBS主要用于聚合物改性和沥青改性。这些国家在公路建设中使用SBS进行沥青改性占SBS消费量的比例如下表。 消费领域北美西欧日本 沥青改性25% 44% 26% (2).国内SBS改性沥青发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对SBS进行研究开发,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轻工业部制鞋所等单位均对SBS产品科研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1984年4月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千吨级SBS中试生产技术获得成功,随后又开发出万吨级成套工业技术。 1989年湖南岳阳巴陵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采用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的技术,建成国内第一套1万吨/年SBS生产装置,并于1990年全面投产,结束了我国SBS产品长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1996年底,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将SBS装置生产能力扩建至3万吨/年,1998年又将装置生产能力扩建至5万吨/年。近年随着国内SBS市场的迅速扩大,2001年又再次将装置能力扩大到10万吨/年。北京燕山石化公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技术交底

工使用说明 1.三元丁防水卷材采取的是空铺施工法,施工时被粘贴面均匀涂涮 粘合剂,搭接外留50mm不涂粘合剂,粘合剂基本干燥后,均可粘贴, 下属粘贴后再将封口涂粘合剂,封搭接口。 2.水泥砂浆基面粘贴部位均匀地涂刷粘合剂,待干燥后便可粘贴, 不得有漏刷粘合剂现象。 3.接口部用粘合剂两面涂刷,基本干燥后不粘手粘合压实,做女 儿墙防水时要全部涂刷粘合剂,待手感不粘手时,方可粘贴。 4.排气孔,烟筒根部,凡有直角部一律做成八字角或R角,防水 卷材全部满粘,转角处做复加层,不得有漏刷和跷刷和跷边脱落、开 胶现象。 5.变形缝:变动较大。在做变形缝时,一律采用空铺条粘方法,最 后将卷材封严,不得有开胶、跷边现象。 6.预埋管件等和其它预埋件,一定按预埋件的型状做成相应的形 状,做复加层,不得有开胶、跷边现象。 工人正在处理女儿墙 工人正在涂刷粘合剂 7.排水口做法:在做屋面防水时,先做排水口,做排水 口一定要整块卷材粘贴,在排水口的制件与屋面结合部以外不得有接头,并留出足够的塔接面积,然后做大面积防水,不得有倒压楂和跷边脱落现象。 四、防水施工的技术要求 ㈠基层表面处理 1.防水基层表面要光滑平整均匀一致; 2.基层的找平层要求应为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厚度

不得小于20mm; 3.基层与女儿墙天窗、变形缝、烟道等相连接的阴角部 位,应一律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八字角或R角; 4.平面屋项基层的坡度一般要在1~2%以上,天沟的纵向坡度不小于5%,地下防水不要求坡度; 5.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子等杂物清扫干净,施工时基层表面必须干燥,含水率必须小于25%。㈡现场施工操作方法 外露屋面防水施工全部流程分为:施工准备-基面处理-细部处理-屋面贴卷材-卷材接缝-收头处理等,其它部位防水处理基本相同,可参照此方法施工。如图:

路面工程改性沥青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

大英县回马光碳工业园道路工程 (滨江路KO+000→K1+880.纵一路) 改性沥青的施工专项方案与施工工艺 一施工方案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大,重载车辆不断增多,对于高速公路受渠化交通的影响,普通沥青路面难堪重负,高温稳定性差,出现车辙,低温抗裂性差,出现裂缝。本省所在区域极端气温较高,高温稳定性总是难以避免,而往沥青中掺入适当的改性剂后,则可大大的改善沥青的稳定性。 二施工工艺 1、改性剂的掺配 (1)改性沥青的掺配比例为重量比,将基质沥青加热后,注入油锅中,准确测定基质沥青重量,据此计算需要掺入的改性剂重量。 (2)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0℃,采用HB-1型改性沥青加工机掺入改性剂,根据掺配效率控制每锅改性沥青的掺配数量,尽量缩短掺配时间,避免或减少沥青老化。 (3)由于掺入SBS改性剂后,沥青变稠,流动困难,掺配过程中要适度加热,保持改性沥青既有足够的流动性,又不致使沥青老化,掺配温度控制在180~190℃。 (4)每一锅改性沥青掺配完成后即可使用,在掺配下一锅之前,必须清理油锅中积留的残渣。

(5)改性沥青配制完后,将改性沥青加工机及所有管道清理干净,以免改性沥青次序却后堵塞管道。 用于掺配SBS改性剂,粒度和均匀性完全能满足要求,适宜工地现场配制改性沥青。 2、混合料的拌和 由于SBS改性沥青粘度都高于基质沥青,故改性沥青滋合料拌和时要升高温度,拌和温度随着改性剂的品种和剂量不同而定,一般根据改性沥青粘温曲线确定,以粘度为170+20mm2/s的温度为拌和温度。为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1)对改性沥青取样进行不同温度的粘度试验,绘制粘度温度曲线,确定混合料的拌和温度。 (2)按照目标配合比加热集料,对热料仓的集料取样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检验,生产配合比。 (3)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和前,根据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确定每一锅混合料中沥青用量、拌和时间、适宜的沥青加热温度和集料加热温度,以及混合料出场温度,试拌和沥青混合料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施工。 (4)因改性剂与沥青的结合是物理结合,而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比重不同,改性沥青处于高温时,改性剂会上浮,与基质沥青分离,因此现场配制的改性沥青加入前应充分搅拌,保证改性剂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 (5)混合料拌和时严格控制乞讨性沥青和矿料温度一般改性沥青温度控制在180℃左右,矿料加热温度在190℃左右,保持改性沥青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