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印度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是七年级地理下册7.3节的内容。

教材从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印度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是对印度的美食、文化和节日等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特点。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3.印度的人口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特点。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包括印度地理位置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

2.收集印度的美食、文化和节日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准备一些关于印度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信息。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

同时,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简要讲解,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分发印度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山脉、城市等地理特征。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并简要说明原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印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气候、粮食作物分布、软件外包产业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

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3节《印度》教学设计(7页)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的位置。

2、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3、了解印度的主要气候及水旱灾频发的原因。

4、了解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情感目标:1、从印度的人口问题,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印度实行的绿色革命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3、通过对印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难点:1、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2、印度水旱灾频发的原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通过对三张图片的认识,并提问:这几张图片反映是哪个国家?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学生齐读。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2、课件展示学习的顺序:3、承转:了解一个国家我们应先知道它的位置,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印度的位置。

课件展示:(点上图问号展示的领国)由小组共同完成,并由教师提问检查完成情况。

4、了解印度的地形:课件展示我们可以看出雨季风向与旱季是相反的,那么风的性质也相反,请同学试着按照老师的来讲解。

点学生起来讲解,如有错误教师更正。

5、承转:我们了解了印度的气候和灾害,与它们相关的是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35页的活动,知道印度的粮食分布。

得出结论:①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②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流。

③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多和地势地平的地区。

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的下游。

④印度为了自给粮食,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

6、学生阅读教材35页至36页的内容:完成:①印度能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原因?②为什么称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③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印度带来了什么?补充知识:金装五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巴西——世界原料基地;南非——非洲的门户与桥头。

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教学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教学案1 新人教版
D.巴勒斯坦
4.完成地理填充图20页。
图片导入
(一 )印度的自然地理状况:
自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并完成学案:
在印度图中填出:
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
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
恒河,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
(二)印度的人口
1自读教材31-32页,了解印度人口特点.:
印度人口达到________ ,仅次于_______ ,居世界第_______ 位。
《7.3 印度》
教学
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3.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印度的水旱灾害、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
难点
分析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
课前
展示
激趣
导入
探究
新知
展示汇 报
实践创 新
每节一 练
(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________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7.3印度》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3印度》一课,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基本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印度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河流分布和农业发展等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印度的地图和国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河流分布和农业发展等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人教七年级下7.3《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七年级下7.3《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及恒河、印度河,说出印度地形、河流分布特点。

(2)从衣、食、住、行、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了解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阅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图,通过小组合作简要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阅读印度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理解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原则。

(6)以“班加罗尔”为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印度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主要工业中心及分布。

难点:(1)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析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4、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5、教学准备自制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设计第六集:古域晨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印度》这一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概况,提高对印度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以及人口对城市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结合板书,进行直观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地理位置: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洲、邻国、海岸线等。

(2)气候: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布等,分析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3)农业:介绍印度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分析农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

(4)工业: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如棉纺织工业、软件产业等,分析工业对印度经济的贡献。

(5)人口:介绍印度的人口特点,如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等,分析人口对城市的影响。

(6)城市:讲解印度的城市发展,如孟买、新德里等,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 教案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设计7:7.3 印度

教学设计7:7.3 印度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3.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4.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重点:1.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2.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3.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难点:1.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2.服务外包业务为什么能够得以快速发展教学方法:利用挂图、板图、收集到的材料 (或课件) 辅助教学,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学生欣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所搜集到的印度的相关材料。

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自学导疑1.读图7.34“印度地形”,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2.读图7.36“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材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印度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印度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地理特征。

2.运用地图、图片、资料等,直观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地图、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的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提问:“印度有哪些自然资源?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如何?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印度的地理特征,分析印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是关于亚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和概况的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对亚洲地区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一些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

但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和概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特点,提高对亚洲地区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分布和城市发展。

3.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印度地图,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特点。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典型城市和地区,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地图和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

2.收集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准备印度的典型城市和地区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数据和图表,呈现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特点,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本节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全面阐述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推荐5篇]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推荐5篇]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认识国家的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对照地图和课文,能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能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其特点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及其特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加以整合和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和气候特点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策略: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上展示给同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印度风土人情、基本国情等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西游记师徒四人最后到哪取得的佛教圣经吗?“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今天咱们一起探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课前预习检验:生说出自己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对印度的一些了解情况师播放课件关于印度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及印度音乐(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师:印度是一个多么美丽和神秘的国度,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到印度游览一番。

人教七年级下7.3《印度》教案设计

人教七年级下7.3《印度》教案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阅读资料,简单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得影响。

2.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3.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地的关系。

4.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难点:1.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简要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全班分 4 个小组,提前下发学案,学案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提纲、课堂活动题、学法指导、学习小结、当堂反馈。

五、教学过程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出印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了解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

并完成: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民族印度教的发源地; 80%以1.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并思考。

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自主学习】1.印度的粮食问题阅读课本P73 “绿色革命”。

完成问题: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进行的“绿色革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都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是,由于印度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印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和宗教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地理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4.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3.印度的城市和宗教情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印度的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的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资料,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材料的分布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1、贫穷落后的国家,永远贫穷落后吗?阅读有关材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绿色革命”。
五、画印度简图
1、标注出工业城市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及其工业部门。
2、在图上标出农作物所在区域。
完成练习册p37、38读图题。
学生学习活动:
通过地图、资料分析,讨论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由于印度降水受季风影响分布极为不均,年降水量不稳定,就容易在雨季形成洪涝灾害,而在旱季形成旱灾,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体系完整的工业
讨论:
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及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
2、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材料的分布的关系。
引桥
突破
教法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及过程
群体智慧设计
个性化批注
第二课时
目标导学:
1、.简单分析水旱灾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材料的分布的关系
一、激情导入
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其软件超过美国,被比尔盖茨称赞为“软件超级大国”,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印度的农业和工业。
1.读印度气候图,分析气候对印度农业的影响: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旱季:10月-次年5月
干热-降水少-旱季
雨季:6月-9月
湿热-降水多-雨季
季风来得早,退的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印度
《印度》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印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举例说出印度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标分析::从整体的课标要求来看,印度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需要学生能够借助地图和资料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人口的特点和优劣。

对自然环境方面,要求能够根据资料概括其特点以及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印度在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体现在其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要求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材分析】
课本第七章第三节共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邻国等。

由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运用材料来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讲了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均的影响以及其主要粮食作物运用活动分析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最后讲了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和特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日本东南亚等有相似之处,都从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开始,所以学生应该能够适应并与前面的知识产生结构上的联系,但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并且深受其影响的人文特点,比如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这一小节就有很强的抽象性,比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地图,能够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能够说出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通过课文和其他所给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单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与劣势。

结合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

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学会顺应自然。

通过学习高新技术产业,了解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人口众多对经济环境的压力。

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先理后案)、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析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三节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优势
二、人口:人口众多,增长速度较快
三、气候劣势
四、服务外包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