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合集下载

心 理 治 疗

心 理 治 疗

2.患者的心理调适 一般残疾患者的心理调适会经历5个时期:休克期、否 定期、抑郁期、对抗独立期、承认和适 应期。患者在每一 期皆有不同的情绪表现特性,历程长短因人、因病情而异, 反应也有差异。但 是,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身体残疾引起患 者心理调适的过程,以协助其度过整个康复过程。 (1)休克期。突然的外伤、事故、疾病使患者在心理、 情感上尚未能及时产生反应,因此基本 上处于一种麻木状 态。此状态持续数分钟或几天。休克期是医护人员介入的 良好时期。因为 此时患者情绪较稳定,容易建立良好的医 患关系。此期与患者建立关系可为后续几期的心理康 复指 导奠定基础。
(3)鼓励和安慰。个体残疾或患重病后经常表现出恐惧、忧虑、 抑郁、悲观、绝望,甚至企图 自杀。因此,护士可根据需要采取多 种形式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鼓励,并用自己乐观的情绪使患 者振作精 神,增强其治疗信心。
(4)保证。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以事实为依据, 对患者的预后予以肯定和 保证,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1 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适用 于各种疾病。支持性心理治疗是通 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指 导、劝解、鼓励、安慰和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消除疑虑、 改善心境,增强对 残疾和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恢复心理平 衡的一种心理护理方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 有以 下几种。
(4)对抗独立期。在治疗或康复阶段,相当一部分患者不 能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在生活方 面,患者常产生一种依赖 心理,让家属或护士替代自己做,想方设法地推迟出院日期 或根本不愿 意出院。这是因为在沉痛的打击下,患者出现 了心理和行为上的倒退,他们没有勇气带着残疾去面对社会, 缺乏积极独立生活的信心。
(5)承认和适应期。患者经过上述几期后,逐渐认识到残 疾和残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 始渐渐适应。不同患者 的承认和适应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心身疾病是指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或加重的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对于心身疾病患者来说,除了治疗身体上的问题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一、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情绪障碍的方法,在对付心身疾病中也非常有效。

该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达到缓解情绪、减轻压力和促进康复的效果。

1.改变消极思维方式消极思维方式是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认知行为治疗中,需要帮助患者发现并改变消极思维方式。

例如,当患者出现“我一定会死”的想法时,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思考这种想法的合理性,并提供更加客观的解释。

2.建立积极行为习惯除了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外,认知行为治疗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例如,鼓励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交,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情绪支持情绪支持是心身疾病心理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很多患者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惧等情绪问题。

因此,在进行情绪支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倾听倾听是情绪支持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2.关注关注是指关注患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帮助患者处理生活中的琐事、提供实用的康复建议等。

3.鼓励鼓励是情绪支持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鼓励患者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三、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行为习惯来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

在心身疾病心理护理中,行为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睡眠管理睡眠是人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而心身疾病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 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强化人们的自我心理 保健意识,讲求心理卫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术,学会行为的自我 塑造的技术。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采取全方位的立体的措施,才能真正 收到预防的效果。
30
(二)心身疾病诊断原则与方法
13
6个亲人同时丧生的 巨大悲痛
痛失爱子的母亲 14
俄罗斯潜艇 沉没一年后 的祭扫情境
15
社会因素
人降生后总要属于某一社会,成为那 个社会的成员,其身心总要受到其所 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
16
天灾人祸
17
紧张的生活节奏
竞争的压力
超负荷工作
37
• 心理社会层面的干预可采取下列措施: • 1、改变环境 • 2、精神药物治疗 • 3、心理治疗
38
冠心病
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39
冠心病发作
40
• 研究证实: • 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41
A型性格个体的主要性格特征
过分的抱负及雄心勃勃; • 过高的工作标准,常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不满
44
27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假说
• 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1)心理社会因素→(2)生理反应→(3) 器官脆弱性→(4)心身疾病。
• 1、心理社会刺激信息传入大脑。 • 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 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 4、心身疾病的发生。
28
富于感情,情绪易波动; 有闯劲和进取心且表现好斗; 过分的竞争性和好胜性; 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 变幻不定的敌意;

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技术

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技术

龙源期刊网 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技术作者:王建平王慧琳来源:《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09期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压力,太多的事情会使我们感到有压力。

压力不仅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也造成重大影响。

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那些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癌症是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本文以此为例介绍一些可操作的心理干预技术。

癌症对病人是一种超强的不良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作用,使病人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郁闷、压抑、沮丧等,并出现回避行为。

心理社会因素除诱使肿瘤发生外,还明显地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良好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向好的方向转归;相反,恶劣的情绪则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促使病情恶化。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会不时地产生异常细胞。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我们身体内的国防军,严密地监视任何异常的细胞并消灭它们。

如果患了癌症,免疫系统一定是以某种方式被抑制了。

那么,免疫部队的什么系统瘫痪了,使得这些异常细胞繁殖成为威胁生命的肿瘤?免疫系统这么多年一直在保卫着我们的健康,是什么抑制了免疫系统发挥功能?这些问题使我们想起了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精神因素。

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心理干预,包括:(1)帮助病人增强对治疗的有效性和机体防御潜能的信心,然后教会病人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

病人改变对自身和问题的理解是特别重要的。

病人相信自己有康复机会,重新考虑所面临的问题,是使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的途径。

(2)提供信息,点燃希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人追求真相,在完全掌握情况时表现最佳;有人则逃避信息,只在了解一些重要情况时表现最好。

因此,首先要评估病人的情况:想了解什么,身体状况如何,个性、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对以往生活事件(如离婚、丧偶、亲人或好友患重病、子女升学、职称和住房问题,以及每个人无时无刻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等等)的应对。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摘要】目的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将在本院治疗的100例心身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观察。

结果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恢复更快,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掌握较好。

结论对心身疾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身疾病;心理护理;护理原则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6-02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好转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

治疗心身疾病要注意从心理和身体进行双重把握,心身疾病的护理工作也要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身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患者年龄在23岁到47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2.6岁,病程在三个月到两年之间,其中25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40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25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10例患有皮肤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节,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帮助患者提高适应以及应对的能力,对患者的心理反应予以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自身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χ±s)表示,并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案例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案例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案例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身心健康问题愈加突显,不少人担忧自己是否患上了不同类型的心身疾病。

而中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式,其综合性的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一些关于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案例,以帮助那些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的人。

1. 案例:内向不自信小李是一个内向、不自信的女孩,她在公共场合和陌生人面前都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她也常常感到难以入眠,身体疲惫,胃口一般。

治疗过程: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后,认为这些症状源自小李身体中心火过旺(心火旺),同时伤及了肝经(心肝气滞)。

医生建议小李服用降心火的中药,如黄连等,同时配合针灸、贴敷等传统中医治疗工具,缓解她的情绪压力,增强她的自信心。

小李还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多进行户外散步,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方式。

2. 案例:失眠、抑郁小张长期失眠、抑郁,导致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治疗过程:医生通过诊察,认为小张的症状源自肝郁气滞引起的心火旺,建议小张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菊花、金银花等,以及进行针灸、放松等中医疗法。

同时,小张也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定期锻炼身体,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习惯。

3. 案例:焦虑、失眠小王是一个有点神经质的学生,他经常因学习压力和考试发愁而产生焦虑、失眠的情绪。

治疗过程:医生认为小王的问题源自他的心气虚,建议他服用益心气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并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锻炼身体等习惯。

另外,也可以进行针灸、推拿、足底按摩等中医疗法,对于缓解他的焦虑、失眠情绪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病情、病人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需要个病人也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坚持治疗过程,以促进自我和健康的恢复。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帮助考生温习医学心理学常见只是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lyeH,1936)提出的应激学说。

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认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①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故也称动员阶段。

②阻抗期: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③衰竭期: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塞里的应激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皇帝内经之情志养生中就提到,人的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形和神。

中医学认为,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无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这就类似于我们西医所说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应激性溃疡、冠心病、抑郁症,躁狂症等等,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疾病,大部分原因是不会自我调节,遇到事情不会冷静分析,对于一件事耿耿于怀,越想越多,最后出现病理现象。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坎坷时要正确的认识困难,学会理智的分析,采取最佳的措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除了要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学会适当的放松,可以打篮球、踢足球、击剑等,也可以跳舞、听音乐、跑步、看小说、适当的玩游戏,让自己从那种紧张的氛围里暂时的脱离,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疾病,通常包括心身疾病和躯体化障碍。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是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

它们的特点是在身体机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最经典的例子是焦虑和抑郁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乏力等。

这些症状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环境、ストレス等。

躯体化障碍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情感压力或精神问题时,将其表现为身体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理问题,而是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困扰。

这些症状可以涉及任何器官系统,如头痛、腹痛、胸痛等。

躯体化障碍使患者经常进行医学检查,但往往结果显示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异常。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学习、记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方面,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

在心身疾病的解释中,心理学提供了多种理论和观点。

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法处理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冲突会导致身体症状。

行为学派关注人的行为模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认知行为理论则认为,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心理社会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减轻身体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及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根源,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来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身心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全面健康状态。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提供了心理干预和治疗的方法。

心理学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例如,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因此,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对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2.身心健康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信和快乐感,有利于积极的心理状态的维持。

相反,慢性疼痛、残疾和疾病状态会引起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并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对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二、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类疾病。

心理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节个体的心理状态,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指导其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和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应激管理应激管理是一种帮助个体有效处理压力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教授应对技巧、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面对身体疾病和心理困扰,减少应激反应,提升应对能力。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措施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措施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与生活节奏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增加,由此使得高血压、溃疡病、糖尿病等心身疾病逐年增加。

心身疾病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时喜时悲,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针对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针对心身疾病的防治,单纯依赖于药物治疗是片面的,难以完全奏效,必须结合积极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方能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抗病能力,防止不良心理的刺激,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是通过他人对病人进行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解决病人心身症结,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来更好地战胜疾病。

基于这一认识,在针对心身疾病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有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

在这样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有何想法和要求,以便采取必要的相适应的心身护理措施。

2)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和预防方法。

如:慢性高血压患者在天气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感到头晕等身体不适症状,此时应考虑是气温的变化大,由于血管的收缩而引起血压值的波动不平稳所造成;或为某件事引起过大的思想情绪波动,也会造成血压的不稳定,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地防治。

3)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4)做好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身症结。

护士必须通晓心身医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同时还需掌握其他临床医学科学知识。

治疗心身疾病的基本原则-调摄情

治疗心身疾病的基本原则-调摄情

情志因素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过激或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长,即能引起情志内伤而致病在疾病过程中,剧烈或不适当的情致波动往往影响疾病的过程<<素问,玉机真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1情志失调是引发心身疾病的首要因素情绪及其理论是心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理论或者实践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心理因素和各种躯体病变之间起着联系作用的是异常的精神情感。

现代研究表明,内外各种因素所诱发的适度而短暂的情绪波动并不能引发疾病,即使恶性刺激引起的一过性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经过机体自我调节后也不一定伤害人体。

能导致躯体病变的是超过个体生理适应能力和不胜调节的精神情感波动。

中医学将这类引起心身疾病的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称为七情内伤。

关于其致病作用,中医学主要从情绪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性质来把握,而这三方面因素均是相对于躯体调节能力而言的。

能导致心身疾病的,是那些超过个体反应能力的情志反应,如暴怒、大悲、大喜等在短时间内波动过于激烈的情志;抑郁、失志、久悲、过忧、长时间紧张和焦虑等持续时间较久的不良心境才可以成为致病因素。

王冰在注释《内经》时曾经指出:肝虽在志为怒,“甚则自伤”;肺虽在志为忧,过则损也;恐而不已,则内感于肾,故伤也;脾虽在志为思,“甚则自伤”;心亦然,“虽志为喜,甚则自伤。

”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发病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和情绪因素密切相关的,主要累及植物神经所支配的器官和组织,并导致这些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障碍及结构改变的一组疾病。

目前已经明确,由于情志失调引起的心身疾病已经达到了数量多、范围广的程度,涉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

例如在现代疾病分类中,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外科的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后腹部神经症;妇产科的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都与情绪因素有关。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 09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 09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身障碍:即由于应激源过强,或作用时间较长, 使躯体机能发生变化,例如植物神经失调,内分泌 功能紊乱等;
心身疾病:即应激源过强或作用较久,便躯体机能 发生变化,并且拌有器质性的病变,例如原发性高 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二 致病因素
(一) 社会因素:指社会环境各个方面对个体的影响和作 用。
(二) 文化因素: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压力、挫
(九)眼科:原发性青光眼、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炎。 (十)口腔科: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口臭、唾液分泌异 常、特发性舌痛症。
(十一)耳鼻喉科:美尼尔症(Meniere disease)、耳鸣、晕 车、口吃、过敏性鼻炎。
(十二)小儿科:夜间遗尿症、夜惊、站立性调节障碍、续 发性脐周绞痛等。
(十三)其它:癌症。 五 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个性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一)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 速、心率过缓、心肌梗塞。
(二)神经系统:偏头痛、神经性厌食、自主神经失调症、 慢性疲劳、神经性咳嗽、神经性呕吐、神经性皮炎。
(三)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肥胖病、垂体 功能低下等。
(四)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 吸困难。
3.社会性应激源:由客观的社会学指标差异与变化、社会 地位的变化及社会的变动性对个体产生的刺激。
4.文化应激源:指因语言、习俗、生活方式、宗 教信仰等变化对个体所产生的刺激。
5.自然或社会灾变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 或社会因素造成的灾难事件对个体的刺激。
(二) 心理中介机制:当个体受到应激源刺激,将要 发生应激反应之前,由中介机制在应激源及反应之间起 调节作用。中介机制包括察觉、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的名词解释心身疾病是指一类具有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症状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心理因素和生理变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功能性障碍、功能性疾病或身心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认为是心理和躯体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反应。

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心理创伤等,而躯体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异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心律失常、功能性胃肠病、失眠等,还有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心身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排除其他有明确生理病因的疾病。

因为心身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但检查未发现明确的病理改变。

因此,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心理评估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和压力,并学会应对和管理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反应。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控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适应性药物等。

预防心身疾病的方法包括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放松技巧对预防心身疾病非常重要。

此外,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应对应激的技巧、寻求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治疗来实现。

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获得来自朋友、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类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它们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生理病因,但患者有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所引起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心理护理的原则和目标两方面来探讨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原则1.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的关系。

2.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情绪问题,避免情绪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提供信息: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疾病知识和治疗信息,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预后和治疗方法,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4.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5.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人参与疾病治疗和康复,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心身康复。

心理护理的目标1.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情绪问题,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3.预防复发:通过心理护理手段,预防疾病复发,增强患者的自我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疾病复发。

4.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增强患者的心身健康。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尊重患者、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信息、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家庭支持等方法,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目标,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心身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类身体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心身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为了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要均衡,定时定量,并避免过多吸烟、饮酒。

多进行户外运动和休息,减少久坐。

2.控制情绪:要保持心态稳定,避免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可以进行一些放松、冥想等活动,缓解身心压力。

3.及时发现并治疗有关心理问题:在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时,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缓解心理问题,避免其影响身体健康。

4.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并充分膳食和睡眠,勤洗手,并在有营养学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营养补充。

二、治疗方法1.治疗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等,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心理咨询的治疗: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来缓解身体的不适。

如针对产后忧郁症、失眠、焦虑等,进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身体疾病,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但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师的建议和使用说明,一定不要随意使用。

4.手术治疗:在一些比较严重的身体疾病中,医生可能会选择手术治疗。

如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等。

总的来说,预防心身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和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关心理问题。

对于已经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则需要积极进行治疗,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缓解身体不适。

不要忽略身体的信号,及时察觉问题并进行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心身疾病的关键。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症状障碍或功能性障碍,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或不适,其症状无法完全解释为任何已知的生理疾病,而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身疾病是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人们对压力、情绪和心理紧张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1.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持续而过度的焦虑感和担忧感,没有明确的对象。

它可以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胃部不适等身体上的症状。

焦虑症常常与抑郁症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卫生障碍:心理卫生障碍是心理因素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和健康问题的一类疾病,如心绞痛、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受到个体心理抵抗力的影响。

3.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一类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心理因素可以加重过敏反应,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可能使过敏症状更加明显。

4. 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身体损伤、炎症、神经损伤等,但也有很多患者的疼痛无法用生理因素解释。

心理因素和情绪状态在这类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自我劝告都会影响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5. 体质性功能紊乱:体质性功能紊乱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运动性头痛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于应激、压力和情绪的异常反应引起的。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身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应对压力、情绪和焦虑等。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另外,饮食、运动、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心身疾病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并促进心理健康。

高职学生心身疾病与积极心理治疗

高职学生心身疾病与积极心理治疗

异常 、 抑郁 以及各种心身疾病 。
N・eee ka 在研究 了 l 种不 同文化背景下个体x Pssh i n 8 寸 冲突的处理 方式之后 , 冲突归纳为 删个 方衙 : 将 躯体 或感 觉 冲突 、 成就 冲突 、 交往 冲突 、 未来 冲突 一个 人在实 际生
评估心理问题 , 强调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 的能 力以及心理


心 身 疾 病 的 含 义
认 为 自己有很 高的资格 ; 那些 有胆囊病 痛 的人 , 常常表 则 现 出异常的温和 、 殷勤 、 虚 、 善好施 等品性 。这些身体 谦 乐
功 能的紊乱 , 都或多或少 与患者 的价值观念 、 为方式 及 行
心 身疾 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 、 发展过程 中起重 要作用 的躯 体器 质性疾病 ,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 、 溃疡病。至 于心理社会 因素在发病 、 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 功 能性障碍 , 则被成为心身障碍 , 如神经性呕 吐。
这些积极情感所 形成 的长久资 源来 达到 自我实现 。二是 , 探讨来 访者认 识 的能力 , 认识 能力包括感 知觉能 力 、 于 基 思维 的理性 能力 、 已有经验传统基础上 的学 习能力和灵 在 感能力 。在 日常生活 中认识能力是用来表达 自己的看法或 对 他人做 出评价 的 , 随着这 种看法和评 价 , 伴 主体 就会产 生相应 的体验 。1 5 1 当认识能力发 生紊乱 时所引起 的情绪 变 化和体验 常常会影 响情绪 和身体 状况 。心理治疗 实践 表 明, 心理疾病 的产生往往都是 由于这 四个 方面出现偏差 和 受到歪曲而导致 。所 以 , 在治疗过程中 , 治疗师应该 与来访 者一起探讨认识 能力 在这四个方面发展 的可能性 , 使来 访 者主动抛弃对 自己古 怪行为的传统认识 , 以积极认识取 而 代之。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身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新生儿在出生时立即开始与外界交流,而心理学正是旨在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指导,让人们可以有效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心理学的发展九十年来也一直在追踪认识心身疾病名词的成果。

下面我们将对流行的心身疾病名词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和不合理的担心,以及广泛的身体症状。

焦虑症可能会引起多种身体不适,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痛、胃病及失眠症状等。

临床心理学家认为,有些焦虑症患者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或生活方式太过拘谨,缺乏接受和控制外部刺激而导致的,许多治疗方法都是让患者正确理解和接受外界刺激,从而控制体内的激素水平,有效改善焦虑症状。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持久的悲伤情绪,失去精神活力,易受外界影响,认为自己和其他人都不值得接受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控制自己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可以从多种角度治疗,结合心理学以及药物治疗,先消除抑郁症状,然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症状。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受到某种创伤后,患者经常出现回忆思考及恐惧担心,这些情绪会持续地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个体学习、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能力明显下降。

心理学家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加以治疗,把患者受到的创伤经历变成他们的长期成长经验,从而改变并减轻他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四、人格分裂症人格分裂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人格分裂、双重人格、失记、强迫症等症状。

这种疾病的症状是由于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受深层心理分裂的影响而引起的,心理学家认为,要治疗这种疾病,除了给他们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还需要提供心理治疗以及建构性家庭疗法,以改变人格分裂者的认知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改变他们的人格分裂状态,有效解决这种心理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身疾病的特征是:
A、以情绪障碍作为发病因素之一
B、发病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C、同一病人不可能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的疾患
D、没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2、被动溃疡型的特点是:
A、依赖性欲望以假性非依赖的防御形式表现出来
B、常表现为努力工作、事业有成的商人、教授等
C、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不易与人相处的刚愎自用者
D、病人表现因毫无节制地退行、要求过多而经常遭遇失望
3、冠心病的人群常具有()性格: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4、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A、心理冲突
B、工作压力
C、饮食习惯
D、个性特征
5、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诱发因素不包括:
A、离婚
B、亲子关系差
C、工作晋升
D、人际关系冲突
6、以下哪种不属于心身疾病:
A、消化性溃疡
B、高血压病
C、糖尿病
D、支气管哮喘
7、下列哪项不是支气管哮喘的人格特点:
A、过度依赖
B、独立坚强
C、敏感
D、过于被动
8、主动溃疡型的特点是:
A、口欲期的欲望并未被强烈地压制
B、常常显示出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能够承担一切责任的姿态
C、欲望很快地与无望和无助感结合为一体
D、病人表现因毫无节制地退行、要求过多而经常遭遇失望
9、早期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
A、心理治疗为主
B、药物治疗为主
C、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
D、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
10、中期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
A、心理治疗为主
B、药物治疗为主
C、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
D、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
11、晚期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
A、心理治疗为主
B、药物治疗为主
C、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
D、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