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人生的最高境界

合集下载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发自愿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能做各种坏事的情况下,不做坏事,这就是——慎独。

多年前,我听过一个故事,说在哈佛大学附近有一个便利店,便利店没有收银,店里放一个盒子,盒子里都是零钱,自己拿东西,自己付钱,自己找钱,没有人监督,盒子上面写了一句话"盒子里面少了一毛钱"。

但是每天晚上有人负责清点,从来没有少过钱,反而只会多钱。

因为很多学生把钱丢进盒子里,突然忘了丢了多少钱,又怕多拿了,想想就算了,有些学生,一看没有零钱,钱丢进去就丢进去也就算了。

这就是慎独。

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他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保持清醒。

"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现了对道德操守的重视。

慎独,是一种更高级的自律,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最高境界的修身法则。

01一个人如果在独处时能做到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杂念,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修养到家了。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诗·小雅·巷伯》里,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邻居寡妇的房屋被雨淋坏,只能到颜叔子家避雨。

颜叔子让她进屋以后,就用烛火照明,蜡烛烧尽后,再烧柴薪,柴薪烧完了,颜叔子不惜把盖屋顶的柴草抽取下来照明,通宵以礼相待。

暗室不欺的颜叔子,正因时时清醒、冷静自持,才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越雷池。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

"意思是小人独处时可能就会生出一些不善的念头。

而当他见到有"慎独"的君子时,往往伪装自己,"掩其不善"。

但这样的掩饰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会露出马脚来。

因为人的言行与他的内心往往是一致的,情动于中而显于外。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个人闲下来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需要打开电视、打游戏或者上网,才能从某种寂静中抽身出来。

其实一个人是否拥有好心境,真的要意识到“慎独”这一品质。

在人前表现得进退有度、克制有礼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私下我们在独处时还能有人前这番修养。

慎独就是要我们在独处时,依然克制、有分寸。

1、慎独,是无论何时都能坚守本分有个现象很普遍,就如上课开小差一样,有挺多人上班也喜欢偷懒,趁着领导不在的时候就摸鱼,一察觉到领导走近就假装很努力的工作。

慎独要求我们在没有人监督时,依然可以安守本分工作,而不是磨洋工,做假把式,糊弄自己糊弄他人。

而且这种随随便便工作的敷衍习惯一旦养成,其实对自己精神集中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有挺不好的影响。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你对工作懈怠,工作业绩自然也会对你懈怠。

正因为“慎独”品质的缺失,职场上真正能往上走的人是少数。

2、慎独,是人后的修养慎独除了出现在工作学习场景,还经常出现我们一个人独处时。

很多人平时在人前就各种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打游戏、不喝碳酸饮料,一定要早睡早起……在有旁人在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当他们一个人在家,就既喝可乐,又吃垃圾食品,还熬夜打游戏,这就是没有自制力的表现。

当然很多人不慎独,还表现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人前就说好话一脸笑意,一个人时就满腹吐槽别人的坏话,甚至背后做坏事。

慎独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3、慎独,需要长久自律的修行要养成慎独的好习惯,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的自我监督和自控。

就像西方故事里,认为人的内心其实住着魔鬼与天使,天使总在催促你变得更好,人格完美,要做好事,要追求幸福;而恶魔总是用“贪婪”“自私”“暴躁”等不好的品质占据你的内心,让你怒火中烧、暴跳如雷,陷入无边无际的坏情绪中。

而且恶魔是消除不了的,我们只有时时提防它,才能不让它占据我们的内心。

而慎独就是要我们提防我们独处时,随时可能出现的恶魔。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文/叶超英不止一次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一些国家,即使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自过马路,即使见不到人和车通过,也一样的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一定要等到绿灯亮起时才通过。

这样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就达到了中国古人所大力提倡的“慎独”境界: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依然能有好教养。

何谓“慎独”?慎,谨慎;独,独处。

慎独,就是谨慎地对待一个人的独处。

慎独,是古人提出的一种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所作所为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的遗嘱第一条就是慎独:“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可见,慎独作为一种道德自律,不只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都一样。

慎独的提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

所以君子一定会、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因此,慎独就是让人对自己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负责——这也是古语所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独处的时候,就是无人看见的时候,独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

这个无人监督时候,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见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独自面对自己灵魂,起作用的就是内心的道德律令和良心、良知之类人性善的一面。

不受监督的个人正如不受监督的权力一样,内心渴望为所欲为。

但是能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首先要对“慎”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慎,小心、当心的意思。

慎是由一个“心”和一个“真”组成,“心”和“真”合起来的意思是“抛开头脑中的其它要求一心一意认真地对待。

古代围绕“慎”的解释也很多,如:慎,谨也(《说文》);慎,诚也(《尔雅》);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这是做人的本分,有百利而无一害。

下棋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说法,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了解和理解“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所以做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

可见。

慎独是最为重要的,是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首。

在涉及小事的时候,要做到慎微。

所谓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是从“一点点”开始蜕变的。

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演化成大问题。

所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慎独——人生的境界

慎独——人生的境界

慎独——人生的境界慎独——人生的境界“慎独”一词最早出自儒家的《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所谓的“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能慎重行事;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还依旧保持清醒。

独处时最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本性,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一些最微小的细节常常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三个如一,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要做到三点。

第一,言行合一为情操。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把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知行合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整日里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没什么实际的行动,真正的成绩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取得的。

与其巧言令色,不如脚踏实地。

慎独的第二点:心口如一为良知。

不怕你尖酸刻薄,却怕你口蜜腹剑。

我们生活中最怕的就是那些心口不一的人。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

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慎独的第三点就是:始终如一为坦荡。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慎独,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出于《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现实生活中,要有机会放置久已劳累的心灵,为生命留白,“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把自己交还给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生命虽然向死而生,但力圆满丰润。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将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生命之所以要起舞,是因为你觉得你这场人生实在值得庆贺。

既然我们已来世上走这一遭活这一生,一定要把困难、生死离别和自己的人生过得值得庆祝。

杨绛说:“你的问题是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保持灵魂深处的慎独,培养出抽离的能力,能够跳脱当下的痛苦与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

这种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不断实践、大量的体验和阅读,累积足够的信心,明白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不是只有一种活法,还有无数人无数种活的可能。

得之,俯仰无愧;失之,不悲无泣。

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佛家的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道家的举头三尺有神灵,皆是慎独的敬畏之心的写照。

所谓儒家主敬,佛家主净,道家主静,则是告诉我们:慎独!再慎独。

锤炼人生,萃取精华,去向极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在生活过程中拥有真正的自己。

慎独是人文精神的亮点。

强大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命运是欺软怕硬的家伙,它只会向敢于挑战它的人低头。

人总是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修行。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总会被打破,反而要惊心度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肩负使命。

少数人能敏锐地觉察将要承担什么,而大多数人则在迷雾中懵懂穿行。

许多年后当他回顾,才会发现在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开始了,无法选择,无法挣脱,唯一能做的,或许是顺流而下,尽量将头浮出水面。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慎独的意义1. 提升自我修养慎独,意味着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在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学会慎独,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培养自律精神慎独,要求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这种自律精神,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

4.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慎独,使我们能够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真诚、善良、宽容的心态。

这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如何做到慎独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慎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坚定信念,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2. 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等,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3. 增强自律意识自律,是慎独的关键。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诱惑。

4. 学会反思慎独,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做到慎独。

5. 保持谦逊的心态谦逊,是慎独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保持谦逊,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慎独的感悟1. 慎独是一种境界慎独,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当我们真正达到慎独的境界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2. 慎独是一种力量慎独,使我们能够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保持冷静、理智。

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3. 慎独是一种智慧慎独,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把握自己的方向。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有个秀才赶考,路上饥渴难耐。

正好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他却咽了咽口水继续赶路。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桃子解渴?”秀才回答说:“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袁姗姗家里,厨房一尘不染,冰箱收拾的井井有条,沙发上拾掇的干干净净……每一个镜头扫到的地方,都在彰显着一个好闺女的形象。

没想到,这个镜头瞒得了观众,却瞒不过在一旁认真观摩的袁姗姗爸爸。

他看到以后,毫不留情地揭了袁姗姗的老底:“看来打扫卫生了!平时这甩得乱七八糟的。

”袁姗姗爸爸的耿直,暴露了袁姗姗真实的生活状态。

镜头之后的袁姗姗,常常是凌乱的拖鞋、无处安放的衣物、东一只西一只的袜子,怎一个“乱”字了得!还好,袁姗姗这次的“表里不一”,只是涉及到自己的私生活,造成的后果,也无非是“离有个女婿又远了一步”。

但这一幕,也让不少网友反省:袁姗姗的房间是我本人。

越是没有人看见的时候,越是人的修养凸显的时候。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别人面前,显得彬彬有礼、遵守规则、富有教养,而当一个人独处、没有人监督时,却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我有个朋友是个医生,看起来总是一副兢兢业业、廉洁无私的模样。

他挂在嘴里常说的话,就是“病人大于天”,还动不动跟我们嘚瑟:从来不收患者红包。

没想到,前几天,他居然被人举报了。

而举报的原因,是他居然对送红包和不送他红包的患者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患者病情延误。

我这才意识到:看一个人真正的样子,不仅要看镜头前的表现,更要看镜头后能否做到慎独。

慎独,《辞海》解释说,就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小到打扫卫生,大到为人处世,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坚守本心不逾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行。

过年期间,我到韩国自由行。

途经釜山前往首尔时,我选择了乘坐当地的高铁。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_个人礼仪_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_个人礼仪_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说慎独是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下面让小编为您介绍慎独的重要内容!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慎独的定义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一个人要自修,就要养心,而要养心要寡欲,更要内省。

“驰逐于外,修治于内”。

一个杰出的人,即使功勋在外,也不能没有内心的修为。

而一个真正有为的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为。

慎独,就是做到内省、寡欲,并达到养心、修身的办法。

古代儒家君子做人讲求“慎独”。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过去的读书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所以对“慎独”可谓无人不知。

但是,光知道慎独理论,没有实践则是枉然。

而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对这一古老真理做了一辈子的实践,这不仅使他自己大受其益,还使他的家庭大受其益,更使社会大受其益。

曾国藩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在这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慎独”的重视。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曾国藩的告诉你慎独的重要性那么,“慎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南宋理学家朱熹解释:“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

正所谓“驰逐于外,修治于内”。

一个杰出的人,即使功勋在外,也不能没有内心的修为。

相反,一个真正有为的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为。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注释: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作规律,遵页内查找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有。

2.”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空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出处: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

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大白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君子,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

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生命淡然!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慎独”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慎独”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慎独”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配图来自网络
慎独,作为中国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历来被名儒、贤士们倍加推崇,不仅成为每一个饱学之士立志参与社会并获得广泛认同的个人修养境界而被孜孜以求,同时也成为社会自然人在道德范畴内为人处世、治学立命的规范,是一种高度自我的道德追求。

慎独,最早是在儒家典籍《大学》和《中庸》里被提出,逐渐成为后世立志成为“君子”的芸芸众生谨守或者向往的理想。

《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中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历代文人的笔下案头,解说“慎独”的文字浩如烟海,连篇累牍,其内容之丰富十分吓人。

就当下来说,就现世而言,“慎独”仍有其可贵、可用之处。

慎独,最基本的含义大概应该是:谨慎处世,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做人的公德和私德。

白话的意思就是:自觉反省,约束自己的不当欲望,检点自己的言行,时刻谨守做人的基本操守,形成良好的品行,时刻提醒自己不做两面派和双面人,不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慎独,是一种内心的修养追求,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楷模式的精神世界的生存状态。

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觉,不依靠他人的指摘批评监督而自觉存在的状态,是自我修正不当、恪守规范的人生信条。

慎独,推而广之,生活不奢望,名利不过求,我做我的人,你做你的神。

人过了头,鬼都不信你,必有凄凉可叹;神做过了头,落得人神共愤,成为真正的孤家寡神。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作者:国馆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

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国馆君按“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着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言行如一,为情操《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有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

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

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着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

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

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所谓“君子慎独”,大意为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君子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

很多人生气赌咒,常常会发狠说:“我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给他们看。

”如果真这么做的话,那就悲剧了。

这一辈子都是在按照别人的剧本,演戏给别人看,无法活出自己。

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做到慎独的原因,所有的好,都是为了演给别人看。

演员,最怕没有观众。

炫耀,装逼,出位,卖弄,没有观众也有臆想出来几万观众,心里潜台词是:“求关注!”心理学的研究把人格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常常这样描述自己:“我身上发生的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己做出的决定和付出的努力。

当我无法改变事情的时候,我仍然可以决定以何种方式来应对。

”内控型的人相信自己,并会通过努力和负责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相信行为的原因在个人内部,而不是受外力被动驱使;人不是环境的奴隶,人是自己的主宰。

外控型的人经常会这样说:“我的快乐和痛苦不是我能决定的,这取决于别人或取决于命运。

”外控型的人认为人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境遇的,因而他们是被他人、外界或命运摆布的弱者。

这不一定是说外控型喜欢为自己开脱,实际上,他们可能从骨子里就没觉得自己行。

《礼记·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心诚,就是不自欺。

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

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

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

慎独,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

慎独,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

慎独,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每次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过后,我们都会听到一些不愉快的新闻,环卫工人身上吊着钢丝,在各种旅游风景区的悬崖峭壁上捡游客扔的大量垃圾。

有些人,人前衣冠楚楚、待人友善,可是人后呢?披着羊皮的狼,没事背后插你两刀。

而这些垃圾,就是那些缺乏修养指人所为。

娱乐圈人设频频崩塌的根本原因在有人监视的情况下不做坏事,不代表他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他会衡量,自己做坏事的成本太高。

在生活中,道德瑕疵的现象更多,因为成本远远低于犯罪,也只有在这时,才能真正认识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也许这就是娱乐圈这么多人设频频崩塌的根本原因了。

他们在观众面前伪装的太好了,但是私下里又不可能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最终都是原形毕露,“好男人”、“国名大叔”这些人设都会遭人唾弃。

慎独有时候比自律更高级有人每天早上坚持六点起床晨跑,即使没有人监督,仍然保持了很多年,这是自律,自律是克服人性的懒惰。

而一种品质比自律更可贵,就是慎独。

什么是慎独?一个人,即使在没有人监督地情况下,还能自发自愿地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做恶,这就是慎独。

慎独有时候比自律更高级,因为慎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始终如一的约束个人的言行、保持高尚的个人品德。

曾国藩曾说: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会变平静、安定、富足。

慎独有时候比自律更高级慎独的要义就在于诚于自己的内心,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太多角色,有太多需要应对的事情,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是那颗夜阑人静时自己那颗跳动的心,仅此而已。

人如果能做到慎独,那就没有愧疚的事,自然面对天地也神情泰然。

慎独,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认识一个医生朋友,每次病人在手术前,会将病人的礼物钱财照单全收,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病人和家属心里踏实。

但是手术之后,立即会将所有钱财物全部退还,也许这个做法还有待商榷,但是这无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善良是人格美的根基,应该是我们人格的底色,如果一个人心存不善,则如同树木从根部溃烂,水流从源头被污染。

2015高考作文素材系列之一:关于“慎独”作文素材

2015高考作文素材系列之一:关于“慎独”作文素材

关于“慎独”的作文素材(适用“自律”“修为”“敬畏”“底线”等)一、对“慎独”的理解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范、准则和要求去做。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说的是君子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见到的,担心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听到的。

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慎独”的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和高尚的境界.。

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公众场合,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较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

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自己的要求,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只“畏人知”,而不“畏己知”。

慎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慎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律行为;慎独是一种君子的坦荡。

“慎独”,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崇高境界。

“慎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无人之态”时,你做了好事,没有人为你扬名;你做了坏事,也没有人批评你。

这就需要你有高度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样。

二、典型事例1、清代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

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名叫叶存仁的官吏,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当官三十多年,却两袖清风,从未收取过任何贿赂。

有一次,在他离任升迁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划来。

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馈赠礼品。

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日不收礼品,是怕他人知道出麻烦,而夜深人静之时,神不知鬼不觉,叶存仁一定会收下。

谁知,叶存仁见此情景,却挥笔赋诗一首,将礼物退了回去.诗云:“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人贵在慎独

人贵在慎独

人贵在慎独作者:铎印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慎独而心安”,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将“能慎独”奉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担当、一种人生态度,是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规范,谨慎对待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到心底里清正纯洁、行为上光明磊落。

慎独是金,要真正做到慎独不容易。

不少人做人行事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当处在无人监督约束时,往往会放松甚至放纵自己,贪欲膨胀,最终造成终身悔恨。

纵观现实,那些被查处的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前大讲廉洁从政,人后大搞权钱交易,搞“暮夜无知者”那一套,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使自己在违纪违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跌入腐敗的深渊,走上了不归路。

慎独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

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党员干部保持慎独的修养本色,必须严于律己、高度自律,坚守原则、恪守道义,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欲望面前不动摇,诱惑面前不贪恋,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廉洁操守。

人贵在慎独。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面对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党员干部要修身慎行、怀德自重,讲规矩、守戒律,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谨记“小不慎则酿大患”。

慎独,人生修养的最简单的方法、最高的境界

慎独,人生修养的最简单的方法、最高的境界

慎独,⼈⽣修养的最简单的⽅法、最⾼的境界今天是⼤年初⼋了,传统民俗是顺星散灯花,也是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

正⽉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天主要是从⾹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了。

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举⾏,有钱⼈家摆108盏灯花,⼀般⼈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

灯碗形似⼩⼩⾼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油,灯捻⽤“灯花纸”捻成。

祭拜“星神马⼉”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箱柜以⾄院内台阶、⾓路、门洞等处,宛若⼀次烛光晚会,名⽈“散灯花”。

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孙讲“⼀⼨光阴⼀⼨⾦”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的⼀举⼀动,“要想⼈不知,除⾮⼰莫为”。

我们的先贤把⼈的修养⼯夫都放在了我们⽇常⽣活的点点滴滴⾥。

顺星节,这个时候既要让⼦孙学习关于星星的知识,这是天⽂教学。

⽽更重要的是要让⼦孙明⽩⼀⼨光阴⼀⼨⾦的道理,要⼦孙能够珍惜时间,同样也要让孩⼦明⽩“慎独”的道理和重要性。

当然,有些时候还是⽤神道设教的⽅式。

说到“慎独”,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是儒家最基本的修养⽅法。

慎独在《⼤学》、《中庸》以及《⽂⼦》(昨天的⽂章主要内容来⾃于《⽂⼦》,可以参考六德五守九则,助你这⼀年:⽴⾝、⽴德、⽴功)。

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经典⾥慎独出现的原⽂:《⼤学》:所谓诚其意者,⽏⾃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此之谓⾃谦。

故君⼦必慎其独也。

简单翻译⼀下:所谓使⾃⼰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欺骗⾃⼰。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味那样不要欺骗⾃⼰,就如同喜爱美丽的⼥⼦那样不要欺骗⾃⼰,这就叫做让⾃⼰对⾃⼰满意。

所以君⼦(为了让⾃⼰对⾃⼰满意)就⼀定会独⾃⾯对⾃⼰的内⼼。

《⼤学》(第⼆次出现慎独):⼩⼈闲居为不善,⽆所不⾄。

见君⼦⽽后厌然,掩其不善,⽽著其善。

对慎独的感悟

对慎独的感悟

对慎独的感悟慎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境界,一种无需他人陪伴而能独立自主思考、行动的能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时常会被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所困扰,很难保持独立的思维和行为。

而慎独正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慎独教会了我如何静下心来思考。

在喧嚣的社交网络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别人的定义和期待中。

然而,只有在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梦想。

慎独让我学会了独处,学会了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归属感。

慎独教会了我如何处理孤独感。

孤独是每个人生活中都难以避免的感受,但是慎独告诉我,孤独并不可怕,它是成长的机会。

通过独自面对孤独,我学会了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发掘内心的潜力和价值。

我开始享受孤独,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负担。

当我学会与自己为伴时,我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慎独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观点和声音所左右,很难保持独立的思维。

而慎独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我会积极寻找各种信息来源,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慎独让我觉醒了内心的思维能力,让我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慎独教会了我如何独立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很少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和挑战。

然而,只有在独自行动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慎独让我学会了独立面对困难,主动解决问题。

我不再依赖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慎独让我变得勇敢和坚定,让我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慎独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更显珍贵。

它教会了我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慎独让我在孤独中寻找到了力量,在独立中发现了自由。

只有在与自己为伴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与他人相处,与社会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慎独是一种情操;
慎独是一种修养;
慎独是一种自律;
慎独是一种坦荡。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在古往今来的名人志士的心目中都占有特别明显地位,而它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人们都喜用慎独作为座右铭,其内涵已广为人知,但其内容却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诠释和说明。

慎独其实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的典籍中,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其实,慎独,关键是一个“独”字。

“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郑玄的“闲居”之说;二是朱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之地”;三是《五行》传文“独立性(个性)”,即“舍体”,内心的意志、意念。

笔者倾向于第三种。

慎独应该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

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萧何慎独成大事。

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

范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李幼廉不为美色金钱所动。

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以上种种,
- 1 -
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古往今来,真正慎独境界者不乏其人。

象诗人陆游,一生都专诚、专注于爱国的情操,恪守抵抗侵略、重振王朝的信念,写出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豪情的诗篇。

早年“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壮歌,中年“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晚年“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解为国平燕赵”。

这,就是一位爱国者的慎独心志。

此心志,一生恪守,至死方休,可歌可泣!
慎独也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更是一种坦荡。

“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即是慎独的工夫。

三省其身,即面对自己,澄清自己的内部生命,纯粹是为己之学。

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和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慎独的真正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

这里讲的随
心所欲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道德修养到
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

只要我们从“慎独”开始,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从道德修养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慎独,起初是为儒家所倡,释家、道家亦崇之甚高,唯其遵奉敬畏之事不同。

儒家尊孔圣之教,行礼仪教化;佛家奉释迦牟尼,尊佛菩萨及诸鬼神;道家行老庄之言,所奉者道,即自然之妙常。

我们所作所为、所行所止、起念动心,佛家云:“有佛菩萨乃至诸鬼神,无不尽知尽见,”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无论信教与否,然于修身正己,诚可信也。

儒道亦然。

今天看来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
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悬挂在你心头的警钟,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