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六分册备课笔记第23课 改革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改革开放

改革——对内,开放——对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对内改革)

1、背景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试点: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两地;

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迅速推广

2、意义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中共废除人民公社;

(3)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它写入宪法,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国策

2、目的: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

3、意义: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创举

4、“经济特区”

(1)第一批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特点: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1)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环渤海湾地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指长江沿岸和中西部大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指边境城市,如丹东(东北,靠近朝鲜)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浦东开发开放(对外开放)

1、原因

(1)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2)上海特殊地位和浦东优越的地理环境

(3)邓小平的提议

2、开发开放的时间:1990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