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列的定义。

2. 排列的计算公式。

3. 排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排列的组合计算。

2. 排列的应用题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排列是指一组事物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

二、讲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是指从一组事物中选择若干个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式。

2. 性质:包括排列的计算公式和性质,如排列的计算方法和排列的性质等。

三、示范排列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根据排列的性质,介绍排列的计算方法,例如使用排列公式计算排列数量。

2. 给出几个简单的排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理解排列的计算过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几道排列计算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排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展示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排列计算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基本性质;
2. 掌握计算排列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应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
3. 排列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1. 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排列的个数公式、有重复元素的排列、有限元素的排列、环排列等;
3. 排列的应用:排列和密码、排列和组合、排列和概率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排列的概念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排列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排列问题的练习;
4.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排列的应用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排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练习题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3. 对学生对排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高中数学排列微课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微课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排列的定义和常见符号;
2. 掌握计算排列的方法;
3. 理解排列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
2. 课件:包含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的课件;
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介绍排列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排列的兴趣。

2. 讲解(15分钟)
(1)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称为排列,记作P(n, m)。

(2)排列的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和实际例题演练。

3. 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做几道排列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排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拓展(10分钟)
讲解排列的性质和应用,如排列的计算公式、排列与组合的关系等。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五、课堂反馈
1.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排列的定义:P(n, m) = n!/(n-m)!
基本性质:P(n, m) = n!/(n-m)!, P(n, m) = n!/(n-m)!
七、教学反思
本微课主要针对排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和练习,通过实际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
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排列的理解,并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教学内容:排列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排列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排列数的计算;
2. 掌握排列数的性质和相关公式;
3. 能够灵活运用排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3. 排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排列数的计算过程;
2. 排列数的应用题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练习、讨论。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软件;
3. 排列数练习题;
4. 讲义、笔记及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概念:什么是排列数?
2.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排列数的定义。

二、讲解排列数的性质和公式 (15分钟)
1. 排列数的性质:无重复排列数、有重复排列数;
2. 讲解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如nPm和An的计算公式。

三、示范和练习 (20分钟)
1. 示范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进行排列数的练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四、讨论和总结 (10分钟)
1. 分享学生答案,讨论排列数的解题思路;
2. 总结排列数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 (5分钟)
布置排列数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但在实际问题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拓展排列数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解决更复杂的排列数问题。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排列的概念;
2. 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3. 能够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
3. 排列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排列的计算方法;
2. 排列的应用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讲义;
2. 教学PPT;
3. 习题及解答;
4. 实例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举例引入排列的概念;
2. 讲解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3.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
4. 示例讲解排列的应用问题;
5.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
6. 检查与讨论: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并讨论解题方法;
7. 总结:对排列知识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互动,是否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2. 习题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习题;
3. 实际问题应用:学生是否能够将排列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表现情况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
3. 下一堂课的备课注意事项。

高中组合排列数学教案全册

高中组合排列数学教案全册

高中组合排列数学教案全册教案一:组合排列的基本概念一、教学内容:1. 组合排列的基本概念2. 组合排列的计算公式3. 组合排列的数学应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组合排列的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组合排列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组合排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 组合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组合排列的数学应用四、教学难点:1. 组合排列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2. 组合排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2. 讲义和练习册3. 板书和彩色粉笔4. 实物道具(例如彩球)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含有几个不同颜色的球的容器,让学生思考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引出组合排列的概念。

2. 讲解组合排列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组合排列的定义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排列是有序的,而组合是无序的。

3. 计算组合排列的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几个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组合排列,引导学生注意排列中元素的不同位置对结果的影响。

4. 练习和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上的一些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就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5.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组合排列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组合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案二:组合排列的高级应用一、教学内容:1. 多重组合排列的计算2. 排列组合在概率中的应用3. 排列组合在几何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多重组合排列的计算方法2. 理解排列组合在概率和几何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 多重组合排列的计算方法2. 排列组合在概率中的应用3. 排列组合在几何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排列组合在概率和几何中的高级应用2. 如何将排列组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2. 讲义和练习册3. 板书和彩色粉笔4. 实物道具(例如扑克牌)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扑克牌,让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花色和数字组合的方式,引出多重组合排列的概念。

(完整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判断所研究问题是否是排列或组合问题;(2)进一步熟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计算技能;(3)熟练应用排列组合问题常见解题方法;(4)进一步增强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认清题目的本质,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题目之间解题方法的联系,化解矛盾,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真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3)解决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案重点】: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的应用【教案难点】:解题思路的分析【教案策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媒体选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测度等)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教案过程】一、知识要点精析(一)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2。

分步计数原理3。

两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即“联斥性”:(1)对于加法原理有以下三点:①“斥”——互斥独立事件;②模式:“做事”——“分类”——“加法”③关键:抓住分类的标准进行恰当地分类,要使分类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2)对于乘法原理有以下三点:①“联”——相依事件;②模式:“做事”—-“分步”——“乘法"③关键:抓住特点进行分步,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二)排列1.排列定义2.排列数定义3.排列数公式(三)组合1.组合定义2.组合数定义3.组合数公式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四)排列与组合的应用1。

排列的应用问题(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排列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

2.组合的应用问题(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组合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2)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3.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主要是排列组合的混合题,解题的思路是先解决组合问题,然后再讨论排列问题。

高中数学排列二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二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二的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排列与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数学排列与组合》相关章节内容。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习题练习册等。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排队买餐、选班干部等。

然后引入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定义及区别。

2. 介绍排列与组合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教师讲解排列组合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掌握。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按照课本上的排列与组合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2. 学生自主讨论解题思路,并解析答案。

3. 老师针对难点继续讲解。

步骤四: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与难题。

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五、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实施,评估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理解程度和能力,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重复排列、循环排列、组合、应用题解答。

教学难点:排列与组合的区分,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导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通过举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排列(15分钟)
1. 解释排列的概念,并讲解排列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排列的方法。

三、讲解组合(15分钟)
1. 解释组合的概念,并讲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组合的方法。

四、练习与应用(2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做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1.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2. 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以及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扩展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排列和组合的问题,并交换解答,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排列与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
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排列概念导入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概念导入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概念导入教案
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排列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排列的情况,比如排队买票、整理书架等。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排列吗?排列又有哪些特点呢?
2. 引入例子:比如有5只不同的颜色的气球,我们想要将这5只气球排成一排,这种排列方式有多少种呢?我们要如何计算呢?
3. 引入问题: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有n个不同的物品,要将它们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呢?
【概念引入】
1. 什么是排列:排列是指将一组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方式。

2. 排列的特点:排列的元素是不同的,且顺序是有固定要求的。

3. 讨论排列的应用场景,如组合问题、密码锁的密码等。

【小结】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排列的概念,了解了排列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排列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性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一、认识排列
1. 什么是排列?
排列是指从给定的若干对象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取出一部分(或全部)对象,然后按照一定
的规则进行排列的过程。

2. 排列的基本概念
排列分为有重复的排列和无重复的排列。

有重复的排列:所有的对象不相同。

无重复的排列:对象中有重复的元素。

二、排列的计算方法
1. 无重复的排列计算公式
当从n个不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进行排列时,排列的个数为:P(n,m)=n!/(n-m)!
2. 有重复的排列计算公式
当从n个相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进行排列时,排列的个数为:n^m
三、排列问题解题步骤
1. 确定问题类型,是有重复的排列还是无重复的排列。

2. 找出给定的对象数量n和要取出的对象数量m。

3. 代入对应的计算公式,得出排列的个数。

4.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排列的运用,解决问题。

练习题:
1. 从A、B、C、D四个字母中任取两个字母排成一对,共有几种排法?
2. 一本书共有8页,要将图画插在前两页之间,那么插图有多少种排列方式?
3. 有6个球,上面标有数字1、2、3、4、5、6,要从中取出4个排成一行,求共有几种
排法?
师生互动:
1. 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一个排列问题,并让同学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课题:排列
教学内容:排列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排列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排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小明有5种不同的颜色的球,他想把这5个球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在架子上,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是指从事物中取出一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排列的一种方式。

2. 讲解排列的基本性质:n个不同的元素按顺序排列,就得到了n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
A(n, n)=n!。

三、计算方法(20分钟)
1.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当n个元素中取m(m≤n)个元素进行排列时,排列数为A(n,
m)=n!/(n-m)!。

2. 给出几个计算排列数的例题,并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四、应用问题(15分钟)
1. 给出一些排列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解答。

2. 拓展应用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求不同排列的种类等。

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巩固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排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排列知识的掌握。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排列的概念、性质及相关公式,以及排列的应用问题。

教材选取:从高中数学教材中选取相关章节,如《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节排列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排列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能够灵活应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

难点:排列的应用问题解答。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提升学生解决排列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提问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2. 讲解:介绍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排列计算的练习,加深理解。

4. 实践:给学生相关应用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排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2.1排列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2.1排列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2.1排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排列的定义。

2.能够求出排列的个数。

3.练习应用排列求解问题。

【教学内容】1.排列的定义2.排列的基本性质3.应用排列解题【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黑板、PPT等方式进行讲解)2.练习法(以排列的练习题为例,让学生进行练习)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归纳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写出字母a,b,c,d,e,并请学生回忆这5个字母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入正式内容的讲解。

二、讲解排列的定义(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排列的定义。

2.教师解释什么是有序排列。

例如,元素a,b,c的有序排列可以是abc、acb、bac、bca、cab和cba。

3.通过多组例子向学生展示排列的各种情况,并解释排列的表示方法。

4.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忽略顺序对排列个数的影响。

三、排列的基本性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排列的性质,如排列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原理等等。

2.通过实例向学生举例,使学生对排列的性质有深入了解,并能在后续的计算中应用。

四、应用排列解题(3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题目所要求的信息,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计算结果并得出结果。

3.由学生自己讲述解题思路,并列举一些相似的例子进行比较。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答案和解题方法,梳理思路。

2.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形成普适的解题思路,并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以上是一堂高中排列课的教学设计,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排列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方法。

通过对此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排列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此课程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优秀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优秀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 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3. 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利用排列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2. 综合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排列组合的概念,并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3. 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

三、例题讲解(20分钟)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讲解排列组合的求解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思路。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讨论与解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知识。

五、实际问题解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结合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分析与解答。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排列组合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排列组合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1.2.2《排列》教案 新人教版A选修23

高中数学 1.2.2《排列》教案 新人教版A选修23

课题:选修2-3§1.2排列(2)教学目标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能用树形图正确写出一些简单排列问题的所有排列;了解排列数的意思,掌握排列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能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运算;能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w.w.w.k.s.5.u.c.o.m教学重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包括特殊元素处理法、特殊位置处理法、捆绑法、插空法),间接法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教具准备作图工具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情境设计P18:3(1)(3)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则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是多少?复习排列数公式新知教学排列数公式的应用:例1、(1)某足球联赛共有12支队伍参加,每队都要与其他队在主、客场分别比赛一场,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解:见书本16页例6变式:(1)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发一封电子邮件,则他们共发了多少封电子邮件?(2) 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通一次电话,共打了多少次电话?例2、(1)从5本不同的书中选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2)从5种不同的书中买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解:见书本16页例6例3、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见书本16页例7选讲:如图,某个城市在中心广场建造一个花圃,花圃地区分为6个区域,现要栽种4种不同颜色的花,每部分栽种一种且相邻部分不能栽种同样的花,求不同的栽种方法。

(1)在学中教,在学中悟(2)通过例1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排列数公式的应用。

(3)例2的分析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让其明确排列和两个原理的相互关系(4)例3的讲解和分析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字问题的处理方法选讲例题供A层次班级选用,仅供参考,或选讲课时训练的有关练习465132。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6篇)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6篇)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6篇)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精选篇1)教学主题:主要涉及到简洁排列组合问题,相同元素和不同元素排列组合问题。

捆绑法插空法特别元素法特别位置法定序法分组安排教学内容及分析: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学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难度一般在中等偏上,只要把握的排列组合的几种典型方法,就能快速理解题型题意,快速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关键是要把握住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通过题型对比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易错的,难点。

另外,排列组合在适应新高考有着自然出题优势,由于排列组合更贴近显示生活,可以把我们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和数学公式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学问走进生活,学问来与是但高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才是我们学习学问,专研学问的立足点。

本文就对数学中概率统计中的一小点内容——排列组合,做一个简洁的对比分析。

教学对象及特点:排列组合在高中数学选修2—3。

人教版教材,高二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学问。

作为二班级的同学,已有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好玩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力求使同学在经受日常生活最简洁的事例中体验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也感受到数学思想也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是有生命活力的。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经受简洁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定为:培育同学全面有序的思索问题的意识。

通过观看、猜想、比较、试验等活动,培育同学学习初步的观看、分析力量和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培育同学大胆猜想、乐观思维的学习方法,使同学感受学习数学的欢乐,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排列问题例1:有4个男生,5个女生站队,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状况?(1)9个人全部站成一排;(2)9个人站成两排,前排站4人,后排站5人;(3)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女生站在一起;(捆绑法)(4)9个人全部站一排,全部男生都不相邻;(插空法)(5)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乙相邻,丙丁不相邻;(6)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两端;(特别元素法,特别位置法)(7)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8)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左边,可以不相邻;(定序)(9)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的前面,乙在丙的前面,可以不相邻;(10)9个人全部站一排,甲在乙和丙的中间,可以不相邻;二、组合问题例2:有25件产品,其中5件次品,从中任取3件,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状况?(1)次品甲在内;(2)次品甲不在内;(3)恰有1件次品;(4)至少1件次品;(5)至少2件次品;三、分组安排问题(不同元素)例3:有6名同学安排到三个班级,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状况?(1)随机安排;(2)每个班表达对一名同学的争取意愿,6名同学实力相当;(3)安排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2、3人;(4)安排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1、1、4人;(5)安排到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2、2、2人;四、分组安排问题(相同元素)例4:9个相同的乒乓球分给3个不同的人,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状况?(1)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3个乒乓球,4个乒乓球;(2)3个人分别分到2个乒乓球,2个乒乓球,5个乒乓球;(3)3个人平均分,每人得到3个乒乓球;(4)3个人每人至少分到1个乒乓球;(5)3个人每个人至少分到2个乒乓球;(6)3个人随机安排这9个乒乓球;五、分组安排问题(部分元素相同)例5:有外形大小相同,颜色不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红色乒乓球,黄色乒乓球,黑色乒乓球分别有5个,从中取出四个乒乓球排一排,在下列条件下,有多少种状况?(1)取3个红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2)取2个红色乒乓球,2个黄色乒乓球;(3)取2个红色乒乓球,1个黑色乒乓球,1个黄色乒乓球;(4)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3个乒乓球颜色相同;(5)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也相同;取出的4个乒乓球中刚好2个乒乓球颜色相同,其他两个乒乓球颜色不同;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选取的技术是PPT演示文稿,电子文档,交互式电子白板,目的是能和同学共享资源,实时授课,不用边抄题目边讲课,节省时间,集中精力。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人教版全部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人教版全部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人教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排列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列的概念。

2.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排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排列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的特点和意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2. 通过例题讲解排列数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排列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讲解排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2. 强调排列数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排列数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排列数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人教版教案(二)教学内容: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组合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组合的概念。

2.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组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组合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组合的特点和意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2. 通过例题讲解组合数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组合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组合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 1.2.1《排列》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

高中数学 1.2.1《排列》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

排列【教学目的】理解排列、排列数的概念,了解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能用“树型图”写出一个排列中所有的排列;能用排列数公式计算。

【教学重点】排列、排列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一、问题情景〖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取2名同学参加某一天的一项活动,其中一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一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分析:这个问题就是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每次选取2名同学,按照参加上午的活动在前,参加下午活动在后的顺序排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问题,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其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

a b c d这四个字母中,每次取出3个按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问题2〗.从,,,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先确定左边的字母,在4个字母中任取1个,有4种方法;第二步确定中间的字母,从余下的3个字母中取,有3种方法;第三步确定右边的字母,从余下的2个字母中取,有2种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4×3×2=24种不同的方法,用树型图排出,并写出所有的排列由此可写出所有的排法二、数学构建≤)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1.排列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说明:(1)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①取出元素,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2)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①元素完全相同,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从n个元素中取出m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A表示注意区别排列和排列数的不同:“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不是数;“排≤)个元素的所有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A只表示排列数,而不表示具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数所以符号mn体的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排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并能利用排列和排列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将简单的计数问题划归为排列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化归” 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归”思想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排列、排列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利用排列和排列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请同学们回顾两个原理的内容,并谈一谈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成果: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 k类方案,由第 1类方案有 n1种方法可以完成,由第2类方案有n2种方法可以完成,……由第k类方案有nk种方法可以完成。

那么,完成这件工作共有n1+n2+……+nk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可分为K个步骤,完成第1步有n1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2步有n2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K步有nK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工作共有n1×n2×……×nk种不同方法.
3.相同点:都是探究“完成一件事情所用不同方法总数”的计数原理。

不同点:强调分类(不重不漏),类与类之间相互独立,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能独立的完成这件事。

强调分步(步骤完整,前一步方法的选择不能影响到后一步方法的选择),步与步之间相互关联,只有每一步依次完成后才能完成这件事。

设计意图:复习两个原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2:下面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给这一类计数问题找到一种简便的计数方法呢?(可利用已学习的计数原理解决)
1.从安丰中学高三(18)班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2名,一名担任班长,一名担任副班长 ,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从1,2,3,4这4个数字中,每次取3个排成一个三位数,共可得到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3.从a 、b 、c 、d 、e 5个字母中,任取4个按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活动成果: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n,m,n N *
∈)个元素(被取的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板书课题)
【师】123和321是同一个排列吗?两个相同的排列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一、元素完全相同 二、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师】排列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A 表示排列和排列数的不同:“一个排列”是指: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
排成一列,不是数;“排列数”是指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数所以符号m
n A 只表示排列数,而不表示具体的排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总结概括出排列和排列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由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发现 , ,你能否得出2n A ,3,m n n A A (m n ≤)的意义和数值呢?
活动成果:2(1)n A n n =-,3
(1)(2)n A n n n =--,
(1)(2)(1)(,,)m n A n n n n m m n N m n *=---+∈≤23326A =⨯=3
443224A =⨯⨯=
(说明公式的特点和最后一个因数的由来)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排列数公式。

【师】板书排列数公式(1)(2)(1)(,,)m n A n n n n m m n N m n *=---+∈≤L ,特别地,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个元素的一个全排列,这时公式中的m=n,即有(1)(2)21n n A n n n n =--⋅=L !
(叫做n 的阶乘),另外我们规定0!=1,所以
(1)(2)(1)m n
A n n n n m =---+L =()!!n n m -=n n n m n m A A --(结合课本例1让同学感受猜想-证明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同学概括公式的特点,进一步熟悉公式的结构)
三、理解新知
提出问题3:分析下列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如果是,求出排列数,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从1,2,3,4四个数字中,任选两个做加法,其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
(2)从1,2,3,4四个数字中,任选两个做除法,其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
活动成果:(1)不是 (2)是
设计意图:加深对排列和排列数的理解。

四、应用新知
【例1】(1)若17161554m
n A =⨯⨯⨯⨯⨯L ,则n=______,m=_______
(2) ,5569,-n n N n *∈<<L 若且则(55)(56-n)(68-n)(69-n)用排列数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
活动成果:(1)17
14 (2) 1569-n A 【例2】解方程299
6x x A A -=活动成果:8(解方程或不等式,一定要注意x 的范围)
【巩固练习】不等式299
6x x A A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4,5,6,7五、课堂小结
1.知识收获:排列概念、排列数公式
2.方法收获:化归
3.思维收获:分类讨论、化归思想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