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实践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思考
作物育种学课程实践(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实习,对水稻和玉米育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实习的过程,我收获颇多。有些理论课上抽象的知识,在亲身实践之后,更加的生动具体了。给我们讲解知识的老师,是那么的热情,让我们感觉很温暖,听的时候也特别认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学习知识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学校学习时把要考试的知识点多背一背,考试拿高分就很容易了,但要投身生产实践中的话,就应该拓宽自己知识面,多了解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老师在讲解时,仿佛那些水稻、玉米就是他的老朋友一样,在老师们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学问。在半天的实习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又有很多的新问题,而有问题的时候,我就通过阅读文献和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又进一步得到积累。实习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的每次实习,学校、老师都投入了很多,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才不辜负他们的心血。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思维更加多样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实习这样的模式,理论加实践,在生活中锻炼自我,成就自我。
然后对三系配套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育种进行了讲解,首先解释了三系具体指的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用遗传距离大不育系和恢复系产生杂种优势提高产量,众所周知,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如果没有不育系的生产,杂种的数量就没办法增加,由于野败的发现,母本做成雄性不育的不育系,免去了人工去雄的工作量,使得授粉过程也更加地简单,为实现三系配套,就必须要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为会的不育系地种子且量要大,就必须要有保持系,以与不育系杂交,产生完全不育地后代,保持其不育性,其必须和不育系遗传背景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不育系含胞质的不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不育系含胞质的不育基因,而保持系含核质的不育基因,互作以后产生不育材料。三系选择时,先选育保持系,其过程与常规育种等过程一样,首先根据市场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再制定农艺性状等育种目标,再在基础材料圃里面找到这些具有特异性的材料,再进行杂交,后代建立分离群体,在分离群体中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在保持系选育过程中要做到,至少一个材料含有保持基因,然后后代选择中,要保证该保持基因一直都在,接着建立株系,为了进一步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评价,进行变异的稳定,通过几代的稳定后,可能会拿到比较理想的保持系,然后进行回交,前提要对保持基因的性质了解,要知道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保持系的类型一般有K型、冈型、D型、红莲型、包台型、野败型,在不同型之间,保持基因不是通用的,所以选择了保持系后,要用同类型的不育系与之回交,这样才能达到不育系的完全不育,多代回交,从而获得与保持系同质的稳定的不育系,从而完成不育系的完成。然后进行杂种优势的测配环节。因市场与农民的需求时刻在变化,要顾及到的性状多种多样,环境在变化,栽培模式也在变化,虽然看起来步骤很简单,但是操作很复杂,同时,一般会同时开展很多工作,较辛苦,且现在的育种工作一般都会结合生物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但生物技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这样目的性更强。在抗病性材料种植时,周围种植一圈诱发行,其叫江南香糯,极感稻瘟病,当稻瘟病菌大爆发时,可以检测材料的抗病性。
作物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在大学期间,我们学习了大量的作物栽培知识,然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对作物栽培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参加了作物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作物栽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作物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作物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作物栽培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生长期管理、成熟期管理等。
(3)作物收获与加工:包括收获技术、加工技术等。
(4)作物品质评价:包括外观品质、内在品质等。
2. 实训方法(1)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实验田、示范基地,了解作物栽培的实际情况。
(2)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进行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3)课堂讲解:由指导老师对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讲解。
(4)交流讨论:与同学们分享实训心得,共同探讨作物栽培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验证和巩固。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2. 作物栽培技术的掌握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掌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多人共同协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4. 作物品质评价的重要性作物品质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对作物进行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评价。
这对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很大帮助。
5. 耐心与毅力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耐心等待作物生长,同时,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毅力。
水稻育种学实习报告心得
在2023学年4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3班的水稻育种学综合大实践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水稻育种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习背景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水稻育种学在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水稻育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水稻育种的基本理论,包括水稻的遗传规律、育种目标、育种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范和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实习过程(1)田间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田间调查,对水稻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水稻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了解了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
(2)田间试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水稻田间管理的基本技能。
(3)实验室操作: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水稻种子处理、播种、繁殖、杂交、筛选等操作。
通过实验室操作,我们提高了对水稻育种技术的掌握程度。
(4)数据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这让我们明白了数据分析在水稻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实习心得1. 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水稻育种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育种技术。
这种结合使我对水稻育种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田间调查、试验等操作。
这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精神在水稻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实验质量。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18)10-0003-02中图分类号:G642.0;S33文献标志码:A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李淑梅,王付娟,董丽平,雷振山*(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信阳市农作物种子质量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指出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措施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其中实验课作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
”实验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信阳农林学院是新升本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实验教学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针对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实验经费不足、设备短缺实验仪器设备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升本不久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实验经费有限,而且伴随着实验人数的增加,实验的开设就会受到限制,尤其是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实验田以及其他机械设备。
另外,随着分子育种的兴起,育种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越来越昂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作物育种学实验的开展。
1.2实验教学队伍亟需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和稳定。
但现实状况是缺少实验课教师,很多老师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课教师,由于作物育种学实验耗时长、内容繁杂,实验教学工作量很少,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的精力有限,难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1.3实验教学传统考核模式过于陈旧传统的教学往往过于看重学生的理论课考核成绩,对实验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成绩考得好,做不做实验以及做的熟练程度都无关紧要,而且由于实验没有独立设课,最后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仅依靠学生的考勤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至于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并没有进行考核。
作物育种期末总结与反思
作物育种期末总结与反思作物育种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植物材料的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学期我学习了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参与了小麦的育种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作物育种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一、总结1. 吸收理论知识在本学期的作物育种课程中,我重点学习了作物选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育种目标的确定、亲本选取和配组、作物育种方法和评价指标等。
通过对各种文献和教材的阅读,我掌握了作物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参与育种实践除了理论学习,我还参与了小麦的育种实践。
在校内实验田中,我参与了亲本选育、杂交、自交和后代评价等工作,并负责一组实验区的管理和记录。
通过实践,我初步掌握了育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也了解了作物育种实践中的一些难点和挑战。
3. 结果与收获在本学期的作物育种实践中,我们通过杂交育种,成功选育出了一些小麦自交系。
这些自交系具有良好的产量和抗逆性能,为今后的选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材料基础。
同时,我们还对自交系进行了全面的表型和遗传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二、反思1. 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尽管我在授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但仍然存在一些模糊和不清楚的地方。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因此,我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要学习表面知识,还要深挖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关系。
2. 实践经验不足尽管我参与了小麦的育种实践,但实际操作的机会仍然有限。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能在实验室和实验田中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没有深入到实践育种的各个环节。
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讨, 以期达到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 、 实践课 教学 效果的
目的。
平 以国家 、 省、 市级作物育种学科研平 台为基础 , 提高 实验教学水平 。本校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与省级旱作 栽培与育种实验 中心 、 山东省耐盐作物育种与种质创新
中 心 以及 青 岛 市 作 物 种 质 资 源 中心 等 科 研 平 台 紧密 结
教 学目标、 教 学内容、 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 内容、 加强校 内校外基地建设 、 充分利用科 研平 台以科研促进教学、 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 作物育种 学》 实验 实践教 学改革进行 了探讨, 为提 高《 作 物育种学》 教学效果、 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物育种学;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 改革
积极性等方面 , 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针对这一
问题 , 笔者结合近来从事该课程 的教学实践 , 从课程 内
容、 培养方式 、 考 核 方 式 等 方 面进 行 了该 课 程 的 改 革探
2 教 学改革 措 施
2 . 1 实 验教 学 与 学科 科 研 平 台相 结合 , 提 高 实验 教 学水
田间选 择 , 品系 评 选 与鉴 定 , 品 种 纯度 鉴 定 与 去杂 , 原 种
律, 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 为
学 生拓 展 更多 的 实验 空 间 。在教 学模 式 上 , 全 面贯 彻 “ 以
基金项 目: 青 岛农业 大学应 用型特 色名校建设教研项 目( X J G 2 0 1 3 0 9 2 ) ; 《 作物育种学》 课程建设项 目( X D S J P 2 0 1 5 0 0 1 ) 。
业、 山东 金 海 种业 、 山东 义 和种 业 、 山东 圣 丰种 业 等 种业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针对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新的实验课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4个方面,阐述了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并分析了所取得的成效。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创造优良品种,生产又多又好的种子,实现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增产作用的今天,提高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江西农业大学十分重视作物育种学课程的开设,并延伸出作物品质分析、农作物种子检验与操作规程、植物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等多门以实验为主的辅助课程,很大地促进了作物育种学科的发展。
然而,实验教学内容过度细化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课程间实验内容交叉和重复、占用学时数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必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跟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一、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社会服务的必备场所,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精神,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对学院的各个专业实验室进行了重组整合,把原来归属于各教研室的专业实验室按学科群和功能调整归并为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专业基础4个实验模块,作物育种实验室属农学模块。
中心隶属于校、院二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与建设工作。
按照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中心很好地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实施和实验教学队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心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大型精贵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常规仪器设备采用相对归类、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综合实践种玉米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农业科技素养,我校开展了综合实践种玉米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掌握种植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生长周期和种植技术。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树立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前期调研,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种植技术等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联系,了解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2. 实践阶段(1)玉米种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玉米种植,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教师讲解玉米的生长特点、种植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等。
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田间管理的基本技能。
(3)玉米收获:在玉米成熟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玉米收获。
在收获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辨别玉米的成熟度,掌握了玉米收获的基本技巧。
3. 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学生将种植的玉米进行展示,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种植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撰写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本次综合实践种玉米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玉米种植技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特点,还学会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
《作物育种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作物育种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教学,本文从改进实践教学内容、配套相应设施设备、把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相结合、把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实物实验相结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和实践的内容,期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物育种;教学一、根据实验技术的发展改进《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实验内容要尽可能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装备和技术条件。
在实验设置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增设一定的研究性、创新性选做项目。
比如,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把小麦杂交后代的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实验改为了小麦杂交后代的田间选择和分子检测。
二、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保证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优化配置,购置新型的、先进的仪器设备,淘汰过时的、陈旧的设备,成立分子育种实验室,购置核酸测定仪、凝胶成像系统等相关仪器。
第二,由于受到季节或天气变化的限制,《作物育种学》的一些实践教学内容常常会错过作物开花的最佳时期,为弥补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建立人工气候室和温室。
第三,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与种子公司和生产合作社合作,既丰富了教学,又加强了交流。
在實训基地进行技能和生产实训,模拟大田作物的良种繁育。
这样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通过全员导师制把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统一起来打破传统的纯理论讲述的教课模式,在专业实习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首先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的实践,教师要先把科研项目和研究内容汇总在一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走进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并跟着研究生或高年级实习生做相关实验。
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每个导师都要全程参与指导,即全员导师制。
基于科研实践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科研实践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作者:李雪林王翠玲郑跃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6期李雪林王翠玲郑跃进(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摘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实践的必修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该课程的重点。
因此,将科研实践融合到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实现实验内容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科研实践实验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00-00作物育种学课程是农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实践性和系统综合性,而且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
所以,掌握该课程实践技能的熟练与否,对于学生灵活地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十分重要。
因此,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紧跟现代农业科学的进展,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生产应用或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是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才得以积累,而经过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才可以丰富实践经验而推动实验教学知识的更新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由此增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1]。
在《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学中,把科学研究与实践融入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型教育。
1 以科研内容为前提,激发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学习兴趣相对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而现代育种科研成果以及实践正是创设问题的丰富材料。
为此,在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针对实验内容设计了不同的科研实践内容,并再提出若干个小而具体的研究问题。
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改革的思考
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改革的思考【摘要】为加强和优化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实验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宗旨,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实验内容,改进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作物育种学是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研究选育和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实验课教学不可缺少。
实验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验证科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作物育种学教学课时不多,内容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地革新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育种专业人才[2]。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宗旨,积极改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迫在眉睫。
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功能齐备的实验室是高校完成实验教学及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硬件条件,这在实验素养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3]。
首先,作物育种学实验室要专人负责,实验室要求窗明几净。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在实验室硬件配置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实验的需要,保证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天平、搅拌器等基本设备数量不缺。
同时,也要考虑师生科研的需要,逐年添置了一些高档仪器。
作物育种学实验室属农学系,也在实验室管理中心的管理下,实验教辅人员和实验老师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续。
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验证课堂内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2)126128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DQI:1011942/j.issn100227672020」20126王霞,高树仁,孙丽芳,等•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2)126-12&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王霞,高树仁,孙丽芳,姜丽丽,金光辉,邓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摘要:为完善和加强作物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体系,本文总结了在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当中,重视度不够、内容重复性高、知识点覆盖面低等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改善实验条件、强化实验教学、确定合理的考核方式、重新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制作详细的实验指导书等改革措施,并从师生角度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作物育种学课程是农学和种子工程科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1],是现代农学和种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
作物育种学实验是为了配合作物育种学的教学而开设的,是作物育种学课程的重要环节,授课对象是农学和种子科学工程专业3年级学生。
该实验课开设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作物育种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2]。
但是,一直以来实验课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需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过程进行实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一般忽视了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潜在能力和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最终掩盖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基于DNA变异的新型遗传标记技术,它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可以更快地同时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等性状。
作物学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思考-5页word资料
作物学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思考1 作物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验科学作物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和遗传改良的科学。
目前我国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农学门类下,将作物学确定为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
作物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或植物营养与施肥)、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其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等四门。
我国历代农书都对农作物品种及种植方法作了详细描述,几千年来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精华在今天的作物科学中仍在广泛应用并不断升华。
由于作物生产是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涉及作物生长促、控、调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弹性大,地域性强。
作物科学就是从基因与环境两方面及其互作关系,揭示大田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的综合性实验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科学。
开设作物学实习、实验等系列实践课程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官与操作结合、巩固并应用知识,分析回归理论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认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我国作物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发展与背景提高作物学实践教学质量一直是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很多农业院校在作物学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设置中,要求实验课程学时一般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陆续制定了专业技能训练、考核方案,探索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大实验的比例;或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增设科技创新学分等。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学体系。
如湖南农业大学的“六边”实习,即边生产、边研究、边教学、边推广、边工作、边调查[1]。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心得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心得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作物育种学的实习课程。
这次实习让我对作物育种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明白了作物育种学的目标和方法。
作物育种学是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状,通过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资源,培育出更符合人类需求的作物品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性状分离、杂交、自交、系谱选择等基本的育种方法,也了解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
这些知识使我认识到,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操作技能。
其次,实习让我体验了育种工作的艰辛和乐趣。
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杂交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植株生长观察等实践活动。
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当我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种子发芽、生长,最终结出累累硕果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这也让我明白了,育种工作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还需要对作物生长发育的深入了解和对育种目标的执着追求。
再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我们共同讨论育种方案,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共同分享育种成果。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使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强大,也让我明白了在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实习让我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育种试验田和实验室,了解了我国作物育种工作的现状和进展。
我深感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作物育种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致力于农业科研事业的信念,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作物育种学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作物育种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作者:李艳军,刘永昌,张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7期李艳军,刘永昌,张薇(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新开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育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顺利开展这门新开课程,笔者总结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克服这些难题的方法以及改进这门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作物育种;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11-02作者简介:李艳军(1978-),女(汉族),新疆昌吉人,博士,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棉花分子育种。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与《作物育种学总论》和《作物育种学各论》等理论课程相配套的育种实践课程。
以往作物育种的教学往往侧重理论,没有把育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育种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农学院于2014年开设了《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共计32学时,该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将作物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掌握鉴别育种资源,驾驭育种资源和育种方法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囊括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方法,具体描述育种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术,共编写了20个实验,包括田间实验和室内实验。
该课程为新开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程所涉及的实验贯穿于作物整个生长季节。
如:3月份进行小麦抗寒性鉴定,5月中旬完成小麦、油菜的杂交实验,7月上旬进行棉花杂交工作。
7-9月份,作物收获时进行田间取样,之后在室内进行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鉴定实验,同时进行田间测产试验。
然而,在实际的课程安排过程中,该课程无法跨越整个作物生长季节。
这主要由于以下2点原因,1.按照教务处的安排,每周需安排2-4学时,32学时的课程16周即可完成。
农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作物种植的实践应用
农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作物种植的实践应用低头鞠躬耕田间,挥汗如雨种禾苗。
农业科学实训课程是我们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植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掌握了一系列农作物种植技术,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对农业科学实训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分享我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植实践应用方面的收获和思考。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农业科学实训课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包括耕作、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对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首先,我学会了合理的耕作技术。
耕作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工作,合理的耕作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们学习了翻耕、松土、耙整等常用的耕作方式,了解了不同土壤质地的特点和相应的耕作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我能够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耕作工具和方式,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我学到了科学的肥料施用技术。
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肥料施用能够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我们学习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种类、特点以及施用方法。
在实践中,我能够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机,确保农作物的养分供应,达到高产高质的目标。
另外,我还学到了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我们学习了常见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方法,了解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在实验实训中,我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并合理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农业科学实训课程的学习,我领略了农业生产的辛勤与智慧,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探索,我不仅掌握了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农作物种植实践应用的探索与收获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农业科学实训课程的学习,我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改革的思考(一)
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改革的思考(一)【摘要】为加强和优化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实验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宗旨,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实验内容,改进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作物育种学是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研究选育和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实验课教学不可缺少。
实验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验证科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作物育种学教学课时不多,内容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的教学需要不断地革新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育种专业人才2]。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宗旨,积极改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迫在眉睫。
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功能齐备的实验室是高校完成实验教学及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硬件条件,这在实验素养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3]。
首先,作物育种学实验室要专人负责,实验室要求窗明几净。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在实验室硬件配置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实验的需要,保证显微镜、培养箱、离心机、天平、搅拌器等基本设备数量不缺。
同时,也要考虑师生科研的需要,逐年添置了一些高档仪器。
作物育种学实验室属农学系,也在实验室管理中心的管理下,实验教辅人员和实验老师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续。
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验证课堂内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活动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实践 育种
教师实践育种
在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随着真正下到农田,我逐步体会到这次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了解到农业中的考种育种是一个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并且需要辛苦的田间试验,可以说是“顶严寒、冒酷暑”的工作,并且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细致地数据测量及统计工作,使我对农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过程及相关农学研究的深入了解,我的研究思路也不断地做着调整。
首先使用研发的“叶绿素仪”进行了田间数据采集进而优化和推广使用,解决了田间实用仪器开发的数据标准化问题,为以后的便携仪器开发开阔了思路。
之后了解到小麦抽穗后要定期对一定数量的麦穗从小到针眼那么大的籽粒到成熟期的籽粒粒数进行人工计数。
这使我意识到,之前“坐在办公室”的研究思路——基于机器视觉对成熟后麦穗籽粒的计数研究,对于育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仅通过机器视觉对生长初期的籽粒计数也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结合了解到的目前站上的小麦估产主要是通过对一块地的前、中、后三点的一平方米金属框中的麦穗进行人工计数进行的,费时费力,我的研究思路由最初的籽粒计数转为不同生长时期田间麦穗的识别及计数,以便后期的产量估产,这可能更适合实际的应用,希望真正实现“用得上”。
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作为一名工科教师,我一直觉得所教授的“通信原理”“电子技术”等课程与倡导的思政教育很难结合、融入,通过这次活动,我理解并找到了它们能紧密相连的点——对农业的热爱!我希望把我对农业的这份情怀和责任也带入课堂,引领学生产生共鸣,明确目标,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做出贡献!。
育种技术教学反思
育种技术学反思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说过“实践+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和发展的。
教学反思是提升我们教育思想的最佳方式。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道了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并能够对育种技术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了解杂交育种技术及杂交优势。
也对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有所了解,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2、利用课件学生学习得轻松,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允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允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技术》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农业技术第二节育种技术。
学习本单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的有关问题。
农业,这门古老的技术在今天仍维系着人类生存的命脉。
土壤的改良,良种的培育,种植、养植方式的更新,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副产品的后处理……新的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值,不仅满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需要的增长,还有力地推动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由“技术小探索”活动引入,由于本节内容涉及遗传学理论,学习难度大,所以利用图片、教具、多媒体展示等,降低了难点。
4、我觉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的方法。
我适时激励和赞美我的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只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就是幸福的、快乐的。
(二)不足之处:多媒体展示超级链接“为什么袁隆平被世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花朵极小,开花时间又短,想通过人工杂交获取大量种子比较困难。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历尽艰辛,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人工杂交的难关。
利用这项技术,1975年到1998年间,我国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教学也备受关注。
在实验课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实验步骤,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
而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参与者和主体,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使学生们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实验课中,可以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实验、课堂讨论、提供实际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参与式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实验课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配制实验试剂、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四、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验课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者”,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也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指导和提出意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科研实践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实践的必修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该课程的重点。
因此,将科研实践融合到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环节中,实现实验内容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作物育种科研实践实验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9(b)-0192-02
作物育种学课程是农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实践性和系统综合性,而且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
所以,掌握该课程实践技能的熟练与否,对于学生灵活地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十分重要。
因此,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紧跟现代农业科学的进展,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生产应用或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是作物育
种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才得以积累,而经过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才可以丰富实践经验而推动实验教学知识的更新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
进,由此增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1]。
在《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学中,把科学研究与实践融入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创新型教育。
1 以科研内容为前提,激发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而现代育种科研成果以及实践正是创设问题的丰富材料。
为此,在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针对实验内容设计了不同的科研实践内容,并再提出若干个小而具体的研究问题。
根据这些若干小的研究问题展开发问,例如需要何种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些专业知识该怎
样获取?该研究问题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否在实际中实行?实际操
作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步骤进行?此外,其它的创新设想能否加入等。
在对这些研究问题好奇与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内容中,“作物杂交方式”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因此,结合新品种选育的科学研究,将小麦杂交亲本以及拟改良的优良性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已思考并确定选择父母本杂交组配的方案,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不同小麦亲本材料的优良性状及存在的缺陷等内容,尝试性地自已根据小麦育种材料的特点及生产实践需要选择杂交亲本
和设计杂交组配计划与方案。
针对学生的设计计划与方案,由教师
进行初评。
选择设计计划与方案比较合理的在实验课堂上和大家一同分析,探讨方案中的优缺点并对缺点进行改进。
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对作物不同杂交方式的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避免以往只讲授和操作如何去雄和授粉等枯燥内容;再如“诱变育种”是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进行实验内容讲解之后,可以以“选取适当诱变方式,提高突变效率”、“突变体的快速筛选与应用”等为研究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亲自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在实验课上应用于实践,这样做极大地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还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抽象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农业科学研究问题,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往往落后于现代农
作物育种技术手段的,所以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总是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然而,教师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够不断地汲取该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弥补这种要求,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正好弥补了单纯的实验教学的不足,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的作用[2]。
作物育种学从传统育种(优选法)、常规育种(杂交及杂种优势利用)到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基因工程、分子育种),其育种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例如,在进行玉米光敏感周期基因qtl精细定位的科研中对玉米光敏感周期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分子设计育种”这部分内容中可以玉米光敏感周期基因的qtl 效应大小及分子标记的设计与开发结合起来,将这些新知识贯穿到“分子设计育种”内容当中,并引导生在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mapqtl”或“primer premier”等生物学软件,从而大大丰富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或灵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在科研实践中引入学生实验,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验教学只能培养一般人才,只有与科研结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因此,目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指引学生真正参与科学研究。
学生科研的核心是“问题”,即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真正参与科研实践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的洞察力与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譬如,“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遗传转化”作为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仅靠实验课堂讲述与操作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吸收遗传转化的全部知识,我们将“snac1基因在棉花上的应用”的研究内容分成一些内容相对较小的研究方向,例如“选择筛选转化子的最适卡拉霉素浓度,提高阳性克隆的筛选效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对棉花分化与再生的影响”、“选择不同筛选剂对棉花体细胞分化与再生的影响”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设计,并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由此,很好地增强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包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转基因
棉花植株的再生、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等)的全部知识要点与难点。
学生自己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用品的准备到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其实验内容融入教师的科研实践,每次较好地完成一个目标,就给予一定的评分,使他们在实验操作中都获得主观上的科研成功与失败感。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动手操作,能够很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加强其对现代农业科技的理解,特别是对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作物品种的认识,消除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
因此,实验内容融入科研实践的模式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实验技能、科学精神、协作共事等体验与理解,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3]。
4 将科研实践引入实验课堂,紧跟现代作物育种技术
随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已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如果在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将科研实践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在作物育种学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与过程需要演示操作。
例如利用报告基因gfp进行筛选实验、转基因植株的dna提取以及体细胞融合等进行录相做成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实时再现科研操作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而且,最新的科研技术与成果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和挑战,从而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性格品质与兴趣。
因此,在讲授相关实验内容时,任课教师应该将学生带进与此相关的实验
室或者实验地,结合教师开展的科学研究,给学生讲解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同时,将学生引领到科研工作的实践当中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研究的紧张有序、严谨进取的工作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知未知领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塑造学生的性格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所获得的效果是其它形式的教学手段都难以达到的。
近年来,我院为顺应农业科学研究与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新形势的要求,对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体系进行了改革,优化实验内容与科学实践的比例。
在作物育种学教学中通过将实验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模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科研兴趣,挖掘学生创新与创造的潜力,培育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于就业以及从事科学研究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93.
[2] 段德君,付军,金安江.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80-81.
[3] 谢卫红.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07,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