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课标细化目标新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程目标细化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程纲要(细化)一、课程目标(一)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三)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中学政治课程标准细化分解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情,体现学情。(课标是最低标准)
B1能结合材料,概括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更高要求)
C1能搜集材料,例证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更高要求) 【例2】课标要求: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学习目标: A2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阐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3)结合相关情景材料,能够阐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三、对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1.课程标准是制定学习目标的根本依据。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有利于了解并设法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实现课程目标。 例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例2: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
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对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5.叙写学习目标时易出现的错误。
(5)由于没有理解三维目标间的关系,导致目标的设置人 为割裂。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的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各自分立、强行捆绑的联合体。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二、如何细化分解课程标准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例1:(行为主体:略)结合身边人群的收入来源(行
为条件),能准确无误地(行为程度)说出(行为动词)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分配形式(学习内容)。
例2:列举父(母)爱的事例(行为条件),体会(行
为动词)父(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能够以实际行
动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习内容)。
保障。
三、对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2.教材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1)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2)教材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载体。
分解课标 细化目标(新)
教学目标的叙写
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 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 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 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 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 力
教学目标的叙写 学习目标的四要素: A:对象,即应阐明教学对象。 (行为主体) B: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
概念体系 研究对象/重点 概念/重点 三 角 形 内 角 和 180 概念/重点 猜测/重点 过程/重、难点 结论/重、难点 应用/重点 适用行为动词 会画、会剪 会指 简述 初步猜测 操作、描述 总结 解决问题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研究对象/重点 概念/重点 三 角 形 内 角 和 180 概念/重点 猜测/重点 过程/重、难点 结论/重、难点 应用/重点 适用行为动词 会画、会剪 会指 简述 初步猜测 操作、描述 总结 解决问题 学生经验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有 确定行为条件 独立操作 在三角形中 自己理解 根据测量计算 独立或合作 在老师的引导下 独立
语是我们分解课标的核心。
课程标准中动词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 ————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 ————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 ————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 ——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 ——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 ——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册细化解读新课标八年级语文组2010-8细化解读新课标进度计划表组别: 八年级语文组长: 崔延萍八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解读解读人:崔延萍参与人:全组成员解读日期:8月20日八年级是培养语文素养和语文兴趣的关键时期,八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在七年级层进式编写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体例上由七年级注重文章的综合性去组合单元,过渡到了兼顾不同的文章类型,按文章体裁去组合单元。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文章体裁的意识,会对文章按体裁进行分类;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力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要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爱人之心;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五、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八年级的文言文内容,不但集中在最后两个单元中,数量也大为增加,是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以与现代文穿插交替进行学习,把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提到前半学期来学习,以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压力。
要继续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具体目标: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500个,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了解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领悟作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的语言。
课标分解培训课件 (2)
一、回答几个问题
何谓分解课标 为什么要分解课标
二、厘清几个概念
课程标准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三、课标分解的策略和方法
问题一:何谓分解课程标准
所谓分解课程标准,就是通过阅读、 分析课程标准,理解、体会其基本理 念和内涵,把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细 化到每一课时,指导教学实践,全面 落实课程标准。
第四步 分解认知行为
关键词: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 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分解: “经历”可以分解为:想一想,摆 一摆,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体会,发现等。 “解决”可以分解为:会依据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会解答置于现实情 境中的乘法问题。
第三步:分解知识 关键词: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 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 中的 简单问题。
分解:
“三位数”并不是特指的三位数,而是不超过“三 位数”,因此“一位数乘三位数”可以分解为“一位 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三位数”。 “乘法”可以分解为: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0 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估算”可以分解为:加法估算、减法估算、乘法 估算和除法估算。 “算法”可以分解为:摆小棒,拆数,竖式等。 “简单问题”可以分解为:一步或两步。
第四步:分解认知行为
关键词: 1.能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 算的过程。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阶段细化解读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数学课标细化解读(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
(4-6年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课程目标
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课程目标1、课程标准的性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
也就是说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二、解读与细化课程标准的必要性1、理论依据: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它具有三大功能:(1)导向功能,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
(2)激励功能,即激励教学活动的功能。
(3)标准功能,即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的功能2、实践依据:对于教学而言,细化分解中学政治课程标准,制定出准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消除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策略选择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教师而言,细化分解中学政治课程标准,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3、教学现状:现状一:在教学目标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就过分关注形式、方法。
——譬如旅游:我们在不清楚去哪里的时候,就在热烈地讨论是骑自行车去?还是打的去?现状二:缺乏对课标内容进行功能与价值的思考,不能准确把握学科思想及其核心观念。
——譬如旅游:我们也知道要去哪里,而且还在热火朝天地筹备着怎么去,但大多数人的内心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现状三:缺乏对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分析,没有整体规划,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步到位”或“随意化”倾向。
——譬如旅游:我们虽然知道最终要去哪里,但却不清楚今天、明天、后天要到什么位置。
课标解读
音乐课标解读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它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学习效果;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它提出了科学的教学理念,规定了教的内容和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对解读、细化、实施、评价课程标准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
一、解读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1、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
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到了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把这三个领域的学生发展目标具体为学习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2、关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没有对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教科书)作出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还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课程理念。
3、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对学生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为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实施和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逐步实现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不同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4、关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
课程标准描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可测量的。
课程标准描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是能够评估的,是能够测量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小学数学课标细与化目标叙写
课程目标细化
01
02
03
04
知识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数学思考
学生应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 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 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
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问 题的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
培训内容
加强教师对小学数学课标和目标叙写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 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培训方式
采 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交流和分享。
完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小学数学课标和目标叙写的 要求,开发和完善教学资源,包 括教材、教案、课件、练习册等 。
避免使用抽象词汇
尽量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来 描述教学目标。
考虑学生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 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关注过程与方法
在叙写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 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培 养。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
04
小学数学课标细化与目标叙写的实施建议
案例三
总结词:针对性强
详细描述:该案例针对小学数学课标中较为抽象、难以操作的部分进行了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目标叙写。改进后的目 标更加具体、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情感态度
学生应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 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内容标准细化
数与代数
学生应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等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阶段细化解读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目
标
解
读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数学课标细化解读(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
(4-6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分解
细化分解课程标准 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和方法各位组长、老师:大家好!说到课标解读,大家会比较熟悉,因为我们最近两年特别是去年我们提的最多的就是课标解读,针对课标解读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如各学校让大家对《数学课标》的阅读、背诵、讨论,教研室组织的测试、比赛等等,但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我认为都只是为课标解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还未真正进入到解读课标的操作层面。
今年我们提出要分解课标,其主要工作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细化到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这才是真正解读课标的开始。
但怎样细化?怎样分解?说实话,在去年12份以前我也和大家一样的疑问重重。
前一段时间,教研室组织我们大家研读课标分解的有关理论,聆听郑州市专家的报告,并对照我们新郑市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参与同行讨论,我对这个问题逐渐有了一点浅显地认识,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课标分解的收获与体会。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为什么分解课程标准?怎样分解课程标准?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看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
一、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1、对分解课程标准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狭义的课标分解:主要是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抽象)变成学习目标(具体)。
广义的课标分解:课程标准分解就是将课程标准变为教学实践活动,即“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分解课标学段目标,开发教学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分解课标学段目标,开发教学评价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应是顺次进行的,其中分解课标学段目标是后两个环节进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内容,因此也是我们今天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2、分解课程标准与解读课程标准的关系。
以前我们经常提的是解读课标,但最近2个月以来,我们提的最多的是分解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与解读课程标准有什么关系呢?请看下表。
分解课标要求、细化课程目标
台烈中学校本研修培训资料分解课标要求细化课程标准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实施教学与评价,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2、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1)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2)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准备是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成学习目标,并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预先规定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5)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最低要求,即教学效益的底线,但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是预设+生成的目标。
但这一底线坚守不住,教学就有可能“无目的”。
(6)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以评估的部分。
(7)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8)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这一行为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其判断的标准是:如果你能根据这一动词想出一个动作。
如说出、算出、列出、描述、背出、展示、绘制等。
3、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策略有替代、拆解、组合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细化分解(基本稿)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 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 的过程。 •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 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 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 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 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 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 细化分解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连珂 zhengzhoulianke@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 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数学标准的基本结构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 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 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 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 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 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分解
宏观、上位 理论层面 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
区题 别 描述性的
关注“目标维度、学习领域” 提供的是“理念”、“思路”
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 提、基础;
联 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 系 分解;
微观、具体 技术层面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行为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 如 “不用计算器,计算出……”
?提供信息或提示 如“在方格纸上画出……”
?时间的限制 如“在10分钟内,能……”
?完成行为的情景 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表达……”
行为程度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 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 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 认真研读、准确分解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重构
为什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
细化、转换
单 元
学 年(
学 段
目学目
标
期)
标
目
标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分解
(1)分解课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2)教学过程五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分解课标 细化目标
一、何谓分解课标、细化目标 二、为什么要分解课标、细化目标 三、如何分解课标、叙写目标 四、分解课程标准的建议及困惑
一、何谓分解课标、细化目标?
所谓分解课程标准,就是通过阅读、 分析课程标准,理解、体会其基本理念 和内涵,把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分解细 化到每一课时,指导教学实践,全面落 实课程标准。
2、学习目标的定位
(1) 学习目标是指预期学习者通过一段 时间学习后的结果 /行为变化,也是完成某 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决定了 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
(2) 学习目标以 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 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 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 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
操作性的 关注“目标陈述” 提供的是“程序”、“方法”、“工 具” 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 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 准的目的; 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
二、为什么要分解课标细化目标?
1、目标意识淡薄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教学目标是搬来的,拿来 的,在目标的确定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每节课 的教学目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的叙写
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 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 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 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 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 力
教学目标的叙写
3、教学目标的叙写
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 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三个基 本要素: ? 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
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 达到。例如, 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 论的句子分类 。 ? 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例如, 提供报刊上的一篇文章 。 ? 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例如, 至少有 80%的句子分类正确 。
?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 立……观点”
目标不明
【案例】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途 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 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 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
?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三分钟内完成 ……”
?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准确无误地读出……”
?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80%的学生能够……”
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制订教学目标 时,总是不知不觉地走入了误区,或唯“书”是 从,或三维失衡,或层次不清,或表述不当……形 形色色,由于目标的制定出现偏颇,导致教学的有 效性得不到保障。
目标的误用
?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 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分解课标、叙写目标
?课标分解的要求 ?学习目标的定位 ?学习目标的叙写 ?学习目标的分解 ?基于课标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教
案书写格式
1、课标分解的要求
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它的核心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匹配”,目 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 教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呈 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 达成的情况。
能够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行为动词
可观察 可测量
?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 ?如,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怎样呈现这些词 语是我们分解课标的核心。
课程标准中动词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 ————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 ————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 ————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 ——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 ——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 ——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学习目标的四要素:
对象 A:
,即应阐明教学对象。 (行为主体)
行为 B:
,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
什么(行为动词)
条件 C: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行为条件)
标准 D:
,即应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行为程度)。
学习目标的构成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行为主体 ?通过观察比较,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出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