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连接的一些概念

合集下载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与分析论文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与分析论文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与分析【摘要】在钢结构设计与分析中,都将框架的梁柱连接节点设计成理想的铰接和刚接。

一般来说,连接对转动的约束达到理想刚接的80%时,就被视为刚接;但当梁柱轴线夹角的改变量在外力作用下达到理想铰接的90%时,即可被视为铰接。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大部分节点都是处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即我们所说的半刚性连接。

半刚性连接,将理想刚接和铰接这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在承受一定弯矩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转角。

所以,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将其简化为理想刚接或铰接。

【关键词】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性能abstract: in the steel struc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frame beam-column connection will be joint design ideal of a hinged and just answer.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nnection to the constraints of turning to achieve the ideal just answer 80%, will be seen as just answer; but when the beam axis angle of change under external force to achieve the ideal of hinged 90% when, can be regarded as hinged. however, i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most of the node is the just answer and between hinged, that what we call semi-rigid connection. semi-rigid connection, ideal to just answ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hinged combination, under certain bending moment, but also produce a certain corner. so,semi-rigid connection steel fram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and can’t simply call just ideal or hinged.key words: steel frame semi-rigid connection research performance中图分类号:tu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在钢框架设计中,一般假定梁柱连接是完全刚性或完全铰接。

半刚性连接研究

半刚性连接研究

半刚性连接研究【摘要】目前,关于半刚性节点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急待形成设计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需要建立弯矩和转角的本构方程用于工程设计。

结合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成果,对传统刚接刚架计算弯矩值用乘以弯矩系数的方法进行修正,得到半刚接刚架弯矩值,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刚度比增大,节点约束程度减弱,刚架横梁跨中弯矩增大,梁端弯矩减小,节点半刚性对刚架受力性能有明显影响,在刚架分析和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本文综合的对半刚性节点的内力分析、半刚接框架柱的稳定分析方法以及半刚性连接框架的变形特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半刚性节点;内力分析;变形特点;稳定性1.半刚性节点研究的意义在工程应用上,半刚性节点对抗震设计是很有利的。

在经济方面,层数不超过10-15层的框架中,依靠梁柱组成的刚架体系来提供对水平力的抵抗是经济的。

不论竖向荷载作用下是否承受弯矩,连接做成半刚性足够。

故对半刚性节点的研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对半刚性节点的研究主要有对节点本身性能的研究和节点对结构的影响两类。

2.半刚性节点试验研究2.1试验概况首先做了试件的静力试验,来确定半刚性连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M-θ关系、初始刚度、极限承载能力等,以便为后续的周期荷载试验确定或修改构件尺寸、加载模式和数据采集方法等提供依据。

其次采用不同尺寸的构件试验,在构件的梁端按梯次逐渐施加循环反复荷载,通过用荷载和位移控制来测量连接的转角、梁端位移,顶底角钢、腹板角钢、螺栓、梁翼缘、柱翼缘的微应变。

2.2结果分析2.2.1破坏形式在小幅值周期荷载作用下,试件基木上都能保持良好的弹性状态,卸载后基本上没有残余变形,随着荷载幅值的加大或周期数的增多,连接的弹性性质越来越不明显,卸载后基木上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塑性变形增大。

其破坏的模式主要有:螺栓滑移、转角过大以及顶底角钢扭转破坏。

部分试件出现的螺栓滑移现象,则可以通过刚度变化印证。

大部分试件都是由于梁的转角过大达到限值而破坏。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

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

( 1 ) 所有连接所展示的M一 B r 特性, 均处在理 想铰接条件( 水平轴) 和全刚性条件( 垂直轴) 之
! 旬。
在极限情况下, 当重力荷载弯矩等于连接极 限弯矩承载力时, 背风向连接将会像铰接连接, 而 迎风向连接又将像一个线弹性连接, 其刚度等于
初始刚度。
( 2 ) 连接所能传递的最大弯矩( 此处称为极 限弯矩承载力) , 在较为柔性的连接中要降低。 ( 3 ) 弯矩相同时, 连接的柔性愈大, B r 值愈 大。 反之. 对于指定的 B r 值, 柔性大的连接在相邻 杆之间传递的弯矩就要少些。 ( 4 ) 半刚性连接的M一 0 , 关系在全部实际加
载范围内一般是非线性的。
4 连接的模拟
4 . 1 线性模型
如图5 所示三种简单的线性模型:
( 1 ) 单刚度线性模型
采用初始刚度 R k ; 来代表全部加载范围的连
接特性。 当弯矩增加超过连接使用极限后, 这种模 型就不再有效。 ( 2 ) 双线模型 能够更好地表达连接特性, 这种模型在某一 转折弯矩处, 用一条更平坦的线来取代弯矩 一转 角线的初斜率。 ( 3 ) 折线模型 用一组直线段来逼近非线性的M 一9 , 曲线。

转角O r
. | 脚
* 0 1 n 1 t } :0
人 O
{ , ‘ ’
图 4 连接加载 / 卸载特性示例
一 线性
双线性
夏 扮
口 匕
试脸
成许多小组, 每一组跨越 M 的一个小范围。然 后用三次B 样曲线拟合每组数据, 同时保证交点 处各组数据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是连续的。 该模型优点: 能回避负刚度问题, 并能极好地
R b 一 切线刚 度 R a -初始刚度
转角O r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合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取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发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出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取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安插。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送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一种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3篇

一种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3篇

一种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3篇一种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1一种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随着现代工程设计中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加速的工业化进程,半刚性连接节点(Semi-rigid Connection,SRC)成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在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中,尤其是在低周疲劳力学分析中,SRC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证明在高应力水平下存在着明显的疲劳弱点。

本文将对SRC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SRC。

SRC是一种介于刚性连接和弹性连接之间的连接方式。

SRC对轴向力、弯曲力和剪力都有一定的刚度,但它们的刚度又不如刚性连接。

在实际工程中,SRC应用广泛,因为它能够满足一些特殊的工程设计要求。

在SRC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1. 材料特性不同的材料其疲劳性能有所不同。

在SRC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特性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于低周疲劳性能分析,更需要考虑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初始损伤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2. 结构特性SRC结构的特性直接影响着其在低周疲劳性能分析中的表现。

例如,SRC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尺寸设计、连接件之间的间距等都会影响到低周疲劳性能分析的结果。

3. 外部载荷特性外部载荷特性也是影响SRC低周疲劳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低周疲劳性能分析中,需要考虑外部载荷的幅值、频率、载荷历程等方面的影响。

当我们了解了以上几个因素后,就可以对SRC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分析。

在分析中需要考虑到SRC在疲劳循环中的受力情况和位移情况。

在SRC的疲劳循环中,由于应力的变化导致应变的累积,因此对于不同的材料,其疲劳寿命不同。

此外,SRC的受力情况也与其连接方式的不同有关,因此,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受力情况的不同。

在SRC的疲劳循环中,位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因素。

由于SRC的刚度比较小,因此,在位移方面的疲劳性能也要被考虑到。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

半刚性连接刚框架力学模型分析摘要:众所周知,节点的刚度影响着钢框架的结构性能。

要准确的确定节点的刚度值需要对节点采用复杂的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力学模型以分析节点刚度对框架性质的影响。

力学模型是基于用三个弹簧和一个不产生变形的节点模拟来描述相关节点和单元之间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

由此模型可以得到梁构件的刚度矩阵和受弯时的荷载向量。

本文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刚接;半刚接;连接;计算模型;框架;塑性铰1.引言传统的钢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框架连接通常简化铰接或者刚接的。

理想的铰接意味着梁柱之间不传递弯矩,理想的刚接意味着连接该节点的构件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动[1,2]。

但是,这两种情况是实际通常所用的大多数部分传递弯矩的连接的极端形式。

为评估框架的实际性能,有必要考虑连接柔度对框架性能的影响。

连接的柔度取决于紧固件的变形,连接的类型,它们的位置和连接构件的局部变形[7-9]。

连接细部构造涉及结构不同构件间的连接,因此,连接细部构造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导致连接性质的明显变化[10-12]。

一些研究者如Kishi和Chen[9]收集了现有的实验结果并建立了钢结构连接的数据库,不但能提供给用户实验数据还能给出一些预测性的方程。

但是并不所有的结构工程师都可以接触到这些实验结果,并且当框架分析中连接的细部构造与现有的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时,通过数据库得到的连接性质并不能正确的反映实际的连接。

De Lima[13]等人利用神经网络的概念来确定梁柱连接节点刚度的初始刚度。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有限,故作者并没有用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加以验证。

Lopez[14]等人分析单层网格时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节点的刚度。

Del Savio等人也建立了半刚性连接节点的一种参数化的模型用来分析空腹梁。

梁柱连接实验结果[1,7,8,10_13,16]表明,在所有连接形式中,弯矩—转角关系都是呈非线性的并且随着连接刚度的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17,18]表示:θ(1) =kMα由于有大量的参数影响连接的性质,故准确的模拟连接的性质就变得困难起来。

钢结构半刚性连接及框架非完全相似误差分析方法的

钢结构半刚性连接及框架非完全相似误差分析方法的

2023-11-06CATALOGUE目录•钢结构半刚性连接概述•钢结构框架非完全相似概述•半刚性连接对钢结构框架性能的影响•非完全相似误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在半刚性连接钢结构框架中的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01钢结构半刚性连接概述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相对于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地震能量。

对连接部位的要求较低相对于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对连接部位的制作精度和施工要求较低。

具有一定的刚度相对于纯柔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和剪力。

通过螺栓将两个钢板连接在一起,具有施工方便、耐疲劳等优点。

螺栓连接通过焊接将两个钢板连接在一起,具有制作简单、强度高等优点。

焊接连接通过铆钉将两个钢板连接在一起,具有承载力高、耐疲劳等优点。

铆钉连接半刚性连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钢桥的拼接、钢箱梁的连接等。

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在建筑工程中,半刚性连接被广泛应用于钢结构的拼接、钢柱的连接等。

在机械制造领域,半刚性连接被用于各种钢结构的拼接、传动轴的连接等。

03020102钢结构框架非完全相似概述非完全相似是指两个或多个结构或构件在几何、物理、力学等方面的特征不完全相同,呈现出差异性。

这种不完全相似可能是由于制造、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如材料差异、制造误差、应力分布不均等。

非完全相似的定义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非完全相似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确定性非完全相似:由于结构或构件的几何、物理、力学等方面的特征存在确定性差异导致的非完全相似。

随机非完全相似: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非完全相似,如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

渐变非完全相似:由于结构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影响而逐渐产生的非完全相似。

面。

变形增大等。

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03半刚性连接对钢结构框架性能的影响03风载和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在风载或地震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的钢结构框架可能会因为节点刚度的变化而影响其性能。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3篇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3篇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3篇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1钢结构在建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工业化生产的能力。

为了确保钢结构在荷载下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在连接处采用半刚性节点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

半刚性连接是介于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之间的连接形式,既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刚度,又具有一定的铰接能力。

在结构构件受到力之后,半刚性连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弯曲形变,降低节点应力集中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结构的抗震性和耐久性。

半刚性连接是一种经济、实用和优化的设计方案,也是实现超限桥、大跨度建筑和高层钢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

半刚性连接的设计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几何形状、材料的选择和节点的连接方式。

钢结构节点的几何形状直接决定了其受力性能,通常以刚性拼接或挂钩式连接的形式出现。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成本、强度、耐久性和可焊性。

节点的连接方式包括悬臂式连接、插板式连接、端板式连接、内伸式连接和折叠式连接等多种方式。

半刚性节点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保证节点在受力和疲劳载荷作用下,都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半刚性连接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在钢结构中,螺栓连接通常是首选的连接方式,螺栓的数量和强度根据荷载大小和节点受力状态而定。

相关标准如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SC360-16《结构钢设计规范》、EN1993-1-8《钢结构设计》等。

从耐久性角度考虑,半刚性节点中的焊缝也非常重要,应遵循规范要求,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个数,避免焊接过程的热影响区。

需要注意的是,半刚性连接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受力状态,以保证节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节点设计的不合理和施工质量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是常见的,往往造成严重的事故和损失。

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加强质量监控和保障措施,保证节点的刚度和铰接能力,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整体耐久性。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探讨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探讨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工业建筑的应用探讨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实际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利用假定的方法,认为钢梁与钢柱实际连接过程中,始终保持完全刚接,又或者保持理想铰接状态。

然而,这种假设忽略了现实情况,容易造成设计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完全刚性状态下,钢梁与钢柱之间较为固定,一旦出现框架变形现象,不会出现明显的转动,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理想铰接状态下,钢梁与钢柱间尽管可以发生转动,但是二者在力学传统方面受到影响,弯矩难以进行有效传递。

由此可见,只有半刚性结构才真正符合现实,因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应出于半刚性连接加以考虑。

一.各国关于工业建筑建设中半刚性连接方面规定目前来说,欧美等国家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已经逐渐认可半刚性连接,并通过相关规范对半刚性连接进行明确规定[1]。

在1992年制定的EC3规范中,明确规定半刚性框架结构,与刚性连接、柔性连接共同组成了基本的框架结构类型。

在1986年-1989年期间,美国AISC经过研究最终规定,钢框架设计阶段,不仅应考虑到钢结构实际类型,还应充分考虑到连接形式。

按照规范规定,最终确定钢框架连接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刚性连接形式。

所谓刚性连接是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梁结构与柱结构之间由于保持较大刚度,因而相交构件不会产生较大位移。

第二种,简支连接形式。

通常在假定设计中,这种连接形式在力学传递方面仅仅进行垂直剪力的传递,而不进行弯矩的传递。

第三种,半刚性连接形式。

在力学传递过程中,这种方式既可以进行垂直剪力的传递,同时又可进行弯矩传递。

相对而言,半刚性连接更加符合工业建筑设计建设实际,因而工业建筑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考虑半刚性连接设计。

二.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工业建筑中的实际运用(一)半刚性连接模型通常来说,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模型方面的确定。

按照连接形式划分,半刚性连接又包括多种形式,例如顶底角钢连接形式、矮端板连接形式、双腹板连接形式以及单腹板连接形式等。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概述

为了实际应用 时方便 ,一 些学者通 过大量的实 验做了一 些数据库 ,实际应 用时需把 这些数据与 推荐的用于 钢框架分 析的各种选用 计算 模型进 行比 较 。有一些 比较 成熟的 数据 库 , 如 : Gove rdhan 数据库 ; Nethe rcot数据库 ; Kishi和 Chen数据 库 。国内近年对半刚性节点的实验研究也比较多 。周学军等 人 [ 4]做了缩尺的带双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的框架的静力 试验 ,得出荷载变形曲线 ,得出影响钢框架承载力的几种因素。 陈宏等人 [5]对端板外伸与平齐式的两种螺栓连接类型的半刚性 节点性能作了研究 ,滞回性能的实验也有一些 。 郭兵等人 做 了 6榀缩尺的半刚性连接框架的循环加载及动力特性试验 。其 中焊接连接 、 端板连接、 角钢连接各两榀 ,得出一些结论。 312 曲线拟 合法 对于连接的模拟 ,现在常用的方法是 通过大量 实验得出 的 M -θ r 数据拟合出对 应于某 种连接 构造的 M - θ r 关 系的 简单表达式 。 常用的 M - θ r 模型有以下几种 。
M=
∑C ( 1 - e
j j =1
- |θ| /2 ja
) +M 0 +
D ∑
k=
r
( θ θ r - θ k )H [ r -θ k ]
1
式中 , M 0 为曲线拟合的连接弯矩初始值 ; R k 为曲线线性 部分 的定 值参 数 ; θ k 为 曲线 线性 部分 的起 始转 角 ; H [θ] 为 Heaviside阶梯函数 (当 θ≥ 0 时取值为 1, 当 θ≤ 0时取值为
3 研究半刚性连接的方法
311 通过实验建 立数 据库 [收稿日期 ] 2007 - 08 - 01 [作者简介 ]赵玉霞 (1981 ~) , 在读硕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 : 结构优化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

半刚性连接的一些概念

半刚性连接的一些概念

半刚性连接的一些概念(2007-07-10 20:51:28)转载分类:不懂装懂从中华钢结构论坛中整理出来的相关东西.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在处理有些铰接节点时,如果单纯按照铰接,则整个体系可能会是几何可变体系,但是按照刚接处理,又由于节点复杂在一些具体工程中很难做到.在GB 50017中提出了半刚接的可行性,但是并没给出范例.下面讲一些关于半刚接的相关概念.以往我们对于节点模型的定义有两种:铰接和刚接。

不能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为铰接,能够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是刚接。

实际上这是为了便于就算分析,是对节点的理想化,在工程实际不可能存在理想的铰接和刚接节点。

后来又提出了弹簧支座的概念,弹簧支座是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的一种过渡节点模型,但是它也是建立在弯矩与转角位移成线性关系假定基础上的,与工程实际贴近了一大步。

半刚性节点是最近几年刚刚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概念,它也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一种节点模型,但不同于弹簧支座,它考虑了弯矩与转角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目前这种节点模型还正处于研究阶段,工程也已一定的应用。

半刚性节点连接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当梁采用端板与柱翼缘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时、或梁的上下翼缘与柱通过角钢或T型钢连接时都属于半刚性连接。

设计和计算半刚性连接需要知道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即节点的转动刚度.欧洲规范EC4规定当节点的转动刚度小于梁的线刚度的0.5倍时,可视为铰接;当节点转动刚度大于梁的线刚度的25倍时,可视为刚接;两者之间为半刚接;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较复杂。

半刚性节点具有以下优点:1)因考虑了节点区域的相对变形,可缓解杆件内应力集中;2)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部位能量耗散作用可以降低位移反应;3)灾后结构加固设计较容易处理;4)半刚性节点引入结构分析,推动对结构设计过程的重视;5)设计能够更接近结构的真实情况。

看看下面这个代表性的半刚接节点图:矮端板连接是由一个长度小于梁高的端板焊接到梁腹板上,再用螺栓与柱翼缘连接组成。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2010-10-28 9:08:00来自:刘纲字号:T|T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冷弯薄壁型钢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

冷弯薄壁型钢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
中, 不是 完全 刚性 连 接 , 就 是 理 想 的 铰 接 。刚 性 连 接
在地 震工 程 中采用 刚性 连接 的梁 柱 , 因节 点延性 较 差
容易发生脆性破坏 , 而螺栓端板 、 角钢 、 T形板等这些
半 刚性 连接 节点具 有 较强 的耗 能能力 , 去 抵抗 一部 分
的假定 , 不仅意味着相邻构件问的位移和转角完全是 连续 的, 而且意味着全部弯矩( 或弯矩 的主要部分) 从 梁传递到柱子上 。相反理想铰接 的假定 , 则意味着梁 是简支 , 而柱则不承受中梁传递来的弯矩 。所谓半刚
地震荷载 , 同时可节省节点的用钢量 , 这些特点使半 刚性连接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可靠 的连接方式。
1冷弯薄壁型钢半 刚性连接 的研究
目前 , 国外有关冷弯薄壁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 的
研 究很 少 , 而 国 内则更 少见 。国外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
冷弯薄壁型钢梁柱节点上 。
1 9 9 1 年, 新加 坡南 洋 理 工大 学 的 S o o n H T就 对 轻 钢结构 的梁柱螺栓连接 形式做 过试 验研究 _ 3 ] 。其节 点形式为梁柱 杆件通过螺 栓连接件 相连 。试验 构件分 为 4组 , 所用螺 栓 均相 同, 采 用 常 规 的砝 码加 载 方式 。 其 中每一组试 件有 5个构 件 , 且 每 一组 试 件 的梁 柱 尺 寸和厚度 均不 同 , 组 内 的构 件 仅变 化螺 栓 连接 件 的厚 度 。试验发 现所有 节 点均 呈现 非 线性 特 征 , 并 且 梁 柱
作 者简 介 : 厉 宽松 ( 1 9 7 6 一) , 男, 安徽庐江人 , 安徽徽商集团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
3 0 2 u r 程与建设》 2 0 1 3 年第 2 7 卷第 3 期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送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刚性连接的一些概念
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在处理有些铰接节点时,如果单纯按照铰接,则整个体系可能会是几何可变体系,但是按照刚接处理,又由于节点复杂在一些具体工程中很难做到.在GB 50017中提出了半刚接的可行性,但是并没给出范例.下面讲一些关于半刚接的相关概念.
以往我们对于节点模型的定义有两种:铰接和刚接。

不能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为铰接,能够承受和传递弯矩作用的是刚接。

实际上这是为了便于就算分析,是对节点的理想化,在工程实际不可能存在理想的铰接和刚接节点。

后来又提出了弹簧支座的概念,弹簧支座是介于铰接和刚接之间的一种过渡节点模型,但是它也是建立在弯矩与转角位移成线性关系假定基础上的,与工程实际贴近了一大步。

半刚性节点是最近几年刚刚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概念,它也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一种节点模型,但不同于弹簧支座,它考虑了弯矩与转角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目前这种节点模型还正处于研究阶段,工程也已一定的应用。

半刚性节点连接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当梁采用端板与柱翼缘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时、或梁的上下翼缘与柱通过角钢或T型钢连接时都属于半刚性连接。

设计和计算半刚性连接需要知道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即节点的转动刚度.欧洲规范EC4规定当节点的转动刚度小于梁的线刚度的0.5倍时,可视为铰接;当节点转动刚度大于梁的线刚度的25倍时,可视为刚接;两者之间为半刚接;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较复杂。

半刚性节点具有以下优点:
1)因考虑了节点区域的相对变形,可缓解杆件内应力集中;
2)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部位能量耗散作用可以降低位移反应;
3)灾后结构加固设计较容易处理;
4)半刚性节点引入结构分析,推动对结构设计过程的重视;
5)设计能够更接近结构的真实情况。

看看下面这个代表性的半刚接节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