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在学业领域,与其他障碍类别学生相比,情绪与行为 障碍学生往往成绩较差,学业失败的比率更高。
在社会交往方面,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 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 少与朋友联系,因此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由 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缺乏发展和保持友谊的社会 交往技巧,通常在学校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常常成 为别人嘲笑和欺负的对象。
向型的攻击、反抗、冲动、多动等行为,内向型的 退缩、恐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他精神疾病 等问题,以致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 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 服务者。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具有异质性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倾型 和内倾型两个维度。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3、我国的定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情绪与行为障碍明确的定义
。在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这 一类人群部分地归入了精神残疾,并将精神残疾定 义为: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 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 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的发展和维持,因而常被排除在同伴活动之外; (4)逃避要求或任务,经常说谎、强词夺理、争辩、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教
师的教导,对纠错没有反应; (5)无视组织纪律、损坏公物、有偷盗之类的不良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6)学习态度很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二)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
出有情绪பைடு நூலகம்碍。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美国心理健康与特殊教育联合会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障碍特征表现为: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与适合其年龄的、文化的以及

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可将这类儿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可分为超控制型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可以分为非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大类。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出现率
我国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22%之间。
2.台湾地区将情绪与行为障碍定义为,长期情绪或行为反应显著异常,严重影响生活适应者;其障碍并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而造成的。情绪与行为障碍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其它持续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3.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认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具有以下特征:
2003年,美国3—5岁年龄段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出现率为0.05%;6—17岁年龄段的出现率为0.93%。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
首先,生物学理论和生理因素
基因的遗传可能是导致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严重的营养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其次,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因素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有不同的
课外
延伸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
深化并积累知识
再次,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方面,家庭不完整,家长本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感冷漠,家庭教养方法不当以及贫困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校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的发展。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实现学习要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1.1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1.2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分类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表现第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原因2.1 生物因素2.2 家庭因素2.3 教育因素2.4 社会因素第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评估3.1 评估工具的选择3.2 评估过程的实施3.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第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干预策略4.1 行为疗法4.2 认知疗法4.3 家庭治疗4.4 社会技能训练第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5.2 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5.3 教育环境的设计与调整5.4 教师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6.1 社交技能的重要性6.2 社交技能训练的策略6.3 角色扮演与社交故事6.4 社交技能的评估与反馈第七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家庭干预7.1 家庭干预的重要性7.2 家庭干预策略的选择7.3 家庭沟通与支持7.4 家庭作业与家庭训练计划第八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8.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8.2 心理治疗师的职业角色8.3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8.4 治疗进展的评估与调整第九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9.1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9.2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应用9.3 辅助技术和支持性教育9.4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第十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未来规划10.1 职业准备与就业支持10.2 生活技能的培养与训练10.3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支持10.4 长期跟踪与支持性服务的规划第十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药物治疗11.1 心理药物治疗的适用情况11.2 常用心理药物的类型与作用11.3 心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1.4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第十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辅助技术12.1 辅助技术的种类与功能12.2 辅助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2.3 辅助技术的选择与评估12.4 辅助技术的培训与支持第十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安全与保护13.1 儿童安全的重要性13.2 校园暴力和网络安全的预防13.3 特殊教育机构的保护措施13.4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第十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会支持14.1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14.2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4.3 志愿服务与互助组织的参与14.4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第十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趋势15.1 研究方法的进展15.2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应用15.3 跨学科合作的趋势15.4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的全部内容,包括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原因、评估、干预策略、教育支持、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心理咨询与治疗、特殊教育、未来规划、心理药物治疗、辅助技术、安全与保护、社会支持以及研究趋势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3.社会性退缩:表现为过分恋物,躲避人群或陌生人,在同伴集体活动中常常在一旁观看或者反应淡漠,不喜欢用语言交流,而用手势或由养育者代言,对新的环境很难适应,行为孤僻,情绪焦躁,自卑胆小等。
4.偏食厌食:儿童对食物挑剔,只吃几种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食物;或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很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给儿童进食,则会引起儿童的呕吐;长期营养不良,体质差,面黄肌瘦。
情绪行为上表现,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哭闹、行为笨拙拘谨、说话声音低或者口吃、回避目光接触、有退缩性行为,这些缺乏动力、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容易疲乏。一般特征为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尊、社会能力较差、不能处理日常应激事件、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悲观,严重时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及行为。
二、儿童经神症
1.儿童焦虑症,这类儿童以忧虑情绪为主。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特征,如:睡眠不好,表现为睡不着、睡不好或睡不醒;食欲不振,不吃东西或者贪食;心慌、心跳或者高血压。并伴随着过分的情绪紧张、多动、冲动的情绪特征。
2.儿童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情绪表现。
3.儿童恐惧症
生理上的表现,如头晕、心悸、颤栗、昏厥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授课内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要求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讲授新课
第九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第三课时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一、儿童品行障碍
具体表现: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
四、儿童抽动障碍
表现是某种形式的抽动。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

【荐读】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荐读】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荐读】⼉童期情绪与⾏为障碍第⼀节⼉童情绪障碍⼀、概述⼉童情绪障碍是起病于⼉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羞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或伴有某些⽣理反应。

在各个分类诊断系统中,均存在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分类,所指的是起病于⼉童时期,与⼉童的发育和境遇有⼀定关系,以焦虑、恐惧、羞怯等为主要表现的情绪异常。

也即患⼉存在的情绪表现在正常⼉童的发展中也可存在,如分离焦虑,但在患⼉中,这些情绪表现得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患⼉的⽇常⽣活和社会功能。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童分离性焦虑症、⼉童恐惧症、⼉童社交恐惧症等,对于这些障碍,各个诊断分类系统均有较为详细的诊断标准。

⽽⼉童其他的情绪异常,如:⼴场恐怖、强迫等并不是⼉童正常发展中可以出现的情绪表现,因此,如果患⼉以这些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则应归类于成⼈相应的诊断类别中,并沿⽤成⼈的诊断术语和诊断标准进⾏诊断。

以上情况显⽰,⼉童情绪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较为复杂,疾病种类也较成⼈焦虑障碍为多,因此是⼀个临床⼯作中⾮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虽然⼉童情绪障碍是⽐较常见的⼉童精神疾患,但到⽬前为⽌,详细的、全⾯的流⾏病学调查资料较难获得。

Briggs G等(2000)报告在5~9岁⼉童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6.1%,其中:单纯性恐惧2.8%,分离性焦虑症3.6%,⼴泛性焦虑障碍0.5%。

我国苏林雁等(2003)使⽤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CCMD⼀3诊断标准,对长沙市565名6—13岁⼩学⽣进⾏调查,发现焦虑障碍患病率为5.66%,其中:分离性焦虑症1.24%,⼴泛性焦虑症1.95%,⼉童恐惧症1.77%,⼉童社交恐惧症2.48%。

之所以缺乏⼉童情绪障碍患病情况的全⾯调查,原因可能在于⼉童⼼理发展⽔平有限,⽤语⾔表达⾃⼰的情绪、⼼境存在⼀定困难,⽽以其他形式表达尚不被认识,同时也与⼉童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的不统⼀有关。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2.掌握多动症、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

4.掌握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三种儿童情绪障碍(分离性焦虑、恐惧症及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表现。

6.掌握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

7.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鉴别诊断。

8.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预后。

9.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概要。

10.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11.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儿童期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能正确识别并能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二、各节掌握和了解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掌握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

2.掌握多动症的诊断要点:主要诊断依据,协助诊断依据。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用药方法、避免副作用的方法、疗程。

4.了解CCMD-3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

5.了解多动症的主要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孤独症。

6.了解多动症的综合性治疗方法: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7.了解多动症的预后:预后特征、不良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8.了解多动症的流行病学:患病率、起病年龄、性别比。

第二节品行障碍1.掌握品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2.掌握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

3.掌握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4.掌握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诊断要点:患病年龄、症状特点。

5.了解品行障碍的的病因: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6.了解品行障碍的预后:不良预后的表现、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7.了解品行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第三节抽动障碍1.掌握抽动障碍的基本症状及其特点: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症状的共同特点。

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不同文化背景和相关机构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不同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定义 情绪障碍是指较长时间内表现出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并且问题较
严重和明显,以致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不利影响: (1)学习能力缺乏,表现出学习障碍,但无法由智力、感知或其他健康因素
来解释; (2)不能与同伴和教师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情况下,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或情感; (4)心境表现出弥散性的沮丧和抑郁; (5)在个人和学校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的倾向。 该术语包括精神分裂症儿童,但不包括社会性适应不良儿童,除非已被确认
多动症儿童常常存在平衡及感知觉整合功能异常,其利用视 觉、本体及前庭信息调节平衡的能力有缺陷,精细协调动作 困难。
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
第三节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
一、焦虑症、恐惧症儿童认知能力 焦虑症、恐惧症的儿童往往对很多事物体验到超出
该事物实际影响水平的焦虑或恐惧情绪。具体表现 在: 1、威胁信号放大化和灾难性思维。 2、负性的归因方式,缺乏可控制感。 3、焦虑或恐惧情绪不会随认知成熟而减少。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诊断标准
不同类型的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也不同。 广泛性焦虑症DSM(《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诊断的主要标准: 1、对许多事情或活动(如学习成绩)过度焦虑和担
心。 2、难以控制担忧的情绪。 3、焦虑和担忧表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焦躁不安
或感觉崩溃,容易疲倦,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兴奋, 肌肉紧张,睡眠障碍。
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基础知识 掌握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分析和评价情 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 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情感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对待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的共患疾病
单纯 ADHD
31%
40%
对立违抗障碍
抽动障碍
11%
品行障碍
14%
25%
28%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确切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ADHD 诊断要点
起病年龄? 7岁前
表现一致? 居家、教室
公共场所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品行障碍 心境障碍 儿童孤独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流行病学 国外:学龄儿童
患病率12%~16% 短暂性抽动障碍4%~20% 慢性抽动障碍1%~2% TS 4/万~5/万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2.42‰,男女患者比3~4: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不清
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刻板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躯体疾病
拔毛癖
病程和预后 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期 多数慢性波动病程 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增加拔毛发行为频率和 严重程度
无共病者预后较好
拔毛癖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选用SSRIs 对症治疗:局部损伤的躯体治疗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诊断依据 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 持续半年以上 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 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课件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课件

阅读障碍
Dyslexia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视觉空间加工缺陷
文字表形障碍,文字跟踪 障碍,文字视觉记忆缺陷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语言加工或音位缺陷
文字表音障碍(zhàng ài),发音运动
障碍,诵读记忆理解障碍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其它 检验 (qítā) CT、MRI、FMRI、ERP等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
并发症与预后
可并发情绪、行为紊乱,自尊损害、品行 障碍等,少数伴反社会行为。儿童LD可延 续至成年期,影响社会技 能获得和就业能力,精神 障碍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流行病学(liú xínɡ bìnɡ xué)
人群发生率10%
男多于女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遗传
病因
染色体异常(yìcháng) 多基因遗传
环境
产前、围生期脑
损伤(sǔnshāng),发育早期 环境剥夺等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运动性
吮手指 1岁~ 病因:与人交往(jiāowǎng)玩耍过少
饥饿时未及时哺乳
咬指甲 3-6岁
病因:家庭不和
心情矛盾
精神过度紧张
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资料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多动 学龄儿 病因:遗传因素
脑部轻微器质病变或功能损害(sǔnhài)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两个维度,三个方面。

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

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1 / 8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分类标分类等分类描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倾行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轻爱乱发脾气,还可能伴有焦虑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表现。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老师发现他平均每天打人30余次。针 对凡凡打人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给 他讲道理、树榜样、奖励他不打人等 处理对策,但均无效果。
二、学习训练
➢1. 每当凡凡动手打小朋友时,在他身边的 老师便说:“凡凡不许打人。因为你打了 人,现在罚你做20次起立和坐下的动作。”
➢ 2. 然后老师便拉住凡凡的手,走到教室后 面。老师按着凡凡的肩膀要他坐下,然后 再让他起来,同时老师嘴里还喊道“坐 下”“起来”,让凡凡共做20次坐下和起
➢基本矫正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较好的完成了脱离强化的程序,较顺
利的进入自然状态。 ➢一个月以后,在进行跟踪观察,未再
发现吴雨有吮吸手指的行为。
案例二:用惩罚原理矫正凡凡随 意打人的不良行为
➢一、个案简况
➢5岁的凡凡是一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凡 凡经常挑衅或殴打其他小朋友,而且凡凡 出手较重,班里的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 玩。平常目光呆滞,反应缓慢。每次打完 小朋友,凡凡便仰脸哈哈大笑。
➢两周后,老师停止实行惩罚法。刚开始的 四天,凡凡打人的次数还保留在地频率上, 后来打人的频率又开始回升。
➢到了第八天,老师重新实行惩罚法,并同 时对凡凡安静地坐着玩玩具进行正强化。
➢这样实行了两周,凡凡打人的次数平均3天 发生1次,可以说凡凡频繁的打人行为已基 本控制住了。
➢1. 矫治前准备 ➢(1)选择积极强化物 ➢(2)设计教育内容 ➢(3)争取家长配合
2. 行为改变过程
➢第一周,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第二周,寻找合适机会实行强化刺激。 ➢第三周、第四周,创设情境把矫治工作推
向高潮。 ➢第五周、第六周,巩固、发展矫治治疗成
果。 ➢第七周,帮助幼儿获得最高奖励。
三、训练效果
➢有目的地利用积极强化物来提高行为的出 现率的行为改变原理叫做积极强化原理, 简称积极强化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行为矫正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行为矫正
1967年创立的。班杜拉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 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 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 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矫正
1.系统脱敏法 这是一种逐步去除不良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技
术。这套完整的行为治疗方法是根据条件反射学 说,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展而来的。该方法认为, 恐惧或焦虑与松弛状态是相互抑制或排斥的,而 克制焦虑或恐惧最有效的方式是使肌肉松弛下来。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矫正
2.示范法 这个方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1.减少心理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2.组织集体活动,发展儿童情感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3.注意教学质量,提高儿童认知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4.培养自我意识,增强行为控制力Biblioteka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是通过正、 负强化的方式来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良好 行为模式的方法。行为矫正以正强化为主,负强 化为辅。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11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排泄障碍 儿童期睡眠障碍 学习和交流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 典型孤独症的主要症状: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 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 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
✓ 非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 或之二。
12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4 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气质、近亲结婚)、脑损伤、生物化学失
衡和生理残疾等
心理因素: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 家庭因素: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 学校因素:学校风气、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
✓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者的不协调
➢ 认知不能对情绪和行为产生控制的效果,或者说认知导向在稳定情 绪和制约行为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行为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认知结构中,以增加认知的合理性
14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挫折感
➢ 弗里德兰德等人的研究认为,人们在摆脱挫折带来的心理冲突时常 采用两种错误的方法:一是借用幻想来避现实,并从中获得满足, 但当幻想破灭时,便会增加挫折感;二是采用攻击性行为或呆板的重 复性行为来掩盖挫折感。
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3
1.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1.5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认知不协调
✓ 1)认知内容与认知过程的不协调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出有情绪障碍。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美国心理健康与特殊教育联合会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障碍特征表现为: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与适合其年龄的、文化的以及
种族的行为模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反应对其学业成就、社会 适应、职业技能和个人技能的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 (2)并非仅仅是对环境中压力事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预期性的过激反应; (3)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的障碍,其中至少一种要与学校有关; (4)对普通教育的直接干预反应效果很差,或者说普通教育的干预对这种学 生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 (5)此障碍可与其他几方面的障碍并存。 情绪与行为障碍这一术语包括影响儿童教育表现(如第一项中描述)的精神 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以及其他持续性的行为或适应障碍。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一、多动症儿童的视知觉 1、多动症儿童由于感知速度较慢,容易出现
视觉控制跟不上任务要求的情况。 2、多动症儿童的视觉主动性和定向性较差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二、多动症儿童的听知觉 对声音的分辨和接受能力较差,视听协调性较差。 较复杂的,需要分析的内容,缺乏迅速加工分析的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不完整。 (2)家长本身有情绪与行为障碍。 (3)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缺乏交流。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5)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较低。 2、学校环境 3、社会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觉
四、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 感觉通路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 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个体智力测验
智力虽正常,但智力测量成绩不稳定。多学科专家证明,测验的结果并不反映文化差异。所测量的确实是个体的能力。评估者有时可以通过学生在智力测验的子测验中的成绩和行为表现,来诊断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个体成绩测验
在学业领域与同伴相比,学生的得分低,但不是总是低于平均水平。评估者可能会发现影响学生测验成绩的一些外张和退缩行为。

忧虑的理解(包括肌肉紧张和失眠)

担忧的过程(应对和问题解决的失败尝试)

紧张的认知过程\逃避想象
↓ ↓
缺乏问题解决技巧\自发反应被限制

广泛性焦虑和恐惧障碍
十二、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其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无理由的情绪低落。
十三、抑郁症的类型
类型
症状描述
急性抑郁症
这类儿童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因素,如重大疾病或父母死亡,遭遇天灾人祸,或目击重大的刺激或意外事故。
恐惧症儿童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形(如狗、蛇和高处)有强烈的恐惧反应,患者对事物产生的恐惧程度不适当,会被认为失去理性,会导致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强迫症
强迫症的表现是反复出现而且持久不退的强迫思想,伴有夸大的焦虑或恐惧情绪。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的表现,都是强迫性地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以及过度进行自我评价。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一)概念: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指他们的 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 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 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 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二)具体含义
(二)具体含义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 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 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 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 抑感;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
包括认知、情感、个性方面 包括认知、情感、
3.社会因素
包括家庭、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 育需要
(一)教育的基本策略
莫斯( 莫斯(M.C.Morse)的基本策略 )
(二) 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
(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维缺失 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的不断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环境改变
是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 庭境况、学校或班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 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案例
• 案例:晓明的家长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 权归晓明妈妈。当天,晓明妈妈便一直在 数落前夫,要晓明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 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 前班的晓明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 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 到底是谁对谁错呀?
2.控制程度分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业成绩
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
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特征时间的记录
学生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并不是短期的而是贯穿在他整个学校生活中。另外,记录也表明,这些行为在不止一种成何中表现出来,对其教育的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给他人带来不愉快或痛苦的行为。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评估
㈠客观公正的评估
㈡观察
教师和家长的观察
①学生在社会适应问题上存在困难;②也许没有能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③也许有攻击行为;④也许有弥漫性的不愉快和沮丧的情绪体验;⑤也许会在教师里和独自活动的时候,表现出外张行为和退缩性行为。而且在不止一种场合表现出以上行为。
团体成就测验
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同伴。但成绩不一定能很真实地反映他的能力。因为情绪与行为障碍会干扰学生对测验任务的专注。
视觉和听觉的筛选
结果无法用来解释行为。
㈣预诊
教师对学校小组建议的执行
学生对课堂的合理调整和行为管理技术没有做出积极的反映。
㈤转介
㈥客观公正的评估的程序和标准
评估型
这类儿童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分类
非社会行为
非社会行为指虽不合社会规范,但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外倾型表现为上课不遵守纪律、与同学吵架、与家长和教师对抗等;内倾型多表现内向性行为和逃避行为,如自怨自艾、抑郁自责、内疚焦虑自暴自弃等。
㈢筛选
评估方式
表明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评估和测查
课堂作业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的到一对一的帮助。在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不符合基本的课堂行为语气,导致无法完成或无法令人满意地完成作业
团体智力测验
大多数智力测验所得的智商要低于平均水平,属于学习迟缓者。但成绩不一定能很精确地反映他的实际水平。因为情绪与行为障碍会干扰学生对测验任务的专注。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指违反社会生活准则,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甚至于触犯法律,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如偷窃、赌博、酗酒、诈骗、聚众斗殴、网络犯罪、攻击性为等。
五、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类型
类型
表现
焦虑症
焦虑症是由过度的、经常发生的、不合常理的恐惧和焦虑而引起的不适当的情绪状态或行为表现。
恐惧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是遭受和经历了极端痛苦和异常危险的创伤事件(如遭受暴力等)后,对这些事件的回忆表现出异常和极端的悲伤。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由弥漫性悲伤情绪和无助感为特征,其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无理由的情绪低落。
社交恐惧症
基本特征是:对可能引起困窘的社交场合表现出显著和持久的恐惧、焦虑或回避行为。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恐惧症儿童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形(如狗、蛇和高处)有强烈的恐惧反应,患者对事物产生的恐惧程度不适当,会被认为失去理性,会导致对日常生活的逃避。
强迫症
强迫症的表现是反复出现而且持久不退的强迫思想,伴有夸大的焦虑或恐惧情绪。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狂食症的表现,都是强迫性地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型,以及过度进行自我评价。
行为等级评定量表
在这些的得分在一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范围内,与相同文化背景,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学生想必不,其特点是总是表现为过量或严重不足。
社会适应技能,自尊,个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评估
一句测验的制定者所制定的标准,学生的测验成绩表明他在一个或多个领域里有明显的困难。与相同文化背景,相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相比,学生的表现也表明他存在明显的困难。
个体智力测验
智力虽正常,但智力测量成绩不稳定。多学科专家证明,测验的结果并不反映文化差异。所测量的确实是个体的能力。评估者有时可以通过学生在智力测验的子测验中的成绩和行为表现,来诊断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个体成绩测验
在学业领域与同伴相比,学生的得分低,但不是总是低于平均水平。评估者可能会发现影响学生测验成绩的一些外张和退缩行为。
中度
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表现。非社会行为占主要,反社会行为较少,可以通过矫正得到治疗。
重度
情绪状况非常差,多伴有长期形成的较顽固的不良行为。这类儿童行为的矫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根据自我控制能力分类
超控制型
这类儿童由于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过分地加以控制和限制,从而表现出害羞、焦虑、孤独、胆怯等行为特征。
5.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
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等级
分类描述
根据程度分类
轻度
一般没有明显的外倾行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和爱乱发脾气,还可能伴有焦虑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