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六章课件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第六章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主要内容
❖ 完全竞争下的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 买方垄断、工会对工资决定与劳动力 配置的影响
❖ 工资和雇佣量决定的蛛网模型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下的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配置
❖ 劳动市场的整体情况 ❖ 单个厂商的雇佣决策 ❖ 配置决策 ❖ 工资率和雇用量决定:
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4) 决定劳动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因素
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 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
➢ 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 ➢ 产品需求:
➢ 非工资收入:
➢ 劳动生产率:
➢ 工作与闲暇偏好:
➢ 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 工作中的非工资因素: ➢ 雇主的数量:
➢ 合格劳动者的数量:
工资率
单个厂商的决策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Wo和劳动数量Qo决定于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图a)。在这里,单个厂商仅仅是“工资接受者”,它具有完全弹性的劳动供给曲 线(即图b中的高度等于均衡工资Wo的水平线SL =MWC= AWC)。为实现最大利润, 该厂商将雇用数量为Qo 的劳动(此时MRP=MWC)。由于产品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这样一个雇用水平将会产生一个富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要点回顾(第一节)
❖ 决定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表6-1)发生变化,会 使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导 致产生新的工资—雇用量的均衡。
❖ 完全竞争厂商表现为工资接受者,其劳动供给曲线 具有完全弹性(W=MWC=AWC);在边际工资成本等于 边际收益产品(MWC=MRP)的地方,厂商实现利润最 大化。
MVPAx=VMPAy=。。。=VMPAn=PL
工资和雇用量决定: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2024/7/15
22
(三)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
他认为,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 者是文明社会的三大阶级,与其相适应的有
三大收入,劳动收入——工资;资本收入— —利润;土地收入——地租,在资本主义社 会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扣除劳动者的工资 后才提供利润和地租。
2024/7/15
23
亚当·斯密对工资的两种解释
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劳动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024/7/15
12
(三)调节制能
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稀缺程度,地区、产业、企业、职业 间的工作环境、劳动力轻重和难易以及社会地位 存在差别,通过工资调节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最 大化发挥效用
调节劳动力的素质结构
科学技术发展,产品技术结构发生变化,对 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变化。通 过工资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力需求达到相对平衡
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 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
企业
2024/7/15
4
基本特征
➢ 计时工资 由劳动的直接持续
时间来测量
适用性强,适用范 围广
➢ 计件工资
由在一定时间内所 凝结成的产品的数 量来计量
适用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2024/7/15
5
收入、风险承担者及成本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 计时工资 基本工资收入比较
周工资制
周货币工资日工资率 标准周日数
2024/7/15
3
适用范围
➢ 计时工资
➢ 计件工资
产品数量、质量难 产品数量、质量可以
以度量的企业
准确计算检验的企业
产品的数量、质量 主要取决于机械性 能的生产行业和企

劳动经济学第6章PPT教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第6章PPT教学课件
3、双方在谈判区间内达成协议。如图:
2020/12/10
9
➢分析:
工会和企
业关于工资谈
GS
判的上下限之
间会能一个交
叉区域,称为
工资谈判区间,
双方在这个区
间内交涉,最 后达成协议。
GX
2020/12/10
QS
QX
工资谈判区间
10
集体谈判的作用:
❖分析4: 就劳动动者来说 ,能实现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主张以“分享基金”作为工人工资的来源,它与 利润挂钩,工人与雇主通过协议规定双方在利润中的 分享比例,若利润增加,则分享基金也增加。
分析1: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工资制度。工资 不再是刚性的了,而是随利润的增减而变动。
2020/12/10
12
❖分析2:工资与利润挂钩后,利润减少,分享基 金就减少,这势必受到工会的抵制。
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工人 就使每个工人平均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 单位劳动力的产品比原来减少,因而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递减。
雇主支付给最后那个工人的工资等于最后增加的那 个工人的产量。而且它决定了其他工人的工资水平。
2020/12/10
3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代表人物:马歇尔 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两个力量共同作用决定的。
❖分析3:当经济回升时,利润增长,劳动成本也 增长,社会需求也相应增加,有可能引起成本推动 和需求拉动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2020/12/10
13
5、效率工资理论
代表人物:斯蒂格里茨
观点:员工的有效劳动供给量,或者说工作绩效,与工 资水平成正比,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越高。(见案例)
W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整理ppt
15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整理ppt
6
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 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 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 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 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 起,内容十分分散。
整理ppt
3
第1章 导论
整理ppt
4
本章要求
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
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
整理ppt
5
1.1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 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 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 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 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 《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 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
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
整理ppt
16
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 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 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 他生产资市场参与者的决 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 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

《劳动经济学》教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教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构成理论大厦的 砖瓦,是对社会现实加以定义的最小单位,也是理论 的浓缩。
(三)现象范围。“现象范围”指的是某种研究所 确认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现象范围是一门学科或一 门学科内的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别于他种研究的基本特 征之一。
第 七 章





识 员 工 的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就
酬 与





第 十 章 失 业
第 十 一 章 社 会 保 障
第一章 导论
案例引入
许多人都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穷人经济 学” ,研究它不像许多富人需要的经济学哪样 有利可图,因为穷人无力向研究该学科的人支 付讲座和研究项目费用。其实不然,经济越发 达越富有的国家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越重视: 一方面,政府在财政预算中专门设有劳动问题 研究经费,还经常出资委托研究机构做劳动问 题专项研究;另一方面,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 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美国经济学20多个 分支学科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 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 在第二位。
影响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因素
人力资本投资
人种质量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风气
观念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程度
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之中,
人力资源数量可以进行一定数量的劳 动,而人力资源质量不仅可以进行一 定数量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完成一定 难度的劳动。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 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三)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流动中所有权
不能转移
转移
流动状态 主动性、决定性
被动性
(二)劳动的含义与分类
⒈劳动的含义

劳动经济学UnitS6精品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UnitS6精品PPT课件
– 潜在替代物可能是机器,也可能是人。(核
心竞争力的培养)
产品的需求弹性
–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对企业的产量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这种产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企 业职工的工资水平。
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1.工资理论上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均衡工资。为什么现实 中还存在工资差异?
2.本节内容强调工作环境、工伤风险以及员工福利等这样 一些每天重复出现的工作特征对劳动者工作选择的影响
燥)、(脏、乱、差、粉尘、噪音、高温、 高湿)
• ——正的工资差别与差的工作特征联系在一
起,而负的工资差别与好的工作特征联系在 一起
6.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6.3.2.1 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
• ——并不是简单的认为在差的工作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一定
比在好的工作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高
6.1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6.1.1 工资的演变历史 6.1.2 工资的本质 6.1.3 工资的形式 6.1.4 国内对工资结构的理解
6.1.1 工资的演变历史
实物工资
货币工资
➢职 人 类 社 会 的 早期以农业生产 为主,食品、住 宿和其它消费品 作为劳动报酬 ➢118世纪工业革 命后,部分工资 仍为实物(免受通胀
•劳动者个人特征保持不变 •员工追求效用(不仅仅是收入—工作心理和工资的总效用,
净收益)最大化
•员工了解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非货币特征)
•工人是否具备取得补偿性工资差别所必须的知识和选择的机

•石棉有关的疾病要过20年才会发病
•员工具有可流动性(均衡点的达到) •以员工的偏好为基础
6.3.2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补偿管理者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做出的正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劳动经济学第6章 工资理论

劳动经济学第6章 工资理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工龄和年龄的作用都在淡化。
工龄对工资的正向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
出来,一是管理和技术职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
与工作经验有关。
15
!曲线A:按照现实劳动贡献, 员工
工资会随年龄增大而下降,一般
W
B
不为员工所接受。
C !曲线B :工资制度与工作表现脱
1990 0.88 0.81 0.51 0.73 0.70 0.72 0.89
1994
0.81
0.72 0.76 0.90
14
! 8、年龄和工龄
工龄在工资中起作用的原因:
第一、补偿员工过去的贡献
第二、平滑年龄收入曲线(见下页)
第三、减少劳动力流动
工龄工资政策使得频繁的跳槽给员工成较高的机会成 本和一定的经济损失。
曲线为D2时,不存 在补偿性差额,这 说明有些员工不讨 厌工作A,他们愿意 在相对工资水平为1 的时候工作。
25
!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
• 分析:如果一种工作的有关
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变得 不很危险了,补偿性工资差 别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 种分析的基本机制是供给曲 线的移动。例如曲线S2表示 不愉快的工作特征有所减少, 相应的均衡工资也降到 (WA/WB)2。
23
!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
• 分析:假设所有的员工都
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 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 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 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 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 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 低的员工。
24
!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
• 分析:劳动力需求
英国
0.60
美国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课件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课件
+ 非劳动所得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横轴既反映了家务劳动时间的大小,
品 和
也从反面显示了市场劳动时间的数量。
劳 务 的
➢左图假设非劳动收入为零,并表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偏好的

个人的决策。

家务劳动时间 ➢对家务劳动和市场劳动的偏好反映了能从中得到的满足,进一步讲, 偏好的状况取决于家务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大小。(思 考:如何决定?) ➢家务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家务劳动的感受与技巧,家务活动(如 清扫整理、抚育小孩)的特点等。一般,女性的家务劳动生产率要高于 男性。 ➢随着工资、收入和家庭相对生产率的改变,家务劳动安排也可能会随 之改变。
❖对于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修正的出发点:
(1)在家庭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生产性劳动(洗衣、做饭、清扫、抚 育小孩、照顾老人等)而非闲暇;
(2)劳动者个体在市场劳动(有酬劳动)、家务劳动和闲暇之间选择 时需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活动和收入;
(3)劳动者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市场劳动时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 家庭成员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会受到成员间感情的复杂影响,而且会 受制于习惯的力量,劳动经济学关注最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在市场劳动和家务劳动间选择的劳动力供给决策模型:
人们用市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所得购买商品,然后在家务劳动 中进一步加工外购商品,满足个人或家庭的需求。所以,个人劳动的 总效用的影响因素为家务劳动的时间和购买商品的价值,从而得到等 效用线。另外,也存在着时间约束线:
购买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w ×(闲暇外时间-家务劳动时间)
t1
闲暇
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劳动工资率上升的效应(价格效应)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
总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中可能会产生的成本会有三部分: 一是实际投入的成本或直接费用。 二是机会成本或间接费用。 三是心理成本。
(2)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最主要的表现是在未来能够获得 到更高水平的工资性报酬,这是一种经济收益或货币收益。但 是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心理收益。
人力资本投资
内容简介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理论模型 第二节 教育投资 第三节 在职培训投资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
本章学习要点
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模型 高等教育投资的相关决策 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投资决策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型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正 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投资以及年龄收入剖面曲线等都进行了分析,提 出了估算人力资本投资的若干方法,并且运用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 此外他还将在职培训划分为一般在职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
明塞尔的人力资本思想
①借鉴斯密的“补偿原理”,首先建立了人力投资收 益率模型。
“三个杰出人物”:亚当·斯密、H.冯·杜能和欧文·费 雪,论证了人力资本的思想
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人力资本的思想 马克思:比较全面地论及了人力资本问题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贝克尔、明塞尔: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 面的投资。

t
Ci
i 1 (1 r )i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1.1.1.2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劳动经济思想与劳动管理 1.我国古代学者的劳动经济思想 2.我国古代的劳动管理思想 (二)民国时期学者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 (三)建国后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状况 1.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劳动经济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思考题:搜集陈达\甘博\费孝通\史国衡背景 材料(个人档案、经历、主要学术思想和成 就等)
1.2.2管理学科及其他学科 中的劳动科学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开发 (二)劳动组织管理 (三)劳动人员管理 (四)劳动薪酬管理 (五)其他学科中的劳动科学
1.3 1.3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 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规律的科学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如: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 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主讲人: 主讲人:孔微巍
劳动经济学研究框架
劳动主体—人 劳动主体 人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数量与质量 劳动力流动 劳动报酬
市场均衡
劳动力 供给市场
劳动力需 求市场
宏观调控 就业 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
第 1 章: 导 论
1.1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 1.2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1.3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二、劳动的含义与分类
(一)劳动的定义 1.广义:在各种活动中的体力或者脑 1.广义: 广义 力的使用或消耗。 2狭义:人的经济活动 狭义: 3.狭义含义的特点 3.狭义含义的特点
(二) 劳动的分类
1.具体分类 1.具体分类 2.如何认识劳动的分类 2.如何认识劳动的分类 3.我国的划分 3.我国的划分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就业与失业.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劳动就业与失业.
通过统计城镇户籍居民中在劳动部门进行了 失业登记的人员而计算的失业率。登记失业 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 内(16岁以上及男60岁以下,女55岁以 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 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失业人员
1. 城镇人口,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 2. 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 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 3.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
1980
1985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46
图6-7 1978~2006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二、中国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 历史原因造成的隐性失业公开化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 劳动需求方面的原因
三、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所导致的定期性的 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 造成季节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①一些部门或行 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②一些 行业随季节的不同会产生购买高峰或低谷,从而 影响作为产品派生需求的劳动力需求,造成季节 性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需求 不足,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 业被称为周期性失业或需求不足性失业。
但这些人中在就业管理局登记备案、签订劳动合同的仅
为3800人,至少有1万”隐性就业”人群。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PPT课件
•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就业和失业的重要因素。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 给时,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
• 教育水平与技能:教育水平和技能对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技能较强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 收入,而教育水平较低、技能较弱的劳动者则更容易面临就业困难和失业风险 。
社会影响
评估劳动力市场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 响。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 成本效益分析: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经济合理性。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评价与改进
01
02
03
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 场变化,不断完善劳动力 市场政策体系。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找到工 作,或者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工作时间和收入水平不能满 足正常生活需求的状态。
就业是指劳动者在一定年龄段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并获得工资收入的状态。
失业的定义与特点
失业的特点是劳动者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处 于无业状态,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生活困难。
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因素
劳动需求的定义与特点
劳动需求的定义: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购买的劳动数量。
不同质的劳动需求可以相互替代,但同 质的劳动需求不能相互替代。
劳动需求量与工资水平反方向变动,即 工资水平越高,劳动需求量越少。
劳动需求的特点
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劳动力需 求是由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需求而 产生的。
提高政策执行力
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 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特点:1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学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2和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产生的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

(第二章)派生需求: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六章
划、股票期权)
14
第二节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 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包 括8个方面
• 2.2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外在要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 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 场经济因素,包括6个方面
15
2.1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这些年又陆续换了几家公司,薪水维持在5000-6000 左右。但是却不像以前那么满足了,必须承认,现在再换 工作的时候,除了公司的发展前景、规模、文化以外,薪 酬水平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
4
第一节 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
• 1.1 工资的演变历史 • 1.2 工资的本质 • 1. 3 工资的形式 • 1.4 国内对工资的结构理解
11
1.3 工资的形式
• 广义工资与狭义工资
– 广义工资:
• 广义工资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 酬收入。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 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 得、薪酬、劳动成本等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 式的表达。
• 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使 用广义范畴,诸如pay, wage, salary, earnings, reward, compensation 等。
2
某通讯公司总裁夏先生: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多老总会觉
得可能薪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给员
工发展空间,但前提应该还是要在拿到充足
的薪水下再给他空间,毕竟,薪酬是留人很
重要的一方面,这是永远无法回避的,一定
上海赵先生:
要意识到这一点。
“1997年我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国企。定位很明确,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③以高报酬刺激劳动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 ④低利率可促使技工勤劳以及熟练度的提高,物价上
涨对固定收入者的危害最大
1.1.2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古典学派”
亚当·斯密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 大卫·李嘉图著名的工资理论,成为劳动经济学关于工
资运动的规律以及劳动供给决定工资观点的直接基础。 让·萨伊的市场法则论对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微观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 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 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 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
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
经济学及其后劳动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直接的 基础。 斯图亚特·穆勒定型的工资基金学说促进了劳动经济学 的成熟。
“制度学派”
埃利·里查德《美国劳工运动》(1886),考察了工会 运动的发展,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力市场、劳动条件的 决定方面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开创了系统地对劳动 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布卢姆《劳动经济学》(1925)是第一本正式命名的 教科书,系统地涉及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 资关系、劳工运动等内容。
劳动经济学
本课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 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贯穿其中,始终围 绕劳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在宏观与微观领域内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的 出现新动向、新趋势
课程安排


第一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劳动经济学(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C 人力资本培 训投资决策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经过长期性
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者团队
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
构成的资本。
——能力和技能的独特组合
劳动经济学
3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长期性投资或投资产物,能带来
2. 间接成本(opportunity cost)
受训者花费时间来接受培训;利用有经验的 员工从事培训活动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劳动经济学
22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专题二:培训投资
(二)培训投资的收益
总劳动力成本:
T
C
1
TC 1
2
r
边际产品价值:
V
M
P1
VM 1
P2 r
在职培训的间接计算方法: 1. 模型法 2. 净现值法 3. 经验公式法
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团体身上 的,在劳动过程中表现
个体/群体(整合)
劳动经济学
4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二、人力资本与相关概念
劳动经济学
5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三、人力资本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
6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四、人力资本的类型
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分类
同质型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
时期可以挣到20 000元,收入的现值为:
20000 PV0 20000 1r
他也可以选择在1时期上学,支付5 000元的费用,在时

劳动经济学第6章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第6章PPT课件
雇主支付给最后那个工人的工资等于最后增加的那 个工人的产量。而且它决定了其他工人的工资水平。
2、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代表人物:马歇尔 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两个力量共同作用决定的。
W
E
O L
3、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代表人物:多布、里斯。
二次大战以后,工会势力在发达国家迅速发 展。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应运而生。
❖谈判的典型过程:
1、最初由工会提出高于自身期望值的工资方案,企 业经营研究方案后,提出低于自身期望值的工资方案;
2、工会降低要求,企业主提高承诺;双方在谈判时 都有一个工资变动的上下限;工会的武器是罢工,业 主的武器是停产;
3、双方在谈判区间内达成协议。如图:
➢分析:
工会和企
业关于工资谈
GS
判的上下限之
W
分析:当企业将工资提高到 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后,会加重 失业。但这样做,可以刺激在 岗的劳动者努力工作。如图:
W2
W1
S2 S1
D
L2
L1
感谢您的聆听,为方便温 习本节课程内容, 本课 件可在下载完成后进行查 阅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this courseware can be viewed after downloading
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工人就使每个工人平均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单位劳动力的产品比原来减少因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第六章 工资生成理论
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具挑战性的理论,各个时 期的经济学家都试图对工资作出解释,形成了不同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某人从事家务劳动的机会成本是其将时间用于有报 酬劳动所获得的工资率,可以以此衡量家务劳动的贡献。
➢ 本节研究简单的劳动力供给理论,对家务劳动和有 报酬劳动不加区别,统一为能获得工资收入的劳动。劳 动力供给者只是决定如何分配时间于闲暇和劳动?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 闲暇能给人们带来效用,收入也能带来效用。如果 劳动者的生活总效用由闲暇和收入提供,那两者的关系 可用无差异曲线图(等效用曲线图)表示:
➢工作固定时间成本指一旦决定工作必须付出的时间,该时 间长短与劳动提供量无关,所以是固定的时间成本,如上 下班往返时间等。
➢下图中,折线ABCD为存在非劳动收入和工作固定时间成 Y本时 A’ 的预算线。BC长度即为工作固定时间成本大小。
A
C B
D
闲暇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第三节 家务劳动和市场劳动之间的选择
❖对于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修正的出发点:
第六章 工作决策理论
——劳动力供给行为理论(一) ❖ 微观经济学分别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
理论,同样地,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需求方(厂商)和 劳动力供给方的行为深入描述。 ❖ 劳动力供给者的供给决策有两大类:一是决定是否 工作,决定工作时间的长短;二是决定从事的职业,决 定工作地点。本章研究第一类劳动力供给决策,即工作 决策理论。 ❖ 本章研究内容的隐含前提为:劳动力可以从自身效 用最大化出发自由地决定供给的劳动量。在实践中,劳 动力的劳动供给决策有时会受制于外在因素的制约,如 全日制工作、正常工作班制时间等要求。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工作固定货币成本与劳动参与决策
➢进一步引入“工作固定货币成本”,是指一旦决定工作必须 付出的费用,该费用与劳动提供量无关,所以是固定的货 币成本,如上下班交通费用,置装支出等。
➢下图中,ABCD为预算线,CD长度为非劳动收入大小,BC 长度为工作固定货币成本大小。
Y A’ A
•该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非全日制 工人的周工作时间不会太短;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存在非劳动所得时的决策变化
Y
➢非劳动所得存在时,闲暇时间
增为t2,劳动时间减为(T- t2)。
➢非劳动所得导致的决策变化是 一种 纯收入章
第二节 劳动参与决策
❖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决策
Y
BC
A
存在非劳动收入时,图中显示 了A、B、C三人不同的无差异 曲线,他们偏好各异,闲暇对 B、C的效用相对较大,甚至 使他们作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 决策(即闲暇时间为T)。
T
闲暇时间
思考题:
1.无差异曲线具备什么特征的人将退出劳动力市场不工 作?(图中, B处于临界状态。)
2.为什么无非劳动所得的人不可能退出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参与决策
Y
➢原先不劳动的B和C当情况
发生改变后( 如w上升),
将决定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
B2
这就是劳动参与决策。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第一节 闲暇和劳动之间的选择
❖ 劳动力拥有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除去恢复劳动能 力必需的睡觉吃饭时间(规定为8小时/天),如何支配 剩余时间(T,16小时/天)?有两种基本选择:将时间 在休闲娱乐(即闲暇)和从事劳动之间进行划分。
➢ 劳动行为有两大类:家务劳动和有报酬的工作。虽 然将“劳动力”定义为从事有报酬工作的人,但家务劳动 与工作收入都能提高家庭的满意程度,目的是相同的。
收入
闲暇时间的增加
就是劳动时间的
减少,所以,等
效用线图的横轴
U3 隐含表示了时间
U2 U1
(T)在闲暇和 劳动之间的分配。
闲暇时间
(T-劳动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 A、B两人关于闲暇和收入的无差异曲线图如下,其 中的差异说明两人在闲暇和收入选择上的偏好不一样:
Y
Y
闲暇时间 A的无差异曲线图
闲暇时间 B的无差异曲线图
t1
闲暇
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劳动工资率上升的效应(价格效应)
YC
➢当工资率w上升时,首先,因 为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为维
持总效用不变,倾向于减少闲
A’
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表现
3
为均衡点1到2,闲暇时间从t1
A
降为t2 ,这就是替代效应;
2
1
➢同时,w上升会带来收入的增 加,人们倾向于增加闲暇时间,
减少劳动时间。表现为均衡点2
到3,闲暇时间从t2 增加到t3 ,
t2 t3 t1 B’ B 闲暇 这就是收入效应。
时间
➢价格效应表现为均衡点1到3,闲暇时间从t1 变化到t3,但 t1与 t3 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总之,工资率上升会导致劳动者增加还是减少劳动时间, 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
C B1
2
➢图中显示:原先处于临界 状态的B在w上升后,决定 减少闲暇时间,进入劳动力
1
市场;而C决定仍然不工作。
闲暇时间
请问:B、C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或者说w的上升满 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不工作者作出参与劳动的决策?也 就是w与保留工资之间的关系问题。
➢原先劳动力市场之外的某人在w上升后,如果决定工 作,那么 此时w上升的替代效应肯定大于收入效应。
闲暇与收入相比,A更看重的是收入,B更看重的是闲暇; 也就是说, A是偏好劳动的人, B是喜欢休闲的人。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 个人或家庭的收入(Y )由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所得 (资本收入、继承遗产等)组成:
Y = w ×劳动时间+非劳动所得
= w × ( T-闲暇时间)+非劳动所得
该式显示了收入和闲暇之间的时间约束关系(总
•工作固定货币成本的增加势必会 导致潜在工人保留工资水平的提 高,同时,工人将延长工作时间, 减少闲暇时间;
C
•工作固定货币成本的增加会在延
长一些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同时,
使得另外一些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B
D
闲暇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工作固定时间成本与劳动参与决策
➢现引入“工作固定时间成本”使研究环境离现实更近一步。
时间为 T收)入,D图形形式表图现形图为D形C时BA表B间表示约示非束非劳劳线动动:所所得得不为为零零的的情情况况
A
B点、C点处的闲暇时间等于
T
BC线段的长度表示
非劳动所得的大小
C
B 闲暇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六章
❖闲暇和劳动之间的选择决策 Y
时间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图中 某条曲线的的切点为最佳决策
点:闲暇时间t1,劳动时间(T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