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4页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Word版

14页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Word版

D C BAED F CB 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 DCBA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CDBACBACBA2、如图,AC ∥BD ,EA,EB 分别平分∠CAB,∠DBA ,CD 过点E ,求证;AB =AC+BD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篇(含答案)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篇(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复习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 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例 2. 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o。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求证:AE CF =。

例4. 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CD =。

例5. 如图,,AP CP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D. 斜边相等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 A. 3AB =,4BC =,8CA =B. 4AB =,3BC =,30A ∠=oC. 60C ∠=o ,45B ∠=o ,4AB =D. 90C ∠=o ,6AB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4. 如图,已知AB CD =,BC AD =,23B ∠=o ,则D ∠等于( )A. 67oB. 46oC. 23o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5. 如图,在ABC ∆中,90C ∠=o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且:2:3CD AD =,10AC 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cm ;6.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大小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7.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BC AC 上,且BM CN =,AM 与BN 交于Q 点。

八年级三角形辅助线作法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三角形辅助线作法及答案解析

三角形辅助线作法一.“分角两边作垂线,垂直平分连两端” 例1. 如图,在ABC Rt 中,ACB 90A 30∠=∠=,,BD 平分ABC ∠;若CD 3cm =,求AD 的长度?分析:本题不添辅助线也可以求得AD 的长度,但环节要多,书写的步骤也就较多,浪费时间;若过ABC ∠的平分线AD 的点D 向AB 垂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DE CD 3cm ==;在AED Rt 有A 30∠=,所以()AD 2DE 236cm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过ABC ∠的平分线AD 的点D 向AB 垂线后,使得DE CD 3cm ==的转换后,使得线段AD 的长度在AED Rt便可轻松求得;真可谓是“分角两边作垂线,线段相等好转换”. 例2.如图所示,△ABC 中,AB=AC ,∠BAC=120°,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BF=2CF . 分析:根据题中条件容易求出B C 30∠=∠=;本题从结论出发自然会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性质,而这一个“结”,在当我们连结AF 解开了. 略证:连结AF∵AB AC = ,∴B C ∠=∠ ; 又BAC 120∠=,∴B C 120∠+∠= ∴B C 30∠=∠=.∵EF 垂直平分AC ∴FA FC = ∴FAC C 30∠=∠= 又BAC 120∠= ∴BAF 1203090∠=-=∵B 30∠= ∴BF 2AF = ∵FA FC = ∴BF 2CF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连结AF ,使得FA FC =的转换后,使得在BAF Rt 中有BF 2AF =,然后进一步证得BF 2CF =;真可谓是“垂直平分两端连,线段相等好转换”.二.“等腰作三线,解答更方便”例. 如图,,AB AE AC AD ==,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BC ED =分析:本题通过证明ABC ≌AED 能证明BC ED =.但本题若作AF BE ⊥更为简捷.略证:过A 作AF BE ⊥,垂足为F .又∵,AB AE AC AD == ∴,BF EF CF DF ==(三线合一)∴BF CF EF DF -=-即BC E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AB AE AC AD ==即ABE 和ACD 都是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的“三线合一”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两次推理即可完成推理,这比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少了一大半的环节;真是“等腰作三线,解题更方便”. 所谓“作三线” 也就是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或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三、“图中出现‘T ’字形,连成等腰三角形”例.已知: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F ,且AD BD =,G I 、分别是 AC BF 、上的点,且AG BI =,H 为IG 的中点. 求证:DH IG ⊥分析:我们学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后,证明垂直关系又多 了一条途径,本题中的“T ”形(见图中的粗线部分)中,有H 为IG 的中点,若连结DI DG 、,并证明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可证明DH IG ⊥.根据题中的条件能证明DI DG =.略证:连结DI DG 、.∵AD 与BE 是ABC 的BC AC 、的高 ∴AD BC BE AC ⊥⊥、 ∴ADC BEC 90∠=∠=∴EBC C 90DAC C 90∠+∠=∠+∠=, ∴EBC DAC ∠=∠ 于是在BDI 和DAG 中有: AD BD =,EBC DAC ∠=∠,AG BI = ∴BDI ≌DAG ∴DI DG = ∵H 为IG 的中点∴DH IG ⊥(三线合一).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在图中出现的“T ”形(见图中的粗线部分)中,有H 为IG 的中点,连结DI DG 、后,非常容易联想到证明DI DG =构成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获得证明.请记住“图中出现‘T ’字形,连成等腰三角形”.四.“线段和差要证好,‘截长补短’不可少”例1.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A 108=∠=,CD 平分BCA ∠交AB 于D .求证:BC CE BD =+分析: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比较抽象,有许多要通过“截长补短”的办法来添辅助线来破题.本题采用截长法,若在BC 上截取CE CA =,连结DE 后易证CDE ≌CDA (SAS ),所以DEC A 108∠=∠= ∴DEB 180DEC 18010872∠=-∠=-= ∵,AB AC A 108=∠= ∴()1B 180108362∠=-= 在BDE 中,BDE 180B BED 180367272∠=-∠-∠=--= ∴BED BDE ∠=∠ ∴BD BE =.由BC CE BE =+可得BC CE BD =+.例2.如图,已知:ABC ∆中,12A ∠=∠,AD 评分ACB ∠求证:AC BC DE =+分析: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比较抽象,有许多要通过“截长补 短”的办法来添辅助线来破题.本题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均可,下面我们采用“补短法”. 延长CB 至E ,使CE CA =,此时由于有CE CB BE =+,所以AC CB BE =+;由题中的条件容易证明ACD ≌ECD (SAS ),得出E A ∠=∠;∵,12A 1E 2∠=∠∠=∠+∠∴E 2∠=∠ ∴BD BE =E∴AC CB BE =+.点评: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差,可以在较长的一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和差中其中一较短的一线段,称为“截长法”;在较段的一条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一条线段和原线段的和等于和差中较长的一条线段,称为“补短法”. “截长补短”法的核心还是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转换,上面两例就是这样.真是“线段和差要证好,‘截长补短’不可少”.五.“两边之间夹中线,倍长中线全等见”例.已知: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B 3AC 5==,;求AD 的取值范围?分析:在几何图形中,求一条线段的取值范围,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而本题的已知的AB 3AC 5==,和要求取值范围的线段AD 并非为同一三角形的三边,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三条线段“搬”到同一三角形中;本题若采取倍长中线的办法可以获得解决.如图,若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结BE ;容易证明ACD ≌EBD (SAS ), ∴BE AC 5==;在ABE 中,有BE AB AE BE AB -<<+,即:2AE 8<<,又AE AD DE 2AD =+=, ∴,22AD 8<<故1AD 4<<.点评:在几何解答题中,要把分散的条件在图中集中起来(也就是“化归”),常常要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变更有些角或线段的位置,倍长中线是比较重要的途径.请记住: “两边之间夹中线,倍长中线全等见”.。

(完整)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完整)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DCB 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版)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最全版)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举例一、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分析:欲证 AD =BC ,先证分别含有AD ,BC 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 与△BCD ,△AOD 与△BOC ,△ABD 与△BAC ,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证明:分别延长DA ,CB ,它们的延长交于E 点, ∵AD ⊥AC BC ⊥BD (已知) ∴∠CAE =∠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 与△CAE 中∵⎪⎩⎪⎨⎧=∠=∠∠=∠)()()(已知已证公共角AC BD CAE DBE E E∴△DBE ≌△CAE (AAS )∴ED =EC EB =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 -EA =EC -EB 即:AD =BC 。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二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三、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分析:要证BD =2CE ,想到要构造线段2CE ,同时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 。

∵BE ⊥CF (已知)∴∠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在△BEF 与△BEC 中,19-图DCBAEF 12ABCDE17-图O∵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 (ASA )∴CE=FE=21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在△ABD 与△ACF 中⎪⎩⎪⎨⎧∠=∠∠=∠)()()(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四、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初中数学辅助线大全-详细例题付答案

初中数学辅助线大全-详细例题付答案

初中数学辅助线大全 详细例题付答案[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经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12∠BAC.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 ∴∠ABC=∠C=12(180°-∠BAC )=90°-12∠BAC 。

∵BD ⊥AC 于D ∴∠BDC=90°∴∠DBC=90°-∠C=90°-(90°-12∠BAC)= 12∠BAC 即∠DBC=12∠BAC 分析二:∠DBC 、∠BAC 分别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½∠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可以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½∠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则∠EAC+∠C=90°∵AB=AC ∴∠EAG=12∠BAC ∵BD ⊥AC 于D∴∠DBC+∠C=90°∴∠EAC=∠DBC (同角的余角相等)即∠DBC=12∠BAC 。

证法三:如图3,在AD 上取一点E ,使DE=CD 连接BE ∵BD ⊥AC∴BD 是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EBC=2∠DBC=180°-2∠C ∵AB=AC ∴∠ABC=∠C∴∠BAC=180°-2∠C ∴∠EBC=∠BAC ∴∠DBC=12∠BAC 说明:例1也可以取BC 中点为E ,连接DE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例2、如图4,在△ABC 中,∠A=2∠B求证:BC 2=AC 2+AC •AB分析:由BC 2=AC 2+AC •AB= AC (AC+AB ),启发我们构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且含有边BC 、AC 、AC+AB.又由已知∠A=2∠B 知, 构建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

辅助线-初二辅助线的作法例题及练习答案

D C BAED F CB 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 D CBA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CDBACBACBA2、如图,AC ∥BD ,EA,EB 分别平分∠CAB,∠DBA ,CD 过点E ,求证;AB =AC+BD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本文介绍了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包括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和截取法构全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举例来说,已知BP平分∠ABC,PD⊥BC于D,BF+BE=2BD,要求证∠BFP+∠BEP=180°。

另外,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要求解出PC和PD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要求证BC=AB+DC。

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要求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

本文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在△ABC中,∠XXX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要求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变式题,需要读者自行思考和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同时每段话也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准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ABC中,通过截取AE=AC的方式,连接DE,得到△ADE≌△ADC。

因此,我们可以证明XXX。

对于图②,我们知道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且∠D=25°。

我们需要求解∠B的度数。

对于△XX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解∠B的度数:∠B+∠C+∠A=180°。

因为∠C=2∠B,所以∠A=180°-3∠B。

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八年级学生适用)

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八年级学生适用)

规律1.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例:如图,以下三种情况请同学们自己证明.规律2. 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加倍延长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且∠1 = ∠2,∠3 =∠4,求证:BE +CF >EF规律3.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等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规律4. 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 、b 、c 、d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用截长补智短法: ①a>b ②a±b = c ③a±b = c±d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较短线段;补短法:延长较短线段和较长线段相等. 这两种方法统称截长补短法. 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 = ∠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MABC D E F12345 12E DC B AP12NCBAA B21PH G FE D B C A H GFE D B C A H GFE D BC AE F D C B A 练习:1.已知,在△ABC 中,∠B = 60o,AD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并且它们交于点O求证:AC = AE +CD 2.已知,如图,AB ∥CD ∠1 = ∠2 ,∠3 = ∠4.求证:BC = AB +CD规律5.在一个图形中,有多个垂直关系时,常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证明两个角相等.例:已知,如图Rt △ABC 中,AB = AC ,∠BAC = 90o,过A 作任一条直线AN ,作BD ⊥AN 于D ,CE ⊥AN 于E ,求证:DE = BD -CE规律6.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例:已知,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 CD练习:已知,如图,AB = DC ,AD = BC ,DE = BF ,求证:BE = DF规律7.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辅助线常考题型练习(共6种,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辅助线常考题型练习(共6种,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数学下册辅助线常考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如图,∠E=∠B+∠D,猜想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016•十堰)如图,AB∥EF,CD⊥EF于点D,若∠ABC=40°,则∠BCD=()A.140°B.130°C.120°D.110°(写出计算过程)3.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2=28°,∠BPC=58°,求∠1的度数。

4.(1)如图1,若AB∥DE,∠B=135°,∠D=145°,求∠BCD的度数.(2)如图1,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BCD、∠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3)如图2,AB∥EF,根据(2)中的猜想,直接写出∠B+∠C+∠D+∠E的度数5.如图,∠BEC=95°,∠ABE=120°,∠DCE=35°,则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6.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如图,∠E=∠B+∠D,猜想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延长BE交CD于F,通过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证明∠B=∠EFD,则能证明AB∥CD.【解答】解:延长BE交CD于F.∵∠BED=∠B+∠D,∠BED=∠EFD+∠D,∴∠B=∠EFD,∴AB∥CD.解法二:如图,过点E作∠BEF=∠B(EF在∠BED内),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BED=∠BEF+∠FED=∠B+∠D(已知),∠BEF=∠B(已作),所以∠FED=∠D,所以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2016•十堰)如图,AB∥EF,CD⊥EF于点D,若∠ABC=40°,则∠BCD=()A.140°B.130°C.120°D.110°【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BCG,∠GCD=9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C作CG∥AB,由题意可得:AB∥EF∥CG,故∠B=∠BCG,∠GCD=90°,则∠BCD=40°+90°=130°.故选:B.3.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2=28°,∠BPC=58°,求∠1的度数。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DCB A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初二上期中复习三角形基本辅助线的做法与应用(有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期中复习三角形基本辅助线的做法与应用(有答案)

OED CBA人教版初二上期中复习三角形基本辅助线的做法与应用(有答案)1.:如图1-3,AB=2AC ,∠BAD=∠CAD ,DA=DB ,求证DC ⊥AC 剖析:此题还是应用角平分线来结构全等三角形。

结构的方法还是截取线段相等。

其它效果自已证明。

2.:如图1-4,在△ABC 中,∠C=2∠B,AD 平分∠BAC ,求证:AB-AC=CD剖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结构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红绩。

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

试试看可否把短的延伸来证明呢? 3.、,如图△ABC 中,AB=5,AC=3, 那么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如图,△ABC 中,E 、F 区分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拟BE+CF 与EF 的大小.5..:如图,AM 是ABC ∆的中线,,BAM DAM ∠=∠CD ∥AB . 求证:AB =AD +CD .6、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7.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边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伸线于G .〔12分〕 求证:BF =CG .8.如图,∠B+∠CDE=180°,AC=CE .求证:AB=DE .8.如图,AD ∥BC ,∠1=∠2,∠3=∠4,直线DC 过点E 作交AD 于点D ,交BC 于点C .求证:AD+BC=AB .9..如图,在等腰△ABC 中,∠BAC =90°,AB = AC ,直线BD 交边AC 于点D 。

假定D 是AC 的中点,AF ⊥BD ,垂足为E ,交BC 于点F ,衔接DF 。

求证:BD -DF =AF10.:如图在△ABC 中,∠A=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C=AB+AD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AD=CD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º.12.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C=2∠B .求证:AB=AC+CD . 13.如图,在Rt △ABC ,AB =AC ,∠BAC =90°,过A 的任一条直线AN ,BD ⊥AN 于D ,CE ⊥AN 于E ⑴求证:DE =BD -CE⑵如将直线AN 绕A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它不经过△ABC 的外部,再作BD ⊥AN 于D ,CE ⊥AN 于E ,那么DE 、DB 、CE 之间还存在等量关系吗?如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14、如图,在ABC ∆内,︒=∠60BAC ,︒=∠40C ,P ,Q 区分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区分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辅助线常用做法(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辅助线常用做法(含答案)

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辅助线常用做法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常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在许多几何问题中,通常需要构造等腰三角形才能使问题获解。

那么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呢?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1)依据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2)依据倍角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3)依据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4)依据120°角或60°角,常补形构造等边三角形。

1、依据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例1:如图。

△ABC中,AB=AB,E为AB上一点,F为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D,求证DE=DF.[点拔]:若证DE=DF,则联想到D是EF的中点,中点的两旁容易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是过E或F作平行线,构造X型的基本图形,只需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证明:过E作EG∥AC交BC于G∴∠1=∠ACB,∠2=∠F∵AB=AC∴∠B=∠ACB∴∠1=∠B∴BE=GE∵BE=CF∴GE=CF在△EDG和△FDC中∠3=∠4∠2=∠FGE=CF∴△EDG≌△FDC∴DE=DF[评注]:此题过E作AC的平行线后,构造了等腰△BEG,从而达到转化线段的目的。

2、依据倍角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

△ABC中,∠ABC=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B+BD=AB[点拔]:在已知条件中出现了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可延长CB,构造等腰三角形,问题即可解决。

证明:延长CB至E,使BE=BA,连接AE∵BE=BA∴∠BAE=∠E∵∠ABC=2∠C, ∠ABC=∠E+∠BAE=2∠E∴∠C=∠EAC=AE∵AD平分∠BAC∴∠1=∠2∴∠EAD=∠BAE+∠1=∠E+∠1=∠C+∠2=∠BDA∴EA=ED∵ED=EB+BD,EB=AB,AC=AE∴AC=AB+BD[评注]: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了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转化倍角寻找等腰三角形。

3、依据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例3,如图。

初二数学图形辅助线常见做法

初二数学图形辅助线常见做法
略解:
4、补成等边三角形
例4、图4,△ABC就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至E,使AE=BD,连结CE常要证∠ECD=∠EDC,但难以实现。这样可采用补形法即延长BD到F,使BF=BE,连结EF。
略证:
二、补成特殊得四边形
1、补成平行四边形
例5、如图5,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就是AB、CD、AC、BD得中点,并且E、F、G、H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
分析:本题从已知条件可知,中点多、垂线多特点,联想到构造直角梯形来加以解决比较恰当,故过D作DD1⊥L于D1,则DD1既就是梯形BB1C1C得中位线,又就是梯形DD1A1A得一条底边,因而,可想到运用梯形中位线定理突破,使要证得结论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使问题快速获证。
略证:
三、练习1、在△ABC中,AC=BC,D就是AC上一点,且AE垂直BD得延长线于E,又AE=BD,求证:BE平分∠ABC。
一、补成三角形
1、补成三角形
例1、如图1,已知E为梯形ABCD得腰CD得中点;
证明:△ABE得面积等于梯形ABCD面积得一半。
分析:过一顶点与一腰中点作直线,交底得延长线于一点,构造等面积得三角形。这也就是梯形中常用得辅助线添法之一。
略证:
2、补成等腰三角形
例2如图2、已知∠A=90°,AB=AC,∠1=∠2,CE⊥BD,求证:BD=2CE
分析:因为角就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就是对称轴,故根据对称性作出辅助线,不难发现CF=2CE,再证BD=CF即可。
略证:
3、补成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B+∠C=90°,F、G分别就是AD、BC得中点,若BC=18,AD=8,求FG得长。

初中几何辅助线——四边形辅助线大全

初中几何辅助线——四边形辅助线大全

初中几何辅助线——四边形辅助线大全题型1.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周长的一半.例1已知,□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多8cm,求这个四边形各边长.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 = CD,AD = CB,AO = CO∵AB+CD+DA+CB = 60AO+AB+OB-(OB+BC+OC) = 8∴AB+BC = 30,AB-BC =8∴AB = CD = 19,BC = AD = 11答:这个四边形各边长分别为19cm、11cm、19cm、11cm.题型 2.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相邻两个三角形周长之差等于邻边之差.(例题如上)题型3.有平行线时常作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例2已知,如图,Rt△ABC,∠ACB = 90o,CD⊥AB于D,AE平分∠CAB交CD于F,过F 作FH∥AB交BC于H求证:CE = BH证明:过F作FP∥BC交AB于P,则四边形FPBH 为平行四边形∴∠B =∠FP A,BH = FP∵∠ACB = 90o,CD⊥AB∴∠5+∠CAB = 45o,∠B+∠CAB = 90o∴∠5 =∠B∴∠5 =∠FP A又∵∠1 =∠2,AF = AF∴△CAF≌△P AF∴CF = FP∵∠4 =∠1+∠5,∠3 =∠2+∠B∴∠3 =∠4∴CF = CE∴CE = BH练习:已知,如图,AB∥EF∥GH,BE = GC求证:AB = EF+GH54321PHFEDCB AGHFEB AC题型4.有以平行四边形一边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此线段.例3已知,如图,在□ABCD中,AB = 2BC,M为AB中点求证:CM⊥DM证明:延长DM、CB交于N∵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 = BC,AD∥BC∴∠A = ∠NBA∠ADN=∠N又∵AM = BM∴△AMD≌△BMN∴AD = BN∴BN = BC∵AB = 2BC,AM = BM∴BM = BC = BN∴∠1 =∠2,∠3 =∠N∵∠1+∠2+∠3+∠N = 180o,∴∠1+∠3 = 90o∴CM⊥DM题型5.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距离相等.例4如图:OE=OF题型 6.平行四边形一边(或这边所在的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对边的两个端点的连线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例5如图:S△BEC= 12S□ABCD题型7.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个顶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四个三角形中,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例6如图:S△AOB+S△DOC= S△BOC+S△AOD = 12S□ABCDEDCBAODCBA321NM BAD CFEODCBA题型8.任意一点与同一平面内的矩形各点的连线中,不相邻的两条线段的平方和相等. 例7如图:AO 2+OC 2 = BO 2 +DO 2题型9.平行四边形四个内角平分线所围成的四边形为矩形.例8如图:四边形GHMN 是矩形(题型5~题型9请自己证明)题型10.有垂直时可作垂线构造矩形或平行线.例9已知,如图,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且BE = ED ,P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PF ⊥BE 于F ,PG ⊥AD 于G 求证:PF +PG = AB证明:证法一:过P 作PH ⊥AB 于H ,则四边形AHPG 为矩形∴AH = GP PH ∥AD ∴∠ADB =∠HPB∵BE = DE ∴∠EBD = ∠ADB ∴∠HPB =∠EBD 又∵∠PFB =∠BHP = 90o∴△PFB ≌△BHP∴HB = FP∴AH +HB = PG +PF 即AB = PG +PF证法二:延长GP 交BC 于N ,则四边形ABNG 为矩形,(证明略)NP H G FE D C B AN M HG DCBAA DC B OO B CD A题型11.直角三角形常用辅助线方法⑴作斜边上的高例10已知,如图,若从矩形ABCD的顶点C作对角线BD的垂线与∠BAD的平分线交于点E 求证:AC = CE证明:过A作AF⊥BD,垂足为F,则AF∥EG∴∠F AE = ∠AEG∵四边形ABCD为矩形∴∠BAD = 90o OA = OD∴∠BDA =∠CAD∵AF⊥BD∴∠ABD+∠ADB= ∠ABD+∠BAF= 90o∴∠BAF =∠ADB =∠CAD∵AE为∠BAD的平分线∴∠BAE =∠DAE∴∠BAE-∠BAF =∠DAE-∠DAC即∠F AE =∠CAE∴∠CAE =∠AEG∴AC = EC⑵作斜边中线,当有下列情况时常作斜边中线①有斜边中点时例11已知,如图,AD、BE是△ABC的高,F是DE的中点,G是AB的中点求证:GF⊥DE证明:连结GE、GD∵AD、BE是△ABC的高,G是AB的中点∴GE = 12AB,GD =12AB∴GE = GD∵F是DE的中点∴GF⊥DE②有和斜边倍分关系的线段时例12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DA⊥BA于A,AC = 12 BD求证:∠ACB = 2∠B证明:取BD中点E,连结AE,则AE = BE = 12 BD∴∠1 =∠BGOFEDCBAFEDCBA∵AC =12BD ∴AC = AE∴∠ACB =∠2 ∵∠2 =∠1+∠B ∴∠2 = 2∠B ∴∠ACB = 2∠B题型12.正方形一条对角线上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两端距离相等.例13已知,如图,过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 ,作PE ⊥BC 于E ,作PF ⊥CD 于F 求证:AP = EF证明:连结AC 、PC∵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D 垂直平分AC ,∠BCD = 90o∴AP = CP∵PE ⊥BC ,PF ⊥CD ,∠BCD = 90o ∴四边形PECF 为矩形 ∴PC = EF ∴AP = EF 题型13.有正方形一边中点时常取另一边中点.例1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MN ⊥MD ,BN 平分∠CBE 并交MN 于N求证:MD = MN证明:取AD 的中点P ,连结PM ,则DP = P A =12A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 AB , ∠A =∠ABC = 90o∴∠1+∠AMD = 90o ,又DM ⊥MN ∴∠2+∠AMD = 90o ∴∠1 =∠2 ∵M 为AB 中点∴AM = MB = 12AB∴DP = MB AP = AM ∴∠APM =∠AMP = 45o ∴∠DPM =135o ∵BN 平分∠CBE ∴∠CBN = 45o∴∠MBN =∠MBC +∠CBN = 90o +45o = 135o 即∠DPM =∠MBN ∴△DPM ≌△MBN21EDCBAP F ED CB A21P NEDCA∴DM = MN注意:把M 改为AB 上任一点,其它条件不变,结论仍然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B A
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
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
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
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
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
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
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
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
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延长AD 至E 使AE =2AD ,连BE ,由三角形性质知 AB-BE <2AD<AB+BE 故AD 的取值范围是1<AD<4
E
D F C
B A
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连BG,EG,
显然BG=FC,
在△EFG中,注意到DE⊥DF,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
EG=EF
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
EG<BG+BE
故:EF<BE+FC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E
D C
B
A
解: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
显然DG=AC,∠GDC=∠ACD
由于DC=AC,故∠ADC=∠DAC
在△ADB与△ADG中,
BD=AC=DG,AD=AD,
∠ADB=∠ADC+∠ACD=∠ADC+∠GDC=∠ADG
故△ADB≌△ADG,故有∠BAD=∠DAG,即AD平分∠BAE
有等腰三角形时常用的辅助线
⑴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例:已知,如图,AB = AC,BD⊥AC于D,
求证:∠BAC = 2∠DBC
证明:(方法一)作∠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E,则∠1 = ∠2 =
1
2
∠BAC
又∵AB = AC
∴AE⊥BC
∴∠2+∠ACB = 90o
∵BD⊥AC
∴∠DBC+∠ACB = 90o
∴∠2 = ∠DBC
∴∠BAC = 2∠DBC
(方法二)过A作AE⊥BC于E(过程略)
(方法三)取BC中点E,连结AE(过程略)
⑵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中线
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D为BC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 = DF
证明:连结AD.
∵D为BC中点,
∴BD = CD
又∵AB =AC
∴AD平分∠BAC
∵DE⊥AB,DF⊥AC
∴DE = DF
⑶将腰延长一倍,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已知,如图,△ABC中,AB = AC,在BA延长线和AC上各取一点E、F,使AE = AF,
求证:EF⊥BC
证明:延长BE到N,使AN = AB,连结CN,则AB = AN = AC
∴∠B = ∠ACB, ∠ACN = ∠ANC
∵∠B+∠ACB+∠ACN+∠ANC = 180o
∴2∠BCA+2∠ACN = 180o
∴∠BCA+∠ACN = 90o
即∠BCN = 90o
2
1
E
D
B
A
F
E
D C
B
A
N
F
E
C
B
A
∴NC ⊥BC ∵AE = AF
∴∠AEF = ∠AFE
又∵∠BAC = ∠AEF +∠AFE ∠BAC = ∠ACN +∠ANC ∴∠BAC =2∠AEF = 2∠ANC ∴∠AEF = ∠ANC ∴EF ∥NC ∴EF ⊥BC
⑷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
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 ,D 在AB 上,E 在AC 延长线上,且BD =
CE ,连结DE 交BC 于F 求证:DF = EF 证明:(证法一)过D 作DN ∥AE ,交BC 于N ,则∠DNB = ∠ACB , ∠NDE = ∠E , ∵AB = AC , ∴∠B = ∠ACB ∴∠B =∠DNB ∴BD = DN
又∵BD = CE ∴DN = EC
在△DNF 和△ECF 中
∠1 = ∠2 ∠NDF =∠E
DN = EC ∴△DNF ≌△ECF
∴DF = EF (证法二)过E 作EM ∥AB 交BC 延长线于M,则∠EMB =∠B (过程略)
⑸常过一腰上的某一已知点做底的平行线 例: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E 在AC 上,D 在BA 延长线上,且AD = AE ,
连结DE
求证:DE ⊥BC 证明:(证法一)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F ,则
∠AFE =∠B
∠AEF =∠C ∵AB = AC
∴∠B =∠C
∴∠AFE =∠AEF ∵AD = AE
∴∠AED =∠ADE 又∵∠AFE +∠AEF +∠AED +∠ADE = 180o
∴2∠AEF +2∠AED = 90o 即∠FED = 90o ∴DE ⊥FE 又∵EF ∥BC ∴DE ⊥BC
(证法二)过点D 作DN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N ,(过程略) (证法三)过点A 作AM ∥BC 交DE 于M ,(过程略)
21N
F E D C B A
21
M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