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完美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1 经典原文 《坛经》两则
人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禅正是一种心的训练课程,让每一个人更清醒、更有效地面对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心灵的生活变得紊乱、烦躁不安和茫然无措,佛理禅趣应是当代人诊治上述病疴的最好方剂。
佛理是一种生命的哲理,它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对人类情绪的理智控制,对社会矛盾的理想化解;禅趣是一种高境界的情趣,一种生命的智慧、生活的指南、心灵的艺术。
佛理禅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价值,提高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幸福指数。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儒、释、道三家。
释即佛教,它虽然是从域外传入的,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佛教有很强的文学性,有不少佛经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宣传佛教思想的,这些故事往往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除了带有宗教的意味外,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思考其对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走近先贤大鉴禅师——慧能1.生平简介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
2.主要成就慧能的言行被其弟子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坛经》。
3.地位影响慧能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到极盛。
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背景呈现慧能被授为第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中国佛书至尊——《坛经》《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南宋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佛理禅趣ppt6 人教课标版
千 江 万有 里水 无千 云江 万月 里, 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烦事在心头,
人生都是好季节。
1.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4.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5.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烦事在心头, 人生都是好季节。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苏轼
八风:诗中的“八风” 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 的“称、讥、毁、誉、 利、衰、苦、乐”八种 境况。能影响人之情绪, 故形容为风。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读 诗 悟 禅
春来草自青
秋到叶自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佛 理 禅 趣
Steve jobs
1955–2011
亲 近 佛 法
佛
释 觉 迦 悟 牟 者 尼
何 不 于 君 指 上 听 ?
若 言 声 在 指 头 上 ,
放 在 匣 中 何 不 鸣 ?
若 言 琴 上 有 琴 声 ,
琴 诗
苏 轼
哲理:事物的产生需要因缘的聚合。
释迦牟尼悟道的目的是为了众生能够 离苦得乐。如果你是佛陀,对照这个因缘 公式,你会从“因”或者’缘”的角度给 众生提一些什么建议呢?
谨祝你的生活因充满禅趣而美丽!
谢 谢!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 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 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共勉,早安!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 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 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 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 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 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7、“一定要 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 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 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 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 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 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 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14、 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 终看得见自己。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 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18、努力 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 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1】当你宽恕的时候,等于释放 了一个囚徒,然后你会发现,那个囚徒就是你自己。对的那条路,往往不是最好走的。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 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在这个世界 上,不要太依赖别人,因为即使是你的影子,也会在黑暗里离开你。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 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所有的人,起 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 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缘分这东西就是定数,来无形去无影。缘分来了无以阻挡,散了落花流水。有缘且珍惜,无缘莫停留。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你的恐惧来源于你 的无知;你的无知来源于你的胆怯和虚荣。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除了交流,还能有什么?除了语言文字,一个眼神一个拥抱都可以。但是无论什么形式,却都要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你不懂他的时候,你的拥抱只是桎梏, 你懂得的时候,一个拥抱胜过了万语千言。 如果不想被人评价为太浮躁,那么就要学会和寂寞相处。
佛理禅趣优秀教案
佛理禅趣优秀教案导语:佛理禅趣是一门探讨佛教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佛教思想中的智慧和禅修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并提升品行和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优秀的佛理禅趣教案,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佛教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核心,培养对佛理的理解和尊重。
2. 学习禅修的基本姿势和方法,培养专注力和内观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掌握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慈悲心,提升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佛教基本原理a. 四圣谛:苦、集、灭、道。
b. 中道观念:避免极端,求得平衡。
c. 缘起性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合集的结果,无固有自性。
2. 禅修基本姿势与方法a. 坐禅:正确的坐姿,调整呼吸,集中注意力。
b. 行禅:慢慢行走,专注于脚步和身体感受。
c. 静坐观照:观察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保持客观和平静。
3. 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a. 四念处:观察身体、感受、心思和法性,找回内心平静。
b. 正念:专注于当前的体验,减少妄念和负面情绪。
c. 禅修冥想:通过冥想舒缓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
4. 同理心和慈悲心的培养a. 利他主义:从心理上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b. 禅修中的慈悲:通过禅修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c. 慈悲行为:将禅修的智慧与行动结合,关爱社会。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授课引导:通过讲解、案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佛教的基本原理和禅修方法。
2. 示范演练:教师演示禅坐姿势、行禅和深度冥想,帮助学生熟悉实践过程。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禅修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
4. 反思讨论:引导学生对情绪管理和慈悲心培养的效果进行反思,分享彼此的收获和困惑。
5. 任务实践:布置禅修和慈善行为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和反思讨论的参与情况。
佛理禅趣(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释迦牟尼(约前566-前486年), 这个名号 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 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 婆罗门教育;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 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 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 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 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 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 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 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 传下来,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 80岁。
达摩,天竺人, 禅宗二十八代佛祖。 北魏时期,他把禅学 带入中土,为弘扬佛 法东渡中历尽艰辛, 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 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 深武艺。其经历充满 传奇性和戏剧性。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 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 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 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 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 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 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 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 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禅 宗自称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人间活佛济公, 原名李修缘,是 南宋禅宗高僧, 法名道济。济公 的一生富有传奇 色彩,他既“颠” 且“济”,他扶 危济困、除暴安 良、彰善罚恶, 在人们的心目中 留下了独特而美 好的印象。
弘一法师(1880-1942 年),即李叔同,经典 歌曲《送别》(又称为 《骊歌》)的词作者。 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 教育家、思想家、革新 家。一生在音乐、戏剧、 美术、诗词、篆刻、金 石、书法、教育、哲学、 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 都有较高的建树。
5 《坛经》两则
·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尚在家。
【注】①范舍人:范成大,曾任中书舍人。②天魔:天子魔的简称, 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③维摩: 维摩诘,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王维,字摩诘,号“诗佛”
经典原文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 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 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 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 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范舍人①书怀 陆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坛经》两则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 蔡紫慧
经典原文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 《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 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 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心
写作延伸
佛经有很强的文学性,也蕴含着极强的 哲理,看似平淡的一句,却参透了人生的本 质。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说说 你的理解。
①一切皆为虚幻。 ②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④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 ⑤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坛经》两则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 《坛经》两则'乙知人论世)慧能(638 —713),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
禅宗创始者,在世界思想界享有崇高地位,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人”,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其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
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
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在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
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说法近40年。
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享年76岁。
其真身(肉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
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禅宗最有名的偈语,是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禅意诗。
慧能遇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日风动,一日幡动,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被毛泽东称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大跃进”。
慧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
《坛经》为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辑录。
书中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后经神会顿教一系大力弘扬。
其内容丰富,文字通俗。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等。
据流传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这一思想知识整合一)与《涅槃经》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脉相承。
、注音三更_________ 信禀 _________曹溪_________ 利钝 _________二、解释词义•慧能一闻,言.下便悟敏于事而慎于言言子曰:盍各言.尔志.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便传顿法及衣,广_____________法即一宗,人有南北____________法曷尝不法圣人哉殚残天下之圣法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若住此间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住家在虾蟆陵下住.•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汝即须速去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及庄公即位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何以渐顿____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___________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____________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__________何以渐顿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当令自悟。
佛理禅趣作文_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禅理故事
佛理禅趣作文_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禅理故事日本国有一位禅师,法号白隐。
他修行高深,生活纯净,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的敬仰与称赞。
白隐禅师所在的寺院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
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女儿的肚子大了起来,这使他们非常的生气,好端端一个黄花闺女,竟做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事。
起初,无论父母怎么追问,她都不肯说出那个男人是谁,后来,在父母的威逼下,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个字。
她的父母迫不及待,气势汹汹地找到了白隐,狠狠地将白隐禅师痛骂了一顿。
可是,白隐并没有生气,只是若无其事地说道:“就是这样吗!”等孩子出生后,她的父母就将孩子交给了白隐。
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几乎使他名声扫地,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孩子,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四处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在遭到别人的白眼和羞辱时,他总是泰然处之。
时光流逝,在白隐禅师的精心爱护下,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
看到调皮而又心疼的宝宝,这位孩子的妈妈再也承受没法良知的抨击,她终于向自己的父母讲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孩子的生父就是一位年长的卡车司机。
此刻,她的父母一想到当初看待白隐禅师的那种态度,就真的非常愧疚恐惧。
于是,他们一家人便匆匆赶往寺院向白隐禅师致歉,命令他的原谅,并建议偷走孩子,为他挽救声誉。
白隐禅师还是像是当初那样,不急不火,淡然例如水,更没趁机训诉他们。
他只是在归还孩子时轻声说:“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出现过什么。
即使存有过,那也像是一阵云烟早已随风而去。
同白隐禅师相比,我们所遇到的那些挫折和指责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为人处事,只要心存善念,胸怀坦荡,宽厚待人,一切的矛盾就化解了,人际就和谐了,所有的不如意都会变得顺耳、顺眼、顺心。
快乐会永远环绕在你的周围。
两个和尚路经一个村庄,看见孩子们在煎熬一只心疼的小猫,他们把小猫丢进池塘,又拽着它脖子上的绳子,把它撞碎,如此反反复复纠缠,小猫已经奄奄一息。
小和尚读了一声,阿弥陀佛,双掌念诵之侧。
诗词中的佛理禅趣
溪春一 花草路 与闭经 禅闲行 意门处 *。* 相过莓 对雨苔 亦看见 忘松屐 言色痕 。*。 随白 山云 到依 水静 源渚 。*
刘寻 长南 卿溪 (常 山 道 人 <隐 )居 709—790
诗 理 禅 趣
在厨秋石借庭民 尾悠的宇手凄首 运折 *静色夹伤筠不 联久乐的法寒联 不射这 敢*里烟景(聊兵直的园短**点全济时是 将塔*丛以 生荒抒碑;命以此明诗*光一 兴下身*抒 *马悲刻颈与长为时紧飘流首 废僧陵十怀 哪乱叹与联荒寿无令扣然转咏 问归鸦里之)里*身壁继废而人*一无*寺 休影乱萧佳的还时世画写*吉则古个著尘诗 公殿夕萧作一顾局之无寺仙祥废寺“。世* 。空阳古。首得动真人内苑的;因废 多通 ”。中树诗《了荡意问文宝龟颔无” 舛过 犹。风云开香**津物院与联人字 *描 有竹。:圣刹使蕴*之竟鹤通住* 暗写 南间出“寺宝国言令废成*过持层 喻寺 朝泉寺路》宇不外人*了衬反*层 自院 旧落马分也。安之痛历鸟托衬荒递 己破 碑山嘶溪是温宁音惜史兽寺的凉进 时败 *。; 。 * 812—866
佛 禅 初 参
不善觉落不甚 万在来是 逸清的香一 变意悟落过至我物觉”花而精浅笔味枝 的、到*是没们的悟*又在髓*下、花 呢是这它无有肉精者它不觉。暗*名* 非一们限两眼神的蕴是悟 香则称在 、点的虚片所生心藏花到 浮会再普 美*本空完看命中了。了 动再加通 丑人来中全到深*整“无 月添以人 、的面瞬相的融花个一上 黄风美的 高心目间同森一的世花智 昏韵或眼 下中同的的罗体精界一慧 ”*丑里 还所为生树万、神的世的 便像的* 有生寂生叶象不生秘界佛 再“评无 什的静灭**可命密*手 现疏价非 么种的灭但各分是。一中 了影。是 是种虚*这各割同因叶* 梅横在颜 恒分空起一差的万为一它 的斜诗色 常别。起切异。事*如既 超水人、 * 、 ?
经典佛理
经典佛理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1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3、离该离,合该合,世间因缘当看破。
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会前生错。
无情不来,冤亲难躲,烦什么?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5、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
6、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7、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8、这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这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这天已经家破人亡。
9、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0、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我去选取,生命还是要自我去掌握。
14、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
15、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6、无生无灭。
是如来清净禅。
诸法空寂。
是如来清净坐。
17、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尘世繁华,不被所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8、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1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0、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21、执着贪欲者随从流去,如蜘蛛自结网。
贤者断此束缚不恋着,舍弃一切的苦恼。
22、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佛理禅意
东方三圣人:
孔子
老子
慧能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 多· 乔答摩(约前566~前486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 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 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净饭王太子。 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20 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 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 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 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菩提伽耶)毕钵罗树下 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 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 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佛,梵文Buddha, 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
慧能肉身
南华禅寺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 曲江县 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 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 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 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 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 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 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 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 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 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中国禅为菩提达摩 (南朝宋末人)创立,达摩 于北魏末年首先活动于洛 阳(今河南洛阳市),后 来来到嵩山(今河南登封 市)少林寺,面壁九年修 持佛法,修习禅定,倡二 入四行之禅修原则,以 《楞伽经》授徒,后世以 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以 嵩山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并有“天下第 一名刹”之称。
古往今来,南华寺因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 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中曾表达 了如此深挚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 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 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 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 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 中。佛 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 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 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 览。 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 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刘成禹、 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 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高中语文《佛理禅趣》教案
高中语文《佛理禅趣》教案第一章:佛教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如佛、法、僧、禅宗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解释佛、法、僧的含义,阐述禅宗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第二章:禅宗与中国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禅宗的传入与发展,分析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法,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第三章:禅宗经典著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禅宗的经典著作,如《坛经》、《金刚经》等。
3.2 教学内容:介绍禅宗的经典著作,解读其中的重要思想。
3.3 教学方法:采用解读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著作,进行思考。
第四章:禅宗公案故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禅宗公案故事,理解禅宗的思维方式和修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述禅宗的公案故事,分析其中的禅意。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禅宗的内涵。
第五章:禅宗与诗词艺术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禅宗对诗词艺术的影响,欣赏禅宗诗词的美。
5.2 教学内容:分析禅宗诗词的特点,欣赏禅宗诗词的艺术魅力。
5.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禅宗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第六章:禅宗与书法艺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禅宗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欣赏禅宗书法的独特韵味。
6.2 教学内容:分析禅宗书法的特点,欣赏禅宗书法的艺术风格。
6.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禅宗书法,提升审美能力。
第七章:禅宗与绘画艺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禅宗对绘画艺术的影响,欣赏禅宗绘画的独特风格。
7.2 教学内容:分析禅宗绘画的特点,欣赏禅宗绘画的艺术魅力。
7.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禅宗绘画,提升审美能力。
第八章:禅宗与园林建筑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禅宗与园林建筑的关系,欣赏禅宗园林的独特美感。
佛理禅趣
体 悟 禅 趣
拈花一笑
世尊在灵山会 上,拈花示众,是 时众皆默然,唯迦 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 法眼藏,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 门,不立文字,教 外别传,付嘱摩诃 迦叶。”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六祖慧能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 说法。”惠能云:“汝既为 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 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云: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 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 目。” 惠明言下大悟。 ——《六祖坛经》
佛 理 禅 趣
Steve jobs
1955–2011
亲 近 佛 法
佛
释 觉 迦 悟 牟 者 尼
何 不 于 君 指 上 听 ?
若 言 声 在 指 头 上 ,
放 在 匣 中 何 不 鸣 ?
若 言 琴 上 有 琴 声 ,
琴 诗
苏 轼
哲理:事物的产生需要因缘的聚合。
释迦牟尼悟道的目的是为了众生能够 离苦得乐。如果你是佛陀,对照这个因缘 公式,你会从“因”或者’缘”的角度给 众生提一些什么建议呢?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苏轼
八风:诗中的“八风” 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 的“称、讥、毁、誉、 利、衰、苦、乐”八种 境况。能影响人之情绪, 故形容为风。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读 诗 悟 禅
春来草自青
秋到叶自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因+缘=果
我执
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 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 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执着自己的想法、 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太 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得__道,即__便__断__食,或__经__七日,或______十五日, 有好处,于是就断绝饮食,有的经过七天,有的经过十五天, 徒______自困饿,____________无__益__于__道。__如彼 白白地受一番饥饿的困苦,丝毫没有增加一点道行。就像那个 愚人,__以盐______美________故而空食之,致____令__口 愚人一样,以为盐可以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以至于觉得味道 __爽,此亦__复尔。
5.(1)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鲜美 (2)名词作动词,喝水 (3)名词作动词,告诉 (4)动词作名词,出来的办法 6.(1)介词结构后置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被动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课堂精研
文本探究 1.熟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条。你对《尝庵婆罗果》这则故事中的“买果 者”有何新认识? 思路提示:古人有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就是要我们能够见微知著,善于推理, 由此及彼。那买果人只要抽检几个果子,便可知好坏,而他却固执不变,可谓胶柱鼓瑟了。 更何况古人又倡言“通权达变”,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要善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所以说“买果者”是干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方得____一车,持来归____家。__诣____市____卖__之, 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
以其__贵故,卒__无__买者。经历____多__日,不能得售。 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____生__疲厌,以为苦恼。____________见_人_卖_炭,__ 心里感到很厌烦,把这当作了苦恼的事情。看见别人卖木炭,
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沉香水,:因即木沉质
坚硬,能沉于水,故名。长者子:年 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售:卖出去。
佛理禅趣
•
• •
•
• •
•
《慧能受法》内容分析 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 慧能所作的偈,显示出他对于佛理的精湛领悟,由此 得到了弘忍大师的欣赏。 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怕别人害他,所以 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 慧能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他顿时就领悟了。 于是,弘忍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传法给慧能,宣布他为自己 的传人,以自己的袈裟作为信物,将佛法一代一代发扬光 大,二是传授本门的“独门秘笈”,即“以心传心”,不 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 方法。 法传完以后,弘忍说,自古以来,传授衣法常常引起 禅门内部的倾轧,受衣法的人,往往气如悬丝。并告诫他 不要在此久留,要速速离开此地。这表现了他的谨慎。
•
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 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 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 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 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 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 “神通力”。“神通广大”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 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 一,是“自心出火烧身”。 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思,不理解佛 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 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自《指月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出来的麻烦,仍 须由谁解决。
慧能受法
•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读 出那些重要信息?
高中语文《佛理禅趣》教案
高中语文《佛理禅趣》教案第一章:《佛理禅趣》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佛理禅趣》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掌握一些基本的佛教术语和概念。
理解佛教对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看法。
1.2 教学重点《佛理禅趣》的基本内容。
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
1.3 教学难点佛教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
佛教哲学的深奥性和复杂性。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佛理禅趣》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的基本教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以加深对佛教的理解。
1.5 教学内容介绍《佛理禅趣》的来源、作者和基本内容。
讲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等。
介绍佛教的修行方法,如“禅修”、“念佛”、“持戒”等。
第二章:佛教的基本教义2.1 教学目标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等。
理解佛教对于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看法。
2.2 教学重点佛教的基本教义。
2.3 教学难点佛教教义的深奥性和复杂性。
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
2.5 教学内容讲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等。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
第三章:佛教的修行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佛教的修行方法,如“禅修”、“念佛”、“持戒”等。
掌握一些基本的修行技巧。
3.2 教学重点佛教的修行方法。
3.3 教学难点佛教修行方法的实践性和技巧性。
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佛教的修行方法。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修行练习。
3.5 教学内容介绍佛教的修行方法,如“禅修”、“念佛”、“持戒”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修行练习。
第四章:佛教与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佛教对文化的影响,包括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
理解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教学重点佛教对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3 教学难点佛教对文化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坛经》两则(紫菱)
3、大明年间五台山玉花池的老和尚,在山西盂县 化缘得一堆废铁,便请当地工匠铸成五百罗汉,苦于无 法搬运。这和尚唉声叹气自语道:“这些罗汉要是能自 己走上五台,该多好啊!”,众罗汉闻的此言居然真的 走动起来,老和尚高兴地领着这五百罗汉浩浩荡荡地回 到了五台玉花池。庙里的小和尚见师傅领一群罗汉进门, 惊喜万分,连忙把罗汉请进罗汉殿,进一个数一个,共 有四百九十九个,偏偏少了一个罗汉,大家分头寻找, 原来那罗汉傍晚掉队,自己走到一个叫下柳院寺沟村的 地方去了,罗汉迷路见一村妇在井边洗衣,赶忙问道 “请问大嫂,这里距五台山玉花池有多远?”。村妇答 曰:“六十里”,罗汉又问:“我是五台山玉花池的罗 汉,请问大嫂我今天还能不能赶到山上?”那村妇笑道: “太阳已经落山,别说是人,就是铁罗汉也上不去了!” 罗汉闻得一个“铁”字,被点破了真相,现了原形,立 刻僵坐在井边,后人把井填平,建庙宇供奉这一罗汉, 所以五台山上的五百罗汉只有四百九十九个。
一、解释: 言 下: 一言之下,顿时。 顿 法: 顿悟法门。 气如悬丝: 意思是生命犹如悬在发丝
上,比喻相当危险。 住此间: 停留在此地。 曹溪山住: 即在曹溪山担任住持。 法即一宗: 法虽然是一宗。
谭文淼课件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合作探究
1.研读《慧能受法》 参考译文: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 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说《金刚 经》。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 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 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 “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 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 弟子自己领悟。”弘忍又说:“慧能!自古传授 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 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 该即刻就离开这里。”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单元概述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单元概述佛理禅趣有益生活对于“禅”这个概念,宗教界和学术界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六祖慧能,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并占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导地位,禅宗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到今天,禅宗的很多典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不少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佛家认为:禅是一种体现自然生活的人的精神世界,是宇宙与人生的总体,禅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直接认识事物本体、超越物我的精神世界。
禅是“以心传心”,通过心灵的顿悟方法获得,而并非仅限于文字意义上的禅法。
禅是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观,不是建立在逻辑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超越思维、语言、形象的表达。
禅也不是神秘主义、虚无主义和宗教意义上的理论,是一种超越宗教性和人们对事物现象上的认识,通过事物的现象对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真实认识。
通过禅的功能启迪人类封存已久的潜意识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本能的智力,而不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
所以说禅能正确认识人们日常生活的事实,显现在最平凡、最普通、最平定的人的生活里。
人们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就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自性平等、物我一体。
所以说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语言、文字、形象所能表达的。
禅是一种实际的、平凡的、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也各具风格无一类同,这种境界和感觉唯有修禅者本身能以心有所悟,而他人是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认为“禅”不需要文字、语言、经教的描述,只要直接地把握生命事实的核心,求得“心”的安住即是“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文明病”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社会事实。
由于物质生活的诱惑,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利益”“名誉”“健康”“事业”等,而在佛法中这些都被认为是建立在“贪、瞋、痴”的根本上,人们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就必须离开“贪、瞋、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5.5
掌握学习方法
1.自己阅读文本,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梳理词句,在通晓文意的 基础上领悟寓意。 2.作为一种宗教,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科学 的;但作为影响中国文化最大的三种思想(儒释道)之一,佛教在中国 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佛教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社会仍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学习 时注意辨析这些思想的重要影响,特别注意探究其对于我们人生的 积极意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译文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 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点评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慧 能天资聪颖,能顿时领悟五祖传授的《金刚经》,由此得到了弘忍 大师的欣赏。弘忍大师把衣、法传给了慧能,并作了训诲。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传法给慧能,宣布他为自己的传人,以自 己的袈裟作为信物,将佛法一代一代发扬光大;二是传授本门的“独 门秘笈”,即“以心传心”,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 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
知识梳理
3.分古今 (1)未知根本事由 古义:原因,根源。今义:事情的原委。 (2)法即一宗 古义:同一宗派。 今义:表示事情、货物、款项的数量词,如:一宗心事。 4.析活用 (1)其夜受法(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 5.明句式 (1)唤慧能堂内(省略句) (2)汝为六代祖(判断句) (3)何以渐顿(宾语前置句)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经典 原文 题 目 学习目标
相关 读物
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 《坛经》 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 5 《坛经》 词。 两则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 义。 1.了解 《百喻经》 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 《百喻经》 虚词。 六则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寓意,体会其对现代社会人生 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理禅趣
论李商隐诗歌的佛理禅趣《忆住一师》李商隐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华师》李商隐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李商隐一生虽然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但却是失意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悲苦的一生。
他仕途坎坷,就是在二十六岁求助令狐绹登第之后,也是郁郁不得志,最高只做过六品太学博士。
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寄人篱下,做别人的幕僚和书记官。
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往往需人接济,几十年都是在萎蘼不振、郁郁寡欢中度过。
他渴望试图改变这种不堪的命运和颓废的心境,期求幸福与快乐。
为此,他到玉阳山中求仙访道。
但多年修炼求索,却又迷茫困顿,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和驱散心中的疑云,反而频添葛藤。
大中五年(851),李商隐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入川任节度书记官。
在此他有幸遇到了佛门大德智玄国师,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
据《宋高僧传》记载:“有李商隐者—代文宗,时无论辈,常方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
久慕玄之道学,后以弟子礼事玄。
”又据《佛祖统纪》记载:“智玄大师俗姓陈,咸通四年总政救门事,号悟达国师。
帝幸安国寺,赐师沉香宝座。
僖宗中和二年幸蜀,召师赴行在,后辞退九龙山。
师三学洞真,名盖一时,世称陈菩萨。
”智玄大师是当时著名大德,法门龙象,很受唐皇器重,拜为国师,授予释、道、儒三教首座,佛教两衔僧禄,他不仅统领全国佛教僧众,也是释、道、儒三教共尊的大德。
李商隐正式皈依智玄大师不久,他偶患眼疾,多方医治不愈,痛苦难耐,后求助智玄大师授其《天眼偈》三章。
李商隐依教奉行,昼夜礼诵,虔诚不殆,不日疾愈如初。
从此,李商隐对佛法深信不疑,常追随大师住寺为“行者”。
他在《樊南乙集序》中写道:“三年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扫地打钟,为清凉山行者。
”并且“自出财俸,于长平山慧义精舍藏经院特创石壁五间,金字勒《妙法莲化经》七卷。
”李商隐平时疲于奔命,生活拮据,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难以资养,他为佛法肯出巨资,实在难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xkb1.c
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某 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态, 所以名为禅宗。以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 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达 摩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 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传法弟 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其门下分赴两京 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传法弟子六祖 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
www.xkb1.c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请在辞书中查 找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
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 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 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 中心,它的周围分布着广阔的大海。大海中分布着四大 部洲,它们分别有两个“中洲(大岛)”,统称为“八 中洲”。在大海的外面,则环绕着九座山,每座山也为 大海所环绕。这些统称为“九山八海”,它们被同一日 月所照,构成了一个“小世界”。佛教把“小世界”的 1000倍叫做“小千世界”;把“小千世界”的1000倍叫 做“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1000倍则叫做“大千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时建康的佛寺数甚至 超过了500座。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 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并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 统,创造性地确立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除禅 宗、净土宗持续发展之外,其他宗派已经消失或 者影响甚微了。但是,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 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1世纪汉明 帝前后。一般说法源于“白马驮经”故事,即 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汉明帝夜梦有 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 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之为佛。 于是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 (67年)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 兰,便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 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示欢迎, 在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Hale Waihona Puke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影响不大,依附于黄 老之学,在皇室宫廷的狭小天地里,十分微弱 而缓慢地传播着。随着越来越多的佛经被译成 汉语,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支持,佛教从三国两 晋开始逐渐流传开来,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独 立品格。魏晋时代,佛教与玄学合流,大乘佛 教的“般若学”借“玄学”之风繁盛起来;东 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汉地佛教的第一个高 潮。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之后,中国佛教进 入了宗派形成和发展的大成时期。儒、佛、道 三者鼎足而立。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提 倡佛性本有、无住生心、顿悟法门。慧 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 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 峰,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生有幸 大显神通 不二法门 借花献佛 看破红尘 一尘不染 五体投地 半路出家 大彻大悟 善男信女 生老病死 顶礼膜拜 无事不登三宝殿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不看僧面看佛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临时抱佛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 求不得,放不下。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 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 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 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 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 “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 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 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 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 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 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 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 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 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 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 佛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并 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这是第一 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开而持久地称为 “经”的佛教著作。禅宗自称是“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以心传心”。
1、佛性本有
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 凡和圣的区别在于是否悟到 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 不须向外索求。
2、无住生心
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 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 自然流转。
3、顿悟法门
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 念之间,转化的形式就是“悟” 和“顿悟”。“悟”就是“一 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 即“不由阶渐,顿时完成”。
释迦牟尼
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 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 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 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 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此外,由于传入时间不同和民族文 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 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上 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藏传佛教,俗 称喇嘛教。
www.xkb1.c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 的古代印度。由当时的迦毗罗卫 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 尼所创,因而又称“释教”。佛 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 界三大宗教。
www.xkb1.c
释迦牟尼(约前566-前486年),释迦是仁 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据说 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0岁时,始感人 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 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 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 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 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 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35岁。 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 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 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