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

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

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框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九·一八事变①背景:日本深受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影响,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②开端:日本炸毁沈阳柳条湖铁路,挑起九一八事变③结果: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2、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①东北抗日义勇军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国军奋起抗敌③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西安事变①背景:张学良杨虎城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拒绝。

②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③结果:在共产党的努力下,最后蒋介石统一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④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一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二框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①1937年②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日本侵华罪行:①南京大屠杀②七三一部队③轰炸封锁后方城市④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潘家峪惨案)第三框全民族的抗战1、国共两党:七七事变后,蒋介石通电全国表示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两大战场: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

2、华人华侨:归国参战,或捐款献金3、主要战役:①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②国民党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利。

第四框抗日战争的胜利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②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元旦日本侵华

元旦日本侵华

元旦日本侵华元旦日是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庆祝新年的重要时刻。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日也有着一段黑暗的记忆,那就是日本侵华的始端。

元旦日是日本侵华的开始,始于1931年的1月1日,也就是中国农历年新年的第一天。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实现其对中国的野心,安排了一场早已计划好的“事故”来借口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他们制造了七・一六事变,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仅用了一个元旦日,就撕毁了中国和平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震惊了全世界,特别是那些之前不相信日本侵略野望的国家。

这场事变让中国的东北三省落入日本的残暴统治之下,成为了一个血腥的战场。

日本对于中国人民的残酷行径使得无数中国百姓失去了家园,拖着疲惫的步伐逃亡他乡。

然而,日本始于元旦的侵华行动并没有在东北三省终结,它还延伸到了全国范围。

日本为了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陆续发动了侵华战争。

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制造了大量的杀戮、强奸和掠夺,让整个中国人民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在长达八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简直难以想象。

从南京大屠杀到美军北上的飞行战略,中国人民饱受着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和奴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英勇抵抗,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中国的领土和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他们的侵华行动。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这段痛苦的历史,他们用最真实的记忆铭记在心,让我们铭记历史,以免重蹈覆辙。

所以,在每一个元旦日,我们不仅要庆祝新年的到来,更要缅怀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们。

他们的努力和牺牲为我们提供了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

元旦日是一个庆祝新年的时刻,同时也是一个警醒我们勿忘历史的时刻。

让我们铭记那段黑暗的岁月,牢记那些为了祖国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先烈们,坚决抵制任何损害我们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点

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点

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幸福而浴血奋战。

而这场战争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发生在1931年的“事变”。

本文将探讨事变的背景及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并从政治、军事和社会方面对其作出全面分析。

一、事变背景1931年的事变,指的是日本关东军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即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件。

此前,中国东北地区由中国进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是中国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民族团结的象征。

然而,作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日本,一直有侵略东北的野心。

日本在事变前通过虚假诉求等手段,为事变制造了借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发生爆炸,并将矛头指向中国军队。

事实上,这是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码,旨在借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二、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1.政治影响事变导致中国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瓦解,中国军民在日本侵略面前陷入无助和绝望。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愤慨和抗日情绪的高涨,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国内政治的腐败和内部矛盾。

中国的抗日斗争,在事变后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国民党政府也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2.军事影响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不断扩大其侵略势力范围。

中国军队在事变前后损失惨重,缺乏有效的抵抗。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军队的薄弱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军事建设并调整战略方针,为后来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3.社会影响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民众感到国家的危机和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威胁,纷纷加入到抗日斗争中。

此外,事变也加剧了中日两国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使得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产生了更加深厚的仇恨情绪。

三、事变启发的思考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一些重要的思考。

首先,事变让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1.1日本侵华的开始

3.1.1日本侵华的开始

瑞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 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 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 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 是蒋中正的好友。
二、中国共产党主张
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 释放蒋介石。
中共考虑到当时局势动荡不安,处 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 陷于群雄割据的局面,日本便有机可乘。 如果放了蒋介石,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 有可能接受抗日主张。为了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 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三、国民党的努力
既有张杨二将军与蒋介石相互妥协、达成一致, 国 民党主和派面对现实、多方斡旋, 这诸多方面的因 素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结果:
蒋介石被放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影响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国 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 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极大地鼓 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九一八事变概况 结果 开端? 影响
国耻之时
1931年7月至9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 三次“围剿”,并亲赴南昌督战。7、8月间,他连续致电张 学良,训令地方当局压制人民对日本挑衅的反抗。他在8月16 的电报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均 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南京政 府竟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 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 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 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 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 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力日渐强盛,军国主义盛行,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3. 请谈谈你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看法,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记住这段历史。
答案: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珍视和平,反对战争,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以警示后人。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请结合课文内容,论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日本侵华战争的起始时间及其重要事件。
2.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难点:
1. 如何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 如何客观、准确地解释历史事件,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解决办法:
1. 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突破重点1。
- 珍视和平,反对战争
-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通过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起点,但学生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我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019)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019)

思考 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 国的战争?
一、日本侵华背景
材料一: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 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如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材料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国内矛盾 加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给日本造成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 实施大陆政策,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张学良,何人也?
他出身不凡——东北王张作霖长子 他年少掌权——28岁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政东北 他婚姻美满,风流倜傥——深得夫人于凤至的敬
爱,又得赵四小姐的青睐追随 他身居要职——30岁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
地位仅次于国民党最高统帅蒋介石 他长命百岁——活到101岁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结果如何?有何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
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合作探索: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其他原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地点: 西安 目的: 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歌曲《松花江上》节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 的宝藏,流浪!流浪!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014年)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014年)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柳条湖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结果: 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 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 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 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为什么要以
东北三省为目标 开始侵略中国?
①东北三省距离日本较近, ②东北自然资源丰富, ③可以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 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 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 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

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应
1.中国共产党: 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
学生: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否赞成 这种观点?理由?
不赞成。因为杀蒋可能会引起新的内战, 削弱抗日力量,阻碍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则能促成内战的结束,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 和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
西安事变集中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 中国的主要矛盾,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 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对日态度转 变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 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 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 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 他们的评价很高。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 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 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表现。

3.1.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件)

3.1.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件)

5、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②都是为 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 血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野心
A、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D、 ①③
D
6、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 现在 A、中国战场扩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牵制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 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 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李宗仁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 8月15 -----正式宣布投降 9月2日 ---- 投降签字 9月3日 --中国抗日胜利纪念日 9月9日 -----台湾回归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 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 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 •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 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及世 界爱好和平的友好人士的 帮助
朝鲜
中国东北 蒙古
全中国
称霸全世界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894—1895年 发动甲午战争侵华,占领台湾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1901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 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 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中国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思考:日本占领了
东北后,就此罢手了 吗?
“华北独立”
奋勇抵抗日军的十九路军
闸北宝山路一带被炸成废墟
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 发动“一二八事变”
上海妇女慰问中国士兵 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在前线指挥战斗
1932 年5月5日,在英美法意四国调 签定协定后,蒋介石把十九 停下,中日签定《淞沪停战协定》 路军调往围剿红军的前线




•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量土地,并试图扶植前清朝皇帝溥仪 建立满洲国。但此一行动刚开始就受到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于是日本决定在上海这一国际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使日本对中国 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够顺利进行。为此在这期间,日本需要在上海发起一 场“假战争” 上海的田中隆吉接电后,将2万日元经费交给了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即金壁辉), 让她具体策划实施。1932年1月18日下午,川岛芳子唆使2名日本日莲宗僧人与3名日 本信徒到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总厂去生 事。日方5人在厂外观看厂内工人义勇军操练,并投掷石子挑衅,引发冲突。而之前 川岛芳子早已经雇佣打手扮成工人模样混入人群。冲突中日方5人遭到不明人士攻击, 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然而警察并未成功逮捕犯人,因此日本指控攻击事件为中国 人的工厂纠察队所为。此即所谓“日僧事件”。 1月20日凌晨2时许,数十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趁夜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又砍 死一名、砍伤两名前来组织救火的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下午,田中隆吉煽动1200 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 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 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通牒增兵 为扩大事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1月21日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承诺缉拿焚烧三 友实业社的凶手之余,同时提出了无理的四项强硬要求:1、上海市长对日僧事件进 行公开道歉;2、逮捕和处罚作案者;3、对被害者进行经济赔偿;4、取缔和解散上 海以抗日救国会为首的一切反日组织和团体。 白川统率下的上海日军兵力已达7万余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定)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定)

2、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后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
4、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并释放蒋介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1、背 景:
张学良 杨虎城
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2、经 过:劝说无望,“兵谏”,扣押蒋介石,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 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 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 贡献。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 本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它的野心不 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日军占领 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 了哪里?
华北告急!中国告急!
歌曲的创作过程及作用
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4、东北人民的抗争
什么是“九· 一八”事 变? 1、什么是九一八事变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
(2)地点:沈阳
(3)经过: 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 炮击东北军
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自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

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 1897年,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划福建省为它
蒋介石 张学良
创作大量不朽的民族战歌 不抵抗政策
周恩来
聂 耳
发动西安事变
代表中共参加西安谈判
请讨论
蒋介石是卖国贼还是爱国者?
与林则徐比: 领导禁烟民族英雄,蒋参加抗战 与汪精卫比: 叛国投敌成汉奸,蒋坚持抗战 与陈水扁比: 鼓吹“台独”,蒋坚持“一个中国”
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与杨虎城 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 B A 反蒋抗日 B 逼蒋抗日 C 联蒋抗日 D 杀蒋抗日 2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 力图改变国共两党的关系 B 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 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共同抗日 3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长征胜利结束 C 卢沟桥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

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展开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展开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展开过程日本侵华战争是指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大规模侵略战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展开过程两个方面来阐述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背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导火索,该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非法侵占。

之后,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野心逐渐加深。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

随着事态的升级,日本侵华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过程日本侵华战争的展开过程可以分为军事行动和政治控制两个方面。

1. 军事行动日本在战争初期,采取了军事压倒中国的策略,迅速占领了中国的重要城市。

在上海、南京等地,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尽管中国军队表现出极大的抵抗意志,但是由于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的不足,很难抵挡日本军队的入侵。

2. 政治控制在军事行动的同时,日本还实施了政治控制措施,对中国的政府和民众进行打压。

他们成立了伪满洲国和伪中华民国政权,并试图通过这些傀儡政权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

此外,日本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掠夺,大量资源被日本抢走,使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

3. 抗战的爆发中国人民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日本军队展开了坚决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武装抵抗,组织了游击战,并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这场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抗外侵略的坚定决心。

4. 战争影响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数百万中国人民失去了生命,大量的城市被摧毁,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遭到破坏。

战争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暴行和战争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

此外,战争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总结日本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英勇,为日本侵略者敲响了警钟。

战争的悲剧应该成为我们永不忘记的过去,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3.1.2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3.1.2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
请例举日军全面侵华后的残暴罪行。
日军侵华罪行
南京大屠杀
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
全 面 侵 华 战 争 的 爆 发
日本侵华 事件
平津沦陷 上海沦陷
南京失陷
中国军队 抗击
二十九军的反击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日军犯下 滔天罪行
细菌战(731部队) 轰炸城市 “三光”政策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 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 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
7月底,平津沦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
“淞沪会战” 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 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 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 歪曲事实 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 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 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一、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

“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七七事变示意图
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反击
宁 为 战 死 鬼 , 不 做 亡 国 奴
“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 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抗日英雄佟麟阁

3.1.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件)

3.1.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件)
2017/3/27 4
第1课时
2017/3/27Fra bibliotek5日本侵华的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 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3.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 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2017/3/27 6
联系:日本紧邻中国东北三省。
原因:东北离日本、朝鲜较近,且此时日本已占据了朝 鲜,东北是中国的大门,占领东北后,方便日本 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丰富,能够为日本 提供战略资源。 依据地图,想一想,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 样的危害。 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了日 本侵华的进程;东北大量资源被日本掠夺,为其侵略提供 2017/3/27 12 物质保障;东北三省的广大人民遭受日本的残暴奴役。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 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中国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一·二八”事变
2017/3/27
14
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 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 造事端,欲使“华北独立”,以图 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 出去
2017/3/27
15
2017/3/27
16
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应
1.中国共产党: 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
2017/3/27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民族大幸: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 产党 领导了“一二· 九”运动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不抵抗政策,继续“剿共” 国民党 局部抵抗:十九路军 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 学生:“一二· 九”运动 其他各阶 层人民 东北人终于 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博古(左)、叶剑英(中)、周恩 来(右)
宋美龄飞赴西安展开 救夫行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一国共合作 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
人物:
事件:
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通电全国,主张抗日 和平解决 国共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何应钦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 本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哼!哼!哼! 我一定要挑拨中 国人打内战。让 他们自相残杀吧! 等到他们打到筋 疲力尽的时候, 中国就是我的了。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喔,上帝!如 果中国被日本占领 了,我们在华的利 益还能有保证吗? 一定要促使中国人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国民党中的一些爱国将领态度如何? 他们抗日救国的愿望在当时能够马上实 现吗?为什么?
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成作为蒋介石的部 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 介石?目的是什么?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一目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被称为“九一八事变”的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的开始。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伤痛,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事变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究九一八事变对日本侵华行动的扩大化和中日关系的转折点。

一、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既得利益的渴望。

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丰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块“肥肉”,日本军部和财阀集团对这里展开了贪婪的目光。

而东北铁路是日本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军事控制杠杆。

然而,由于日本统治下的南满洲铁路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日本为了保护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制造了一个借口来干预中国东北事务。

1931年9月18日晚20时,在沈阳附近的居民居住区发生了一起爆炸,随即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

这起事件被日本军方宣称为中国军队袭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领事馆,以此为借口开始对中国东北的全面军事行动。

然而,根据历史资料和调查报告,九一八事变实际上是由日本军方自导自演的阴谋,旨在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并抢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二、事件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

随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不断升级。

1937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也标志着全面的中日战争爆发。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伤痛,无辜的平民受到了日本军队的残暴虐待。

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进行了非人道的战争罪行,包括大量屠杀、抢劫、强征劳工和性奴待遇等暴行。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冲突,使中国政府陷入严重的危机。

三、影响与启示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节点,它直接导致了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和其他侵略行动的爆发。

从长远来看,九一八事变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动。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满洲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这次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远胜于一场局部冲突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当时,中国东北满洲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使用武力,以满洲国的名义侵略中国。

事变发生后,日军出动,占领了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摧毁了中国东北满洲的官府、军队和居民,给中国的统一和独立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九一八事变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地区领土的丧失,更是国家体面和民族尊严的受损。

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势力的蔓延势头愈发放肆,失去东北满洲的中国进一步陷入危机之中。

而中国政府的无力回天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动荡和分裂的局面。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几年中,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场残酷的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民族抵抗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中的魂痛。

九一八事变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页,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页。

这次事变触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在中国时局被挑战的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紧张关注。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没有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坚定支持和援助,这使得中国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更加孤立无助。

九一八事变是一个悲剧,它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然而,从悲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坚强和顽强。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和反击。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它警醒着我们珍惜和平、捍卫和平,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国家的痛苦和耻辱。

九一八事变也教育着我们要坚定信念,强化国家建设和军事力量的意识,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重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开始。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学习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主要事件及影响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经过:
影响:①对中国:②对世界:。

(2)一•二八事变
时间:
经过:
三、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

(1)中国共产党:
(2)学生:。

时间:
口号:。

(3)东北人民:。

(4)国民党官兵:
①概况:
②解决依据和方针:
③意义:
合作探究
一、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 20 世纪30 年代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段屈辱历史,它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
(2)是什么桎梏了士兵冲锋向前的脚步?从此东北的命运如何?
(3)东北人民是否放弃了斗争?请举一例说明?
(4)这一事件后全国各阶层的态度如何?全国局势如何?请举出两例说明。

(5)请你给这幅漫画起下生动的名字,以揭示其深刻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