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电穿孔法
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是指在一个较大的 电脉冲短暂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从而允许 DNA等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后细胞膜 快速复原,保持细胞的完整。这种方法称为电 穿孔法。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转化子的鉴定 • 转化子的外源基因表达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 化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转基因动物
•与转基因植物相比,转基因动物的发展要慢些。
•◆例如,利用转基因羊大量表达人类的抗胰蛋白酶。
•◆将人的抗胰蛋白酶α-1基因克隆在羊奶产生相关基
因
• 启动子的下游,这种启动子仅在乳腺细胞中表达,
使羊奶中含有大量有功能的人类抗胰蛋白酶;
➢ 分离和克隆海水鱼类中的有用基因; ➢ 筛选适用海水鱼类基因克隆和表达的载体及表达体系。 ➢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海水鱼中,培育性状优
良的转基因海水鱼类品系。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1. 海水鱼类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基因的分离包括构建基因文库和从基因文库中 筛选分离目的基因两大步骤。
几种重要的海水鱼类基因 生长激素基因 抗冻蛋白基因 催乳素基因和生长催乳素基因
研究者在世纪初也将海水鱼生长激素成
功导入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真鲷和
牙鲆,培育出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的转基
因海鱼群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鱼类作为转基因研究的实验动物,比哺 乳动物等具有更多的优点: ➢鱼类怀卵量大,一次可产几万个至几十 万个; ➢大多数种鱼类的卵子卵径大,卵质透明 ,便于进行显微注射等遗传操作; ➢鱼类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易于进行人 工受精和控制胚胎发育的条件。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该法较简单、方便,依靠生理受精过程,免去 了对原核的损伤。通过此法获得的精卵受精和受精 卵成活率几乎不会受到影响。但精子携带基因转移 法仍存在转基因阳性率低、转移率不稳定等缺点。
•◆可利用家禽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大量需要的
• 重要蛋白质。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异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具 有遗传缺陷的患者的基因组中,以治疗遗传疾病的方 法,通常叫做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病毒DNA作载体,构建 重组DNA分子,用病毒包装物包装后形成的重组去毒 病毒感染患者的细胞,将正常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
• 可作为DNA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 病毒、细菌或酵母菌人工染色体(BAC、 YAC)等。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作为载体DNA分子,需具备四个条件: •⑴具复制原点(ori),能携带的外源DNA片段
独立地自我复制;
•⑵具有多克隆位点,即具有多种限制性酶 的切点,用于克隆外源DNA片段; •⑶至少具有一个选择标记基因; •⑷易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3. 穿梭载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DNA连接酶(DNA ligase)
• DNA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切口处的5′磷酸根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这种反 应需要供给能量,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的 DNA连接酶以NAD+作为能量来源,动物 细胞和噬菌体的连接酶则以ATP作为能量 来源。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二节 鱼类基因工程
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鱼 类遗传育种和海水鱼类资源开发研究的一门 应用性,技术强的分支学科。 本节以海洋鱼类为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跃居世界 首位,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水产业的发展由 捕捞型转向增养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Choy 等人发现了另一 类抗冻蛋白。他们从产自北大西洋沿岸海域的美洲 大绵鳚、冬鲽和杜父鱼中分离出3种类型的抗冻蛋 白(AFP)。当AFP增至一定浓度,可以完全抑制 冰晶的形成,因此即使在低于-1.7℃的低温条件下 ,含有一定浓度AFP的血清也不会冻结,这就是极 地和北大西洋海域的海水鱼能够在严寒海水中生存 的原因。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抗冻蛋白基因
大多数海水鱼类的血清在-0.6 ℃即冻结,因此无法在 温度过低的海域中生存,但仍有一些海水鱼类可以生存在 这些严寒海域中。
早在1957年,Scholander等人首次观察和研究了这 些鱼类的抗冻特性。他们发现在北极海水鱼的血清中存在 一种生物大分子,它们起着降低血清凝固点的作用。 此后 ,DeVries等人从南极鱼血清中分离和分析了这种生物大 分子,发现它们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的糖蛋白,称为抗 冻糖蛋白(AFGP)。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 种
2020/11/28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1、概念: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
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 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 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
•也称为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tion) 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其中,海水养殖的发展尤为迅速。相比贝类和虾 类养殖,海水鱼类的养殖发展较慢。
制约因素较大的是越冬问题,多数海水养殖品种 在4℃以上才能越冬,8 ℃以上才能摄食和维持缓慢 生长。其次海水鱼的遗传育种和全人工繁殖育苗问题 尚未彻底解决,育苗成活率较低。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海水鱼 类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为:
修复双链DNA缺口处的磷酸二酯键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连接多个平头双链DNA分子: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的基因与 载体的连接 (DNA分子重 组)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
● 转化(transformation):指将质粒DNA 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细菌 中的过程。
• • 第Ⅱ类限制性酶: • 能识别一段特异的DNA序列,准确地酶切双链
DNA的特异序列—回纹对称序列。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载体•(vector)
• 一个DNA片段只有与适合的载体DNA 连接构成重组DNA后,在载体DNA的运载下, 才可以高效率地进入宿主细胞(host cell),并 在其中复制、扩增、克隆出多个拷贝。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1. 细菌质粒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独立于细菌染 色体而自然存在的、能自我复制、 易分离和导入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这些质粒的适应范围广,拷贝数 多。进入宿主细胞复制后,每个细 胞的质粒拷贝数可高达1000个。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 λ噬菌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转染(transfection):指病毒及其重组 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 转导(transduction):指噬菌体及其重 组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转化
(1)氯化钙法
● 1970年M.Mandel和A.Hige发现,大肠 杆菌经过氯化钙适当处理及短暂热休克 之后,便能吸收λ噬菌体DNA。1972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 S.Cohen报道,经氯化 钙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也能摄取质粒DNA 。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鱼类转基因技术研究始于淡水鱼。1985年, 我国学者朱作言等人首次报道了转基因鱼试验成 功。他们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启动子-人生长激素基 因组体(mMT-hGH)导入金鱼受精卵中,获得 了第一批转基因鱼。海水鱼类的转基因研究直到 90年代初才有报道,加拿大研究者成功地将海水 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和抗冻蛋白基因导入鲑科鱼类 ,培育出个体较对照鱼30倍的“超级鱼”和能够 表达抗冻蛋白的转基因大西洋鲑。我国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用这几种抗冻蛋白基因构建的各种表达重组 体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转抗冻蛋白基因鱼类的研究 和基因工程菌表达生产抗冻蛋白的应用研究。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 海水鱼类的基因转移
在海水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面, 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应用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鱼类的生殖系细 胞内,使之整合于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通过改变受体鱼遗传物质组成的方式达到 培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目的。
⑸ 鉴定转化细胞,获得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细胞 (“检”);
• 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可简化为:切、接第、十章转基因、工程增技术、育种检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一) 从基因库中分离基因 •(二)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 因 •(三) 人工合成基因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restriction enzymes): • • 在细菌中此酶的功能是降解外来DNA分 子,以限制(restriction )或阻止病毒侵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1.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导入外源基 因的成功率也比较高。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1)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注射; (2)受精卵的细胞质注射。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显微注射法的优点是外源基因的导入整 合效率较高,缺点是需要贵重精密仪器,技术 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整 合的拷贝数都无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动物基因 组的插入突变,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 死。并且,显微操作处理对鱼类卵子有机械损 伤,受精卵的成活率受到很大影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前鱼类的成功报道有6种。 Khoo等(1992)将斑马鱼精子与pUSVCAT质粒在PBS中22℃ 保育30~40 min,得到23.3% (环状质粒DNA)和37.5% (线状 质粒DNA)的阳性率。 Sin等(1993)将大鳞大麻哈鱼的精子与外源基因混合,经电脉 冲处理后再受精,获得5%~10%的转基因阳性率。 于健康等(1994)将金鱼精子与AFP基因在Niu—Twitty液中4 ℃保温30 min后,再与卵子受精,经PCR 法和Southern blot 分子杂交法检查,阳性率为26%。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 基因工程工业 •(二) 植物基因工程 •(三) 转基因动物 •(四) 基因治疗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胰岛素的人工生产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植物基因工程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
• ◆植物基因转化:是指将外 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 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稳定 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优点
•操作比较简单,是处理 大量的受精卵的理想方法。
•缺点
•缺 点 是 导 入 无 定 向 性 , 转 移 率较低,针对不同种鱼需要建 立相应的电脉冲条件(脉冲电 压、脉冲时间、脉冲次数、间 隔时间、脉冲介质)等。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3 精子载体导入法
利用精子作为转基因载体,借助受精作用把外源基因导 入受精卵,整合到受精卵的基因组中,是构建转基因动物的 一种新的尝试。
•★ • ⑴3从、供基体本细胞过中程分离:出目的基因 (“切”) ;
• ⑵ 用DNA连接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DNA片断接到载体上, 形成DNA重组分子(“接”);
• ⑶ 借助细胞转化手段将DNA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转”);
⑷ 培养转化细胞,以扩增DNA重组分子,使其整合到受 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增”);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2 电脉冲法
外源DNA在电脉冲作用下进入受精卵。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谢岳峰等(1989)以泥鳅脱膜受精卵为材料,电穿孔 转移外源基因,获得了10% 的转基因泥鳅。 Powers(1992)采用电穿孔法和显微注射法,将线性 化DNA 导入斑马鱼、斑鲴和鲤受精卵。电穿孔法产 生的转基因鱼数量比显微法的多。 Zhao(1993)证明电穿孔导入的GH 基因不仅能表达 ,而且还能遗传。 Powers(1992)采用电穿孔法获得的转基因斑马鱼和 鲤的子一代约一半携带外源基因并能有效表达。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诞生:
• 1971年,美国Smith,H.O. 等分离出一种 限制性酶,可酶切病毒的DNA分子; • 1972年:Berg, P. 等实现不同酶切DNA 片段的体外连接; • 1973年:Cohen,s.等将体外重组的DNA 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得以表达。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电穿孔法
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是指在一个较大的 电脉冲短暂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从而允许 DNA等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后细胞膜 快速复原,保持细胞的完整。这种方法称为电 穿孔法。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转化子的鉴定 • 转化子的外源基因表达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 化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转基因动物
•与转基因植物相比,转基因动物的发展要慢些。
•◆例如,利用转基因羊大量表达人类的抗胰蛋白酶。
•◆将人的抗胰蛋白酶α-1基因克隆在羊奶产生相关基
因
• 启动子的下游,这种启动子仅在乳腺细胞中表达,
使羊奶中含有大量有功能的人类抗胰蛋白酶;
➢ 分离和克隆海水鱼类中的有用基因; ➢ 筛选适用海水鱼类基因克隆和表达的载体及表达体系。 ➢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海水鱼中,培育性状优
良的转基因海水鱼类品系。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1. 海水鱼类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基因的分离包括构建基因文库和从基因文库中 筛选分离目的基因两大步骤。
几种重要的海水鱼类基因 生长激素基因 抗冻蛋白基因 催乳素基因和生长催乳素基因
研究者在世纪初也将海水鱼生长激素成
功导入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真鲷和
牙鲆,培育出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的转基
因海鱼群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鱼类作为转基因研究的实验动物,比哺 乳动物等具有更多的优点: ➢鱼类怀卵量大,一次可产几万个至几十 万个; ➢大多数种鱼类的卵子卵径大,卵质透明 ,便于进行显微注射等遗传操作; ➢鱼类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易于进行人 工受精和控制胚胎发育的条件。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该法较简单、方便,依靠生理受精过程,免去 了对原核的损伤。通过此法获得的精卵受精和受精 卵成活率几乎不会受到影响。但精子携带基因转移 法仍存在转基因阳性率低、转移率不稳定等缺点。
•◆可利用家禽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大量需要的
• 重要蛋白质。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异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具 有遗传缺陷的患者的基因组中,以治疗遗传疾病的方 法,通常叫做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病毒DNA作载体,构建 重组DNA分子,用病毒包装物包装后形成的重组去毒 病毒感染患者的细胞,将正常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
• 可作为DNA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 病毒、细菌或酵母菌人工染色体(BAC、 YAC)等。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作为载体DNA分子,需具备四个条件: •⑴具复制原点(ori),能携带的外源DNA片段
独立地自我复制;
•⑵具有多克隆位点,即具有多种限制性酶 的切点,用于克隆外源DNA片段; •⑶至少具有一个选择标记基因; •⑷易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3. 穿梭载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DNA连接酶(DNA ligase)
• DNA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切口处的5′磷酸根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这种反 应需要供给能量,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的 DNA连接酶以NAD+作为能量来源,动物 细胞和噬菌体的连接酶则以ATP作为能量 来源。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二节 鱼类基因工程
以鱼类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鱼 类遗传育种和海水鱼类资源开发研究的一门 应用性,技术强的分支学科。 本节以海洋鱼类为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跃居世界 首位,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水产业的发展由 捕捞型转向增养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Choy 等人发现了另一 类抗冻蛋白。他们从产自北大西洋沿岸海域的美洲 大绵鳚、冬鲽和杜父鱼中分离出3种类型的抗冻蛋 白(AFP)。当AFP增至一定浓度,可以完全抑制 冰晶的形成,因此即使在低于-1.7℃的低温条件下 ,含有一定浓度AFP的血清也不会冻结,这就是极 地和北大西洋海域的海水鱼能够在严寒海水中生存 的原因。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抗冻蛋白基因
大多数海水鱼类的血清在-0.6 ℃即冻结,因此无法在 温度过低的海域中生存,但仍有一些海水鱼类可以生存在 这些严寒海域中。
早在1957年,Scholander等人首次观察和研究了这 些鱼类的抗冻特性。他们发现在北极海水鱼的血清中存在 一种生物大分子,它们起着降低血清凝固点的作用。 此后 ,DeVries等人从南极鱼血清中分离和分析了这种生物大 分子,发现它们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的糖蛋白,称为抗 冻糖蛋白(AFGP)。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 种
2020/11/28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
•★1、概念: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
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 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 愿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
•也称为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tion) 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其中,海水养殖的发展尤为迅速。相比贝类和虾 类养殖,海水鱼类的养殖发展较慢。
制约因素较大的是越冬问题,多数海水养殖品种 在4℃以上才能越冬,8 ℃以上才能摄食和维持缓慢 生长。其次海水鱼的遗传育种和全人工繁殖育苗问题 尚未彻底解决,育苗成活率较低。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海水鱼 类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为:
修复双链DNA缺口处的磷酸二酯键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连接多个平头双链DNA分子: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的基因与 载体的连接 (DNA分子重 组)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
● 转化(transformation):指将质粒DNA 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细菌 中的过程。
• • 第Ⅱ类限制性酶: • 能识别一段特异的DNA序列,准确地酶切双链
DNA的特异序列—回纹对称序列。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载体•(vector)
• 一个DNA片段只有与适合的载体DNA 连接构成重组DNA后,在载体DNA的运载下, 才可以高效率地进入宿主细胞(host cell),并 在其中复制、扩增、克隆出多个拷贝。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1. 细菌质粒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独立于细菌染 色体而自然存在的、能自我复制、 易分离和导入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这些质粒的适应范围广,拷贝数 多。进入宿主细胞复制后,每个细 胞的质粒拷贝数可高达1000个。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 λ噬菌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 转染(transfection):指病毒及其重组 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 转导(transduction):指噬菌体及其重 组子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转化
(1)氯化钙法
● 1970年M.Mandel和A.Hige发现,大肠 杆菌经过氯化钙适当处理及短暂热休克 之后,便能吸收λ噬菌体DNA。1972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 S.Cohen报道,经氯化 钙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也能摄取质粒DNA 。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鱼类转基因技术研究始于淡水鱼。1985年, 我国学者朱作言等人首次报道了转基因鱼试验成 功。他们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启动子-人生长激素基 因组体(mMT-hGH)导入金鱼受精卵中,获得 了第一批转基因鱼。海水鱼类的转基因研究直到 90年代初才有报道,加拿大研究者成功地将海水 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和抗冻蛋白基因导入鲑科鱼类 ,培育出个体较对照鱼30倍的“超级鱼”和能够 表达抗冻蛋白的转基因大西洋鲑。我国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用这几种抗冻蛋白基因构建的各种表达重组 体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转抗冻蛋白基因鱼类的研究 和基因工程菌表达生产抗冻蛋白的应用研究。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 海水鱼类的基因转移
在海水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面, 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应用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鱼类的生殖系细 胞内,使之整合于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通过改变受体鱼遗传物质组成的方式达到 培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目的。
⑸ 鉴定转化细胞,获得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细胞 (“检”);
• 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可简化为:切、接第、十章转基因、工程增技术、育种检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一) 从基因库中分离基因 •(二)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 因 •(三) 人工合成基因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restriction enzymes): • • 在细菌中此酶的功能是降解外来DNA分 子,以限制(restriction )或阻止病毒侵染。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1.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导入外源基 因的成功率也比较高。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1)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注射; (2)受精卵的细胞质注射。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显微注射法的优点是外源基因的导入整 合效率较高,缺点是需要贵重精密仪器,技术 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整 合的拷贝数都无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动物基因 组的插入突变,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 死。并且,显微操作处理对鱼类卵子有机械损 伤,受精卵的成活率受到很大影响。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目前鱼类的成功报道有6种。 Khoo等(1992)将斑马鱼精子与pUSVCAT质粒在PBS中22℃ 保育30~40 min,得到23.3% (环状质粒DNA)和37.5% (线状 质粒DNA)的阳性率。 Sin等(1993)将大鳞大麻哈鱼的精子与外源基因混合,经电脉 冲处理后再受精,获得5%~10%的转基因阳性率。 于健康等(1994)将金鱼精子与AFP基因在Niu—Twitty液中4 ℃保温30 min后,再与卵子受精,经PCR 法和Southern blot 分子杂交法检查,阳性率为26%。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4.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 基因工程工业 •(二) 植物基因工程 •(三) 转基因动物 •(四) 基因治疗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胰岛素的人工生产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植物基因工程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
• ◆植物基因转化:是指将外 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 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稳定 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优点
•操作比较简单,是处理 大量的受精卵的理想方法。
•缺点
•缺 点 是 导 入 无 定 向 性 , 转 移 率较低,针对不同种鱼需要建 立相应的电脉冲条件(脉冲电 压、脉冲时间、脉冲次数、间 隔时间、脉冲介质)等。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3 精子载体导入法
利用精子作为转基因载体,借助受精作用把外源基因导 入受精卵,整合到受精卵的基因组中,是构建转基因动物的 一种新的尝试。
•★ • ⑴3从、供基体本细胞过中程分离:出目的基因 (“切”) ;
• ⑵ 用DNA连接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DNA片断接到载体上, 形成DNA重组分子(“接”);
• ⑶ 借助细胞转化手段将DNA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转”);
⑷ 培养转化细胞,以扩增DNA重组分子,使其整合到受 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增”);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2 电脉冲法
外源DNA在电脉冲作用下进入受精卵。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谢岳峰等(1989)以泥鳅脱膜受精卵为材料,电穿孔 转移外源基因,获得了10% 的转基因泥鳅。 Powers(1992)采用电穿孔法和显微注射法,将线性 化DNA 导入斑马鱼、斑鲴和鲤受精卵。电穿孔法产 生的转基因鱼数量比显微法的多。 Zhao(1993)证明电穿孔导入的GH 基因不仅能表达 ,而且还能遗传。 Powers(1992)采用电穿孔法获得的转基因斑马鱼和 鲤的子一代约一半携带外源基因并能有效表达。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2、诞生:
• 1971年,美国Smith,H.O. 等分离出一种 限制性酶,可酶切病毒的DNA分子; • 1972年:Berg, P. 等实现不同酶切DNA 片段的体外连接; • 1973年:Cohen,s.等将体外重组的DNA 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得以表达。
第十章基因工程技术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