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解析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4)验算习惯的养成:验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需要教师强调其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举例:在完成计算后,学生可能会急于得到答案,而忽略了通过验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举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在进位或退位时出错,如将587+439计算成1016而不是1026。
(2)竖式计算的准确性: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提高准确性。
举例:在列竖式时,可能会将数字写错行,或在进行进位和退位时忘记修改相应位置的数字。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并在实际计算中应用。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个方法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教材分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深入研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和估算。
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应对类似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研究计算,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研究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此外,教师还应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发表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和合作,增强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每个内容需1课时完成。
师:谁能告诉我这道题的算式应该怎么写呢?生:是271+31.师:对的。
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生:是302.师:非常好。
我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生:可以用减法来验证。
师:非常好。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验证一下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请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用减法验证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研究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们验证的结果是正确的吗?生:是的。
师:非常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教学例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新解》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 同步教材0解析word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导航1.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竖式计算连加式题。
3.学习用加法验算减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1 加法(教材P36~40)教材提示目标导向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导学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剖析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笔算万以内数加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教材新解教材讲解知识点1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例】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分析】1.理解题意。
通过上表得知,我国湿地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要求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就是求271与122的和的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71+122。
2.解题方法。
方法一:口算。
将两个加数的整百数、整十数、个位数分别相加,再将所得的结果加起来。
2021100=300 70+20210 1+2=3300+90+3=393所以271+122=393。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1+3=3,在和的个位上写3,再算十位上的7+2=9,在和的十位上写9,最后算百位上的2+1=3,在和的百位上写3。
所以271+122=393。
2 7 1 + 1 2 2 3 9 3 【解答】 271+122=393(种)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393种。
【知识归纳】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知识点2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例】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分析】1.理解题意。
我国湿地鸟类有271种,哺乳类有31种,要求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就是求271与31的和的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71+31。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一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
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国动物种类的问题,减法中安排了近几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的问题等。
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
例如,购物问题,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等。
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让加强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如,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一等。
因此,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大量计算具体的三位数加、减法题目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笔算加、减法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为机械记忆,教材没有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而是通过学生讨论提供探索法则的线索,为学生经历法则的形成过程提供空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1)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三位数笔算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4.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课件、计算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
(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提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271+122=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合作探究。
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
2.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
3.计算271+31。
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
出示例二例二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1.读一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45+298=)(二)探索新知1.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445+298得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采用尝试、讨论等形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或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均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加强估算,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作业设计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容有:不连续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生活中的数学,整理和复习。
二、作业设计类型单元课时作业三、作业设计目标通过作业,全面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具体包括: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作业设计方案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体现合理性,层次性原则。
五、设计理念阐述1、作业设计理念一:变枯燥为趣味“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因为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题的能力。
真正的数学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并不是复杂的数字计算和转换,它有着充分贴近生活的背景,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它是“活”的,是灵活多变的,要将学生熟悉的数学和自己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完成数学学习的意义。
数学课后作业和实际充分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双向深层了解。
比如在本次作业设计中设计了“生活数学”我会解这样的题目小学生是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事物要足够符合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高效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自身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的过程。
2、作业设计理念二:变封闭为开放开放就是问题答的方法方式不一样,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的情况。
我们在课前充分挖掘知识中的一些潜在的因素,通过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延伸,巧妙、合理地根据学生的情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作业,学生通过完成对题的解答,促进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创新过程。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都会产生一些定势思维,比如在学习乘法时,认为今天的课后一定要用乘法来解决,在学习完分数分母过后,又认为今天的作业一定要用分子分母的知识来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需要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退位。
2. 实际问题解决: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实际问题解决。
2. 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识学习:详细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发现,通过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解析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本单元的例题编排按照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思路,一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
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国动物种类的问题,减法中安排了近几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的问题等。
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
例如,购物问题,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等。
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如,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一等。
因此,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等。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题。
3. 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以及加减法运算的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
2.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3. 示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5. 应用拓展: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设计应用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讲解新课”环节,即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讲解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至关重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8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至第49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后学生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
续退位减法。
2、理解验算的意义,进一步理会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养成检验和
验算的习惯。
4、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归纳并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探索验算的多种方法,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两种验算
方法
进度安排:
本单元教学分7课时进行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题:连续进位加练习课
课题:减法(连续退位)
课题: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
课题:解决问题
课题:连续退位减练习课。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丶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
法的笔算方法。
单元知识构成:(1)信息窗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即一般加减计算。
(2)信息窗 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 0 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
(3)
信息窗 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一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
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国动物种类的问题,减法中安排了近几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的问题等。
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
例如,购物问题,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等。
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让加强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如,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一等。
因此,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大量计算具体的三位数加、减法题目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笔算加、减法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为机械记忆,教材没有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而是通过学生讨论提供探索法则的线索,为学生经历法则的形成过程提供空间。
3.将“验算”分散编排改变原实验教材集中教学加减法“验算”的编排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安排在教学完某一计算后紧接着教学,即分散出现。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利用验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习的笔算,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修订教材将估算内容从计算中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说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减法估算。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1. 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进行简单的万以内加减法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万以内加减法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法和学法1. 教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四单元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四单元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此知识点才能顺利地进行数学学习。
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万以内加法是指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和和都在万以内的一种加法运算。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加法计算,掌握在万以内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习进位和退位的概念,以及进位、退位和不进位计算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练习,加深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能力。
与加法相对应的是减法运算。
在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中,学生需要学习在万以内进行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减法计算的基本规则和步骤,包括按位相减和借位。
在减法计算中,借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加深对于借位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还需要注意减法计算中的退位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退位来解决减法计算中的困难。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减法计算能力和技巧。
除了加法和减法计算,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还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万以内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且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和技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在学习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练习和巩固。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学习,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在课后,可以通过做习题集和参加辅导班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互助和讨论,共同进步和提高。
总之,数学万以内加减法(二)知识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掌握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学生把课本第37页例题补充填写完整。
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教师评讲。
4.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多媒体出示:
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例1271+122=393(种)
2 7 :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393种。
例2271+31=302(种)
2 7 1
+ 3 1
3 0 2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302种。
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课时安排:9课时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1.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教材分析:五、单元分析:“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退位减,例题3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
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六、单元教学方法: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探索完成计算任务。
2.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
3.重视错题,注重培养验算的习惯。
七、课时安排:加法 3课时减法 3课时解决问题 1课时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 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单元测试 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材解析一、教材分析《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本单元的例题编排按照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思路,一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
例如,加法中安排了我国动物种类的问题,减法中安排了近几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的问题等。
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
例如,购物问题,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等。
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如,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一等。
因此,本单元在编排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两位数加、减法类比,推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一过程中,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大量计算具体的三位数加、减法题目的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出笔算加、减法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为机械记忆,教材没有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而是通过学生讨论提供探索法则的线索,为学生经历法则的形成过程提供空间。
3.将“验算”分散编排改变原实验教材集中教学加减法“验算”的编排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安排在教学完某一计算后紧接着教学,即分散出现。
万以内加减法的算理并不困难,但计算比较复杂,涉及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问题,要使计算达到比较熟练、准确,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利用验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习的笔算,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修订教材将估算内容从计算中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
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例4中,突出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
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用精确计算解决;解决“爸爸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两部分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在课程实施中,要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等,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重点,更是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通过适量的专项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等,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内容(一)加法1.主题图(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
4.做一做(第18页)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二)减法1.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
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2)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图中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
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
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
)(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150。
(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和加法一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助理解算理。
2.做一做(第23页)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
(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
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
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三)加减法的验算1.主题图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五、教学建议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应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特别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尽管以例题的方式呈现,但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
2.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本单元是整数笔算加减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影响小数加、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其内涵包括数和运算的意义、运算的规律和性质,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学生对算理的不理解,会影响到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要突出基本算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笔算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的话,教师可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减法的例4“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可借助计数器的操作过程提示退位的方法,并在竖式上将退位的过程反映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后,要给学生时间对计算方法进行交流和反思“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运算程序和步骤的抽象与概括,将对运算的认识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概括水平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计算法则概括出来,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