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及染色12

合集下载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技术,用于织物、纺织品、纸张等材料的染色。

活性染料通常呈现出强烈的可溶性、高色牢度和良好的亲和力。

其染色原理是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通过共价键或氢键与被染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材料纤维或纸张上。

活性染料具有多种活化基团,如亚胺基、酯基、酰胺基、硫酸基、游离酮基等。

这些活化基团可以通过与纤维上的羟基、胺基等官能团发生反应,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复杂,一般含有芳香环、杂环和侧链等多个部分。

这些结构部分可以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纤维发生相互作用,增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

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首先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表面结合,形成一个暂时的结合物。

然后,在染料经历搅拌、加热等步骤后,结合物中的活化基团与纤维官能团发生热反应,形成更稳定的共价键连接,从而确保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还可能涉及到还原和氧化反应。

染色前,染料分子通常是氧化态,无法与纤维结合。

而在染色过程中,还原剂的作用下,染料分子被还原为可与纤维结合的形式。

染色结束后,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染料分子重新氧化,使染料变得不溶于水,提高染色后织物的色牢度。

与其它染色技术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活性染料具有极好的颜色鲜艳度,在染色过程中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使得染料颜色鲜艳且牢固。

其次,活性染料对许多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特别是对于天然纤维,如棉纤维。

最后,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耐洗度和耐光度,可在多次清洗和日晒后仍保持良好的颜色质量。

总之,活性染料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技术,通过染料分子与纤维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牢固结合。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色牢度和耐洗度,广泛应用于织物、纺织品和纸张等材料的染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活性染料染色技术不断发展,为纺织品印染行业带来更多的颜色选择和实现更高的染色质量。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4~5级
注:酸性水解条件:HAc pH值3.5,40℃,1h; 碱性水解条件:纯碱pH 值11.5,90℃,1h, 最后用褪色卡平级
常用各类活性染料相对反应性强弱见图。 二氯均三嗪类
二氯喹恶啉类 甲砜代嘧啶 乙烯砜类(雷玛素) 一氯均三嗪 氯化嘧啶类 丙烯酰胺类

反应性

4、膦酸基型活性染料(国产P型活性染料)
4、染料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染料-纤维键稳定性较差,会发生断裂, 因此利用率低,难以染深色,需固色。
5、适用范围: 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还常用于印花 。
6、耐氯牢度差, 耐气候、烟熏牢度差。
二、活性染料的类型
化学结构式: S ----- D --- B --- Re
|| | |
染连活
制备氯代均三嗪活性染料的重要原料是三聚氰氯:
HO NH2 +
NaO3S
SO3Na
Cl
N N Na2CO3 Cl N Cl 0℃~5℃
HO NaO3S
Cl NN NH
N Cl
SO3Na
①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国产K型活性染料)
一氯均三嗪染料反应性较弱,稳定性好,80℃以上水溶解, 染料-纤维键较稳定,固色率在80%以上。
活性基是 β–硫酸酯乙烯砜,通式为D-SO2CH2CH2OSO3Na
染色时碱性介质中先脱去硫酸酯基,形成乙烯砜基后再和纤维反应。
NaOH
D—SO2CH2CH2OSO3Na → D—SO2CH=CH2
D—SO2CH2CHOSO3Na OH
D—SO2CH=CH2 +纤维素—O + H D—SO2CH2CH2—O—纤维素
1.3×10-5 1.2×10-7 1.1×10-6 1.4×10-4 1.1×10-6 1.2×10-7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请撰写
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也称为光敏染料或光催化染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染料,
它能够通过光的侵入而实现染料的转化。

当光线束入它们的结构当中,就
会出现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活性染料的作用
活性染料的成分非常复杂,它把多种颜料结合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光
的照射下有不同的可视效果。

有些活性染料能够通过光线的变化而藉其独
特的光谱特性来赋予产品更多的颜色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的视觉美
感效果。

活性染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任何表面的外观,有助于人们更加关
注把定制属于自己品牌的外观特性。

活性染料的特性
活性染料在特定的光谱下呈现的色彩与普通有机染料完全不同,并且
活性染料具有高效率、稳定性、耐海水、耐污染物和耐磨损等特点。

它能
够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表面外观,使其外观更加醒目。

活性染料的应用
活性染料可以用于各种表面涂装,如汽车、家具、建筑等表面涂装;
广泛应用于合成衣料、鞋底、皮革、包袋、帽子等纺织品表面涂装;在汽
车内饰表面涂装,用于仪器仪表表面涂装;用于医疗、药物、饮料、食品、化妆品等表面涂装等。

活性染料——精选推荐

活性染料——精选推荐

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引⾔1.1活性染料简介早在⼀个多世纪之前,⼈们就希望制得能够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合的染料,从⽽提⾼染⾊织物的耐洗牢度。

直到1954年,⼘内门公司的拉蒂(Rattee)和斯蒂芬(Stephen)在应⽤中发现含⼆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可与纤维素上的伯羟基发⽣共价键合,进⽽坚牢地染着在纤维上,就此出现了⼀类能与纤维通过化学反应⽣成共价键的反应性染料,亦被称为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的出现,为染料的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页。

活性染料⾃1956年问世以来,其发展⼀直处于领先地位。

⽬前世界上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的年产量占全部染料年产量的20%以上。

活性染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1、染料可与纤维反应以共价键结合,在⼀般条件下这种结合键不会离解,所以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经染着,就有很好的染⾊牢度,尤其是湿处理牢度。

此外,染料染着于纤维后,不会像某些还原染料那样发⽣光脆损。

2、具有优良的匀染性能,⽽且⾊泽鲜艳,光亮度好,使⽤⽅便,⾊谱齐全,成本低廉。

3、国内已能⼤量⽣产,能充分满⾜印染⾏业的需要;其使⽤范围⼴,不仅可⽤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还可⽤于蛋⽩质纤维的染⾊以及⼀些混纺织物染⾊。

1.2 活性染料的历史20年代开始,汽巴公司开始了有关三聚氯氰染料的研究,这种染料的性能优于所有直接染料,其中特别是Chloratine Fast Blue 8G引⼊注⽬。

它是将⼀个含有胺基的蓝⾊染料与带有三聚氯氰环的黄⾊染料组成为绿⾊调的内分⼦组合,即该染料具有⼀个未被取代的氯原⼦,在⼀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反应形成共价结合,可是当时未被认识。

1923年,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氯均三嗪染料染于⽺⽑上,能获得⾼的湿牢度,从⽽在1953年发明了Cibalan Brill 型的染料。

同时,在1952年,赫斯特公司亦在研究⼄烯砜基团的基础上,⽣产了⽤于⽺⽑的活性染料,即Remalan。

但是这两类染料,当时并不很成功。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上的染料。

与传统的染料不同,活性染料可以在常温下和纤维形成共价键,从而能够很好地附着在纤维上,并展现出较好的耐久性和色牢度。

这种染料的染色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渗透性和胶着性。

首先,渗透性是活性染料染色的重要机理之一。

活性染料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较强的溶解性,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

在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的载体分子通常是亲水基团,可以与纤维表面上的亲水基团发生吸引力相互作用,进而渗透到纤维内部。

与此同时,染料分子还具有疏水基团,对纤维表面进行吸附,从而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其次,胶着性是活性染料染色的另一个重要机理。

在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的形成,从而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常见的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共价键的反应有两种,即核基反应和亲核基反应。

核基反应是指染料分子中含有活性的亲核性基团,如亚胺基、醛基和酸基等,与纤维上的核基反应,形成共价键。

亲核基反应是指染料分子中含有活性的电子亲核基团,如两性离子基团和亲核性基团等,与纤维上的亲电子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

在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中,一般需要辅助剂的存在。

辅助剂可以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类型,目的是调节纤维的酸碱性,从而促进染料的渗透和反应,提高染色效果。

酸性辅助剂多用于染色中对纤维进行预处理,主要是酸化纤维表面,使其形成酸性环境,促进纤维表面与染料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活性染料与纤维上的碱性基团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碱性辅助剂则是用于调节染料与纤维之间的酸碱平衡,促进染料的反应与纤维形成共价键。

总结起来,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主要包括渗透性和胶着性两个方面。

渗透性是指活性染料通过与纤维表面的亲水基团相互作用,渗透到纤维内部的过程。

胶着性是指活性染料通过与纤维表面的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牢固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辅助剂的存在可以提高染料的渗透性和胶着性,进而改善染色效果和提高染色的耐久性。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X
或 D NH CO C CH2
X
国产PW型、国外Lanasol染料
特点:
(1)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2)反应性强
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 两个活性基组成
(3)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三、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要求:
色泽鲜艳、牢度优良、扩散性好,亲和力低
染料母体分子不能太大
通常有:偶氮类,蒽醌类,金属可络合类和酞菁类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性增加,直接性降低,固色率降低。
图5-3 温度与直接性和反应性的关系 1-直接性 2-反应性
温度升高
V反应 增加 ;但V水解 增加更快
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料直接性下降
固色率
反应性高的,温度低些;反应性低的,温度高些
(3)染色时间
上染时间 +
延 长
利于匀染
固色时间
延 长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 染色方法
浸染 卷染 轧染 冷轧堆
★ 染色方法的选择
注意:以下选择不是绝 对的,只是质量要好些
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厚薄而定。
紧密、厚重织物
不宜用绳状浸染、而 用卷染、冷轧堆染色
高支高密的织物 稀薄及弹力织物
不能采用轧染,易产 生皱条、擦伤疵病。
采用浸染法
0.5~1.5 1:(10~12) 视染料类别而定,85~95
10~25,10~25,10~15 9~11
工艺要点:
(1)染料的溶解 X型染料 冷水调成薄浆
其它染料 40~50 ℃调浆
溶解宜用软水
加冷水或30~35℃ 温水至规定量。
K型用70~80 ℃ 热水
KN、M型用60~ 70 ℃热水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活性染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3.进行活性染料染色实验,学习染色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活性染料,又称粘土染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素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牢固的结合。

因此,活性染料对纤维染色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染色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试剂:P染(一种活性染料)、细染浴液、酸洗剂、电导率仪;2.仪器:烘箱、计时器、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1.取一个重量为5g的纺织品样品放入试管中;2.加入50mL浓度为4%的P染试剂;3.在沸腾维持1h的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均匀;4.离心10分钟,取出纺织品样品;5.用纯水清洗样品,至洗涤液的pH=7;6.用酸洗剂清洗2次,以去除未与纤维固定的活性染料;7.最后,将样品用纯水清洗至洗涤液的pH=7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样品染色均匀,颜色显著,与原始纺织品相比较,染色纤维起到了染色作用。

六、结果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基本过程是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素发生共价键结合。

活性染料表面的活性基团能与纤维素的端基或支链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染色固定。

电导率测定显示,染色操作后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加,表明染料中活性基团被纤维吸附,使电导率增加。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操作过程,并成功进行了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活性染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结合,因此染色效果稳定且色彩鲜艳。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电导率测定在染色实验中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活性染料提供了参考。

1.段庆平.染色工艺学与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付庆祥,冒丽娟.纺织科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

OH-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根据其活性基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型(或称冷染性)活性染料国产X型活性染料属此类。

这类染料的活性基因为含有两个活泼氯原子的三聚氯氰。

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能力较强,但染液的稳定性较差,能在低温(20~30℃)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染色,同时也只需在低温和较弱碱剂(pH =10.5左右)的条件下完成固色。

2.热固型活性染料国产K型活性染料属此类。

它的活性基因也是由三聚氯氰组成,只是活性基团上仅有一个活泼氯原子。

它的化学活性较低,反应能力也差,染液相对稳定。

因此在与纤维进行反应时要求条件较为剧烈,固色温度要达90℃左右,同时还需较强的碱剂,固色时间也要比X型活性染料长。

属于热固型活性染料的种类较多,它们具有不同的活性基因。

由于所含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不同,反应条件也各不相同。

比如国产KN型活性染料,它的活性基团为β-羟基乙烯砜硫酸酯基,故又称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它的反应活性介于X型与K型活性染料之间,固色温度为60~65℃。

除此之外,还有含双活性基团的M型活性染料和含其他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

(一)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活性染料染色时,能将染料直接染到布上,同时由于它有较好的扩散能力,容易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但由于此时尚未与纤维起化学反应,很容易用水把大部分染料洗掉,因此必须用碱剂促使染料与纤维产生化学反应,把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前者称为染色,后者称为固色。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键合反应可用下述通式表示:D-T-X + HO-Cell -→D-T-0-Cell + X-(1)D-SO2-CH=CH2 + HO-Cell-→D-SO2-CH2-CH2-O-Cell(2)(1)式是三聚氯氰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在碱剂存在下所发生的键合反应。

在碱剂作用下,纤维上羟基离解而使纤维素纤维带负电,成为亲核试剂进攻活性基团中带正电的反应活性中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使染料和纤维合为一体。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1、亲核取代键合机理
以二氯均三嗪类活性基与纤维素纤维的 反应为例
与氯相连的碳原子电子云密度低〔∵N的 Cl电负性的影响
能形成易接受纤维素负离子进攻的反应 中心,从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键合机理
第一步:纤维素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第二步:C-Cl键的离解,氯以氯离子形式进入溶液.
影响活性染料反应性的因素
桥基 亚氨基在碱性条件下离子化,使亚氨基的供电
子性增加,提高了均三嗪环和反应中心C原子上 的电子云密度,使反应性降低.
N-甲亚氨基不会发生离子化,反应性高
影响活性染料反应性的因素
B、外界因素 染液PH值:高,反应性较高 固色温度:高,反应性较高 中性电解质浓度:大,反应性较高
三、染色后处理
上染纤维上的染料在固色时并不能完全 与纤维发生反应
水解染料 无活性基团的染料 有活性基团但没有与纤维反应的染料
影响染色牢度和色泽的鲜艳度 皂洗后处理
用洗涤剂或肥皂等将吸附在纤维上未与纤维 结合的染料去除
作业:
P98 2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2固色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提高,但水解速度也提高,固色
率降低 温度升高,平衡上染百分率将降低,也影响固色率 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温度 达到要求的上染率 水解不严重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3中性电解质的影响 间接影响:[OH-]浓度提高 促染 促进纤维离解 促进纤维素溶胀 提高固色率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1染液的PH值 PH高,碱性强,利于纤维素离子化,纤维素负离子
的浓度增加,纤维溶胀大,键合反应速率提高,固 色率一般也将提高. 在PH值较低时,[Cell-O-]随着PH值升高而增加 超过某一PH值,[OH-]比[Cell-O-]增加的快,水 解比例增加 PH值太低,反应速度很慢 因此,要选择合适的PH值,7~11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活性染料是一种特殊的染料,它们能够与纤维素和蛋白质纤维产生化学结合,具有很强的染色性能和耐久性。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是将活性染料溶液与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接触,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从而实现染色的目的。

下面是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一般流程:
1. 预处理:在将纤维染色之前,需要对纤维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步骤,包括除浆、漂白、酶处理等,以确保纤维表面无污垢或杂质,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2. 染色:将活性染料溶液与经过预处理的纤维接触,活性染料会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结合在纤维上。

染色条件包括温度、pH值、时间等多个参数。

3. 固色:经过染色之后,需要将染料固定在纤维上,防止染料在后续的洗涤或日光照射下褪色。

固色方法包括蒸汽固色、煅烧固色等。

4. 洗涤:经过固色之后,还需要对染色的纤维进行洗涤处理,以去除剩余的染料和辅助剂,保证染色的纤维色牢度和手感。

5. 后处理:染色之后的纤维还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步骤,例如整理、加工等,以便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种处理步骤相互配合,以确保染色效果和染色纤维的品质。

同时,由于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化学结合,这种染色方式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色牢度,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等行业。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碳酸钠(g/l) Nhomakorabea15
15
15
15
15
温度(℃)
60
65
70
75
80
条件
浴比 1:30,时间:60min
Ⅱ、元明粉用量
名称及方案 染料(owf)%
处方一 处方二 处方三 处方四 处方五
1
1
1
1
1
元明粉(g/l) 碳酸钠(g/l)
温度
50
60
70
80
90
15
15
15
15
15
试验后,活性红最佳温度 70℃,科华素好红最佳温度:65℃
10min65计时干布投入半漂棉布10min65干布投入10min搅拌加12元明粉10min染杯按处方配置好染液先不加碱和元明粉热水洗冷水洗少量水多次洗涤皂煮取出冷水洗涤少量多次30min10min热水洗冷水洗少量水多次洗涤皂煮取出冷水洗涤少量多次30min10min10min加12元明粉加碱10min注
15
处方二 1 60
15
处方三 1 70
15
处方四 1 80
15
处方五 1 90
15
温度 条件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试验后,活性红最佳温度 70℃,科华素好红最佳温度:65℃
浴比 1:30,时间:60min
Ⅵ、碱剂对比
名称及 方案
处方一 处方二
染料 (owf)%
1 1
元明粉 (g/l)
50 50
碳酸钠 (g/l)
2、固色率的计算
处方 吸光度
固色率 (%)
处方 1 0。176 52.94
处方 2 0。368
2.387
表 3.处方 1,2 的吸光度及固色率值

活性染料锦纶染色

活性染料锦纶染色

活性染料锦纶染色在无缝内衣的尼龙或尼龙包芯纱产品染色中,我们会碰到的最难的问题就是深颜色的色牢度问题,如黑色\大红色等,在尼龙产品上我们说中性染料染色的色牢度要比弱酸性染料的牢度好,但是对于无缝内衣往往有氨纶的成分,由于中性染料对氨纶的沾色,影响了产品的色牢度,所以在无缝内衣上用中性染料染深色色牢度反而不好。

在尼龙/尼龙包芯纱产品的染色中色牢度最好的就是用活性染料来染色,但不是所有的活性染料都可用来染尼龙,有些染料开发商开发了锦纶占用活性染料,如原汽巴的艳丽牢染料,安诺其去年也开发了一组锦纶用活性染料。

具体工艺如下:活性染料锦纶染色活性染料锦纶染色主要是与锦纶纤维长链中的端氨基起反应,以共价键结合,因此湿处理牢度相当好,升华牢度也很好,色泽比较鲜艳。

但由于锦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端氨基含量比较少,大部分是羧基和酰胺基,因此提升性很差,只能染一些浅中颜色,而且匀染性也不是很好,拼色性能比较差,容易产生横条。

为了提高深度有时把活性染料与弱酸性或中性染料拼在一起来染锦纶。

活性染料锦纶染色是我们染整界研究的课题,目前也有一些染料商推出了少量锦纶用活性染料,如原汽巴公司开发的艳丽牢染料,上海雅运公司的雅格赛黑ACE等。

工艺流程:浅中色:90℃酸性条件下染色→60℃纯碱固色→热水洗→皂洗→水洗→柔软出缸→脱水烘干深色:40℃加助剂和染料开始染色→升温到75℃加氯化钙保温20min→升温到98℃保温40min→降温到60℃排水→热水洗→水洗→加艳丽牢固色升温到90℃固色20min后降温排水→水洗→加纯碱升温到90℃固色→水洗→加HAC中和→水洗→柔软出缸现以原汽巴公司的艳丽牢为例加以说明:一般染色处方:活性染料 X %元明粉0~20 g/L冰醋酸0.5~1 g/L纯碱 2 g/LpH值:6~6.5浴比:1:15~1:25工艺特点:活性染料染锦纶实际很少采用,特点是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特别好,对氨纶的沾色少。

但染深色比较困难,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染色深度,采用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或弱酸性染料同浴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和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

3.了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效果。

4.分析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和材料:1.活性染料样品。

2.棉织物或其他适合染色的材料。

3.染色槽。

4.染色助剂。

5.盐酸。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染色槽清洗干净,测量并记录活性染料样品的质量。

2.设置染色条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和温度。

3.规定染色时间: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确定染色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

4.溶液制备:将活性染料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并加入适量的染色助剂。

5.染色操作:将准备好的染料溶液倒入染色槽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

然后将待染物料放入染色槽中浸泡。

6.温度控制:根据染料样品的要求,控制染色槽的温度,通常在50-60摄氏度之间。

7.定时搅拌:在染色过程中定时搅拌染料溶液,以保证染料均匀分布。

8.染色结束:在染色时间达到后,取出染色后的材料,进行水洗、酸洗、碱洗等后处理工序。

9.染色效果评价:通过对染色后的材料进行颜色、染色均匀性、牢度等方面的评价。

实验结果:染色后的材料颜色鲜艳,染色均匀性好,颜色牢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实验讨论:活性染料染色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染色时间、温度和pH值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染色效果,一般较好的染色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染色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一般适宜的温度在50-60摄氏度之间。

pH值对活性染料的离子化程度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导致染料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染色效果。

结论:通过活性染料染色实验的操作,可以得出染色效果良好的结论。

活性染料具有染色速度快、不需要氧化剂等特点,染色效果好。

在染色过程中,适当控制染色条件,可以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无。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染色领域的染料。

它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和稳定性,并且能够与纺织品的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牢固固定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色泽鲜艳,耐光,耐洗,耐摩擦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染色、印花和织染一体化等方面。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主要是通过与纤维表面发生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使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分子通常包含有活性基团和色基团,并且活性基团与纤维之间能发生反应。

活性基团通常是具有亲电性或亲核性的化学结构,常见的活性基团有酯基、氨基、醇基等。

在染色过程中,首先要将活性染料与纤维接触,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上的官能团发生反应。

比如,通过酯交换反应,酯基活性染料与纤维上的羧基或酸酐基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

这样,活性染料便能够与纤维牢固结合,不易褪色。

另外一种常见的染色原理是通过离子键结合,活性染料具有氨基活性基团的染料与纤维上的次酸基团(如羧酸基团)等离子交换反应,形成盐结合。

这样,染料离子与纤维离子之间发生吸引力,使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染色工艺中,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活性染料染色。

温度可以促进活性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的反应速率,而pH条件可以影响染料分子的电离状态和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反应性。

因此,在染色过程中,温度和pH值的控制十分重要。

总之,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是通过活性基团与纤维表面官能团之间的反应,使染料牢固结合在纤维上。

这种染色方式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和染色牢度,并且能够适应各种纤维的染色需求。

活性染料的应用广泛,为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提供了重要的选择。

第三节活性染料染色

第三节活性染料染色

第三节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是其离子或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俗称活性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等发生键合反应,在染料和纤维之间生成共价键结合的一类染料。

按照染料索引分类,该类染料称为反应性染料,我国称为活性染料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简单,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含有磺酸基水溶性基团,在水中电离成染料阴离子,对硬水有较高的稳定性,扩散性和匀染性较好活性染料还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降低染料利用率,残液中染料含量高达30%〜40%活性染料染色时间较长,染料和化学品的耗用量大,需加大量中性盐促染,对环保不利活性染料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日晒牢度与染料母体结构有关,随染色浓度提高而改善活性染料耐氯漂牢度较低,蒽醌结构的蓝色品种染料有烟气褪色现象可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特殊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还可用于涤纶等纤维的染色一、活性染料的结构和类型活性染料结构通式W—D—B—ReRe 为反应性基团(活性基),可与纤维反应生成共价结合,影响染料的反应性以及染料和纤维间的共价键的稳定性B 为活性基与母体的连接基或桥基,部分染料无,影响染料的稳定性及染料和纤维间共价键的稳定性D 为染料发色体或母体,影响染料的亲和力、扩散性、颜色和耐晒牢度W 为水溶性基团,一般为磺酸基二、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性1.纤维素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性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其分子链主要由 3 -D-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4苷键联结而成反应性主要取决于分子链中的葡萄糖剩基上的三个羟基的性质只有无定形区的葡萄糖剩基上的羟基才可能与染料发生反应染料可及区约占纤维总体积的5%〜14%,随前处理和染色时的溶胀状态而不同不同大小结构的染料分子,可及区有差别实际参加反应的羟基仅是可及羟基很少一部分,与各羟基的反应性和空间阻碍等因素有关第 2 位的反应性最强,但空间阻碍比第 6 位的大,对体积较大的分子(如染料)反应几率较低第 6 位的伯羟基的反应性较强,受空间阻碍影响较小,发生亲核反应的几率较高第3位的仲羟基受空间影响较大,且易与相邻的葡萄糖剩基形成内氢键,反应性最低在正常反应条件下,第2位空间阻碍较第6 位的大,所以染料主要和第 6 位的羟基反应2.活性染料的反应纤维素和水都可作为亲核试剂与染料发生反应染料与水反应就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反应越快,损伤染料越多,固色率较低染料与水反应是均相反应,与纤维素反应是非均相反应水解反应可以发生在溶液中,也可以发生在纤维内孔道中一般使用水溶性多元醇代替纤维素纤维进行研究在醇的碱性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AOH T AO- + H+ 醇的离解AO- + D T AOD 染料的醇解OH- + D t HOD 水解产物醇解相当于和纤维素的反应三、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与其它染料一样在上染过程中,也存在着吸附、扩散和固着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解用析合



2.活性染料的结构、分类及染色性 能。


√√

教法设计 通过学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接染料及活性染料染色布样

教学后记 重点讲述活性染料的结构、分类、染色性能
1
教学内容与进程 (一)复习与提问(10 分钟) 1、直接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2、直接染料的分类及个类别的特点。 3、直接染料固色的原因及方法。 (二)新课内容 1、活性染料的特点和概念。(了解) (20 分钟) 2、活性染料的结构、分类及染色性能。(掌握) (45 分钟) (三)小结(10 分钟) (四)作业与思考题(5 分钟) 1、活性染料从结构上看有何特点? 2、常用国产活性染料有哪些类型?染料命名时尾注用什么字母区别? 3、各类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反应的活泼性如何?
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在较低温度和碱性较弱的条件下上染纤维 时,其活性基只有一个氯原子参加反应,而在碱性较强和温度较高的 条件下,两个氯原子都能够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但是水解产物 的比例将快速上升,所以其染色时,一般不宜采用较强碱性和较高温 度的工艺条件。
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的染料—纤维间耐酸性水解的稳定性较
2、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2.1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通式可表示如下:S--D--B---Re
4
式中:D——染料发色体系或称染料母体(Dye chramogen); B——连接基或称架桥基(Bridge link); Re——活性基或称反应基(Reactive group); S——水溶性基团(Water solubiling group)。
卤代嘧啶型活性基又称为二嗪型活性基,按嘧啶基的氯原子数不 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三氯嘧啶型 结构通式为:
这类染料的反应性较低,染料一纤维结合键的耐酸、碱,耐水解性能 较好。 (2)二氟一氯嘧啶型 结构通式为:
国产的 F 型,国外的 Drimarene R、Levafix E--A、Levafix P--A 等 活性染料均属此类。其反应性较高,染料一纤维结合键耐酸、耐碱的 稳定性较好,但价格较高。
一、活性染料的特点和概念。 二、活性染料的结构、分类及染色性能。 三、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固色机理。 四、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方法及其工艺。 五、活性染料在新型纤维素纤维上应用。 六、活性染料染色牢度的特点。 七、活性染料染色的常见疵病及防治措施。
复习与提问 1、直接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如何? 2、直接染料的分类及个类别的特点。 3、直接染料固色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6
差。 (2)一氯均三嗪型 结构通式为:
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是含有一个活泼氯原子的均三嗪型活性染 料,它们的反应性较低,稳定性较好,中性溶解时可加热至近沸而无 显著水解,固色需要在较强的碱剂(如 Na3PO4、NaOH)和较高的温 度(80 ℃ )的条件下进行,因而又称为热固型染料。
国产的 K 型,国外的普施安(Procion)H、汽巴克隆(Cibacron)等牌 号的活性染料均属此类。部分国产 KD 型染料也属此类。 (3)一氟均三嗪型 近年来出现了氟代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如汽巴精化公司生产的商品名 为 Cibacron F 型活性染料即具有这种活性基团,其活泼性介于 X 型与 K 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固色率,与纤维素纤维的固色温度为 40~50℃,染料一纤维结合键的稳定性与一氯均三嗪型相似。 2.2.2 乙烯砜基类活性染料 这类染料的结构通式为:D-SO2CH20S03Na。
这类染料的反应性较高,在较低的温度(室温)和碱性较弱(ph=10.5) 的条件下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因此又称为普通型或冷染型活性染料。 国产的 X 型,进口的普施安(Procion)MX 等属于这一类。
该类染料的反应性较高,所以稳定性较差,特别在湿热条件下易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因而失去与纤维反应的能力。在不同的 pH 值条 件下,染料的稳定性相差很大,在 pH 值为 6~8 时最为稳定。当 pH 值高于 9 或低于 5 时,水解速率提高。所以为了提高染料的贮存稳定 性,商品的染料中常加入如磷酸二氢铵和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以及尿 素等缓冲剂。
2
讲义 纤维素纤维制品活性染料染色(1)
任务 2 活性染料染色 § 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实施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染色的工艺; 能够分析解决活性染料染色时的常见问题 § 知识目标:熟悉活性染料的定义,了解活性染料的应用分类及反 应性能,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染色工艺和染色方法。 § 重点与难点: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原理、染色工艺和染 色方法。 § 内容介绍: 概述
2.3 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活性染料的母体 大多数活性染料的母体结构类似于酸性染料或酸性媒染染料,通常有 偶氮类、蒽醌类、金属络合类和酞菁类等。 2.3.1 偶氮类:以单偶氮为主,因为双偶氮母体的染料亲和力较高,水 解染料不易洗除。活性染料中的黄、橙、红色等浅色染料多为此类。 2.3.2蒽醌类:主要是蓝色,此类活性染料颜色鲜艳、亲和力低、扩散 性好、日晒牢度较好、烟褪牢度较差。
10
2.3.3金属络合类:母体大多为偶氮结构,在偶氮基两侧邻位具有配位 基,能与铬铜钴等过渡金属离子发生络合。色谱为紫、蓝、棕、灰、 黑,耐酸性差,易色变。亲合力一般较高。 2.3.4酞菁类:母体为铜酞菁,颜色鲜艳、日晒牢度高、亲和力低、扩 散性差、反应性也较相同活性其的同类染料低。
2.4 活性染料的架桥基
这类染料的反应性、稳定性与 K 型染料相似,但固色率较高,染 料一纤维结合键的稳定性较好。
国产的 KE 型、KP 型、KD 型,国外的 Procion Supra 染料属于这 一类。KD 型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对纤维具有较高的
8
亲和力,染料的它们是以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的混合方式固着在 纤维上的,因此比较适用于粘胶纤维、蚕丝的染色。 2.2.4 卤代嘧啶基类活性染料
课题 项目二 任务 2 活性染料染色(1)
课次:12
授课日期
授课周/星期/节次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 1. 能力目标:能根据活性染料的结构和分类,知道其染色及使用性能
学 2. 知识目标:了解活性染料的特点和概念、掌握活性染料的结构、分

类及染色性能。

教 知识点

1.活性染料的特点和概念。
重难
教学目标
点点识 理 应 分综
11
12
(1)亚氨基(一NH-) :用得最多,氮受二边吸电子基的影响比较活泼, 碱性较强时发生电离,影响反应性。 (2)甲亚氨基:亚甲氨基中的氢被甲基所取代,当活性基团相同时,用 N-甲亚氨基做桥基比亚氨基的活性高。 (3)甲酰胺基(一 CONH 一):羰基的吸电子性,使染料的反应性较高。
作业与思考题
1、活性染料从结构上看有何特点? 2、常用国产活性染料有哪些类型?染料命名时尾注用什么字母区别? 3、各类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反应的活泼性如何?
3
1、 活性染料概述
1.1 活性染料的概念—— 活性染料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带有反应性基团(又称为活性基团)
的水溶性阴离子型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染料结构上的活性基团能与 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等发生化学 反应,在染料和纤维之间生成共价键结合,故活性染料也称为反应性 染料。 1.2 活性染料的特点——
水溶性基团是提供染料水溶性的基团,它决定了染料的水溶性能。 活性染料的水溶性基团一般为磺酸基(一 SO3Na) 。 2.2 活性染料的应用分类及其反应性 2.2.1 均三嗪基类活性染料
这类染料的活性基是卤代均三嗪的衍生物,架桥基通常是亚氨基, 离去基为卤基。可表示如下:
5
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二氯均三嗪型 结构通式为:
这类染料分子中具有两个活性基,提高了纤维的反应概率,因此 染料的固色率得到了提高。两个反应性相异的活性基团的存在,扩大 了染色的温度范围,提高了竭染的重现性。
国 产 的 M 型 、 B 型 、 EF 型 , 国 外 的 SumifixSupra 和 部 分 ProcionSupra 染料属于这一种。 (2)两个一氯均三嗪活性基
根据试验,这类染料在中性到弱酸性介质中,在氰胺类化合物的 存在下,经焙烘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键合反应。 2.2.5 其他活性基类活性染料
9
(1)喹喔啉(quinoxaline)和哒嗪(Pyridazine) 其活泼性与二氯均三嗪相似,主要用于棉纤维的竭染染色。 (2)磷酸基型 近年来国外出现的 Proeion T 型活性染料以及国产的 P 型活性染料含有 磷酸基活性基团,磷酸基在高温下能在双氰胺的存在下,于 pH 值为 6 的弱酸性介质中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故适用于分散 /活性染料一浴法对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 (3)α- 卤代丙烯酰胺型 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水解速率低,染 色 牢 度 较 好 。 国 产 PW 型 , 国 外 商 品 有 ganasol(X 为 Br) 和 Lanasyrein(X 为 C1) 。
染料母体是活性染料的发色部分,它决定了染料的色泽、鲜艳度、 直接性、扩散性、日晒牢度等,同一母体可与不同活性基团相连接, 成为不同类型的商品染料。
活性基决定了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纤维结合键的稳定性,与固 色率的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架桥基是联结染料母体与活性基团的基团,它影响染料的反应性 能和染料―纤维共价结合键的稳定性。有些染料没有连接基,活性基 与染料母体直接相连。
其溶解度和稳定性较好,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非常稳定,即使煮 沸也不会水解。
7
反应性介于 X 型和 K 型活性染料之间,固色时的碱剂浓度可与 X 型相仿,固色温度 60℃,也属于热固性活性染料,又称中温型活性染 料,但染料或染料一纤维结合键耐碱性水解的能力很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