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实验三记忆实验一、图形再认实验-FJMU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3d881f92af90242a995e5ae.png)
3. 图像呈现 1 分钟,被试通过屏幕观察彩色负后像,在觉得后像消失后迅速按红色反应键。 主试屏幕上将在对应色光位置下方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继续实验,直至实验结束。
4. 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重复步骤 3 两遍。 5. 实验结束后,主试根据提示选择是否保存本次实验结果数据。
【结果】
红
绿
蓝
时间(ms)
3. 检测实验台连接状态:主试屏幕上显示硬件已连接,移动标志杆(中间)自动移动并复 位。复位结束后移动标志杆将停止在距离两中心固定标志杆垂直距离+150 毫米处,此 时数字显示屏幕显示+150 的数据。
4. 实验时,主试先按动实验仪面板上的前进按键“▲”(此时后退按键无效),使移动标志 杆离开校准位置,数字显示屏上将随时显示移动标志杆与固定标志杆的垂直距离,移动 的距离由主试者自行掌握。当移动标志杆离开校准位置后,后退按键“▼”有效。主试 位置调整完毕后,被试开始实验。
根据表格提供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条件下每个被试附后像的延迟时间。
【讨论】
分析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的近似补色。
1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二、深度知觉
【实验目的】
比较单双眼在辨析远近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值的准确方法。
【实验材料】
JGW-E 型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实验仪、通讯线、手键
【讨论】
1. 箭羽线夹角的大小与视错觉量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2. 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结果】
序号
箭头线长度
给定线段长度 调试后线段长度
序号
箭头线长度
1
16
2
17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实训报告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f423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8.png)
一、实训背景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中,知觉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涉及我们如何通过感官接收信息并解释这些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觉的相关理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训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实验结果以及个人感悟。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知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知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3. 提高对日常生活中知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视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颜色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和视觉错觉。
- 实验方法: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物体,记录颜色变化。
-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对物体颜色的感知有显著影响,出现了一些视觉错觉现象。
- 实验二:图形识别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图形识别过程中的注意力和记忆作用。
- 实验方法:观察一系列图形,记录识别正确率。
- 实验结果:发现当图形复杂度增加时,识别正确率下降,说明注意力和记忆在图形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2. 听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声音识别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人类对声音的识别能力。
- 实验方法:播放不同声音,要求参与者识别声音来源。
- 实验结果:发现人类对声音的识别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 实验二: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双耳在听觉知觉中的作用。
- 实验方法:分别向左右耳播放不同的声音,要求参与者报告听到的声音。
- 实验结果:发现双耳在听觉知觉中起着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声音识别的准确性。
3. 触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温度感知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温度感知的差异。
- 实验方法:使用不同温度的液体,让参与者感受并描述温度变化。
-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人的温度感知存在差异,可能与个体生理差异有关。
- 实验二:压力感知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压力感知的敏感性。
- 实验方法:在手指上施加不同强度的压力,要求参与者报告压力大小。
- 实验结果:发现压力感知的敏感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
普通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实验
![普通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eb3d5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普通心理学的记忆原理实验在普通心理学中,记忆原理是研究人类记忆方式和机制的一个重要领域。
记忆原理实验旨在揭示人类记忆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
下面将介绍两个经典的记忆原理实验。
实验一:串联效应串联效应是记忆中一种现象,指的是人们对列表中前面的项目记忆更好。
这一效应被认为是因为前面的项目有更多机会进行重复记忆。
为了研究串联效应,实验者可以进行如下实验:1.设计实验材料:将一系列无关联的词汇随机排列,构成一个列表。
每个词汇呈现的时间间隔应保持一致。
2.实验过程:将实验被试分为两组,每组进行两次实验。
-第一组:让被试在列表呈现完毕后离开,一段时间后要求被试回忆刚才看到的词汇。
-第二组:让被试在列表呈现完毕后进行一项干扰任务,比如做几道简单的数学题,一段时间后要求被试回忆刚才看到的词汇。
3.数据分析:比较两组被试的回忆结果。
如果第二组被试的回忆结果比第一组差,则说明存在串联效应。
实验二:容量限制效应容量限制效应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时存在容量限制,当超过容量限制时,信息的处理和记忆能力会下降。
为了研究容量限制效应,可以进行如下实验:1.设计实验材料:使用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字母组成的列表,长度可以从2个字母开始逐渐增加。
2.实验过程:让被试观看列表,并在列表消失后立即回忆所看到的字母。
每个长度的列表重复多次,以获得平均的回忆准确率。
3.数据分析:比较不同长度列表的回忆准确率。
如果随着列表长度的增加,回忆准确率下降,说明存在容量限制效应。
这两个实验都是经典的记忆原理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揭示出人类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可以对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普通心理学 记忆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 记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a8eaa26bd97f192379e95e.png)
普通心理学 记忆
二、储 存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极为短暂(0.25 ~2秒), 存储容量却极大。达尔文等人1972年的研究表明 声像记忆的容量要小于图像记忆,保持时间却要 长于图像记忆。
三、转 换(提取)
受到注意选择的就会进入短时记忆。
普通心理学 记忆
第四节 短时记忆(working memory) 编码 储存 提取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1、反响回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突触结构——长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1、核糖核酸 2、激素
普通心理学 记忆
本节自学
思考:从现有 资料看,记忆 是否存在特定 的专属脑区?
第三节 感觉记忆
编码 储存 提取
普通心理学 记忆
一、编 码
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征, 因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例如,视觉的感觉记忆就 叫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就叫声像记忆……。
⑤ 识记者的态度
4、遗忘的原因
①衰退说
同短时记忆遗忘的消退普通说心理学 记忆
②干扰说
记忆痕迹并未发生变化,导致遗忘的是由于 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 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 习材请料熟的记干P2扰37作有用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相关研究
1、组织有效的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二、长时记忆的提取
(一)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基本形式
再认与回忆
(二)遗忘
(二)遗忘
1、什么是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不完全遗忘VS. 完全遗忘 临时遗忘VS. 永久遗忘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b4a4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2.png)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图形再认实验报告一、引言图形再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的视觉记忆和认知过程。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被试在图形再认任务中的表现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认知机制。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因素设计,自变量为图形呈现时间,因变量为被试的再认准确率。
实验分为两个条件:短呈现时间组和长呈现时间组。
在短呈现时间组中,被试在屏幕上短暂呈现一系列图形,每个图形的呈现时间为200毫秒;而在长呈现时间组中,被试观看同样的图形序列,但每个图形的呈现时间延长至500毫秒。
每个组别的被试人数为30人。
三、实验过程被试在实验开始前接受了一份问卷,以了解其基本信息和视觉记忆能力。
随后,被试被要求坐在实验室的电脑前,屏幕上会呈现一系列图形。
在每个试次中,图形会以随机顺序呈现,被试需要按下键盘上的“是”或“否”键来表明是否之前看到过该图形。
每个试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以减少疲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长呈现时间组的再认准确率明显高于短呈现时间组。
具体而言,在短呈现时间组中,被试的平均准确率为65%,而在长呈现时间组中,被试的平均准确率为80%。
这一结果表明,图形的呈现时间对被试的再认能力有显著影响。
五、讨论与分析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短呈现时间组的低准确率可能是因为被试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加工和存储图形信息,导致记忆的淡化或遗忘。
相反,长呈现时间组给予了被试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加工图形,有助于加强记忆的存储和再现。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一些被试可能具有更强的视觉记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辨认图形;而另一些被试可能对图形的特征辨认较差,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加工。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被试个体差异对图形再认的影响。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图形再认任务,研究了图形呈现时间对被试再认准确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长呈现时间组的被试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工和存储图形信息。
图形再认 实验报告
![图形再认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f328d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b.png)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图形再认实验报告引言:图形再认是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旨在研究人类对图形的记忆和识别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大脑对图形的处理方式,以及记忆和认知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图形再认实验的设计、实施以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设计1.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类对不同形状图形的再认能力,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识别准确度。
1.2 实验材料我们选取了十种不同形状的图形作为实验材料,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等。
每种图形都制作了十个样本,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1.3 实验步骤参与实验的被试者首先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图形的展示,每个图形持续时间为5秒。
随后,他们需要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能够记住的图形的种类和数量。
每个被试者都进行了三次实验,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2.1 图形再认准确度通过统计被试者在每次实验中正确识别的图形数量,我们得到了平均准确度的数据。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第一次实验中的平均准确度为70%,第二次实验为85%,第三次实验为90%。
这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被试者的图形再认能力逐渐提高。
2.2 不同图形的识别差异我们还比较了不同形状图形的识别准确度。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圆形和正方形的识别准确度最高,分别达到了95%和92%。
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如椭圆和五角星,被试者的识别准确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5%和80%。
这表明,图形的简单程度对于再认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3.1 记忆和认知机制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图形的再认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提高的。
被试者在实验的后几次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前几次实验中对图形的特征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3.2 形状对再认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还显示,图形的形状对于再认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简单的形状如圆形和正方形更容易被识别,而复杂的形状如椭圆和五角星则相对较难。
这可能是因为简单形状的特征较为明显,更容易被大脑处理和记忆。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e234e6852458fb770b56db.png)
教科系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秦涵鉴学号2010110417 专业心理咨询2010级 4 班实验时间2011年4月3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同组人姓名童璟松,谢跃明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欧胜虎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图形再认实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图形再认的特征。
实验要求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与操作,能够熟练、独立地掌握实验步骤,并能够独自操作图形再认试验。
实验类型操作型摘要:本实验通过图形再认了解图形呈现时间如何影响图象的识别。
让三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结果发现,图形的呈现时间、对实验材料的熟悉度、对图形的不同编码方式和被试的注意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图形再认对具体图形、抽象图形进行图形识别,比较不同呈现时间下的保持量,探讨图形识别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图形识别图形再认1 前言再认是记忆的一个基本过程,是和识记、保持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记忆过程,也是识记和保持过程的表现和结果。
在心理学里,再认和再现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
心理学家沃尔夫对遗忘问题所作的一个实验研究。
实验时,他要求被试观看样本图形,并试图记住它们,然后,在不同的时间里,他们根据记忆把它们画出来。
他发现,当初呈现的样本图形与被试后来相继复制的图画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
如上图:左边样本图形是一个睁大眼睛的人像;右边三个图形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一个怒发冲冠的人像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
而再认是记忆的一个基本过程,是和识记、保持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记忆过程,也是识记和保持过程的表现和结果。
所谓再认,是指曾经感知认识过的客观事物再一次地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当事人觉得熟悉,确定自己曾经感知认识过该事物的记忆过程。
在这个记忆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通过对再认的事物的部分熟悉的线索来唤起重新的认识。
由于当事人对客观事物熟悉线索的多少程度的不同,再认的准确程度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性。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doc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96cd2f9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a.png)
《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解释概念: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实验法测量法2.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4. 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 举例说明研究心理学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6.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主要页献是什么?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1. 简述心理的实质。
2. 什么是反射?概述反射的种类。
3. 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哪些结构成分?4. 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5. 用事实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6. 试分析人的心理实质。
第三章注意1. 解释概念: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
2. 注意有哪些外部表现?3. 举例说明注意的类型。
4. 联系实际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品质。
5. 概述注意的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6. 什么是无意注意?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7. 什么是有意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8. 什么是注意的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些?9. 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与注意的分散有什么区别?10. 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11. 什么是注意的转移?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12. 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注意效果?13. 教师应怎样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四章感知觉1. 解释概念:感觉、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联觉、错觉、幻觉、观察力。
2. 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基本形式。
3. 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4. 谈谈观察力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5. 联系实际说明培养观察力应注意哪些问题。
6. 简述知觉的分类。
7.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8.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记忆1. 解释概念:记忆、联想、遗忘、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逻辑记忆、追忆、表象、再认、回忆。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84dcd00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e.png)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普通心理学实验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
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2.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 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 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四)教学时数20学时。
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实验一瞬时记忆实验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9d7bccf4af45b307e87197ec.png)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
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
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
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一.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识记的规律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识记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51b0f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f.png)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识记的规律
1、联想记忆法:通过把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经记住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记忆的印象。
2、分类记忆法: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分类,可以使记忆的效果更好。
3、重复记忆法:将要记忆的内容反复读、背诵,加强记忆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4、归纳记忆法:将记忆的内容归纳总结,把大量的信息归纳成几句话,从而使记忆更容易。
5、图像记忆法:将要记忆的内容用图像或者想象力表达出来,从而加强记忆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31618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8.png)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一、引言:1、什么是再认?(1)普通心理学:“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
”(2)实验心理学:“判断当前的刺激物是否是已被感知过的某种信息。
”2、对再认能力的研究方法-(1)有—无判断法(2)强制选择法(3)信号检测论分析法3、关于再认能力的已有研究(1)早期的再认记忆实验是在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2)20世纪初,开始应用再认法从事记忆项目判断的记忆研究。
(3)信号检测论的引入,促进了再认记忆的研究。
(4)杨治良等曾使用本实验材料对8个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测定,探讨再认能力的最佳年龄。
(杨治良等,再认能力最佳年龄的研究——试用信号检测论分析,《心理学报》,1981.1)4、本实验的研究目的(1)掌握再认法的计算方法(2)分析被测者的记忆能力(3)比较三种材料的不同记忆效果二、方法1、材料和仪器:具体图片、抽象图片、文字材料各50张,电脑大屏幕投影仪2、被试:学生3、程序(1)投影仪呈现具体图片25张,每张图片持续时间2秒,间隔2秒。
(2)把已呈现的25张具体图片与未呈现过的另25张具体图片相混合,用投影仪以每张持续2秒,间隔5秒的时间呈现。
要求被试在每张图片呈现后,立即判断此图片是否在第一次呈现中看到过。
若看到过,在记录纸上记下“+”,若没有,则记下“-”。
(3)此后再采用抽象图片和文字材料重复以上的过程。
实验记录纸:下面进行实验:(一)“具体图片”再认能力测定(二)“抽象图片”再认能力测定(三)“文字材料”再认能力测定三、结果1、记录结果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换记录纸,按以下标准答案进行核对:2、统计结果将测定结果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3、计算指标 (1)再认法当“原识记项目=混入新项目”时 %100×+−=新项目原识记项目认错的项目认对的项目保持量z 具体图形: z 抽象图形:z 文字材料:(2)信号检测论法辨别力指标:虚惊击中Z '−=Z d 报告标准:1112'I Z d I I C +×−=z 具体图形: d’= ;C=z 抽象图形: d’= ;C= z 文字材料: d’= ;C=四、讨论1、比较三种实验材料的不同结果,分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
再认实验实验报告
![再认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ca0d7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再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再认实验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3. 通过再认实验,验证再认现象在人类记忆中的存在。
二、实验背景再认是指个体在遇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识别出该事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再认现象在人类的记忆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再认实验是研究再认现象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探讨再认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设计两组图片,每组包含20张,其中10张为常见物品图片,10张为不常见物品图片。
将两组图片随机排列,形成实验刺激。
3. 实验流程:(1)预备阶段: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对象对实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2)学习阶段:实验对象随机观看一组图片,每张图片展示时间为2秒,学习阶段持续1分钟。
(3)测试阶段:实验对象随机观看另一组图片,每张图片展示时间为2秒,要求实验对象判断该图片是否在学习阶段出现过。
(4)数据记录:记录实验对象对每组图片的再认正确率。
4. 实验步骤:(1)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的实验。
(2)学习阶段,实验对象观看一组图片,测试阶段,实验对象观看另一组图片。
(3)数据收集完毕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 实验对象对常见物品图片的再认正确率为85%,对不常见物品图片的再认正确率为65%。
2. 学习阶段,实验对象对常见物品图片的记忆效果明显优于不常见物品图片。
3. 在测试阶段,实验对象对常见物品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不常见物品图片。
五、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再认现象在人类记忆中确实存在。
实验对象对常见物品图片的再认正确率高于不常见物品图片,说明人们对常见事物的记忆更加深刻。
2. 实验结果还表明,学习阶段对常见物品图片的记忆效果明显优于不常见物品图片。
《普通心理学》:再认和回忆的规律
![《普通心理学》:再认和回忆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261653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再认和回忆是记忆的第三环节,识记材料、保持材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再认或回忆材料。
为了能做到准确、迅速地把识记材料提取出来,弄清影响再认和回忆的因素是极为重要的。
⼀、再认的条件对事物的再认有不同的速度和准确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是取决于对原有事物或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如果原有事物或材料很清晰、准确地被保持,当再次出现时,就容易再认,表现为速度快,准确率⾼;如果保持不巩固或出现泛化现象,再认就困难,表现为速度慢,准确性差。
⼆是取决于当前呈现的事物或材料同过去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相类似的程度。
如果当前呈现的事物或材料与过去识记过的事物或材料变化不⼤,就容易再认;如果发⽣了很⼤的变化,就难以再认。
再认困难时要依靠各种线索,尽量寻找与这⼀事物有关的情景,特别是事物的特点,⼀部分特点的出现,往往可以唤起对其他部分的记忆。
再认有时是⼀种很复杂的⼼理过程,它包括回忆、⽐较、推理等活动。
⼆、回忆的条件在识记时是否设下联想线索会影响回忆的效果。
联想线索利⽤事物多⽅⾯的联系,有助于信息的提取。
它有多种类型: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联想、因果联想、⾪属联想。
接近联想,由某⼀事物想到和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
例如,由北京想到天安门、万⾥长城,这是空间联想;由五⼀想到五四、五卅,这是时间联想。
相似联想,由某⼀事物想到和它在外部特征上或性质上相类似的事物。
例如,由麦⼦想到稻⼦等。
对⽐联想,由某⼀事物想到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例如,由⽩⾊想到⿊⾊,由⼭脉想到河流,由⾼兴想到悲哀等。
因果联想,由某⼀事物想到和它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
例如,由⼤雪想到丰年,由⼤⾬想到洪⽔等。
⾪属联想,由某⼀事物想到和它具有⾪属关系的事物。
例如,由动物想到猫、狗、⼤象、骆驼、鸡、鸭等。
在识记材料时,建⽴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和已有经验之间某种或多种联想线索,那么在回忆时,只要记住某⼀线索,就能联想出⼀连串材料,这样可以⼤⼤提⾼回忆效果。
此外,情绪状态对回忆也有较明显的影响,并且⽐较突出地表现在情绪的紧张度⽅⾯。
记忆力测试心理实验报告
![记忆力测试心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77357e941ea76e59fa0411.png)
记忆力测试心理实验报告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星期X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楼XXX教室学生姓名: XXX(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普通心理学XXX老师一、引言二、实验目的(一)测试人记忆力阈限。
通过多次重复,训练记忆力,观察记忆力是否会因为训练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二)用于检查被试在空间之中的记忆能力。
(三)以计算机为平台学好相关心里测量数据的整合和总结,强化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步骤和方法(一)记忆1(逐个呈现数字)1.点击记忆力测试,出现三个选项,选择记忆1(逐个呈现数字)。
2.上面的方框中会依次出现几位数字,你要尽量记住它们。
当方框中出现“OK”时,你要按照顺序按各个数字。
3.如果按对了,下一次增加一位;如果按错了,下一次不增加位数。
4.每做完一组后,不论对错,按字母“J”可继续显示下一组。
如果连续错三次,就表示你已经记不住了,你就不能再继续进行了。
5.单击“开始”按钮,开始练习,练习有两组。
练习完毕,进行正式测验。
6.测试结束后,会显示你记忆的最高位数,并给出相应的鼓励或表扬。
(二)记忆2(同时呈现数字)1. 点击记忆力测试,出现三个选项,选择记忆2(同时呈现数字)。
2.上面的方框中会同时出现几位数字,你要尽量记住它们。
当方框中出现“OK”时,你要按照顺序按各个数字。
3.如果按对了,下一次增加一位;如果按错了,下一次不增加位数。
4.每做完一组后,不论对错,按字母“J”可继续显示下一组。
如果连续错三次,就表示你已经记不住了,你就不能再继续进行了。
5.单击“开始”按钮,开始练习,练习有两组。
练习完毕,进行正式测验。
6.测试结束后,会显示你记忆的最高位数,并给出相应的鼓励或表扬。
(三)记忆3(空间位置)1. 点击记忆力测试,出现三个选项,选择记忆3(空间位置)。
2.屏幕上有16盏“灯”,你好记住“灯”“亮”的先后顺序,当听到一声响时,表示呈现完毕,请你依次把它们按“灭”。
3. 如果按对了,下一次增加一位;如果按错了,下一次不增加位数。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2abe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d.png)
图形再认实验报告
《再认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再认实验对人类记忆的影响。
通过对一组被试进行再认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再认实验对被试的记忆有显著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再认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对被试展示一系列刺激材料,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这些材料,以考察被试对这些材料的记忆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再认实验探讨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组成年被试,共计100人。
实验采用了标准的再认实验范式,被试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图片,并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观看这些图片。
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被试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数据。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再认实验中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部分被试在再认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记忆准确率,而另一部分被试则表现出较低的记忆准确率。
进一步分析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与记忆准确率呈显著相关,反应时间越短,记忆准确率越高。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再认实验对被试的记忆有显著影响。
被试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在再认实验中的表现差异,同时被试的反应时间也与记忆准确率存在相关性。
这一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认知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结论:通过再认实验,我们揭示了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再认实验对被试的记忆有显著影响,个体差异和反应时间与记忆准确率存在相关性。
这一研究结
果对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讨人类记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实验三记忆实验
一、图形再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索图形再认的特征
【实验器材】
JCW-E型心理试验台
【实验步骤/步骤】
1.进入实验目录界面首页,按数字键“16”,选中“图形再认”实验图标,按Enter键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2.参数选择界面中,主试按1、2、3、4键进行实验时间选择,按Enter键开始实验,按Esc键返回至实验目录。
3.被试屏幕出现图形再认实验指导1界面,如下图所示:
4.被试阅读完毕并确定已完全理解指导语所述内容后,根据提示按任意键进入实验。
5.图片看完后,呈现图形再认实验指导语2,如下图所示:
6.被试阅读完毕并确定已完全理解指导语所述内容后,根据提示按任意反应键继续实验。
当一张图片显示后,屏幕出现“请按反应键!”的提示后,根据你的判断按反应键。
7.实验完成后,将在主试界面参数选择模式中给出被试的再认正确率。
此时将在主试屏幕上出现提示,主试根据提示可以选择是否保存本次实验结果数据。
【结果】
影响图形再认的因素
二、有凭借再现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用再现法检查记忆保持量,探讨再现过程中线索的作用
【实验器材】
JCW-E型心理试验台,记录纸和笔
【实验步骤/步骤】
1.进入实验目录界面第3页,按数字键“33”,选中“有凭借再现”实验图标,按Enter键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如下图所示:
2.参数选择界面中,主试按A—F键进行实验呈现时间选择,选择“B.1s”按Enter键开始实验,按Esc键返回至实验目录。
3.参数选择完成后,按Enter键开始实验,被试屏幕出现实验指导语,如下图所示。
被试阅读完毕并确定已完全理解指导语所述内容后,根据提示按任意反应键进入实验。
4.当被试3遍词单看完后,呈现指导语2,如下图所示:
5.按任意键后,呈现实验结果图片,如上图所示,被试在其提示下完成实验。
6.主试界面显示计时,300秒(5分钟)后,计时停止,实验结束。
主试对照被试默写的内容,计算被试的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
正确个数
正确个数:有凭借再现正确个数
【讨论】
线索在再现过程中的作用
三、无凭借再现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用再现法检查记忆保持量
【实验器材】
JCW-E型心理试验台,记录纸和笔
【实验步骤/步骤】
1.进入实验目录界面第3页,按数字键“34”,选中“无凭借再现”实验图标,按Enter键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如下图所示:
2.参数选择界面中,主试按A—F键进行实验呈现时间选择,选择“B.1s”按Enter键开始实验,按Esc键返回至实验目录。
如下图所示:
3.参数选择完成后,按Enter键开始实验,被试屏幕出现实验指导语,如下图所示。
被试阅读完毕并确定已完全理解指导语所述内容后,根据提示按任意反应键进入实验。
4.当被试3遍词单看完后,呈现指导语2,如下图所示:
6.主试界面显示计时,300秒(5分钟)后,计时停止,实验结束。
主试对照被试默写
四、意义与机械识记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识记材料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
JCW-E型心理试验台,记录纸和笔
【实验步骤/步骤】
1.进入实验目录界面第3页,按数字键“35”,选中“意义与机械识记”实验图标,按Enter键进入实验内容选择界面。
2.按A、B键选择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按确认键进行参数选择。
3.参数选择界面中,主试按A—F键进行实验呈现时间选择,选择“B.1s”按Enter键开始实验,按Esc键返回至实验目录。
如下图所示:
3.参数选择完成后,按Enter键开始实验,被试屏幕出现实验指导语,如下图所示。
被试阅读完毕并确定已完全理解指导语所述内容后,根据提示按任意反应键进入实验。
4.当被试3遍词单看完后,呈现指导语2,如下图所示:
6.主试界面显示计时,300秒(5分钟)后,计时停止,实验结束。
主试对照被试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