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4)语文七年级教科书体系与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教科书体系与框架
七年级教科书每册6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一)阅读
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能力培养两条线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各单元的“人文主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各单元人文主题排布如下:
能力培养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策略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编排的方式则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各单元阅读能力点安排如下:
根据统编教材的编写方案,七、八年级以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等的学习为主,九年级集中学习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生以感性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发展理性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七、八年级也适当选入一些议论性文章,以随笔、杂文为主,如《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每个阅读单元由4篇课文组成,采用文、白混编的形式。每单元3篇现代文,1篇古代诗文,在培养一般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浅易文言文。文、白混编的目的是降低难度,造成一种缓冲,便于与小学语文教材衔接。各单元的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种类型(目录中,自读课文标有“*”),凸显两种课型不同的功能。教读课文,课前有“预习”,课后设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三个层次的练习,侧重教师引导下的学习,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要点。自读课文,随文有“批注”,课后不设练习,以“阅读提示”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精要指导;主要由学生根据教读课所学,自主阅读,实践运
用。之所以如此处理,原因有四:(1)“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方法(例如“精读课”也要教“略读”的方法),用作课型名称容易误导教学。(2)实际教学中有教师将所有都讲成“精读”,严重挤压学生阅读空间,课外阅读量也明显偏少。名称这样改动,分出层次,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3)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
下面对教科书的一些创新之处做些说明。
1.关于“预习”
新编语文教科书在教读课文前设置“预习”栏目,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前认真预习课文。设计原则是灵活多变,语言简明;既能启发阅读思路,又不限制学生的阅读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每课有两道题目,分别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设计,旨在激发阅读兴趣,引起阅读期待,布置资料搜集,提供阅读方法,引发深入思考。教学时,可事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有些问题,也可作为课堂导入活动。
比如《春》的“预习”:
第一道题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学习本文时是秋天),并联系描写春天的诗文,把握文人笔下春天的特点,旨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题点出课文的整体风貌——“像一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要在阅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文章优美的景色,这是在指点阅读策略。
2.关于“读读写写”
为落实课程标准“识字写字”的学习目标(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新编教科书在原统编教科书相应栏目基础上,做了更为科学化的处理。一是以专门设计的软件,提取课文中的二级字和部分较难的一级字,以此为基础,确定“读读写写”中的字词(有老师认为没必要学的名词“喉咙”“蟋蟀”“陛下”等,因其中含有二级字,也列了出来);二是专门请书法家以正楷字书写,提供硬笔书写的范本。
3.关于“旁批”
新编语文教科书在一些自读课文旁设有旁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旁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有的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有的则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有几个原则:
(1)点评准确。选取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避免个人化观点的呈现;
(2)指向关键处。在文章的肯綮处做批,避免关涉枝节问题;
(3)指向文本细读和语言文字的品味。不出关涉全局的题目(以避免与课后练习的重复),也不出向课外拓展的题目。
(4)力求一定的思考深度,避免过于简单的提问,避免同质化提问。
(5)语言简明生动,避免烦琐枯燥。
个别自读课文,因印张限制,未设置批注,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鉴其他批注课文,模仿进行批注点评。
4.关于课外阅读
如前所述,新编语文教科书的阅读体系呈现三位一体的结构,课外阅读被纳入阅读教学的常规流程中,因此,在教读课文的“积累拓展”和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我们提供了一些阅读篇目,供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积累。比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了《散文诗二首》,推荐阅读《泰戈尔诗选》和《繁星》《春水》;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合“名著导读”,阅读《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学习了《窃读记》,推荐阅读《书癖》《忆读书》《书的抒情》;学习了郑振铎的《猫》,推荐跟夏硏尊《猫》、靳以《猫》和王鲁彦《父亲的玳瑁》作比较阅读;等等。粗略统计,课外阅读推荐的篇目,每册在10篇(部)以上,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教学阅读量受限的问题。
(二)写作
写作专题与各单元阅读既相互配合,为共同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服务,又自成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系统。写作的指导力避功利主义,即不向应试靠拢,不进行纯技法指导,避免写作的套式化;实践题目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以“提示”的形式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审题立意。七年级写作,一方面关注写作的一般要求,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语言有怎样的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思路如何展开(“思路要清晰”“发挥联想和想象”),内容如何明确而集中(“如何突出中心”“怎样选材”)等;另一方面,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两方面内容穿插安排,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