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讲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https://img.taocdn.com/s3/m/046f51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f.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结构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地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仪的使用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通过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仪的结构;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比赛,评选出最佳制作小组。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的作用•表示地球形状•表示地理事物•方便观察和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https://img.taocdn.com/s3/m/3f556ee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9.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球仪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并掌握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地球仪的详细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信息的表示和分析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提高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操作,学会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三维形状,提高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
1.2地球与地球仪 课件(共72张PPT)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1.2地球与地球仪 课件(共72张PPT)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316c5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不同角度看经线
平视地球仪,倾斜看地球仪,从南北极俯视的经线各是什么样子的?
北极
北极
北极
经 线 的 相 互 关 系
南极
北极
相交于两极点
2
经 线 的 长 度
南极
北极
长度相等
3
经 线 的 指 示 方 向
南极
北极
南北方向
4
经 线 的 数 量
南极
北极
无数条
5
经线的基本特征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指示方向
经度 | 划分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 各分180°
180°
经度 | 分布规律
度数变化有啥规律?
180° 30° 20° 10° 0° 10° 20° 30° 180°
西经(W)
判定 方法
分布 规律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初
东经 (E)
子 午
判定 方法
分布 规律
线
越往东度数越大
新知探究
我我们们看看到到投投到到月月球球表表面面的的地地球球影影子子的的边边缘缘总总是是弧弧形形的的
你听说过“天狗吃月亮”吗?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证证明明地地球球是是球球体体最最直直观观的的证证据据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④登高望远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东西半球的又是 怎样划分的呢?
经线圈 | 东西半球的划分
160°E
西
东
半
半
球
20°W
球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4e8a48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d.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掌握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结构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的椭圆形状,介绍地球仪的制作原理。
3.认识经纬网:讲解经纬网的构成,让学生实际操作地球仪,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位置。
4.实践练习:布置有关经纬网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网的重要性。
最新整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范文三篇
![最新整理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895deb8bd63186bcebbc7e.png)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下面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供参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优课件
![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103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0.png)
5、纬度的分布规律 北 纬
赤道
南 纬
()
()
90°越 向
30°北 度 20°数 越 10°大 0°
10° 越
20°
向 南
30° 度
数
越
90° 大
90°
6、重要的纬线及纬度
66.5°
北极圈
23.5°
北回归线
0°
赤
道
23.5° 66.5°
南回归线 南极圈
90°
66.5 ° 23.5°
0° 23.5°
√ A 23.5° B 23.5°S C 0° D 66.5°S
5.下列纬度属于高纬度地带的是:
√ A 59°S B 30°N C 45°N D 61°S
6.有关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又叫经线圈 B 任意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地球仪上只有360条经线
谢 谢!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变化规律
西经20°W、东经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160°E的经线圈,是东 两个半球
西半球的分界线
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南 东经度越往东越大,西
纬度数越往南越大
经度越往东越小
45°N60°N75°N90N°NF
30°N
15°N
C
E
说出图中各 点的经纬度 及所处半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球体
地球并非正圆球,而 是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 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97f0294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2.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总体上对地理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地理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大小、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地球仪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制作成果。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46aa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6.png)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7bd28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8.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形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理解。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17608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1.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对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地球仪等教具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讲授新课: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制作地球仪的心得,讨论地球的运动规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运动,撰写观察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3.地球仪的制作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
2.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讲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74c1be50e2524de5187ecb.png)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北师大附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及地球的大小;2、了解人类认知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漫长过程;3、认识并掌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迷你剧场”的情景表现,掌握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讨论,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体会人类为认识自然、发展科学、追求真理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认识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方法1、运用“迷你剧场”进行情境体验教学;2、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教学。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五分钟)【导入新课】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人又是如何认识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
(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授新课】(设问)首先,老师要问一下,你认为地球会是什么形状的呢?(投影)(过渡)大家有这样那样的想法,那么地球形状到底如何,让我们开始自己的地球形状之旅(进入“炫彩T台”幻灯放映环节)(提问)看完小短片,大家再来说一下,现在在你眼中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总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21世纪,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迷你剧场”的环节,亲身感受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吧!(迷你剧场)远古人类一:大家好!我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那时俺们那旮瘩生存环境恶劣,豺狼虎豹当道,所以俺们不敢随便溜达,活动范围狭小,常常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一口倒扣的大锅,因此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7b50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b.png)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学生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识别经纬度、方向和比例尺,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指定的地理位置。
-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能够解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联系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动手操作情况。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地球仪简图绘制和作业完成情况。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通过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地球空间形态和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地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8张PPT)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1e884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b.png)
纬线和经线 横纵
地球仪上会有横竖垂直相交的线,就 是经纬线。
球面直角坐标系
返 回
目
录
纬线与经线
纬线(横)
经线(纵)
定义 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
形状 长度 关系 方向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返 回
目
录
纬线与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关系 方向
纬线(横)
经线(纵)
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
纬反之
经相反
返 回 目 录
纬度与经度
活动一、重要纬线: 1.读图,回答: (1)说出并指出图中重要的纬线及意义。 (2)说出低、中、高纬度的范围,举例判断:低、中、高纬度。
返
回
目
纬线和纬度
北半球与南半球
录
纬度与经度
重要纬线: 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目录
COMPANY
01 地球在宇宙中 02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03 地球仪 04 纬线与经线 05 纬度与经度 06 经纬网
1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在宇宙中
热播电影
返 回 目 录
地球在宇宙中
《流浪地球》的电影,展现的是在不远 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 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将逃离太 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 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尽管是科幻 电影,但还是让我们牢记自己生活的美好家 园—地球及孕育地球的太阳系。
返 回 目 录
纬度与经度
本初子午线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 线”。它就是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e9c2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3.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学会使用地球仪,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经纬度的划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经纬网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
3.课堂讲解: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作用,如何使用地球仪,经纬度的划分等知识。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观察经纬度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地球仪的使用方法4.经纬度的划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1.2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91b17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f.png)
活动
比较描述: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的比较
地球大小
比较项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 ___7_2_9_亿____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足球场面积约 7 000 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 ____5_0____小时 的距离(客机飞行速度约 800 千米/时)
活动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步骤:参考教材第 14 页。
a
a
b
b
c
①
②
③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 1 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形状:球体
平均半径:6 371 千米
大小
最大周长:4 万千米 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重要的点和线
课后任务
将自制的地球仪进一步美化,请收集资料,尝试利用 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活动
比较描述:用太阳和月球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太阳
我的表面积约 6.1 万亿平方千米,约 是地球表面积的 ___1_2__0_0_0___ 倍。
月球
我的周长约 1 万千米,地球最大周长 约是我周长的 _____4______ 倍。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有什么?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 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等。
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 1 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载人飞船工程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 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 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 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 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 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 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6](https://img.taocdn.com/s3/m/b4bb80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2.p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
这一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具有关键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地图的阅读和绘制以及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地图的阅读和绘制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内容。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在发展,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学会地图的阅读和绘制,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地理学科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地图的阅读和绘制,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的理解,地球仪的制作和操作,经纬网的应用和地图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地图和经纬网模型等教具,以及实物展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地球仪的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活动一: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c2b724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差异。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地图、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模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2.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
3.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4.经纬度的划分:讲解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和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2124ee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a.png)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平湖中学刘利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经线和纬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以说及说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开始章节,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和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为今后学习地理提供保障。
2、教学目标依照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和多媒体直观呈现及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对经纬网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地球仪上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2)初步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本初子午线、以及几条重要纬线。
(3)理解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实际运用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
(2)、青少年好动,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积极评价。
2、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讲授法(3)、合作讨论法(4)、比较教学法(6)、多媒体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PPT展示神七降落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的确定降落的地点。
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经线、纬线(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 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形状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 看不见船的桅杆。
形状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 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赤 道 纪 念 碑
纬线和纬度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江滨公园 内,是中国大陆建设的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高15米, 于1984年6月21日(夏至)建成。
60oN 75oN 90oN
纬
45oN
北
线 的
30oN
纬
划 15oN
N
分
0o
15oS
南
30oS
纬
45oS
S
60oS 75oN 90oS
本初子午线( 0o ) 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20°W、160°E把地球 分为东西两半球
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就是经纬网
经纬网 E
N
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 经? 2.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30°N, 110°E B:20°N, 120°E
经纬网 W
N
●
B
●C ●A
你知道A(400 W ,400 N )、B(80 0 W , 300 N )、C ( 60 0 W , 500 N )这三个点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吗?
北 0o
180o
160oE
180o
西半球
东半球
南
0o
20oW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小东,大大西 小于20°W,小于160°E的是东半球; 大于20°W,大于160°E的是西半球
1、本初子午线指的是:D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
2、地球上最大的圆圈是(D)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80纬线 D、赤道
3、地球是个 D
A、正圆球 B、纺锤形球体
C、梨形球体 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4、填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
经 线纬 线
南北
格 林 尼 治 天 文 台
本初子午线
N
W E 60o 45o 30o 15o 0o 15o 30o 45o 60o
本 初 子 午 线
S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180o
(西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东经)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W 30o W 20o W 10o W 0o 10o E 20o E 30o E 160o E 180o E 本 初 子 午 线 东半球
90o
越
向
30o
北 度
()
纬 线
北 纬
数
20o 越
大
10o
度
赤道
数
0o
()
规
10o
律
南 纬
20o
越 向
30o
南 度
数
越
大
90o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纬
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状。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高
中 低
60o
纬
度 30o
的
划 分
0o
30o
60o
90o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o
北极圈66.5o
60o
30o 北回归线23.5o 0o 南回归线23.5o
30o
60o
南极圈66.5o
经线和经度
经线和经度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 文台的旧址,有座 子午宫。那里有一 条宽十几厘米,长 十多米的铜制子午 线。铜制子午线嵌 在大理石中间,笔 直地从子午宫伸出, 它就是本初子午线 地地面标志。
纬线和纬度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念碑建在基多以北24千米 的圣安东尼奥镇。碑高30米,用棕色花岗岩砌成,四 方塔体坐落在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碑的四 面刻有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西班牙文字母 E、S、O、N,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 顶放置直径4.5米的铝质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 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 部的石阶上。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喜欢两脚踏在赤道线 两侧,拍一张跨“世界之半”的照片作纪念。
形状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357千米认 识极来自地半球
经
赤道半径
地心
6378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的大小
考一考?
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 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 球仪
第一节学习目标:
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有什么用处? 经线?纬线? 经纬网定位
地球的形状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
确证:地球 是球体
推测:“地球”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 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形状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纬
线
定义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
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 自成纬线圈。
经
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半圆。
长度
指示 方向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 长度都相等 缩短,到极点时成一点状。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赤道把地球划分 为南、北两个半球
东西
是否等长
等长
是圆还是半圆 半圆
不等长 圆
典型例题剖析
【例1】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 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 的情况有:( )。A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
2、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日行八万里,可能吗?请解释理由。
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 状,并且按照一定 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北极星
认
北极
识
地
球
地心
南极
认
北极
识
纬
线
赤道
纬线和纬度
地球赤道经过11个国家和地区。1740年,南美 洲厄瓜多尔在首都基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赤 道纪念碑。1744年和1982年又先后在同地建立 第二座和第三座赤道纪念碑。赤道标志还有非 洲的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至马萨卡公路中途(两 侧)的赤道标志、肯尼亚基苏木赤道标志、扎 伊尔姆班达卡赤道标志,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坤 甸赤道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