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城管执法应急预案

城管执法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城管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保障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城管执法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

2. 减少突发事件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3. 保障城管执法队伍的人身安全,维护城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事件:1.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的突发事件,如垃圾堆放、露天焚烧、乱涂乱画、乱张贴、乱扔垃圾等;2. 城管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暴力抗法、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3. 城市基础设施损坏、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城管执法工作造成的影响。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城管执法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指挥调度。

3. 城管执法部门成立应急分队,负责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情况发现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应急分队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

3. 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如警戒、疏散、救援等。

4.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

5. 恢复现场秩序,恢复正常工作。

六、应急措施1. 针对垃圾堆放、露天焚烧等事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清运,确保市容整洁。

2. 针对乱涂乱画、乱张贴等事件,立即进行清理,恢复原貌。

3. 针对乱扔垃圾事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

4. 针对暴力抗法事件,依法采取措施,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

5. 针对意外伤害事件,立即组织救治,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七、应急保障1.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指挥中心应急处置预案

指挥中心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 为提高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指挥中心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指挥中心应急处置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2)快速反应、协同作战;(3)以人为本、安全第一;(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组织体系1. 成立指挥中心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中心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领导小组组成:(1)组长:指挥中心负责人;(2)副组长:分管领导;(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3.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调度、信息汇总、资源调配等;(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指挥;(3)信息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和发布;(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发放;(5)医疗保障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和伤员转运工作;(6)秩序维护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和社会治安保障;(7)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本预案,通知各工作组进入应急状态。

2. 信息保障组迅速收集、整理、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3.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

4. 现场指挥部按照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5. 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6.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现场指挥部组织进行善后处置,确保现场安全稳定。

7. 应急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1. 一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时,启动一级响应。

数字城管防汛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防汛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防汛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确保城市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城市防汛应急响应能力,数字城管中心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以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科学决策,确保城市防汛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二、应急组织架构1. 数字城管中心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防汛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应急响应组、信息采集组、数据分析组、指挥调度组、设备保障组等五个小组,分别负责应急响应、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指挥调度和设备保障等工作。

三、预警分级和响应措施1. 预警分级:根据降雨量、积水情况、水位等因素,将防汛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2. 响应措施:(1)蓝色预警:加强值班,做好信息采集和设备检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位情况。

(2)黄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信息采集和上报,做好排水设施疏通和应急物资准备。

(3)橙色预警: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到岗,加强排水设施疏通和应急抢险工作。

(4)红色预警: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体人员到岗,全面开展应急抢险工作,确保城市安全。

四、信息采集与上报1. 信息采集组负责实时采集城市防汛相关信息,包括降雨量、积水情况、水位变化等,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及时上报指挥部。

2. 数据分析组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险情和发展趋势,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五、指挥调度1. 指挥调度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应急调度方案,指导各小组开展防汛应急工作。

2. 设备保障组负责确保数字化城管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通信畅通。

六、应急抢险1. 应急响应组根据指挥部调度方案,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包括排水设施疏通、积水处理等。

2. 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确保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后期处置1. 应急结束后,对防汛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对参与防汛应急工作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预案的修订和培训1.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警分级和响应措施。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指导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有效地组织协调应急力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快速处置。

2. 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 提高应急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本地区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2)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3)应急处置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救援、物资保障等。

(4)善后处理组:负责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包括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

2. 现场救援:应急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3. 物资保障:根据救援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必要物资保障。

4. 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5. 善后处理: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影响,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预案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预案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提高平房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城市管理工作与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配合管局党委及相关部门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3、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业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

二、运行机制1、预测与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预警级别和发布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指挥中心安全应急预案

指挥中心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指挥中心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指挥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网络攻击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指挥中心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 指挥中心安全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指挥和调度。

(2)现场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3)信息保障小组:负责收集、整理、传递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供应和保障。

(5)宣传报道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预警(1)发现安全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小组迅速向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

2. 现场处置(1)现场救援小组立即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2)后勤保障小组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等保障。

3. 人员疏散(1)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疏散路线和措施。

(2)宣传报道小组协助进行人员疏散,确保疏散有序。

4. 伤员救治(1)现场救援小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

(2)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5. 信息报送(1)信息保障小组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应急信息。

(2)宣传报道小组对外发布应急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后期处置1. 调查评估(1)应急指挥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评估。

(2)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责任追究(1)对突发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对工作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整改措施(1)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2)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指挥中心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应适时修订。

智慧城管-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城管-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城管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台设计方案XXX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系统概述 (2)二系统架构 (3)三功能需求 (3)四实现方式 (4)一系统概述城市管理行业应急指挥平台采用实时定位、视频采集、场景上传和远程控制等手段建成一个高效运行、及时处理、全面覆盖的智慧指挥调度系统,统一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行动,实现对城管业务工作的更快捷、可靠的全方位应急指挥及业务调度,提高人员、车辆的资源利用率。

以往常常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管理部门才接到线索,影响处置效率。

应急指挥平台可以将城市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平时”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情况等进行监管指挥;“应急时”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调度与管理,为城市管理、执法突破“事后处理”的局限提供技术保障。

城市管理包含了信息采集资源、执法资源、环卫管理资源、绿化管理资源、公园管理资源等,资源力量权属属于各自部门以及下属各区管理,所以,通过智慧调度平台,可以充分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在突发应急与管理时,实现第一时间资源的指挥调度。

当有重要工作任务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可通过城市管理行业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周边资源的分布,以语音、信息等方式指挥调度周边力量(视频探头、信息采集人员、执法人员、车辆资源等),进行高效率的应急处置。

1.通过移动设备终端的定位、实时对讲等功能,打造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灵活调度网络,形成扁平化、矩阵式的指挥调度体系。

2.通过对城市管理采集员、作业企业、工作人员的全过程工作状态监管,实现作业过程透明化,有效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为后期的考核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3.通过遥感地图、电子图层、三维地图数据等结合,更直观、明了地呈现城管案件实况及作业情形,实现可视化的指挥调度。

4.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实现对险情处理的快速联动,如处理台风雷雨天气的树木倒伏、降雨量大时的城市内涝、公园滑坡等。

二系统架构图5.10-1三功能需求1、状态监控通过与GIS系统的对接,实现一线工作人员工作轨迹的实时监控功能。

城管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

城管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

城管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一、背景城市管理是城市运行的基础,为保障城市的公共秩序和市容市貌,城管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天灾人祸、群体性事件等,这些事件可能使得城市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失误的风险,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方案简述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信息管理当城管部门接收到突发事件的报警或者情报以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信息整合等手段,实现信息无缝对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2. 应急指挥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实现了应急指挥信息化,可以通过数字化屏幕展示信息、云端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信息共享和指挥效率。

同时,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也可以实时监控应急物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物资,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3. 综合考虑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可以实现数据的综合考虑,对各种应急事件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城管部门识别潜在危险,提高应急处理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三、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的优势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的实施有以下优势:1. 提高应急处理速度和效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城管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迅速获取事件信息,快速作出决策,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

2. 降低成本和风险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可以减少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人为失误以及资源的浪费,在追求应急响应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

3. 提高可视化和指挥效果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可以采用数字化屏幕展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指挥等手段,实现指挥流程的可视化,提高指挥效果。

4. 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整合数字化应急处置方案可以通过数据自动分析和共享,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城管执法_安全应急预案

城管执法_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城管执法过程中,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城管执法安全应急指挥部,由城管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分管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2.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的全面开展;(2)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应急响应命令;(3)负责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4)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5)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

3.现场处置组职责:(1)负责现场安全警戒和人员疏散;(2)负责现场勘查、评估和应急处置;(3)负责协助医疗救护组进行伤员救治;(4)负责协助信息宣传组进行信息发布。

4.医疗救护组职责:(1)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2)负责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医疗咨询和救治;(3)负责协助现场处置组进行伤员救治。

5.后勤保障组职责:(1)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2)负责现场工作人员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保障;(3)负责应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6.信息宣传组职责:(1)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2)负责组织媒体采访和报道;(3)负责宣传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四、应急响应程序1.预警阶段:接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2.应急响应阶段:(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安全警戒和人员疏散;(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和转运;(3)后勤保障组提供应急物资和人员保障;(4)信息宣传组发布应急信息和进展情况。

3.应急处置阶段:(1)现场处置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3)后勤保障组继续提供物资和人员保障;(4)信息宣传组持续发布应急信息和进展情况。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指挥中心在各类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处置和恢复工作。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指挥中心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指挥中心负责人(2)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2)信息报送组(3)物资保障组(4)后勤保障组(5)宣传报道组四、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预警(1)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工作组迅速到位。

(2)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2. 应急处置(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确保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完好。

(2)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3)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应急物资,确保物资供应。

(4)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需求。

(5)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3. 应急恢复(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启动应急恢复程序。

(2)对受损设施设备进行修复,确保指挥中心正常运行。

(3)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队伍的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3.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通信、信息处理等技术支持。

4. 资金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应急资金。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 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七、附则1. 本预案由指挥中心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各部门、单位应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数字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数字城管系统稳定运行,保障市民生活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数字城管系统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数字城管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预案的实施。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信息收集组:负责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2)技术保障组:负责数字城管系统的维护、修复和应急恢复工作。

(3)应急处置组: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处置,确保城市运行秩序。

(4)宣传报道组: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预警及响应1. 预警(1)根据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

(2)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2. 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1. 技术保障组(1)立即启动数字城管系统应急备份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对受损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系统功能。

(3)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信息畅通。

2. 应急处置组(1)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城市运行秩序。

(2)组织力量对受损设施进行抢修,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3)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设施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3. 宣传报道组(1)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导向。

(2)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稳定市民情绪。

六、应急恢复1. 技术保障组(1)对受损设备进行彻底检查,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2)对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2. 应急处置组(1)对突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对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用于应急处置和恢复工作。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灾害时制定的应对措施,旨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应急预案能够提高组织机构在危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保障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

首先,指挥中心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

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措施。

其次是指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

明确各级指挥中心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协作,形成快速决策和指挥体系,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有序。

再者是危险源和风险评估分析。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预案。

其次,指挥中心应急预案的实施步骤。

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中心应按照预案中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首先是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指挥中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确定领导人员、指挥体系和信息发布渠道。

其次是信息搜集、分析和评估。

指挥中心需要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准确评估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确定应对措施。

再者是指挥决策和事态处置。

指挥中心需要根据情况迅速作出决策,组织应急力量介入事态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后,指挥中心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应急演练。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和实际情况,指挥中心应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的来说,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时的重要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和能力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效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数字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数字城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系统故障、网络安全攻击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数字城管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XXX(分管领导)副组长:XXX(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XXX(相关部门人员)2. 工作小组(1)技术保障组:负责数字城管系统故障排查、修复及网络安全防护。

(2)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3)应急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外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启动(1)当发生突发事件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各工作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2. 信息报送(1)信息报送组及时收集、整理、报送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领导小组根据信息报送情况,分析研判事件性质和影响,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3. 应急处置(1)技术保障组迅速排查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2)应急处置组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3)信息报送组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处置进展情况。

4. 舆论引导宣传报道组对外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 结束应急处置(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2)领导小组决定结束应急处置,恢复正常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各工作小组成员应熟悉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3.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设备、工具、药品等。

4. 技术保障:加强数字城管系统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信息报送、现场处置、舆论引导等。

数字城管防暑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防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保障城市管理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城市管理人员防暑意识,增强应对高温天气的能力。

2. 建立健全防暑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高温天气下城市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3. 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事件,降低中暑事件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城市管理人员在夏季高温天气期间的工作。

四、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数字城管防暑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防暑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信息收集、应急物资储备等。

3. 各区、县(市)城管部门成立相应的防暑应急小组,负责本地区防暑应急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高温预警: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启动高温预警响应。

2. 启动应急预案:当气温连续三天达到37℃以上时,启动防暑应急预案。

3. 应急处置: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防暑降温宣传教育,提高城市管理人员防暑意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确保城市管理人员休息充分。

(3)为城市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如冰水、防暑药品等。

(4)加强巡查,发现中暑事件及时处理,必要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

(5)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需求。

六、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如冰水、防暑药品、遮阳伞等。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信息保障:建立防暑应急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汇总、发布相关信息。

七、预案管理与监督1. 定期开展防暑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对防暑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对防暑应急工作中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预案终止当气温连续15天低于37℃以下,且城市管理工作恢复正常时,经指挥部批准,终止防暑应急预案。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演练

指挥中心应急预案演练

一、背景为确保我国某重要区域指挥中心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指挥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2.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增强参演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4. 培养参演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演练时间2024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11:30四、演练地点我国某重要区域指挥中心五、演练组织机构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 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3. 参演单位:各参演部门、单位及人员。

六、演练内容1. 演练情景设定:模拟某重要区域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2. 演练科目:(1)应急响应启动:接到地震预警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各参演单位;(2)应急处置:各参演单位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救援、疏散、抢险等工作;(3)信息报送:各参演单位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送救援进展、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信息;(4)应急指挥:指挥部根据救援进展和实际情况,调整救援方案,指挥救援力量;(5)恢复重建: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七、参演人员及职责1. 指挥部成员: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 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应急处置、信息报送、应急指挥等工作;3. 各参演单位人员:负责救援、疏散、抢险、信息报送等工作。

八、演练流程1. 演练准备阶段:各参演单位进行人员、物资、装备等准备工作;2. 演练实施阶段:按照演练内容进行实战演练;3. 演练总结阶段:指挥部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九、演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参演人员按时到岗,熟悉演练流程和职责;2. 物资保障:准备充足的救援物资、装备、通讯设备等;3. 场地保障:确保演练场地安全、宽敞,便于演练开展;4. 通讯保障:确保演练期间通讯畅通,信息及时传递;5. 安全保障:加强对演练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城监_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城监_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城市监察(城监)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城监部门在履行城市监察职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城监部门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领导-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职责:负责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2. 现场处置小组- 成员: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职责: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人员疏散、现场保护、伤员救治、信息收集等。

3. 后勤保障小组- 成员:由后勤保障部门人员组成职责: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 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 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2. 现场处置- 现场处置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

- 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伤员救治- 现场处置小组及时对伤员进行救治,并送往医疗机构。

- 同时,通知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

4.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稳定社会情绪。

5. 善后处理- 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 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保障措施1.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 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人员培训- 对应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 加强应急队伍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城监部门负责解释。

指挥中心处置预案

指挥中心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指挥中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指挥中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组织机构指挥中心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2 职责2.2.1 领导小组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

(2)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2.2.2 指挥部职责(1)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

(2)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

(3)负责应急物资、装备的调配和使用。

(4)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

2.2.3 执行部门职责(1)根据应急处置方案,负责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

(2)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救援、处置工作。

(3)负责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维护。

(4)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信息报告3.1.1 发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

3.1.2 指挥部接报后,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3.1.3 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判事件情况,决定应急处置方案。

3.2 应急处置3.2.1 指挥部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2.2 执行部门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负责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

3.2.3 指挥部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调度、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3 应急救援3.3.1 救援队伍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3.3.2 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3.3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疏散、安置。

数字城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数字城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数字城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员工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数字城管系统在日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数字城管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信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

2.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负责应急处置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3. 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的初步判断、现场警戒、人员疏散、事故处理等工作。

4. 信息保障组负责确保应急处置信息畅通,及时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相关信息。

5.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物资、装备、车辆等后勤保障。

6. 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外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启动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现场处置组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迅速到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初步判断现场处置组对事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故类型、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3.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人员疏散、警戒、事故处理等。

4. 信息上报现场处置组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信息保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相关信息。

5. 后续处置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修复受损设施、调查事故原因等后续处置工作。

四、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储备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救生设备、救援工具等。

2. 装备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如车辆、通讯设备、监测设备等。

3. 人员保障各小组配备充足的人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4. 技术保障信息保障组负责确保应急处置信息畅通,保障数字城管系统稳定运行。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信息上报、物资保障等。

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防应急预案doc

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防应急预案doc

南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消防应急预案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1总则2 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3 预警机制4 应急响应5 应急保障6 应急终止7 附则8 附件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消防应急预案1 总则1.1 目的为做好数字城管中心消防事故应急工作,指导消防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理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防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2.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职责的要求,明确内部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及消防应急工作程序,同时明确主管部门、管理机构的相应职责,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1.2.2 统筹安排,分工合作。

以数字城管中心为主体,统筹安排主管部门、管理机构的消防应急工作任务。

加强与南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员会)及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数字城管中心消防事故预防工作。

1.2.3 长效管理,落实责任。

以保障数字城管安全为首要目标,落实数字城管中心消防事故责任机制,实行长效管理原则。

1.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南昌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南昌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发生的消防事故应急处置。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设立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消防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委消防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完善和实施消防应急预案;南昌市数字城管中心根据消防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消防应急救援组织。

2.1 委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2.1.1 委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副组长:分管档案工作副主任分管安全生产副主任成员: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人事处处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分管档案工作处室负责人市数字城管中心主任委消防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指挥机构详附件8.1。

智慧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智慧城管安全应急预案

XXX项目组安全应急预案一、应急组织结构:总指挥:(项目经理)副指挥:(采集组长)组员:电话:二、项目组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中暑、车祸、触电、突然停电等。

三、急救电话:应根据发生事故的种类拨打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四、急救措施:1、中暑:发生中暑人员伤害,项目人员立即将人搬运到阴凉避风处,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头颈部给予冷敷、扇风、凉水或酒精擦体,使提问迅速下降,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或人丹、十滴水等,重者积极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临时组织救护小组,统一指挥,避免慌乱,要立即扑灭烈火或排除发生火灾的一切诱因,如熄灭发动机、关闭电源、搬开易燃物品,同时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

指派人员负责保护肇事现场,维持秩序。

开展自救互救,做好检伤分类,以便及时救护。

分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对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对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土、呕吐物、假牙等,随后让伤员侧卧或俯卧。

对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

如发现开放性气胸,进行严密封闭包扎。

伴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条件许可时,可在第二肋骨与锁骨中线交叉点行穿刺排气或放置引流管。

骨折处进行固定。

对呼吸困难、缺氧并有胸廓损伤、胸壁浮动(呼吸反常运动)者,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并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

凡重伤员从车内搬动、移出前,首先应在草地放置颈托,或行颈部固定,以防颈椎错位,损伤脊髓,发生高位截瘫。

一时无颈托,可用硬纸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颈托,剪成前后两片,用布条包扎固定。

对昏倒在坐椅上伤员,安放颈托后,可以将其颈及躯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然后拆卸座椅,与伤员一起搬出。

对抛离座位的危重、昏迷伤员,应原地上颈托,包扎伤口,再由数人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伤员。

动作要轻柔,腰臀部托住,搬运者用力要整齐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担架上。

由急救车运送至就近医院。

发生触电情况后,项目人员首先应迅速使伤者脱离电源,用不导电的物体将电源挑开或立即关闭电门,切记直接用手或导电物去推拉伤者,以免救护者自己触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提高平房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城市管理工作与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配合管局党委及相关部门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业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

二、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
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通过上报管局党委及其他相关部门,批准后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应急处置
3.1信息报告
充分利用城管监督员分布广、传输手段及时的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城管监督员将立即向监督指挥中心报告,同时监督指挥中心及时上报管局党委,同时通报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

应急处置过程中,城管监督员将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城管监督员应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向监督指挥中心汇报。

监督指挥中心在接到上报问题后第一时间上报管局党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有关部门在收到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巡查员将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员进行处理。

3.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监督指挥中心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区委、区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区委、区政府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监督指挥中心予以协助。

3.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4、恢复与重建
4.1善后处置
在相关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监督指挥中心将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密切关注以后情况并及时上报。

4.2调查与评估
监督指挥中心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5、信息发布
为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以便于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为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等工作提供保证。

6、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治安维护
数字城管监督员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三、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监督指挥中心将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城管监督员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2、宣传和培训
巡查员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有计划地对巡查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管监督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城管监督员,监督指挥中心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给予行政处分。

四、附则
1、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2、制定上报突发事件流程图。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将人员划分7个中队,其中巡查员66人,平台操作人员6人,共计72人。

监督员中队长7人。

遇紧急通知时,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通过电话通知监督员中队长,由中队长电话通知各城管监督员。

通知完毕后,由中队长将通知结果反馈给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最后由监督指挥中心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城管局党委。

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