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员培训班讲课稿
安全保护
于致婷
一、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对老人更为重要。老年人比任何年龄组的人都更加容易发生意外,这是由于老年人在生理方面老化衰退的改变而决定。预防胜于治疗,这对于老年人避免发生意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老年人一旦遭受任何一种意外伤害,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从防范入手,熟练掌握导致老年人行为迟缓、神经反应降低、视力及听觉衰退的原因,及他们对觉察引起意外的灵敏性降低而导致意外发生的根源。老年期最明显的生理改变包括:视力、听觉、骨骼、关节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呼吸系统等。
例如,走路时失去平衡,容易摔倒;如感觉器官功能受损,听力,视力受损时,就不能及时发现周围的危险事件;高热、谵妄、昏迷、躁动、神志不清的病人(老人、儿童)由于意识不清或环境陌生、经验不足,也容易发生意外,如坠床、撞伤、抓伤等情况发生。骨骼及关节系统在老年人的改变主要是包括了骨质疏松、老缩等现象,这情况在老年的女性中尤为普遍,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另一方面因各种软组织的改变,老年人的关节活动能力亦会随着年龄而逐渐降低,所以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活力是相对的减低的。
据统计,,从事故的种类上分析,占第一位的是跌倒,占第二位是坠床,占第三位的是被撞到,其次为夹伤、烫伤、走失、触电。严重的事故导致老人骨折、组织损伤,严重者卧床不起,发生肺部感染、压疮的几率随之增加。所以养老护理员要防患于未然,注意观察老人情况,去除周边的危险因素,防止以外事故发生。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明确病人对安全的需要,了解影响病人的安全因素,认清
可能造成危险的环境,提高警惕,做好安全措施,做好心理环境的调节和心理伤害的预防,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治疗环境。
有五种危险因素:物理性损伤(坠床)、化学性损伤(药物误服、敌敌畏等)、生物性损伤(昆虫类、蚊虫叮咬)、温度性损伤(烫伤)、医源性损伤(护理操作不当、语言不当造成的身心损害)
常见的意外伤害有:走失、误吸、骨折、烫伤、触电、摔伤、坠床、火灾等。今天重点讲摔伤和误吸。
(一)原因:
1、摔伤:
老年人摔跤造成骨折的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约有30%的老年人意外摔跤,其中20%—30%发生骨折,据统计,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相比骨折的发生率要高3—7倍。因此,为了增强老年人的健康就要高度重视摔跤问题。老年人容易摔跤与许多因素有关:
(1)营养不良:由于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对钙和维生素的摄取不足,易导致骨折。
(2)老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如身体灵活性,视觉敏锐度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脆性增加等因素。其中骨质疏松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威胁。对40—90岁的人群的调查发现,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2.17%,轻度的摔跤就会引起骨折。临床上可能我们因为不小心,就会给老人造成伤害,垫便盆,穿衣,不当的约束都会引起骨折。临床因为老人做会阴冲洗造成骨折的事例。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患。骨是由钙盐沉积在骨基质上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由于某些原因,如年龄增长、性激素减少、营养减少(钙摄人少)、运动减少及遗传因素等,骨组织丢失,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造成骨折。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和骨折。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至的腰酸、背疼,甚至腰弯、驼背是一些老年人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小毛病”,而实际
上这是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老年病——骨质疏松症。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10%。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据上海的调查,2000年60岁以上人口为241.76万人,占总人口的18.29%,上海百岁以上老人已达306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患者将不断增加。据上海、北京的调查,;0~60岁人口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上海为25.96%,北京为21.3%;60~70岁人口中,上海为54.80%,北京为53.80%;70~80岁人口中,上海为67.53%,北京为73.1%。如此高的患病率,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骨质疏松症分为3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35岁以后骨丢失开始,骨丢失大于骨合成;绝经期开始的10年内为骨快速丢失期。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诱发。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影响引起骨量丢失,使骨质变得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丢失,不是出现在老年,而是发生在青壮年阶段,此病例多有家族遗传史。
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剧,逐渐出现骨痛,周身酸痛,有时出现骨空痛感。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密度降低,似海绵状,承受负荷能力下降,尤其是脊柱骨易发生塌陷、变形、临床上可出现压缩性骨折,使人变得驼背、腰弯,到老年期比中青年时身高釉质及骨骼发育不正常。变矮。尤其是绝经期妇女,50岁至60岁期间骨质疏松速度加快。有人统计50岁以上发生腕部骨折的妇女比同年龄男性多10倍。
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适量的钙;在婴幼儿期至青壮年35岁以前膳食结构应合理,注意补钙,使骨量达到最高峰值;在3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内分泌的改变,骨量丢失大于骨量的合成,更应加强补钙,预防骨质琉松乃是一生都应注意的问题,措施是综合性的。
1.合理膳食。合理平衡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注意摄入含钙、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钙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植酸和草酸遇到钙即
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降低钙的营养效果。所以当食用含草酸高的蔬菜之前,最好先在沸水中过一遍,这样可除去部分草酸,再炒菜食用,免得影响钙的吸收。富含草酸的食物(依次如下:菠菜、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草莓及甘蓝菜科的蔬菜。其次是:酒精、咖啡因、巧克力、无花果干、羊肉、核果、青椒、红茶等。面食经过发酵后食用,所含的植酸可有55%~65%被水解。所以儿童、孕妇、产妇和中老年人应多食用发酵的面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2.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一般钙剂不易被吸收,当钙和维生素D同时服用时,维生素D能促进钙在肠道内吸收。每天可服用乳酸钙2~4克,维生素D500~2500国际单位。当前钙剂比较多,其中“钙尔奇—D”含钙量大,每片含元素钙600毫克,维生素D3125国际单位,钙吸收比较好,每天服用量为1~2片。
3.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做室外活动,锻炼身体。运动能促进机体活动和肌肉收缩,促进骨的生长和钙在骨内的沉着,减少骨的丢失。此外室外活动晒太阳能使人皮肤内含有的7 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肠对钙的吸收。
4.性激素应用。已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单纯饮食治疗及补钙常难以奏效,可周期性使用雌激素。另外,围绝经期妇女也应适当补钙,同时为了避免雌激素减少导致骨质疏松,应适当补充雌激素类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选择好适应症。
(3)疾病:因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常会头晕、目眩甚至晕厥现象。或服用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都会引起突然跌倒。脑出血、脑梗塞等。
(4)环境的危险:客观环境的不适应,如道路不平、鞋底过滑、活动空间过窄、公共场所人员过多,光线过暗等都会造成老年人摔跤。老年人的大脑应急反应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已远不及青壮年人,故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到。又因为老人骨质脆弱、疏松,所以老人跌到往往后果较为严重,轻者软组织创伤,重者即造成骨折、关节脱位,甚至导致颅底骨折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