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蝴蝶纹模板

合集下载

2011秋:清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百寿字盘(一对)

2011秋:清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百寿字盘(一对)

2011秋:清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百寿字盘(一对)
清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百寿字盘(一对)
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款。

来源:一只于2004年购于英国古董收藏大家“M.MARCHANT & SON”并著录于《 M.MARCHANT & SON ·RECENT ACQUISITIONS 2004 》第12、13页。

另一只于2003年购自法国古董商“BERTRAND de LAVERGNE”。

说明:敞口,弧壁,外壁以赭彩书不同字体的“寿”字整一百个,盘内心两道青花双圈中绘“麻姑献寿图”,寓意祝福长寿。

麻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传其甚有神力,能投米成珠,曾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民间流传的“麻姑献寿”即由此而来。

并作为一种固定的装饰图画样式,流传至今。

自古至今,不论天子、庶民都有对长寿的渴望和美好憧憬,尤其注重晚年的境况,尊敬老人,隆重祝贺长者寿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真所谓“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

此对大盘形制硕大,制作极为精致,绘画技法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线条飘逸流畅,色彩丰富艳丽,堪称康熙朝晚期官窑五彩器的经典之作。

此对大盘能够凑对成双殊为不易,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完全相同的藏品。

同类器物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第144、145页。

参考价格:60万元---100万元。

百蝶图

百蝶图

百蝶图一、作者: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米兰人(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二、作品:《百蝶图》绢本,设色,纵35cm,横226cm,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色彩鲜艳、亮丽,逼真写实的手法将百只蝴蝶描绘的栩栩如生。

三、题跋:(一)乾隆御笔:“翩翾(xuān)锦绣丛,蚑(qí)栩玻瓈(lí)影,无色香常住,消得忙中静。

”注:1.翾:意为轻柔地飞。

2. 蚑:意为虫类慢慢地爬行。

3. 瓈:通“璃”。

(二)“乾隆十年七月,臣余省恭书。

”余省,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珣子。

宫廷画家。

乾隆(1736—1795)时进宫,善花鸟、虫鱼、翎毛,间亦参用西法,赋色妍丽,尤善画蝶,工兰竹水仙,所作叠邀高宗睿题,藏于石渠宝笈。

乾隆元年是1736年,十年是1745年。

四、印章:“石渠宝芨”“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注:《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

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

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是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瓷器,非常珍贵和具有收藏价值。

要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真伪和价值,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 查证出土证明:康熙五彩瓷器是古代文物,通常是出土于康熙时期的古墓或古窑遗址。

如果能够提供出土证明,如考古报告、图片或证书,能够证明其真实性。

2. 观察釉面:康熙五彩瓷器的釉面比较薄且均匀,颜色鲜艳且富有光泽。

且在阳光下照射下会出现明亮的光泽效果。

3. 结合造型与题材:康熙五彩瓷器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碗、盘、壶、瓶等。

而题材则常常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文化为主题。

通过了解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和造型题材,结合样品来判断是否符合康熙五彩瓷器的风格。

4. 研究背景与历史价值:了解康熙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和风格特点,对康熙五彩瓷器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更好地辨认其真伪和历史价值。

5. 寻求专家的意见:如果对康熙五彩瓷器的鉴定不确定,可以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帮助。

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瓷器的细节、纹饰、釉面、器型等进行判断。

总之,鉴定康熙五彩瓷器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的经验。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寻求专家的帮助,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花神落杯 清瓷名品——河南博物院藏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花神落杯 清瓷名品——河南博物院藏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AppreciatION 鉴赏·陶风瓷韵十二月花卉杯又称十二花神杯,是指用青花、五彩和珐琅彩等在12只小茶杯上绘饰十二种花卉作为装饰题材的成套酒杯,每杯一花一诗一印,最早始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官窑生产,流行于清代初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官窑也都烧制五彩、青花、粉彩及斗彩的十二月花卉杯,因深受宫廷喜爱而成为清代官窑日用瓷器套具中的名品。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套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图1),由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制,撇口、深腹、浅圈足呈倒钟形,色彩优雅、胎薄如纸、轻巧莹透,肉眼观看已达到见釉不见胎的程度,展现了高超的烧造技术和装饰艺术。

本文拟对这套五彩十二月花卉杯进行鉴赏和分析,并对其定名、纹样母题、现存状况及工艺做初步探讨。

一、花卉杯定名及纹样这套五彩十二月花卉杯高5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2.6厘米,画面构图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左文右图”的传统方式,每杯的诗句后都有一个青花篆书“赏”字印款,杯底钤“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底款(图2)。

所绘十二花花神落杯 清瓷名品——河南博物院藏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张 滢图1:河南博物院藏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陶风瓷韵卉分别是玉兰花、杏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月季花、梅花、水仙花。

之所以又称其为花神杯,是因为根据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的传说,每只杯子上对应一位花神,即是历史上的著名女性。

十二花卉杯是清代官窑瓷器中首次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文人意蕴。

1.玉兰花杯(图3)。

有的又称迎春花杯。

此杯用黑色勾勒出树干,树干内皴擦棕彩,树枝盘曲交错而出,树枝上点缀着淡黄色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尽情绽放。

用青花、绿釉在树根处绘制绿茵,显示出春天将到的气息。

杯上题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摘自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由于南北气候、物种存在一些差异,南方流行的花卉杯一般正月是梅花,而北方正月则是迎春花。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毕业论文(设计)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装饰艺术浅析

毕业论文(设计)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装饰艺术浅析

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1)引言 (2)一、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概述(一)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历史背景 (4)(二)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 (4)二、清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装饰艺术特征(一)题材 (6)(二)纹样特征 (8)(三)釉彩特征 (10)三、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的启示(一)对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思考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摘要清康熙时期瓷业发展辉煌,瓷器新品层出不穷。

在新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涌现并迅猛发展之际,原五彩瓷中的青花五彩瓷的光辉仍在千万瓷器中闪耀出来。

康熙时期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就是其中的名品。

其器物表面结合绘画、诗词、款印等,是它装饰艺术的一大亮点。

小小的杯体呈现出“一花一世界”之意。

其装饰发扬民俗文化,承载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

本文通过研究其工艺、装饰艺术等方面,得出一些结论,并引发一些思考。

关键词十二月花卉纹杯青花五彩装饰艺术文化AbstractBrillian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Qing Emperor Kangxi porcelain, china new product after another. In the new five ceramic, Fencai Ci, an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enameled porcelain and other developments, the original five-five polychrome ceramics in the brilliant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shining still do it. Twelve Kangxi colorful Floral Cup is one of the famous. Surface binding of its objects of painting, poetry, India, and other models is that it is a major highlight of decorative arts. Emerged in a small cup takes the shape of "flowers and the world" means. Carry forward the folk culture of their decoration, bearing sprea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chnology, decorative arts, etc., draw some conclusions and triggered some thoughts.keywordsFloral Cup in December Colorful blue and white Decorative Art Culture引言中国陶瓷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10138005_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10138005_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李志慧(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632100)蝴蝶纹样以装饰纹样出现始于唐代,以其丰富艳丽的色彩、富于情趣的装饰风格开始流行。

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

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

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窑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划刻细线双碟纹。

宋吉州窑剪纸凤梅蝶纹盏,以剪纸贴花手法将与双凤相配的双蝶纹表现得形简神传。

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蝴蝶纹也有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在花鸟画面中的。

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碟纹蒜头瓶等。

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纹,有图案风格的团蝶纹,也有写实风格的飞蝶纹。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采用散点式构图法,在瓶体上绘画成双成对或三只两只聚集飞舞的蝴蝶,清丽新巧。

还有一种在冰裂纹地上绘画彩蝶翻飞,装饰手法别具一格。

雍正粉彩团蝶纹碗,以草花与双飞蝶构成的5组团蝶纹均匀环布碗壁,精致美观。

蝴蝶纹样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多样的造型和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蝴蝶纹样形态的具象、抽象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美感。

蝴蝶纹样所体现出古代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描摹自然的设计思想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蝴蝶纹样在现代设计应用领域具体体现在广告设计、图形设计、贺卡、邮票设计和服饰设计等方面。

一、蝴蝶纹的造型特点蝴蝶纹的整体造型由三部分构成:身体、翅膀和触角。

部分蝴蝶纹样还会表现蝴蝶的足须。

大部分的单独蝴蝶纹造型呈现出两边宽中间窄的左右对称形态,也有倒三角形的、半圆形、菱形和不规则、不对称式的形状。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态和表现载体,会使蝴蝶纹样的造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其类型可大致分为变形蝴蝶纹、写实蝴蝶纹、繁缛蝴蝶纹、民间美术中的蝴蝶纹及现代多变造型蝴蝶纹等。

民间的编织、刺绣、蓝印花布、扎染、挑花、陶瓷、雕刻、剪纸常以蝴蝶作为装饰的题材,一方面蝴蝶纹样能够适应各种工艺条件,另一方面这些工艺能展现蝴蝶纹固有结构,它们的完美协调与结合,造就出民间美术中蝴蝶纹样形式的多样化。

《红楼梦》“百蝶穿花”服装纹样考

《红楼梦》“百蝶穿花”服装纹样考

“百蝶穿花”作为服装纹样,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时身着的正装上。

在研究《红楼梦》服饰的相关文章中,涉及“百蝶穿花”纹样的文章少且研究不够深入。

有的学者从文学人物表现的角度,认为带有“百蝶穿花”纹样的服装是曹雪芹用以表现人物性格的道具;[1]有的学者指出“百蝶穿花”纹样突出了男主角贾宝玉的女性化特征;[2]有的学者从实物论证“百蝶穿花”纹样的具体样貌。

[3]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对南京云锦的认识,从文本出发分析“百蝶穿花”纹样的名称、形态、构成、工艺,并探讨其与南京云锦和乾隆时期的密切联系。

对于“百蝶穿花”纹样的考证与探讨,可以为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1《红楼梦》文本中的“百蝶穿花”纹样与存世实物纹样的比照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与贾宝玉初次登场,王熙凤“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4],贾宝玉“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5]。

小说中此处二人皆因出席正式礼仪场合穿着盛装。

曹雪芹在为贾家重要的两个角色安排的隆重的初次登场中,服装描写用的是“百蝶穿花”纹样,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红楼梦》小说服装款式部分虽有艺术加工,但在织物描写部分,有较高的现实还原度。

笔者认为,曹雪芹家族掌管的江宁织造生产的丝织物,达到了当时的顶级水准,所以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只需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来描绘真实的织物。

不仅《红楼梦》中的“百蝶穿花”纹样真实存在,而且小说描绘的织有“百蝶穿花”纹样的服装也有原型,其原型约在乾隆早期,由曹雪芹家族掌管的江宁织造生产。

江宁织造生产的丝织物大部分供宫廷贵族穿用。

图1(见下页)为现藏北京故宫的香色缎织五彩百蝶纹绵袍,就是在乾隆早期由江宁织造生产,供宫中嫔位妃子穿着。

这件服装与小说提及的服装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课题(14DG54)图图,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李心怡,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红楼梦》“百蝶穿花”服装纹样考文/姜图图,李心怡穿花”是《红楼梦》中提及的织物纹样。

国内外各大馆藏康熙五彩精品赏析

国内外各大馆藏康熙五彩精品赏析

国内外各大馆藏康熙五彩精品赏析景德镇釉上五彩是从元明的红绿彩和“大明五彩”发展而成的。

清康熙年间五彩与青花成为两大主流品种。

五彩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

一、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

(一)红彩:五彩中的红彩,是用皂矾(三氧化二铁)制成。

制作时要经牛皮胶浸泡,以浸胶3至10年的矾红为好用。

在上彩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皮胶,用水轻轻沾染,以中锋用笔,悬腕以拉线法描绘。

烧成后色彩鲜艳沉着,红得像宝石,而且有层次。

清末以后,红彩常用西赤(碳化硒)调油平填,红中泛橙而漂浮于釉面,手感粗糙,更无矾红的光泽和润滑。

(二)蓝彩: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

蓝彩常泛紫灰色,彩层特厚,彩的边沿有一层蛤蜊光晕,但由于蓝彩仍处于草创阶段,常有脱釉或失透的情形出现。

以往的蓝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称。

(三)黑彩: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罩上透明釉,入炉烧烤。

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

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经低温火烘烧,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

(四)黄彩:康熙时期的黄彩还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色层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后期时多用锑黄(氧化锑)而形成带粉质层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

(五)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然,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

(六)金彩:金彩釉料的制作,是把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用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的沉淀,取出而保持干燥,用时溶于适量的牛皮胶内,渗入铅粉,在胎上描绘烧成,永不褪色。

但金彩一般与毛刷类物品会产生静电反应而掉落,因此切忌以鸡毛掸子掸扫。

清代蝴蝶纹样的研究及应用

清代蝴蝶纹样的研究及应用

图1:象牙蝶(鸟)形器T224(4B):167[2](二)蝴蝶纹的历史演变据《中国传统织绣纹样》记载,蝴蝶纹样的发展Fashion China 117图2:红缎地皮毛里蝶恋花女冬服[4]图3:清对襟女马褂小样[5](二)蝴蝶纹样的色彩搭配蝴蝶纹样的配色多是回归自然,蝴蝶在大自然中本就是绚丽缤纷,在服饰上的纹样表达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

无论是浓艳华美的唐代,还是清新典雅的宋代,亦是繁杂多样的清代,蝴蝶纹在不同时期的风格之中转变,不变的是它斑斓的色彩,这些生动的色彩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固定的色彩表达正是蝴蝶纹的魅力所在,它没有限制的配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织物中。

如图4所示的蓝色地彩兰蝶纹妆花缎上的蝴蝶配色就十分丰富,与蓝色的底色对比,装饰效果极强,利用颜色的对比与变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蝴蝶与花相戏的美妙场景。

图4:蓝色地彩兰蝶纹妆花缎[6]118 Fashion China图5: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饰边马面裙局部图[7]除此之外,还有彩绘工艺,它是指在衣物上描绘蝴蝶纹样,古人使用的颜料多以矿物质材料与黏合剂混合制成,附着能力不强,因此通常会选用易于上色和固色的面料,对服装的材质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彩绘讲究所用颜料细腻均匀,色彩层次干净分明,线条圆润流畅,笔触精致有力,对绘制者的绘画功底要求很高。

图6: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服饰局部图[8](二)花蝶纹在“花蝶纹”中还常与牡丹纹搭配,因牡丹有富贵的象征,北宋学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述“牡Fashion China 119图7:蓝地织锦花卉纹女袍[11](三)百蝶纹全身绣有蝴蝶纹样的服饰图案,为百蝶图案。

清代晚期后宫很多绣品都绣百蝶纹,据说这和慈禧太后喜欢蝴蝶有关。

也有人说满百的蝴蝶图案含有祈寿的美好祝愿。

棕缎地百蝶纹女氅衣,就是一件绣满百蝶的氅衣,棕地满饰蝴蝶,象征着荣华富贵,长命百(四)蝴蝶纹与果实纹常见的蝴蝶纹样搭配还有与果实纹样的组合,如与寓意多子多孙的葡萄纹搭配,象征家族人丁兴旺;与藤蔓纹搭配,象征民族后继有人;最为常见的属与瓜的搭配,如石青缎绣瓜蝶镶领袖边女夹马褂,这件马褂面料为石青色素缎,上面的瓜、蝶刺绣寓意多子图8:石青缎绣瓜蝶镶领袖边女夹马褂[13]五、蝴蝶纹样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对于服饰纹样的应用反映出人们对审美追求的渴望。

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李志慧来源:《辽宁丝绸》 2015年第4期李志慧(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632100)〔摘要〕蝴蝶纹是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在服饰和生活器具中广泛应用,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它源于自然,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的体现,是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凝练,在当下提倡生态化的服饰背景下,研究蝴蝶纹样及其应用符合当今服饰发展方向。

〔关键词〕蝴蝶纹样;现代;服饰设计;应用蝴蝶纹样以装饰纹样出现始于唐代,以其丰富艳丽的色彩、富于情趣的装饰风格开始流行。

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蝴蝶纹开始盛行。

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

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越窑青釉洗、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窑白釉花口洗,都在洗心划刻细线双碟纹。

宋吉州窑剪纸凤梅蝶纹盏,以剪纸贴花手法将与双凤相配的双蝶纹表现得形简神传。

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蝴蝶多与花卉组成主题纹饰,表现蝶恋花的意境,蝴蝶纹也有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在花鸟画面中的。

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碟纹蒜头瓶等。

清代五彩瓷、粉彩瓷上的蝴蝶纹,有图案风格的团蝶纹,也有写实风格的飞蝶纹。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采用散点式构图法,在瓶体上绘画成双成对或三只两只聚集飞舞的蝴蝶,清丽新巧。

还有一种在冰裂纹地上绘画彩蝶翻飞,装饰手法别具一格。

雍正粉彩团蝶纹碗,以草花与双飞蝶构成的5组团蝶纹均匀环布碗壁,精致美观。

蝴蝶纹样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多样的造型和所赋予的象征意义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蝴蝶纹样形态的具象、抽象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美感。

蝴蝶纹样所体现出古代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描摹自然的设计思想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蝴蝶纹样在现代设计应用领域具体体现在广告设计、图形设计、贺卡、邮票设计和服饰设计等方面。

一、蝴蝶纹的造型特点蝴蝶纹的整体造型由三部分构成:身体、翅膀和触角。

部分蝴蝶纹样还会表现蝴蝶的足须。

繁缛纤巧 意必吉祥的清代染织纹样

繁缛纤巧 意必吉祥的清代染织纹样

济走 向繁荣 , 工艺美术呈现 了新的局 面, 缛细致 的作 风成 了绝大部分 装饰纹样 的主要 特征 。中后 期 , 繁 国运 衰落,
染织纹样夸张虚饰 、 饰造作 、 矫 华而不实、 繁琐 累赘 、 杂乱 堆砌 的风气盛行 。同时 染织艺术在 同其他 各种 艺术形式
相互影响、 借鉴 的发展过 程 中, 形成 了 为鲜 明的时代特征 , 突出的便是纹样“ 较 最 图必有 意, 必吉祥” 吉祥 图案的 意 ,
传世的数十种装裱用的小花淡色薄锦图案组织秀美色彩淡雅柔和和常见的明代袍服重色彩锦少有共同处随着满清统治的巩固经济的繁荣工艺美术呈现了繁缛细致的新局面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的首先满人掌握统治权后其统治阶层的意识渗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染织艺术也不例外在纹样装饰和色彩运用方面这种变化也逐渐地体现出来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6 3—0 7 20 ) 5 0 3 2 17 4 X(0 6 0 —0 3 —0
繁 缛 纤 巧 意 必吉 祥 的清 代 染 织 纹 样
雍 自鸿
( 苏州 大学艺术学 院, 江苏 苏州 252 ) 10 1

要: 清代 染织纹样 总体风格 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 : 前期 主要仿唐 、 明纹饰 与 色彩 , 宋、 随着满 清统 治的巩 固, 经
之情。传世 的数十种装裱用的小花淡色薄锦 , 图案组织秀美 , 色彩淡雅柔 和 , 和常见 的明代袍服 重色彩锦 少有共 同处 , 即清 或 初仿宋而成。
随着满 清统 治的巩固 、 的繁荣 , 经济 工艺美术呈现 了繁缛 细致 的新 局面 , 产生这种 状况 的原 因是 多种 的 : 先 , 人掌握 首 满
助澜的作用。明代的商品经济 已经有 了相 当的发展 , 成了较有经济实力的商贾层 面 , 手工业 品特别 是工艺美术 用品 的需 形 对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清代吉祥纹样-(设计与鉴赏)
4 灵芝 古人以为仙木所生,食之可长生不老。有因
灵芝形似如意,故可做如意的含义。
主要传承纹样
龙凤纹 清代的龙凤纹,基本上继承明代格 式,但应用则极为广泛,在陶瓷、 染织、刺绣、漆器、金工、雕刻、 彩画、剪纸等。各类装饰中。有龙 凤合用,也有龙凤单独用的。龙的 形态有多样变化,有行龙、升龙、 飞龙、盘龙、团龙、双龙等。
4 六畜兴旺
六畜兴旺兴旺指农村农家饲养的六种家畜,即 马、 牛、羊、鸡、犬、猪。
表现——财富
1 刘海戏金蟾 表现一童子以绳穿钱,在戏
钓金蝉。寓意财源兴旺,吉祥美好。
2 摇钱树 传说中一种能生长金钱的宝树,
摇动树枝便会掉下钱来。是祈求财富的象征。
3 聚宝盆 古民间传说中能生聚金银财宝的
宝盆
4 元宝 表示财富,在纹样上,除了画出元
表现——寿
蟠桃祝寿 寿比南山 猫蝶 猫与蝶的组合,借猫与耄的谐音,蝶与耋的谐音。 麻姑祝寿 麻姑是古代神话的女仙。
表现——寿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 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今以“华封三祝” 为祝颂之辞。
嵩山百寿
嵩山即中岳嵩山,百寿即百岁。嵩山百寿意谓寿比嵩山,同嵩岳遐龄。太 湖石示意嵩山,或谓寿石,桃,松柏,均寓意长寿,并以此组成“嵩山百寿”吉祥图 案。
宝外,还在元宝上画出光芒。
5 财神 民间信奉掌管钱财的神。多见于民
间剪纸和年画。
表示——平安
1 马上平安 祈求平安之意你,马上就是立刻。
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意,或寓万象更新。
2 竹报平安 指平安家信。祈平安之意。 3 河青海晏 比喻太平盛世,河指黄河。表达
人们对世态安定平和的美好愿望。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

清朝康熙年间‎如何以人物画‎法鉴定五彩瓷‎器一、人物纹饰特征‎1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硕大‎,顶天立地,主体突出,笔法写意,生动豪放。

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

到了康熙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也浓淡不‎一。

2 面部及五官的‎画法康熙五彩‎瓷器用笔简练‎,但下笔准确,表现力强。

所以画面部及‎五官时,因人的身份、精神与个性不‎同画法也就不‎同。

但简练突出并‎不等于简单草‎率,因此画眼时,特别注重点睛‎,而这一点是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

至于武将,可用中锋点睛‎,使其看来圆而‎突,表情便显得不‎怒而威了。

嘴巴的画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人的当然是‎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

面部的画法,男的多为国字‎脸,女的当然是瓜‎子脸,老脸变成申字‎形,而童脸扁圆苹‎果样。

但康熙五彩瓷‎器的人物脸形‎,肯定多是走样‎而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能突显其表‎情万千的精彩‎。

3 人物及衣纹的‎画法五彩瓷器‎画人体,均用红笔画线‎,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

康熙瓷器的彩‎绘,主要是以线条‎立形的陶瓷绘‎画,所以人体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

这种上色的情‎况还是到了乾‎隆以后才开始‎出现。

同样的在衣纹‎上,线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见影,行笔挺拔而流‎畅自然,绝不拖泥带水‎,没有衣纹纷纭‎纠葛的现象。

在康熙的彩绘‎里,男人往往腰裙‎宽大,裙头却短,显得腰肥体胖‎。

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员或书生,都挺着一个突‎出的肚子,展示其养尊处‎优的身份。

女人皆是衣袂‎飘逸而贴身,内外分明,绝不含糊。

衣裙连成一套‎,使其看起来更‎为窈窕,步履轻盈。

二、人物的意象造‎型1 人物比例站立时,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时则头身‎应是一比五;盘坐时则为一‎比三点五,这是画人体的‎黄金比例。

明清彩瓷特征的鉴赏

明清彩瓷特征的鉴赏
佣。i j
一;
纛 蕊囊
郑州 4 5 0 0 0 0 )
_ 。 。 童 v o I . 6 2 4
B J E I 0 ; 4 " 彩 瓷 特 征 的 鉴 赏
杨 春景 ( 郑 州 市商 城 遗址 保 护管 理 处 河 南
中图分 类 号 : J O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0 3 2 — 0 2
2 . 五 彩 瓷
釉里红彩瓷是釉下彩 品种之 一 , 其 工艺 以铜红料为着 色剂 , 瓷胎上绘 画纹 饰 , 而后罩上 一层透 明釉 , 在 1 3 5 0 o C的高温还原焰 气氛 中一次烧成 。釉里红又分 为釉里红线绘 、 釉里红拔 白 、 釉里 红涂绘 。釉里红线绘 , 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 不同的图案花 纹, 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 , 但 由于 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 比较严格 , 往往会产生飞红现象 。釉里 红拔 白, 其方法或在 白胎 上 留出所需之 图案花纹部位 , 或在该部 位上刻划 出图案花 纹 , 用 铜 红料 涂抹 其他 空 余之 地, 烧成后图案花纹 即在 周 围红 色之中 , 以胎釉本 色 显 现 出来 。釉 里 红涂 绘, 以铜 红料 成片 、 成块 地 涂绘 成一 定 的 图案花 纹 。釉里 红彩瓷 , 最早 出 现在元代 , 首次在景德镇 烧制成功 , 但景德镇窑烧 制的釉里 红瓷器 , 色彩不 够 纯正 , 发 色偏黑 , 花纹 明 洪武 釉 里 红 折 枝 牡 丹 纹 花 口盘 晕散, 模 糊不 清 , 说 明 当 时对铜彩料 的烧 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 , 虽然如此 , 元代还是开创 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初继续生产 , 但器形种类和产量均远不 如青花瓷丰富。所见传世 品有被认为是洪武时期 的带盖梅瓶 、 盖 罐、 执壶 、 军持 、 玉壶春瓶 、 龙纹双耳瓶 、 钵、 盏托等。 明代在 此基 础上成 功地 掌握 了釉里 红的烧 造技术。明洪武时期 , 釉里红瓷器 在很大程度上保 留元代特征 ,红色晕散 , 不太鲜艳 。明洪武 时期 的釉里红瓷器多为 大盘 、 大碗 、 大罐 、 玉壶春瓶 、 梅瓶、 执壶等 大件器 物 , 纹饰 以各种缠枝 、 折枝 和 串枝 花卉为 主 , 此外还 有松竹 梅 、 庭 院芭蕉及 龙凤等纹饰 。 此时期 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 艳, 多为红 中偏 灰黑的色调 。 宣 德时期 , 釉里 红烧 制很成 功 , 能依 据 画面的需 要进行描绘 , 对釉下铜红烧制 清 雍 正釉 里红 天 球 瓶 掌握达到了运用 自如 的程度 。宣德以后 ,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康熙五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追捧。

要进行康熙五彩瓷器的鉴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包括器物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康熙五彩瓷器鉴定方法:首先,可以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入手进行鉴定。

康熙五彩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有盖罐、置物盒、碗、盘等多种器型。

其中,康熙五彩瓷器的罐形多为圆润饱满,盖与身相配合得当,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出典雅的曲线美;碗的底足一般为直立足,底足部分略微翘起;盘类器物常常为浅弧形,胎体扁平。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出康熙时期瓷器的一些特点。

其次,釉色也是鉴定康熙五彩瓷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釉色鲜艳丰富,并且细腻光亮,具有明亮的色彩。

常见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有黄、绿、紫、蓝等多种色彩。

鉴定时需要注意釉色的均匀性和与器物表面的结合情况,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釉色应该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的破损和剥落。

第三,纹饰和花式也是瓷器鉴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纹饰包括花草、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元素。

康熙五彩瓷器的纹饰通常精美细腻,清晰可辨。

同时,要注意纹饰的构图和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

最后,胎质也是判断康熙五彩瓷器真伪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熙五彩瓷器的胎质通常细腻致密,质地均匀,无明显的夹杂物。

同时,要注意观察胎质的颜色和质地,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通常呈现出细腻光泽的质感。

除了上述的鉴定方法,鉴定康熙五彩瓷器还可以通过对工艺和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康熙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高超,常见的工艺技法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

此外,康熙五彩瓷器上的款识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资料,正宗的康熙五彩瓷器上通常刻有“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款识。

总之,鉴定康熙五彩瓷器需要综合考察器物的形制、釉色、纹饰、花式、胎质、工艺和款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方面的特征,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鉴定结论。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

康熙瓷器上的8种云纹引言云纹反映了人们对一种吉祥如意生活的向往。

如“祥云”的“样”就有吉利、平和、理想、美好以至神圣之意。

它已不再是对“天上之云”的客观写照,因为它同时也包含着主体对自然现象的观念认识和情感态度,是“心物合一”的产物,是中国人“心中之云”的表达。

所以有说“云者,天地之本也”,与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传统哲学阐释的气论思想是相关统一的。

“气”是万物从阴阳二气交和产生出来的,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

因此,万物皆有其气数、气机、气运、气象和气质等等,所以说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

“云”与“气”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义本贯通、关联统一的。

中国古代陶瓷创作者们受到“在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常以一种泛神论的眼光去面对自然,自然形象本身所带有的“神性”、“灵性” 给了他们丰富的启示。

因此,云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或者作为一种造型的母题,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也同样被赋予了一种主观宗教的意愿。

一个具有定性色彩的“祥”字,则喻示了中华民族所把握的云纹形象是超越客观描写的。

“纹样不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寓意的,是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存在的”。

因此云纹逐渐形成为一种极具中华特色和民族气派,颇为抽象化、程式化的传统装饰纹样。

阿恩海姆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说:“当人类为一种创造简单图样的趋向所驱使,创造出远远脱离多样性的自然式样时,也就等于他已经创造了简化的式样。

与现实的脱离,是通过把艺术形象所表现的现实局限在现实的几个相貌特征而得到实现的。

”云纹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样式,将其总结归纳后大体上可以将其划为一种元素形式分为两种结构模式的变化。

一般而言,除了简单的单勾卷云纹外,所有其它相对复杂的云纹的组合形式,最终都可以分析、间化为“”和两种最基本的造型样式。

从结构模式上看,前者依循“S式”而后者取用“C式”总结云纹的一般构成规律。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云纹大体都是以勾卷形为单位,对偶地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纹样形式。

中华瓷纹饰—— 花鸟纹

中华瓷纹饰—— 花鸟纹

中华瓷纹饰——花鸟纹清康熙·五彩花鸟纹盘花鸟纹简介: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上,宋代则主要见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及耀州窑青釉刻花瓷器上。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上盛行花鸟纹装饰,如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描绘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生动图象,成为彩瓷花鸟纹的代表作。

成化时期瓷器上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形态活泼有生气。

清康熙瓷器上的花鸟纹更多地揉进中国画工笔画法,使所绘花鸟更加生动逼真。

民国粉彩花鸟盖罐一对。

高35公分。

居仁堂制红款。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黄地绿彩花鸟纹碗另面黄地绿彩花鸟纹碗底款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

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

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

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

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底部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清宣统三年(1911年),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

瓶内外通施白釉。

胎体轻薄。

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

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底款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之盖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清光绪,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

碗圆盖,抓钮,口微撇,弧腹,圈足。

以粉彩为饰,盖口沿涂金线一周,碗内壁施白釉,盖面及碗外壁施绿釉,其上绘飞鸟和花卉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纹简介
5
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 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 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 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欧洲人、日本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 市场上出现的万历五彩瓷器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当迷惑性。因 此,瓷器收藏爱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应谨慎辨别。
康熙五彩胎质紧密,份量较重,施彩浓厚,而且增加了蓝、金和黑彩,因而康熙五彩亦被称为 “硬彩”。
12
蝴蝶纹应用
康熙五彩胎质紧密,份量较重,施彩浓厚,而且 增加了蓝、金和黑彩,因而康熙五彩亦被称为 “硬彩”。
蝴蝶纹应用
13
清代五彩瓷器蝴蝶纹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 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花瓶图案画面生动逼 真,题材丰富多样,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 故事画。

五彩瓷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 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3
蝴 蝶 纹 简 介
「有红、黄、缘、蓝、紫、褐、黑、金等多种颜色」
4
蝴蝶纹简介
五彩蝴蝶纹瓶制厂烧制,宫廷陈设 品。
观看视频
花蝶形象逼真,千姿百态,别有情趣。蝶上施彩丰富,有红、黄、缘、蓝、紫、褐、黑、金等多种 颜色,色彩搭配协调,充分显示了康熙朝制瓷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技巧。
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 整体装饰效果来确定。现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 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 而成,工艺简单。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 透明釉入窑烧制,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描绘,最后再入窑以 700℃低温烧成。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时期烧制的,但数量极少。明嘉靖时期, 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型有盘、碗、罐、盖盒、尊等。
此罐红、绿、黄等彩穿插映衬,色釉浓艳,效果华丽。所绘枝叶风格满密,求其形似,颇具意蕴。 双狮在花丛枝叶间嬉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失为万历时期民窑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
9
蝴蝶纹资料
明代五彩瓷器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 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 部分较明代匀薄。
14
五 彩 瓷
「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 都颇具代表性」
15
五彩瓷
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 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 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 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 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 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
观看视频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10
2013
2011
2014
2012
16
五彩瓷
明代五彩瓷器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 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 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 薄。
6 5
4 3 2 1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2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6
蝴蝶纹简介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花五彩瓷罐(见图),通高9.9 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4.8厘米;无盖,口微 敛,颈短,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 闪黄,口、颈、肩、足部分别用笔涂抹一圈釉下青花,腹部 绘树叶、红花和双狮。
康熙五彩花鸟盘。翻口,通体施白釉,盘内绘五彩花鸟图,边饰盖血红锦地纹花卉,上书“万寿 无疆”四字。底书“大清康熙年制”二行六字青花双圈楷书款,斜削足墙。 盘内五彩花鸟绘得十分精致。五彩是红、黄、绿、蓝、紫、黑等色绘画组成,其意是多种色彩, 不局限于“五种”色彩,因此,每件器物用色多少不一,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上施彩,后再行烧 制而成。此盘画面应为“喜报三元”图,是清代流行的吉祥图案。坐绘画上看,此画章法宋元, 但融入了西洋画法。
请替代标题 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五 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 整体装饰效果来确定。
请替代标题 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 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


8
蝴蝶纹资料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为贵,透视感较强,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代嘉靖、万历之重色彩 而不细究形貌的粗劣画风,施彩大部分较明代匀薄。花瓶图案画面生动逼真,题材丰富多样,除 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画。陶瓷精品纹饰多为人物、 花卉、山水,用笔精细纤巧,构图疏朗简洁,是海内外文物爱好者的收藏热点。
清代五彩瓷器
花瓶图案画面生动逼真,题材丰富多样,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 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画。
发展过程
康熙五彩胎质紧密,份量较重,施彩浓厚,而且增加了蓝、金和 黑彩,因而康熙五彩亦被称为“硬彩”。
蝴蝶纹资料
11 11
蝴 蝶 纹 应 用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史纹


蝶五

的彩

清康
和 历
渊 源
代 蝴
UNVEIL THE BEAUTY OF CHINESE SYMBOLS
2
目录
蝴蝶纹简介

有红、黄、缘、蓝、紫、褐、黑、金
等多种颜色

蝴蝶纹应用
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为上品,此 件蝴蝶纹瓶从施彩到绘画都颇具代表性

蝴蝶纹资料
肩下至足部绘飞舞的彩蝶,间以蜻蜓, 外底青花双圈内绘灵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