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之间的关系4. 集合的运算5. 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2. 难点: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熟练运用集合语言描述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集合的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及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表示方法的掌握以及集合运算的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并运用集合语言描述问题,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集合相关的图片、案例、练习题等。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2周: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3. 第3周:案例分析,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第4周:小组讨论,分享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5. 第5周:总结集合的概念和运用,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集合的概念》教案
《的概念》教案《集合的概念》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集合的概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的概念》教案1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教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集合教案优秀3篇
集合教案优秀3篇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篇一1、知识内容与结构分析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论以及它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了元素、集合的含义,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2、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由于本节新概念、新符号较多,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但不应讲得过快,应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让学生多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
通过问题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一些点的集合或轨迹,如: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只不过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集合”推广,它不仅仅是点的集合或图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这种语言,不仅有助于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还可以用来刻画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学习集合,可以发展同学们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态与价值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集合的概念-教案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2、课件展示引例:(1)某学校电商班学生的全体;(2)正数的全体;(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数轴上所有的坐标的全体。
师:每个例子中的“全体”市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如∈下:(1)集合、元素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是用什么符号表示的?(3)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分类有哪些?(4)常用数集如何表示?二、集合的概念(1)一般滴,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做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
读作“a不属于A”。
注意:教师强调:“∈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四、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师互异的。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学评估的方法,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四、处理《课课练》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集合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
集合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元素特性,了解集合的分类。
3.学会使用集合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特性、分类及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理解集合的概念,如何用集合描述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一群人、一堆书、一组数”等引入集合的概念。
2.讲解概念:详细解释集合、元素、子集、超集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
4.集合的分类:介绍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集合的分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5.集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集合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中的数集、点集等。
6.课堂练习:通过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强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实例教学: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3.问题解答: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强化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度、答题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PPT,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视频: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集合的概念和应用。
3.教学案例: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实际应用。
集合教案(精选3篇)
集合教案(精选3篇)集合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
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
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__,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 2x-1-33x+10的解集。
解:略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⑵与⑶,空集⑷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
集合的概念教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课题: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和补集。
3.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
2. 集合运算的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知识 (5分钟)教师用实际例子引入集合概念。
比如,教师问学生喜欢的水果有哪些,学生会举出苹果、梨子、橘子等。
教师解释这些水果的集合可以表示为{苹果,梨子,橘子},每个水果就是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Step2:集合的基本概念 (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事物组成的整体,这些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元素之间没有顺序关系,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
Step3:集合的表示方法 (15分钟)教师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描述法是通过描述集合元素的特点来表示集合。
例如,集合{1,2,3,4}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也可以用描述法表示为“小于5的自然数”。
Step4:集合的运算 (15分钟)教师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用符号∩表示;并集表示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用符号∪表示;补集表示一个集合中不包含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这些运算的意义。
Step5:实际问题解决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某班级有50人,其中30人会打篮球,20人会踢足球,有几人既会打篮球又会踢足球?Step6:检查与总结 (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理解得如何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答。
Step7: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集合的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集合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集合的概念》优秀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及其分类,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②理解空集的含义及表示,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掌握几个常见数集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 集合概念,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3.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特征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 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 (或 )。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或 )。
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 、 。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 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 来表示。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记作 ,读作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记作 ,读作 。
5.空集: ,记作 。
6.集合的分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 。
7.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1)自然数集: ,记作 。
(2)正整数集: ,记作 。
(3)整数集: ,记作 。
(4)有理数集: ,记作 。
(5)实数集: ,记作 。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2,3,4,2能构成四个元素的集合; ②方程x 2+2x=0的实根构成的集合中包含元素0;③元素1,2,4与元素4,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④小于1的正有理数不能构成集合.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②2.若a ∈R ,且a ∉Q ,则a 可以是 ( )A .3.141 592 6B .-1C .123.下列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M ={(2,1),(3,2)}, N ={(1,2),(2,3)}B .M ={2,1}, N ={1,2}C .M ={3,4}, N ={(3,4)}D .M ={y |y =x 2+1}, N ={(x ,y )|y =x 2+1}4.用符号∉∈或填空(1)+N _____0 (2)+-N _____)4(2 (3)Z _____2(4)φ_____0 (5)Q _____π (6)Q _____30cos ︒【练习题】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 ) 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同学;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④2021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金牌获得者.A .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2.由332,,,x x x x --构成集合A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最多有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设a ,b 都是非零实数,则y =a |a |+b |b |+ab |ab |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 ) A .{3}B .{3,2,1}C .{3,1,-2}D .{3,-1}4.已知集合S 是由△ABC 的三边长a,b,c 构成的三个元素的集合,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5.设集合M 是由方程x 2-3≤0的根组成的集合,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1∉MB.0∉MC.0∈MD.3∈M 6.以方程2=x 和0652=+-x x 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M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1B.2C.3D.47.以方程x 2+2x+m=0的实根为元素的集合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8.已知集合A 含有12,3--a a 两个元素,若A ∈-3,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9.已知集合A 包含三个元素1,0,x ,又x 2∈A ,求实数x 的值.10.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a 2+2a-3,2,3,集合B 中含有两个元素2,|a+3|,若已知5∈A 且5∉B,求a 的值.11.已知:集合A 是方程0122=++x ax 的解集。
最新集合的概念教案 3篇精选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3.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4.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一、实例引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问题情境引入: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⑴ 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⑵ 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⑶ 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三、课前学习1.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
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1.探究问题:探究1探究22.知识链接:3.拓展提升: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 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 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 方程的所有解;(4) 不等式的所有解;(5) 中国的直辖市;(6) 不等式的所有解;(7) 大于4的自然数;(8) 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含义和特点;2. 学会使用集合的表示方法;3.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2 集合的元素1.3 集合的特点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2.2 描述法2.3 图像法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3.3 集合的相等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4.2 交集的定义及运算4.3 补集的定义及运算第五章:集合的实际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5.2 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5.3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关系和运算;2. 利用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基本知识;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特点。
1.2 集合的元素1. 讲解集合元素的特点;2. 分析集合元素的属性。
1.3 集合的特点1. 总结集合的特点;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特点。
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1. 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2 描述法1. 讲解描述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2.3 图像法1. 讲解图像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图像法表示集合。
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1. 讲解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子集关系。
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1. 讲解真子集与非真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真子集与非真子集关系。
3.3 集合的相等1. 讲解集合的相等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集合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1. 讲解并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计算并集。
集合的概念教案
精选集合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对集合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黑板。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里的学生”、“水果店的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集合的概念,强调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4. 集合的表示方法: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实例,并进行讨论。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3.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实例,尝试用集合语言描述。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集合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六、教学拓展1. 集合的分类: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数集、几何集等。
2. 集合的关系: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3. 集合的运算:讲解集合的运算规则,如并集、交集、补集等。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的分类和关系,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集合案例,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2. 强调集合语言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集合的分类、关系和运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3.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实例,尝试用集合语言描述。
集合的概念 教案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由于空间时间维度的不同, 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 如: 在平面内,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圆;而在空间中, 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一个球面。
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范围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础。
为了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对象及研究范围, 我们需要使用集合的语言和工具。
作为高中数学的第一节,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研究研究集合的含义, 表示方法及表示方法, 比较简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与“不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 集合概念的理解, 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2.逻辑推理: 集合的互异性的辨析与应用;3.数学运算:集合相等时的参数计算, 集合的描述法转化为列举法时的运算;4.数据分析: 元素在集合中对应的参数满足的条件;5.数学建模: 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课前准备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 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预习课本, 引入新课阅读课本2-5页, 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集合和元素的含义是什么?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集合有什么特性?3.元素和集合之间有哪两种关系?有什么符号表示?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5.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它们如何定义?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7.它们使用什么符号表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可商量, 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二、知识归纳、梳理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 一般地,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5. 描述法(1)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集合的含义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 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①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A. 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题技巧: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 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 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 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跟踪训练一1. 给出下列说法:①中国的所有直辖市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②高一(1)班较胖的同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③正偶数的全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④大于2 013且小于2 018的所有整数不能构成集合.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答案】①③题型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1)下列关系中, 正确的有()①12∈R;②2∉Q;③|-3|∈N;④|-3|∈Q.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 x∈N, 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答案】(1) C (2) 0,1,2解题技巧: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 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2. 难点:理解集合的无限性,掌握集合的描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运算的图片和例子。
2. 练习题:涵盖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3. 小组讨论素材:现实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教案部分: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展示图片(如苹果、橘子)让学生感受集合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所展示的图片。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无限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案例,让学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分组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布置作业: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课后反思(教师)1. 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集合语言的能力。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5分钟)1. 介绍集合的其他表示方法,如维恩图。
2. 讲解集合的限制条件,如互异性、无序性。
高中集合的概念数学教案
高中集合的概念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
3. 能够应用集合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3. 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集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 集合元素、空集、全集的概念。
3.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合、无限集合。
三、实践与训练(20分钟)
1. 针对集合的基本概念进行练习。
2. 练习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运算。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考察学生应用集合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带领学生探讨集合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案例分析或者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同时,可以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特征。
3. 集合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特征,掌握集合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集合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特征。
3.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表示集合,并讨论集合的元素特征。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特征。
3. 集合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特征,掌握集合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集合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特征。
3.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表示集合,并讨论集合的元素特征。
《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1.1集合的概念(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2、过程方法目标:
(1) 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的理解集合.通过实例,初步体会
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
对象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知识点
1、集合等有关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3、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4、集合分类(注意空集 )
5、常用数集的表示法
三、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四、教学难点: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空集的意义
五、课程引入与简单回顾:
从前有个渔夫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就是不理解集合,偶然碰到了一位数学家,他就问这位数学家,集合是什么?数学家让这位渔夫去撒网打渔,当网收起时,大大小小的鱼被一网打尽,数学家笑着说,这就是集合!
(强调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六、新授课
1、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如:教室里的桌子可以称作是对象
咱们的教科书可以称作为对象
某某笔袋里的文具也可以看作是对象
……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构成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
1、小于10的自然数0,1,2,3,4,5,6,7,8,9中的各个数都分别看作对象,所有
这些对象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我们说这些对象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的元素有:0,1,2,3,4,5,6,7,8,9
2、书P3举几个集合的例子
(1)、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所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2)、方程x2=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4)、平面上与一定点O 的距离等于r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5)、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练习
1、练习A/1(除(5)题)
2、下列指定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 的是
①很小的数 ②不超过 30的非负实数 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 ④π的近似值 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 ⑥所有无理数 ⑦大于2的整数 ⑧正三角形全体
A. ②③④⑥⑦⑧
B. ②③⑥⑦⑧
C. ②③⑥⑦
D. ②③⑤⑥⑦⑧
以上是我们用自然语言来描述集合的几个例子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 如集合A={}c b a ,,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例上式中a ∈A d ∉A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课后思考 A={1,2},B={{1},{2},{1,2}},则A 与B 有何关系? 提示:参考刚学过的元素的概念
想一想,一个集合是否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例
1、A={能被3整除的整数} 若a =-6,a ∈A 若a =8,a ∈A 练习
1、 用∈或∉填空 设B ={1,2,3,4,5},
则5 B,0.5 B, 3 B,-1 B。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①提问例:我们班高个子的女生能构成集合吗?
我们班个子最高的女生同学能构成集合吗?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如:方程x2-2x+1=0的解集为{1},而非{1,1}。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如:{1,2},{2,1}为同一集合。
②提问:那么{(1,2)},{(2,1)}是否为同一集合?
注: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例:已知由1、X、x2三个实数构成一个集合,求X应满足的条件?
(③提问、学生板书)
1、练习A/1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数,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如:咱们班男生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④提问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如:所有偶数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如:
(1)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显然这个集合不含有任何元素
{ x |x2+x+1=0},它有什么特征?显然这个集合没有元素.
我们把这样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注:1、Φ是集合。
2、⑤提问应区分Φ,}
{Φ,}0{,0等符号的含义。
-+
练习:
⑴ 0 ∅ (填∈或∉)
{ 0 } ∅ (填=或≠)
(2)练习B/2
(3)练习P10/3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无理数集可以记为R/Q
练习
1、练习A/2
2、练习A/3
3、练习B/1
七、本节小结
1、集合相关概念、集合的表示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集合元素的性质
4、集合的分类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认识。
八、板书设计
见最后一页
九、布置作业
1、设x∈R,y∈R,观察下面四个集合
A={ x | y=x2-1 }
B={ y | y=x2-1 }
C={ (x, y) | y=x2-1 }
它们表示含义相同吗?
2、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为M,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3、已知集合A={x|a x2+4x+4=0,x∈R,a∈R}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当a=0时,x=-1
当a≠0时, =16-4×4a=0
a=1. 此时x=-2
∴a=1时这个元素为-2
∴a=0时这个元素为-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