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合集下载

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研究进展

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研究进展

适用于电压源变换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研究进展1.本文概述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电力系统的升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其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在跨区域输电和海上风电并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SHVDC)因其能够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适用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作为VSHVDC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本文旨在系统地回顾和评价适用于VSHVDC的MMC的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VSHVDC和MMC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从拓扑结构、调制策略、控制方法、故障处理等方面阐述了MMC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研究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VSHVDC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2.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一种先进技术,具有高效、高可靠性和良好的电压调节能力。

该转换器的设计基于将电压源转换为多电平电压,从而实现对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

MMC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设备的组合将输入电压源分解为多个较小的电压电平。

这些电压电平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它们通过控制开关器件来调节输出电压。

在MMC中,每个模块通常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它们一起工作形成电压源。

通过控制连接到这些电容器的开关器件,可以在输出端产生不同的电压组合,从而实现多电平输出。

模块化设计是MMC的一个关键特征,它允许系统设计者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的数量,从而调整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容量。

这种设计还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和电网条件。

为了有效地控制MMC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需要采用复杂的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通常包括电压平衡控制、电流控制和故障保护机制。

模块化多电平 原理

模块化多电平 原理

模块化多电平原理模块化多电平(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 MMC)是一种新型的直流-交流转换器,其特点是具有高电压和高功率的转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电力需求的要求。

MMC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对电压和功率进行灵活配置,具有高效、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MMC的原理。

MMC的原理是在每个电平的电流流向相反的两个半桥电路之间插入一个电容,同时在各半桥之间增加能控晶闸管(IGBT)器件,实现多电平的输出。

MMCs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电平输出:MMC将一个交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从传统的两级(220V和500kV)增加到五级以上,能够提供高至几千千伏的电压等级,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输电需求。

2. 模块化设计:MMC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电容和每个IGBT模块都是相互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功率水平进行自由组合。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MMC 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安装和维护。

3. 电压平衡:由于每个电容都与一个IGBT串联连接,可以通过控制IGBT的开关实现对电容的充放电,从而使得各电容的电压保持平衡。

这种电压平衡设计能够降低电容的电压应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4. 网络逆变:MMC电路通过将每个半桥电路的输出以不同的频率进行切换,实现对输入直流电压的逆变。

逆变电路采用PWM调制技术,能够输出高质量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达到有效控制电压和电流的目的。

5. 滤波和调节:MMC通过电容和电感的组合来实现对电压、电流的滤波和调节。

通过在MMC的输出端增加滤波电路,可以减少谐波和电磁干扰,提高能量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6. 高功率密度:MMC设计紧凑,体积小,功率密度高。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高效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高功率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转换,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MM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输入直流电压检测:MMC的输入电压通常为直流电压,首先需要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和采样。

《2024年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范文

《2024年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范文

《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变换装置,在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以及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MC 以其高可靠性、高效率、高灵活性的特点,成为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MMC的原理、控制策略、运行特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二、MMC的基本原理与结构MMC是一种基于模块化结构的电压源型多电平变换器,其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子模块(SM)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变换器,每个子模块包括一个电力电子开关(如IGBT)和一个与其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以及相应的储能电容和电阻。

这种结构使得MMC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并可以输出多个电平的电压。

MMC的结构包括上下桥臂,通过控制上下桥臂中子模块的导通与关断,实现AC/DC和DC/AC的转换。

其特点是子模块数目多,控制复杂度高,但灵活性好,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

三、MMC的控制策略MMC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控制、环流抑制控制以及谐波消除控制等。

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控制决定了MMC的输出电压,而环流抑制控制和谐波消除控制则保证了MMC的稳定运行和输出波形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MMC的控制策略也在不断优化。

例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MMC控制策略能够更好地实现多目标优化控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策略也在MMC中得到了应用,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这些算法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控制参数,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

四、MMC的运行特性与优势MMC的运行特性主要包括高可靠性、高效率、高灵活性等。

由于其模块化结构,当某个子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切换冗余子模块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此外,MMC的输出电压可以调节为多个电平,使得谐波分量减少,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同时,通过灵活调整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

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综述

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综述

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电平变换器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力转换方式,在能源转换、电机驱动、电网接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因其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和维护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拓扑结构。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性能特点,如输出电压波形质量、效率、动态响应等,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合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综述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关键控制技术,包括调制策略、均压策略、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

这些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变换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关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控制技术的全面认识。

本文将展望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将面临更多的应用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领域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多电平变换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产生多个不同的直流或交流电平,以实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精细控制。

这种变换器在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中特别受欢迎,因为它能有效减少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整体系统效率。

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多个独立或相互关联的电压源或电流源,生成多个不同的电平。

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这些电平可以被有效地组合和切换,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精确控制。

与传统的两电平变换器相比,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压和电流波形上更为平滑,产生的谐波分量更少,对电网的污染也更小。

中性点钳位型(NPC):NPC多电平变换器通过在直流侧引入多个电容器,并将它们与开关管相连,形成多个电平。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将电能以直流形式进行长距离传输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输电损耗小、输电距离远、电网稳定性高等。

本文将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简析,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原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利用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直流电进行传输,最后再通过变流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变流器,它能够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即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也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1. 长距离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适用于长距离输电,特别是在海底或山区等地形复杂的地方。

由于直流电的输电损耗较小,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输电效率。

2. 交流与直流互联: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互联,使得不同电网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补充,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可再生能源输电: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风能、太阳能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输电问题,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集中输送到用电地区,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输送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如长江三峡-上海、青海-河南等,这些线路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为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输电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输电损耗将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总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实现长距离输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实现交流与直流的互联,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非线性解耦控制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的非线性解耦控制

摘 要 : 模 块化 多电平换 流 器( M MC) 是 轻 型 直 流 输 电 的 一 种 新 型 拓 扑 。 本 文 介 绍 了 MM C 的 拓 扑
结构及 工 作原 理 。在 考虑桥 臂 电抗 基础 上推 导 出 了 MMC的 电磁 暂 态模 型 , 并设计 了基 于精确 反馈 线性
化 的 MMc — HV DC非 线性 控制 器。输 电线路 整 流侧 采用 定有 功 功率 和 定无 功 功 率控 制 , 实现 了有 功 功
S o u t h we s t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Mo d u l a r mu l t( M M C)i s a n e w t o p o l o g y i n VS C— HVDC.T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t o p o l o g y
Non l i ne a r - d e c o u p l e Co n t r o l o f Mo du l a r M u l t i l e v e i Co nv e r t e r s b a s e d o n H VDC Tr a ns mi s s i o n
wa s p r e s e n t e d . Th e p a p e r d e s i g n e d a n o n l i n e a r c o n t r o l l e r o f M M C— HVDC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y o f g l o b a l f e e d b a c k l i n e a r i z a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综述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综述

合格 范 围 内 ,其他 各 项指 标无 显 著变化 。长期试 验 (25 ±2℃/
RH60%+10%)考察 24个 月 ,市售 样品的有关物质 均在合格 范围
内,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 。
4结论
本方法科学 、合理 ,能准确全 面评价样品 的稳定性 。
5讨论
影 响因素试 验中 ,尚需根据处方 工 艺的具体情 况将样 品对 光 、
力互补而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1928年 ,汞弧 阀的研制 成功 ,依 靠 叮整 流和逆 变 的特 点 ,大功
2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历史
率汞弧 的问世使 大容量直流输 电成为现实 。但是求 弧阀较为复
高压直 流输 电 由于具备 了交流输 电不能 比拟的优点 ,使 其在 杂 ,而且价 格高昂 、同时可靠性较低 、不易 维护 ,因此 直流输 电的发
显著变化 。
等哪些 因素 比较 敏感 ,哪些 因素较为稳定 ,作为评价 藏条件 合理
3试验 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性 的依 据之一 。
经影响 因素试验 ,加速 试验 ,长期试验考察 ,结果表 明 :本 品加
参考文献
速 (40℃±2 /RH75%±5%)6个 月下放 置 ,市售样 品的有关 物质均在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f二部)[】Ⅵ】.化 学工业 出版社,2015:287.
吻7 9 4 4 哪
表 5头孢氨苄片长期试验 结果
3 2

1 5 7
H ̄I#J (天 )


含 量 (% )
99.75

项 彳丁关 7一氯基 去乙酰氧 基头孢烷酸
日 物质

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波形

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波形

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波形
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
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主要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较高的电压调节范围、较低的谐波含量以及较好的容错能力。

MMC的波形主要取决于其控制策略和所采用的调制技术。


般来说,MMC的输出电压波形是多电平波形,在正常运行状
态下,其形状近似于一个正弦波,但是波形的幅值可以在几个不同的电平之间进行调节,以实现对输电系统的电压控制。

具体来说,MMC的波形通常采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制技术产生。

PWM调制技术通过调节开关器
件的开关周期和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压的波形。

在MMC中,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PWM控制器,通过协调各个模块的开通
和关断动作,可以实现多电平的输出波形。

对于MMC来说,常见的多电平输出波形有三电平和五电平波形。

三电平波形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使得输出电压可以在三个电平(正、零、负)之间进行切换。

五电平波形则通过增加两个电平(正中、负中)来进一步提高输出电压的精度。

这些多电平波形可以有效地降低谐波含量,提高功率转换效率。

总之,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波形是通过PWM调制技
术产生的多电平波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电压调节,以满足不同的输电系统要求。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综述作者:商姣张扬赵同彪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2期【摘要】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具有易于电平扩展和冗余设计的优点,介绍了H桥型和MMC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力领域的主要应用场合,如电能质量治理、轻型直流输电、高压变频领域等,并指出其在应用中的特点。

【关键词】H桥;MMC;高压变频;电能质量治理;轻型直流输电0 引言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1]。

随后,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中高压场合,为了解决单个电力电子器件电压等级不够的问题,可以将器件串联使用,但该方法会造成电压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此,多电平技术应运而生。

1980年,日本学者A.Naba提出三电平中点箝位变换器;20世纪90年代中期,Robicon公司将H桥级联变换器应用于高压变频器;2001年,德国学者Marquardt R提出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2]。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电力电子拓扑结构出现。

H桥型结构和MMC型结构均为模块化结构,具有易于电平扩展和冗余设计等优点,其子模块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将对这两种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在电力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级联H桥的主要应用领域1.1 高压变频将级联H桥应用于高压变频器,可以通过对H桥的控制,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

但由于各H桥直流侧需相互独立,因此需要隔离变压器从交流侧取电,经整流电路后给各H桥直流侧电容供电[3]。

隔离变压器可以采用多重化移相多绕组变压器,从而减小整流电路的电流谐波对交流电网的影响。

该结构扩展灵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目前中高压变频领域的主流拓扑结构。

然而当电压等级升高时,级联H桥的个数增加,所需移相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多,成本、体积、制造难度、工程应用难度大大增加。

此外,若整流电路采用二极管整流桥,当电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时,需要增加电阻制动单元,防止直流侧电压泵升,增加了成本却将电机回馈的能量白白浪费。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技术研究综述_刘恒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技术研究综述_刘恒门

基 于分 层控 制 思 路 的子 模 块 电容均 压 策 略在 调 制信 号 的基 础 上 分 别 二 加相 间电压平 衡控 制信号 、 桥 臂电压 平衡 控制 信 号 以及 独 立 电 压平 衡 控 制信号 , 以保证各子 模块 电容 电压在 三相之间 , 各相 上 、 下桥臂 之间以及 各桥臂 内部子 模块 电容平 均分配 。
基本结构图
因此 , 与
' 等 电位 ,

`
2 013 年

三相 上 、 下桥臂的 电感
可 以当做并联处理 。并且由 、 式所示规律输 出 电压 , 。 和 。 可知 ,
电压的调 节依靠直 流总 线 电压或移相 角 , 动态 调节 困难 且 开关次数 的 多少受 电容 电压平衡控 制影响 , 损 耗 不一 定 明显减少 。
吕皿 甘
【 ` 朋
因此系统故障穿越能力得到提高 。 基于上述优点 , 有关 主 要 工作是 对 的研 究日渐增 多 , 本文的 的工作 机理 加 以分析 , 并对 目前 的
模块 化 多电平 主拓扑结 构如 图 个桥臂构成一个相单元 。
所 示 , 每 个桥臂
由 个 子模块 和一 个电抗 器串联 而成 , 每一 相 的上 下两 这种子模块级联拓扑的子模块有全桥和半桥两种结构
式可 知 ,
要 控制 则在 假设 容 电压 为 一
的直流侧和交流侧是可以独立控制的 , 只
分别按 照 每相 有 的输 出端可 以得 到期望的
个子模 块 , 则每 个子模 块 的 电
, 为保持 直流 电压稳 定 , 由式
同相上 、 下桥臂应该对称互补投入 , 因此各相上下 桥臂 在任 何时 刻投入 的子 模块总 数为 如果某 一 时刻 相 上桥 臂投 入子模 块为 子模块 为 。 , 则有 丐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创新与挑战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系统的革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其中,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

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道路。

然而,这颗明星并非完美无缺,其背后也隐藏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系统的核心原理。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顾名思义,是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储能系统。

这些模块通过高压直流母线直接并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能量池。

与传统的低压电池储能系统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电压等级和更大的功率容量,能够更好地满足大规模电力需求。

这种设计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电力系统的巅峰之上,为整个电网提供稳定而强大的支撑。

然而,这座山峰并非不可攀登。

在实际应用中,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系统工作在高电压环境下,一旦发生故障或短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就好比在山顶上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因此,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成本问题也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仍然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高端的技术要求所致。

高昂的成本使得许多潜在用户望而却步,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这就好比一座昂贵的豪宅,虽然豪华舒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再者,技术成熟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尽管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例如,如何实现模块之间的高效协同控制、如何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这就好比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虽然前方充满了希望和机遇,但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到达目的地。

最后,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直接的污染物排放,但其制造过程和使用后的回收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HVDC)是一种将电能以直流形式传输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
交流输电,具有较低的电能损耗和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势。

近年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发展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了不断提升。

通过改进电子器件、提高直流转换效率以及优化系统控制技术等手段,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能耗和故障率得到了降低。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型跨国跨区域的电力传输项目,如我国的长江三峡-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
电工程。

另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在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中不断发展。

例如,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相结合,可以实现远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传输和利用。

同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可以与电能存储技术(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相结合,构建灵活的电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继续发展并趋向成熟。

一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长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高压直流输电将成为主要的电力传输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对电力质量和电能传输稳定性要求的提高,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和成熟,在跨区域大容量电力传输、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输电稳态仿真分析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输电稳态仿真分析

s h me wh c o l fe tv l ns r a h s d e a e s me c p ct n e i h wn c e i h c u d e f c i ey e u e e c ub mo ul tt a a a ia c s s o .A a re h c r ir
S e d t t a e o u a u t e e la eS u c n e t r t a y S a eb s d M d l rM l lv l i Vo t g o r eCo v r e
Ja gZ eg i L u n k i W n n y n Tn o g H uroe in h n xn i a g a a gHo g a egS n o afi G
p s s itn m od a i n sr t g i us d o t e s tm o M M C— ha e h fi g ulto tae y s e f r h yse f HV DC . Fi ly nal ba e o sd n PSCA D/ EM TD C, h ta e e b vea eve i e t e sr tgisa o r rf d. i K e wor : m o u a u tlve la s u c c n e e ; H VD C; c ri r ph s s fi g; y ds d l r m lie l vo tge o r e o v r r t a re a e hitn c p c t rvo tgeb lnc a a io la a a e
( yLa o ao yo o rS se P oe t na dDy a cS c r yM o i r ga dCo t l n e Ke b r tr f we y tm r tci n n mi e u i nt i n n r d r P o t on ou M iit f d c t n No t iaE e ti o rUnv ri , o ig He e 7 0 nsr o u ai , rhChn lcrcP we iest Ba dn , b i 3) y E o y 0 1 0

《2024年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范文

《2024年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范文

《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MC)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转换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MMC以其高电压、大功率、高效率等优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MMC的原理、控制策略及其应用领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MMC的基本原理MMC是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多电平变换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多个子模块(SM)串联或并联,形成多个电平的输出电压。

每个子模块通常包括一个全桥或半桥结构,通过控制其开关状态,实现电平的切换。

MMC具有高电压、大功率、低谐波失真等优点,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

三、MMC的控制策略MMC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调制策略和环流控制策略。

调制策略决定了子模块的开关状态,从而影响输出电压的电平数和波形质量。

常用的调制策略包括最近电平调制(NLM)和特定谐波消除调制(SHEM)等。

环流控制策略则是为了抑制环流(即相邻子模块之间的电流波动),以保证MMC的稳定运行。

常用的环流控制策略包括有源和无源环流控制器等。

四、MMC的应用领域MMC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等。

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MMC可以用于实现大功率、高效率的电能传输,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MMC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场合,通过将多个子模块并联,实现高电压、大功率的输出,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MMC还可以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场合,实现快速充电和高效率的电能转换。

五、MMC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前,国内外学者对MMC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理论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MMC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体系,为MMC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应用方面,MMC已经在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原理及应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原理及应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多电平电压波形的转换和控制。

它由多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负责产生一个电平的电压波形,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控制,可以实现所需的多电平输出。

本文将介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原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和PWM调制技术。

它采用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逆变桥和一个滤波电路。

逆变桥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滤波电路对输出波形进行滤波,以得到所需的电平。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组合,可以实现多种电平的输出。

2. 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实现高效的电压转换和控制,提高输电效率和稳定性。

(2)电动车充电桩: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用于电动车充电桩中,实现对电动车的快速充电和电压的精确控制。

(3)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转换为交流电并注入电网。

(4)工业电力系统:在工业电力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载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3. 优势: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相比传统的换流器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实现高效的电压转换和控制,减少能量损耗和系统热量。

(2)灵活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由多个子模块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和控制,适应不同的电压和功率要求。

(3)可靠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由多个子模块组成,故障发生时只需替换故障模块,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4)可扩展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增加或减少子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4. 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一些发展趋势:(1)提高功率密度:随着半导体器件的不断进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功率密度将会越来越高,实现更小体积和更高效率的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简析1. 引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将电能以直流形式进行长距离传输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输电损耗小、线路占地面积小、环境影响小等。

本文将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介绍。

2. 高压直流输电的原理高压直流输电是利用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高压直流线路进行传输。

在送端,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高压直流线路输送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变流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用户使用。

3. 高压直流输电的优势3.1 输电损耗小相比于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的输电损耗更小。

这是因为在高压直流线路上,由于没有交变磁场的存在,导线的电阻损耗和感应损耗都会减小,从而提高了输电效率。

3.2 线路占地面积小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输电损耗小,所以可以采用较小的导线截面积,从而减小了线路的占地面积。

这对于在城市中进行输电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3.3 环境影响小相比于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由于高压直流线路没有交变磁场的存在,所以对周围环境和生物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4.1 远距离输电由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电损耗小的优势,所以适用于远距离输电。

在远距离输电中,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2 海底输电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适用于海底输电。

由于海底环境复杂,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很难实现海底输电。

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海底线缆实现海底输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3 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接入。

由于新能源发电站通常位于偏远地区,而用户需求集中在城市中,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无法满足需求。

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将新能源从发电站输送到城市,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5.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挑战虽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

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

㊀㊀㊀㊀第33卷第1期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 o l 33N o 12018年3月J O U R N A LO FE I E C T R I CP O W E R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M a r 2018㊀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蔡㊀洁1,夏向阳1,李明德2,邱㊀欣1,肖㊀辉1,汤㊀赐1(1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 衡阳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南衡阳421001)摘㊀要:基于V S C(V o l t a g eS o u r c eC o n v e r t e r)的高压直流输电为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现已投运的V S CGHV D C工程无法有效处理直流故障.阐述传统HGMM C拓扑无法快速有效阻断直流侧故障电流的原因,重点对比分析目前已提出的3类具备直流侧故障切除的改进型换流器拓扑结构的共性与不同点,研究其清除直流侧故障的机理.通过P S C A D/E M T D C软件对不同拓扑组成的换流器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换流器阻断直流侧故障电流的机理,改进型拓扑组成的换流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关㊀键㊀词:高压直流输电;直流侧故障;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中图分类号:TM7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G9140(2018)01G0054G06S t u d y o fMM C t o p o l o g i e s i nH V D Cs y s t e mC A I J i e1,X I A X i a n gGy a n g1,L IM i n gGd e2,Q I U X i n1,X I A O H u i1,T A N GC i1(1.S c h o o l o f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a n g s h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C h a n g s h a410004,C h i n a;2 H e n g y a n g P r o d u c t s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I n s p e c t i o na n d I n s t i t u t e,H e n g y a n g4120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h i g hv o l t a g eD Ct r a n s m i s s i o nb a s e do nv o l t a g e s o u r c e c o n v e r t e r p r o v i d e s an e w w a y t os o l v e t h e p r o bGl e mo f l a r g e s c a l e c l e a n e n e r g y 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V S CGHV D C p r o j e c t,w h i c hh a s b e e n p u t i n t o o p e r a t i o n,c a n n o t e f f e cGt i v e l y d e a lw i t h t h eD Cf a u l t.A n d t h e r e a s o n,t h a t t r a d i t i o n a lHGMM Ct o p o l o g y c a n n o t q u i c k l y a n de f f e c t i v e l y b l o cGk i n g t h e f a u l t c u r r e n t o nt h eD Cs i d e,w a sd e s c r i b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T h e n,t h ec o mm o n a l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t h e t h r e e t y p i c a l i m p r o v e d t o p o l o g i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 r e m o v i n g D Cf a u l tw a ss t u d i e d.F i n a l l y,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v e r t e rw a sc a r r i e do u tb y P S C A D/E M T D Cs o f t w a r e,a n d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b l o c k i n g D C s i d e f a u l t c u r r e n tw a s v e r i f i e d.T h e c o n v e r t e r c o m p o s e db y i m p r o v e d t o p o l o g y h a s g o o d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K e y w o r d s:h i g hGv o l t a g e 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HV D C);D CGl i n kf a u l t;h a l fb r i d g es u b m o d u l e(H B S M);m o d u l a rm u l t i l e v e l c o n v e r t e r(MM C);v o l t a g e s o u r c e c o n v e r t e r收稿日期:2016G07G05;修回日期:2016G12G19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 X2016B405)通信作者:夏向阳(1968G),男,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以及高压电缆等研究;EGm a i l:s u mm e r719@s o h u c o m第33卷第1期蔡㊀洁,等: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近10年来,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 o d uGl a rM u l t i l e v e l C o n v e r t e r,MM 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适用于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电力输送[1].MM C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子模块(S u b M o d u l e, S M).基于MM C的直流输电示意如图1所示,目前MM C的主要结构仍然是半桥子模块(H a l f B r i d g eS u b M o d u l e,H B S M),它的主要缺点是缺少清除直流侧故障电流的能力[2].迄今为止,已经有3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上解决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故障问题[3G4].1)交流或直流断路器可以用来隔离直流侧故障.交流断路器是机械开关设备,响应速度非常慢,大约要2~3个基本周期,直流故障产生的故障电流会对装置造成很大损害.直流断路器虽然可以提供快速响应,但是缺乏实际现场经验而且成本过高[5].2)在子模块端子上反并联一个二极管或双晶闸管,晶闸管可以阻断短路电流并保护续流二极管[6G7].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清除直流侧故障电流也不适合需要进行快速隔离故障的设备.3)让MM C具备直流侧故障电流自清除能力成为一个代替直流断路器功能的优选方案[8G9].为了清除直流侧故障电流,具有直流侧故障电流阻断能力的全桥子模块(F u l lB r i d g eS u b M o d u l e,F B S M)被提出.F B S M对子模块功率器件的数量要求比H B S M高出一倍.不仅增加了MM CGH V D C的成本,还增加了功率损耗.针对开关数量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包括F B S M s和H B S M s的混合MM C.混合MM C的优点是它不仅具有直流侧故障阻断能力而且使用较少数量的半导体器件,与F B S M相比有着较低的功率损耗.最近,自阻型子模块MM C被提出.由于这些拓扑所需的功率器件数量增多,因此功耗和成本也都相应增加[10].笔者主要研究直流输电系统MM C直流侧故障电流的清除问题.对比分析3种能隔离直流侧故障电流的MM C改进拓扑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指出MM C拓扑结构的选择需要考虑成本㊁效率㊁系统运行可靠性及系统控制复杂度等各方面因素,为MM C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图1㊀基于MM C的直流系统结构F i g u r e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H V D Cs y s t e mb a s e d o nMM C 1㊀传统HGMM C拓扑及其运行原理1 1㊀HGMM C拓扑H B S M是MM C子模块最简单的结构,其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由2个I G B T㊁2个反并联二极管及一个直流电容组成[11].由于每个子模块只有2个开关,因此,基于该子模块的MM C具有低损耗和高性价比的优点.但是对于直流侧故障,续流二极管给直流侧故障电流提供了一个从交流侧到直流侧短路点的通路.因此,H B S M不具有对直流侧故障电流的阻断能力.1 2㊀HGMM C运行原理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若T1导通㊁T2关断,u s m等于电容电压U C,子模块处于投入状态;若T2导通,T1关断,u s m将等于零,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12].当直流侧发生故障时,将所有子模块闭锁.H B S M的闭锁模式有2种.模式1如图3(a)所示, D1导通,D2闭锁,电流流经D1并向电容充电,桥臂可等效为n个电容与n个二极管的串联,子模块级联提供的电容电压使二极管D1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从而能使桥臂电流迅速减小,抑制故障电流;模式2如图3(b)所示,其桥臂可等效为n个二极管的串联,不能抑制故障电流,系统近似发生三相短路故障.55电㊀㊀力㊀㊀科㊀㊀学㊀㊀与㊀㊀技㊀㊀术㊀㊀学㊀㊀报2018年3月图2㊀半桥子模块拓扑结构F i g u r e 2㊀H B S Mt o p o l o gy图3㊀H B S M 闭锁时的电流通路F i gu r e 3㊀C u r r e n t p a t ho fH B S M b l o c k i n g 2㊀改进后的各种MM C 拓扑结构及其运行原理2 1㊀全桥子模块拓扑图4所示为全桥子模块拓扑结构,包括4个相同的开关,由4个I G B T ㊁4个反并联二极管和1个电容器组成.通过控制I G B T 的导通与关断,可以输出0㊁ʃU C 这3个电平状态[13].图4㊀全桥子模块拓扑结构F i gu r e 4㊀F B S Mt o p o l o g y 当检测到直流侧短路故障后,将子模块中所有的I G B T 闭锁,子模块电容电压会产生反向电压阻断交流侧电流,因此,全桥子模块MM C 具有故障电流阻断能力.不过其开关数量比H B S M 翻了一番,因此,基于F B S M 的MM C 比基于H B S M 的MM C 功率损耗更高需要更大的成本.2 2㊀混合型子模块拓扑混合型子模块(H yb r i dS M )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由1个H B S M 和1个F B S M 组合而成,T 6始终处于关断状态.通过控制I G B T 的导通与关断,可以输出0㊁ʃU C 和2U C 4个电平状态.当直流侧发生故障时,将子模块中所有的I G B T 闭锁,故障电流将被阻断.与F B S M 相比该拓扑具有较低的功率损耗和成本.图5㊀混合型子模块拓扑结构F i gu r e 5㊀H y b r i dS Mt o p o l o g y 2 3㊀自阻型子模块拓扑自阻型子模块(S e l f GB l o c k i n g Su b M o d u l e ,S B GS M )拓扑结构由3个I G B T (T 1㊁T 2和T 3)组成,如图6所示,另外一个单一的I G B T ㊁T 3串联在子模块的输出端子和双I G B T 模块之间,正常运行时,T 3一直是导通状态,通过控制I G B T 的导通与关断,直流侧发生故障短路时它可以闭锁交流侧电流.图6㊀自阻型子模块拓扑结构F i gu r e 6㊀S B S Mt o p o l o g y 3㊀改进型换流器清除直流侧故障机理3 1㊀直流侧故障自清除机理当上述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时,无论电流的方65第33卷第1期蔡㊀洁,等: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向如何,子模块电容均会充电,电容电压升高,从而提供反向电动势阻断直流故障电流消除故障点弧道.利用上述特性,换流站闭锁可以实现直流侧故障保护,无需断开交流侧断路器即可实现直流故障自清除.以全桥子模块拓扑结构为例,当子模块闭锁时,T1㊁T2㊁T3㊁T4关断,当流经功率子模块的电流i S M为正时,电流经二极管D1㊁D4给子模块电容充电;当电流i S M为负时,经二极管D2㊁D3给子模块电容充电.因此,当全桥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时,无论电流的方向如何,子模块电容均会充电,电容电压升高,从而提供反向电动势阻断直流故障电流消除故障点弧道.当直流侧发生故障时,若所有换流器子模块电容在故障回路提供的反电势比交流线电压大,只要让所有I G B T均闭锁就可以阻断直流故障电流.以故障最为严重的双极短路为例,故障发生后,换流器闭锁,子模块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则上㊁下桥臂可分别等效为由电容等效成的电压源和二极管组成,左侧为等效交流侧电压源,如图8所示.3 2㊀各种典型MM C拓扑的比较上述子模块拓扑结构所需的器件数量以及控制复杂度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半桥型子模块所需器件数最低,但是不具备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能力,全桥型㊁混合型以及自阻型子模块都能阻断直流侧故障电流,其中混合型和自阻型子模块所需器件数相对较少,但混合型子模块控制复杂度较高,全桥型子模块控制复杂度低但所需器件数较多.基于P S C A D/E MT D C仿真平台,该文搭建双端五电平背靠背MM CGH V D C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结构见图1,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在系统稳态运行的情况下,9 995s时直流侧发生双极永久故障,5m s即t=10s时闭锁换流站, t=10 1s时断开交流侧断路器.分别采用各种子模块拓扑的仿真波形如图9所示.系统稳态运行,t=9 995s直流侧发生故障,考虑到系统延迟,0 005s后系统检测到故障,换流器闭锁;闭锁前如图9所示,子模块电容迅速放电,故障电流急剧增加,故障电流包含交流侧馈入电流和电容放电电流;闭锁后,由图9(b)㊁(c)㊁(d)对比图9(a)可得,半桥型MM C换流器闭锁后故障电流依然存在,只有依靠断开交流侧断路器才能清除故障电流,而其他拓扑结构组成的换流器在换流器闭锁后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7㊀子模块闭锁后等效电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8㊀上下桥臂等效电路㊀㊀㊀F i g u r e7㊀E q u i v a l e n t c i r c u i t o fm o d u l eb l o c k i n g㊀㊀㊀㊀F i g u r e8㊀E q u i v a l e n t c i r c u i t o f u p p e r a n d l o w e r b r i d g e a r m表1㊀各种S M拓扑的比较T a b l e1㊀C o m p a r i s o no f v a r i o u sS Mt o p o l o g y模块类型子模块电容二极管I G B T控制复杂度是否能阻断直流侧故障电流半桥型N N N N低否全桥型N N N N低是混合型2N4N3N3N较高是自阻型2N4N3N3N低是表2㊀MM CGHV D C仿真模型参数T a b l e2㊀MM CGHV D C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p a r a m e t e r s直流侧额定电压/k V额定容量/(MV A)交流侧额定电压/k V桥臂电抗/mH系统电抗/mH系统电阻/Ω子模块额定电容/μFʃ801200383 40 250 0005136075电㊀㊀力㊀㊀科㊀㊀学㊀㊀与㊀㊀技㊀㊀术㊀㊀学㊀㊀报2018年3月图9㊀永久性故障下闭锁换流站进行保护的仿真波形F i g u r e9㊀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MM Cd u r i n gp e r m a n e n tD Cf a u l t u n d e r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 b l o c k i ng s t a t i o n在20m s内故障电流迅速降为0,验证了其具备直流侧故障清除能力.对比图9(2)~(4)可以看出,不同换流器拓扑其阻断故障电流特性不完全相同,其F B S MGMM C 在闭锁前故障电流峰值较混合型MM C小,能快速阻断故障电流,但器件数量较多,成本较高;子模块混合型MM C相比F B S MGMM C所需器件数更少,损耗更低,但控制系统更加复杂;S B S MGMM C的清除速度最快,效果最好,但是出口附加的I G B T有时不能与其他I G B T同时闭锁,这将影响其故障自清除能力,对此,有学者提出了增强型S B S MGMM C,可以有效解决出口附加的I G B T有时不能与其他I G B T同时闭锁的问题.4㊀结语直流侧故障隔离及切除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研究热点.利用具有故障电流自清除能力的子模块拓扑来阻断及隔离直流侧短路故障,可以使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和控制保护更加灵活.笔者从器件数量㊁控制复杂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3种典型改进拓扑的结构和工作机理,若不考虑成本,F B S MGMM C拓扑结构最具优势,控制技术最为成熟和简单;若不考虑器件的电气应力,S B S MGMM C拓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且极大地简化了换流站结构,降低了站内损耗;若不考虑控制难度,混合型子模块MM C也是不错的选择.参考文献:[1]李笑倩,刘文华,宋强,等.一种具备直流清除能力的MM C换流器改进拓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6):6389G6397.L IX i a oGq i a n,L I U W e nGh u a,S O N G Q i a n g,e ta l.A ne nGh a n c e d MM Ct o p o l o g y w i t hD Cf a u l t c l e a r a n c e c a p a b i l i t y [J].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14,34(36):6389G6397.[2]汤广福,贺之渊,庞辉.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研究㊁应用及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5):3G14T A N G G u a n gGf u,H E Z h iGy u a n,P A N G H u i.R e s e a r c h,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V S CGHV D C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J].A u t o m a t i o no fE l e c t r i c a lP o w e rS y s t e m,2013,37(15)3G14[3]姚良忠,吴婧,王志冰,等.未来高压直流电网发展形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4):6007G6020 Y A OL i a n gGz h o n g,WUJ i n g,WA N GZ h iGb i n g,e t a l.P a tGt e r na n a l y s i so f f u t u r eHV D C g r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J].P r oG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14,34(34):6007G6020.[4]汤广福,贺之渊,滕乐天,等.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电网技术,2008,32(22):39G44,89.T A N GG u a n gGf u,H EZ h iGy u a n,T E N GL eGt i a n,e t a l.N e w p r o g r e s so n HV D C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do nv o l t a g es o u r c e c o n v e r t e r[J].P o w e r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2008,32(22):39G44,89.[5]杨晓峰,林智钦,郑琼林,等.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6):1G15.Y A N GX i a oGf e n g,L I N Z h iGq i n,Z H E N G Q i o n gGl i n,e t a l85第33卷第1期蔡㊀洁,等: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研究Ar e v i e wo fm o d u l a rm u l t i l e v e l c o n v e r t e r s[J] P r o c e e dG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13,33(6):1G15[6]张建坡,赵成勇,孙一莹,等.基于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拓扑结构和调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37(6):1732G1738.Z HA N GJ i a nGp o,Z HA OC h e n gGy o n g,S U NY iGy i n g,e t a l.R e s e a r c ho n t o p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f o r v o l t a g e s o u r c e c o n v e r t e rGb a s e d 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 p o w e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J].P o w e r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2013,37(6):1732G1738.[7]S a n o K,T a k a s a k i M A s u r g e l e s ss o l i dGs t a t eD Cc i r c u i t b r e a k e rf o rv o l t a g eGs o u r c eGc o n v e r t e rGb a s e d HV D C s y sGt e m s[J]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I n d u s t r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s,2014,50(4):2690G2699[8]薛英林,徐政.CGMM C直流故障穿越机理及改进拓扑方案[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25):63G70.X U EY i n gGl i n,X UZ h e n g D Cf a u l t r i d eGt h r o u g h m e c h aGn i s ma n d i m p r o v e d t o p o l o g y s c h e m e o fCGMM C[J].P r oG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13,33(25):63G70 [9]王姗姗,周孝信,汤广福,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V D C 直流双极短路子模块过电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1G7WA N GS h a nGs h a n,Z HO UX i a oGx i n,T A N GG u a n gGf u,e t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s u b m o d u l e o v e r c u r r e n t c a u s e db y d c p o l eGt oGp o l e f a u l t i nm o d u l a rm u l t i l e v e l c o n v e r t e rHV D Cs y sGt e m[J]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11,31(1):1G7 [10]C a l l a v i k M,B l o m b e r g A,H a f n e rJ,e ta l.T h eh y b r i d HV D C b r e a k e r:A ni n n o v a t i o n b r e a k t h r o u g he n a b l i n g r e l i a b l eHV D C g r i d s[J].A B B G r i dS y s t e m s,T e c h n i c a l P a p e r,2012(12):1G10[11]敬华兵,年晓红 新型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保护策略[J] 电网技术,2013,37(7):1954G1958J I N G H u aGb i n g,N I A N X i a oGh o n g.A n o v e l p r o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f o r s u bGm o d u l e s o f m o d u l a r i z e d m u l t iGl e v e l c o n v e r t e r[J].P o w e r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2013,37(7):1954G1958.[12]L iX,S o n g Q,L i u W,e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o fn o n p e r m a n e n t f a u l t s o nD Co v e r h e a d l i n e s i n MM CGb a s e d HV D Cs y sGt e m s[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P o w e rD e l i v e r y,2013,28(1):483G490[13]赵鹏豪,王朝亮,许建中,等.一种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MM C子模块拓扑[J].电网技术,2014,38(12):3441G3446.Z HA O P e n gGh a o,WA N G C h a oGl i a n g,X U J i a nGz h o n g, e ta l.A s u bGm o d u l et o p o l o g y o f MM C w i t h D Cf a u l t r i d eGt h r o u g hc a p a b i l i t y[J].P o w e r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y,2014,38(12):3441G3446.95。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研究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研究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研究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逐渐成为解决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的有效方式。

而协调控制是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的相关问题。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关键结论,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数参考。

1. 引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一种通过高压直流电输送电力的技术。

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系统相比,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输送能力大、输电距离远、线损小、稳定性好等优势。

然而,由于系统中存在多个电平的换流器,各个换流器之间的控制协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它由多个换流模块组成,每个换流模块负责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通过控制每个换流模块的工作状态和输出电压,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和控制,保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3.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协调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换流器级协调控制和系统级协调控制。

3.1 换流器级协调控制换流器级协调控制主要是指每个换流模块之间的协调控制。

通过调节每个换流模块的电压输出和功率输出,控制系统中的电压平衡和功率平衡。

具体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采取分布式控制或中央控制等方式。

3.2 系统级协调控制系统级协调控制主要是指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模块之间的协调控制。

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运用控制理论和算法,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

可以采用传统的经典控制方法,如PID控制等,也可以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4. 模型建立与仿真实验为了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本文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输电综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0引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与交流输电并驾齐驱。

1954年,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从此,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底电缆送电、远距离大功率输电、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结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IGBT、GTO 的出现,促使了VSC-HVDC和MMC-HVDC的产生,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C transmission)是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它具有高度模块化、易于扩展、输出电压波形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MMC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总结MMC的主要技术特点;然后分别回顾MMC在电容电压平衡、环流、控制策略、故障保护等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MMC今后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MC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尤其是高压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正文:传统两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在电机传动、新能源并网、开关电源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在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为解决功率开关器件的耐压问题,通常通过工频变压器接入高压电网,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大大增加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限制了系统效率。

鉴于现有传统多电平变换器在较高应用电压等级、有功功率传输场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德国学者 Marquardt R.及其合作者提出了基于级联结构的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拓扑。

现将传统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和MMC-HVDC三种直流输电方式的特点列表如下。

1.1 MMC拓扑结构和基本原理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其为桥型拓扑结构,上下桥臂各串联n个子模块并通过电抗器与交流电源相连。

高压直流输电总结

高压直流输电总结

高压直流输电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压直流输电总结一、高压直流输电概述:1.高压直流输电概念:高压直流输电是交流-直流-交流形式的电力电子换流电路,由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整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及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三部分组成。

注意:高压输电好处是在输送相同的视在功率S的前提下,高压输电能够降低输电线路流过的电流,减少线路损耗,提高输送效率(,)。

2.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1)换流器控制复杂,造价高;(2)直流输电线路造价低,输电距离越远越经济;(3)没有交流输电系统的功角稳定问题;(4)适合海底电缆(海岛供电、海上风电)和城市地下电缆输电;(5)能够非同步(同频不同相位,或不同频)连接两个交流电网,且不增加短路容量;(6)传输功率的可控性强,可有效支援交流系统;(7)换流器大量消耗无功,且产生谐波;(8)双极不对称大地回线运行时存在直流偏磁问题和电化学腐蚀问题;(9)不能向无源系统供电,构成多端直流系统困难。

3.对直流输电的基本要求:(1)能够灵活控制输送的(直流)电功率(大小可调;一般情况下,应能够正反双向传送电功率(功率方向可变);(2)维持直流线路电压在额定值附近;(3)尽可能降低对交流系统的谐波污染;(4)尽可能少地吸收交流系统中的无功功率;(5)尽可能降低流入大地的电流。

注意:大地电流的不利影响包括①不同接地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电解池,造成电化学腐蚀;②变压器接地中性点流过直流电流,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使变压器噪声增加、损耗加大、振动加剧。

4.高压直流输电的适用范围:答:1.远距离大功率输电;2.海底电缆送电;3.不同频率或同频率非周期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络;4.用地下电缆向大城市供电;5.交流系统互联或配电网增容时,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之一;6.配合新能源供电。

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构成:1.双端直流输电的基本构成:(1)单极大地回线(相对于大地只有一个正极或者负极):图2-(2)单极金属回线:图2-(3)双极大地回线(最常用):图2-(4)双极单端接地(很少用):图2-(5)双极金属回线(较少用):图2-(6)并联式背靠背:图2-(7)串联式背靠背:图2-2.多端直流输电的基本构成:(1)三端并联型;图2-(2)三端串联型;图2-注意:这里的“双端”、“多端”指的是所接换流站的个数(交流电网接入点的个数),而不是换流器的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0引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直流输电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与交流输电并驾齐驱。

1954年,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从此,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底电缆送电、远距离大功率输电、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结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IGBT、GTO 的出现,促使了VSC-HVDC和MMC-HVDC的产生,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C transmission)是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它具有高度模块化、易于扩展、输出电压波形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MMC的电路拓扑和工作原理,总结MMC的主要技术特点;然后分别回顾MMC在电容电压平衡、环流、控制策略、故障保护等关键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MMC今后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MC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中高压大功率系统,尤其是高压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正文:传统两电平电压源型变换器,在电机传动、新能源并网、开关电源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在高压大功率领域的应用中,为解决功率开关器件的耐压问题,通常通过工频变压器接入高压电网,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大大增加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限制了系统效率。

鉴于现有传统多电平变换器在较高应用电压等级、有功功率传输场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德国学者 Marquardt R.及其合作者提出了基于级联结构的模块组合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拓扑。

现将传统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SC-HVDC)和MMC-HVDC三种直流输电方式的特点列表如下。

1.1 MMC拓扑结构和基本原理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其为桥型拓扑结构,上下桥臂各串联n个子模块并通过电抗器与交流电源相连。

MMC子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子模块由2个IGBT 构成的半桥、2个反并联二极管和一个直流储能电容器组成,每个子模块都是一个两端元件,可以在 2 种方向电流的情况下通过开关实现在全模块电压和 0 电压之间转换,根据电流的方向不同,可以实现电容的充、放电。

其中,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环流阻抗,限制桥臂间环流,同时有效地减小了换流器内部或外部故障时的电流上升率,从而使IGBT在较低的过电流水平下关断,为系统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保护。

直流储能电容可视为独立的直流电压源,为子模块提供全模块电压Uc。

反并联二极管不仅可以为IGBT稳压,同时为充放电提供回路。

1.2 MMC技术特点相比于传统的两电平或者三电平拓扑,MMC具有许多适用于高压大功率应用场合的结构和输出特征:1)高度模块化的结构。

功率单元的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调整功率单元数量可实现MMC系统的电压和功率等级的灵活配置,便于系统扩容,有利于缩短工程设计和加工周期。

模块化的功率单元采用相同容量的直流电容和功率开关器件,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便于系统维护。

此外,模块化的结构特点使得MMC具有出色的硬件和软件兼容性,易于冗余工作设计。

2)具有公共直流母线。

MMC无需集中电容器组或其它无源滤波元件进行直流侧滤波,可避免直流侧短路引起的浪涌电流及系统机械破坏的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MMC 可实现对公共直流母线电压的有源控制,公共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连续可调。

同时,公共直流母线的存在使得MMC可以工作在背靠背系统中,典型应用如 HVDC、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等场合。

3)便于工程实现。

传统VSC的高压直流母线一般要求具有较低的等效电感,而MMC对系统主回路的杂散参数不敏感,采用普通电缆即可实现所有功率单元间的可靠连接,因而变换器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这是MMC的一个突出优点。

4)不平衡运行能力。

由于MMC各相桥臂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均可独立控制,当MMC交流侧发生不平衡故障(如单相故障)后,其它两相仍可继续满功率传输能量,系统传输容量仅需降额总输出能力的三分之一。

对于较脆弱的电网,MMC能有效减少频率波动,避免甩负荷或者发电机跳闸。

5)故障穿越和恢复能力。

由于MMC的直流储能量大,网侧发生故障时,功率单元不会放电,公共直流母线电压仍然连续,不仅保障了MMC的稳定运行,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故障状态恢复,因而具有很强的故障穿越和恢复能力。

6)保留了传统多电平变换器的优点。

MMC具有与传统级联型变换器类似的多电平波形,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低,系统开关损耗较小。

MMC的等效开关频率较高,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和电磁干扰水平较低,仅需要很小的滤波电感甚至无需交流滤波电感,有助于减少主电路元器件数量和体积。

7)连续的桥臂电流。

与传统的两电平VSC不连续的“斩波”波形不同,MMC的桥臂电流是连续的,且脉动频率较高,能显著降低对交流输出滤波电感的要求,MMC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承担一半的交流输出电流,降低了功率开关器件的电流容量等级。

总而言之,与传统多电平变换器相比,MMC继承了传统级联式拓扑在器件数量、模块化结构方面的优势,适用于交流输出频率恒定、对电压和功率等级要求极高的有功功率变换场合;同时由于MMC在器件电流应力、不平衡运行、故障保护等方面的技术优势,MMC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HVDC、中高压电机传动、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3 MMC关键技术(1)MMC 的电容电压平衡系统直流侧电压是由各个子模块直流侧电容来支撑的,因此,需要控制同一相各个子模块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均衡。

但由于各个子模块的电容提供给驱动电路电源的功率不可能完全相同,各个子模块的损耗也不完全一致,加上控制算法中各个子模块的通断时刻也不一致,将使得各个子模块直流电容电压不平衡和不稳定。

文献[3-4]提出一种周期性测量每个桥臂各个子模块的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大小和各个桥臂的电流方向,并将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控制算法得到桥臂所处的电平数和桥臂的电流方向,对各个子模块进行控制,最终达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桥臂内部各个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

文献[5]在分析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各个直流电容电压不平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控制”的思想建立直流电压均衡的控制策略。

即采用3个步骤:合理选择直流电压的调定值和直流电容的参数值;通过调制策略来平衡直流电压;通过控制策略保持直流电压的稳定。

以上2种方法都需要采样各个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大小,并将其送至系统的总控制器中,进行一定繁琐的排序计算,需要很好的测量和传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

文献[6]分析了链式逆变器的STATCOM直流电容电压稳态数学模型,揭示了电容电压不平衡现象的机理,提出基于直流母线能量交换的直流电容电压平衡的方法和基于交流电源母线能量交换的最大(或最小)电容电压均衡的方法。

但这2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1个乃至2个隔离变压器和其他换流器,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实现起来的难度。

(2)MMC的环流分析和抑制技术研究MMC的环流特指仅在公共直流母线正负极之间或者不同相桥臂之间循环流动的电流,其主要作用是在同一相桥臂内或者不同相桥臂之间传递有功和无功能量。

文献[7-9]在分析三相 MMC 的桥臂电流时,忽略了环流中的交流脉动分量,而将环流假定为公共直流母线电流的1/3。

但这种假设未考虑不同相桥臂之间的能量交换,适用于分析HVDC 系统等负载和交流电网高度对称的特定应用场合。

然而,对于分析MMC 在不对称电网/负载等特殊应用场合下的工作特性时,必须考虑环流作为不同相桥臂之间能量交换及直流电容电压控制的载体的功能。

此外,环流的存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环流叠加在桥臂电流中,不仅提高了功率器件的额定电流容量,增加了系统成本;同时增加了开关损耗,使功率器件发热严重,影响装置使用寿命,因而有必要对环流进行抑制。

文献[10]解释了环流幅值和桥臂阻抗之间的反比关系,即使环流电压幅值很小,也可能在桥臂中产生较大的环流。

文献[11-12]解释了环流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环流和公共直流母线电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流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通过控制手段抑制其中的交流环流分量的幅值。

文献[13-14]指出通过合理选择桥臂电感和设计控制环路的方法以实现对环流的抑制效果,但增大桥臂电感无疑会增大系统体积和成本。

文献[11]侧重分析了环流峰值与桥臂电感、直流电容和直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但上述分析仅提出了环流中存在的二倍频负序分量,未区分环流中的可控分量和不可控分量,无法MMC的环流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借鉴。

文献[13,15,16]提出一种基于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平均直流电容电压差值进行环流抑制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但该方法需要用到所有功率单元的直流电容电压,对系统的信号采集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文献[17-18]提出一种仅需要采集六路桥臂电流信号的环流抑制器,不需增加桥臂电感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环流的有效抑制,但该方法需要用到二倍频负序坐标变换和电流相间解耦环节,增加了MMC控制系统的运算量。

同时该方法仅适用于三相系统,无法推广到单相或者四线制及以上的MMC系统。

为此,文献[19]提出一种基于MMC环流模型的通用环流抑制(universal 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ng,UCCS)策略,能显著抑制环流中的低频交流脉动分量,消除桥臂电流的畸变,同时可有效抑制公共直流输入/输出功率脉动,有利于MMC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此外,UCCS策略实现原理简单,无需负序坐标变换和相间解耦环节,适用于任意相数的MMC 控制。

(3)MMC 控制策略①消谐波 PWM法(SH-PWM )SH-PWM的原理是电路的每相使用1个正弦调制波与几个平行的三角波进行比较。

其优点是能很好地控制谐波,缺点是动态特性差,计算量随着电平数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因此适用于电平数不太多的场合。

②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CPS-SPWM )载波移相SPWM技术的基本思想是n个变换器单元采用n个移位的三角波与正弦波进行比较。

其特点有:1)各变换器单元的开关频率低,便于组成大功率变流装置,降低器件开关损耗;2)输出谐波小,可大大减小滤波器的体积;3)等效开关频率高,传输频带宽,传输线性好,容易引入一些优秀的控制方法,如滞环电流控制、单周控制等。

③空间矢量调制(SVPWM )空间电压矢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指定区域相应的电压矢量适时切换合成得到要求的空间电压矢量。

其优势表现在模型简单,在大范围的调制比内具有很好的性能,并且母线利用率高。

但是,应用于5电平以上的多电平电路时其控制算法将变得非常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