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
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
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467.2m。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
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
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
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
3、设计采用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1/T014-2013)
4、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7.0版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现高新区境内新川创新科技园。泵站所处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较便利;场地高程481.00m左右。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土、淤泥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的砂卵石夹土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岩及泥岩等组成,各层地基土特性自上往下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
杂填土:杂色、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以碎石、碎砖块和砂岩等建筑垃圾回填为主,另含有少量粘性土,局部夹块石。主要分布在泵站区域及管道经过的道路一带,层厚0.50~8.20m;工程性质较差,未经处理不宜利用。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
粉质粘土:褐色~黑色,稍湿~饱和,可塑;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局部地段含铁锰氧化物较多,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4.00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
粉土:灰黄色~褐黄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粉粒组成,含少量的粉砂土及少量锰质氧化物。该层在泵站区域普遍分布,层厚0.50~3.70m;其中zk27已演变成淤泥,约1m厚。
细砂土:黑色~灰黄色,湿,松散,局部为粉砂土夹低液限粉土。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组成,该层在泵房站局部分布,层厚0.40~1.00m。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卵石夹土:灰色、灰黄色,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多呈次圆形,弱风化,局部地段表层0.1~0.7m的强风化,卵石粒径一般为3~8cm,最大不大于19cm。湿~饱和。充填物以砂土为主,混少量砾石及粘性土。根据N120击数和卵石含量,卵石层按密实度分为四个亚层:
松散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部,很多地层夹砂较重,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锤击数2~4击/10cm。
稍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及中部,有中砂充填,卵石含量55~60%,N120锤击数4~7击/10cm。
中密卵石: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下部及中部,卵石含量60~70%,N120锤击数7~10击/10cm。
密实卵石:主要分布卵石层中下部,卵石含量大于70%,N120锤击数大于10击/10cm。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全风化砂岩:紫红色,湿,可塑,岩石蚀变强烈,原岩结构不清晰,岩心呈砂土状。工程性质较好。
强风化砂岩:紫红色,湿,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易折断,工程力学性质较好。
中风化砂岩:紫红色,干,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岩心呈短柱状,工程力学性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