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武传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生动地描绘了苏武在匈奴历经艰辛却坚守气节的故事。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 229 年的历史。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一种史书体例。
“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
二、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栘(yí)中厩(jiù)监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ún)邪(yé)王阏(yān)氏(zhī)旃(zhān)毛羝(dī)乳廪(lǐn)食劾(hé)大不敬斧钺(yuè)汤镬(huò)2、重点字形啮(niè)雪牧羝(dī)纺缴(zhuó)节旄(máo)马畜(xù)秩訾(zī)三、重点实词1、稍迁:渐渐升迁。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
3、武帝嘉其义:赞许。
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5、私候胜曰:拜访。
6、虞常生得:被活捉。
7、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
8、拥众数万:拥有。
9、武复穷厄:困窘。
四、重点虚词1、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身份)(3)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2、为(1)兄弟并为郎(动词,担任)(2)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介词,替)(3)凿地为坎(动词,作为)五、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认为……壮烈。
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六、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留在汉者”作“匈奴使”的定语)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作状语后置)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何以”应为“以何”,“汝为见”应为“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谁为”应为“为谁”)七、内容理解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处于战争与和亲交替的状态。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守气节,最终得以归汉的事迹。
以下是对《苏武传》知识点的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武传》出自班固所著的《汉书》。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体裁《苏武传》是一篇人物传记。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出使(2)发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②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出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文章内容理解1、苏武形象苏武是一个忠君爱国、坚守气节、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
他在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始终手持汉节,不向匈奴屈服,表现出对汉朝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2、情节梳理文章主要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单于多方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不屈服,最后被流放北海牧羊,最终得以归汉的故事。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重点实词稍: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
让: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责问具:具自陈过——详细除:扶辇下除——宫殿前的台阶、台阶恨: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分: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认为当: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判罪副有罪,当相坐——应当坐: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治罪)、定罪何罪?坐盗——犯…罪、因…犯罪、获…罪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如:事如此,此必及我——到如惠语以让单于——按照、依照忽忽如狂——像幸:幸蒙其赏赐——希望幸蒙大恩——幸亏、幸而蒙:幸蒙其赏赐——蒙受、得到幸蒙大恩——得到虽蒙斧钺汤镬——遭受因:欲因此时降武——趁机君因我降——通过因泣下沾衿——于是、就会:会武等至匈奴——恰逢会论虞常——会同、共同、一起论:会论虞常——判罪假: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充任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4)独有女弟..二人(妹妹)(5)且陛下春秋..高(年纪)(6)武等实在..(确实存在)(7)稍.迁至栘中厩监(逐渐)(8)置币.遗单于(礼品)(9)以货物..与常(一般财物)(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三、一词多义1.通(1)不得通其道(实现)(2)通古今之变(通晓)(3)通邑大都(畅通)(4)以通其狂惑(抒发)2.当(1)有大石当中流(对着,向着)(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相匹敌)(3)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4)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着、把着)(6)当高罪死《史记。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苏武传》(含解析)
单篇梳理-苏武传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武,字子卿。
少以.①()父任,兄弟并.②()为郎。
稍.③()()。
匈奴迁.④()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⑤()通使相窥观..⑥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⑦()。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⑧()。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⑨()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⑪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⑩()币.⑫()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2段)方.①()欲发.②()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③()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④()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⑤() (),私候.⑦()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与副张胜相知..⑥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⑧()蒙.⑨()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⑩()与常。
(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①(),其一()。
单人夜亡.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③于使卫律治.④()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⑤(),以状.⑥()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⑦()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⑧()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②()..①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③()召医。
凿地为坎.④(),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⑤(),半日复息.⑥()。
惠等哭,舆.⑦()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第5段)武益.①()愈,单于使使()晓.③()武,会论...②④()虞常,欲因.⑤()此时降武。
苏武传文言知识梳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9)伏剑自刎伏:通“服”,用(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兄弟亲近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0)如惠语以让单于让: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出自《汉书》。
这篇文章记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经历,以及他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高尚品质。
以下是对《苏武传》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班固(公元 32 年—公元 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
班固在父亲的影响下,九岁就能文诵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及历史。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历史。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辞别)2、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等同)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3、一词多义使数通使相窥观(使者)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语以状语武(告诉)如惠语以让单于(说的话)引虞常果引张胜(招供)引佩刀自刺(拔)食绝不饮食(给他吃的、喝的)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吃)发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被动句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无标志的被动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2、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汝为见(“何以”应为“以何”)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定语)状语后置:为降虏于蛮夷(“于蛮夷”作状语后置)四、文章内容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奉命出使匈奴,单于以贵宾之礼相待,但缑王与虞常谋反之事牵连到了副使张胜,苏武也因此受到牵连。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拨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拨一、重要词语释义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匈奴),数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十几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长辈)行(辈)也。
”尽归(使动,使……回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做事合乎情理),乃遣武以中郎将(以+官职,凭借……身份)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于是)厚赂单于,答(答谢)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委任)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前往),既至匈奴,置币遗(赠与)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入不能脱身)胡中,及卫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私下拜访)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名作状,用弓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发)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暴露),以状(情况)语武。
武曰:“事如(到)此,此必及(牵连)我,见(被)犯乃死,重(更加)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牵扯)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使动,使……投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供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坑),置煴火,覆武其上,蹈(通“搯”,拍打)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名作动,用车载送)归营。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苏武传》出自《汉书》,作者班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2. 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3. 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③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4)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在……的时候)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凭借……身份)③以货物与常(把)4. 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5)天雨雪(名词用作动词,下)(6)羝乳乃得归(名词用作动词,生子)(7)杖汉节牧羊(名词用作动词,拄着)(8)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9)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1)非汉所望也。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复习《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32 年—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他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品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对匈奴用兵,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 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送还被扣留的汉使,并表示愿意修好。
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的好意,派苏武率领使团出使匈奴,却不料被匈奴扣留。
二、字音字形1、重点字音栘(yí)中厩(jiù)监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ún)邪(yé)王浞(zhuó)野侯阏(yān)氏(zhī)左伊秩訾(zī)旃(zhān)毛於(wū)靬(jiān)王弋(yì)射纺缴(zhuó)檠(qíng)弓弩牧羝(dī)廪(lǐn)食扶辇(niǎn)劾(hé)大不敬2、重点字形啮(niè)雪节旄(máo)斧钺(yuè)秩訾(zī)穷厄(è)三、重点实词1、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渐渐2、时汉连伐胡伐:征讨3、数通使相窥观数:屡次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留:扣留5、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当,对等6、武帝嘉其义嘉:赞许7、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以:凭借……身份使:出使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8、因厚赂单于赂:赠送礼物9、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俱:一同10、置币遗单于币:财物11、单于益骄益:更加12、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适逢1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中相与:互相,一起15、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素:向来知:交好16、私候胜曰候:拜访17、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为:替18、幸蒙其赏赐幸:希望蒙:蒙受19、以货物与常货物:财物20、后月余,单于出猎出猎:外出打猎2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起事22、其一人夜亡亡:逃跑23、告之告:告发2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发:发动25、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26、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27、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28、以状语武状:情况29、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苏武传文言知识
以货物与常
古义:趁这时。 相当于所以。
古义:一般财物。今义:指 供出售的物品。
今义:
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虚心欲相待
古义:拿着。 理。
今义:料
古义:使心虚,不计前嫌。 今义:谦虚。
皆为陛下所成就
欲因此时降卧起操持
古义:栽培,提
拔。
今义:业绩。
且陛下春秋高
01
标
题
壹
4.名词作状语
朝夕遣人候问武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剑斩虞常已 剑:名词作状语,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得夜见汉使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加以老母系保宫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苏武传》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 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jǔ ) 空自苦亡人之 地 信义安所见乎
畔:通“叛”,背叛。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去:通“弆”jǔ,收藏。( )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就 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省略句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乃幽武置大窖中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匈奴以为神
四.宾语前置句 何以复加? 何谓相坐? 何以汝为见? 信义安所见乎?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过陵?
定语后置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状语后置句
为降虏于蛮夷 效死于前
古义:年纪。今义:春 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苏武传知识点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出自班固的《汉书》,是一篇经典的人物传记。
这篇文章通过对苏武出使匈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的描写,展现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以下是关于《苏武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班固(公元 32 年—公元 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班固继承父业,撰写了《汉书》。
2、《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历史。
与《史记》相比,《汉书》更注重史料的整理和编排,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
今义:差不多,等同。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2)发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②恐前语发揭露、暴露(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拿、举4、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三、重点句子翻译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况且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2、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被揭发,把情况告诉了苏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同“沾”沾湿。
“衿”同“襟”衣襟。
“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通“现”表现)
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
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争斗)
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
襦卿从祠河东后土(祭祠)
古今异义
丈人古: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岳父
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不幸古: 去世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操持古:拿着今:料理、筹划
春秋古:年龄今:春季、秋季
成就古:成全。
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货物古:财务,礼品今:供出售的物品
左右古:侍卫人员。
今: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实在古:确实活着
夷灭古:消灭
通史古:互派使者
特殊句式
1、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3、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句)
4、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省略句)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判断句)
7、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8、武使匈奴明年(状语后置句)
9.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10.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11.单于募降者,赦罪(被动句);
12.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
1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宾语前置)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
1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16.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省略句)
解释加点的实词
1.兄弟并(都)为郎(官名)。
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2.前后十余辈(人)
3.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用来)相当(抵押);
4.汉天子,我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辈)也;
5.武帝嘉(赞许)其义;
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7.因(趁机)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其善意;
8.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招募)士(士卒)斥候(侦察兵)百余人俱(一同);
9.既至匈奴,置(置办)币(财物)遗单于;
10.方(正要)欲发(打发)使(派)送(送别)武等;
11.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2.与昆邪王俱(一起)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
13.及卫律所将(领)降者;
14.阴(暗地里)相与(一起)谋(商量),劫(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
15.会(正好)武等至匈奴;
16.素与副张胜相知,私(私自)候(拜访)胜曰;
17. 常能为汉伏弩(弩弓)射杀之;
18.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其(指汉天子)赏赐;
19.以(把)货物与(给)常
20.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
2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谋反);
2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23.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
2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
25.恐前语发,以(把)状(情况)语(告诉)武
26.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
27.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召武受辞(审讯)
28.屈(使……免受屈辱)节辱(使……免受屈辱)命
29.引(举起)佩刀自刺;
30.驰召医,凿地为坎(坑);
31.置煴火(无焰的火),覆武其上
32.舆(抬,扛)归营。
单于壮(以……为壮)其节
33.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34.武益(渐渐)愈,单于使使晓武;
35.会(会同)论(判罪)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6.剑斩虞常已(完毕),律曰;
37.副有罪,当(应当)相坐(治罪);
38.复举剑拟(砍)之,武不动;
39.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定罪)
40.苏君,律前负(背叛)汉归匈奴;
41.幸(幸而)蒙大恩,赐号称王;
42.空以身膏(使……肥沃)草野,谁复知之
43.不顾恩(恩惠)义(信义),畔(同“叛”)主背(离弃)亲,为(在那里)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相当于呢)见;
44.反欲斗(使……斗)两主,若(你)知我不降明
45.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绝(断绝)不饮食
46.乃徙(流放)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生子)乃得归
47.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而食之。
仗(执、拄)汉节牧羊
48.武能网(结网)纺缴(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檠(用檠矫正弓弩)弓弩,於靬王爱(器重)之,给其衣食。
49.何久自苦(折磨)如此
50.且陛下春秋(年纪)高,法令亡(无)常
51.皆为(受)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52.虽(即使)蒙(受)斧钺汤镬(至死不屈),诚甘乐(以……为乐)之
53.自分(料想)已死久矣!
54.请毕(尽)今日之驩(通“欢”),效(献出)死于前
55.陵与卫律之罪,上(向上)通(达)于天
56.因泣下霑(同“沾”)衿(同“襟”),与武决(同“决”,辞别)去
57.汉求(寻找)武等,匈奴诡言(欺骗说)武死
58.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详尽)自陈道(陈述说明)
59. 足有系帛书(书信)
60. 如惠语以让(责)单于
61.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
62.前以(通“已”已经)降及物故(死亡)
63.凡(共)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在……的时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解释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因为)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就)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因(趁机)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恐前语发,以(把)状语武;
5.即(假使)谋单于,何以复加?
6.屈节辱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
7.会论虞常,欲因(趁机)此时降武;
8.君因(通过)我降,与(和)君为兄弟;
9.后虽(即使)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10.若(你)知我不降明;
11.羝乳乃(才)得归;
12.始以(在……的时候)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3.因(趁机)谓武曰
14.数(屡次)通史相窥观
翻译句子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
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4、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
6、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身为汉朝臣子,不顾朝廷恩惠和信义,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不主持正义,反而想挑拨汉天子和单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
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杀掉我想使两国互相攻战,匈奴的灾难,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苏武就躺着,咀嚼着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
8、信义安所见乎?
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9、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
10、子卿尚复谁为乎?
您又在为谁守节呢?
11、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无功无德,都是受陛下的栽培。
16.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