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6867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9.png)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容器2. 水3. 不同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铁块等)4. 秤实验步骤:1. 将容器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加满水。
2. 使用秤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
实验结果:1. 塑料球:塑料球在水中浮起来,只露出一部分。
2. 木块:木块在水中下沉,不浮出水面。
3. 铁块:铁块在水中迅速下沉,沉入水底。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有些则会下沉。
这是由于物体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2.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3. 物体的密度与其在液体中的浮力有关。
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浮力越大,反之则下沉。
实验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物体的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选取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木块和泡沫,测量它们的密度,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如加入盐或糖溶液,观察不同浓度溶液中物体的浮力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9cb43a443323968011c92d6.png)
4、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2号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
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注意的问题及提示
1、向试管中加入的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大约是1毫升。
实验现象
能看到不容易看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潜望镜内部有两块成45度角的平面镜,通过两次反射把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
注意的问题及提示
镜面相对(一个向下,一个向上),相互平行的。
序号
8
类别
分组
实验类型
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
解剖种子的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研究植物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实验器材
浸泡过的种子(玉米、花生、大豆),放大镜,解剖刀,镊子,培养皿。
10
类别
分组
实验类型
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
斜面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短不同的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
实验结论
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注意的问题及提示
1、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2、收集气体后的集气瓶要瓶口朝上放在桌上。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2a5aa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c.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日期: [填写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填写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结论]
实验总结: [对实验的整体评价和建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指导教师在此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在此签名]
备注: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备注信息]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日期: [填写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填写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结论]
实验总结: [对实验的整体评价和建议]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指导教师在此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在此签名]
备注: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备注信息]。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a160d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0.png)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等。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
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均匀受冷,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2.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3.手背、手指关节划伤后的正确应急处理实验材料:棉棒、生理盐水、碘伏、剪刀、纱布创口贴实验步骤:1.手背不小心被划伤后: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
2.手指关节划伤后: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将中心的药棉对准创口。
4.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实验材料: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实验步骤:1.将3个带孔的纸板和纸屏按顺序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用手电筒从第一个小孔照射,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光穿过第二个和第三个小孔,在纸屏上出现一个光点。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5.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平面镜、三棱镜、水槽、纸板、喷水壶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倾斜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用纸板寻找阳光照射到镜面反射出的光线,并观察。
2.学生拿本水壶到室外面向阳光把水雾喷到空中,并观察现象。
3.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纸板上,调整三棱镜,并观察现象。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https://img.taocdn.com/s3/m/ddc24a7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e.png)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1、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水槽、蜡烛、饮料瓶、火柴、玻璃、小刀。
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饮料瓶的底部割掉。
(2)、把蜡烛固定在玻璃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3)、再用无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迅速拧紧。
(4)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饮料瓶里的水位上升。
燃烧时耗去一部分氧气,瓶内空气总量减少,水位上升。
实验结论:水位上升填充氧气所占的空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氧气4瓶、火柴、酒精灯、木炭、小木条、燃烧匙、石灰水。
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氧气(2)、用鼻子闻一闻氧气。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器材: 小苏打、白酷、蜡烛、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等。
实验步骤:(1)、取一只玻璃杯,放入3匙小苏打。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白醋。
(3)、待泡沫开始下降时盖上玻璃片。
实验结论:完成二氧化碳制取。
4、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器材: 玻璃杯、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1)、取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
(3)、盖上玻璃片摇晃集气瓶。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验器材: 砖块、木条、酒精灯、夹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表格式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表格式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08a8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表格式全册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同一个人不同状态静止运动轻微运动剧烈运动脉搏跳动次数(1分钟)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变化。
现象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结论实验名称: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研究对象:大豆种子。
不同条件:1号种子放在有水环境中,2号种子放在无水环境中。
观察记录:大豆种子1号2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小组:实验名称: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主要实验方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主要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1447902768e9951e738a3.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二)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第十课种子发芽了)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注意事项:
实验10: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十八)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十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下1-3单元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下1-3单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27e008aaea998fcd220e20.png)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放入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
2、在中间挖一个小洞,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口。
3、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冲出薄的土豆泥外溢。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使岩浆沿裂缝上升,遇到薄弱地壳,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模拟地震成因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感觉,观察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筷子断裂,手感到麻木。
实验结论: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住力时突然断裂—地震。
模拟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实验过程:1、点燃酒精灯,夹紧岩石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后马上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碎裂现象。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计时器实验过程:1、做好一个摆2、用计时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三次。
3、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幅,重复步骤2的测量并记录。
4、与步骤2相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锤重量,重复测量并记录。
5、与步骤2相比,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摆线的长短,重复测量并记录。
6、比较几次读数。
实验现象:步骤3、4与2的数据相等,5的数据比2的小。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制作电磁铁实验目的:制作电磁铁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实验过程: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将包皮细电线的两头包皮用到刮掉,分别接电池两端。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01572849649b6649d74778.png)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唾液能否消化淀粉实验目的:检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我的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二、实验名称:验证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方案一、实验目的:探究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否相同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方案二、实验仪器:澄清的石灰水、烧杯、胶管、打气筒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
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胶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三、实验名称: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状态下脉搏的跳动情况。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654a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b.png)
五年级科学下学期实验一、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是否相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我的实验方案:1、学生两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段,受测者拇指与食指对准尺子零刻度。
3、测试者松手,受测者夹住尺子,记录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实验现象:每位学生夹住尺子的刻度不同实验结论: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二、运动时佩戴头盔有什么作用?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保护脑我的实验方案:1、准备两个西瓜,套上塑料袋。
其中一个放在头盔里。
2、将两个西瓜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放入头盔的西瓜完好无损,另一个西瓜被摔碎了。
实验结论: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保护脑。
三、空气是否是单一的气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我的实验方案:1、点燃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央,加入适量的红色水。
2、将去底留盖的矿泉水瓶扣住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水面的变化。
3、将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位一样高。
4、打开瓶盖,迅速把燃烧的木条插入瓶内,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实验现象:1、扣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矿泉水瓶内水位升高。
2、木条插入瓶内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
四、氧气有什么特点(性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我的猜想: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我的实验方案:1、观察集气瓶氧气的颜色。
2、移动集气瓶玻璃片,用手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五、二氧化碳有什么特点(性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材料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610b4fbb4cf7ec4afed0db.png)
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
实验结论
1、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影响斜面省力的效果的因素有两个: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就是斜面的坡度;
3、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八)
实验名称
杠杆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
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方案
1、在杠杆尺上左右两边相同位置分别挂钩码,使之平衡。
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观察纸屏上蜡烛的图像。
3、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1、在纸屏上看到了蜡烛的倒立的图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
实验名称
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
两个试管、淀粉液、碘酒、烧杯、温水。
实验方案
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2、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37°C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4、组装滑轮组,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起两个钩码,看用多少力,观察用力的方向和钩码运动的方向。
实验现象
1、1牛顿的力。
2、1牛顿的力,向下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3、0.5牛顿的力,向上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4、0.5牛顿的力,向下用力钩码向上运动。
实验结论
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https://img.taocdn.com/s3/m/bc7b5bf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b.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仪器: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实验步骤:首先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然后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接着,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发生变化,而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因此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的淀粉,则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名称:检查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胶管、水实验步骤:首先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再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
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把胶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住集气瓶,从胶管另一端向集气瓶内吹气。
待瓶内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瓶口向上放在桌上。
接着,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且很快熄灭。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将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仪器: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首先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如果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的中心、镜面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相同。
接着,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子的?最后,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离纸屏近,距离蜡烛远时,成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离纸屏远,距离蜡烛近时,成缩小的像。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可以省力。
反之,则需要费力。
如果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那么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3b87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6.png)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水的沸腾过程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液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水的沸点和沸腾的原因。
材料•水壶•水•加热器(火炉或电炉)•温度计•记录表格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壶内没有杂质。
2.用水将壶填满,确保水位不超过壶的容量。
步骤二:加热水1.将水壶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
2.随时观察水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记录下水开始变热的温度。
步骤三:观察水的沸腾过程1.当水开始变热后,观察水面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2.记录下水开始冒气泡的温度。
3.继续观察水的变化,直到水开始沸腾。
4.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温度(摄氏度)事件开始变热开始冒气泡开始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当水开始变热时,温度逐渐上升,水面上开始冒出气泡。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开始冒气泡。
2.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3. 沸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压强下快速汽化的温度。
实验意义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沸腾的水,了解沸腾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此外,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参考资料•无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实验器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85ef1b95901020206409c3c.png)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实验3: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实验材料】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放在一条直线上,并其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形成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倒立缩小的像;实验4: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凸度大的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
5: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在瓷盘里分别放相同数量的种子,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热传导》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热传导》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236556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d.png)
《热传导实验》报告单
试验一:验证猜想
1.热水倾倒时注意安全,不要争抢。
2.注意团队合作,每个同学都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时轻拿轻放。
3.实验过程中,不要打闹完,保持安静。
完成试验后,填写实验记录单,举手示
实验二:热是怎样在杯壁中传递的(演示实验)
1.注意团队合作,每个同学都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不要打闹完,保持安静。
完成试验后,填写实验记录单,举手示
2.
1.热水倾倒时注意安全,不要争抢。
2.铜棒和铁棒不要紧挨一起。
3.实验时轻拿轻放。
实验过程中,不要打闹完,保持安静。
完成试验后,填写实
验记录单,举手示意。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bb3e8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1900字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和总结一、实验计划1. 实验一:植物与水的关系目的:观察植物吸水的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步骤:(1)准备一只大白菜,将其根部清洗干净,切去外层叶子,将其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2)观察1~2天,记下白菜的变化。
(3)每隔几小时,观察一次白菜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测量小球从斜面上滑动的距离目的:观察斜面上小球滑动的过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放置一只小球,将它从斜面的顶端向下滑动,并用卷尺测量从顶端滑动到停止的距离。
(2)使用不同的小球和斜面,重复以上步骤。
(3)比较不同情况下滑动距离的差异,并记录下来。
3.实验三:鸡蛋的溶解目的:了解鸡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白醋,将鸡蛋放入杯中,观察鸡蛋的变化。
(2)将鸡蛋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将盐倒入容器中,观察鸡蛋的反应。
(3)将鸡蛋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糖水,观察鸡蛋的反应。
(4)比较鸡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二、实验总结1. 实验一:植物与水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植物需要水和养分才能生长,如同人类需要食物和水一样。
我们还了解到,植物通过根吸水,背离重力的方向,需要更大的努力来吸收养分。
2. 实验二:测量小球从斜面上滑动的距离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物理运动的基本规律,如万有引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我们观察到小球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与斜度、小球的质量等因素有关。
3. 实验三:鸡蛋的溶解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反应不同。
在醋中,鸡蛋外层的碳酸钙会与醋里的乙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加盐后,鸡蛋表皮变韧性,而在糖水中,外层变软,内部派生渗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发掘并挖掘其实际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水槽、试管、试管架、温水、碘酒、滴管、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取两支试管,分别左右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浅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槽、水等。
实验步骤:1、先收集一瓶人吸进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另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2、将点燃的火柴先后放入两瓶气体内,观察其燃烧现象。
实验现象:把燃烧的火柴放入人吸进的气体后能继续燃烧,放入呼出的气体后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不同,吸进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实验3: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实验材料:秒表。
实验步骤:1、左手摸到右手的动脉。
2、静坐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70次。
3、轻微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约90次。
4、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的次数每分钟:约110次。
实验结论: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跳的次数不一样;同一状态下,不同的人心跳次数也不一样。
实验6: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凸透镜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立在桌上,把凸透镜立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使三者成一条直线。
2、左右移动凸透镜或纸屏,使蜡烛的像清晰的落在纸屏上。
实验现象: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实验7: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纸屏、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光聚座、火柴等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把纸屏插在光聚座上,把凸度大的凸透镜放在蜡烛
和纸屏中间并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2、再把凸度小的凸透镜放在点燃蜡烛和纸屏的中间,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调整距离使纸屏上出现清晰蜡烛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时,凸透镜靠近物体出现清晰的像。
凸度小时,凸透镜远离物体出现清晰的像。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眼睛可以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8: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9: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放在室温环境中的种子发芽了,放在冰箱冷藏室中的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10:解剖花的方法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结论: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实验11:观察雄蕊和雌蕊
实验材料:镊子、放大镜、几朵完整花、刀片。
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一个花药,用手摸,再用放大镜观察其内有什么结构。
2、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实验结论: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实验13: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木板、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2、垫上一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3、垫上两个木块与木板搭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记下所用的拉力。
实验现象: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时,所用的拉力是0.5牛。
2、垫上一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2牛。
3、垫上两个木块,在斜面拉动小车时用的拉力是0.3牛。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14: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2、在杠杆尺的两端各选一点挂上钩码,当杠杆平衡时,记下物重、拉力、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点到支点
的距离。
实验结论: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力也不费力。
实验15: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实验16:齿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大中小齿轮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