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_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accf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24篇)《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最近在看《浮生六记》,为沈复的人生感慨不已。
《浮生六记》记录的是两百年前,一个落魄书生对自己那段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经历的回忆。
沈复出身于幕僚家庭,幼时也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其妻陈芸,和他亦是青梅竹马。
幼时相识,后来顺利结为连理,二人举案齐眉,夫妻生活充满乐趣。
年轻时的生命,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时不知这世间究竟有多少凄风苦雨,要将这花朵打落?走过温暖的春,热情的夏,逐渐看到秋风萧瑟,冰冻大地。
后来,变故丛生因为种种琐事,芸娘失欢于婆婆,得罪了公公,甚至被公公怒斥,让沈复休掉妻子。
最终并未施行,但也要求夫妇二人搬出家门,自谋生路。
这个小家庭本就经济拮据,搬出后更是入不敷出。
又因担保朋友借债事宜,被债主讨债,并骂上门去。
夫妇二人不得不投靠亲友,移居乡村。
当时,他们的女儿十几岁,匆忙之中许了人家;儿子刚刚十岁,只得留于家中。
一家人各处分散,长时难以想见。
其间悲苦,不难想象。
芸娘身体也大不如前,如今又要寄居别家,更是苦上加苦,连沈复这个男人都禁不住落泪。
人在屋檐下,并非长久之计,沈复也谋划着外出找事做。
二人想到多年前资助过的一个远亲,就决定去试试运气。
于是,沈复背上行囊,带上干粮,先是步行,后又乘船,前去找寻。
路上,缺衣少食,连壶热身的酒都舍不得喝。
幸亏遇到一个故人,因为沈复之前帮助过他,一路为沈复提供吃住,带他找到了远亲。
远亲资助了他,他也在那里找了份文职工作,终于可以有些许收入。
当他觉得暂时稳定,就把芸娘也接了过来。
好日子还没开始,他所在的部门又被裁员十五人,而他并无根基人脉,又成无业之人。
看到这里,夜已深,合上书本,心中难以平静。
我仿佛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一个充满憧憬的青年,和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人,在人生的大道上,愈走愈荒凉。
后来,芸娘死了,死于疾病,亦死于忧虑,死于贫穷。
沈复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如果这些悲欢离合,沈复尚能承受,那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丧子呢?沈复的儿子也在18岁夭亡。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29f39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7.png)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浮生六记读书心得感悟(篇1)“事如春梦了无痕”。
陈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来概括。
本书虽说是从沈复的角度来写,*的主角,那位“点睛者”却只是陈芸。
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聪慧,幼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还能够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
他们的生活虽说简朴,却也知足常乐。
而就在这简朴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追求美丽,看到了他们的穷困潦倒,看到了他们遭不如意事折磨,看到了他们为他人所讥讽。
他们并没有特殊的建树,仅仅只是同知心友人过他们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同时不负良辰美景,不负时光。
那么,沈复笔下的陈芸是否仅仅只是陈芸而已?其实不然。
陈芸,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之中、为取得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女子们的代表。
陈芸见了一位歌妓而发痴,换上男装与丈夫出游观“花照”,一个女人打扮男装,抑或是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吗?她尽没有考虑到,她仅仅是思慕着去看,去看见人世间的美好景物。
的确,陈芸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景物,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祸。
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礼法的衷怀,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愿意留待鬓斑之时去游历的名山。
可那个时代是与现在不同的,封建的社会中,看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妓已十分犯礼法。
这也足使让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足使将她逐出家门。
而换个角度想想,陈芸真的做错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陈芸自然要招他人的讥讽。
这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但定是与陈芸识文断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作为家庭的“异类”,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
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更值得我们同情。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555d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e.png)
浮生六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的自传体散文。
读完浮生六记,读者是怎么做笔记的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浮生六记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浮生六记读后感1卷三《坎坷记愁》一改前两卷的清新明快之风,文字开始变得沉重起来,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一个聪明又有情趣的芸娘,但他自己在家中处不好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反而连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娘四处漂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几乎差点死掉,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这本《浮生六记》我读的是朱奇志点评版,朱在其中曾批:“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
看来,三白也就配作点画,栽点花,写点《浮生六记》而已!”沈复的那些朋友也都是一干文人,看卷四中所写,当时这些文人也就是平时做做幕僚,闲时没钱还要瞎玩,游山玩水混混日子,然后写点酸文腐诗,生活情调就宛如现今的某些小资。
自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文人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大多也都这样浑浑噩噩了却了一生,淹没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去了,所幸沈复自己还留有这本浮生六记于世。
当芸娘说“求亲不如求友”,建议沈复去向朋友们借钱时,沈复说自己的朋友们“现皆闲处,自顾不遑”。
我觉得他说这句话的原因有二,一是如我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些文人朋友确实穷酸;二是沈复他受尽亲人欺辱之后,只能在朋友面前保持自己作为文人的那一丁点尊严了,所以无法拉下自己的那张脸去向朋友借钱。
唉,其实关键时刻,靠谁都没用,还是自己手中有粮才是王道啊。
卷一卷二中的那点小浪漫小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来似乎令人羡慕的闺房之乐,在缺衣少食四处漂泊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卷三中写到沈复夫妇走投无路,借宿芸娘的发小夏氏家中。
纯朴的夏氏虽然嫁给了一个农民,但丰衣足食,儿女欢绕,全家其乐融融;相比之下,聪明的芸娘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受了一辈子的辛苦。
难怪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这些心高聪慧的女人,真的就难得幸福吗?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芸娘早夭的原因,不知他自己是否真正思考过,对此,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
《浮生六记》读后感(6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292ad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7.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6篇)《浮生六记》读后感1我最初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旧书店内,从一本上海世界书局三十年月出版的旧书中无意间扫瞄到的。
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刚参与了‘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所以虽然落榜,但古文基础已初具。
因此,在一番夹生半熟地啃读后,我确定买下这本书。
然而,当我设法凑足书资再次赶回到书店时,此书已被他人淘走。
当时,我那种圆满懊恼的感受可比高考失利。
由此,可见我对《浮生六记》的宠爱之情。
当我能够再次读到《浮生六记》,时间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
这是一个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书名取为《闲书四种》,集中选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清朝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这几个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来追忆记叙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
而在此中,我非常欣赏的就是清代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
可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细腻生动地记录了自己的婚姻爱情与日常家庭生活、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对自然、对传统风俗给予独特见解的自叙传。
他的文采很像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随笔作家查理.兰姆那样的风格,文字质朴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语。
读来倍感亲切,犹如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
坦率地说,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与沈复同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并将《红楼梦》与《浮生六记》作比照。
相比之下,我觉得《红楼梦》好像更适合于让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的家族去品读。
在我看来,无论是林黛玉、贾宝玉,还是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我们一般百姓阶层存在着一种隔阂,究竟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心境,因此,他们的一切演绎也就很难感动于我。
而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真实表达的他与芸娘之间的夫妻恩爱之情、他俩间生离死别的催泪情景、以及刻画夫妇俩所难忘的闺房之情、交友之乐,与品尝大自然和艺术品的审美之趣等等的详情,无一不让我为之兴奋和认同。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f0db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3.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学课本里的节选,一直记忆犹新,特别是对文章名《浮生六记》这四字念念不忘,觉得有种超脱世俗的云淡风轻之感(当然小时候不会这么概括,只觉得很文艺罢了),时至今日终于读完,但感觉隐隐有些意难平,还是提笔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大概故事的开头越美好,到结局就会越怅然。
故事的主人公沈复生于书香世家,和芸娘青梅竹马非卿不娶,而后就顺遂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嗯…以沈复的视角看待,确实如此,他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大概就是和芸娘在一起吧,芸娘真的是我在书中见过的最完美的女性了,世上所有形容女性美好的优良品质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复何德何能?诚然,他是爱芸娘的,芸娘也确实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爱比起芸娘的付出显得太浅薄,说他真正为了芸娘让开心做什么事情的话,大概只有带着男扮女装的她出去游玩过一次,其他好像都是芸娘在努力的包容他,让他维持他的孩子气和天真;努力的维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钗当酒来宴请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这样,他都觉得一切理所应当,甚至将这些归纳于闲情寄趣,以为芸娘甘之如饴。
芸娘这短短的一生幸福吗?后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有没有一丝丝后悔?是因为憨园违背了誓言还是因为公婆误解生活拮据骨肉分离才使得病入膏肓?种种都不得而知,但是从世俗意义上来说,沈复真的不是一个良人,他没担当,没责任心,不求上进,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好像永远是个小孩子,永远学不会成长,最后芸娘离开人世这种打击也只会让他更加沮丧……没法在物质方面给妻子儿女保障,最后落得一家分离,死生不复相见。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时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还有有些接受不能,特别是芸娘病重后他南下经商,将赚的所有钱财都用来狎妓,甚至还腆着脸说是因为“身材状貌有类余妇芸娘”,这样便能显得你专情嘛?最后还留恋不舍“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这样暗搓搓的炫耀真让人不适,但凡他把银钱拿回家,芸娘也不会落得无钱医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9ead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5.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浮生六记》里面的文章写得坦率真实,值得大家阅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浮生六记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浮生六记读后感(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
清人沈复大概也是特别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的意境,才给自己的散文取名浮生六记。
早就有同学给我推荐过这本书,前两天闲来无事信手翻开一看竟入了迷,爱不释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看完了古文的觉得有些地方看的不太通透,又把白话文的找来看了一遍,于是才算心满意足。
它虽然是一部比较短小的描写家常生活的散文,但是平淡的家常生活在沈复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生活中虽有坎坷颠沛,但他和妻子陈芸始终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他们的美好爱情羡煞旁人。
一盏清茶一缕烟,浮生偷得半日闲。
在清朝这应该是地主阶级才有的生活品质,沈复就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小时候定过娃娃亲但是对方早夭,十三岁的时候随母亲一起回娘家遇见陈芸后对陈芸一见倾心,便告诉母亲此生非陈芸不取,沈复母亲对秀外慧中的陈芸也颇有好感,随为沈复陈芸定下亲事。
陈芸比沈复还大两个月,她也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但是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苦。
陈芸从小聪颖灵慧,不仅擅长诗词,做起女红也是绝对的一流,家境困顿之时曾靠陈芸做女红来支撑家庭生活。
他们定亲之后,有次陈芸的表姐结婚,沈复和母亲同去参加婚礼,其他人都穿的比较艳丽,独有陈芸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素雅,端庄大方气质出众。
沈复不喜欢吃蜜饯甜食,一旁的陈芸心领神会,轻轻拽了拽沈复的衣袖,带他来到自己居住的暖阁,她提前为他准备了粥和青菜,沈复一见清粥打呼及时,正要拿起筷子大快朵颐时,听到陈芸堂兄在外面喊:芸妹快出来。
陈芸一惊,生怕堂兄发现沈复在房里,怕堂兄笑话她,急急地走到门口准备把房门关上,边走边对他说:太累了,我准备睡了。
说时他已经抬脚进了房间,见到沈复面前放着清粥小菜,扑哧笑了出来,半是玩笑半装作生气的对她说:刚才我问你要粥吃,你说已经吃完了,没想到你藏着给你丈夫吃,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说完众人哄堂大笑,陈芸听了,脸红到脖子跟,低着头跑了出去。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a36c1f705cc175527095c.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作文优秀范文大全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浮生六记读后感(一)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
清人沈复大概也是特别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的意境,才给自己的散文取名浮生六记。
早就有同学给我推荐过这本书,前两天闲来无事信手翻开一看竟入了迷,爱不释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看完了古文的觉得有些地方看的不太通透,又把白话文的找来看了一遍,于是才算心满意足。
它虽然是一部比较短小的描写家常生活的散文,但是平淡的家常生活在沈复笔下却是妙趣横生,生活中虽有坎坷颠沛,但他和妻子陈芸始终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他们的美好爱情羡煞旁人。
一盏清茶一缕烟,浮生偷得半日闲。
在清朝这应该是地主阶级才有的生活品质,沈复就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小时候定过娃娃亲但是对方早夭,十三岁的时候随母亲一起回娘家遇见陈芸后对陈芸一见倾心,便告诉母亲此生非陈芸不取,沈复母亲对秀外慧中的陈芸也颇有好感,随为沈复陈芸定下亲事。
陈芸比沈复还大两个月,她也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但是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清苦。
陈芸从小聪颖灵慧,不仅擅长诗词,做起女红也是绝对的一流,家境困顿之时曾靠陈芸做女红来支撑家庭生活。
他们定亲之后,有次陈芸的表姐结婚,沈复和母亲同去参加婚礼,其他人都穿的比较艳丽,独有陈芸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素雅,端庄大方气质出众。
沈复不喜欢吃蜜饯甜食,一旁的陈芸心领神会,轻轻拽了拽沈复的衣袖,带他来到自己居住的暖阁,她提前为他准备了粥和青菜,沈复一见清粥打呼及时,正要拿起筷子大快朵颐时,听到陈芸堂兄在外面喊:芸妹快出来。
陈芸一惊,生怕堂兄发现沈复在房里,怕堂兄笑话她,急急地走到门口准备把房门关上,边走边对他说:太累了,我准备睡了。
说时他已经抬脚进了房间,见到沈复面前放着清粥小菜,扑哧笑了出来,半是玩笑半装作生气的对她说:刚才我问你要粥吃,你说已经吃完了,没想到你藏着给你丈夫吃,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说完众人哄堂大笑,陈芸听了,脸红到脖子跟,低着头跑了出去。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d8b2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e.png)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通用18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1中国古代的女子要想名留青史实属不易,留下名字的又或多或少的要牵扯到名利呀,情色呀,绯闻呀,随之而来的是无数文騷们的牵强附会,直到把那些女子们弄得面目全非,让人怀疑她们是否真有其人。
陈芸却与她们不同,她之所以能有名有姓的在历代女子中间存在着,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才学或者当过中国的女皇帝,只因为她嫁给了沈复,比她活的长,在她死后写《浮生六记》来怀念她。
《浮生六记》里所载的往事都是家常话,夫妻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调侃。
沈复说陈芸刚嫁给他的时候不爱说话,沈复就逗她说话。
陈芸喜欢吃臭豆腐,沈复就对陈芸说:狗因为没有胃才吃粪,屎壳郎因为要变成蝉才团粪,你是狗呀还是蝉呀?要是换了一个女人听了老公这么说自己肯定会脸红吧,陈芸的可爱就在于她不但不脸红,还摆出一堆逻辑性极强的道理,最后弄得沈复也跟着吃起臭豆腐来。
陈芸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纳兰性德在妻子卢氏死后也写了一堆的悼亡词,安如意更是把其中两句都作为自己的书名,《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是道寻常》。
我觉得不管初见还是道寻常都是因为曾经沧海过,他们在该恋爱的年纪时遇到了自己要爱的人,在佳人不再时写下了他人不曾经历过的句子。
还是要说到来世,沈复曾经对陈芸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该多好,我们一起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宜快哉!陈芸回道:这有什么难的,等我老了,虽然去不了五岳那么远的'地方,近处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复:恐怕那时候你已经老的走不动了。
陈芸:今世不能,期以来世。
沈复(恐怕也是受了感动,跟着说胡话):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感情好的夫妻舍不得对方期许来世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沈复愿意下辈子为女子相从,这在夫妻史上是第一人吧。
陈芸之于沈复不再像绿珠之于石崇,宠爱她因为她笛子吹的好,也不再像厨娘之于袁枚,舍不得她因为她饭菜做的好,他尊重自己身边的这个女性,想让她分享到自己今生得到的事物,如果有来世。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28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5920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1.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28篇)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
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
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
”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06fc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d.png)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1《浮生六记》的译文者张佳讳在序言中写到“古来通文辞,善解语的才女,和通情达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许多时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浑身璞玉地凑成了一体。
”林语堂也曾经评价过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芸,就是沈复所编写的浮生六记中闺房记乐中的重要人物。
沈复自小便有亲事的,但由于对方病逝,也是无可奈何的,同时也让他在一次机遇中结识了芸这个温暖贤良的人。
芸所生长的环境不是那么良好,多年来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爱而没有什么地位的家庭里当媳妇儿,虽然有为人妇的许多压力,但她依旧活地潇洒自在。
而且温柔冷静,落落大方,总是十分宽容沈复,这做为一个女子,确实是十分可爱的地方。
也是芸之所以成为本书的亮点之处。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装同沈复出门去逛庙会,害怕惹了麻烦,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女人身份。
将芸的活泼可爱写的活灵活现。
还有一处十分令人动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动帮沈复找妾室,而且十分乐意,并说这样一来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这样便不会孤独。
后来认识了憨园,也是十分优秀的女子,便帮丈夫暗示,虽说最后憨园还是因为社会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钱人家里,但这件事却写出了芸的心胸开阔,温婉贤良。
芸是《浮生六记》的一抹美丽的色彩,芸的早逝也无不是一个遗憾,但芸的可爱之处却被众人所颂赞。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2“奉劝世间夫妇,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
”——题记译记道:“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
初读文章时,觉得沈复出身书香世家,满腹经纶,又不乏浪漫情怀,所以对这个观点持有怀疑态度。
然而越往后读却越感讽刺。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e0de3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e.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生六记》读后感1沈复书闲情,堪称一绝也。
余早时亦附庸风雅,植花、养鱼、观画、饮茶、听琴、玩石、品风、赏月,无一不尝,且津津乐道,自作文章,不期数十篇,结集而成书。
然读《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方知余皆浅尝辄止,不能比其十一。
《浮生六记》书及养花、造园、盆景、书画、香道、清供、雅集,皆精到。
三白书饮茶,于书中篇幅甚少,然短短数行,已令吾辈倾倒。
吾尝饮毛尖、观音、普洱等茶数十种,然未至三白之境界。
读芸娘置茶叶花心,荷经夜含苞,明朝复取而饮,余亦醉矣。
若茶香透纸而来,袅袅如缕,不绝于口舌心目。
余醉处非此茶之香,乃芸娘之悟,三白之福也。
饮茶之意,非在味之浓淡,而在境之高下也。
周敦颐书荷,已赠其君子之德。
荷花之美,美在其清高。
以茶入荷,非单增其味,亦增其高洁也。
是茶饮之,方得饮茶之真义。
余非茶不尝也,亦境不至矣。
三白植兰,是真知兰也,且有上品之兰,其香其形皆非俗物。
然动余心者,乃其兰逝后,再不植兰。
为爱兰也。
余亦曾植兰数棵。
然不善养,逐一而逝。
其每逝余皆购新兰。
虽亦尝醉于其花之香,陶于其叶之形,较之三白,终非真爱。
与三白相类,余亦喜观花,尝购瓶数枚,欲插花于瓶以赏之。
然不得插花之法,其志遂无疾而终。
余喜石,藏灵壁数枚。
某日兴起,置之于花盆之中,欲比石于山,比花于树,然余之花盆皆陋,亦无心购精美者,遂不伦不类。
三白与芸娘皆盆景也。
不独其制之,赏之,盆景碎落之时,二人亦泣之。
余读之感喟,不独余未尝因景碎而泣,亦喟无有与余共泣者也。
芸娘非能与三白共泣,亦能与三白共乐。
三白每与友聚,芸娘皆拔钗沽酒,助其兴也;亦能妙思制虫之法,置于花上;更可雇摊贩为其游赏烹茗置饭,若置宅于春野。
芸亦擅不费之乐,于俭省之途,谋日常之雅,更谋雅兴之酣。
浮生六记读后感400字(精品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400字(精品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1fc09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a.png)
浮生六记读后感400字(精品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400字篇1《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它通过作者沈复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世界。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浮生六记》讲述了沈复与芸娘的夫妻生活,以及他们在游历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事情。
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将生活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淋漓尽致。
读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作者们的喜怒哀乐。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沈复与芸娘之间的感情。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尽管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相信爱情和生活的美好。
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我对书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产生了共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的本质。
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综上所述,我认为《浮生六记》是一本充满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挫折,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浮生六记读后感400字篇2《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主人翁沈复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明朝末年至清朝中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复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经历了科举考试、游历、婚姻等多个方面。
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沈复的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毅力。
在《浮生六记》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同时,作者在描绘人物时,也善于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这些描写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对作品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深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
最新《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
![最新《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50cff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8.png)
最新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和想法,阅读一本有价值的书就像在和作者对话,那么相关的读后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最新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以供参考。
最新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1《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他生平简洁通俗,没享受过荣华富贵,也没有风云大事,诞生在幕僚家庭,会画画,能以此餬口。
他周边是简简洁单几个家人,为着柴米油盐而奔波。
具有文艺情怀的他,也会泛舟烟湖,吟诗作画,并且好在娇妻芸也是个文艺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怀,也能唱和,虽然糊口在贫困傍边,却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艺术世界里。
“事如春梦了无痕”,沈复说逝去的年光,假设不以笔墨记实下来,便了无踪迹,不免不免孤负彼苍的厚爱。
于是他用密意的笔调写下这通俗糊口中的点点滴滴。
与其说《浮生六记》是自传散文,不如说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一封绝美情书。
与其说它是一封绝美情书,不如说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小说。
沈复弃世后半个世纪,有个叫杨引传的文人,在姑苏的一个书摊上,顺手翻阅了一本破破烂烂的书,不看不晓得,一看吓一跳:天呐!这书太雅不雅观不雅观啦,几乎不能自休。
作者是谁?沈三白?此人是何方神圣?杨引传在姑苏城里四处探询,成效就像在探询一个火星人似的,没人晓得他,没人留意他。
独一能确定的信息是:作者已经弃世半个世纪!不能让这么雅不雅观不雅观的文字永久躲藏下去,杨引传决然选择出书此书,光绪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把这部《浮生六记》刊布出来了。
现实证明杨引传的目光没有错,书一出现,立马引来粉丝多数,一时辰市道上脱销,洛阳纸贵。
最新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2《浮生六记》这本书搁置多年没再看,此时此刻已经忘得差不多一尘不染了,前几天在头条上看了“舞马长枪”教师的共享后,勾起了一点儿记忆。
《浮生六记》人称“晚清小红楼梦”,讲的是发生在二百年前的一个爱情故事。
他们赞扬沈复和芸娘的伉俪情深,也感慨芸娘的好玩,还称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得意的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_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1
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确实,以男性的眼光看,陈芸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从外表看,长的不错,(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有一股娇憨的女儿之态;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自学成才,会写几句诗词,女红做的很好,炒的一手好菜,绝对是心灵手巧;重视礼节,但不死板;对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一片痴心,就算他不好好工作、喝酒嫖妓,也毫无怨言;甚至看到别的男人纳妾以后,还专心帮丈夫物色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小妾。
这种漂亮又有情趣的女人,大概是每个男性所梦寐以求的妻子吧!
但是,女性是否愿意成为陈芸一样的人呢?恐怕不是。
受时代的局限,陈芸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绝对的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当公公婆婆误解自己的时候,毫不辩解,任由自己被冤枉。
当丈夫失业、经济拮据而丈夫却不去找工作,每天沉迷于书本时,也毫无怨言,任由丈夫所为。
同样是受到时代的局限,不但容忍丈夫出入青楼,甚至还专心为丈夫物色小妾。
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糟践自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沈复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男人”呢?这个绝对没有。
沈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沈复勉强算是一个富二代(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
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后来家庭变故,就在19岁的时候放弃了科举,学习经商,从此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走遍了大清国。
文青的毛病很重,失业的时候也不想着养家糊口,只顾着钻在故纸堆里,吟诗作赋。
好面子,为别人作保,然后自己被债主追债。
当妻子被父母嫌弃的时候,没有能力、胆量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妻子。
不时出入花街柳巷,流连于青楼之上,在妓女身上一掷千金。
不可否认,沈复和陈芸彼此有深厚的爱恋,一片痴情,天地可鉴。
但是只有痴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力量。
没有力量,就不能保护彼此,不能保护自己,不能修正性格上的缺陷,最后留下的只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勉。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2
以男性的眼光看,陈芸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从外表看,长的不错,(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有一股娇憨的女儿之态;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自学成才,会写几句诗词,女红做的很好,炒的一手好菜,绝对是心灵手巧;重视礼节,但不死板;对自己青梅竹马的丈夫一片痴心,就算他不好好工作、喝酒嫖妓,也毫无怨言;甚至看到别的男人纳妾以后,还专心帮丈夫物色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小妾。
这种漂亮又有情趣的女人,大概是每个男性所梦寐以求的妻子吧!
受时代的局限,陈芸是一个家庭妇女,没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绝对的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当公公婆婆误解自己的时候,毫不辩解,
任由自己被冤枉。
当丈夫失业、经济拮据而丈夫却不去找工作,每天沉迷于书本时,也毫无怨言,任由丈夫所为。
同样是受到时代的局限,不但容忍丈夫出入青楼,甚至还专心为丈夫物色小妾。
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糟践自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沈复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男人”呢?这个绝对没有。
沈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沈复勉强算是一个富二代(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
本来是个文学青年,后来家庭变故,就在19岁的时候放弃了科举,学习经商,从此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走遍了大清国。
文青的毛病很重,失业的时候也不想着养家糊口,只顾着钻在故纸堆里,吟诗作赋。
好面子,为别人作保,然后自己被债主追债。
当妻子被父母嫌弃的时候,没有能力、胆量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妻子。
不时出入花街柳巷,流连于青楼之上,在妓女身上一掷千金。
不可否认,沈复和陈芸彼此有深厚的爱恋,一片痴情,天地可鉴。
但是只有痴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力量。
没有力量,就不能保护彼此,不能保护自己,不能修正性格上的缺陷,最后留下的只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3
书中还有三处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卷二《闲情记趣》中描写的很多花鸟鱼虫小技巧,都很实用,可惜目前真没这种闲情逸致去效仿,也许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去试试吧。
二是卷四中写“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
”读到这里我才得
知,原来跳槽最早指的竟然是逛青楼时客人“今天召小翠,明天幸小红”的这种朝三暮四行为。
再想想跳槽的今义,不仅让人觉得这是个冷笑话。
三是卷六中提到的三处养生之道,第一句是“读《养生主》而悟达观之士,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冥然与造化为一。
”第二句是“《秋声赋》云: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第三句是“不知甘脆肥腊,乃腐肠之药也。
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饮食不节。
”在此也不用翻译为白话文了,综合归纳一下,这三句关于养生的精髓就是“时常做到心平气和,遇事不要劳心费神,饮食不可没有节律”,在此与诸位共勉。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4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想找来看看,找了好几家书店,就是未买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顺便到新街口书店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翻,便觉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现在我已很少时候能静下心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除非书中内容特别吸引我,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到现在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
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
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
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
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
四是旅游快记。
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
五是域外游记。
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读《浮生六记》有感400字5
我无意在本文讨论关于《浮生六记》之文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我亦无意讨论道德问题,讨论道德容易让人失去条理而发泄个人情绪,道德有时候是偏见的代名词。
而这里,我更倾向于直接探讨书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现象,以及对两位前辈的读后感做出回应。
芸:
满足某种欲望是推动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根本动力。
对于一种无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词汇,如"
好"、"不好"。
在此书中,人物芸最引起重视或讨论的行为是:为夫谋女。
行为的产生必然是有动机的,然而,动机亦分为有意识或无意识。
根据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我个人认为促使芸产生此种行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芸可能是个双性恋者。
在男权且强势家庭观的时代,她可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性取向。
芸通过为丈夫推荐美女,以满足自己对女性的征服欲望。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把其它女人推给丈夫而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尽管她未必参与其中的性行为。
2、芸可能会因为在成长中的缺乏足够的父权的关爱,她的人格里有严重的依赖感缺失。
她需要通过极力讨好和服务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存在感。
这往往是种不自知的状态,但即便是不自知,通过某些行为平衡潜意识中的欲望也是会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芸乐于服务沈复,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过沈复而确立自己的存在。
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强迫式服务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