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十六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奇妙的克隆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5、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拟物,强调其作用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复习课件)
典题训练
基础知识
A 题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景)
B.菌中之王是鸡纵,味道鲜浓,无可方比。(比较,比得上)
C.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
西北风。(高耸在天空中)
折 ①折腾( zhē ) ②折扣( zhé ) ③折本( shé )
形似字
基础知识
栅栏(zhà)/姗姗来迟(shān) 开垦(kěn)/恳切(kěn)
茸毛(rónn)
惦记(diàn)/掂量(diān)/踮脚(diǎn)
绕道(rào)/富饶(ráo)/不折不挠(náo)
A.锁屑
交卸 游逛 旁逸斜出
B.倦怠
狼籍 濒临 张目结舌
C.牛犊
遏制 深渊 恹恹欲睡
D.辟邪
鲜腴 吆喝 坦荡如抵
【解析】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锁”应为“琐”。B项,“籍”应为“藉”。D项,“抵”应为“砥”。
基础知识
重点词语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赋闲: 失业在家。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退败落。 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冲荡;清洗。又指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砥砺(dǐ)/诋毁(dǐ)/抵挡(dǐ)
土壤(rǎnɡ)/叫嚷(rǎnɡ)/攘除(rǎnɡ)
错综(zōnɡ)/淙淙(cónɡ)/棕榈( zōnɡ lǘ)
凋谢(diāo)/调查(diào)/碉堡(diāo)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1.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3.重点字词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ù)迂(yū)蹒跚(p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 íng)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第14课《白杨礼赞》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入侵者》课件(共29张ppt)
中国大闸蟹德国泛滥成灾 中国的大闸蟹早在1900年就开始“移民” 到欧洲。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 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1933年, 德国科学家调查后认为,大闸蟹是通过商 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的。
对大闸蟹最为深恶痛绝的首推英国人。原 来,这种原本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淡水蟹苗 是从往返于中国和英国的远洋货轮的压舱 水中,经漂洋过海最先来到英伦三岛的, 继而便渐渐深入伦敦的泰晤士河主河道以 及英国北部及东北部的亨伯河和泰恩河安 家落户。大闸蟹在英国水土的滋养下,个 头可以长到比在原生地更大,体质也更强 健,其强大的战斗力很快使得英国本地的 红蟹甘拜下风而逃之夭夭,令英国水域的 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
凤眼莲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由于 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 自然状态下越冬生存。
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 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 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 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 死亡。
在南方凤眼莲已经泛滥成灾。
诸暨市水管部门全力阻击浦阳江水葫芦
“革命草”又称水花生、空心莲子草等, 原产于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侵华日 军将其引种至上海、浙江,用作马饲料。 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曾尝试种植, 用作动物饲料。后来发现该植物含有毒 性,不适合做饲料,但是它已经蔓延, 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革命草生命力极强, 不怕旱、不怕涝,只要有一小段落在田 里,就会疯长,猪、牛吃过后,粪便中 的草节也能长出草来。在农田中生长的 革命草,抢夺农作物的阳光、水分、肥 料和生长空间,最终造成严重减产;在 河流水道和湖边生长的革命草,能够迅 速覆盖水面,影响其他水生植物,同时 严重影响排灌、水上交通以及水产养殖。 另外,如果该草在水中腐败溶解,还会 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质,毒害水产作 物。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要点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要点。
1. 古代文人墨客
- 介绍古代文人墨客的概念和特点
- 阅读相关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掌握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辞章典故
- 研究一些重要的辞章典故,如“尚书”、“春秋”等
- 分析辞章典故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文字技术
- 研究古代的文字技术,如诗歌、对联、篆刻等
- 理解文字技术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 尝试使用一些文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达
4. 古代诗词
- 研究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格律
- 阅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欣赏其美妙的语言和意境
- 理解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5. 词汇积累
- 复和巩固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 研究相关词语的拼音、释义以及用法
- 运用词汇积累进行词语搭配、句子构造等练
通过学习以上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掌握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回顾第四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共有《论语》选读、《孔子家语》选读、《送元二使安西》、《墨子与庄子的争辩》、《范进中举》五篇文章。
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阅读、默写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确保我们掌握了文章原意。
二、重点难点2.1 《论语》选读这篇文章来自论语中的《学而篇》,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思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文章,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还需要记住文章中的重点词汇,例如“知己”、“仁爱”等。
2.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墨子和庄子是当时的两位知名思想家,本篇文章描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次观点争论。
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特别是他们关于“兼爱”的看法。
2.3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范进是一个出身贫寒但非常好学的年轻人,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功中举。
在研究这篇文章时,我们要认真理解范进研究的奋斗精神,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复重点针对本单元的研究,我们需要重点复以下内容:1. 《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词汇;2. 《墨子与庄子的争辩》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及关于“兼爱”的看法;3. 《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研究精神及故事情节。
四、提高策略1. 多分析文本,理解文章原意;2. 多记忆关键词汇,加强记忆;3. 利用课下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加深理解;4. 与同学交流探讨,互相研究进步。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重点字词梳理与专项精练(部编版解析版)
第四单元重点字词梳理第十四课《背影》1.迂【yū】:①曲折。
②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
2.拭【shì】:揩擦3.搀【chān】:①在旁边扶助。
②混合。
4.交卸【jiāo xiè】:①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
②谓卸下货物,并交付对方。
5.狼藉【láng jí】:①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②也作狼籍。
6.簌簌【sù】:①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②形容流泪的样子。
7.赋闲【fù xián】: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8.游逛【yóu guàng】:为了消遣而闲走。
9.踌躇【chóu chú】:①犹豫不决。
②思量,考虑。
③得意的样子。
10.马褂【mǎ guà】: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
11.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12.颓唐【tuí 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13.琐屑【suǒ xiè】:细小、琐碎的事情。
14.触目伤怀【chù mù shāng huái】: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第十五课《白杨礼赞》1.开垦【kāi kěn】: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2.主宰【zhǔ zǎi】:①主管;支配。
②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3.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4.丫枝【yā zhī】:①树木枝叉。
②枝桠。
5.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
6.婆娑【pó suō】:①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②枝叶纷披的样子。
7.虬枝【qiú zhī】:亦作“虯枝”。
盘屈的树枝。
8.伟岸【wěi àn】:①(身材)高大挺拔。
②高明卓异。
9.傲然【ào rán】:①高傲地。
②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10.宛然【wǎn rán】:仿佛11.秀颀【xiù qí】:美而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后习题答案
14《背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把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文中写背影的文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将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不满,后来,渐渐理解了父亲的所作所为,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越来越思念父亲。
“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三、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参考答案:父亲的这一举动突出了对儿子的体贴、关怀,儿子在他心中高于一切,他觉得,与儿子这一别,可能又要很长时间才能相见。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
》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
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
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你一定会听见的》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
学习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以上五篇课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
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设计课时:22课时1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这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叙事性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又洋溢着浓厚抒情气氛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他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1.构思巧妙,角度独特;
2.语言朴实,感染力强
3.政策面结合,感情真挚。
4.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5.运用反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课题
作者
题解
重点字词
主要内容
文体知识
写作特点
15.《白杨礼赞》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白杨”是作者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礼赞只用纯净的心情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标题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无边无垠(yín)恹恹欲睡(yānyānyùshuì) 开垦(kāikěn)妙手偶得(miàoshǒuǒudé)坦荡如砥(tǎndàngrúdǐ)鄙视(bǐshì)旁逸斜出(pangyìxiéchū)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秀颀(xiùqí)纵横决荡(zònghéngjuédàng)楠木(nán)傲然(àorán) 宛然(wǎnrán) 主宰(zǎi)倦怠(juàndài)丫枝(yāzhī)倔强(juéjiàng)婆娑(pósuō)虬枝(qiúzhī)伟岸(wěiàn) 潜滋暗长(qiánzīànzhǎ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四单元)14.背影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集《雪朝》(与人合作)。
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迂.(腐)(yū)交卸.(xiè)簌.簌(sù)踌躇..(chóu chú)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举箸.(zhù)丧.事(sāng)【易错字词】赋闲狼藉蹒跚搀扶惨淡勾留妥帖触目伤怀祸不单行不能自已词语运用◆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触目伤怀【释义】怀:心。
看到(家庭败落的境况)心里感到悲伤。
【用法】中性词,近义词有:触目伤心等。
【判断】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2.祸不单行【释义】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用法】贬义词,近义词有:雪上加霜、避坑落井、横遭不幸等。
【判断】你这样做,对他来说简直是祸不单行!(×)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散文。
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构思全文,追忆了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白描、动作描写:把父亲买橘子时的情景再现出来,真实朴素地表现了父亲爱子之深。
“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等词语三、素养提升本文用白描记叙事实,抒情气氛浓厚。
作者追忆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特别是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刻画一位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子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藤野先生》
5、由上述分析可见,作者爱国思想感情的变化贯穿全 文始末。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作者的爱国情感是本文的线索 呢?这是否与 “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 看法相悖呢?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有 两条线索
明线是“我”与藤 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是“我”情 感的变化
两条线索都对文 章起着支撑作用, 各不相悖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 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 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 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 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 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 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4、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 大的(37)”?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 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正是因为藤 野先生具有如此高贵的品质,以公正之心对待作者,关心 作者,给作者以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 影响了作者,因而在作者眼里和心里,他是伟大的。
“水户”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 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 、在仙台还发生了什么事?使“我”不顾藤野先生 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①匿名信事件 “我”尚未体会到藤野先生的良苦用
(24--28) 鲁迅心将,个而人在的他人尊侮严辱与“祖我国”的受前到特途殊照
生
1、读课文6-10段,找出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 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作者在此处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预习提纲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预习提纲知识第14课《背影》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思想内容《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
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重点字词交卸(xiè)狼藉(jí)簌(sù)赋闲(fù)惟(wéi)游逛(guàng)妥帖(tuǒ)踌躇(chóu chú)拣(jiǎn)箸(zhù)迂(yū)蹒跚(p án shān)倾(qīng)拭(shì)晶莹(yíng)颓(tuí)唐琐屑(xiè)惦(diàn)记第15课《白杨礼赞》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文章思想内容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写作思路:描绘形象( 白杨树)——精神品质( 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 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 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 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 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 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 一条成功之路。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第三部分( ⑩、⑪):写在昆明街头雨中景观及酒 店院子饮酒作诗的往事。
认真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快速默读1——2自然段。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 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 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 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 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 头菌和牛肝菌。 牛 肝 菌
滇池
大观楼
石林
作者名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 《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 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
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的特点: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 而平易浅显得多。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 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4.富有幽 默的味道。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 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
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
《背影》一文选自 《朱自清散文全 集》 ,作者是 朱自清 ,这篇文章 用 平实 的语言,以 背影 为线索,
反映了
父子情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总结一、课文复1. 《佛说阿弥陀经》- 概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念- 理解的救度世人的愿望- 分析对人生的思考和引导2. 《林则徐上书》- 了解林则徐的背景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掌握林则徐上书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思考林则徐的行为对历史的影响二、知识点梳理1. 对联- 掌握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欣赏和理解经典对联的词句、结构和内涵- 了解对联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2. 评点评句- 了解评点评句的基本知识和评价要素- 能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诗人思想情感-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评点评句对作品的补充和赏析三、技能训练1. 阅读理解- 控制阅读速度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技巧2. 写作技巧- 研究写作基本规范和结构,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掌握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增加作文的表现力- 针对不同的写作题目,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四、综合练1. 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2.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3. 写作练: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文内容,完成一篇作文五、复建议1. 定期复已学过的课文和知识点,巩固记忆2. 多做题目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4. 与同学交流讨论,扩展对课文和知识的理解5.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研究困难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复提纲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加油!。
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光",主要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这一单元通常包括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篇文章:
1.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鸟的天堂》:通过描写一个鸟儿栖息的地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活力。
3. 《开国大典》:虽然这篇文章的标题看似与自然风光无关,但它可能描述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刻,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间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4. 《我对香港币值的认识》:这篇文章可能会涉及到经济话题,但从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货币价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
除了课文内容,第四单元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描写自然景观、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等。
同时,单元末可能会有相应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风光的作文。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B、神奇C、神异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B、①③⑤④②⑥C、②⑥⑤③④①D、①⑤③④②⑥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A、(1)(4)(6)B、(1)(2)(6)C、(2)(3)(4)D、(3)(5)(6)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①②③④A、,,《》。
B、。
;“”。
C、,;《》?D、。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三、课外阅读。
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
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
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 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运用1.C2.(1) A B (2) B C (3) A B (4) B D3.(1) B (2) B (3) C (4) B4.C5.A6.D7.A二、课内阅读(一)(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第一句话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去来(3)……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4)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5)A.× B.√ C.√ D.×(6)B(7)①杏花开了……②桃花开了……③布谷鸟开始唱歌……(8)A三、课外拓展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4.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