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恩洪.doc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入就是其中关于老师自我进步,如何实现老师专业开展的局部。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开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进步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历,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历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根底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老师,就会成功。
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老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良可以更好的事情。
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如今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如今开场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老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假如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开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历,学会反思。
要进步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缺乏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老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局部,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老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效劳。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篇1近期,我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讲座,冯教授在讲座中精彩的言论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
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奉献,是一种悲壮的美,但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
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
当学生幸福着,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乐着。
教育就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冯洪恩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没有哪一个学生是天生的坏学生,是不可教的,关键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一、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差距”。
我们现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发现,路的差距在缩小,交通工具的差距在缩小,楼的差距在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质量”。
二、学校管理要向企业管理学习,用心打造学校文化。
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改革要注重“内力”的挖掘。
升学率再高也不可能解决中国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要“一只眼睛盯着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
“让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中国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站在企业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学校管理文化。
虽然企业与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调整内部要素的组合,完成各自的使命。
三、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我们曲解了“全面发展”,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理解“全面发展”为“总分第一”,“物理不好补物理,英语不好补英语”。
实际上,“全面发展”是针对一代人来讲的,而不是针对一个人来说的。
就一个人来说,只能发展“强势智慧”。
这就要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
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四、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实现的,“一切为了学生”,难道教师就不需要发展吗?学校里如果一切只是为了学生发展,不关心教师发展,那么学生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
“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幸福。
”冯恩洪教育学习的心得体会篇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教师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专题讲座》有感-教育家有谁
小学教师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专题讲座》有
感:教育家有谁
周五我们在六年级四班观看了冯恩红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先的超前意识,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令我佩服,感触颇多。
听了冯恩洪教授的报告后,使我清楚了“任何管理都要兼顾人的双重性”,对子女的教育也要兼顾双重性。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我们再做定论,而不能凭经验:大人说的就是对的,孩子说的就是错的。
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
从自身做起改变角色,并让她感受到母亲观念的变化。
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
其次,懂得情趣,懂得换花样跟孩子沟通。
可以正面的谈话,但是,要避免演化为“说教”,让孩子觉得你罗嗦,觉得你烦,可以多谈看法,论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
给孩子写信更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在这个快餐式、信息化的社会,写信已经被淡忘了,但我觉得这种传统的方式最能保存真情。
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一定会在学习中进步,因为物质上的给予比不上一份真诚的心。
第 1 页共 1 页。
听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报告有感(1)
听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报告有感东平小学谭雅9月1日,在乐从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镇的中小教师在乐从中听了上海建平教育集团冯恩洪校长的报告。
冯恩洪向在座的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办学理念,教育的目标和成效,事例具体而又生动,每一个小故事都发人深省。
他首先先介绍了我国德育的现状,提出要想把无效的德育变为有效的德育,首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其中有几点印象较为深刻:1,指出了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享受,而不是难受,不同的学校,应该根部各自不同的学生分数线情况,本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对教材的把握就要有不同的倚重点,切忌“书本中心论”,对于有差异的学会少年宫,要有不同的教育,强调了教育不能以书本为主,要以学生适合为本,使书本走向生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2,教师应该怎样教。
通过学习效率金字塔,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知识巩固率有着不同的效果,越是释放学生的潜能,收到的效果越无法估量。
,而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知识的教授不如能力的获得,解决好三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可能就会有质的飞跃,即:书本走向生本;教师走向兼容并包;学生走向团队探究。
3、怎样才是实效德育冯恩洪列举了几所他在参观走访的几所学校的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告诉大家,怎样的德育才是具有时效性的,介绍了走在德育前线的几所学校的做法,并通过自己在当校长期间怎样抓好德育工作的事例生动有趣地叙述出来,强调实效德育就是要达到“掌握规范,承担责任”的目标。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强调现在的教育者们,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打好时期,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打好实际,从改变自己,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做起,寻找适合自己并且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听了冯恩洪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位关心我国教育,关心教师成长的可亲可敬的长辈,他浓缩了自己人生经验中重要的内容,希望能够使新的岗位线上的教师们,能够得到一些收获。
从教育泰斗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那对教育的一腔热诚,在仰望巍峨的教育圣堂的时候,也稍许增添了一点美好的憧憬。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讲座,主题为《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冯教授以其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
以下是我在聆听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冯恩洪教授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讲座中,冯教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方面:师德修养、知识储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其次,冯恩洪教授提出了“享受讲台”的理念。
他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过程。
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座中,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教育、享受讲台的教师形象。
第三,冯恩洪教授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他指出,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讲座中,冯教授提出了“要素引领中国好课堂”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还强调了课堂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文化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四,冯恩洪教授分享了他在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
他以上海市建平中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课堂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成果。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冯恩洪教授对教师提出了几点期望。
他希望教师们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他还希望教师们能够关注自身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聆听冯恩洪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会: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2. 热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过程,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3. 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
冯恩洪心得体会
冯恩洪心得体会篇一:听冯恩洪报告心得课改——应运而生的科学教育思想听冯恩洪报告体会传统的教育模式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引领着中华儿女向前走。
但是,在经济和科技迅猛进展和人类思想发生翻天覆地转变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慢慢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一些新颖的教育思想理念崭露头角,乃至有的有取而代之传统教育模式的趋势。
人类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教育模式也应该不断更新。
传统教育惯用的模式是先教后学,然后温故而知新。
教师教,学生学、记,关于同意能力强的学生来讲,这或许是一种享受,但人不可能都是一摸一样的,确信会存在不同,教不必然都能懂,不懂那听起来确实是一种忍受。
享受一节课和忍受一节课的结果是两极分化,那么也就显现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
因此,冯恩洪教授以为学校永久有不同,学校永久无差生。
现今中国所有的学校都实行着整齐划一的标准:高一数学一个标准,物理也是一个标准——对聪慧强势和弱势的学生用同一个标准是不合理的教学。
如何能够让学校所有学生都能同意享受的进程呢?冯教授的回答是:给有不同的学生提供无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擅长发觉学生的闪光点。
咱们提倡用赏识的目光面对每一个有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充满神圣和庄重。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适合;教学方式的适合;教育评判的适合;学校治理的适合。
这四个适合其实在传统课堂中也有影子所在,可是很难发觉这四个适合有机统一路来的课堂,因此,课堂需要改革。
课改,想必也是千万万万有不同的学生的呐喊。
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多少有识之士想过为之改上一笔,而在今天的杜郎口中学里,终于显现了崭新的一幕:那个地址没有讲台,四面都是黑板,拿教鞭的是学生的教师、教师的学生,课堂再也不安静,悦耳的顺口溜不绝于耳??正是这一幕,把“四个适合”有机统一了起来,让有不同的学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简直确实是“知识的超市,人一辈子的狂欢”,学生又怎么会不享受呢?广西梧州市蒙山文化实验学校师从杜郎口,也显现了这崭新的一幕,我身为文华实验学校一名一般教师,亲眼目击了这一幕——咱们称之为“课改”所带来的课堂高效。
冯恩洪讲座感受
用心灵赢得心灵
——听冯恩洪校长讲座有感
“教育应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
这是冯恩洪校长讲座中说过的一句话,很简短,却让我印象深刻。
在当下,我们的教育一直鼓吹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际则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
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的学生,似乎更多的是在忍受着我们的教育,顶多是在接受我们的教育,何谈享受?而听了冯恩洪校长的讲座,不禁让我思考,我们真的不能让学生享受教育么?我们难道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喜欢学校么?
恰逢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一本书,书名中有一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给我很大的启发。
都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塑造人的艺术。
所以如果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用心去交流,那么我想学生是不是就会享受教育了呢?是不是就不再只是单纯的接受甚至是忍受教育了呢?而教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想是需要正确的方法的,而这方法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相互信任。
教师首先应该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也要信任学生。
人与人之间,有了信任,才会有进一步的心灵上的交往。
所以,让我们一起先和我们的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育家已经给了我们如何走进学生心灵的方法,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努力去实现,一定可以达成走进心灵这样一个教育的最高境界,让我们的教育能够走进享受!。
读冯恩洪的收获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合适比品牌更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的过程。
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 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冯校长认为作为教育中的德育是基础中的基础。
现行的德育需要改进和加强。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掌握规范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在体验中处理好满足和提高的关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切德育问题首先是教育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德育现实。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第一手段,解剖我们的课堂,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谁来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什么,国家课程能不能实现校本化。
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无差异的课堂,合适吗?标准固然该有,但合适比标准更重要。
教育要把挑选合适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他认为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
我们忽视了差异教育,我们要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听得懂的教育。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潜能释放,关注只听得懂30%的学生。
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备学生。
另外,他还告诉我们不要讲学生不会的东西,也不要讲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东西。
听教育专家冯恩洪讲座有感
听教育专家冯恩洪讲座有感五月十八日下午,我静静地聆听着教育专家冯恩洪的报告《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感觉像五月的和风吹进我的心田,轻轻的,缓缓的,好舒服呀!静心体会,有几点尤其让人深思。
一、我们该做怎样的教师?一直以来,教师在众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这样一种形象: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也许,这就是教师的崇高之处,这就是教师一直以来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然而静心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错误,一种极端的错误:如果教师都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那今后的教育又有谁来接班呢?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时代的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实现这一新时代的教育真谛,就必须做到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
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多贴切的说法呀!要想更好地照亮别人,就得好好地发展自己;唯有好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对,我们就要做这样的教师!二、我们的学生该怎样发展?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都听熟了“全面发展”这个词儿,也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奋斗着,但同时也迷茫着: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看看眼前为学习而累的孩子们,我们有时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怜呀!但我们却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害怕因为我们的疏忽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落后,为了“全面发展”这面旗帜,我们在痛苦地努力着。
而今天,冯教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加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强势智慧发展。
哦,原来如此!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强势发展区吧!三、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说,这次聆听冯教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我就要说,是这句话。
是的,三尺讲台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
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优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异的教育,而是适应差异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
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
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
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观冯恩洪教授
观冯恩洪教授《撬起教育的质量》讲座有感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给我们当教师的一个支点,我们可不可以撬起教育的质量?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什么呢?冯恩洪教授说: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课堂变革和教育建设。
一、相信学生具有潜能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差生感到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苏氏强调指出差生的学习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在和其他儿童交往过程中,明显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因此,特别容易受“我干什么都不行”这种痛苦思想的折磨,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应当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取得一点点的成绩。
教师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学生那种迟迟不能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会到来。
考试的成绩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智力的唯一标准,因为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教师要尊重学生,既要把学生当作学生,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学习成功的。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
这是和发展观点相对立的。
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坚持用发展观点认识学生的重要要求。
二、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视主人于不顾是不明智的做法。
我们要充分调动主人的积极性,让主人就位,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读冯恩洪有感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形势的要求,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
读完读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有了更深的感触。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他在书中提到“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
”如何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我觉得在教学方式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 ,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真组织课堂的讨论活动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问和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教材中讨论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授中一定要认真组织。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论题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各小组进行理论指导,不断的引导他们得出观点,并尊重和支持他们具有个性的观点,最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给全班同汇报他们的结论或观点。
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冯恩洪讲座读后感
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支持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冯恩洪老师的座谈给了我比较明确的脉络:告别当前老师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祖国。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冯洪恩老师的森林动物学校故事告诉了我: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随波逐流,妄想人人全才,不符合实际。
简单点来说就是:①明白并接受人的重要特点——差异性的存在。
即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有差异性的学生合适的教育,扬长避短,使其强势智慧更充分发展;②学生是有着细腻情感的青少年,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差异性之余,还得尊重学生的情感。
即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其合适的教育标准,不一味逼迫服从,而是让其认真选择合适的学科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享受教育,实现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和谐发展;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释放潜能,增强其自信心和优势面,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0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
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
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
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
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
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
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
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冯恩洪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6篇)冯恩洪讲座篇1最近,在丹阳研训网上听了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
因为是大师级,所以讲的内容很泛,也很轻松,也没有什么和条条框框的一二三四,但是很耐听。
主题是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文化的再思考。
因为匆忙,没有带笔记,只能回家把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写下来:一,从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讲起;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__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__寓言说是冯专家自己编的,正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
怎样改变?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说到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
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
二,改革者不苛求环境。
冯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建平中学由农村中学到现在的名校,说“改革者从来不可能去苛求环境的”诚然,改革者本身需要“普鲁米修斯”式的悲壮,但是任何英雄的造就都需要时势。
在“时势”之外,改革者可以做什么?冯专家提出了一个理念:管理就是组合。
怎样以学生为本,寻求学生发展的最优化,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首要和中心工作。
但是现实之中我们的校长束缚太多,繁琐太多,很少能用心去细细研究学校和学生。
在薄弱学校,校长更多的埋怨环境。
我们的老师也是。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者”,引导我们去寻求创新,靠近幸福。
创造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校长发展的“四赢”。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
教育是科学,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冯专家重点推介多元智能理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
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观《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开学伊始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
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
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
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
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
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
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不能“一切为了学生。
”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
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
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这是第一本能让我那么有耐心地仔细读完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写作内容的生动化和生活化,这与一般的就理论内容泛泛而谈的教育类著作大不相同,读这本书大有一种读冯恩洪自传的感觉,因为书中很多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
作者语言风趣幽默,读时让人欲罢不能。
读完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
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
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
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
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
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
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
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
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四、冯恩洪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理念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教师,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冯恩洪教授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我们可以时刻看到他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努力的身影:担任校长期间做到“每天第一个进校、最晚一个出校”,提出的“按程度分层次教学”,举办的“庆元旦、听钟声通宵联欢晚会——给学生一个毕生难忘的学生时代”等等,那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与冯教授相比,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道路上做到了多少看到了差距,难道我们不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吗看完此书,无限感慨在心中,我想未来我也会是一位很好的很受学生喜欢的教育工作者!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冯恩洪教授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提到“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
”如何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我觉得在教学方式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大胆转变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 ,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就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真组织课堂的讨论活动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问和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教材中讨论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授中一定要认真组织。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论题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各小组进行理论指导,不断的引导他们得出观点,并尊重和支持他们具有个性的观点,最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给全班同汇报他们的结论或观点。
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3、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我们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生会自主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对一些主观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谈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促使他们个性的成长,锻炼全面的素质能力,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
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接班人。
”@书中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一方面让读者从承认以及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作为起点,从改革教育模式,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创造利于每一种层次的孩子接受教育。
比如聪明的那些孩子,他们很顽皮,那么老师就要为这样的孩子创造合适的行为规范教育;比如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也许他们特别热爱班级,为班级贡献,喜欢帮老师做事,那么我们就以此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孩子的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动手和组织协调能力。
第二方面,从提升教师本身的职业幸福感和事业感的专业化发展出发,让每一位站在讲台上辛勤育人的老师从内心喜欢和享受这一份职业。
假如一位老师没有奉献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激情,那么教师行业会是难受,没有发展和具有趣味的职业。
不是理想的追求,而是现实的温饱,不是事业而是职业。
长期以往,教师本身必然会对自身的职业产生倦怠。
如何消除这样的倦怠呢教师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品味一流人生教育态度。
那么,怎么样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书中也一一提及。
有句老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
无论多优秀的老师,她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每节课必定存在反思的余地。
反思自己的纰漏,肯定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在课堂教育中更游刃有余,做一个会反思、会读书,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
优秀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必须具备三大要素:要有职业目标、要勤于读书、要学会反思。
有的老师总在班级管理和应变上“灵机多现”,这样的“灵机”从何而来从经验中来,从反思自身中来。
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做好分析。
只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俗话说知己自彼,百战不殆。
课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学生大胆的提问,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工作。
除了课前充分备课,我们还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掌握提高综合能力的途径,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如何预习新课,如可进行归纳,巩固和复习等。
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于渔。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
“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
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
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