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作为一门“爱智慧”(philosophy)的学问,哲学——这个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正在遭到冷落。其中的原因当然和哲学的“无用之学”这一性质有一定联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的人们对哲学产生了种种误解。对哲学的误解并非现在才有,其实古已有之。相传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在夜晚仰望星空,失足掉落在井里,邻居们就嘲笑他只关注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忽视了自己脚下的路。而在第二年,这位“不切实际”的哲学家用自己积累的自然知识,预见了橄榄的丰收,赚了大钱,从而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也许这个故事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并非一门完全无用的学问。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思辨产物的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像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制度变革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显著而又迅猛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隐性基因”,虽然我们难以察觉到,但它确实是以某种“纯粹思想”的形式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漫长的且更为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所以它本身也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对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奥秘的探索与发掘,促使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这一门学科。除古希腊外,那个时代的东方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开始出现了一些哲学思想,但是在这里我着重探讨狭义的哲学,即古希腊人创造的philosophy这门学科。因为那个时候的思维形式还是很原始朴素的,所以早期的哲学所呈现出的感性特点与神话宗教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世界万物和人们自己都处在一种感性的神秘互渗。”(杨适著《哲学的童年》)这种“神秘主义”的影响在晚期希腊哲学及中世纪哲学体现得尤其突出。不过,哲学的产生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已开始由感性具体的原始思维模式向更合理、更具逻辑性的深层层次进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以下三点:

一,“惊异”。二,需要有“闲暇”。三,具有“自由”。关于“惊异”,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

古今人们开始爱智慧都是由于惊异。······感到困惑和惊异的人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就爱智慧,因此他们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求知而追求学术。而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仅是为了“解答困惑”而非功利性目的。从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哲学家们大都不会带有功利色彩地去做学术研究。关于哲学的产生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会更深刻全面,在此不再说明。

二前柏拉图时代的哲学家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都已提出了各自的哲学观点。他们的观点中几乎都是以探讨“世界本源”这一问题为中心。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应当指出,古希腊哲学已经同神话中对世界本源的解释有了很大改变。泰勒斯用“水”这种自然界随处可见的事物来解释“本源”,虽然用现在的观点看显得幼稚可笑,但它确实已和神话中超自然的解释划清了界限。

公元前六世纪,在西意大利出现了毕达哥拉斯开创的哲学流派。他们主张“数”是万物的本源。这里所指的“数”与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数还是有差别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提出的“数”是一个抽象概念,代表着“有定形”、“量化”的状态。

赫拉克利特的出现使得本源的“有定形”状态转化为了“无定形”,他提出“逻各斯”(logos)这一概念,并解释说“逻各斯”主要指“万物依据或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西方哲学十五讲》),这里引用《哲学的童年》中说明逻各斯的一段话:

······他们指出“逻各斯”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多义词,可以解释为:说、言辞、叙述表达、说明、理由、原理;尊敬、声誉;采集、点数、比例、量度或尺度等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已开始具有真正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解释“世界为何是这个样子”的本原问题上更具有了概括性。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用“有”(to be)这一个最一般的抽象来规定世界,“撇开了一切感性的东西”“从此哲学对于世界及其本原是什么的探究就再也不能停留在感性具体思维的水平上了。”也许正是因为巴门尼德哲学的重要影响,柏拉图才会在《巴门尼德篇》中借巴门尼德之口对自己的前期理论进行批判。

大概在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苏格拉底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他通过与他人直接对话的形式,与当时的雅典青年及各行各业的人讨论关于知识、品质、伦理等问题。正在是这种“步步追问”的对话中,苏格拉底帮助人们澄清了过去很多不清楚或被误解的概念。因此,后人这样评价他:

(苏格拉底及后来的柏拉图)并不局限于在某些方面教人以智慧,而是单刀直入地要求哲学抓住人和他们生活的本质,教导人们对自己要有一种彻底的反省和自觉,从而认识和改造自己,改造生活和他们的世界······这样就引起了人类思想精神和哲学的全盘改造。

作为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开篇便是叙述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这一过程的《申辩篇》。

接下来,我将概括性地阐述柏拉图主要的哲学观点,浅说他哲学思想的发展。而对于他的政治主张,如《国家篇》《法律篇》中探到的治国策略等不再提及。

三柏拉图哲学的主要观点

柏拉图出身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当时最好的上等教育。柏拉图同时也具有创作诗歌及绘画的天赋。他的许多对话篇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正如此前我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柏拉图具有“闲暇”与“自由”,所以他才会有进行哲学思考的精力。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评说柏拉图哲学的诞生:

在上述各派哲学之后出现了柏拉图的哲学。他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这些思想家······苏格拉底致力于研究伦理问题,不管整个的自然界,只在伦理事情里寻找普遍,并且是第一个把思想集中在定义上的人;柏拉图接受了他的观点,但认为定义的对象不是任何感性事物而是另一类的实体,理由是感性事物总在变化,对它们不能有一个一般定义。他把这一类东西叫做“理念”,并说感性事物与此不同。

实际上,柏拉图在前几位哲学家的观点之上,试图建立一种更具有“普遍性”的本原理论,并且认为这种“普遍性”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而非“感性事物的普遍”。

柏拉图哲学以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巴门尼德为主要思想来源······但是他当作否定的东西给予批判的智者派,特别是赫拉克利特,应该说也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哲学的童年》)

由此可见,柏拉图哲学既是对前人的继承,也是一种批判性的创新。对我来说,他的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在后期认识到自己理论的不完善和存在谬误的地方,并通过更深地剖析寻找“拯救现象”的途径。为解决“普遍性”问题,柏拉图把一般定义称之为“理念”(Ideal),这个词的译法有很多种,曾出现过“概念”“理型”“相”等,在这里我就用流传最广的译法“理念”。应当指出,柏拉图的“理念”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并非主观臆造,所以,这里的“理念”与我们平日所用的“理念”一词的涵义是不同的。

在《裴多篇》中,有这样一些对话:

(苏格拉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这些感觉才能明白,一切感性的相等都在追求绝对的相等,但是缺乏相等。这样的看法对吗?”

(克贝):“对,是这样的。”

(苏):“所以,在我们开始看和听,以及使用其他感觉之前,我们必定在别的地方获得过这种知识,既有绝对相等这么一个事物。否则我们就绝不会明白一切相等的感性事物都想要与绝对相等相同,用绝对相等作为标准来比较,这些感性事物只是不完善的模仿。”

(克):“这是一个合理的理论,苏格拉底。”

······

(苏):“如果我们重新发现的我们以前的知识是关于它们的,我们把我们身体的所有感觉对象都当作是对它们的范型的摹本。”

(苏):“我们在讨论中界定的绝对实体是否总是永久的,单一的?绝对的相等、绝对的美,或其他任何真正存在的独立实体会接受任何种类的变化吗?”“一切美的东西是美使它成为美的。”

以上这些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初步谈及了“理念”的诸多性质。例如“绝对相等”“范型”“绝对实体的永久性、单一性”。他在后来的《美诺篇》《克拉底鲁篇》等诸多对话篇中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与“理念”组成了一个“理念世界”,而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则是“现象世界”,在“现象世界”中的事物因分有或模仿了其“理念”而成为其有的形态,具备现有的性质。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说明“理念”是什么:面包师傅要烤面包,需要一个模板,用这个模板可以烤出很多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