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践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氛围之中。在讲授“浮力”这课时,学生刚刚弄懂软木塞浸入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教师马上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钩码放入水中,沉入水底,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是似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个混乱,存在浮力不上浮,不存在浮力却又是浸入水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浸入水中的钩码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情感,激发学生有一种主动投入学习的愿望,激发起强烈的想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二、探究要有问题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浅显的问题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研究,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浮力产生的原因,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教师提出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理解程度的。由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刚接触浮力的学生难免对它的原因把握的不是很清楚的,教师在此时提出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个困难。有一种想探究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时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空间,让学生去探讨,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可以回答的,需要学生多动脑子,认真分析思考,在真正弄懂浮力的原因时才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又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把软木塞压入水中,让学生感性上对浮力有个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钩码在水中沉入杯底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这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使学生有一种主动投入学习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先后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达到19分钟,占总时间的4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四、交流评价

学生认知的发展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探究后请部分学生讲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理解,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地听,然后提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结论做总结性、指导性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升华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